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2024-07-13

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精选9篇)

篇1: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作文一:运木头

一天,小猴、小熊、小猪三个好朋友打算造一幢用木头造的房子。他们来到一条小溪边,发现有一片空地,三个好朋友就打算在这儿造房子。于是,他们又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用斧子吧树砍成了一段一段的。小熊力气大,把木头扛着走,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小猪腿短,把木头滚着走,只过了一小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小猴机灵,用绳子拴着木头,再把木头放进小溪里,拉着绳子往前走,还笑着说:“小熊哥哥、小猪弟弟,你们看我这种方法多省力气。”小熊和小猪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又过了一会儿,小猪累了,说:“咱们两段两段地运木头吧。”小猴和小熊一起说:“好呀!”这个方法果然好,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三个好朋友住进了新家。

只要动脑筋,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做好一件事。

作文二:机灵的小动物

一天下午,小刺猬,小猴,小兔在森林里吃野餐。忽然,一只大灰狼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想吃掉小兔,小兔看见了,它和朋友一起跑到了安全的地方。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小猴,小兔和小刺猬一起说它们自己的想法,大灰狼东找找西找找怎么找不到,后来,还是找到了。

大灰狼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肉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大灰狼先向小猴跑去,小猴赶快爬到香蕉树上,摘下一个香蕉,把香蕉朝大灰狼的眼睛扔去。大灰狼看不见了,它就东走西走,一不小心,踩到刺猬了,大灰狼的脚被刺猬身上的刺刺的嗷嗷直叫,它东跳跳西跳跳,跳到河边,小兔又跳到大灰狼的脚旁,朝大灰狼的脚一咬,大灰狼“扑通”一声掉到了水中。

小动物们哈哈大笑。

作文三: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小兔子又到树林里采蘑菇。一只狼看到说:“我要吃了你”一只老虎走过来说:“狼兄,我们两人来吃这只兔子吧!”狼说:“好!”

正在这时候一只狐狸来了。狐狸说:“我们三人来吃这只兔子吧!”狼和老虎说:“好。”狐狸说:“你们两人去找些食物去,我在这里看着这只兔子。”所以两人就去找食物去了。狐狸趁两人走远后,就抱着兔子跑了。

狼和老虎回来后看到狐狸和兔子不见了,狼和老虎说:“我们上狐狸的当了。”

作文四:三个邻居

小兔,小鸭和小鸡是邻居。一天中午,小兔向小鸡借盆子,小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下午,小鸭找小鸡帮它提水。

小鸡假惺惺地说:“今天我累了,去找小兔吧!”晚上,下起倾盆大雨,小鸡家的屋顶被雨水打破了。

小鸡尖叫到:“来人呀,谁能帮我修修屋顶呀”小鸭和小兔听到小鸡的尖叫,连忙拿起工具箱,给小鸡修屋顶。雨停了,屋顶修好了。小鸡看见小兔和小鸭全身湿湿的。它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说:“谢谢你们!”

作文五:聪明的小猴

星期六上午,小猴、小马和小兔一块儿踢足球,他们踢得热火朝天。

一不小心,小马把球踢到了树洞里,这可怎么办?他们想啊想啊!小马和小兔都没有想出办法。

突然,小猴兴奋地拍了一下脑袋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只要…。”

小马和小兔听了,非常高兴,他们按照小猴的方法把水往树洞里灌,水灌满后,球就漂上来了,他们拿起球,又高高兴兴地踢球去了。

作文六:谁最聪明

春天到了,小猪、小熊和小猴要造一座新房子。造新房子需要木头。它们来到茂密的森林里,先伐木头,再木头运回去。小猪用鼻子拱木头,拱了一会儿,累的满头大汗。小熊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力士,扛起木头就走,可是只扛了一会儿,就累的气喘吁吁走不了了。小猴看着小河,突然眼睛一亮,只见它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拴在木头上,再把木头放在水里,轻轻一拉,嗬!顺着水就向前滑行,小猪和小熊一看,都夸小猴聪明。

作文七:狼来了

小兔子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小兔子奇怪地问:“小松鼠,你怎么了?”小松鼠害怕地说:“狼来了!”小松鼠继续往前跑。小兔子也转过身来跟着跑。他们一边跑一边喊:“狼来了!狼来了!”

他们两个一传十,十传百,给一头大象知道了。大象说:“我来帮你们吧!”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汲足了水,他站在路中间,狼一会儿跑来了,大象把水喷到狼的身上,狼吓坏了,转身就跑。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

作文八:骄傲的小白鹅

小白鹅出来游玩,她看到小鸡和小鸭子都那么丑,小白鹅得意极了,昂着头,连路也不看。

“哎呀!”小白鹅脚下一滑,一下子掉进了泥坑里,小鸡和小鸭子看见了,赶忙跑过去,齐心协力地把小白鹅拉了上来。

小白鹅低着头,红着脸说:“谢谢你们,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

篇2: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驴换主人

菜贩的一只驴子,由于主人给它的食物太少,但却给它很多的劳苦工作,于是它向佛祖祈求,要求佛祖为它解除现在的工作,为它另外找一个主人。佛祖告诉它,说它将会后悔自己的要求,然后把它转卖给一个烧瓦匠。

换了主人,驴子觉得负担更重了,在砖瓦场里的工作更辛苦。它又请求更换主人,佛祖告诉它这是它最后一次请求,便将它卖给一个制革匠。驴子觉得加在它身上的工作更苦了,并且它也知道它主人是专制皮革的,于是它呻吟着说:“在第一个主人处饿死,在第二个主人处工作过度累死,总比卖给现在的主人好得多。

我现在的主人,在我活着时要替他做工,在我死后,还要剥我的皮呢!”

人当然应该有不断追求的心,但在追求之余,也应对目前所拥有的做理性的省思。若不知珍惜现有的一切,而做不切时机的妄想,则有可能那个失去一切,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你不满现状吗?小心你的理想,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场赌博!

狮熊相争

一只狮子和一只熊同时捉住了一只羔羊,它们为了谁应享有这只羔羊而争得很厉害。它们经过一场打斗,双方都受了重伤而昏眩,无力地躺在地上。一只狐狸早在它们四周徘徊,这时狮和熊直挺挺地睡在地上,那只羔羊躺在中间,还是完整的.,狐狸便拖了羔羊,很快地逃走了。

狮子和熊虽然看见了,可是无力爬起来,便互叹道:“我们错了,我们相斗相争,却给狐狸制造了好机会。”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古有明训,这则寓言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将此明训再作强调罢了。两弱相争,而让强者得利,这尚可忍受;两强相争,让弱者得利,这对二强真是绝大的讽刺。

用协商的方式来分派利益才是上策。双方各让一步,也许某一方损失一些小利益,但总胜过全部都失去。

绝路逢生的羊

有一只饿狼在追一只山羊。山羊开始只顾猛跑,但怎么跑也跑不过饿狼。于是,山羊急中生智,它东奔西藏,慢慢拉开了距离。山羊不敢喘气,想尽快跑得远远的,逃开饿狼的追赶,可是,前面是悬崖。

而狼终于又追了上来,山羊只有拼死一博了,饿狼见山羊站在悬崖边无路可走,便对山羊说:“你是上帝赐给我的美餐,再逃也是死路一条。”说完便露出它饿狼扑食的凶相。正当饿狼向它扑来时,山羊朝狼迎面而上,跳闪着躲开。山羊离开了悬崖,而饿狼却扑了空,掉进了万丈悬崖的深渊。

篇3: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个案一:小邮票中的大智慧。首先,笔者要重提一件旧事。2010年前,笔者看到设计师陈绍华在他的博客里发布了他的虎年邮票竞标方案,他以“虎毒不食子”作为设计灵感来源,设计的邮票作品却因为温馨造型败北。邮票的收藏者可以说是囊括了不同职业、不同审美、不同民族的受众群体,要同时满足不同群体的欣赏品位不是易事。从竞标失败的虎年邮票来看,陈绍华是下了功夫的,具有传统工艺美术的强烈特征。但结局是,设计师马刚的虎票最终胜出,他用三维制作了一只站着的卡通老虎,放在已经出版的这套系列邮票中,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笔者在和学生们交流时,发现学生们更认可马刚的作品,看来这个威风凛凛的设计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理,这也是中国人对虎的思维定势。时隔两年,在2012壬辰龙年邮票的竞标中,虽然陈绍华重新胜出,却因对龙的造型刻画得“过于凶猛”遭遇了一场网络批评风暴。当年正直新浪微博的全盛时代,网友们参与公共话题的热情极为高涨,众口难调是其一,但其中自然不乏“看热闹不怕乱子大”的盲目跟风者。这个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对龙票的批评有褒有贬,了解陈绍华或者从事设计专业的人会觉得这是设计师一贯水平的佳作,而且对龙的个性的把握也正确。六年后,由生肖集邮研究会、中国集邮报社、集邮报社主办,生肖集邮研究会安徽无为分会、无为县邮政局十二生肖主题邮局承办的“中国第三轮生肖邮票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揭晓,陈绍华设计的《壬辰年》龙票斩获头筹,同样由他设计的《甲申年》猴票以微弱之差屈居第二。时间给予了六年前这场网络批评一个公正的裁判。然而下文中的两个个案则没有那么幸运,一边倒的批评态势让人们不得不思考美术与设计的关系。

世以来,游历了多个国家和城市。把一个玩具无限放大,其意义便会发生扩散,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一个将玩具设计和公共艺术灵活转化的特殊案例。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正是艺术家创作的初衷,尤其是伴随大黄鸭的中国灵感故事让它更受关注。然而自大黄鸭在2013年风靡香港后,山寨大黄鸭个案二:大黄鸭之中国奇遇记。荷兰艺术家霍夫曼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创作的巨型橡皮鸭艺术品自2007年问立刻在国内其他城市迅速“繁殖”,后来的事情自不用多言。各种走形、变异版的大黄鸭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这是大黄鸭世界之旅中的一段特殊的中国遭遇。山寨大黄鸭的操纵者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商业效益,艺术则是次要的。大黄鸭挑战了人们看小黄鸭的视觉经验,山寨则反证了原作的成功,同时也折射出模仿者浮躁、疏于原创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关于山寨大黄鸭的网络批评不绝于耳,这个个案并不是一个独有的现象,它只是庞大的山寨大军中的一分子,也是中国设计多年来的一块心病。《美术观察》杂志曾多次就中国设计、中国制造、设计的原创性等现象和话题展开笔谈与讨论,业界的专家学者、设计师也深谙问题所在。对于优秀作品的“复制”(山寨风)一方面说明我们懂得其中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在本文的第三个案例中被再度放大。

个案三:失踪的“康康”2016年1月21日,央视发布了春晚吉祥物“康康”,引来广大网友一致批评,一时间,调侃这只吉祥物的文章与图片四起,成为春晚前夕的全民狂欢。针对网友的批评,“康康”的原稿设计者韩美林在官微中解释:“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只设计了一个猴子的正面图,别的我都没有参与,3D设计方案从来没有看到过。”公平地说,“康康”原稿是无可挑剔的,用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造型可爱,颜色以红绿为主,符合春晚的气氛。但最终完稿是以3D形式完成,粗暴的转换效果成了网友攻击的靶心。韩美林的回应至少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吉祥物的设计不是一个完整的团队模式。因此,关键的原因出现了,水墨题材从形式本身就不适于3D效果的转换韩美林完成的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却不是一个好设计。最具戏剧色彩的是,最终春晚的舞台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康康”的踪影。可以说,这是一次网络批评的集体胜利,舆论导向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传统固然重要,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创意。春晚吉祥物肩负着与观众互动的功能,应该是可爱讨喜的定位,同时也应该是有时代特色的动画形象。水墨动画曾经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高峰,但它是以完整的动画作品出现,虽然同样是水墨与设计间的转换,但最终效果并未破坏原画的风格。而且,水墨动画可以表现的题材是局限的,在动画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停留在过去的格局中,便会固步自封。“康康”形象的失败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来的美术与设计之间转换的缺环,更暴露了传统与现代、作者风格与公共设计之间碰撞过程中的尴尬与矛盾。

篇4: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例1 (猴子吃桃问题)有一堆桃子不知数目,猴子第一天吃掉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只,第二天照此办法,吃掉剩下桃子的一半另加一个,天天如此,到第十天早上,猴子发现只剩一只桃子了,问这堆桃子原来有多少个?

解析 此题初看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入手呢?先把未知的量用字母表示,再逐句把题设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即列出数学关系式,是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思路.

假设第一天(开始时)有a1只(桃子),第二天有a2只……第9天有a9只,第10天有a10只.

在a1,a2,…,a10中,只有a10=1是知道的,而a1是要求的,我们可以看出a1,a2,…,a10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关系:

a9=2×(a10+1),

a8=2×(a9+1),

a1=2×(a2+1).

也就是:ai =2×(ai+1+1),i=9,8,7,6,…,1.

这就是此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关系).

再考察上面从a9,a8直至a1的计算过程,这其实是一个(逐步)递推的过程,这九步运算形式上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ai 的下标i而已. 由此,我们引入含有循环结构的算法,并统一用a0表示前一天的桃子数,a1表示后一天的桃子数,用i计数,得到算法如下:

S1 a1=1;{第10天的桃子数,a1的初值为1}

S2 i=10;{第10天,计数器初值为10}

S3 a0=2×(a1+1);{计算前一天的桃子数}

S4 a1=a0;{将前一天的桃子数作为下一次计算的桃子数(初值)}

S5 i=i-1;{日子向前一天,计数器值减1}

S6 若i>(或≠1)1,转S3;{进行下一次计算,直到第1天为上}

S7 输出a0的值.{输出第1天的子数,a1的终值}

伪代码如下:

10 a1=1

20 i=10

30 a0=2×(a1+1)

40 a1=a0

50 i=i-1

60 If i>1 Then GoTo 30

70 Else Print a0

流程图如图1所示(注意,这里用的是直到型循环的习惯性表示方式:“Y”结束循环;“N”继续循环).

点评 写出解决实际问题算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方法如下:(1)弄清如果由人来做,应该采取哪些步骤;(2)对这些步骤进行归纳整理,抽象出数学模型;(3)对其中的重复步骤,通过使用相同变量的方式求得形式的统一,然后用循环结构简练地解决.

例2 (百鸡问题·苏教版教材必修3习题1.3第3题)“鸡母一,值钱三;鸡翁一,值钱二;鸡雏二,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解析 首先“翻译”题设(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算法:

(1) 设母鸡、公鸡、小鸡数分别为I,J,K,则应满足:I+J+K=100,3I+2J+K=100.

(2) 先分析一下三个变量的可能值.

① I可能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3(若所有钱全部用来买母鸡,最多只能买33只).

② J可能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0.

③ K可能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0.

(3) 对I,J,K三个未知数来说,I取值范围最小.为提高程序的效率,考虑先对I的值进行一一列举.

(4) 在固定一个I的值的前提下,再对J的值进行一一列举.

(5) 对于每个I,J,先令K=100-I-J,以满足前一个方程.

(6) 这时的I,J,K只是一组可能的解(它只满足“百鸡”条件,还未满足“百钱”条件),它是不是真实的解,还要看它是否满足后一个方程3I+2J+K=100,满足即可输出.

根据上述算法思想,得到伪代码如下:

For I From 0 To 32

For J From 0 To 49

K=100-I-J

If 3I+2J+0.5K=100 Then

Print I,J,K

End If

End For

End For

流程图如图2所示.

点评 这里用了循环结构的嵌套.注意思考:为什么在伪代码与流程图中I可以只从0到32,J只从0到49?

1. (苏教版教材必修5第2章中的“阅读”)意大利数学家菲波拉契在1202年出版的一书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对兔子饲养到第二个月进入成年,第三个月生一对小兔,以后每个月生一对小兔;所生小兔能全部存活并且也是第二个月成年,第三个月生一对小兔,以后每月生一对小兔.问这样下去到年底应有多少对兔子? 试画出解决此问题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的伪代码.

1. 根据题意,可知第一个月有1对小兔,第二个月有1对成年兔子,第三个月有2对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每个月的兔子对数是前面两个月兔子对数的和,依此类推,可以得到一个数列,数列的第12项就是年底应有兔子对数.

设第N(N≥3)个月有F对兔子,第N-1个月有S对兔子,第N-2个月有Q对兔子,则有F=S+Q,

一个月后,即第N+1个月时,把变量S的新值变为第N个月的兔子对数(F的旧值),把变量Q的新值变为第N-1个月的兔子对数(S的旧值),这样,用S+Q求出的变量F的新值就是第N+1个月的兔子对数.

我们可以先令前两个月的兔子对数均为1,以此为基准,构造一个循环程序,让表示第I个月的I从3逐次增加1,一直变化到12,最后一次循环得到的F就是所求.

篇5:三个神奇的乞丐的童话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马克的商人,可人们都习惯叫他“富翁马克。他心肠冷酷,看不起穷人,只要在家门口看到乞丐,就叫仆人赶走,要么就放狗咬。

一天,来了三个特别穷的老人,到他家门口要饭。马克刚想放狗咬,小女儿安娜莎悄悄凑到他跟前说;“好爸爸,今晚,就让这几个老乞丐睡在这儿吧,求你了,让他们逗我玩儿。

马克没办法,只得答应,便让三个乞丐去阁楼睡觉。

到了晚上,等家里人都睡熟以后,小姑娘安娜莎下了床,爬上阁楼,朝里面偷看。

三个老人都拄着拐棍儿,在阁楼中间站着,花白的胡子长长的,连手掌都盖住了。只听三人在低声说话:“有什么新鲜事儿么?年纪最大的乞丐问。

“邻村,有个叫伊万的农民,刚刚生下第七个孩子。咱们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送他什么财产呢?另一个乞丐说。

第三个乞丐小声回答:“就叫瓦西里吧。让我们睡阁楼的这家主人心肠太狠,还想把我们从家门口赶走,把他的所有财产都送给那个孩子吧。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然后收拾停当,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安娜莎都听得清清楚楚。她马上跑到父亲那里,讲给他听。

马克听了,非常吃惊。他思来想去,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邻近的村庄,想打听一下,看看是否真有那样的孩子出生。他先到牧师家,询问教区里有没有孩子出世。

牧师回答:“昨天,村里最穷的那家刚生了个男孩。我给可怜的小家伙起了名字,叫瓦西里。他在家里排行第七,可他家最大的孩子也不过七岁,穷得连一口饭都吃不上,谁乐意给小乞丐当教父呢?

商人的心坪坪直跳,满脑子都是恶毒的念头,准备对付这可怜的婴儿。他声言,自己愿意当孩子的教父,还准备好了像模像样的洗礼仪式。于是,有人把孩子抱来接受洗礼,马克对孩子的父亲伊万也非常客气。洗礼仪式结束后,他把伊万拉到一旁说:“朋友,听我说,你这么穷,怎么养得起这个孩子呢?不如把孩子送给我,我能让他将来有出息。给你一千克朗做补偿,你看合不合算?

伊万挠挠头皮,想了好半天,最后答应了。马克数好钱,递给伊万,用一块狐狸皮把孩子裹好,放到旁边的雪橇上,动身往回赶。走出几里路后,他停下来,抱起小孩走到悬崖边,使劲扔了下去,嘴里嘟嚷着:“哼!看你还怎么抢我的财产!

刚把孩子扔下山崖,正巧几个外地商人从这里路过。原来,他们来找马克,打算还给他一万两千克朗的欠款。商人从悬崖边经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顺着声音一找,发现两大堆积雪,雪堆中间夹着一小块草地,里面躺着一个婴儿。

他们抱起孩子,小心裹好,继续向前赶路。等见到马克以后,商人向他讲起路上的怪事。马克一听,立刻猜到,那小孩肯定是自己的教子,于是要看看这个孩子。他说:“这小家伙真乖,我情愿收养他。你们要是把孩子送给我,欠的债一笔勾销。

几个商人乐坏了,觉得这笔买卖实在划算,就把孩子留给马克,随后离开了。

到了晚上,马克把小孩塞进一只木桶,将桶盖钉死,又把桶抛进大海。木桶在海里漂了好远,最后漂到一家修道院旁边。

当时,院里的几个修士正在海边晒网,猛然听到小孩的哭声,声音好像来自一只漂在海边的木桶。他们将桶拖上岸,打开盖子,里面竟是一个婴儿。修道院院长听说后,决定收养孩子,并给他起名叫瓦西里。

从此,瓦西里和那些修士们一起生活,长成了一个机敏、善良而英俊的青年。无论读书、写字,还是唱歌,没人比得上他。

不仅如此,他各方面都很擅长,为此,院长还请他担任了修道院里的司库。

一天,商人马克外出旅行,碰巧从修道院路过。众修士对他非常热情,领他参观修道院里的建筑、教堂及所有陈设。马克走进教堂,正赶上唱诗班合唱,其中一人的嗓音特别悦耳响亮,他忍不住打听那个唱歌的人是谁。院长就把瓦西里的离奇遭遇讲给他听。马克一下子就明白了,这肯定是自己害过两次的教子。

他对院长说:“我简直无法形容,我是多么欣赏这个青年的歌喉。要是他能跟着我,我把所有生意,都交给他打理。你们都夸他特别能干,特别机灵,就把他让给我吧!我会让他有出息,另外我给你们修道院捐两万克朗。

院长犹豫了半天,又征询了所有修士的意见,最后决定不该妨碍瓦西里的前程。

于是,马克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叫瓦西里捎去。信是这样写的:“送信人到家后,把他领到肥皂厂,走到大锅跟前时,把他推进去。你们要是不听从我的安排,别怪我发脾气。这个青年人心眼儿坏,他要活着,注定毁了我们全家。

瓦西里坐船出发,平安抵达对岸,随后步行赶往马克家里。

半路上,他碰到三个乞丐。他们问:“瓦西里,你这是去哪儿?

“到商人马克家。这里有马克写给他妻子的信。瓦西里回答。

“把信给我们看看。

瓦西里把信递过去。他们对着信吹了口气,随后交还给他说:“好啦,去给马克妻子送信吧,你再不会被人抛弃了。

瓦西里赶到马克家,把信交给他妻子。女主人一看来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把女儿喊来。信里明明白白地写道:“收到这封信后,准备举行婚礼,第二天就把女儿安娜莎嫁给送信人。你们要是不听从我的安排,别怪我发脾气。

安娜莎打量着送信人,觉得非常中意,还送给瓦西里漂亮的衣服。第二天,两人举行了婚礼。

马克结束旅程,准时返家,妻子、女儿和女婿都出来相迎。

马克看见瓦西里,不禁勃然大怒,质问妻子:“没我的允许,你怎么胆敢把女儿嫁给他?

他妻子回答:“我分明是照你的吩咐办。这里有你的信。

马克看了信,认定上面绝对是自己的手迹,可绝对不是自己的本意。

他心想:“哼,你已经逃过三次了,可这一次,想必我能得手。马克忍耐了一个月,对女儿和女婿也非常和蔼友善。

一个月过后,他对瓦西里说:“我想叫你替我出趟门,去找我的朋友蛇王,那是远在天边的一个美丽国家。十二年前,他在我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城堡。你替我去收这十二年来的地租,顺便打听一下,三年前,我派了十二条船到他那里,问问这些船到了没有?

瓦西里不敢不听,就背上一口袋饼干,告别新婚妻子,启程出发了。妻子不忍心同他分离,哭得非常伤心。路程究竟有多远,谁也说不清。一天,瓦西里正忙着赶路,忽听有人喊:“瓦西里!你要到哪儿去?

瓦西里向四周看了看,发现附近没人,就大声喊:“刚才谁在说话?

“是我,我是又高又大的老橡树。告诉我你要到哪儿去?“去找蛇王,收十二年的地租。

“到了那儿,记得代我问一问蛇王,我已经烂到树根,半截都枯死了,可树冠还绿着,我还能活很久吗?

瓦西里继续往前走。他走到一条河边,上了渡船。老船工问他:“朋友,要赶很远的路吧?

“去找蛇王。

“是嘛,那别忘了帮我问一问蛇王,就说:这三十年来,船工不停地划来划去,现在都老了,也没了精神,他还得接着划很久吗?,“好的,我会问的。瓦西里答应。

他继续向前走,来到一条很窄的海峡边,只见有条大鲸鱼横在里面,行人和车子都从它背上走,如同过桥和走路一样。瓦西里刚跳上鱼脊背,鲸鱼就开口问:“你到哪里去?一定得告诉我。

“去找蛇王。

大鲸鱼哀求他说:“到时候别忘了帮我问一下蛇王,就说可怜的鲸鱼已在海峡里趴了三年。行人和车马从它背上过来过去,都快把脊骨踩断了。鲸鱼还要在海峡呆很久吗?

“我会问的。说完,瓦西里继续赶路。

他走啊走啊走啊,最后来到一片广裹的绿色草原。草原上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城堡,阳光下,白色大理石墙壁闪闪发光。城堡的顶端镶满珍珠,如彩虹般绚丽;阳光照射下,水晶玻璃闪着火焰般的光芒。

瓦西里走进城堡,从一个房间转到另一个房间,惊叹着城堡的富丽堂皇。他走进最后一个房间,只见床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

看到他进来,姑娘就问:“喂!瓦西里,你怎么会到这种该死的.地方来?

瓦西里就把自己来这儿的经过,还有路上碰到和听到的事讲给姑娘听。

姑娘说:“那人派你来,不是为了收租,而是要你的命。那条蛇会把你一口吞掉!

话音未落,整座城堡都摇晃起来,随后传来一阵沙沙、呼噜呼噜的声响。姑娘赶紧把瓦西里推到床下的柜子里,锁好柜门后,小声对他说:“好好听听我和蛇都说些什么。

说完,她起身迎接蛇王。

只见怪兽冲进屋子,扑到床上,喘着粗气喊道:“我足足飞了半个世界,累呀,实在太累了。我想睡觉-帮我挠挠脑壳。

美丽的姑娘坐到蛇王身边,抚摸着可怕的蛇头,用甜言蜜语哄它说:“世上的事,你无所不知。你走了以后,我做了个离奇的梦,你能讲讲这梦的深意吗?

“那就快说!什么梦?

“我梦见自己走在一条大路上,一棵橡树对我说:去问问蛇王,我已经烂到树根,半截都枯死了,可树冠还绿着,我还能活很久吗?,“它得一直长在那儿,等到有人来把它瑞倒。树干一倒下,在树根下面会找到许多金银财宝,比富翁马克家的钱还多。

“后来,我又梦见自己到了河边,摆渡的老船工对我说:这三十年来,他不停地划来划去,现在都老了,也没了精神,还得接着划很久吗?

“那得看他自己了。如果有人上船,准备渡河,老船工只需把船推离岸边,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那儿。船上的那个人将顶替他摆渡。

“最后,我梦见从一座桥上过,桥身是一只鲸鱼的脊背。这座会动的桥对我说:我已在海峡里趴了整整三年,行人和车马在背上过来过去,都快把脊骨踩断了。我还要在这儿呆很久吗?,“它只好先呆在那儿,除非把吞进肚子的十二条船吐出来,那些是马克的船。吐完之后,鲸鱼就可以重归大海,医治背上的伤口。

说完,蛇王闭上眼,骨碌到一边,打起了呼噜,声音震得窗户哗哗响。

美丽的姑娘赶紧帮瓦西里从柜子里出来,指给他回家的路。

他对姑娘千恩万谢,匆匆忙忙走了。

他走到海峡,鲸鱼就问:“帮我问过了吗?

“问过了,先送我到对岸,然后就告诉你答案。

等过了海峡,瓦西里对鲸鱼说:“三年前,你吞下了马克的十二条船,把它们吐出来,然后你就自由了。

鲸鱼使劲憋了口气,用力吐出十二条船,连船员都吐了出来,随后快活地晃晃身子,一头便扎进了大海。

瓦西里继续往回走,等来到渡口,老船工就问:“帮我问过了吗?

“问过了。先把船划到对岸,然后就告诉你答案。

到了对岸后,瓦西里对他说:“等下次再有人要摆渡,让他上船,你随即上岸,把船推开,然后你就自由了。那个人会接替你当船工。

瓦西里接着赶路,不一会儿来到老橡树前,用脚一瑞,橡树就倒下了。果然,在树根下,他发现了金银财宝,比富翁马克家的财产还要多。

这时,鲸鱼吐出的十二条船正好开过来,在附近抛锚。第一条船的甲板上,站着瓦西里见过的那三个乞丐。他们说:“瓦西里,上帝已经赐福给你。说完,三个人不见了。此后,瓦西里再也没见过他们。

船员们把所有的金银财宝装上船,然后带着瓦西里起航,返回故乡。

一见瓦西里回来,马克越发恼火。他套上马车出发,要亲自去见蛇王,责问他为什么不守信用。他来到河边,跳上渡船,可是船工不仅未上船,反而把船推离了岸边……瓦西里和爱妻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慈祥的岳母也同他们住在一起。瓦西里帮助穷苦人,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马克的全部家产也归他所有。

篇6:三个纺纱女的童话故事

从前有个女孩,非常懒惰,怎么着都不愿意纺纱。

终于有一天,母亲感到忍无可忍,就打了她一顿,她于是嚎啕大哭起来。正巧这时王后乘车从门前经过,听见了哭声,吩咐把车停下来,进屋问那位母亲为什么打女儿。做母亲的怎好意思说自己的女儿如何如何的懒惰,于是就回答说:“我叫她不要再纺了,可她就是不听,在纺车上仍然纺个不停。我穷啊,哪买得起那么多的亚麻呀。”

王后听了说道:“我最爱纺纱。让你的女儿随我进宫去吧,我有的是亚麻,她愿意纺多少就纺多少。”

母亲听了这话,打心眼儿里高兴,满口答应下来,王后便带着女孩走了。

她们到了王宫之后,王后领着女孩上了楼,把三间库房指给她看,只见库房里装满了最好的亚麻。“喏,你就为我纺这些亚麻吧,”王后说道,“你什么时候纺完了,就嫁给我的长子。”

女孩听了心里一阵惊恐——即使她每天从早纺到晚,纺到她三百岁的时候,也休想把那么多的亚麻纺完。剩下女孩独自一人时,她就哭了起来。她就这样哭哭啼啼地坐着,一晃儿三天过去了,还没动手纺纱呢。第三天,女孩不知如何是好,忧心忡忡地来到窗前。恰在这时她看见有三个女人走了过来:第一个女人的一个脚板又宽又平;第二个的下嘴唇很长,耷拉到下巴上;而第三个的一只大拇指非常宽大。这三个女人走到窗下停住了脚,问女孩为什么忧心忡忡,她就向她们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只要你不嫌我们丢人,”他们对女孩说道,“请我们参加你的婚礼,说我们是你的表姐,并且让我们与你同桌喝喜酒,我们就帮你把这些亚麻纺完。”

“我非常乐意。”女孩回答说。

说罢,女孩就让这三个长相奇特的女人进屋来。她们进来后刚一坐下就开始纺纱。每次王后来,女孩生怕王后发现,便把那三个纺纱女藏起来,而让王后看已经纺好的纱。王后看了之后,对她赞不绝口。

库房里所有的亚麻都纺完了,这三个纺织女便跟女孩告别,临行前对她说道:“你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对我们许下的诺言,这关系到你自己的`幸福啊。”

女孩领着王后看了三间空荡荡的库房和堆得像小山似的纱线,王后于是就安排了婚礼。

“我有三位表姐,”女孩说,“她们待我非常好。在我自己幸福如意的时候,怎么也不愿意冷漠了她们。请允许我邀请她们来参加婚礼,并且让她们在婚宴上和我们坐在一起。”

王后和王子欣然同意。婚礼那天,三个纺纱女果然来了。她们打扮得怪模怪样的,很令人发笑。新娘马上迎上去说:“欢迎你们,亲爱的表姐们。”

“你的几个表姐怎么长得这么丑?”王子问道。随后,他转身走到那个大脚板女人身边,问道:“您的一只脚怎么会这样大呢?”

“踏纺车踏的呗。”她回答道。

新郎又走到第二个女人身旁,问道:“您的嘴唇怎么会耷拉着呢?”

“舔麻线舔的呗。”她回答说。

然后他问第三个女人:“您的大拇指怎么会这样宽呢?” “捻麻线捻的呗。”她回答说。

王子听罢三人的回答,大惊失色,于是就说:“我美丽的新娘今后绝不再碰纺车一下。”

篇7:三个西瓜的童话故事作文250字

又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送了一份礼物——一个大西瓜。

小猪想:我的学小猴种西瓜,虽然这么想,但他看着西瓜,口水已经流到脚上了。最后小猪忘了前面的话了,一头就埋到西瓜里大口吃大口喝。小牛抱着西瓜想了想,他把西瓜吃完了,把西瓜籽种下了地,打算以后一直都有西瓜吃。小猴他打算多种点西瓜,然后一部分给穷人吃,一部分开个店做生意,剩下来的二分之一自己吃,如果土地爷爷来拜访他,他准备把另外的二分之一送给老人。

光阴似箭,寒来暑往,星移物换,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土地爷爷真的`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了。他先来到小猪家,小猪不好意思得说:“我本来想种西瓜,但是我后来看西瓜越看越想吃,然后就吃了。”土地爷爷幸好捂着嘴,要不然就要哈哈大笑了。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牛家,小牛说:“我把西瓜种下了地,您带点回家吧。”老人说:“你也变机灵了。”接下来土地爷爷来看小猴了,结果小猴不在家,一连几天土地爷爷一直没看到小猴。

篇8: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关键词:人,动物,生死,人生,生存

1 志贺直哉及《在城崎》之文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也被称为“小说之神”。白桦派对当时的纯客观的自然主义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

《在城崎》是志贺直哉心境小说的名作,作者写了一段疗伤过程中的经历。自己在百无聊赖的养伤过程中,见到了3 个动物的死。通过3 个小动物之死和3 种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写出了自己对于生死的人生感悟。表面看上去这3 种态度各自成立,但深入分析后会看出这3 种态度其实代表3 种不同的人生阶段。本文通过这3 个动物之死,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所悟所得来谈谈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

2 三个动物之死

2.1 蜜蜂之死

作者在看到死去的蜜蜂的时候,用到最多的是一个“静”,他写到“这种让我感觉到如此亲近的寂静。”在我们大家看到一个已经死去的东西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觉吧。文中的“我”在见到死亡的蜜蜂时这种感觉却是如此亲近的寂静,他想到了自己,如果说自己不是得救的话或许就和这死去的蜜蜂一般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吧。他在心中想到:“只要有一点点差错,现在的我应当已经托身与青山……祖父和母亲的尸身就在我的身边,然而,彼此之间却没有任何交流——脑中浮想起这些,让我觉得孤寂,却并不觉恐惧。迟早会是这样的啊。但是,又会是何时呢?”

“我”想到“迟早会是这样的啊。”迟早会是什么样呢?很明显,在这里的“迟早会是这样”指的就是死亡,这只死去的蜜蜂就如同迟早要死去的我们,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和它一样,躺在那里无人问津。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谁也不会多看你一眼,谁也不会对你的死感到有什么异样。就像这只死去的蜜蜂的同伴一样,“来往的蜂,从死蜂的身边经过,全无一点介怀不安的姿态。 ”

作者“我”见到蜜蜂之死的感觉就像我们年少对死亡的一种认识。是出于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看法,生者永远不知道死者的悲哀。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他不是死者,他不明白死者生前是抱着怎样的一种信念想要活下去,也就看不到死者对于生的执着;因为没有懂得死亡对于临死之人的恐惧,死亡对他来说才无可畏惧。年少的我们,对死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人,总是要死的,至于什么时候,不清楚。唯一非常明确的,就是现在还活着。所以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能很安心很快乐地活下去。因为彼时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2.2 老鼠之死

“老鼠大概怀抱着只要竭力挣扎,总会获救的希望吧。人虽看不动它的面部表情,但它动作的表情却在表达着绝望却竭力的拼争。只要逃,就一定有出路。于是,老鼠就那样带着插在身上的长长的鱼钎,游向河心正中。小孩和车夫愈加得趣地掷以石块取乐。”

作者在小说中虽然没有写老鼠最后有没有死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上下文得出,老鼠最后也仍然逃不出死亡的命运。老鼠拼命的向上挣扎,可惜身上插着长长的鱼钎,又被小孩和车夫掷石取弄,既上不了岸又无法在水中生存,这样的一只老鼠,最后或许终将死亡。“我”不忍心看着这只老鼠死亡,因为“我”心中有了恐惧。“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但是这个时候却意识到,在沉寂的死亡到来之前,“我”首先要接受的却是这濒临死亡之前的挣扎。这挣扎何其痛苦,何其可怕,让人实在接受不了。对于旁观的“我”来说,这死亡之前的挣扎是何其可怕,但是“我”也清醒看到对于那只努力求生的老鼠来说,这临死前的挣扎却是它活下去的唯一可能,它只能寄望于眼前的挣扎让它摆脱现下的困境,重获新生。

如果这种情形,换做是“我”,我又当如何?“我”扪心自问,也清醒地认识到大概我也和那老鼠一样做奋力不甘的挣脱吧。

在“我”受伤之时,“我”极力做了各种事情来挽救,就如同在水中奋力拼搏的老鼠一般。由此可见,即使是平常对死亡有着亲近感的“我”,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会奋力自救,如果真的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我”就不会努力自救,也就不会看到老鼠死亡挣扎时感到害怕。在这里,人由于求生的本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活着去的意义对于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来说都是相同的。不是为了什么未尽的事业,不是为了什么未了的心愿,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为国家做贡献什么的,就为了一个单纯的目的:活下去。因为人天生就有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在我们遇到威胁我们生存的东西时,我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只为了活下去。

这种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于此种阶段,经历了少年时的不知忧愁,我们已经懂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也学得了一些生活常识,经历了一些生活艰辛,对于生存和死亡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活下午,避免让自己死去。我们内心恐惧死亡,讨厌死亡,希望活着,而且希望自己更好地活着。尽管如同那只老鼠一样我们迟早逃不脱死亡的命运,但是我们努力在让自己远离死亡这种命运。虽然和平的接受还是徒劳的抗争的确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的软弱却在驱使我们不断向前,努力向着“生”移动。

2.3 蝾螈之死

“蝾螈死了。我不由大惊失色。我打死了它。我虽全无此意,可是却确实杀死了它。我的心中泛起难以言说的悒郁。正正是我,出手打死了它。然而这真的是个偶然。可是对于蝾螈,这是飞来横祸了。我久久蹲在那里,似乎置换来了蝾螈的心情。自己变成了死去的蝾螈的替身。悲悯与他的遭遇,却也同感到深为生灵的那种孤寂脆弱。出于偶然,我没有死去。也是出于偶然,蝾螈死去了。我的心情变得落寞难言。垂头看着脚下的路,我慢慢走上归途。隐约的可以看到远处街区的灯火。”

“我”并没有真的就想把蝾螈杀死,但是它却死了,它被“我”所杀,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自己的一个偶然的举动,对于蝾螈来说却是飞来横祸,它竟然就这样死掉了,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飞来横祸。“我”并没有想要做恶,可是最后却是做了恶。更可怜的是蝾螈,它本来活得好好的,可是却因为这一番事情,害它就白白地丢掉了性命,可见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有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失去了活着的权力。侥幸活着的我们,应当如“我”一样:“对此如果不抱有感恩之心,那简直是说不过去。”可是尽管如此,文中写到“然而我却丝毫没有欣喜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偶然活着的自己,“我”觉得应该感恩。对于偶然死去的蝾螈,“我”深怀歉疚之情。对于活着的人,活着值得感激,对于死去的人,死亡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下一刻是会活着还是会死去,“生与死本身并不是截然两级”,一切都处于偶然,出于不可预测。

既然如此,生也就无须特别欢喜,死也无须特别害怕。生死本身就是偶然,活着是偶然,死亦有可能是偶然。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还是长寿的一生,这些都无关紧要。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好好活着,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追求你想追求的东西,等到真有一天要迎接死亡,也无须害怕,生命总有这两种形态,只有经历这两种形态,生命才是完整的。

这就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看透生死,无所畏惧,所以他们能坦然面对。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通常都是人到中年或者是老年,正是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种种,所以最后他们能看透生死,尽情享受生活,坦然接受死亡。对于他们来说,生和死已经是咫尺之间,带着随时都会死去的觉悟活着,才能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如果不幸死亡逼近,也就自然无所畏惧,因为知道总会经历这一天。

3 结论

通过3 个小动物之死,看到了生与死,作者有了一些感悟,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因人不同,因我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而不同。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些对于自己有益的东西,文学的作用大概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肖书文.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死亡意识.云梦学刊,2006(6).

[3]林峰.志贺直哉的“心境小说”—《在城崎》.日语知识,2002(5).

篇9: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关键词]动物保护;立法;法律制度

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其中动物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各国已普遍将动物保护提高到法律层面。国外动物保护立法已有近百年历史,动物保护法体系也趋于完善,法律实践领域的效果也较为理想。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体系也不够健全,法律实践中的效果不够明显。动物保护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强的立法需求,但是具体应当怎样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纳入动物保护则有待于立法技术的提高。

一、“动物”法律概念界定技术

在世界各国法律纷纷将动物纳入保护范围的背景下,动物保护法中的“动物”概念应当如何界定呢?大陆法系国家对动物的定义一般采取概括的方式,而英美法系国家多采取列举的方法。但在这两种方式中,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动物保护视野下的动物多有两个特征:一是有脊椎;二是能感受痛苦。这两点尤其是第二点为我们确定了动物保护的范围,这一点应当是动物保护法学界的共识了。中国立法实践的尝试在这一方面也与各国立法模式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第二条“本法所称动物,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腔肠动物等,但不包括微生物。”当然,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与反虐待动物法的立法目的还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第三条中规定:“本法所称动物,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但不包括软体动物、昆虫、腔肠动物、微生物。”范围有所缩小了,保护对象多是神经系统较发达,痛感较敏锐的动物。

二、动物法律地位探讨

然而,目前法理上较难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传统财产法范畴内寻得动物保护的空间及突破口?如何解决动物保護专门法与传统民法的冲突,在民法、财产法的领域内为动物保护“正名”?首先,应当明确将动物纳入民法特别是物权的调整范围是有必要的。以传统民法为代表的法理研究范式是“主-客”二分法,将世界截然划分为主体、客体两大块,在其中,人必然是主体而不能是客体。而问题是我们如何将动物保护纳入“主-客”范式中并为其寻得合理的安身立命之处。但是,在将其纳入“主-客”范式时,无论是纳入主体或是客体,都注定不是传统民法意义上的主体或客体,而是一个法律上的特殊格。而作为特殊格,就有两种选择,或是将其视为特殊客体,或是将其视为特殊主体。

那么,动物能否作为特殊客体呢?将动物视为特殊客体,符合近来各国民法改革后部分动物保护条款的文义解释。若采取将动物作为特殊客体进行保护的方法,其背后的理论支撑主要可以是动物福利论。动物福利论的基本观点是承认人的主导地位,人应当人道地对待动物,人应当给予动物一定的福利,而这福利由于是人所给予的,因此动物并无基于权利的请求权。人作为自己行为规则的制定者,之所以给自己施加动物保护的法律义务,正在于人是万物之灵,将此情感关怀延伸到非人的动物身上,正维护了人的尊严,符合人的身份地位。

然而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动物可否获得一种法律上的特殊主体地位呢?法律上的主体资格,由三种能力组成: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我们仅需考察动物是否具备以上三种能力即可为刚刚的问题做出回答。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思路:能否将动物类比于无行为能力人,而将之视为不具人格权的无行为能力的权利主体?从这个假设出发,我们来考察这是否经得起三个能力的检验。

将动物拟制成无行为能力的权利主体,则权利能力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无行为能力人不也有权利能力吗?权利能力指的是法律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资格,并不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行为能力。因此将动物解释成无行为能力的权利主体,可以直接通过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两个要件的检验。

事实上,责任能力才是三个能力中的要点。反对动物享有权利主体地位的论者所持的主要论据,就是当动物行为违法时,难以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然而,为克服无行为能力人所引起的类似困境,我们设置了监护人、代理人制度。因此,这一制度同样可以用于动物这一无行为能力的特殊权利主体。当动物做出违法行为时,其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些可以由其代理人或监护人承担,而一些则因其无行为能力,如儿童一样无需承担。

有论者反驳以监护、代理制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由于动物缺乏理性,也无法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动物与人之间也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理解作为基础,即使为动物设立了这样的监护制度,也无法真正代表被监护或者被代理的动物的利益,不能做到对动物的真实意思的表达。”那么,婴儿作为非常典型的无行为能力人,不也与其监护人在事实上其实也无法沟通吗?严格说来,婴儿与监护人之间又何尝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呢?谁能真正探知婴儿的意思表示呢?所以,这一反驳实际上是较为薄弱的。

既然要将动物纳入民法特别是物权范畴内加以保护,那么传统民法特别是物权则需要被改造。可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权法在这方面已渐渐呈现进步的趋势。先占原则的改造就是一个例子。传统物权法中,先占原则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取得原则,它是指先占人以支配和管领之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物从而取得该物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如果按照先占原则,被弃养的无主动物被人依法定程序占有后,原主即使想要回,所有权也已归新主所有。对野生动物的狩猎权也是先占原则的体现。狩猎后取得的动物,所有权人对其处分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俄罗斯民法典》第231条中规定了“动物呼唤主人”规则,即在通过法定程序确定无人照管动物的新主后,原主又出现的,如能证明动物对其依恋,原主有权要求归还。在这里,动物不再是简单的“物”了,法律考虑到它的情感,即“依恋”,这不是很显见的进步吗?而德国法上,所有权的取得也要受到特别法的限制,不能随意猎杀、捕捉野生动物,对无主动物也不能随意取得。《德国民法典》第251条还规定:治愈受害动物以回复动物原状为必要,不以动物自身的经济价额为治愈费用的限额。这即是考虑了动物的生命价值而不止于市场价值。事实上,近代以来的私法社会化大潮有助于私法中的动物保护借势。当出现动物虐待时,法律允许第三方介入,这就改变了传统财产法的排他性,权利本位的私法出现了社会化倾向。

三、民法视野下的动物保护立法模式

在立法模式上,又要怎样取舍呢?事实上,在民法动物保护方面,笔者区分出了两种模式:俄罗斯模式与德奥模式。俄罗斯民法典中规定:“对动物适用关于财产的一般规则,但以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未有不同规定为限。”而德国民法典第90条a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规定。”其第903条第2项又规定:“动物的所有人在行使其权限时,应遵从关于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奥地利民法典285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受特别法的保护。关于动物的规定仅于无特别规定的情形适用于物。”可以看出,动物民法保护的俄罗斯模式是以财产法调整为原则,特别法为例外。而德奥模式是以特别法调整为原则,财产法为例外。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

事实上,俄罗斯模式真正將动物保护纳入了民法调整范围,首先先将动物视为民法上的客体,这样,动物在民法上的地位得到了一个正当的“名分”,而又再以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方法使动物成为特殊的客体而得到保护,这样又取得了动物保护的实际效果。而如果按德奥模式的思路,会造成动物法律地位的缺失。德奥的民法事实上已经将动物剔除出调整范围而归于特别法,而特别法是不讲究法律格的。那么,动物到底是什么?这在法理上讲不清楚,仍然会造成民法与动物保护法在实际适用中的矛盾。在我国大陆法系思维仍根深蒂固的国情下,尽管我们不愿意,动物的法律格问题还是要考虑的,否则其他部门法仍然会对“无根”的动物保护法排斥。所以笔者认为,以俄罗斯的模式将动物确立为民法上的特殊客体,再以特别法规制之,不失为动物保护立法在当下的良策。

参考文献

[1]孙江.动物福利立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孙江,何力,黄政.动物保护法概论[M].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常纪文,Gil Michaels(美).动物保护法与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与各界争锋[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0年版.

[4]马燕,彭元宜.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J].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5]刘荪悦,姜文超.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意见[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2期.

[6]鼓励保护而非利用[N].中国环境报,法制周刊2014-03-05.

上一篇:杂志销售协议书下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