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综合

2024-05-22

中秋节综合(精选14篇)

篇1:中秋节综合

中秋节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围绕“月满中秋话团圆喜迎佳节尽孝心”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中秋节。

三、活动地点:学生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初步了解。

活动二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可以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活动三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活动四动手制作月饼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询月饼的制作方法,并亲手制作一个月饼。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留下照片作为纪念,完成综合实践记录表。综合实践记录表9月22上交德育处。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大成桥中小少先队2013.9.18

中秋节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9月19日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先总结如下:

一、中秋节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的感人故事,我打算过的中秋节。

二、宣传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少先队员们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和同学、家人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同学们知道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总之,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题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少先队员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大成桥中心小学大队部2013-9-25

篇2:中秋节综合

姓名:

综合实践---中秋节知多少?

一、中秋节来历(传说):

一、中秋节习俗:

三、中秋节诗句:

年级:

姓名:

综合实践---中秋节知多少?

一、中秋节来历(传说):

二、中秋节习俗:

篇3:秋节猪场疫病多发应加强综合防治

1 秋季常见猪病

1.1 猪蓝耳病

典型症状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或早产, 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猪蓝耳病毒会使猪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加强, 常会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 还会影响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1.2 Ⅱ型圆环病毒

这是引起猪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病毒, 还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 造成免疫抑制, 引起间质性肺炎, 常见于6~14周龄的小猪, 发病率在2%~30%, 死亡率在4%~10%。

1.3 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年纪、性别、品种的猪,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冬季气温骤变、猪抵挡力下降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若单一感染, 经常呈良性经过, 但该病毒可在猪的鼻黏膜、扁桃体、淋巴结和肺中滋生, 损害猪肺部的防守机制, 从而为其余病毒或细菌敞开大门;若涌现继发感染, 其症状和病变会加重。

1.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主要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 病猪迅速死亡。该病菌经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导致发病。

1.5 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元凶。感染后病猪干咳、低烧、生长迟缓、发病率高。支原体感染会损坏支气管纤毛, 使纤毛变短、变少或脱落, 不能消除各种呼吸道病原菌和异物, 导致呼吸道门户洞开, 使气源性病菌势不可当, 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支原体感染后导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 使呼吸道免疫力减弱, 抵挡力下降, 极易引起其余细菌、病毒的呼吸道继发感染, 尤其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猪蓝耳病时结果更严重。

2 防治

2.1 做好环境调控

搞好卫生, 维持舍内干燥, 减少温差造成的应激, 按时消毒, 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或粉尘的密度。

2.2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系统建设, 避免病源传入, 加强消毒以减少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履行全进全出制度, 尤其是产房和保育舍, 每批猪转出后都要彻底消毒, 采取“冲—消—熏—刷—消—烧”六遍消毒法,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生石灰、烟熏消毒剂等进行严格消毒, 并空舍1周以上, 再转入下一批猪, 彻底切断不同日龄 (批) 仔猪间不同程度传播, 结合早期断奶减少母子间的传播。为猪群供给合理均衡的营养, 尤其在乳猪断奶前后给予高营养且适口性好的饲料, 提高断奶子猪的采食量, 在一定程度上可下降发病率。在饲料中兽药等方法, 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

2.3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确实需要引种, 应事先做好疫情调查, 避免购入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种猪到场后, 要隔离饲养40~60 d, 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 并与本场几头老母猪混养进行风土驯化, 让其产生适应本场微生物群的抗体, 判别无疫病后, 方可混群饲养。

2.4 依据本场病原存在情况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2.4.1 根据自己猪场情况, 选择性做好种猪群的免疫工作, 如口蹄疫、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 后备猪及种公猪的猪瘟、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接种, 并做好驱虫工作。

篇4:“中秋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有感

在做过一番动员之后,我兴奋地和孩子们一起谈论着分组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成立了“中秋节的来历与风俗”“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三个小组之后,一个男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回事?”我当时一愣,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到孩子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他的话题竟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又有孩子举手问:“老师,人如果到月球上是飘着的吗?”“老师,听说赏月的时候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月亮上有黑影,真的吗?”面对这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我灵机一动,说:“好,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有谁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有几个男同学举起了手。“那好吧,你们就成立一个探月小组吧,去了解你们感兴趣的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

经过了几天的实践与收集材料,汇报课上,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还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找到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玉兔捣药》《吴刚砍树》等神话故事,其中一个学生还拿来了《嫦娥奔月》的连环画,真是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令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孩子给大家讲述了玉兔为什么捣药——原来是嫦娥的身体很虚弱,经常生病,所以玉兔就为她捣药治病,多么善解人意、聪明可爱的一只小兔子啊,而这是我以前也不知道的,别看只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能力与智慧真是了不得!当然,我也不忘去关注“探月组”的活动,因为我早已在上节课后去查找了关于月球的资料,知道由于月球表面的高低不平,所以产生了环形山和黑斑的现象。孩子们则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画报》等书籍,还有从网上下载了月球的图片,他们在汇报时还因为查找的数据不同而争执起来,我觉得他们很可爱,真是一群勤于思考、认真钻研的好孩子,在他们当中,也许就有未来的科学家!

经过了这次实践活动,我常常思考成立“探月组”,了解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似乎与中秋节这个话题走得太远了。其实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们受到古代传说的熏陶,因为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十分丰富,正是读童话、读故事的阶段,而那些古老的传说会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抹神奇的色彩,使他们心驰神往。但今天,尤其是嫦娥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今天,我坚信,我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我们新课程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力是广阔的,而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应该得到保护。试想如果人类没有对月球的浓厚兴趣,没有对太空的无限遐想,又怎能有今日的嫦娥飞天,又怎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又怎能有社会的进步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要把学生当成“鸭子”,把他们“赶鸭子”似的赶到教室里,然后“填鸭子”,一股脑硬把老师的知识塞给他们,期末是“烤鸭子”,学生被“烤”得直冒油,回家还得“笤帚疙瘩炖肉”。最后教出来,学生个个都是“板儿鸭”了,变成了一模一样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相信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成为爱迪生、成为牛顿、成为爱因斯坦。“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给孩子一个创造的舞台,他们将演绎最精彩的人生!

另外, 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多学习一些科学方面的知识,因为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教师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还有,中国一些传统的节日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如端午节、元宵节、清明节、春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甚至于像“九·一八”“五·四”这样的日子也可以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缅怀先辈、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找到前进的动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了舞台的主角,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阳光,而我则常常被他们感动,为他们喝彩,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幸福与骄傲,但我们也必须奋起直追,因为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不好教了,他们知道得太多,个性太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停地研究儿童心理,掌握最佳的教育方法。相信在我们的正确指导下,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这些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栋梁!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南岭小学)

篇5:中秋节综合性实践活动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画配诗: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习俗: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古代传统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来历:

元代,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太严,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把起义纸条藏入饼子中,再发到各处。

很快,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群臣。为了纪念这一次起义,中秋节诞生了。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在大地上煎熬的。后羿力大无比,用神箭射去了九个太阳,为人民造福。后来,后羿得到了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后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嫦娥,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商量一人一半。谁想嫦娥悄悄偷吃了灵药,自己一人升天了。但嫦娥升天后才感到了孤独。

篇6:中秋节综合

一、活动背景分析:

几年前我校师生便踏上了“走进农历的天空”综合实践活动之旅,我们师生携手走进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走进璀璨的历史文化宝库收藏节气、节日的经典,采撷一朵朵素淡清香的文化奇葩,领略唐诗宋词、绘画、书法、民风民俗……感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进佳节话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调查内容,确立调查研究的子课题,并按课题需要和兴趣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活动分工并制定活动计划。

2.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

1式了解中秋文化。

3.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整理归纳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9月1日至9月10日)

1.创设情境确定研究主题,整理归纳子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欣赏《中秋节文化》片断,让学生说体会,由此导入本课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接着我让学生畅谈自己还想要了解的中秋节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说明理由。最后学生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讨论归纳概括出四个子课题:嫦娥奔月----中秋节的来历;月韵悠长----中秋节的习俗;月影婆娑----关于月饼;望月抒怀----古诗词赏析。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2.自由结组、推选组长,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在这个环节中,根据小组的特长及组员的兴趣,确定自己组的活动内容,即以志趣相投、目标一致的组成一组,然后推选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讨论并制定活动方案。如: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用这些方法制定一份实践活动计划,各小组展示活动计划后,根据其他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孩子们有了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9月11日至9月27日)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

由于教师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给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如:有的孩子不会上网查找资料,我就在班级里实际操作直到教会为止;月影婆娑组想到月饼加工店了解月饼制作等有关问题却遭拒绝,马泽玥同学的小姨在那家店工作,并答应带他们去。就这样一个个困难迎刃而解,同学们脸上露出笑容。

3.小组讨论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探究“嫦娥奔月和月韵悠长”小组:我们想按照同学们交给我们的方法,到学校阅览室继续查阅“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我们还打

算办一期中秋节的小报。我又引领孩子们制定了下一步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学生活动成果展示(9月28日至9月30日)

1.整理活动资料

(1)各小组整理好活动中的调查表、统计表、图片、文字等资料。

(2)在老师的引领下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整理本组所获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提炼),为成果展示做准备。

2.成果展示

各组以不同形式展示本组活动成果,全班共同交流、评价。

(1)嫦娥奔月组结合图文并茂的中秋节图画给大家讲中秋节的由来和动听的传说故事,制作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的手抄报;

(2)月韵悠长组收集的各地中秋节习俗介绍给同学们,并制成习俗集,同时还进行中秋节风俗习惯调查;

(3)月影婆娑组录制了“月饼制作方法”采访视频、唐佳彤同学制作了幻灯片,并给大家讲解五仁月饼制作方法,组员们还介绍了调查的月饼的种类及价格;

(4)望月抒怀组给大家展示了唱童谣、诵读古诗词,手抄报等。

3.扩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中秋祝福语、中秋短信送祝福、中秋歌曲等资料,并办成了小报。

第四阶段:反思评价阶段(10月8日至10月11日)

1.分组进行活动小结、反思,说说活动中的收获,总结经验。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我学会了采访,我掌握了录像方法,我会制作幻灯片了,我会做月饼了……听着孩子们畅谈收获,看着那一张张神采飞扬的小脸,看着孩子们实践着,快乐着,成长着,开心极了!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2.小组间及组内总结评价

学生从参加活动的态度、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的习惯、活动成果的质量四个方面,对自己和组员的表现进行如实评价。

3.活动效果和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快乐中学习,有了问题意识、表达欲望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学生在资料收集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洗礼,了解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篇7:中秋节综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月儿圆‎》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月儿圆》教案‎ 主题提出:

今年‎10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虽然中秋节还没到‎,但是,电视中的月饼‎广告已铺天盖地,而且‎各式各样的月饼也走进‎市场,同学们都知道中‎秋节吃月饼,但他们又‎中秋节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和学生一起确立‎了《中秋月儿圆》这一‎实践主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月儿圆》教案。

活动过程: 总3周‎‎。总课时数: 6‎课时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

1、提出问题

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10月份有一个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1‎0月4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节”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我‎想知道中秋节人没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

我想‎知道这一天吴刚和嫦娥‎也在饮酒庆团圆吗? ‎

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 ‎

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

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中‎秋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节吗‎?

„„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② ‎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

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

要研究的问题‎

怎样研究

研究‎的成果

人员的分工‎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1、问‎老师、问父母。

2、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1、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话中‎秋》。

2‎、办《话中秋》手抄报‎。略)

月饼的种‎类和制作

1‎、到商店去调查统计;‎

2、去食‎品厂或询问他人,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教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月儿圆》‎教案》。

3、‎学习制作月饼。

开‎一个月饼品尝会。略)‎

中秋节习俗

1、查资料。

‎《小学综合

2、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

3、向老人,询‎问,调查家乡中秋习俗‎,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略)

‎中秋颂

1、‎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诗文‎;

2、自‎由创作。

集成《中‎秋诗文赏读》小册子。‎

(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思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

‎由于教师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如: 探究‎“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汇报: 我们‎回家先问了父母,可父‎母说得也不太清楚,只‎说过八月十五是用月饼‎和一些水果祭月神,传‎说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具体的他们也讲不清‎楚。我们想: 还是‎我们自己查阅资料吧!于是我们又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去新华书‎店查‎阅图书;一组去王华家‎在电脑上上网查阅(因‎为人多怕给王华家里添‎麻烦,所以分成了两个‎小组)我们去新华书店‎查阅图书遇到了困难,‎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不‎知道从何查起,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们上网‎查阅倒很顺利,在百度‎搜索里打上“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很快就‎搜索到了,传说有三种‎呢?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 ‎"他们遇到了困难,谁‎有好办法解决呀?"同‎学们听了纷纷发表意见‎,“问营业员呀?”

“还以找图书分类索引‎。”“对。找传说类、‎节日类、百科知识类的‎‎书。”

接着探究‎“中秋颂”的小组也迫‎不及待的发言: 我‎们小组也遇到了和他们‎同样的情况.这下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查找‎诗歌类,散文类书籍。‎

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 ‎ 星期天的上午,我们‎去家兴超市去调查月饼‎的种类和价格,在我们‎边观察边准备记录时,‎售货员阿姨不让我们记‎,还“轰”我们走。

听到这儿,我不‎禁问道: “你们是‎不是没有说明来意呀?‎对阿姨讲话没礼貌啦?‎”“说了,她不相信,‎但我们说话不太客气!‎”小组长嘴里嘟囔着。‎我随即意识到老师的工‎作没有到位,应提前了‎解学生的活动去向,提‎前和超市打招呼,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好,下次老师和你们‎一起去”。

就‎这样问题解决了,同学‎们露出高兴的神情。

‎ „„

3、小组讨论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

‎探究“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小组: 我‎们想按照同学们交给我‎们的方法,到书店继续‎查阅“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我们还打算办一‎期中秋节的小报„„

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 ‎我们还打算再去一次家‎兴超市,到那首先对阿‎姨有礼貌,完成任务;‎还打算,在李丽妈妈的‎帮助下去更城食品厂参‎观,因为李丽妈妈在更‎城食品厂工作;回来还‎打算自己学着做月饼„‎„

篇8:中秋节记事

过节前几日,爸爸特意从元祖买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淇淋月饼,有火山豆口味、巧克力豆口味和草莓口味的,我十分爱吃。这些月饼,除了被妈妈尝了一口之外,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动过。

中秋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要带月饼一起去奶奶家。爸爸问我要不要带几块冰淇淋月饼给奶奶尝一下,我表面上同意了,其实心里纠结得很,临出门时,才磨蹭着走到冰箱前,从里面拿了一盒,心里老大不愿意。

一路上,我都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十分不情愿把冰淇淋月饼带到奶奶家,恨不得在路上把一盒都吃了。直到进了奶奶家,看见一桌子好吃好喝的,我的心里才稍微平衡些。

前一天,两个姑姑和妹妹就到了,只等我们到来,全家人就可以吃上一顿团圆饭了。

妹妹是二姑的女儿,她在床上翻滚着,整齐的床单被她折腾得满是褶子;我不理她,侧靠在被子上看肥皂剧。奶奶进屋来,满是疼爱地责怪了妹妹一下,又轻声对我说:“回去时把冰淇淋月饼带走吧,我和你爷爷吃不了。”听到这话,我心里翻腾了一下,有些内疚。

妹妹不时踢一下或踩一下我,甚至还用头撞我的肚子。我无视她,继续面带微笑,看似淡定地盯着电视;殊不知,我的心情早已是“忍无可忍”了!正好二姑进来,我急忙说道:“姑姑,你快把她带走,我的忍耐快到极限了。”姑姑看着妹妹,对她喊道:“别惹姐姐!”妹妹不听,继续骚扰我。说时迟那时快,在姑姑转身离去的那一个瞬间,我将妹妹玩散的被子像渔夫撒网一样撒开,把倒在床上装死的妹妹盖住,对准她的小屁股,一顿猛捶乱打,打完后迅速将她一推,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看电视。只听被子里“呜哇”一声,我期待的美妙“音乐”开始了。

大人们都在前屋忙着做饭,没空管我们。我只听见妹妹的哭音从低到高,从高到低,抑扬顿挫,曲曲折折,直到无声……待我回头看她时,她已像小狗似的一边往衣服上擦鼻涕,一边眼泪汪汪地盯着电视看呢!见我看她,她可怜巴巴地说:“姐,我渴了。”我有些不忍,取出一块冰淇淋月饼递给她说:“给你吃。”然后自己也忍不住吃了一块。

终于吃饭了,桌上菜很多,全都是好吃的。大姑做了拿手的红烧鲫鱼,二姑做了拿手的老鸭煲,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腰花炒青椒。一家人吃吃喝喝,十分热闹和开心。

妹妹被我修理后变得很乖巧,一直黏着我。我帮奶奶把两位姑姑和我家带给她的月饼搬进后屋,妹妹在旁边帮我。我一边搬,一边在心里念叨着,一定不带走任何一盒月饼,好让奶奶多吃一些。

我们要回家了。奶奶把积攒下来的草鸡蛋,刚从菜园里摘回的各种新鲜蔬菜,还有切成块的咸肉等,一个劲儿地往蛇皮袋里装。很快,奶奶精心挑选的土特产就装满了几只大口袋。接着,她不停地往汽车后备箱里塞这些口袋,又担心把我们家的车弄脏,丢了她儿子的脸,以至在忙碌中还得小心翼翼的。傍晚,我们的车子驶离村庄,奶奶在老屋前朝我们挥手,直到我们看不见她。

篇9:中秋节话中秋

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月饼等,均源于此。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经过历代的创新,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饮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篇10:中秋节综合

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工 作 总 结

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太乙一小结合川城乡治办(2012)128号文件以及射教函(2012)78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专项治理工作以及开展整治“三乱”活动,逐步养成了全校师生讲文明,讲礼貌,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了师生荣辱观、道德观和环保意识,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构建了和谐校园,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明确责任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迅速成立了以校长胥恋同志为组长,副校长王安全,主任张蓉、孙荣国等几位同志为副组长,以全体教职工为成员的“迎国庆”安全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陈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且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二、突出重点工作,强化整治

1、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通过整治,让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原来杂草丛生的沟里,现在干干净净,校门口的“牛皮癣”也被清理掉了。

篇11:中秋节作文描写中秋节 描写中秋

拥挤的车间里人山人海,一个个都提着月饼水果,拿着车票上车。期待着与家人的团圆,想到自己很快就会一家人团聚,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连原本安安静静的小村庄,此刻也变得热闹非凡,每户人家都堆满了人,时不时会传出思念的话语。

明明是个开心的节日,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父亲还是没有回来!

我见父亲的次数很少!但对于也小时候的记忆,我却是很依赖他!父亲经常出门,一去便会很久才回来。有时回到家,他也只是坐了一会儿又离开了。

我和父亲通话的次数少之又少,连话语都变少了,留下的只有彼此的沉默和讨人厌的尴尬。

意料之中,他也还是没有回来,连一个问好的电话也没有。

对于中秋,我说不上是喜欢或是厌恶,我也不太喜欢吃月饼,不是太甜就是太咸。一点都不合胃口,但还是有许多人喜欢吃。

八月十五月儿圆!在那白色的月光下,天上的月亮补上的缺陷是每家每户团圆时的温馨画面,其实我是羡慕的。

我一个人呆在楼上吃着水果。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在手机上与朋友断断续续祝福着,心里似乎缺了些什么!

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偷偷的爬到窗户上。看着天上的满月,心里却是无比的思念,最终还是化作两行清泪缓缓流下。

篇12: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节

马上就要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我心里盼啊盼啊,恨不得明天就是中秋节。中秋节又名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每一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团圆圆,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今天,爸爸买了很多月饼。月饼又大又圆,漂亮极了!馋的我直流口水。爸爸说:“月饼要到晚上才吃,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那才最有意思呢。”吃过晚饭,月亮渐渐升起来了,今天的月儿特别圆,就像一个玉盘,高高的挂在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爸爸拿出月饼来,我把月饼分好,先给爸爸妈妈,然后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呀!真香,真好吃。”爸爸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给我讲月饼的故事,说朱元璋与月饼的渊源,月亮里面有广寒宫、吴刚、桂花树,还有嫦娥姐姐什么的,我听得入了神,连月饼差点都忘了吃了。

篇13:中韩同源节日中秋节之变迁

一、中韩古代中秋节对比

中国“中秋”一词, 最早见于《周礼》。据史料记载, 虽然唐朝很多文人中秋赏月玩月, 但是在唐代之前并未被视为节日, 直至北宋太宗年间, 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取意于三秋之正中, 届时中秋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古代最早的中秋起源于对月亮的崇拜, 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 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 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民间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赏月。中秋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以后, 对月亮的神秘信仰趋于淡化, 而是以世俗生活居于主导地位。节日里, 一般民众家家户户都准备新鲜水果和月饼, 在家里看摆设月光牌位进行供月并拜月, 这是的拜月已经成为一般民众功利性的祭祀、祈求, 表达世俗的情感和愿望, 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节日活动也丰富多彩, 各个地方也有特色活动, 有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玩月桥、舞火龙、摸秋求子、赏桂观潮等特殊风俗。

韩国中秋节又名“秋夕”, 关于韩国中秋由来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一》里面, 新罗时代已经成为一大节日, 到了高丽王朝更加盛行, 朝鲜时代, 秋夕与春节、寒食、端午一起成为“四大名节”, 后来中秋节成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古代中秋节王室对先祖进行“秋夕祭”, 和官员们一起去大殿参加祭祀活动。而民间尤其是农村节日气氛非常浓厚。人们首先向先祖们进行茶礼, 然后扫墓。农耕社会中秋节比较重视村落集体性歌舞娱乐活动, 公众性仪式、大型群众性游戏表现明显, 强调村落的凝聚和福祉, 祈祷丰年, 庆祝丰收。家人们、亲戚们、村子里的人聚在一起举行活动, 参加各种民俗游戏 , 分享食物。传统的游戏活动, 如摔跤、扮牛戏、打年糕等。扮牛戏多在地方村镇举行, 两个人一起披着特质牛模样的外衣, 到村里比较富裕的家庭门前索要吃食, 主人就会拿年糕和酒招待。另外还有传统农乐表演以及舞蹈“强羌水越来” (音译) 。中秋的节食尤其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节食就是松饼。中秋节前两天, 全家人一起做松饼, 准备打糕和酒等节食。这些都是用当年的新谷做成, 兼具“荐新”之意。

中韩两国自古代对于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 各自有各自的主题和特色。中国中秋节主要是拜月和团圆, 祈福, 避灾, 合家欢乐的意义更加浓厚;韩国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活的集体劳作, 主题是祭祖和庆祝丰收。不能盲目的说韩国的中秋节来源于中国, 但是由于古代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地缘和交际关系, 节日文化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播, 韩国中秋节无论从名称、上层阶级对中国风俗的受用程度、祭祀的形式等看, 中国风俗融入了韩国的节日中, 两国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从这点上可以说中韩中秋节是同源节日。

二、中韩现代中秋节对比

中韩中秋节发展历史久, 经过各朝各代的变迁, 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但始终保持了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对中秋节的重视。到了现代, 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冲击着亚洲各国, 加上现代化步伐加快, 城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民对于传统习俗节日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呈现下滑趋势。中韩中秋节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中国现代人生活中, 对于中秋节的重视程度较之古代明显减弱, 已经没有了祭月、拜月的活动, 强调的主题是家庭团聚, 重视人情的温暖。现代人生活工作繁重, 压力大, 时间紧凑, 大多数人想利用短短的中秋节休假与家人一起度过。虽然有许多户外集体娱乐活动, 但是重点是在家陪亲人。更多地强调家庭伦理和家庭生活。当然节日期间, 大型的庙会活动成为人们集合的形式, 和家人一起进行户外游乐活动, 很多商业消费形式也丰富多彩。在饮食上, 但是是以月饼为代表, 但是月饼已经不单单是一种传统饮食, 也更多的带上了商业化标签, 成为拉动中秋节消费经济的主要手段。

韩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 原有的家庭格局也发生变化, 由原来大家庭逐步分解成夫妻二人和孩子一起的“核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也慢慢导致韩国社会中一些传统的仪式和活动逐步消失, 但是中秋节作为现代韩国最大的节日, 韩国人还是很重视的。现代韩国人在中秋节一定要回家和老家亲人团聚, 祭祖、省墓, 人口移动类似于中国的“春运”。为已故的父母、祖辈供奉茶礼以后, 大家庭在家中聚餐。有时候还要参加“宗家”祭祀, 对家族中祖父、曾祖以及祖先进行祭拜, 因此“宗家”的祭祀规模要更大、更加隆重。祭祀活动结束后, 全家人要到祖先的墓地去扫墓, 并除去祖坟周围的杂草, 以尽孝道。这一做法在韩国一直保留得很好, 很大程度上强化的韩国人的儒家“孝”思想和家族主义。

四、变迁的思考与启示

中韩两国传统文化是两国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中秋节特色风俗活动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作为各自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很好地去保护和继承。但是在现代物质社会丰富的时代, 精神文化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传统节日文化面临很大的冲击。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主题和内涵认知度很低, 许多传统节日习俗慢慢远离人们的视野, 正在走向消失的危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 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也受到亚洲各国的追捧, 还会削弱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就现代中秋节而言, 韩国更多的保持了固定的模式和礼仪, 代代相传, 这样对于中秋节传统认识和习俗的保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 加强传统节日的固有习俗的保持。同时对于两国传统风俗上的不同, 应该持有互相尊重的态度, 这样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姜莹.中韩同源节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7 (1) .

[3]杨琳.中秋节的起源[J].寻报, 1997 (4) .

[4]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书海出版社, 2006.

[5] (韩) 金成沅.新编韩国岁时风俗[M].韩国首尔:名门堂, 1987.

篇14:中秋节习俗

是“中秋”还是“仲秋”?

有的同学在一些书里可能看到过“八月仲 (zhòng)秋”的说法。那么,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底是“中秋节”还是“仲秋节”呢?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被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包含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按照这个道理,那时的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和“季秋”。其中八月作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就被叫做“仲秋”了。而八月十五日正好是八月的中间,因此称为“中秋”。

现在你知道了,“仲秋”指的是八月这一整个月;而“中秋”才是专指八月十五这一天。所以当然是“中秋节”而不是“仲秋节”啦!

拜月习俗

从很早的古代开始,中国的帝王就有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你去过北京的月坛公园吗?那里就是明清时期皇帝们祭拜月亮的地方。但直到唐朝时,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那时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拜月节”。到了宋朝,各种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活动开始盛行。到了明清时,这个节日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古代,中秋节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祭拜月神。人们在院子里摆上大香案,放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果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点上红烛,之后全家人依次跪拜,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团团圆圆。最后切开团圆月饼,每人吃一块。切之前要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而且每块月饼的大小都要一样。这个风俗代表了中国人对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渴望,至今还在很多地方流行着。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有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上起,香港铜锣湾的大坑地区就会开始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要连续进行三个晚上。这条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上面还插满了长寿香。这一活动在当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香港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相传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当地就发生了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然被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闹秋灯

在家拜完月神,大家就要开始吃月饼、赏月聊天啦。如果是文人们聚在一起,免不了又要吟诗作对。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写下了咏月的诗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要到外面去逛逛夜市、溜达溜达,经常一玩就是一个通宵。晚上游玩,当然少不了要点上灯笼。 慢慢地,中秋节也和元宵节、中元节一样,成为一个赏灯、闹灯的节日。

与前两个节日不同的是,这时玩灯的大多是儿童。大家自己动手,用各式各样的材料做成精致、小巧的彩灯,提在手里,出门一起玩耍。例如在广东一带,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挂起来比赛,看谁挂得高、挂得多。而在广西南宁一带,很多人会自己动手制作柚(yòu)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就是将柚子掏空,只留下皮,在上面刻出简单的图案,穿上绳子,在里面点上蜡烛,就做成了一盏灯。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同样的做法。人们还会把这种柚子灯放在水里,顺水漂走,成为当地一景。

在南方,放孔明灯是最有趣的玩灯习俗。人们用纸扎成大灯,灯下绑一根蜡烛点燃,随着热气的上升,就会使灯飞到空中,非常奇特好玩。但这种灯有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它会飘到哪里,落下时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在一些城市里已经禁止燃放这种灯。如果你特别想玩孔明灯的话,最好到郊外找开阔的地方燃放。

兔儿爷

要是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啥,那还算哪门子的北京人?在北京街头,一过农历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鼓楼、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看着就觉得热闹。

兔儿爷到底是干嘛的?前面不是说了吗?中秋节拜月的时候,要把月神的塑像供起来。在明朝末年,受到嫦娥神话的影响,人们认为月宫里住的“月神”是一只小兔子的模样。于是就开始用泥土捏成兔形,作为月神的塑像,用来在中秋节拜月时使用。这个风俗后来尤其在京城盛行,渐渐地,制作这种兔子塑像就成了一门手艺。

上一篇:乒乓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下一篇:农行八项规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