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2024-07-20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共6篇)

篇1: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机关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天秦区委发„2008‟32号)精神,全面加强全区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机关干部队伍活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区教育局机关中层股级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试点工作,为了确保这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机关中层岗位,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善于开拓创新、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充满活力的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队伍。

二、竞争岗位

1、办公室主任

2、教育管理股股长

3、人事股股长

4、计财股股长

三、报名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原则性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品行端正;

3、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4、年龄在40岁左右,最大不超过45岁,现任股长年龄可适当放宽;

5、具有干部身份;

6、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四、报名范围

教育局机关干部。

五、竞岗程序

1、宣传动员:召开相关全体干部大会,传达教育局机关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进行动员宣传,让广大干部了解竞争上岗情况。

2、报名:凡符合竞岗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填写《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机关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报名表》,自愿填报竞争岗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每个岗位的竞争人数不得少于3人,少于规定人数,够不成有效竞争的,不列入本次竞争范围。

3、资格审查:由秦州区教育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集中审查报名人员相关资格条件,公示竞岗人员名单。

4、考核评分:满分100分,分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综合考核四个方面。评分实行量化打分,每部分得分情况予以张榜公布。

(1)笔试(占40%),笔试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命题,满分100分,采用闭卷方式进行,主要测试竞争者的文化综合基础知识及公文表达能力。笔试结束后公布成绩。(笔试分=笔试成绩×40%)。

(2)面试(占20%),由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面试,满分为100分。(面试分=面试成绩×20%)。

(3)民主测评(占20%),由教育局机关全体干部就竞岗人员能否胜任新竞争职务进行民主测评,满分100分。(民主测评分=测评所得同意票数×100÷参加测评人数×20%)。

(4)综合考核(占20%),由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局党委对竞岗人员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打分,满分100分。(综合考核分?领导成员评分总和÷参加评分人数×20%)。

5、确定人选:综合考核后,由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考核结果提交领导

小组会议研究确定人选。

六、时间安排

从2008年9月20日开始至2008年10月21日结束。

(1)9月20日至24日,制定实施方案。

(2)9月25日,召开动员大会。

(3)9月25日至27日报名。

(4)10月16日,笔试。

(5)10月18日,面试。

(6)10月19日,民主测评。

(7)10月20日,综合考核。

(8)10月21日,研究确定人选,宣布竞争上岗结果,面向社会公示。

七、组织领导:

组长:李鹏凡

副组长:何忠兰蒋小丽

成员:刘睿智罗永安王秀玲石化学下设办公室,刘睿智兼任办公室主任。

八、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明确认识。教育局机关股级岗位竞争上岗工作,是区委、区政府为加强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中层干部股级岗位竞争上岗的试点工作,组织、人事、教育等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竞争上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程序,规范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程序执行,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要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3、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在竞争上岗期间,不允许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一经发现,取消其竞岗资格,保证竞争上岗工作有序开展。

二OO八年九月二十日

篇2: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2011年7月)

五年来,天水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区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紧紧围绕天水镇二届人大每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加快天水发展,构建和谐天水、人文天水、实力天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党的十七大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和谐社会内涵的丰富和完善,是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在新形势下,我们把学习理论、学习各项大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以不断提高主席团的理论水平,更好的发挥人大对政府的监督职能,切实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我们按照区人大和镇党委的安排意见,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通过扎实系统的学习,主席团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二、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其核心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五年来,主席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镇实际,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重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律监督工作。一是进行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听取了政府关于在全镇公民中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依法治镇工作规划的汇报,做出了相应的决议。二是开展执法检查,开展执法检查是提高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推进和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贯彻执行的有效措施。主席团通过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组织视察、跟踪调查等形式,坚持“少而精、重深入”的原则,2007年,重点检查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农业法》,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农电站及时在青年村、王庄等村进行了农网改造。2009年检查了《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全镇各学校都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使全镇74户109名特困家庭的孩子真正在义务教育的春天里,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恩惠。2010年检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提出硬化青年至古集、胡沟至上游、青龙观旅游路建设方案,政府征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整修,使路面得到硬化,群众获得了最大的实惠。在执法检查中,土地所清查处理了24起违法建筑。通过执法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和纠正,增强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制天水、构建和谐天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突出重点,加大工作监督力度

五年来,镇人大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本着关注民生、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理念,围绕全镇工作中心,找准立足点,精心安排议题,选好切入点,开展调查研究,抓住着力点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及各单位的工作,监督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1、关注“三农”问题,跟踪监督见实效。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到各村,认真调查农民收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针对全镇农民增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席团在归纳整理后,以建议的形式提交政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五年来,共提出意见、建议201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37条,扶持发展龙头企业28条,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的59条,解决人畜饮水20条,畜牧养殖42条,环境卫生医疗15条。主席团在建议政府认真抓好科技兴农工作,整合科技力量,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注重多业并举,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有机地把党委的重心工作结合起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要求,以各类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成咀头村果园2500亩,柴山村苹果园750亩,在咀头村新建蔬菜大棚1350座。在政府各方努力下,尤其在技术培训方面,五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840人次,人才培训8期340人次。主席团通过人大代表把党的意图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全镇科技兴镇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到了“目标同向、工作同轨”。

2、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把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镇教育事业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镇人大主席团深入到中学、学区和村学,广泛征求意见,分别就教育教学质量、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排危建校、努力创造和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了视察、调查报告,供党委政府决策时参考。政府尽量大力量争取危改项目,新建杨湾小学、青年小学教学楼2幢,天水中学教学楼1幢,学生宿舍楼1幢,新建天水学区教学楼1幢,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完成了天水中心卫生院综合大楼建设,改善了就医环境,逐步完善医疗设备及技术力量,在解决农村群众就医难问题上显现出希望和曙光。

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主席团采取积极措施,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一是为了便于代表开展活动,有利于生产和工作,将市、区、镇人大代表混合编为8个代表小组,使每个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二是组织代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对《代表法》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代表的地位,增强了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重视督办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四是组织代表视察,调查拓宽代表参政议政的途径。五是做好信访工作,认真督办保稳定。五年来,在全镇范围内共排查、调解矛盾121起,与派出所、司法所协同调处治安案件54起,刑事案件12起。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对政府单位的监督不力,组织代表活动的方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广泛,镇人大主席团的自身建设和代表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今后工作打算: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镇人大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履行职权,增强工作实效”的工作思路,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人大及主席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努力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实现新提高。

二、加强联系,强化服务,努力在发挥代表作用上探索新方法。

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代表的好做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代表工作方式,着力搭建代表工作平台,要不断完善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发挥代表小组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查、检查、视察,走访选民等活动,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紧扣主题,注重实效,努力在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要加强对公共权利运行的监督,促进广大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民主权利。要深入贯彻监督法,改进监督方式,提高议事质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四、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努力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体现新作为。

篇3:对天水市秦州区扶贫开发的调研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处于国家连片扶贫重点区域六盘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交汇地带, 现辖16个乡镇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2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69.08万, 其中农业人口45.39万, 占65.7%;耕地总面积95.08万亩, 其中山地88.68万亩, 占93.27%, 人均耕地2.1亩。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是秦州区的基本区情。1983年国家启动“三西”建设、实施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以来, 天水市除秦州区以外的五县一区先后进入国扶重点县行列。2002年秦州区14个乡镇的254个行政村 (撤乡并镇前) 被确定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2012年以嵌入县的身份进入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规划范围。目前, 全区共有扶贫开发重点村197个, 涉及11个乡镇 (撤乡并镇后) , 占行政村总数的46.9%;2012年底贫困人口15.75万人, 贫困面34.7%。特别是西南片区牡丹、天水、汪川、平南、娘娘坝、杨家寺、秦岭、华歧、齐寿、大门10乡镇241个村, 自然条件更艰苦, 贫困人口更集中, 发展基础更薄弱。该区域现有贫困人口11.54万, 占区域总人口的43%, 占全区贫困人口的73%, 小康实现程度仅为45.2%, 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减贫任务重, 扶贫成本高, 脱贫难度大。

二、主要问题

1、部分乡镇条件较差,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秦州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城区和城郊发展较快, 但总体上城市发育程度仍然较低,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后劲明显不足, 加之大部分乡镇分布在浅山干旱区、林区林缘区、高寒阴湿区, 自然条件艰苦, 农业基础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三农”工作仍然是全区发展的短板。因为城区发展相对较快, 而农村特别是西南片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发展缓慢, 导致秦州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

2、相对于其他县区, 享受的扶贫开发政策较少

秦州区农村与全市其他县区农村情况大致相同, 但一直没有得到国家和省、市部门帮扶, 也未纳入国扶重点县区, 在特殊政策享受和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与其他县区差异较大, 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试点、流域开发试点等项目几乎没有。由于政策受限、资金短缺, 加之贫困地区欠账本身很多, 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 区级财政又非常困难, 严重影响了全区扶贫开发进程。

3、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贫困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闲置资源。从秦州区来看, 这一区域属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 生态良好, 风光秀美, 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很好;地广人稀, 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 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6%, 可供开发的空间很大;水源丰富, 降雨充沛, 果品、药材、畜牧等产业发展起步较早, 还有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很好。此外, 该区域人力资源相对富集, 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但这些优势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和自给自足生产形态, 是造成农民增收渠道单一、脱贫致富步伐缓慢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 高起点规划

着眼全区农村实际和扶贫开发现状,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高起点修编农村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全面小康规划、扶贫攻坚规划、镇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确保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引领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同时, 侧重做好西南片区10乡镇综合开发规划, 依托优势资源, 整流域整区域推进, 整乡整村突破。娘娘坝镇、大门乡、秦岭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走以乡村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的扶贫开发路子;天水镇、汪川镇、华歧乡依托西汉水流域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走以设施蔬菜、林果种植等为主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牡丹镇、秦岭乡、杨家寺乡依托西部山区适宜养殖的优势, 走以现代规模养殖为主的扶贫开发路子;齐寿乡、平南镇、牡丹镇依托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齐寿建筑工”、“牡丹大姐”等劳务品牌, 走以劳务输转和家庭经营为主的发展路子, 通过3到8年努力, 把西南片区建成秦州的循环农业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城市西南延伸区和中心城区后花园。

2、集中连片, 整流域开发

西南片区要综合开发, 整体推进, 构建“一水三线六带”格局。一水即西汉水流域, 作为西南片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重点规划建设天水镇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和平南镇商贸流通集散中心;三线即316国道、刘 (娘娘坝刘家河) 什 (礼县盐官什字) 公路、藉 (藉口镇) 罗 (礼县罗家堡) 公路沿线, 316国道沿线重点规划打造生态旅游观光线, 刘什公路、藉罗公路沿线重点规划打造精品产业观光线和美丽乡村长廊;六带即古集梁苹果优势产业带、天水南北河上游核桃蔬菜优势产业带、稠泥河上游峁水河流域马铃薯优势产业带、苏成河流域林果优势产业带、西秦岭主脉生态林业优势产业带、白家河流域特种养殖及生态文化旅游优势产业带, 以此为依托打造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白家河特种养殖示范区、西坡梁循环农业示范区、秦 (岭) 牡 (丹) 杨 (家寺) 畜牧产业示范区四个现代农业园区, 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突出重点, 举全力攻坚

围绕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 以天水、娘娘坝、平南、汪川、牡丹5个卫星镇和华岐、齐寿、大门、秦岭、杨家寺5乡中心村建设为重点,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实施山、水、林、田、路、渠综合治理, 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 对生存环境恶劣、常住人口稀少、贫困人口集中的村庄进行合并、迁建, 努力使贫困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围绕解决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 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深入开展“双联”行动, 在落实好“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的同时,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 切实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搭建平台, 精准化招商

突出旅游招商, 将西南片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起来, 培育精品旅游小区和线路, 打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美丽乡村和风情小镇。突出农业招商, 发挥西南片区果品、药材、畜牧养殖等产业优势, 有序流转陡坡地、撂荒地, 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 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突出工业招商, 着眼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西南片区农业产业基地, 引进一批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 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大片区内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搞好产业规划和项目对接, 依托矿产资源培育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带动区域、辐射全区加快发展。

5、完善机制, 超常规推进

坚持组织领导到位, 加强对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研究谋划和指导推进, 成立西南片区综合开发指挥部。坚持党建保证到位,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把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级班子中来, 为加快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资金投入到位, 抢抓列为全省“插花型”六盘山特困片区的机遇,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加大区级财政投入, 形成多元化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坚持责任落实到位, 健全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包抓贫困村和联系点制度, 靠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乡镇、部门、单位的责任, 严格按小康建设的时间节点和阶段要求推进工作, 完善督查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摘要: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处于国家连片扶贫重点区域六盘山片区和秦巴山片区交汇地带, 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扶贫开发难度大。

篇4: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关键词:果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2001503中图分类号:S66-33文献标识码:B

秦州区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和“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果品产业是该区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产业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秦州全区干鲜果总面积3万hm2(结果面积1.36万hm2)、产量16.97万t、产值9.6亿元,其中:苹果2万hm2(结果面积0.98万hm2)、产量13.93万t、产值5.2亿元;大樱桃0.46万hm2(结果面积0.29万hm2)、产量2.004万t、产值4.008亿元;核桃0.51万hm2,绝大部分为幼树园;其他梨、桃、杏、花椒等0.05万hm2、产量1.02万t、产值3 598万元。

全区果品基地分布情况为:苹果基地重点分布在中梁、玉泉、太京、藉口、关子、皂郊、天水、汪川、华岐等9个乡镇,主导品种为“花牛”系列,富士和金冠系列品种占一定比例;大樱桃基地主要分布在藉河流域的中梁、玉泉、太京、藉口、皂郊等海拔较低、光热资源丰富的浅山区和川区;核桃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藉口、杨家寺、秦岭、牡丹、华岐、汪川、大门、齐寿、皂郊等气候相对冷凉区域。总体来看,北部中梁、玉泉、太京、藉口等乡镇果园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果品产业助农增收贡献率较高。在西南部乡镇中,华岐海池沿线苹果基地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区上全力打造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同时在西南部各乡镇全面加大核桃基地建设力度,为该区域农户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果园管理水平不高

太京、藉口、中梁等乡镇部分果品重点生产村果园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但总体来看,全区果园管理水平较为粗放,与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高产园相比效益低下。相当一部分大樱桃园品种良莠不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尤其是近年来果树建园力度大,相当一部分新建园分布在原先没有发展过果树的区域,农民果园管理技术缺乏,加之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作务果园的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新建园区域技术普及和标准化管理难度相当大。

2.2果品基地分布不均

从全区现有果品基地分布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挂果园分布在中梁、玉泉、太京、藉口、关子、皂郊等北部乡镇。而全区西南片区10乡镇特色果品产业规模偏小,果品基地摆布不均匀,自然资源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发展核桃、苹果等特色果品产业的空间还较大,实现适宜区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5(2)

果品全覆盖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2.3灾害防御能力不强

近年来春季低温霜冻灾害频繁发生,对我区大樱桃等果品生产形成很大威胁,从2007年到2013年,4月份共发生危害程度较重的低温霜冻3次,2010年和2013年4月上中旬的低温降雪灾害造成全区大樱桃几乎全部绝收,今年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又出现降雪降温灾害天气过程。频繁发生的低温霜冻灾害严重影响果农稳定收益,挫伤了果农种果积极性,成为制约全区大樱桃等特色果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华岐海池沿线近几年连续遭受冰雹袭击,农户损失惨重。

2.4产业体系建设滞后

果品商品化处理水平低,除几家规模较大的果品营销企业外,其他一些零散的收购场所都没有配备必要的采后处理设备。果品经纪人信息相对闭塞,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较为落后,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果品交易市场建设除藉河川道区和罗玉沟发展起步较好外,其余各果品产地大多没有正规的交易市场。对外市场开拓乏力,信息网络对果品营销的引导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发展思路

3.1盯紧既定目标,突出果品产业发展

通过全面分析全区耕地资源现状,全区适宜于发展苹果、大樱桃、核桃等特色优势果品的面积为5.3万hm2,其中:苹果3万hm2、核桃1.3万hm2、大樱桃0.67万hm2,其他果品0.33万hm2。要紧密结合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及布局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连片成带、填空补白”的建设要求,每年高标准建设0.4万hm2左右的特色果品基地,争取在“十三五”末期实现特色果品基地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为实现产业富民奠定扎实基础。

3.2构建服务网络,提升果园建管水平

逐步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通过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农协会在果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在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果品营销、生产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其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合作社内成员逐步结成利益联结体。在做好结果园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普及的同时,把新建幼树园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及时查漏补缺,深翻培肥土壤,确保园貌整齐,生长健壮,管理科学,结果早,收益高。按照布点、连线、成片、建园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秀金山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罗玉沟大樱桃产业示范区、藉河流域放牛片区果品产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做好市、区、乡镇三级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亮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区果品产业提质增效。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和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培训成效,为提升全区果园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地制宜推广果畜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果品产业和畜牧产业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3强化品牌推介,健全完善营销体系

继续保护利用好“秦州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授权使用该商标的区内相关企业和合作社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果品鉴评、展销及推介活动,加大“花牛”苹果品牌宣传力度。认真实施果品营销战略,积极开发国内主流市场和高端市场,确定稳固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不断探索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确保产销两旺。引导支持果品重点营销企业采购大樱桃分选生产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运销环节品质减损,实现多方共赢。在全区4万t果品贮藏基础上,结合果品基地布局,5年内在汪川、天水、华岐、关子、中梁、藉口、皂郊6乡镇建设6处果品交易市场,新建6处总库容18万t的果品贮藏库群。

3.4坚持多措并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要针对目前春季低温霜冻、冰雹、干旱等灾害天气频发的气候特点,积极探索实施各类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政策。市、区要进一步整合相关项目,切实加大对各类防灾减灾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继续执行补贴优惠政

石进昌:天水市秦州区果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策,扩大果树防霜机的应用范围。大力宣传果品保险政策,积极引导动员果农参加果品收获保险,确保灾害年份果农基本收益。要大力引导华歧海池、中梁沿线等苹果主产区果农搭建防雹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较大范围内示范推广多种类型的“简易多防棚”及配套的防灾减灾技术,以有效防范低温冻害、果蝇、裂果、鸟害,促进果农稳定增收。

3.5立足生产实际,努力攻克技术难题

区科技、果业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力度,立足生产实际,对制约全区果品稳产优质丰产的春季低温霜冻、樱桃果蝇、樱桃各类根部病害等主要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尽快探索出有效的适宜于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体制的低温霜冻防御措施,有效控制樱桃果蝇、根癌等各类重点病虫害的危害。

3.6按照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拓展基地规模

篇5: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几年来,以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五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我市如火如荼,成效卓著。表现在学校校貌越来越美、内部管理科学精致、育人理念发生飞跃、师生精神明显好转、文化传承日趋优化、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一批文化建设精品示范点,成为我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不容忽视的是,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建设过程缺乏组织引领,品味不高、主题杂乱不鲜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市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在我市逐步实现由建设校园文化向建设学校文化转变之际,就此谈谈我校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以更好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宏伟目标,使学校成为高雅的文化殿堂,优越的学习场所、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有的学校校长没有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没有成立领导小组,发挥领导小组设计者、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作用,没有精心制定方案,没有认真组织落实;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对其作用认识认识不够深入,对建设机制认识不够系统、科学,部分人认为学校有了学生、教师、校园、办公楼、教学楼就够了,认为学生在学,教师在教足矣,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来美化,绿化校园是舍本求末,认为对正常的教学有冲击,浪费时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务虚,是搞花架子,这些认识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育人作用的发挥。

2、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很多人没有认识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没有把物质文化建设当做手段而看成目的,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环境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没有认识到离开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3、校园文化特色主题不鲜明,内容杂乱陈旧。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共性,也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当有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精心设立主题,没有体现各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给人千篇一律,千校一面的感觉。有的学校形式内容杂乱陈旧,随意拼凑,花里胡哨,缺乏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有的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性、时效性都很差。

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许多学校没有认识的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

2、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美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置学校校旗、校歌、校徽、校服,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办公室标志牌等等。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唱校歌、佩校徽、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整体提

班级教室内设置统一的学习园地、黑板报、图书角、卫生角,统一悬挂《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画像、名人警句和班风等。同时,按照“全员参与、自主参与”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特色班级的申报、创建、命名工作。

5、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都大有裨益,同时也更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要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结合升降国旗和国旗下讲话进行优良传统教育;举行“磨难教育”野营拉练活动;举行“参观军营”、观看优秀影视片、“迎国庆”书画比赛、演讲和歌咏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必须真正认识校园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活泼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精英”应试教育回归到“大众教育”的原有位置上,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倡导中

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能强化管理,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因此,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正常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全社会参与,共同育人。学校的发展,在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为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在我县还没有真正形成,为此,身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花力气,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真正作用,引导净化家庭育人“小环境”。

6、课程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校园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小学教育总体课程结构,调整课内学科教学课程计划,将国家计划规定的课内学科课程及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兴趣小组、科技制作、文艺、体育、校班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小学所有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我们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篇6:天水市秦州区教育局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新

农村发展

姓名:宋芷若

专业:地理科学 学院:资环学院 学号:20130803001 2015年6月16日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新农村的发展

摘要:平南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接齐寿乡、娘娘坝镇,南连大门乡,西与天水镇、华岐乡接壤,北与店镇乡、皂郊镇毗邻,距秦城区37公里。境内地势起伏,其走向东西高,南北较平缓。徐礼公路和稍平公路纵横穿越本乡20公里,交通便利;

关键字:平南镇、新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前景、问题 正文:平南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接齐寿乡、娘娘坝镇,南连大门乡,西与天水镇、华岐乡接壤,北与店镇乡、皂郊镇毗邻,距秦城区37公里。境内地势起伏,其走向东西高,南北较平缓。徐礼公路和稍平公路纵横穿越本乡20公里,交通便利;最高海拔184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20.5℃,无霜期149天,年降雨量642.4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等。该镇雨水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1989年该镇率先推广地膜玉米,取得了显著效益,现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占粮田面积的五分之一。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拿我生活的镇子来说吧!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是秦州区最早启动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之一,一、平南镇新农村的实施:

1)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各项“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富民支柱产业为支撑,以双联行动为平台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镇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收入的高低,体现着“农民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和“农村美”的实现。多年来,全镇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文化建设

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孙集村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按照“一带三轴九片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规划,积极构建园区发展轴、旅游观光发展轴、现代农业发展轴,在园区内完善交通主轴,配套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联系各个主要的功能片区。目前,鱼塘改造完成的生态农业景观带已经初具雏形。3)社会建设

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平南镇孙集村在园区整体规划中形成生态低碳住宅区、渔业养殖区、乡村生活体验区、现代物流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产品加工区、畜牧养殖区、生态养老区、农产品观光服务区九个功能片区。其中,由甘肃浪马滩农业生态公司流转土地1980亩,建设占地150亩的生态园一处,配套有休闲观光农业及农家乐。在青鹃山阴坡建成占地150亩的滑雪场一处,计划在村东建设大型养羊基地,示范种植薰衣草及油菜,逐年完成分期分区投资,为平南镇孙集村形成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布局合理的完整产业链打下坚实的基础。4)法制建设

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觉悟和能力;平南镇孙集寨村长多次在村里组织一系列法律宣传活动,我们其他村的也有所耳闻,给老百姓都普及最基本的维权意识;让农民的切身权利也得到了保障;镇里的警察局、法院等相关部门都积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健全法律制度。自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州区平南镇老人们的心里,新农村建设前后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自从搬进新村后,吃的是自来水、住的是新楼房、买东西有超市……还是国家的政策好,村上现在道路硬化了,路灯也装起来了,还有了卫生室,看病也很方便”。村上自从有个老年活动中心,大部分时间人们就在活动室去下下棋,唠唠嗑,日子过得很舒坦,美丽乡村建设,确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提及这些,爷爷们都兴奋不已,他笑呵呵地说:“这下好了,我们的生活也跟城里人一样了,干啥都方便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说起以前孙集村的村民都这么形容,可经过改革后的农民是新时代的农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艰辛了,还可以享受比城市质量好十倍的空气;

二、平南镇发展的区位分析

1)市场:平南镇关联大小村庄43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7357户,乡村人口36698人,男19082人,女17616人,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土地: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平南镇的土地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来说非常有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区发展。3)劳动力: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力度也会不同,平南镇农村中劳动力不足,且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平南镇经济的发展依旧比较粗放;还有一个严重的现象即空心村,大量的年青男女都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导致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耗力小的活动;

4)政策区位: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根据各村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三、平南镇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区农业大多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加之农业基础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使农民在较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往往是自然灾害大的年份农业收成都不好。近年来,影响我区农业生产较大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天气回暖突如其来的霜冻、冬春之际的旱灾和汛期的水灾等。

(二)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业,一方面有效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也造成了农业生产主力军的流失。近年来,一些乡村的农业劳动力以中老年和女性为主,这样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也直接导致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从感情上来讲,一般留守的老年劳动力,对土地都有深深的依恋,不愿撂荒,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选择方便、肥沃的土地来耕种。

(三)富民产业培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表现为:一是农业人口多,实用技术培训面较小;二是农业分散经营,产业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针对问题的建议

1)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不仅要加强外出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和留守劳动力的科技培训,也要充分利用春节等外出人员返家的时机,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后续劳动力务农技能。2)加强土地流转,使土地“活起来”。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能力、有资金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让在外务工的农民能安心务工,在家务农的农民有地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户经济效益。

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自来水化工程、防汛体系及灌溉体系建设工程和梯田化县区建设,加强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改造、堤防建设等水利工程和通村道路及村庄巷道硬化全覆盖工程建设。

4)重视粮食生产,壮大主导产业。一是粮食生产要按照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的“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总产、确保安全的思路,抓好粮食安全工作。二是林果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果品产业基地建设,切实加强防灾体系建设,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尤其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做到预警信息提前发布。三是畜牧产业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建设。四是蔬菜产业要在巩固提升现有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基础上,加快开辟新的设施蔬菜基地,并继续发展大露蔬菜,确保全区“菜篮子工程”。五是中药材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药材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流通体系。

我深信平南镇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并将成为全国新农村的成功典范;

参考文献:《经济地理学》

上一篇:三年级描写外貌的作文下一篇:社区民情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