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承

2024-07-11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承(共14篇)

篇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承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罗丹

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叶燮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篇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最火的节目,其中的优秀选手,比如武亦姝,也迅速成为了网络红人。从本质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也属于一档真人秀类节目。当今中国,真人秀类节目占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但质疑和抨击之声也不绝于耳,能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得到众口一词追捧的,其实不多。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请联系社会现实,选择一个观点写一篇文章。

篇3:2013高考作文题目之最

一.2013年高考最“奇葩”作文题目

根据网上的大众评审投票结果显示, 获得最“奇葩”作文题称号前三甲的分别是江苏卷、北京卷和安徽卷。共有16025人投票, 江苏卷占总投票人数的21.4%, 北京卷占13.5%, 安徽卷占10.4%。

2013年江苏卷作文题是:

材料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 洞穴里很神秘, 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 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 他们欣赏了一会儿, 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 他们回到原地, 想看看蝴蝶在不在, 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 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 诗歌除外, 完成作文。

乍一看来, 这一材料讲的是探险者与蝴蝶的故事, 可以从小细节、大影响这样的方面着手。那么为什么就被评为了最“奇葩”作文题目呢?有人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这违反了昆虫的趋光性这一原理, 并且在无光源的环境中竟然能够进化出色彩斑斓的蝴蝶这简直就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次挑战。同样还有人指出这则材料的原文中写的是黑色大蝴蝶, 在这里却改成了彩色蝴蝶, 认为为何要做这样的改变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同时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有科学家进洞为什么是点蜡烛, 而不是拿着手电筒呢?山洞内的蜡烛好点燃吗?不过其实仔细想想, 虽热题目受到了很多争议, 但是也没有必要一直争执下去。学生会有自己的思想, 会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比如蝴蝶不正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吗?可以说它就是陶渊明之辈, 远离世俗, 静心执着, 过着自己宁静的生活, 独自绽放自己的美丽, 展现自己的才华。而那些光亮, 不就如凡夫俗子一样, 惊扰了它的生活, 于是再次远离, 追求独特的自我。这样想来, 也会觉得这样的题目没有那么“奇葩”, 反而有自己独到的意蕴在里面。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对话, 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 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 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 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 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 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 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 (诗歌除外) ,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本来是科学家和文学家讨论对手机的看法, 可是材料的对话加入了爱迪生之后, 让人总结为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就难免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让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广电不是已经不提倡穿越了吗?怎么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也开始玩穿越了呢?同时还有人提出质疑, 不是在现在的高中课堂, 老师都禁止学生玩手机, 甚至一些高中是明令禁止带手机到学校的, 同样有些地区的孩子还只是见过手机, 没有用过手机, 这样的题目对那些遵守学校规定的学生来说岂不是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再次虽然材料中是在讨论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但其实和爱迪生没有太大的关系, 最后也只是归结到科学家和文学家对手机的看法。难免让人觉得这样的引入对话让人觉得比较肤浅, 甚至觉得这篇作文的写作要求与材料之间首先就已经离题了。估计正是这诸多的因素让这篇作文题目排在了2013高考最“奇葩“作文题第二吧。

排在第三名的安徽卷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 到已经发 生的事情 , 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 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篇作文题目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有哲理性, 给人一种辩证看问题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包含着非常浓重的辩证色彩。这与其说是一篇作文题目, 不如说是一次哲理的拷问, 没有一点辩证思维, 这样的题目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这样一个题目, 为什么会让人认为“奇葩”呢?不得不说是有些人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感到不满, 以这两个问题抒发了自己的困惑与不满。认为这样的题目给现在的高中生来写, 未免显得有点困难。

二.2013年高考最“给力”作文题目

前面我们已经评说了最“奇葩”高考作文题, 下面我们就暂且不评价已经“获奖”的作文, 再来看看剩下的作文中获得最“给力”作文题目的又有哪些呢?除却已经得奖的三个作文题目, 被评为2013年高考最“给力”作文题目的分别是湖北卷、浙江卷和广东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 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 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 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 古诗云:方圆虽异器, 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 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 根据此材料, 题目自拟写作文。

这样一个题目, 有69825人参与了投票, 结果是56855人 (81.4%) 认为这篇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有些人认为, “上善若水任方圆”对于成年人、大学生来说都很难理解, 更何况是高中生呢?更有人觉得这种方圆就是人做事的原则和圆滑, 让高中生过早地去接触人性的一面, 去考虑为人处世, 也许有点太难为他们了, 于是, 这篇作文题目是不是就太“给力”了呢?其实这篇文章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写, 只要我们善于理解题意, 可以结合人生、为人处世的真实事例来写。上善若水, 可方, 即为刚正不阿, 原则性强, 有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上善若水, 可圆, 即为圆润谦卑, 有容人之量。所以人需要像水一样, 可方可圆。这样想来, 也许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吧。

再来看看2013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 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选好角度 ,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有人把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归结为:三句话看童心。看完后认为这样的题目应该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来写, 毕竟他们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用非“直线的眼光”来看社会, 经受了“心灵硬化”的检验, 看到了“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的“沉沦”, 才会有话可说。而对于一个未踏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 对这个是很难写出很深刻的见解的。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合时宜, 让人觉得这样的题目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太“给力”了吧。不过, 当今的社会是真的需要一些童真, 需要一些单纯与简单, 也许当我们思考这些的时候, 能够去更多的保留那个童真的世界。

最后来看看2013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 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 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 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 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 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 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 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 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 问题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相对前面的来说, 让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可以看到对于受捐赠者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这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同样还可以从富翁的角度去分析捐赠者的做法, 这样看来这篇作文题的写法还是很多, 也还是比较好入手的。但是如何就成为了“给力”的作文题呢?不得不说与当今的社会现状有莫大的关系, 从08年汶川地震起, 我们国家就万众一心抗击这些自然灾害, 但是不乏有一些在捐赠中只顾个人利益, 甚至去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出现, 使得捐赠这一美好的话题谈起来也多了一些负面的色彩。以至于有人觉得在高考中这样直面社会现实还是相当“给力”的。

三.2013年高考最“好写”作文题

相对于前面的“奇葩”、“给力”来说, 这个“好写”就让人觉得很好理解了, 这样的作文题目是不是让人拿到就觉得很能理解出题人的意思, 就能够很好的下笔, 就觉得有很多话能写呢?同样我们以前三名的作文题目为例来看看。获得2013年高考最“好写”作文题的分别是全国卷、新课标卷和上海卷的作文题。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201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 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收获了深厚的情谊, 同窗共读, 互相帮助, 彼此激励, 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 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 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 了一次调 查。结果 显示 , 60%的人表示满意 , 36%的人认为一般, 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 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 有人认为是志趣, 性格不合, 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 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营造和谐氛围, 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 他们认为互相尊重, 理解和包容, 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不得抄袭。

我想看了材料后, 就会明白这个作文为什么被评为最“好写”作文题了吧。不难发现, 这个材料就是让大家想想自己的高中学习阶段, 想想自己的班集体生活以及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样一个话题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 他们都经历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每天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当中, 和老师、和同学为伴。高中生活对于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与同学之间相处的怎样?发生了一些怎样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有太多要说的, 要写的了。

再来看看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 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 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 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 他们都不愿动手, 说风险太大。

后来, 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 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这样的一则故事, 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 看完后很容易就能理解是关于经验与勇气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 做事要想成功, 除了要有经验、技术外, 更需要勇气。徒弟之所以成功, 除了师父的指点外, 还有勇气, 这勇气来自于他“不去想价值的事情”, 没有过多非人为附加的精神压力。这也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抛开一切包袱, 排除一切干扰, 无羁无绊, 心无旁骛。只要学生能够弄懂了材料的意思, 这样以后再来写作文就显得好写的多了。

最后来看看201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生活中, 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 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 题目自拟; (2) 全文不少于800字; (3) 不要写成诗歌。

“更重要的事”, 这是个大众化的题目, 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题目来说, 这个题目可以写的内容很多, 可以写的角度也很多。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重要的事, 那么“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对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需求不同, 感受不同, 就会有不同重要的事, 可见这个题目的切入点还是很多的, 因此这个题目很容易就被评为了“好写”的作文题目。不过这种题目在好写的基础上, 也能让考生对此进行思考也是不错的, 只是这种大众化的题目, 要想写出不落俗套的好文章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2013年高考最 “寓意深远 ”作文题目

有了前面三个奖项的评选后, 剩下的作文题就不多了, 却还要评出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 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 中国人民对于高考作文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依然在众多人投票后评出了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在排除又排除, 筛选又筛选后被评为最“寓意深远”作文题的分别的福建卷、湖南卷和山东卷。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这又是怎样的三篇作文呢。

首先是2013年高考福 建卷作文题: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 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文体不限 ( 不含诗歌) , 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的材料引用了顾城的诗《忧天》, 单从对诗歌的理解来看, 就可以有几个方面的意思。首先可以看到渴望自由, 却又不能完全绝对自由, 也就是说做人没有绝对的自由, 还是需要受到一定的束缚与限定。其次还能看到一种坚守, 一种踏踏实实, 要有一颗安稳的心, 拒绝浮躁, 才能看得更透彻更深远, 就像一颗参天大树, 必须要有深深扎入土中的根, 才不容易枯萎倒塌。这毕竟是从诗歌的表层所看到的, 显而易见的道理, 还有更多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实质性的意义就可以让考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索了。所以, 这最“寓意深远”的作文题目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再看2013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

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 奋力飞腾, 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 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 飞上高山之巅, 它已经精疲力竭, 伤痕累累, 一个声音问, 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 它内心充实而满足, 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 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 父子俩没有说话, 静静相对, 儿子望着父亲, 祥和的面容, 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 您辛苦了, 能这样陪陪您, 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任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这篇作文题虽然给出了两则与“我愿意”有关的材料, 但是所选取的角度还是有所区别, 可以说两则材料的内容其实是对比的。第一个讲:为了实现理想, 轰轰烈烈, 奋力拼搏, 即便过程中遍体鳞伤也是一种幸福。第二个则与第一个相反, 偏向于幸福其实很简单, 宁静的陪伴也不失为一种幸福。两者相辅相成, 综合起来看, 轰轰烈烈, 奋力拼搏是一种幸福;祥和的相对, 宁静的陪伴, 又何尝不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呢!这样想来, 在“我愿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对于幸福的理解又是什么呢?这样让人思考的问题是不是让人觉得“寓意深远”呢。

2013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 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 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 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他表示, 请别人挑错, 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 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山东省的作文题与热点结合得很紧密, 体现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这个题目不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 可写的范围很广:例如从杂志社方面思考, 可以写的角度就有敢于指出错误, 或是说一些监督是不可缺少的, 或是要敢于挑战权威, 以及让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作文有儒家的味道, 明白含蓄而又暗藏玄机。从作家的角度思考, 可以写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角度, 或是敢于承认错误, 或是说改正错误是一种态度, 以及虚怀若谷是一种美德, 甚至是可以感谢挑错者……这么多的角度真是不难看出这样一则小小的材料实在是“寓意深远”呀。

篇4: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腹部布满美丽花纹的花腹驼鹿,动物学家发现每年秋天母鹿都会带领小鹿跳过荆棘寻找食物,因为小鹿个矮,腹部常常会被划出一道道伤痕。因为受伤,小鹿不能躺下休息,就是吃饱了,还会站着继续吃草,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这样的好处是小鹿因为不停地吃草,就储蓄了足够抵御寒冷的能量,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冬季冻死大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芬芳的鲜花让我们流连忘返,华美的建筑让我们赞叹不已,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身心陶醉……美,无处不在。可是,当我们站在美的旁边时,又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站在美的旁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打捞上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就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小女儿。小女儿将它养在鱼缸里,它每天游来游去总碰到鱼缸的内壁,非常苦闷。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很困难了,女孩就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自由地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就立即黯淡下来,它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于是,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一动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见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为什么看起来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以“壁”为话题作文。

(二)材料作文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孩一直很怕蛇。父亲问他为什么怕蛇,他说:“蛇难看,还咬人,所以我怕。”父亲又问:“是不是所有人都怕蛇?”“不是。你就不怕。我有一些同学也不怕。”父亲接着问:“同样是蛇,有人怕有人不怕,那是由谁来决定怕不怕的呢?”儿子想了想,回答:“是自己决定的。”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去吃;一个人要学游泳,就必须下到水里去练;只看书学习,很难品出梨子的味道,也很难学会游泳。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这是真理。

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MBA毕业生,学校并不要求学生先到企业去实干几年再回校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先学习大量的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毕业后再去实践,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多是成功者。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套作或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请以“无需太多”为写作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厨房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正当一群老鼠大吃之际,突然传来了一只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穷追不舍,终有两只小老鼠被大花猫捉住,正要吞噬之际,突然传来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悠悠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点东西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装狗吠救了你们一命。”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三)命题作文

1. 请以“试一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鸟,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不都是为了筑巢。

不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鸟啊,怎对得起这一身羽毛。

那是鸟的自由,那是鸟的欢乐。

请你以“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记不清这是哪首歌里唱的,但它确确实实唱出了当今生活中的真实:高楼拔地而起,科技日新月异,卖菜的拿着手机,乡下人漂洋过海,弱小的变得强大,闭塞的变得通畅……生活变得富足美丽,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美好的变化,让人感到欢乐,感到温暖,让人觉得活着是多么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这就是生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图画作文

1.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这幅漫画,你有何感悟与联想?请以你的感悟或联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阅读下面题为“伤害”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伤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图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5:高考作文题目及:传承与创新

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购物正悄然改变着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此:有人说网络购物不安全;有的人说网上购物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购得自己理想的商品,确实方便;也有人把网购来的东西长时间闲置在家中,没有用上;北京的报纸报道说,北京的传统百货商场正面临着网络购物的挤压、自身经营成本不断高涨的内忧外患的窘境。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60分)

篇6: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的预测层出不穷,考生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20xx高考作文素材。高考冲刺网小编特别整理总结了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之奔,对20xx年高考作文题目做出预测,为考生高考作文写作提供素材。下面是20xx高考命题作文“奔”的素材内容,以及参考范文,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思接千载的创新佳篇,又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激情之作,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一是打开思路,精选素材。构思时,作者由生活中的“奔跑”,联想到了心灵上的“奔跑”;由现代人的“奔跑”,联想到了古代人的“奔跑”,于是精美的素材便扑面而来。李白在奔跑中屡跌屡撞,却又在奔跑中获得了心灵的超越;文天祥在奔跑中弄得遍体鳞伤,却又在奔跑中完成了永恒的跨跃。作者穿越历史,走近伟人,从两位人物不同的命运中找到了相同的人生轨迹,主题新颖深刻。

二是活学活用,打造语言。由于作者选取的是两位彪炳千秋的文人,这就为文章出众的语言打下了基础。两大部分,各用一首情感浓郁的诗歌作为行文线索,均用“我”的口吻串起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与诗篇,诗词信手拈来,典故比比皆是,结尾的比喻更似一江春水,让情感的潮水喷涌而出,收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篇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手在灯光下可以演示出孔雀、乌鸦、绵羊等动物造型。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正如你被人奉承、吹捧,或被嫉妒、丑化时,你得告诉自己那不一定是你,只是你的影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立意参考:手影大师精彩的表演,让我认识到: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手的影子,它可能是孔雀的美丽、乌鸦的丑陋,还有可能是绵羊的温良、老虎的凶恶。所以,当你被人奉承、被人吹捧、被人神化时,你要清醒地认识到那不是你,那只是你的影子;当你被人嫉妒、被人仇视、被人丑化时,你要清醒地认识到那不是你,那只是你的影子。所以你要看清楚你自己。

【参考范文】

认清自己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

人生在世,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审视自我,认清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的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陶渊明看清了官场的污浊,终于在田园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抒发了自己的清高,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鲁迅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国人的麻木,终于在文章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表达了心灵深处不屈的民族气节,成了堪称民族脊梁的中华文化之魂。他们看清了自己,读懂了社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也许我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许我们“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有几多豪迈与洒脱,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相信,自我肯定中升起的。那是张骞出使西域的驼铃阵阵,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那是岳飞拔剑的壮烈情怀,那是郑和下西洋的雄心勃勃。

平凡不一定平庸,雷锋是一名平凡的士兵,但他却成就了不平凡的功绩。我们虽然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只要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岗位也会呈现生命的光辉,平凡的付出也可以汇聚成海洋。充分认清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即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生机和活力,绽放生命的光彩,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战,让生命像宝剑铿锵闪着寒光,让生命像寒梅一样放出幽香。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英雄!

【佳作评析】

论点鲜明。这是一篇非常典型规范的议论文。论点提出鲜明扼要,以“虎啸、鱼翔”等世间万物的状态,引出生命的玄机,出奇,出新,拨动阅卷者心弦。

篇8: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引热议

近日, 专栏作家翟华在其博客上贴出今年法国高考作文题目, 引起众多网友跟帖。以下为他翻译的今年法国高考作文题:文学、经济社会、科学类毕业生可以分别在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文学类考生选择题: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2.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3.解释亚里士多德在《尼科马可伦理学》中有关“责任”的论述。科学类考生选择题:1.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3.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经济社会类考生选择题:1.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2.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3.解释尼采在《人性, 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该题目引起了许多人热议,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认为, 法国高考作文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高考名师徐惠仁认为, 看到法国的高考作文题, 感到很值得品味。我们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之外, 还应该给学生一些怎样的文化, 引领学生养成怎样的思维, 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篇9:高考数学题目内在规律剖析与预测

关键词:高考;数学;预测

一、选择、填空题

这部分内容共16题,就近几年的出题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所考的内容都是对课文中的定义、定理等所用思想方法的考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把书读到厚,再读到薄。“读到厚”的意思为:先把课本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然后用之进行相关的练习;“读到薄”的

意思为:学会总结,把所学的重要知识点连成一片,形成系统。

二、解答题

解答题的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相对容易的运算型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7题,内容可能是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相结合的题或者是解复合型不等式。因此三角中的最值问题求法、解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就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解复合型不等式则是对函数单调性、分类讨论的能力、解不等式的方法这些内容的综合考查。

2.概率或最值型应用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8题。概率型应用题的热点是二项分布,题目问题一般是第一问求分布列,第二问求数学期望。最值型应用题当然离不开求最值的几种常用方法——单调性、配方法、三角函数型、均值不等式,而這些方法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函数。

3.立几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19题。这几年的热点内容是垂直问题、线面成角。出题者往往结合初中的知识来出题,例如勾股定理等。

4.解析几何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0题。这几年的热点是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的问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因此解方程组、甚至向量运算这些内容的综合运用都是出题者热衷考查的问题。

5.导数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1题。这是数学分析的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是否完善。所以分类讨论、求导、最值问题是其热点内容。求导——分段分析单调性——结合极值解决相关问题是此题的大致方向。

6.数列题

这道题一般放在第22题。这类型的题第一问一般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二问则是证明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第一问的解答方向通常是所求数列的项和其他一个已知数列的项组成一个等比或等差数列;第二问一般要用到数学归纳法、列项相消法或者缩放法解决。

总之,2013年的题型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动,希望广大考生在

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篇1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善于借力,走向成功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铁笼里的猴子

篇1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

武汉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请你化名李华,以网民或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在《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和态度。注意: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是“热点时事+特定情境+特定身份+特定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写作时必须有情境意识,既要置身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社会背景中,了解病毒和疫情的相关情况,还必须认真审读作文材料,立足作文材料,抓住材料中提出的具体问题。

“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考生要关注的重点是“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要面对社会大众提出防疫措施,撰写倡议书;同时还要纠正材料中“有的人”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立马变脸,恶语相加”和“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隐瞒情况不上报”的不理性做法,以提升人们的认识,引导大家理性对待身边“来自武汉的人”。

试题紧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和社会参与意识,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审题提示】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一热点事件。考生必须以此热点事件为写作大背景、大前提,置身于全国人民“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社会背景下。“但是”后列出的是不符合“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一主流价值观的现象,也是命题人向考生强调的审题立意的重点,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考生要针对这些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提出倡议,如果没有针对性,只泛泛而谈“联防联控,积极抗疫”就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则算不上立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在“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背景下,考生要针对材料中所提“有的人”的不理性做法撰写倡议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提出正确做法和防疫措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暗示考生应选择议论文体;文章体式限定为“倡议书”,即考生要有读者意识,提出倡议,传达温暖,这样才有利于“联防联控”;倡议书的读者是社会大众,语言要通俗易懂;考生不管选择“网民”身份还是“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都需“化名李华”;考生是在《温暖周刊》上写倡议书,这一点也要在行文中体现出来。

3.价值判断的限制。“联防联控,积极抗疫”是当前国家最主要的任务,也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这是命题人特意强调的主流价值观,考生不可违背。“但是”后列举的是站在个人狭隘立场上,和大局观念相冲突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考生要对此持针砭批评态度,讲清利害,帮助他们扭转错误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联合全国人民“联防联控”。这是考生写作时需要持有的价值判断。

(二)开放性

1.写作身份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择以网民的身份进行写作,也可以选择以“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进行写作。选择网民身份,是站在第三方立场,呼吁大家积极抗疫,理性对待“来自武汉的人”;选择“来自武汉的人”的身份,则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进行写作,一方面要呼吁大家积极抗疫,另一方面还要委婉地提醒大家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写作身份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2.说理方式是开放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让大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理性对待“来自武汉的人”。为达到这一写作目的,考生可以抓住病毒的传播特点,采用道理论证,引用专家的话进行说理;也可以用全国各地被感染者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用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联防联控,人人有责。

2.家人来自武汉,务必积极上报。

3.帮助“来自武汉的人“,才是联防联控。

4.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

(二)偏题立意:

1.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跑题,空喊口号,没有抓住试题中“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写作任务)

2.宅在家里,主动隔离,抗击疫情。(偏题,未能纠正材料中“有的人”的错误做法,不能很好地完成“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写作任务)

3.病毒虽无情,人间有大爱。(偏题,侧重到“人间有大爱”上,未能紧扣“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写作任务)

【佳作赏析】:

关于“联防联控,积极抗疫”的倡议书

大家好!

近期,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重疫情,网络上舆情汹涌。有的人在高喊“武汉加油”,有的人积极给大家提供防疫措施。联防联控,积极抗疫,这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但是有的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就立马变脸,恶语相加;还有的人,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隐瞒情况不上报。

这些都不是积极抗疫的正确做法,甚至还会对联防联控造成不可预知的破坏性。为此,受《温暖周刊》之邀,我以网民的身份提出以下倡议:

一、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之一是飞沫传染,一米的距离就有可能传染。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却故意隐瞒,受到传染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也许你觉得他没有发病体征,但是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他虽然自己没发病,但身上带菌,随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河南安阳姓鲁的一家人被感染,就是因为家里有人来自武汉,他自己没有发病体征,看起来很健康,却传染了全家。我想我们谁都不愿意全家人都感染上无药可医的疾病吧。所以,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健康,如果家里有“来自武汉的人“,一定要积极上报,主动隔离观察。

二、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帮助“来自武汉的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来自武汉的人“被感染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又该怪谁?打击谩骂不是武器,更不是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正确方法。今天你不帮他,恶语相加,明天被传染的就可能是你,那时即使你不是“来自武汉的人“,但你是“被来自武汉的人传染的人”,你同样会成为被谩骂的对象。如果大家只是骂来骂去,不想办法防控,那对于控制住疫情只能是于事无补。

病毒无情人有情,对于从武汉归来的人,我们要同情、理解他们,通过微信等网络手段积极声援,讲清利害,劝他们为了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主动上报,积极隔离。只有传递温暖,传递友爱,帮助那些”来自武汉的人“主动隔离,积极防疫,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真正做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最终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三、宅在家里,就是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发病的人还好办,必须隔离救治,可怕的是携带病毒没有发病或者在潜伏期的病人。因为这些人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如果一个人无意中感染病毒,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就会传染很多人,这样恶性循环则会导致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宅在家里,就是防疫。当然,在家也需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我们曾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团结起来,“联防联控,积极抗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战。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近来,武汉市发生的严重疫情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武汉的李华本身在一个大家族,在除夕的前几天,家人们对于年夜饭有了不同的争论。李华的爷爷说,不管怎么说,年夜饭还是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这是老传统了,亲情不能淡漠;李华的叔叔说,疫情这么严重,我看要不就取消年夜饭吧;李华的妈妈说,我觉得年夜饭就从简,家里人一起吃,但互相串门拜年可以改为网络视频或电话拜年,心意到了最重要。你作为李华的好友,你怎么看?请给爷爷、叔叔、妈妈或李华本人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张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标题:

《众志成城,履行义务》

《顾全大局,灵活过年》

《取消年夜饭,对生命负责》

《不吃年夜饭,亲情不会断》

《维系亲情的不只是年夜饭》

《过年,心意最重要》

《见屏如见面,不吃年夜饭》

《亲情重要,但更要考虑健康》

《守家不聚会,安心过大年》

《今年过年不聚餐,是对生命负责》

《不吃年夜饭,亲情不会断》

《有一种“爱”,叫少聚会》

篇12:预测高考作文题目:爱国

第70届戛纳电影节5月17日晚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拉开帷幕。和往届一样,没有作品参赛或参展,却来蹭红毯的中国艺人也为数不少——18日上午,演员徐大宝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一组她走戛纳红毯的照片。照片中她身着一袭露背红色长礼服,裙摆上规律点缀五颗黄色五角星。该礼服与中国国旗在组成元素、颜色搭配等方面一致,由此引发网友关于“侮辱国旗”与“宣扬中国风”之争。(5月19日北京青年报)

5月22日《环球时报》报道,在马里兰大学20毕业典礼上,一位名叫ShupingYang 的中国女留学生作为全校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毕业演讲。她在演讲中说,美国的空气“又甜又鲜”,在国内每天出门都要戴口罩,来了这边才呼吸到又甜又新鲜空气。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由。她的演讲,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请就以上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权衡、分析。

篇13: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承

一、命题为驱动

高考新材料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 年至2010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形式为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类似于具有两个要素的关系型话题作文, 譬如2006 年的“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 2010 年的“深阅读与浅阅读”, 写作中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辩证地审视两个要素, 才能符合题意并写出文章的深度。这类命题写作难度系数很大, 考生极易偏离主题。第二阶段为2011 年至2014 年, 这一时期的作文命题虽然还是新材料作文, 但是审题的结果却只有一个要素, 譬如2011 年的“诚信”, 2014 年的“保护动物”, 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显然, 命题者的意图不是在审题上为考生制造麻烦, 而是考查考生的文章建构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2015 年。就全国卷而言, 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 譬如全国2 卷作文题, 要求考生在“这三人中,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的基础上写出“大李”“老王”“小刘”谁“更具风采”;全国1 卷作文题,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的你看法。”我们发现, 之前的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大多是在要求部分禁止考生做什么, 而2015 年的作文题却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 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估计, 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会沿袭2015 年的命题形式, 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考查。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就是在材料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指令, 不允许你任选角度, 一定要按照命题指令抓核心、重要的角度, 按指令作文。比如让你写一篇演讲稿、发言稿乃至一封信、一篇小评论……但都不能超出任务范围, 还必须针对并始终围绕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像我们以往作文那样,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 围绕观点阐释就行了。为此, 考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基本文体的写作格式是相当必要的。

按照贵州省作文评卷惯例, 只要是材料作文, 均要求考生进行“引材”。为此, 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流程上有细微区别。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精炼引材→提出观点→事例论证→得出结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流程是:对象比较→选定对象→事例论证→得出结论。显然, 新材料作文只要提取主题词后, 更容易进行功利化的套用;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更趋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议论文模式进行写作, 既不易于宿构, 又不易于炫示文采。当然, 我认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也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无需过于机械。因为“精炼引材”和“对象比较”极易让文字趋于平淡, 开篇就露丑, 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中有多个对象,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对象进行写作即可, 切勿面面俱到, 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 这是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 严格说来, 可以判为不符题意。

二、主题定做人

每年临近高考, 很多学校就开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猜题, 但结果往往是白忙活。但是2011 年我出版的一本名为 《高考作文万能主题导写》的书, 却一下子猜中了当年的8 道高考作文题。究其原因, 不是我有多高明, 而是我在书中罗列了120 个做人的主题词, 譬如诚信、善良、创新、超越、好奇、平凡等, 我把所有的做人主题词都收集了, 不管命题者怎么命题, 几乎就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为此, 去猜具体的作文命题, 不如多关注做人主题词及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进行强化训练, 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全国2 卷作文题主题。

2015 年:大李的角度, “做一个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人, 更具风采”;老王的角度,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更具风采”;小刘的角度, “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更具风采”。

2014 年:动物园管理者的角度, “做一个保护动物的人”;喂食者的角度, “做一个反对溺爱、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人”, “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2013 年, “做一个懂得尊重, 理解, 包容同学的人”。

2012 年, “做一个勇于甩掉包袱的人”。

事实上, 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中的价值取向是相当功利而明白的, 那就是为国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而“做人”一定是考试作文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 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 就是说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 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做一个……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高考作文主题的万能公式, 就是“做一个……的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

三、审题选对象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有很多方法, 找关键词, 找中心句, 提炼文段主旨, 找对象等。但是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最重要的方法是选对象。审题分两步走:第一步, 经过比较做出选择;第二步, 写出选择的原因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 行文时一定要写出权衡、思考的过程, 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考生可以用素材论据同步论证观点, 凸显主题。

先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晓明高中毕业, 暑假来临。爸爸给他提建议说, 你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 去旅游。可以去一下爸爸曾经工作过的甘肃, 或者妈妈曾经工作过的扬州。第二, 你一直想支教, 你自己想办法联系一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 去支教一个月。第三, 回到乡下去, 陪你爷爷奶奶生活一段时间, 照顾他们的生活。不过那里没有网络, 你可以带几本书过去看看。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文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如果你是晓明, 你会选择哪一种?”这类选择性阐述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审题容易, 立意也不难。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暑期生活方案写作。但要注意到, 三种暑假生活方案中包含的不尽相同的内涵。第一种, 旅游,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生命体验, 促进自身的成长、成熟;如涉及甘肃或扬州, 有追寻父辈足迹的味道。第二种, 支教, 表现社会责任感, 关心贫困地区, 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可写乡野之美、沟通之能。第三种, 陪爷爷奶奶, 履行赡养责任, 是一种家庭责任的主题。也可写返璞归真, 平淡最美。命题者提供了三个选项对象, 但是考生只能选择一个质量高且好写的对象进行写作。

再看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 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开设了 《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 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 看到儿子正在坐诊, 忙得抬不起头, 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 只好挂了个号, 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 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 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 岁, 又不是故意的, 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 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 《暖闻》 专栏上, 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命题材料为三则新闻, 要求选一个刊登在“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的《暖闻》上, 并且要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换句话说, 这道题的任务是, 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 论述三则新闻里三个人物的做法, 哪个最有温度和人情味, 或者, 哪个更值得登报宣扬。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的一个核心法则就是一定要从整体理解材料, 而不能将材料分割开来进而断章取义。比如这道题, 第一则新闻, “油条哥”的事迹, 一言以蔽之“良心”与“诚信”, 不唯利是图, 为顾客的健康着想;第二则新闻, 老父亲为了见儿子一面, 排队两小时挂号, 总结起来莫过于爱自己的孩子;第三则新闻, “宽容”他人尤其是正处成长中的孩子的无心的过错而不是用冰冷的规则和法律追究责任。很显然, 这三个人物的事迹都有人情味。所谓“更合适”, 不过是来自于考生自身的考量与选择, 我以为立足于好写和能写好是选择的立足点, 无需科学地辨别, 也无须过多地纠结。

四、结构套模式

鉴于应试作文的秒评阅卷模式, 清晰明了的结构是获得高分的法宝。而在应试过程中, 也只有做到心中有结构, 才能临阵不慌。写高考作文, 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 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 而且还能保证思路的清晰。就像修房子, 把主体结构搭建好后, 往里面填充砖块就轻松多了。如果临时安排行文结构, 难免百密一疏, 更何况, 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是相对固定的, 不必在此花太多时间。文章的主体结构一般简化为“三”。

记叙性文字无非是讲故事, 最佳的故事结构就是一波三折。譬如“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等就是。第一次, 失败, 一折;第二次, 失败, 又一折;第三次, 成功, 最后一折。形成这种模式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 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 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 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因为总让读者期待下去, 会失去阅读兴趣的。为此, 记叙文也可以采用“三三”式的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北京的符号/北京考生

春花的灿烂芬芳, 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 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 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 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 每当看到这些景物, 我都会黯然神伤, 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 四合院是最美丽的, 它是北京的符号, 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 耳边是歌谣,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十岁的我, 耳边是琅琅书声, 回响在四合院。

……

十五岁的我, 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 回响在四合院中。

……

四合院是茶, 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 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 也爱新建筑, 我爱北京, 爱北京的符号。

文章在概括地介绍了自己对北京的感受之后, 选择了三个时段加以叙述, 展现了北京的变化, 表达了爱新建筑也爱四合院的思想感情。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领起句, 以排比的形式出现, 使文章思路清晰, 结构自然。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芳香永存/广东考生

芬香永存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

……

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

……

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 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 愿妈妈安息。

考生在开篇娴熟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浓重地渲染纪念之情,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起。为了突出纪念母亲这个中心, 考生精心选择了三个“改变”进行布局谋篇:“妈, 你走后我变乖了。”“妈, 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妈, 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深沉的情感化作特殊的纪念方式。在朴实的叙述与真挚的抒情中, 一个懂事、自强、独立的形象便兀立在读者眼前!最后总结全文, 言辞真切, 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 又巧妙点明题目。

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 常用的有并列式 (含正反对照式) 、层递式、综合式三种。就高考作文而言, 800字的文章显然不宜采用复杂的综合式结构。并列式、层递式也最好以“三”为常数, 并列则三个论证部分并列, 层递则三个论证部分层递, 开头总起, 结尾总括, 构成黄金结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首段150字, 中间三段各200字, 结尾段150字, 共计900字。

先看一篇文章结构。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贵阳考生

在社会这沸水中, 有人放弃了梦想, 默然了生命;有人放逐了自我, 一味地迁就。但总是有人能融己于世, 享受生活, 却又不昧本心。他们似那香茗, 任滚烫的沸水侵蚀, 却能飘出醉人茶香。因为他们与世界同呼吸, 舒展自我, 也令世界更拥繁花。故言, 茗香浸人久, 芳泽润五洲。

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

……

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

……

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

……

在社会的沸水中, 留下的终究是散着茗香, 氤氲着温润的人。改造世界者也非其莫属。故我言, 茗香浸人, 泽润五洲。

这是一篇规范的应试作文, 作者采用“三大三小”的黄金结构形式进行谋篇布局, 开头引材点题总起;中间用“看前朝, 东坡牢狱释怀, 放声山林”“看今世, 季老几经战乱, 终修大成”“笑故人, 海子卧轨自杀, 尽留喟叹”三个分论点进行分写, 事例由古至今, 有较大的时间维度。事例二正一反, 构成对比论证, 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颇具说服力;结尾回扣原材料, 升华主旨。

再看一篇文章结构。

善之道, 非常道/贵阳考生

明代朱质栒有云:“欲人见也, 不是真善。”善行, 理应发乎心, 行乎礼, 勘破额外所求, 善是纯粹。善之道, 非常道, 惟有如静水深流般不显不露, 方能彰显善与生命的厚重与充实。

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

……

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

……

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

……

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

……

不欲人见, 方为真善, 人心应保持一颗时刻向善而不求回报与浮名的赤子之心, 仰不怍于天, 俯不愧于地, 只求用善在人群中激荡起回声,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善之道, 非常道, 如潭水深沉, 不显不露;如细泾清流, 润物无声, 方得澄心, 留一曲光风霁月。

标题《善之道, 非常道》化用老子的语录, 提纲挈领地总领全文, 底蕴已初见端倪。开篇引用朱质栒的话亮出观点, 直截了当, 毫不拖泥带水。主体部分用“行善, 须如春之兰草, 香远益清。”“行善, 须如夏之雨荷, 不蔓不枝。”“行善, 须如秋之清菊, 隐于人后。”“行善, 须如冬之腊梅, 坚定不移。”四个分论点平行行文, 整齐唯美。结尾处紧扣主旨, 升华观点, 均在颇具文化况味的充满思想深度的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 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为了保证结构的清晰化, 都可以采用黄金结构进行写作。黄金结构模式在形式上是并列的, 分论点句式也是并列的, 但是在内容上, 既可以是并列的, 也可以是递进的。具体模板如下。

黄金结构模板:

排比总起 (约150字) →分论点1+事例1 (约200字) →分论点2+事例2 (约200字) →分论点3+事例3 (约200字) ……→总括 (约100字) 。

五、素材勿求新

很多专家都呼吁考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 增加文章的新颖度, 我以为大可不必。专家们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 像走亲戚一样, 到处都是熟人, 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道理其实是有的。但是就目前我们面对的现状, 考生文字素养差劲, 谋篇布局欠缺, 让考生去尝鲜进行自我创作, 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 而且可能还存在不少经典, 考生完全可以走捷径———嫁接。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 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 各取所需, 皆大欢喜。此外, 阅卷者关注的是考生作文主题是否切题, 结构是否清晰, 语言是否优美, 思想是否有深度, 与素材的新旧关系不大。

我在2010 年编写过一本名为《满分作文万能素材套用》的书, 为此, 我专门给老子、孔子、苏轼、鲁迅等100 余名文化名人写了颁奖词。在后来的备考中, 我就将自己写的颁奖词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米下锅。我们来看几段颁奖词。

(屈原颁奖词) 静静汨罗, 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 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 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 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 与日月争辉。

(杜甫颁奖词) 漫漫长路, 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 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情愁肠。他的赤子之心, 照耀在唐代盛衰上, 化为一腔怒火, 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 化作一股热泪, 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 化为一颗明珠, 照耀在诗坛之上。

(鲁迅颁奖词)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 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弃医从文, 把边缘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 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 声声呐喊, 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 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 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 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 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颁奖词实际是以其诗意化的文字诠释了人物生命的内涵和精神质地, 包容了至真至美的人性和人格, 是不可多得的集精美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于一体的艺术珍品。颁奖词字数在150 字左右, 可以作为事例的叙例部分, 加上考生50 字左右的扣题析例, 正好200 字左右。而且, 这些人物往往可以一材多用, 写足够多的主题, 非常实用。为此, 建议考生自行准备5 个左右的人物颁奖词, 并在不同主题的作文测试中反复运用, 最终形成自己的诗意化的特色文本。此外, 我认为作文素材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完全可以回归课本人物素材, 既能够有效利用辛苦背诵的课文素材, 又可以推陈出新、点石成金, 给阅卷者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感, 极易获得认可。

六、扣题须明白

无论是新材料作文, 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都是有一定的题意要求的, 所以这是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实话说,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 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作文阅卷中, 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 细看扣题的作文, 总是心里不爽, 于是分数就打了折扣。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相似。我以为, 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 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 而且不光在文字上表层扣, 还应在事例中深层扣。

我记得2001 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 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其实仔细阅读, 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 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 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 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 获得了满分。也是这一年, 一篇不符逻辑的作文也因反复扣题而获得高分:“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 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 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 诚信也许在屋檐下的风铃中……”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是美的, 但写的内容却与诚信却八竿子打不着。但就是其反复扣题, 最后居然获得了不错的分数。说实话, 阅卷老师还是比较好“骗”的, 只要考生在作文中反复明扣, 不厌其烦地扣, 就一定会拿到超值的分数。

2016 年贵阳市一模考试, 命制的是新材料作文题“赏风景与看手机”, 有一篇名为《关不住的鸟》的作文, 考生按照总分总结构布局全文, 主体部分则以相同结构的三个分论点导入事例, 结构看起来似乎很规范。但是仔细琢磨, 题目名为“关不住的鸟”, 作者意图将“杂念”比喻为“鸟”, 但是就全文而言, 这个题目完全是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因为除了三个分论点有“鸟”以外, 文章叙例和析例部分根本看不见一只“鸟”。就是这样一篇题目、分论点和事例毫不相干的作文, 因为结构的规范及主题词“杂念”的无处不在, 无处不扣, 最后成为了优秀作文。由此可见, 只有善于扣题, 凸显文脉, 才可能稳操胜券, 或者力挽狂澜, “救作文于离题之中”。

七、语言必炫示

我们看人, 越熟越亲, 以至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看语言则不然, 惟恐碰上熟脸, 反倒是越陌生越觉亲热, 越灵活越惹人爱。然而, 平常看学生的文章, 就犹如回乡探亲:两腿沉重必是“像灌了铅似的”, 夜色漆黑必是“伸手不见五指”, 同桌必是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 要不然就是“瓜子脸”“樱桃小嘴”“水蛇腰”。总之, 从小学写到高中, 山也还是那座山, 梁也还是那道梁, 除了那点陈谷子烂芝麻, 别无它物。《天鹅湖》再好, 也不能看三百遍吧?“酸菜闹豆豆”再解馋, 也不能天天吃吧。我们追的星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我们的作文语言却还是吊着辫子的前清遗老———陈旧、呆板。何永康教授曾经幽默地说:“一篇作文, 出现‘月亮’, 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 ‘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 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 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 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 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取得好的成绩。例如下面文段。

生有所求/ 贵阳考生

释迦语中, 于人生之苦颇有直见性命之说法, 谓人生有七大苦, 生老病死, 是为四苦, 余下三苦, 乃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生所苦之最, 无过于求不得也。

古人常怀此意, 发之于声, 则为常太息:“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又或叹曰:“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何太遑遑也!然则退而思之, 便可明其故。

人生譬如朝露, 俯仰之间, 已在东门之下, 埋没随百草矣!向所汲汲以求者, 向所求而不得者, 斯须已成空。老杜歌曰:“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可不悲乎?此则求不得之苦也。

本文段用语纯熟, 随手拈来, 收放自如, 毫无斧凿雕琢之痕, 可见其文字功底厚实, 此为其一;文段引经据典, 名诗名句, 俚语俗言, 俯首即是, 举手即拾, 颇具说服力, 此为其二。由此可见, 炫示语言, 就是高考作文的必杀技。事实上, 写作高考作文, 总归得有些语言的素养才行。而针对缺少典型事例的文言类作文, 要想考场夺魁, 对文字功底的要求自然是高之又高, 非等闲之辈所能为。

再如下面文段。

请别将美, 挡在心外/ 贵阳考生

龙应台说:“沙上有印, 风中有音, 光中有影。”可曾几何时, 这印, 只成了照片上可有可无的痕迹;这音, 只成了向人吹捧显摆的谈资;这影, 又只成了徒劳跋涉过后虚无的感叹。正如王守仁所言:“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的, 别让此花的美, 留在心外。

文段以龙应台言论开篇, 然后解析“这印”“这音”“这影”, 并由此结构为排比句式。之后, 又引用王守仁富有哲理的名言, 进而引出自己的写作观点, 让整个文段充满了文化味。如此炫示语言的文字, 自然会获得阅卷者的认可。

阅卷老师一般应该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 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谈而无味, 很难制造兴奋点, 很难引起阅读的兴趣与关注。我们知道, 在阅卷场上, 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 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 那么, 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 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事实上,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 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到70%左右。为此, 考生在应试作文中最好多用几种表达方式, 几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要多用排比文字和排比事例, 重点打造标题、开头、分论点、过渡句及结尾, 让文章更具语势, 更有吸引力, 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而且, 从数据比例的角度, 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了完全的叙述文字, 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70%的行列, 有了进入前30%的可能性, 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八、借鉴不变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 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 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 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 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 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 高考作文中“抄”是一定要抄的, 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抄, 会抄就是借鉴, 不会抄则为抄袭。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 不可变的, 便是前人留下的, 譬如思想、素材、结构、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回到现实的阅卷场上, 考生即使借鉴得偏多了, 阅卷老师也几乎没有可能判考生抄袭, 因为要证据。试卷改得每个人的头都大了数倍, 阅卷老师还去哪里找依据?于是往往不了了之。2015 年我参加省作文阅卷, 改到一篇作文, 全部是从我的书里借鉴的, 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读我的书的缘故打了48 分, 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 分, 然后三评打了54 分, 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后来, 评卷组长唐老师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的书里的内容的。唐老师反问我:“依据呢?”我不可能回家拿书去证明, 于是只得一笑了之。为此, 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牛顿说:“我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我想说的是, 考生的作文之所以优秀, 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请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

这几日心头颇不宁静, 来自生活中的压力几乎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我也向往朱自清的荷塘, 羡慕他可以在美丽的月色中, 面对着那些暗夜中的精灵, 让心灵有了轻松的理由。而对于我们这个年龄, 或许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那种隐形的压力也的确在我生命的春天中抹上了一丝淡淡的忧伤。

考生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方法来构思全文, 借鉴到位, 能为我所用。这启示我们:平时多读一点名家作品, 领会其构思方法和行文技巧, 到了考场上总会用得着。

再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湖南考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 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合点。于是, 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 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 做有氧体操, 嘿嘿, 这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 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 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 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 这是父亲的功劳, 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 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 也绝不堕落消极。

考生巧妙地将《琵琶行》的一些语句作为文章发展的线索, 而且非常贴切, 非常生动, 这不能不说作者构思本文时的匠心独具了。

最后不妨再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片段。

问生何所思, 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 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 老师大练兵。卷子十二张, 张张明日交。阿爷无大儿, 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 只好开夜车。

很明显, 文章模仿《木兰辞》, 非常智慧而幽默。事实上, 借鉴一般为“旧瓶装新酒”的形式, 我们一定要做到“瓶”是好瓶, 最好是镀金的酒瓶, 而不是解手用的夜壶;酒也当然是要好酒, 最好是茅台酒, 而不是两块钱一斤的劣质包谷酒。在借鉴过程中, 应遵循下面四条原则: (一) 不在一处借。模仿化用的不是一篇文章, 而是几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那就不是抄袭, 而是创新。 (二) 不在熟处借。在大家都熟悉的篇章中借鉴, 自然容易当成抄袭, 但倘若避熟, 用一些相对陌生的篇章, 相信这样会好一些。 (三) 鼓励借自己。我平时将一些东西早早表达好, 表达精致, 考场上我用我自己的, 那自然不能算抄袭吧? (四) 提倡自己借。别人可能会借鉴的, 我不借鉴, 我借鉴的, 别人压根不用, 避免雷同, 便是创新。

篇14: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给材料作文题目——一类给情景材料,一类给格言材料。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由2006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总共69个给材料作文题目。其实,它们的含意全都相同。

对作文题目的本期认识

媒体对作文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和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才是写好作文最根本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核心或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个题目。语文教师应该高于媒体,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前不久,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作文题目,结论一致。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全国课标Ⅰ卷(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表明,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时尚认知: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增长勇气才更重要。作文题目的意义,就体现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交融和更迭中。这里的“钻石”不是狭义的钻石,“钻石”只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在现实的考场中,考生需要思考类似于“钻石处置”的问题。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人际关系、手机……如何切割这些“钻石”,人们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经验更重要,或认为勇气更重要,或这种情况经验重要,或那种情况勇气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中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中。铁凝和莫言对“挑错”的态度,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感谢,在很多人不能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现实中是新的观念,是需要倡导的时尚。而这种时尚又来自于对先贤传统的继承。生活就是螺旋形发展变化的。在生活的长河中,这则材料与其他题目融会贯通。不是吗?从某种角度看,这“感谢”来自经验;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更需要勇气。铁凝、莫言这样的权威人士也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做出表率。而这种表率是有广泛价值的。现实生活里,医患纠纷不断。医院里,医生是权威,医患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医生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铁凝和莫言的风范,允许并感谢患者纠错呢?患者是不是也应该理性一些,与人为善,理解医生的辛苦,允许他们纠错呢——“咬文嚼字”的做法比暴力升级要好。诸如此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而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北京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白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迪生由历史向现实走来,手机可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本身就形象地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手机改变着生活,作文要求围绕“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所以考生需要对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所认识。科学家关注手机的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更具有务实的理性。文学家关注的角度是它广泛的使用,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更体现感性的遐想。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发展变化的具象。科学家、文学家共同认可的,是生活中传统与时尚在碰撞、交融与更迭。而他们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则证明着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nlc202309040829

想象和思考,则可以像生活一样无边无际。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手机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口袋里没钱,没钱买手机,手机也不能广泛使用。或者社会生活不透明、不开放,没有丰富的资讯材料,手机的多种功能也无用武之地。一部手机包容整个世界,一个宇宙握在掌中——神舟嫦娥、股市期货、生态危机、南海风云、奥运夺冠、最美教师、城市雾霾、城管暴力、保密泄密……生活发展的一切景观无不在手机的窗口显现。几乎每个北京学生,都使用手机,都熟悉手机,手机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写一个自己关于手机的故事也挺好。

全国课标n卷(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的材料涉及“同学关系”。无论是同学关系本身的价值,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同学关系如果紧张的原因。增进友好关系的信念与办法,都在展现一种优良传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和谐时尚,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的材料用一句话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的前半归纳传统,后半开启时尚。题目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就清楚地提示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卷的材料援引丰子恺、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话,依次表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心灵变化历程。孩子心灵的发展变化,是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由“孩子”到“成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在班级、学校、社区、乡村、城市、文化、社会、自然……方方面面体现,而其变化形态和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福建卷给出顾城的诗歌《忧天》,诗中说: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人类曾经以“地层”为传统,向往天宇“自由”的时尚;而也有人(例如顾城)转而向往传统,这种对传统的向往开创着新的时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对天地的想象,对“自由”的思考中体现。这种想象和认识,答案依然丰富多彩。

四川卷提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针对“不平衡的生活传统”而言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热烈,当然因为答案丰富多彩。

重庆卷的材料是作为食物的大豆成为豆腐的演变,这其中,盐卤可谓是点铁成金。经过盐卤的点制,大豆食品以豆腐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材料中的大豆、豆腐和盐卤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具象,都在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扮演者某种角色。

江苏卷的材料被认为最难理解。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生活的长河,意义顿时豁然。“洞穴”有如远古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蝴蝶(也许蝴蝶只可能是纯黑)代表着蛮荒的自然,我们曾经认为人类的烛光是文化、文明的象征,现在开始思考是不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一种真正文明的苏醒吧?面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需要认识的仍然是生活由隔绝到接触碰撞再到和谐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这变化形态,还是对他的认识,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都是——生活在发展变化,传统与时尚发生碰撞、交融与更迭。任何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都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江水永不停歇。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离开生活,都是生活长江中的一朵浪花,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中具有意义。

当然,在生活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人们对“传统”与“时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人眼中的“传统”,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时尚”;在某些人心中被肯定的,在另一些人心中可能会被否定。生活不是平直的,而是呈螺旋状态发展的。今日视为“时尚”的,可能正是当年的“传统”;今日的视为“传统”的,可能却是当年的“时尚”。

怎么看待生活的这种发展与错综?怎么为反映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的作文题目确定立意角度?2000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精当的阐述:“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是啊,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么,这些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是鲜活的材料。是的,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而生活本身,正因为运动而丰富多彩。

无独有偶,2002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更深入一层的挖掘: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生活错综,传统与时尚时时处处在碰撞、交融与更迭,推动生活发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无不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这样认识和谈论高考作文题目,一定会引起担心,认为会误导学生,阅卷不会接受,势必会降低考生的分数。因为阅卷会规定“最佳立意”或“最佳角度”,而如果所有题目的“最佳角度”都是“生活的发展变化”,“最佳立意”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岂不是太滑稽,太尴尬?可是无可否认,这就是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是涵盖题目材料整体的含意。阅卷所规定的“最佳立意”也是人为规定的局部,不能涵盖题目材料整体。

揭示它并不是要求同学现在就这样写而是在表达一种对语文界对高考写作命展开严肃讨论的期待。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服从阅卷“最佳立意”的桎梏。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这话题含有阅卷的底线,把这当作写作思维腾跃的踏板。

上一篇:雷锋精神在闪光黑板报下一篇:报关员与国际货运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