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24-07-04

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用9篇)

篇1: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给青年学生打造一个回溯经典的平台,以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深入实践,奉献社会。4 月10日中午,学校政教处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邓建中老先生作爱国主义专题讲座,共300多名学生听取了讲座。

邓老先生曾担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某部文化教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震撼力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双江中学:黎 曦)

篇2: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4月份是全国第二十五个爱国卫生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促进广大师生身心健康。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级组、处、室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确定主题,安排时间。确定了“倡导健康生活、打造美丽校园”活动主题。规定从4月10日开始至5月5日结束。此项活动分为宣传发动阶段、集中整治阶段、自查阶段。三是集中整治,重点突出,有效推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突出整治“脏”的问题。各级组、处、室、各班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全面集中开展了3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特别是对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团委、政工、宿管进行了卫生评比,以点带面,推进了活动的开展,确保爱国卫生月活动收到预期效果。做好重点场所的整治工作。学校组织对垃圾箱、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突击整治。清除了下水道、阴沟内的淤泥,花经费疏通三号楼学生宿舍厕所,喷洒农药消除蚊蝇滋生源头,各班清除花池杂草乱石。积极开展流行病预防工作。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旺盛期。特别针对甲型H7N9流行,学校对各班、食堂、公共区域等校园环境进行集中消毒,清除“四害”孳生地,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

篇3: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05年。当时, 从全国的教育形势来看,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课改理念使人们的注意力由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成为各个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并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直接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学校成立了由教育心理组和校医组成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心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咨询教师联系年级和班级制度;咨询教师参加心理咨询方面培训和业务学习的制度;咨询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计划安排;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等。在学生会成立了心宣部, 心宣部下设小组, 每个小组的成员由每班选派的联络员组成, 联络员负责收集本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上报咨询室。这些制度和措施, 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是咨询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 咨询中心与学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通过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 针对中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 (如前途、就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 和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正确认识和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初步改善了“上热下冷”局面, 逐渐形成了师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良好氛围。

2. 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咨询中心最重要的常规工作, 为了便于开展这项活动, 咨询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每周从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咨询教师在咨询室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这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工作, 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 通过与咨询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心理, 宣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绪, 在心理上得到了咨询教师的理解、关怀和抚慰, 这对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克服紧张情绪是非常有益的。与此同时, 咨询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也更好地认识学生和理解学生, 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也更好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另外, 咨询中心还设立了宣泄室, 让有不良情绪的学生通过正常的方式来进行宣泄。

3. 建立咨询教师联系班级制度, 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咨询中心建立了这一制度。咨询中心安排每位咨询教师联系3 ~4班级, 具体负责这几个班级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学生处召开的班主任会议, 咨询中心都指派咨询教师与会, 把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获得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向班主任进行通报, 使班主任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在咨询工作中发现的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咨询中心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共同帮助学生。对于在咨询工作中发现的极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 建议学校尽快与学生家长联系, 使问题学生得到妥善处理。

4. 运用心理测量工具,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

咨询中心每年都要用SCL -90心理测试量表对校本部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通过心理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我校2010级幼师班学生为例, 三个幼师班和一个幼儿英语班共有学生178人, 经过测试和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得出以下一组数据:强迫症状14人, 占7.9%;人际关系敏感16人, 占8.99%;抑郁8人, 占4.5%;焦虑8人, 占4.5%;敌意11人, 占6.18%;恐怖22人, 占12.34%;偏执7人, 占3. 93% ;精神病性3人, 占1. 69% ;三项指标14人, 占7. 87% 。以上这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学生确实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同时, 这些信息也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5.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为了解和研究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学校的教育工作要求我们教师只有在全面地了解学生, 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天职。为此, 咨询中心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信息记录在心理档案中。这些信息既可以反映学生的心路历程, 也是我们对学生心理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的依据。特别是一些典型案例, 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 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和学习。因此,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我们研究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真实可靠的资料, 是咨询中心的宝贵财富。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感觉到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还没有形成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其次,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次, 缺乏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且咨询教师年龄偏大;最后, 咨询室条件简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尽管我们存在很多困难, 但是, 我们力争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引导而不是教导;是接纳而不是训诫;是疏导而不是遏止;是真诚而不是做作;是领悟而不是解答。”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操作规范, 也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我们将尽力为学生撑起一把心灵的保护伞, 促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摘要: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介绍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使我们能够从中总结经验, 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工作, 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篇4: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背景,课程目标和内容;从学生角度对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生涯教育校本课程

一、我校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背景

(一)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并明确提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培养目标的陈述中明确提出将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等。

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年级主要内容包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是贯彻《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改方案》和执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措施。

(三)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生涯规划是计划一个人的未来如何发展,是个体在对自身与外界两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估和考量以后对人生做出的规划和设计。美国的职业学家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可以和人的生命周期的年龄阶段相配合的。在每个年龄阶段有其具体的发展任务。高中阶段(15-17岁)是个体的青年早期,属于职业发展的试验期,这个时期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并且感知他们适合哪一张工作。开始进行择业尝试。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对未来的升学就业有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体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更好地为自己进行生涯规划。

(三)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社会要求

在面对未来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变化,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涯职场难以预测,未来生活的多样性。如何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未知的不确定的挑战。通过生涯规划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探索自己,根据自己内心、外界变化来调整自己,修正自己可执行的计划,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学情分析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校发展和师生需求的要求:

1.学校的发展要求: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学生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未来的规划能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学校高中部是新课改中的自主排课学校,也能有机会发展我校更加优质的校本课程。希望生涯课程能开设成为一门精品校本课程;

2教学上,教师们的困惑:在提升教学成绩方面,老师们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老师们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上没有规划,自我学习能力差,不能很好利用时间等不习惯,这些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生涯课程中,通过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动机,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安排时间,做计划的方法,从而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学生的需求:近几年来,我校高中学生常在文理科选择,高考志愿填报,出国留学等人生重大选择中,出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形,有的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在与个别学生的个体辅导中,能发现部分学生在对自己的认识、未来生活的规划方面知识、能力有着很大的欠缺;还有的学生因自己对未来规划与家长期望发生冲突,造成一定的亲子矛盾;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对人生没有明确目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出现厌学等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也急需学校加强生涯教育。

二、我校开发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参加培训,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市“高中学生生涯规划专题辅导课程开发与实验项目”,接受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生涯教育项目组的理论培训,对生涯、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课程的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

第二阶段:文献查阅: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查找国内外对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学校的实践经验。了解到在国外,生涯教育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研究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把生涯教育引入了课程。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有完备的生涯教育体系,我国香台湾地区对此也早已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日本规定中学生必须接受“进路指导”教育(即生涯教育),主要帮助学生设计和思考如何升学、就业和实现人生发展目标等。学校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初中和高中的进路指导入门》,十分重视中学生涯教育;

英国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确立了生涯教育目标,制定了生涯教育课程,并建立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学校根据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统一规定和课程标准把生涯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教育;

美国政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通过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拨款计划,要求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在普通教育中设置职业预备课程。美国1996年制定的《美国高中新计划》中明确指出,高中生要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要求高中生取得丰富的就业与入学信息,有机地整合高中教育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功能。

台湾为了适应地区发展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和地区竞争力,对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其中将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1998年台湾地区公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确认一至九年级学生所应具备的生涯发展核心能力,并将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融入七大学习领域(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及综合活动),列入日常教学计划。

以上国家和的确在落实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将生涯教育落实在课程当中。

我国大陆的专家和学者也非常重视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专家认为在高中阶段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并从理论上对生涯教育的内容进行探索,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各校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空间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这使得生涯教育正常、有序、规范地开展成为可能,是实现生涯教育目标最为可行的方法。提出了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应“侧重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志向”,帮助学生了解、探索、规划职业。

生涯教育逐渐在高中阶段的实施非常有必要,而让生涯教育走进课程,通过不同类型的课程形态贯彻生涯教育的内容,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有效地成功。

上海、甘肃、北京等部分高中现在开始了对职业生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如上海的天山中学的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就是认识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在此目标下,课程内容包括生涯认知、生涯探索和生涯志趣。他们在课程设计中遵循针对学生需求,立足学校条件,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原则,编辑了相应的教材和教参,使德育课程逐步完善。比如因进JA国际青年成就中国组织所开设的高中课程(经济与商业方面),包括教材、教学计划、授课企业志愿者等。如《生活准则》、《青年理财》、《经济学&MESE》、《学生公司》等课程。

专家、学者和兄弟学校对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和经验,但是正如有专家指出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个人认知等条件的影响,对生涯课程的内容需求有所差异。作为一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我校在学习生涯教育理论,借鉴兄弟学校生涯教育经验地基础上,应该了解本校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需求,开展适合我校特点的生涯教育课程。

第三阶段: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生涯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以保证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作为一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我校在学习生涯教育理论,借鉴兄弟学校生涯教育经验地基础上,应该了解本校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需求,开展适合我校特点的生涯教育课程。我对学校高一高二学生做了生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结果显示:在学生生涯发展认识方面:有近一半的学生对未来有了大致的想法,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生生涯发展需求方面:80%左右的学生都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了解自我能力、性格、价值观和兴趣。

在探索社会方面,90%以上学生都不同程度上都需要了解自己感兴趣职业的工作内容,向往大学信息以及大学学习方式等。学生在此方面的需求是非常高。

学生还需要对合理利用时间等生活规划方面的需求,在对决策能力、制定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克服压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需求都非常高。

学生非常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同伴的帮助,除此,84%的学生还需要了解高年级或已经毕业学生的学习惊讶,93%的学生需要老师能给自己的发展给予指导,95%的学生希望参加职业体验、实习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

以上都要求我们继续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而且是要符合我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学生实际需求的生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开发校本课程。

第四阶段:2011-2014年,进行初步试验,边修改,边试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我校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探索了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事实策略,不断建设和丰富课程资源,并探索了课程的评价方式。

三、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

生涯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分别被称为“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规划指导”或“生涯发展教育”等,经历了从最初帮助受指导者“找一个好的工作”到“引导学生过一个好的人生”的转变。舒伯(Super)提出的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生涯决策能力、自我概念发展、个人价值观的发展、发现并挖掘个人的潜能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生涯教育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如何生活,二是如何学习,三是如何谋生,四是如何爱。生涯教育不仅局限于职业领域,更应包括与未来学生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认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而是要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之能在人生的过程中能主动、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要确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掌握探索自己的方法、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做选择的方式。生涯教育校本规划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生涯发展和规划意识,了解规划课程的基本内容;增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自己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生涯认知;了解有关职业世界和教育的知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探索的方法、查找专业和职业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等;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并愿意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根据课程目标,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模块:

生涯教育校本课资源及评价:

除了校本课程的教材,在教学中寻找各种视频资料,比如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网上搜集资料,登陆招聘网站搜索职场信息,走进高校采访大学生,采访父母亲的职场。聘请校友来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工作单位。

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生涯规划综合测评。

评价内容:课堂参与,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规划能力,生涯规划书的完成。

四、生涯教育实施的效果与反思

(一)实施效果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感受和成长是最重要的:

学生开始了对未来的思考:在期末的学期总结中高一四班的郭思萌同学写到:“高中的学习是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了解自己,学会选择对我来说真是特别重要。我感觉这门课程非常重要,非常好,让我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坚定学生的目标,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张波尔同学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一上生涯规划课开始之前,尽管他成绩优异,但他坦言:“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要选什么专业,只知道努力,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后来,经过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他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生涯兴趣,人格特征,价值观,对各种信息搜集,最后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专业,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生涯教育不仅仅是确立目标,做好选择,更重要的是有执行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张丹宁同学很向往学习表演。高一生涯规划课时,她说:“我特别想去纽约大学学习表演,可是我知道我的条件并不占优势,但不管怎样,我要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两年后,在她的努力下,成为了纽约大学表演系的学生。

学生开始了思考,学会了自己探索更多的有关生涯的题目: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多个小组选择了与生涯相关的研究题目,并通过文献查阅、实际访谈等对《互联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中生选择文理科的影响因素》、《对中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等研究课题。

在对学生后期的调查中98%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了自己,对未来社会有了初步认识。但有个别学生在问卷中写到:自己还是缺乏坚持,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行动中。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重点。

(二)对生涯教育课程开发的反思:

1.生涯教育课程开发要有一个更广发的视野,不仅仅是需要学生走出去,而更需要老师的思维要走出去,不仅充分发挥年级组、团委等力量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如我高二年级组组织学生周末进大学,采访校友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大学各专业,搜集信息,听学哥学姐们对学校对专业的介绍,获得一手资料。2.充分利用互联网。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招聘网站上进行该专业需要人才标准进行研究。最后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再进行自我反思。

3.充分利用电视节目。

人物访谈是进行生涯教育最直观、又最能获得一手经验的方式,但是迫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进行人物访谈很有限,在生涯教育课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查找到《开讲啦》《非你莫属》等相关的视频,能让学生有机会听到很多高高在上,业界名流对职业,对人才的挑选标准,对年轻人的告诫。这些成功人士的看法往往对学生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4.让优秀的影片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

一片好的影片能给学生深刻的启发,面对挫折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为梦想而努力?对于这一问题老师的讲解通常过于苍白,而学生常常会因为缺乏体验,而使得课程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那么一部经典的关于梦想,关于不放弃,关于奋斗与努力的经典影片通常能直入孩子柔软的内心,让他们获得深刻的体验:《当幸福来敲门》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面临苦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获得了幸福。学生在了解别人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深刻思索自己的人生。

5.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师角色

该课程不像其他课程,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科学、正确、统一的答案。生涯课程中没有标准答案,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认知发展、家庭影响答案是各自不同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规划的能力,促进和激励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在生涯教育课程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自主规划的主人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学生和尊重学生:倾听和尊重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观点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要通过优化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方案提出,从2017年起,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考试科目由“3+1”变为“3+3”,第一个“3”指有三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后一个“3”是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任选3门。

这些以来,学生从只有狭小空间可以选择选择文科或理科,到未来可以有至少20种学科组合的选择。学生从被动选择变为相对主动。新的规定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科特长、理想志向进行选择学习科目,尤其打破原来文科科选择束缚提供了制度保障。学生在获得选择权的同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报考科目,成功应对高考,如何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使得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课程中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继续为之探索!

参考文献

[1]汪明.增加学生选择权亟须高中配套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9-26.

[2]王品芝.网友关注高考不分文理期待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N].中国青年报,2014-10-09.

[3]曾维希.生涯发展的混沌特征与生涯辅导的范式整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68.

[4]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5].郭兆年.从“填志愿”到“生涯发展指导”.基础教育课程.2010,12.

篇5: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次成功的“共建”座谈会

关工宣

2010年9月20日上午,广州银河烈士陵园管理处举办“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座谈会,我校关工委曾惠典常务副主任、伍德昌副主任、郑璟副秘书长,及校团委和工商管理学院的代表应邀出席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协作关系单位:农讲所纪念馆、中山纪念堂管理处、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档案馆、市党史研究所。及有共建关系的学校:天河天泽中小学、市75中学、天河兴华技术培训学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另还有6位烈士家属代表。上级主管部门广州市民政局优抚处的领导也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主办单位领导首先向参加座谈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银河烈士陵园被上级批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与有关单位共建的情况。他特别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的精神,积极发挥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的社会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功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陵园

文化建设,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努力。这次座谈会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进行新签、续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二是研讨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共建好。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基地共建。

随后便在主席台上进行新签和续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我校作为新签单位,由校团委李卫清副书记代表学校在协议上签了字。

签协议仪式后,与会来宾便转入对如何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畅所欲言。普遍认为,陵园在前段时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为青少年到陵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协助安排参观烈士纪念馆、纪念建筑物、互动区等场所,以及协助组织联谊活动,送专题图片到一些单位展出等,做了许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应肯定的。大家还对今后如何更好发挥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提了不少好建议。特别是签了协议的单位表示,今后要根据协议内容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到陵园参观学习,派出老师协助陵园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与陵园共同做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我校关工委郑璟同志因在学校与陵园签协议前就已多次组织学生到陵园开展活动。特别是曾组织争取入党的学生到“文总”六烈士墓前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党课,请“文总”六烈士之一的赖寅倣之子赖挺骧老人讲述先烈的革命斗争事迹,使学生深受教育。因此,他被请在会上作了介绍。他在发言中,还特别联系自己童年时的成长经历,深有感触地强调应该让青少年一代不忘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以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发奋成才。在郑璟同志发言后,“文总”六烈士的家属都纷纷接着发言,表示也要积极参与共建活动。特别是赖挺骧老人表示,凡要请他去参加的活动,他都乐意接受邀请。在他表态后,接着便有的中学向他和郑璟同志提出邀请。

篇6: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使2010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群体,我校针对“90后”新生特点,开展了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线,以“六项举措”为核心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学典礼促立志。学校抓住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利契机,精心筹备设计开学典礼,通过校长、知名教师、学生代表的寄语,使入校新生明确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到北师大人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典礼上,钟秉林校长勉励新生心系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态度,开阔视野、适应21世纪的国际化潮流,完善自我,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老师鼓励新同学抓住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珍惜在校求学时光,奋发有为,努力成才。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艺术与传媒学院2010级研究生赵蕊蕊,与新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北师大的求学经历和百折不挠、不断进取、为国争光的事迹,使新生倍感振奋。来自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2010级本科生、公费师范生崔一凡讲述了自己取得高考高分时,坚持选择人民教师作为未来的职业理想,报考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心路历程,表示一定不负所望,回馈社会,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两项计划助成长。为了确保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启动“学长计划”与“成长计划”,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促进新生健康成长。新生报到当晚,学校组织校“十佳大学生”、校自强奖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与新生见面,向新生传经解惑。“学长计划”将以新生个人选择,或院系直接指定的方式来稳步推进,获奖学生以结对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对新生在学习、生活、实践、心理等各个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长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在新生指导中进一步学习,扩大视野,在服务新生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提高,实现了新老生教育的无缝对接。“成长计划”围绕学生角色转换,深入开展适应性辅导。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聂振伟老师为全体新生做“大学新生的适应和成长”主题讲座,为同学们分析大学期间人生成长的轨迹,引导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为确保“成长计划”顺利实施,学生处组织了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岗前专题培训,接受培训后的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将结合院系特点,对新生开展团队适应深度辅导,帮助新生尽快形成、融入新的班集体,让新生感受到大学集体的温暖。

三封书信寄希望。今年来北师大报到的许多新生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来自党委书记刘川生和校长钟秉林的信。《致2010级公费师范生的欢迎信》、《致2010级少数民族学生的欢迎信》、《致2010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封信》,这三封信分别送到了公费师范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手上。刘书记和钟校长在信中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关怀,勉励他们坚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早日实现人生理想。新生们读到这些感人肺腑的文字后,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书记和校长的期望,不辜负家长的期许和社会的重托,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四场讲座绘蓝图。为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学生处精心组织了四场主题讲座。党委书记刘川生以“理想•信念•责任”为主题为全体本科新生上了入学教育第一课,引领同学们回顾学校悠久办学历史,阐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激励新生学会担当,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文化名人于丹教授围绕“以成长的名义”的主题,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以敞开的心胸面对人生,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围绕本科教学、学生管理、校园安全、以及如何利用好学校图书资源、校园网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尽地讲解,为新同学尽快融入大学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五股力量合育人。为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学校、院系、班主任、学长、家长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促进全面育人建设。校级层面统一协调,精心组织安排全校性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块,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安全教育等;院系层面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开展专业学习教育、院情体验等活动,比如教育学部开展了“领先一年级”主题教育;新生班主任组织召开新生主题班会,深入新生中开展适应性团队辅导和个别辅导;充分发挥学长榜样作用,鼓励优秀学长为新生成长领航,新生与老生开展结对子、促成长的帮扶活动,以更贴近新生的视角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发挥家长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家长发放《新生家长应知应会手册》,教育新生学会独立成长,促使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篇7: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0年4月19日下午校班会时间,我校组织高

一、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参加了区禁毒办、区教委组织的预防毒品及艾滋病教育知识竞赛。在活动中,同学们严肃对待,认真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都顺利完成答卷。在竞赛中增进了学生的禁毒防艾知识,接受了更为深刻的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做健康文明的中学生。

同时我校还开展了拒毒防艾征文比赛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投稿,五月学校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区征文比赛。

政教处

篇8:国外如何开展爱国教育

在美国, 学校没有单设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和专门的教科书, 但学校开设美国历史等课程, 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另外, 美国的爱国教育并不局限在学校里。从很大程度上说, 爱国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日常观看的好莱坞大片和普通电视节目中。瑟琳·马丁内斯是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在校研究生, 她认为, 美国存在一些被民众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 其中包括追求民主和自由等立国的根基。“9·11”促使许多美国民众“抱在一起”, 这似乎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 身份认同就是美国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所在, 是美国力量的源泉, 也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所在。

俄罗斯:尊重自己的国家

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 俄联邦政府先后公布和实施了两个五年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 每年都举办上百场各类活动, 包括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等。

几年前, 莫斯科友谊大学还编纂了一套名为《祖国知识课程》的教程, 包括俄国史、俄语、俄哲学史和俄文学史等四部分。教材采用对话形式, 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祖国。

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教育署青年事务司司长巴里诺夫此前表示:“应该告诉青年人, 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国家, 不尊重国家的历史和曾经取得的成就, 就意味着毁灭自己的未来。”

英国:开设公民教育课

根据英国教育部设置的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的公民教育课更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比如教导学生如何分辨对错、公平不公平, 如何表达喜欢与不喜欢, 如何融入社区, 以及保证自身健康安全的基本的规则与技能。第二阶段的教育则融入了更多有关社会责任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变得更加成熟、独立和自信, 同时希望学生意识到, 他们自身行为和选择的影响范围有可能是当地、国家甚至全球。当学生进入第三、四阶段的学习时, 公民教育课程将鼓励学生认知自己的国家、宗教和民族身份以及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考虑如何民主、宽容地对待有不同信仰、背景、传统和价值观的人。

然而, 英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并不是完全来自于这门学科教育, 其实小学阶段, 爱国教育更多融入历史、社会、文化、体育等科目中, 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这些教育使英国人对所生活的社区充满了责任感。

篇9: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学日常行为规范因人施教劳动教育

一、充分利用周会、班会抓好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的周会、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者有必要、有义务充分利用这两个时间段。在每周的周会课上,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按时赶到学校参加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在国旗下,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并且还根据当月活动的主题内容,做好每周的“国旗下的讲话”;还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对一周里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奖励,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这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会课上,每个班级一个月一个大的思想教育主题,一个月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就围绕这个大的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三月的主题班会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班主任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这样就有“寻找身边的雷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将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寓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任何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完成智育任务的同时,都要完成德育的任务。智障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寓德育于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善于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行为修养方面转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实用语文课中,在讲授《洗脚》、《用餐礼仪记心中》等课文时,不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讲卫生,讲究文明礼仪;在讲授《爱护公物的好孩子》时,教育学生要向小哥哥一样爱护公物……在生活实践课中,在学习《过马路——红绿灯》时,不但让学生认识了红绿灯和一些交通设施,还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习惯。

三、寓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我校经常开展校内外各种有益的活动,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跃学生的身心。这样不仅可以对智障学生的心理缺陷起到补偿作用,而且还可以寓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于愉快的活动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文娱节目比赛、体育竞赛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与高校“手拉手”活动、趣味故事会、与普小联欢活动等。通过活动,增强了智障学生的竟争意识,提高了活动能力。通过文娱、体育等比赛,激发了的智障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集体主义的思想。通过参加校、市、省和国际性的运动会,锻炼了学生们的体魄,磨炼了意志,培养了能力。

四、坚持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缺陷,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行为不易受理性的约束和调节。因此,只有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养成教育,授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教育家乌中斯基讲过:“道德不是口头禅,而是包含在使各个方面儿童参加的,并随时随地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生活本质。”因而,我们对智障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既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又注意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文明言行规范开始灌输与训练。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是进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教育;中年级的学生,重点是进行诚实、尊师、爱集体、爱劳动的教育;高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增强是非观念、法制观念,培养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在方法上,我们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如:怎样站、坐、走,怎样上下楼梯,怎样听课、发言,如何进办公室,上学离家、放学回家如何向长辈打招呼.怎样做客,怎样待客,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晓之以理,付之以行。

五、因人施教,扬长避短。

智障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各异,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坚持“有针对性”的教育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正面诱导,因人施教,积极扶植智障学生的思想、心理、品质、特长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智障学生发扬长处,继而去战胜自身的消极心理因素。

学生杨XX,学习马虎,不守纪律,教师授课时他抢嘴、自言自语。课余时,经常欺负小同学,你批评他,他就冲你笑,你越火他反而笑得越起劲。这使我们认识到学生没有羞耻感,光靠批评是没有用的,但他很爱劳动,喜爱体育运动。我们就让他参加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他表现很好,从不叫苦,并经常帮助老师辅导其他运动员,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在赞扬声中,我们因势利导,鼓励他克服缺点,经常努力,他在发扬优点的同时,愉快地改正了缺点。在本届校运动会上,他还夺得了两块金牌、一块银牌。

六、重视劳动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为了把智障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起初,我们利用周会课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劳动的教育,让他们从实际中理解劳动的价值。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我们通过生活指导课和劳动技能训练课,从怎样穿衣、怎样系鞋带、怎样扫地教起。现在学生们不仅生活能自理,会扫地、擦窗,还学会了钉钮扣、穿珠子,有的还会洗车、种植、修鞋。还有的学会了煮饭、炒菜、做馒头等。孩子们通过劳动教育和训练,不仅手脑协调能力明显得到改善,智力潜能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而且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养成了热爱劳动,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爱护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社区网格员考试试题下一篇:中国的名山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