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2024-07-15

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共9篇)

篇1: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 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 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 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内容:

新课程标准、“一得四新”、“师德师风”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从而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常规 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 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岗位的教学工作需要。 力求达到:

1、结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 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等。

2、结合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3、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 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 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4、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5、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所任学科,教 学工作能得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6、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 教育教学观念。

7、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8、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 验。

四、措施及方法:

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来学习。

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5、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6、积极跟踪听课,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2: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科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正确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不断加强自我改造与学习,以提高自身修养,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正确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4、提高本人对课程的施教与研究开发能力。

5、健全本人的心理素质。

二、具体措施:

1、坚持每天学习。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所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篇3: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产生背景

1.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的演变与发展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一份关于技术推动下的学习愿景与计划。其目的在于, 为所有与教育有关的组织或人员提供利用技术推动教与学的目标及行动建议, 包括教师、教育领导、决策者等, 希望联合各方力量, 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自1996年美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项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后, 又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0年制定并发布了三次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为不同时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及路径。特别是2010年5月公布的《重塑美国教育:技术驱动下的学习》, 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 美国教育政策与教育信息化政策

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台后, 一直试图改革美国当前的教育。2015年底, 奥巴马签署了一份名为“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法案, 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转换到新的轨道上。教育界把这份新法案视作对美国初级教育的一次松绑, 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2]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中就带有该法案的深刻印迹。同时, 奥巴马政府一直努力推动用技术改变教育。例如, 美国联邦政府发起的“连接教育”计划, 旨在让99%的学生在5年之内学会使用高速互联网。白宫还发布了2015版美国创新战略, 重点关注九大领域, 教育技术领域就涵盖其中。[3]这些政策都说明了, 教育技术在美国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之内, 而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就产生于美国国家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之下, 反映着美国国家的教育政策。

3. 美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

自2010年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发布至今, 美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譬如关注焦点从“技术该不该用于学习”到“如何运用技术来改善学习”, 实现了根据不同需求实施相应的评价, 学校教室接入高速互联网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等。但是, 美国当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包括学生使用数字化设备的差异仍然存在,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项目中缺乏对教师有效使用技术的培训, 没有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力以实现对教育效果的多维度评价, 等等。这些教育技术应用中现存的问题, 为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具体内容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在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五个领域 (如下图) , 提出共21条建议指导教育技术应用, 以确保所有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拥有个性化成长和成功的机会, 进而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它描述了如何“利用公平、积极的技术应用, 以及协作的领导力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下面, 我们就详细介绍该计划的具体内容。[4]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五大领域图

1.学习:用技术为学习赋能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提出, 学生的学习内容要迎合21世纪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 重点关注如何利用技术让已有的最有效的学习原则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体验, 增加基于项目的探究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型学习体验, 而最终目的在于, 利用技术提供更为公平和易于获取的学习。

目标:允许所有学习者参与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体验, 使他们成为全球互联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参与者, 培养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知识渊博且品德高尚的一代公民。

行动建议: (1) 州、地区和高等教育机构发挥技术作用及其灵活性, 开发和应用学习资源, 从而建立公平且可获取的学习生态系统, 让所有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 (2) 州、地区和高等教育机构利用技术, 开发和应用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 (3) 州、地区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为所有学习技术资源建立清单, 并将所有学习技术资源与预期的教育成果进行匹配。使用这个清单时, 需要记录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所有可能途径, 例如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混合学习以及远程学习的任意组合。 (4) 教育相关人士应制定一个学习资源访问的新标准, 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评价, 从而实现学习体验的易获取性和公平性。

2. 教学:运用技术实施教学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认为,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 教师可与校园之外的教师同仁远程协作, 并利用技术设计出高参与度的学习体验, 可应用新的学习技术来指导评价。除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教师还可以成为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学习伙伴。要实现上述变革, 需要教师具备能充分利用多样化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新形势下,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对师范生教育进行了反思, 提出应加强应用技术的学习的新要求。

目标:在技术的支持下, 教师将能连接到人、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 这将促使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行动建议: (1) 在技术的支持下, 能够为职前和在职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学习体验, 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有趣的学习活动, 有效改善学与教、评估和教学实践。 (2) 只要学生处于能访问网络的地方, 就要能够运用技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在线获得有效教与学的机会, 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地点提供了多种选择性。 (3) 培养一支能够熟练开展在线和混合式教学的师资队伍。 (4) 开发一套通用的技术能力预期目标框架, 使得师范生或教师后备人员在培训结束后, 具备在学校中运用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

3. 领导力:为创新和改变创造文化和氛围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阐述了为未来准备的四大重点领域, 并将合作的领导力置于首位, 强调了教育领导在教学变革中的引领作用。为此, 教育领导需要建立一个如何利用技术最大化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共享愿景, 实现系统性的教学重构, 并要将这份愿景转化为行动计划。它同时也指出, 该计划的落实实施才是成功变革教学的关键。

目标:需加深各级教育领导对技术推动教育的理解, 并且各级领导应各司其职, 分别在州、地区和当地建立将技术应用于学习的愿景和计划。

行动建议: (1) 各个州、地区、大学和学校应建立清晰的战略规划连接关系, 并且明确各自是如何借助技术提高学习质量的。 (2) 教育领导需要将所有相关群体聚集起来, 共同建立利用技术推动学习的愿景, 这些相关群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团体、文化机构以及其他感兴趣的组织。 (3) 开发融资模式和计划, 以保证所需技术的采购, 且使用开放授权的内容, 同时还需注意淘汰一些可被技术取代的过时资源和项目。 (4) 各级教育领导应建立并发展一个明确的实践社区, 并以此为枢纽, 各方群体可进行建立愿景、研究学习和实践分享等活动。

4. 评价:测量是为了改善学习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认为, 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具有节约教师时间、减少纸张使用等优势, 但更重要的是, 技术能够改变评价方式。具体表现在, 它使得测验评估题型更加多样化;能够对复杂能力进行测量;能够提供实时的反馈;能够深入学习过程, 支持形成性评价的生成;允许持续性评价发生等。同时, 计划也提出了未来技术化的评价情景, 包括开发学习仪表板, 汇总来自各平台工具上的信息数据, 将学习信息可视化等, 并强调利用评价数据改善教与学。

目标:各级教育系统将借助技术力量来测量相关内容, 并将评价数据用于改善学习。

行动建议: (1) 为使学与教过程得到持续改善, 往往要对学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持续不断的收集和共享, 这就要求修订相关政策和法规, 以保护隐私及信息安全。 (2) 州、地区以及其他各级地方应该设计、开发和应用学习仪表板、应答系统以及沟通工具。这些系统工具能够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群体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的、及时可操作且有利于提高成绩和改善教学实践的反馈评价。 (3) 创建并验证一个能够设计和实施评价的集成系统, 对21世纪各个学科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现有效、可靠且经济的评价。 (4) 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开发, 探索在评价复杂技能时, 如何嵌入模拟仿真、协作环境、虚拟世界、游戏和认知引导等评价技术, 达到吸引和激励学生的效果。

5. 基础设施:开放获取且有效使用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认为,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发生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其关键要素是高速网络连接以及随时随地可获取到的设备。除此之外, 还包括数字化学习内容、其他资源, 并建立相关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培训项目等。

目标:每一个学生和教师, 当他需要应用技术进行学习时, 都能随时随地获得强大且全面的基础设施。

行动建议: (1) 确保师生有宽带能接入互联网, 且有足够的无线连接, 校外也应拥有和校内一样的网络访问设施。 (2) 无论校内、校外, 要确保每个学生和教师至少有一个能够使用的上网设备, 且有相应的软件和资源, 能够开展研究、沟通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及合作等活动。 (3) 支持开发和使用开放授权的教育材料, 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和创造的机会, 并加快开发和采用新开放的基于技术的学习工具和课程。 (4) 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草案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访问的升级、设备的更新以及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同时也要确保数据安全, 对学生数据采取保护措施。 (5) 创建一个综合的地图和数据库, 其中具备网络连接、设备接入、开放授权教育资源使用及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情况等信息。

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我国自从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来, 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飞速发展, 但是对照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 我们认为仍有几点需要借鉴。

1. 从学习出发, 扩大教育范畴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与我国出台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美国的教育技术政策是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应的行动措施。从学习出发, 就意味着扩展了教育的范畴, 不再局限于正式学习, 也非常关注非正式学习。当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转换思维和视角, 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看待技术的作用, 而不再局限于技术如何支撑教师的教。

2. 打破家校藩篱, 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习不仅仅发生在学校中, 而且发生在家庭以及社会学习环境中。因此, 如何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将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在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的前言中说:“如果技术变革只发生在富裕家庭, 那么它不是真正的变革。”我们也看到该计划试图打破家校藩篱, 构建全方位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努力。比如, 解决学生家中的网络连接问题, 使得学生离开学校后仍能继续学习, 特别注重校外也应该拥有与校内一样的网络访问设施。

3. 发挥评价作用, 提升学习品质

一直以来, 美国都高度重视评价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技术发展, 技术在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化的评价将认知研究和关于学生如何借助多媒体、合作和关联来思考的理论连接起来, 从而使直接评价这些类型的技能成为可能。当前, 我国也认识到了技术在评价中的作用, 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和工具要做深入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 技术变革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美国已经将教育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所呈现出的趋势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必定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要结合本国国情, 用技术改变教育, 而不是仅仅成为应试教育的加强版。

参考文献

[1][4]Future Ready Learning: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OE/BL].[2016-1-17].http://tech.ed.gov/files/2015/12/NETP16.pdf.

[2]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OE/BL].2016-1-17].http://orig.cssn.cn/dzyx/dzyx_llsj/201601/t20160112_2822381.shtml.

篇4: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关键词:智慧教育;个人学习空间;云平台;学习分析;社会性软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2-0067-04

一、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背景及现状

个人学习空间(Personal Learning Space)作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一种新生事物,随着国家政策、技术发展以及教学变革的多重需求应运而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鼓励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1] 而在2012年5月,教育部提出把“三通两平台”作为国家“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同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提到“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我国教师与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3] 而个人学习空间正是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研究焦点。

虽然学习环境历经虚拟学习环境(VLE)和个人学习环境(PLE),但有学者指出,个人学习环境需要教与学的不同参与主体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选择,缺乏组织性,它的弊端逐渐显现。而个人学习空间的出现可以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教与学的不断变革与创新提供适切的技术支持和个性化选择,所以个人学习空间是智慧教育视角下虛拟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

学习空间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如表1所示。[4] 其中个人学习空间早在2005年就曾被国外相关学者提及,但国外的研究现状基本上是将学习空间定义为个人学习环境与公共学习空间的有机统一,不进行细致分类。而在国内,以“网络/个人学习空间”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趋势搜索,可得出2012年至今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大方向的相关研究在我国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国内湖南省是最先也是在“三通两平台”上实施效果起到领先的省份,同时在我国新疆、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市已陆续启动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实际试点学校越来越多,如哈尔滨香槟小学、长春市103中学等。而在学术研究层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在国内网络学习空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个人学习空间在国内几乎很少,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分为机构和个人两种,而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团队也开始对个人学习空间PLS进行学术研究。

二、个人学习空间的内涵与特征

由于个人学习空间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同学者也从各自角度对个人学习空间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构想。祝智庭教授提出个人学习空间应作为连接虚拟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环境的中部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认知能力及学习风格的学习空间,在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中找到一种平衡。[5] 钟绍春教授认为个人学习空间应是在网络上为不同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个人的需要从教育云平台中选择相应软件,通过虚拟方式集成,并运行在为其所提供的网络空间(存储空间、运算空间、通信空间等)中的应用系统。[6] 综上,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空间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种特有形式,可以将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恰当结合,利用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需求,以云平台为资源支撑、学习分析学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旨在为学生提供智慧化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空间应具有以下特征:

1.个性化与自主化

个人学习空间毋庸置疑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学习空间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在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展现自己的个人风采,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高质高效的学习路径,充分体现个性化与自主化。

2.智能化与服务化

在以新技术为依托的个人学习空间中,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应是个人学习空间的主体特征。在以学习分析学、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支撑的学习环境中,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学与管理诊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学习策略或方法的调整,让学习者在可感知、智能化、服务化、自适应的学习空间中完成智慧学习。

3.开放化与协作化

开放化与协作化是个人学习空间应具有的另一大特征,学习空间应是开放和共享的,通过学习社群、协作性学习等形式使学习者将自己的心得感悟、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促使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其学习经验,使个人学习空间在充分保证学习者个人自主支配控制学习节奏的权利外,又不完全要依赖于学习者个体,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三、个人学习空间设计的目标定位与构建基础

1.个人学习空间设计的目标定位

智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路径、多样的教与学方法完成智慧学习,以满足社会及自身的需求。通过明确智慧教育的目的,个人学习空间设计的目标定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学习者个性展示平台

实践表明,目前国内很多的E-learning学习系统都以堆砌教学资料为主,[7] 并没有让学习系统去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应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学习者可以自主设计装扮个人学习空间,展示学习者的个人风采和学习成果。

(2)创设智能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环境

智慧教育理念下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特色应体现在学习资源方面,智能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协同过滤技术等对学习者以往的学习路径、学习风格、学习偏好的分析,自动为学习者建立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推荐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资源。

(3)构建教学内容层次性支持系统

个人学习空间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差异,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给予不同的学科支撑工具,通过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教与学的有效模式激发方法,从而在学习空间中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内容体系,完成高质高效教学。

(4)搭建互动交流管理于一体的学习社区

互动、交流、管理应集成于一体在个人学习空间中体现,不同身份的人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管理者与教学者可以通过平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搭建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互通联动的学习交流空间与社区。

2.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基础

智慧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智能化学习环境的支撑,所以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需注重新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应以云平台为基础资源支撑、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数据的挖掘更好地分析学习效果、选择教学策略与学习路径,以社会性软件构成的学习社区为交流平台,完成协作性个性化学习等。

(1)云平台

基于云端的个人学习空间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及软件,虽然是个人学习空间,但基础云平台的建设仍离不开国家、省市县级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支持,根据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本文将教育服务云平台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教育云平台的应用将有助于在个人学习空间环境下实现技术支持学习变革的深度融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完成高质学习和高效管理。

(2)学习分析技术

在近几年的新联盟NMC地平线报告中,学习分析技术被誉为未来2到3年的主流教学技术,在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中将学习分析技术融入其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基于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路径的相关数据为学生推荐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动态调整学习方式;对于管理者和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评估诊断教与学效果,恰当的做出教学干预,由此可见学习分析技术是个人学习空间构建中体现智慧化的必需基础。

(3)社会性软件

智慧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社会性軟件在构建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认知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凸显作用。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应借助于各种网络工具,结合不同社会性软件的特点从而支持群组间的讨论反馈,构建开放、协作、交流化的学习社区。

四、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维度及其功能模块设计

建构主义是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建设要素应包括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学习科学观点认为学习内容、学习支撑、和学习的社会结构是进行学习环境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8] 结合以上比较分析并根据智慧教育理念,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维度应从学习者主体、学习资源、教与学平台、辅助交流工具四个维度进行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即在智慧情境、协作社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会话,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相对应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1.学习者个人门户

学习者个人门户应包括学习者个人风采展示平台、个人学习记录档案袋、学习事务处理、个性化信息推送订阅等分模块。学习者可以在此模块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设置、装扮及管理个人学习空间,展现个人风采、方便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进行相关管理,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具有标签性意义。

2.智慧资源库

智慧资源库除了基本的课件学案、视音频资料外,还应包括以此为基础的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学习内容的学科支撑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智慧资源库以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来源,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偏好的学习资源,充分体现智能化、多样性,根据以往学习者选择的学习资源自动为学习者快速准确地推送对应学习资源,构建自己的个性化资源库,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学习支撑平台

智慧教室、自学系统、考试与评价、学习质量分析是构成学习支撑平台的四大分模块,也是个人学习空间的主体部分。实践表明,当前学习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破解的主要瓶颈问题即为情境化学习环境的建立,个人学习空间应注重关于问题与任务布置、知识构想与归纳等疑难知识点环境的构建;学习者在智慧教室、自学系统中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后进行考试,学习分析技术通过对学习者相关学习数据的挖掘,进行学习质量分析,为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方法提供依据与指引。

4.互动交流社区

互动交流社区分为协作学习、讨论反馈、学生教师家长交流等分模块,在此模块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工具进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信息,通过互动交流社区营造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前提下,又注重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5.管理与评价

管理与评价是个人学习空间进行日常教学与管理的功能模块,教师与管理者通过这一模块把握个人学习空间的整体运行,统观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做出合适的管理决策与教学干预,教师可以通过此模块检查监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改变指导策略,管理者可以根据该模块的总评测对个人学习空间的相关功能模块做出对应调整,是个人学习空间高效运行的后勤保障。

五、结束语

智慧教育理念下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无论是对于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均提供了合适的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空间中灵活多变的智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丰富多样的智能化学习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单一学习环境下资源匮乏的弊端,智能化的交流方式可以实现协作交流、及时反馈,也使得一对一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成为可能,对于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具有核心支撑作用。当前个人学习空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基础薄弱,且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寥寥无几,需要学术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进行深层的探索和设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将会进一步促进智慧教育环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B/OL].http://www.moe.gov.cn/publie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81/201305/152102.html.

[3]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71-77.

[4]杨俊峰,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5-20.

[5]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的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11.

[6]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3-8.

[7]王艳芳.支持个性化学习的E-learning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02-107.

[8]尹旭彪,陈琳.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5):20-24.

篇5: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糯克小学刘柳

一、学习目的:

现代社会需要新型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才能培育出新世纪的人才。而作为教师最应该率先为卒。不仅要在知识上要得到全面的更新和提升,而且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要走在最前面。因此教师继续学习更是显得犹为重要了。为了自己更好地胜任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学工作,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把握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习,为顺利完成学习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

二、学习内容:

1、《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学习目标: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三、学习形式:

(1)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验收;

(2)参加学校定期的学习;

(3)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自修;

四、个人学习达标预测:

篇6: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认真慣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形势的发展趋势,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内容:

1、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行为与创新。

三、学习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岗位的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结合教师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掌握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技能、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课堂上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并做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2、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自学,掌握新课程下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

3、在相互尊重,友爱宽松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乐趣、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校本培训的方案。

4、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5、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所任学科,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6、熟悉三、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7、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8、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9、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措施及方法:

1、按学校继续教育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的学习。

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3、积极撰写继续教育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4、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5、认真做好专题研究,及时学好教学反思。

篇7: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根据各级相应的培训计划及要求,结合本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特拟定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一、认真学习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明确本次培训的要求和总任务。

二、主要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的内容安排,重点完成以10个模块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包括:培训的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组织;课件制作工具的掌握;网页编辑工具的掌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培训的总结与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在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个人教育技术能力。

三、学习方法与及保障措施

1、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教师有了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爱的教育”新篇章。

篇8: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一、澳大利亚“三姐妹”计划实施的背景

白2006年以来,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国家未来生产力,澳大利亚开始强调政府在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中的责任,加大相应投入。[3]但澳大利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8年全球教育现状研究(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8),澳大利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在32个国家中位列第30名,处于韩国之后。自2004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占到其GDP的0.1%,而同一时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占到GDP的0.45%。[4]2009年,澳大利亚开始推进实施国家幼儿发展计划,提供优质、便利、经济适用的综合性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确保所有幼儿做好未来学习与生活的准备。[5]然而,很大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正式的资格,相对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工作状况,地位和身份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相对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计划的实施进程。在一些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以及原住民聚集的社区,幼儿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4][7]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2009年7月,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早期教育工作者最佳实践和创新项目”,该项目共有七个计划:建立多功能原住民儿童服务(MACS)和非原住民儿童护理中心之间的合作关系,三姐妹计划,西北地区儿童早期教育和初级教师劳动力发展策略,链接和学习项目,建立课程学习圈来增加教育领导力,儿童早期训练和文化相关性教育,原住民早期学习框架资助项目。[8]为此,政府总计提供50万澳元的一次性种子基金为早期教育和保育的专业人员探索最好的实践和创新模型,以留住这些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这些计划实施得相当成功,基本实现既定的目标。2010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又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最佳实践和创新项目”提供了第二次一次性的种子基金。[9]本文将着重介绍2009年实行的“三姐妹”计划。[10]

二、“三姐妹”计划及实施

1.“三姐妹”计划的领导者与参与者

该项目由墨尔本大学副教授艾菲克·泰勒(Affrica Taylor)领导,由项目合作伙伴巴舍利本土高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林恩·法瑟林(Lyn Fasoli)和SND儿童教育和早期教育有限公司研究顾问米利亚姆·盖格尼(Miriam Giugni)进行辅助。

“三姐妹”由在澳大利亚首都地区(ACT)的墨尔本大学沃瑞德久瑞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心(Wiradjuri Centre)、处于悉尼的雷德芬儿童服务有限公司(SDN Redfern Children's Services Inc)以及处于北部地区(NT)艾利斯斯普林斯(Alice Springs)的阿特杰瑞(Atitjere)社区阿特杰瑞托儿所(Atitjere Crtche)组成。沃瑞德久瑞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心是附属于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的全日制儿童早期和学前教育中心,它融合了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儿童早期教育的项目,有着很长的儿童早期研究的历史。阿特杰瑞托儿所源于建立在阿特杰瑞一个小社区的一所作为工作、教育和培训的托儿所,四名当地的妇女在此工作,全部未受过训练,但教育部门和培训基金项目的移动儿童早期服务计划会提供一个工作人员每周对其进行指导。雷德芬儿童服务有限公司共有11名员工,服务于一个文化多元的社区,中心中有30%的孩子是原住民。另外,在1 1名工作人员中,有3名是原住民,其中一名是得到资格认定的幼儿教师,一名是儿童早期研习生,还有一名没有得到资格认定。

总共由9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这个项目,每个教育机构三名,他们当中有原住民,也有非原住民;有得到资格认证的幼儿教师,也有没有教师资格的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有正在实习的学生。如下表所示:

2.“三姐妹”计划的目标

该项目的整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之间的一个“同伴学习社区”模式,概括起来为:满足原住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需要;确保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所有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支持原住民幼儿教育工作者。具体表现为以下十点:(1)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跨文化能力、基础文化知识。(2)增加参与者的工作满意度。(3)在各参与计划的儿童教育中心之间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伙伴关系。(4)在原住民幼儿教师和非原住民幼儿教师之间建立一个自我维生的专业发展网络。(5)试验和评估在偏远地区和城市环境下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网络的伙伴学习模型。(6)开发一种可以在儿童教育和保育部门之间传播的跨文化“姐妹中心”组合的最佳模型。(7)建立一个以同伴教和学策略为基础的成功的跨文化原住民一非原住民学习化社区。(8)发展跨部门合作战略(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提供商和幼儿中心)来增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9)培养文化与地理差异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合作和跨文化关系。(10)鼓励、激励幼儿教育工作者,丰富幼儿教育领域。

3.“三姐妹”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三姐妹”计划主要由一虚一实且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平台来进行的,即一系列跨中心的访问学习和一个方便于各参与者网上交流的博客(blog)。“三姐妹安全在线激活博客”由墨尔本大学设计,其旨在提供一个参与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还未进行访问学习之前先让参与者相互认识,并分享彼此所在幼儿中心的活动信息。在访问学习期间和访问学习之后,他们可以上传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博客上反映出自己通过该计划所学习到的东西。预计该博客在“三姐妹”计划结束之后还会继续存在,它将成为一个成本低廉并能实现幼儿教师自我激励、自给自足的网上学习社区。跨中心的访问学习将提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具体的交流平台,它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可以真正走到一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跨文化经验、知识和技能交流的机会。

该计划通过建立“展示和讲述”的模式,实现参与者之间现有的文化及环境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共享,通过这种文化知识和不同环境中教学方式的相互交流,实现参与者跨文化交际和教学能力的丰富、延伸和发展,以此来实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三、“三姐妹”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1. 幼儿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2008年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近70%的园长没有幼教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近半数教师无专业职称,近38%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11]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升。为此,《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办好中等、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从源头上解决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幼儿教师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实现在职幼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2. 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地位

幼儿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孩子”,其从教人员需要相应的专业素质。[12]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的教育和保育质量。我国现有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其中90%以上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没有身份保障,他们在体制外生存,工资低,福利待遇差,无法获得“本体性安全感”。[13]为此,在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其身份和地位,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工作者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 建立“立体化”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发展平台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城乡教育的差别与不公平,也由此产生了城乡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同的学习和发展路径。无论是原有基础还是现有发展条件,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与城镇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为了减小这种差距,我国也可以实施一些类似于“三姐妹”计划的措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建立一个“立体化”的交流和发展平台,实现不同环境、不同地域的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定期学习和交流。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研究机构(如大学、地方教科所)和社区加入其中,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和服务,实现城乡教育之间的互补和互助,满足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 建立幼儿教育工作者网上交流平台

篇9: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卓越计划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60-0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逐渐推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情况,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符合新背景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式方法。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自实施以来,全国已有三批高校入选,其中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第三批有433个本科专业、126个研究生层级学科领域获批。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计划”高校之一,并于2010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门用于配合该计划实施的高等工程师学院。

一、 “卓越计划”背景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必然需求

“卓越计划”以“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一批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型人才。基于此,卓越工程型人才在人才的各方面素养上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构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可以鼓励大学生党员投入到学习中来,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发挥出最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措施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风的质量对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觑。大学生党组织是高校中最为基层的党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不但可以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对整个校园内的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起到以点带面、面带全局的效应。

二、“卓越计划”工程教育背景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1.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满足提升“卓越计划”内学生思想素质水平的任务要求,培养学生“懂感恩,能吃苦,有担当,能奉献”,愿意投身到工程事业第一线,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工程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和学风建设相结合,满足建设浓厚学习氛围的要求。“卓越计划”培养要求较高,各高校一般采用选拔机制,也有部分高校如北京科技大学同时采取“分流退出”机制,不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则回到相关专业进行学习。

3.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满足提升“卓越计划”内学生工程素养的要求。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结合工程实践,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满足培养国际交流、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的要求。通过各种党组织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5.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和“强实践”的培养模式相适应。“卓越计划”要求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外参与工程实践较多,时间较长,支部成员可能长时间面临分散,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卓越计划”工程教育背景下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

(一)支部搭台,全员参与,和入党培养考核相结合

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很高,保持着很高的入党率。利用这一特点,我校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相结合,将积极分子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纳入平时表现进行观察。通过组织生活会的方式,支部搭台,全员参与,将各党支部按照专业或者兴趣等分为不同的党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党员,也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加入。按照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构架,各党小组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团体学习活动,既便于交流,又有助于党组织对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 搭建支部活动平台,借助工程实践平台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搭建平台,依托平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搭建促进理论及专业知识提高的学习平台,搭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共建实践平台。同时借助配合“卓越计划”实施的校企共建“国家工程教育中心”这一工程实践平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加强探讨和学习,共同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除了搭建党小组学习平台,还可以和农村基层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共建基地,达成长期共建意向,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工程师校友等来校宣讲,并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和企业的党支部进行交流,和优秀校友开展座谈会,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对行业的热爱及奉献精神。

(三)适应工程实践培养,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构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以“强实践”为特色的“卓越计划”培养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较长的校外工程实践期间,针对党员分散各实习地点的情况,形成临时党支部,并按照“党员带动积极分子,进而影响全体同学”的模式,以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为目的,组织开展“采矿沙龙”、“一线工程师面对面”、“毕业校友话工程”等活动。以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了解专业,了解现场,了解行业,了解职业。

(四) 拓展话题,丰富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枯燥的理论学习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党员喜闻乐见的新途径,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会、参观学习活动等,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在组织学习主题和内容上除了常规的“学雷锋”、“党史知识回眸”以及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外,将钢铁行业人才知识需求、专业知识课题研讨等纳入进来。如“实习归来共交流”活动让各实习队总结、交流本队实习情况,分享实践收获,“PPT、Photoshop、会声会影软件入门培训”教会学生使用多媒体宣传展示工具,“CAD制图培训”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同时积极同相关兄弟学院开展支部间交流学习、和留学生开展口语训练等。如针对培养国际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及“四年一贯制”的英语课程,和外国语学院党支部开展共建,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通过和兄弟学院学生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鼓励教工党员积极参与,形成师生共建的良好氛围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是光靠某个老师或某个学生就能完成的,是靠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职工党员以高度的热情主动投入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来。师生之间要相互共勉,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高校教师党员,包括专业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融入学生党支部内,作为支部指导教师或者支部成员参与到支部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质量,也可以起到参与指导和督促的作用。

总而言之,探索“卓越计划”工程背景下的学习型党组织构建,既保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行业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需要不断夯实基础,形成传统,与时俱进,持续完善,进一步构建长效的学习型党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九丽.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的原则和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2]郝颖.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和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3]梁瑜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5).

[4]傅祖浩.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动力机制分析与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5]高晓婧,朱博.构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及路径探索[J].时代教育,2012(1).

[责任编辑:覃侣冰]

上一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下一篇:小学作文: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