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2024-06-30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81字。

篇2: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某天,我就本班近期有好些小朋友挑食的情况,和小朋友进行了一次谈话课:我喜欢吃的蔬菜。在谈话过程中,有个小朋友说他喜欢吃饺子里的蔬菜,喜欢看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并一边很形象的模仿着翻滚的动作。瞬间,我脑海里就出现了让小朋友学习“包饺子”的动作,于是,我就找了些相关的资料,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学习如何“包饺子”这一节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表演。

2、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表演。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既开心又有序的游戏情绪。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能随音乐进行游戏。

难点: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创编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包饺子》

2、录音机

3、饺子皮及做饺子的其他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饺子皮,引导幼儿回忆包饺子、吃饺子的生活经验,并学习做饺子皮的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饺子的做法

教师:“小朋友吃过饺子吗?喜欢吃吗?知道饺子皮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幼儿讨论饺子皮的做法,让幼儿回忆自己所见过包饺子的步骤及动作

2、教师小结做饺子皮的步骤和动作。

3、教师将做饺子皮的动作变成舞蹈动作:卷袖子、揉、压、搓

4、带领幼儿练习做饺子皮的动作。

二、出示萝卜和肉,引导幼儿回忆做饺子馅的方法。、出示胡萝卜,引导幼儿练习“切”的动作。、出示猪肉,引导幼儿练习“剁”的动作.3、集体练习“切、剁”的动作。

三、练习“捏”的动作。

1、教师:“好了,我们把饺子皮和馅都做好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来.源快思教.案网>教师引导幼儿做“捏”的动作。、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捏”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将包饺子的动作步骤按顺序进行练习。

将包饺子的动作“卷袖子、揉、压、搓、切、剁、放馅、捏”等动作连起来加以练习。

五、播放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初步熟悉音乐旋律。

2、教师随音乐“包饺子”,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的步骤。

3、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跟随教师进行“包饺子”。

六、让幼儿回想饺子在锅里煮的情形,并模仿创编动作

(1)教师:“饺子包好了,我们开始煮饺子了,饺子放在锅里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组织幼儿围个圆圈,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进行集体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围成两个大圆圈,和旁边的人保持距离,以免做动作时碰到别人,我们一起来表演饺子在锅里的情形,好吗?。”

(3)引导幼儿创编饺子在煮熟后的造型。

教师:“煮熟的饺子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饺子”,请你想象一个“饺子”煮熟的造型,比如:弯腰、侧身……,我来数数,数到3就要摆好造型给我们大家看看谁的饺子造型是最特别的,好不好?”

(4)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饺子的造型.并找出比较特别的造型 大家看。

七、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包饺子》的音乐游戏。

八、小结,结束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

1、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找了些相关的资料,虽然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作,但我还是在备课时细细的研究了下在课堂可能会出现的某些问题,如:在音乐分段和创编动作上等等……

2、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较自然。每个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厚,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讨论各个动作,而且由于练习的动作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作,因此,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各个动作要领,很多小朋友还都自编了些很特别的动作,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轻松而兴趣地进行着,从而完成了本次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包饺子”的热情,每个小朋友都是在欢笑中度过的。

3、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自己的提问能较准确,并能关注差异及时用语言引导,让小朋友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了音乐得变化,感受了劳动的美,并能表现劳动的美,真正在游戏中体验了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能随音乐进行分段、有节奏地进行游戏,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我和小朋友互动得也比较好,只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小朋友人数较多,有时我未能顾及到每个小朋友。在动作的编排上我还要应该多点引导小朋友自己来创编动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更好的形象动作表现出来。再一个就是在学习动作上时间过久了,导致后来进行完整的游戏次数少了点。

4、通过这节教学活动活动,自己提高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开阔思路,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及时调整改进,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音乐教研中积累研究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篇3: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 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 并有一定的规则, 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音乐游戏灵活多变且富于想象, 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 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一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

音乐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研究者侧重的角度不同, 音乐游戏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在这里我们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 将幼儿音乐游戏分为四类:

1. 音乐听觉游戏

音乐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发展音乐听觉的游戏, 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充分欣赏自然产生的和人创造的各种音响效果, 从音响的旋律、音乐、节奏等方面“触摸”音乐语言, 感受音响之美。比如, 让幼儿聆听一首较为熟悉的曲子, 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回忆是哪首歌曲 (《春天来》) 。

2. 节奏游戏

节奏感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 依靠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进行, 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这种游戏可以结合听觉游戏来实践。比如, 教师敲击这样的节奏:55 55┃55 5┃5555┃55 5┃55 5┃55 5┃55 55┃55 5┃┃这时, 幼儿会注意倾听, 利用内心听觉在他们的音乐记忆中进行搜寻、筛选, 找出与其节奏相配的歌谣:

叽里咕噜是个啥?他在炉子后面爬, 不是蟹, 不是虾, 叽里咕噜是个啥?

3. 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旨在通过游戏让幼儿享受唱歌的乐趣, 培养音乐感受力,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较为普遍, 一般以唱歌为主, 伴随角色游戏、律动等形式出现。比如, 演唱歌曲“Monkey Jump”, 幼儿学会后可以创编其他歌词再演唱。

4. 舞蹈游戏

幼儿舞蹈游戏主要是发掘幼儿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的本领,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发展想象力和动作表现力, 为幼儿今后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打下基础。比如,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童歌曲, 让孩子们自由表演, 随着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孩子们会自醉于其中。这时, 他们都成了舞蹈家。

二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组织过程中, 在教师组织和指导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存在:

1. 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 目前教师对幼儿游戏存在较强的介入意识, 表现为主动的、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但是由于教师介入的目的和介入时机的选择不同, 有效性相对较低, 无效和负效介入占一定的比例。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结果表明, 66.6%的教师认为介入幼儿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59.3%的教师认为介入游戏是为了调节幼儿的情绪, 55.5%的教师选择了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51.9%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游戏状况进行了解, 37%的教师选择了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 29.6%的教师选择了增加成人与幼儿互动的机会。而在最重要的一项选择中, 有51.9%的教师选择了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教育价值。

2. 教师设计、组织音乐游戏的能力较差

教师的能力不同, 这也是影响音乐游戏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显示有48.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游戏的设计能力方面予以加强, 25.9%的教师认为需要在组织游戏方面加强, 22.2%的教师认为需要在音乐素养方面予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于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同时也需要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多给老师提供进修的机会。调查发现, 约37%的教师的音乐游戏的知识和经验来源于自己摸索和同行观摩, 约30%的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专家指导, 另有22%的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和经验的。

3. 音乐游戏实施频率较低, 形式单一

以唐山市为例, 调查发现, 59.3%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音乐游戏的次数在2~3次, 18.5%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4~5次, 只有14.8%的教师所在幼儿园一周内组织次数为5次以上, 还有7.4%的教师选择了0~1次。可以看出,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频率并不高。从形式上来看, 也仅限于律动、唱歌等形式, 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三对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组织策略方面的建议

本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结果,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 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

1. 幼儿园方面

第一, 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游戏, 提高对中班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来说, 音乐游戏是娱乐, 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必须提高对音乐游戏的重视程度, 促进音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 首先就是要在中班课程的安排上保证音乐游戏的次数和时间。

第二, 多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如开展音乐游戏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举行专家讲座等, 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优质课评比和教学观摩活动, 便于开展且有利于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 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能有针对性地改进, 使教师共同提高。

第三, 给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环境布置和游戏材料并不丰富, 这也制约了音乐游戏的开展。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馋嘴的狐狸》中, 有些幼儿仅仅通过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并不能对游戏中的狐狸这一形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游戏中有一定的困难, 也不利于幼儿开展想象和调动对游戏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园有狐狸的玩具或多媒体视频, 教师先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狐狸, 那么游戏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2. 教师方面

第一, 注意观察幼儿, 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只有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中班幼儿活泼好动, 且活动起来能坚持较长时间, 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有意性开始发展。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组织音乐游戏, 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材施教。有个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叫诚诚的小朋友动作协调性较差, 每次音乐游戏时, 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 他害羞地说:“小朋友都笑我像小猪。”于是第二天老师组织了一个游戏叫《小小猪》, 小朋友都说诚诚扮演小猪最合适。他的表演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小朋友们也纷纷为他鼓掌, 他开心地笑了。从此以后, 他对音乐游戏产生了兴趣, 对自己有了信心, 每次游戏时都会挤到教师跟前问:“老师你看我做得好吗?”现在成了游戏的积极分子。由此可见, 只要了解幼儿特点, 采取相应的方法, 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第二, 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 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保证音乐游戏的质量。有些教师已对音乐游戏有了较全面准确的理解, 但由于嫌麻烦、时间不允许等原因并没有付诸于行动, 导致思想认识和实施行为的不一致。对此, 教师要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 克服一定的困难, 保证音乐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例如, 同样是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已有的设计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有的老师就不怕麻烦在组织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音乐故事表演, 讲述一个故事后, 弹出相关的描写性音乐让幼儿自由表演。明显后一种教学更利于幼儿音乐游戏能力的提高。

第三,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 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积极参加园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 要注意搜集相关知识信息、积累经验, 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尤其是要注意音乐游戏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为幼儿提供类型多样、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游戏, 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具体组织方法

1. 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2. 利用柯尔文手势 (柯达伊教学法) 找准声音的高度

年幼的孩子对两个差距较大的音表现不太准确, 我们可以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一套演示从中音Do到高音Do的手势, 即从人体腰间开始逐渐上升的手势。比如, Do到So可以用从腰间到眼睛的高度变化帮助孩子表现声音高低的变化。

3. 感受固定节拍

学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 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 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 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觉。例如:

大拇指

大拇指呀向上翘, 我的大拇指呀, 它要往上翘。

歌唱时, 儿童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 边唱边持续。而有规律地向上交互移动两手, 使儿童通过身体, 感受到持续、稳定的律动。

4. 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 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 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5. 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位, 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 (或者做其他动作) , 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 培养幼儿的乐句感觉。

6. 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 请一幼儿做猜者, 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 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 猜者离玩具越近, 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 声音则越弱, 一直到猜中为止, 如果两次找不到玩具, 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 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7. 培养内心听觉

可以让孩子唱完一个乐句后从心里接着唱下一句, 第三句再唱出声音来。

8. 学习休止拍

在休止拍的学习中, 加入单纯让幼儿空一拍或半拍, 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如果在休止拍处由幼儿自己设计各种动作或特别的声音, 表示与有声处形成对比, 这种抽象复杂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儿童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

9.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培养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声部配合, 可以是无伴奏形式的。通过这种联系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听觉能力、丰富了歌谣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力, 同时为幼儿演唱多声部歌曲、演奏多声部乐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 激发即兴创作

让幼儿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演奏、即兴作曲等, 培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幼儿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在其他活动中的某个环节中安排, 以调节活动节律, 活跃教学气氛, 而且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该引起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特别是幼儿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幼儿园音乐游戏。

参考文献

[1]倪春妹.刍议中小学生钢琴教学中若干理论问题[J].今日财富, 2009

[2]印小青.音乐游戏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山东教育, 1999 (27)

[3]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文化月刊, 2010 (Z1)

篇4: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一、音乐游戏的内涵

关于游戏的定义,中外学者说法不一,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倾向、是一种行为、一种情景,游戏是生活的本质,游戏是幼儿的生活与工作等等。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游戏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可以看出游戏具有源于内在动机、重过程轻结果、自由选择、主动参与、非实际性、具有积极情感等特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些提法都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音乐游戏是以歌唱、律动、演奏、欣赏等手段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它将音乐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以游戏的方式学习音乐,以音乐的内容进行游戏,促使幼儿拥有轻松、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音乐游戏的发展价值

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它将教育教学的要求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它的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贯穿音乐游戏活动的始终。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可以伴随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异同、情绪的变化与发展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体裁、形式以及音乐风格与流派,进而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自己,用手中的乐器或是身体表现和创造音乐。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是以音乐感知能力为基础,是表现能力的升华。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游戏可以帮助幼儿通过音乐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而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帮助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现音乐。

(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和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儿童具有三个层次九种需要。驱使儿童去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以及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在生理、认知、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等方面的需要。各种需要发动了游戏,游戏使各种需要得到满足,需要的满足带来快乐,快乐作为强化物使儿童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如此循环反复,游戏就成为儿童稳定的兴趣,成为儿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活动形式。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发声训练锻炼肺活量以及声带和嗓音的柔韧性,通过舞蹈和律动锻炼手脚协调能力,通过打击乐器锻炼手持乐器的技巧以及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配合能力等身体基本素质。音乐是帮助幼儿学习语言不可或缺的工具,一首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音乐律动游戏学习单词、短句,积累语言经验,现如今许多智障儿童通过音乐治疗来刺激语言的发展,也是音乐对语言发展功能的体现。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对音乐的聆听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音乐中不同形式的音乐刺激幼儿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以及声音中包含的情感,帮助幼儿培养注意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美好的生活经验,利用音乐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会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积极快乐的情绪,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从而对幼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音乐游戏还可以多途径帮助幼儿形成独立的音乐个性,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规则的遵守等还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各种社会性特征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音乐游戏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游戏的关键。选择的作品既要富有音乐性,也要富有游戏性。音乐游戏分为歌唱类音乐游戏、律动类音乐游戏、演奏类音乐游戏和欣赏类音乐游戏四种主要类型。歌唱类的音乐游戏在选材时应该选择歌词内容简单有趣、易记且易被幼儿理解,节奏和旋律比较平稳,歌曲速度适宜,结构简单多重复,适合幼儿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适合自发自由编唱的。例如《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结构短小,节奏简单,歌词内容通俗易懂,孩子在学唱时可以用动作表现不同的小动物,还可以角色扮演并变换角色,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律动类的音乐游戏应该选择节奏感十分强的音乐,幼儿很容易通过身体律动或模仿性的动作来表现的,例如《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歌词部分可以用模仿性的动作表现,间奏部分可以用拍手拍腿等动作表现。演奏类的音乐游戏应该选择节奏感强,高低、强弱、长短、快慢对比强烈的,适合幼儿用不同乐器配器的音乐材料。欣赏类的音乐游戏应该注重选择音乐情绪情感变化强烈的,比如悲伤、高兴、调皮、紧张等。幼儿通过对音乐的喜怒哀乐的感知会帮助他形成对音乐的理解,也为日后建立丰富的音乐情感打下基础。

(二)制定适宜的音乐游戏活动目标

适宜的音乐游戏目标是有效开展音乐游戏的基础,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该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比如根据小班幼儿律动能力以模仿为主、以单纯大肌肉动作为主、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在活动目标上大多以情感为主、动作为辅,发展小班幼儿在律动游戏中积极参与的态度,感受律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大班幼儿由于动作的抽象性增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增强,活动时间也较长,对动作的记忆力增强,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可以对幼儿动作协调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目标要求的不同,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侧重点就不同,就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游戏活动方案。

(三)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的创设。物质方面应提供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材料和场地,律动音乐游戏应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的空间,演奏类音乐游戏应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参与配器的合适乐器。同时要注重宽松、自由、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创设,包括良好的师幼关系以及同伴关系。

(四)游戏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和规则设定

游戏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属性,因此,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的同时,也应加强指导,给予幼儿游戏自由的同时强调规则意识。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表现,在幼儿成功尝试后给予肯定的评价,在幼儿尝试失败或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音乐游戏的有趣性决定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人际冲突等现象,而通过规则的设立帮助幼儿保持适度兴奋状态是音乐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应鼓励幼儿自己设立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增强游戏活动中的自律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学习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

(五)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

篇5:幼儿园中班包饺子教案反思

(1)中班社会课教案《包饺子过元旦》含反思

【活动目的】

1、了解元旦的由来,感受元旦欢乐的气氛。

2、积极参与元旦的环境布置,初步有空间审美能力。

3、通过元旦庆祝活动,幼儿参与包饺子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元旦》的故事、歌谣、儿歌。

2、收集有关《元旦》布置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

3、播放“早安新年”音乐,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解元旦的由来,及过元旦的风俗习惯,引出装饰室内和包饺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元旦的经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元旦。

3、介绍饺子的由来,让幼儿了解有关元旦吃饺子的习俗。

4、师幼共同听音乐“早安,新年”。

5、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6、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

7、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8、把准备好的食材弄好后,准备开始包饺子。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酒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包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包不好的给予鼓励。

9、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在小朋友的碗里,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猜猜看:碗里有多少饺子,都是谁包的饺子?)

(2)中班音乐教案《包饺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3)中班教案《包饺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2.尝试用彩泥创造性地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喜欢用彩泥造型,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饺子。

活动重难点:

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尝试用彩泥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纸箱、彩色橡皮泥饺子、饺子图片、彩色橡皮泥及滚压模具人手一份、铁盘、音乐《包饺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感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1.谈话:小朋友,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幼儿自由发言)

2.宝箱探秘。

(1)谈话:你们想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吗?它就在这个宝箱里,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把它请出来吧。

(2)解密:教师请几个幼儿取出箱中不同的彩色橡皮泥饺子,引导幼儿感知它们的外形特点及颜色,并放进盘子里。(适时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谈话: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吃的饺子是用什么做的?你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饺子家族有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谈话引入:小朋友,图片上的饺子漂亮吗?你们想学包饺子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新本领:包饺子。

二、教师演示用团、压、捏等方法包饺子。

1.教师示范讲解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①先取一个白色橡皮泥捏一捏,然后在手心团圆。(教师演示,幼儿用手模仿团圆的动作)

②将白色彩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压扁,再用模具擀成圆形薄片做成“饺子皮”。

③取一块小于白色彩泥的红色彩泥搓圆做饺子馅。

④将“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

⑤将“饺子皮”边沿对折捏起来。

2.教师示范一种其它颜色的橡皮泥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重点强调捏饺子皮时,不同的捏法会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三、幼儿分组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1.明确操作要求:在包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保持安静。我们可以包白色的饺子,也可以包彩色的饺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馅,也希望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包出不同形状的好看的饺子,然后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比一比,看谁包的饺子最漂亮。.分发材料,幼儿练习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分组展示作品(每组一盘):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包的饺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口味、什么馅的?

五、结束活动:音乐律动《包饺子》。

播放音乐《包饺子》,教师带领幼儿自由做包饺子的动作,“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巩固包饺子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4)中班艺术教案《包饺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2.尝试用彩泥创造性地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喜欢用彩泥造型,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重点:

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会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活动难点:

尝试用彩泥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纸箱、彩色橡皮泥饺子、饺子图片、彩色橡皮泥及滚压模具人手一份、铁盘、音乐《包饺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感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1.谈话:小朋友,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幼儿自由发言)

2.宝箱探秘。

(1)谈话:你们想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吗?它就在这个宝箱里,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把它请出来吧。

(2)解密:教师请几个幼儿取出箱中不同的彩色橡皮泥饺子,引导幼儿感知它们的外形特点及颜色,并放进盘子里。(适时提问:它的形状像什么?)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

谈话: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吃的饺子是用什么做的?你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饺子家族有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饺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谈话引入:小朋友,图片上的饺子漂亮吗?你们想学包饺子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新本领:包饺子。

二、教师演示用团、压、捏等方法包饺子。

1.教师示范讲解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①先取一个白色橡皮泥捏一捏,然后在手心团圆。(教师演示,幼儿用手模仿团圆的动作)

②将白色彩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压扁,再用模具擀成圆形薄片做成“饺子皮”。

③取一块小于白色彩泥的红色彩泥搓圆做饺子馅。

④将“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

⑤将“饺子皮”边沿对折捏起来。

2.教师示范一种其它颜色的橡皮泥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重点强调捏饺子皮时,不同的捏法会做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三、幼儿分组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1.明确操作要求:在包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保持安静。我们可以包白色的饺子,也可以包彩色的饺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馅,也希望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包出不同形状的好看的饺子,然后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盘子里。比一比,看谁包的饺子最漂亮。.分发材料,幼儿练习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分组展示作品(每组一盘):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包的饺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口味、什么馅的?

五、结束活动:音乐律动《包饺子》。

播放音乐《包饺子》,教师带领幼儿自由做包饺子的动作,“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巩固包饺子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配和良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大胆交流、自主操作,特别是最后的律动环节,幼儿在《包饺子》的音乐中,不仅巩固了包饺子的方法,更将活跃地课堂气氛推向了**,让幼儿轻松愉悦地结束了活动。我最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团、压、捏的方法,基本学会了包饺子,少数孩子还能用自己的方式创新饺子的外形:有元宝形状的,还有春卷形状的……看起来也似模似样,幼儿从中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本节活动也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由于课前幼儿无意看到了我准备的饺子,于是在谈话引入时,他们毫无悬念地猜出了饺子,导致了“宝箱探秘”环节神秘感尽失。为了突破难点,让幼儿能尝试做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准备了各种饺子的图片,可能呈现的图片太多并让幼儿说出饺子的外形,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后面幼儿操作的时间略紧张。如果我只是让幼儿快速欣赏几张代表的饺子图片,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头重脚轻了。

(5)中班艺术教案《包饺子》

活动目标:

1、引导用幼儿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2、尝试用彩泥创造性地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用团、压、捏的方法学习制作饺子。

活动难点:

尝试用彩泥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饺子图片、彩泥、音乐《喜洋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考考小朋友们,看看谁是聪明宝宝,我要请大家猜一个猜谜。谜面:白白胖胖像元宝,过年家家都要包,又有皮儿又有馅,鲜美佳肴味道好。谜底是:饺子。

2、提问:

(1)我们两周前刚吃过饺子,你们还记得饺子是什么形状吗?像什么?

(2)(出示饺子图片,认识饺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还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饺子。

(2)你们知道这美味的饺子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想一想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包的饺子?(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如:先擀饺子皮,再放馅包起来,最后煮饺子这样就做好了。)

3、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来学一学包饺子,送给客人吃好吗?

二、教师演示团、压、捏等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1、包饺子要有面团,我们就用彩泥当面团,先取一个白色彩泥捏一捏,然后团圆。(教师演示,幼儿用手模仿团员)

2、将白色彩泥放在桌子上用手压扁,再用模具擀成圆形薄片。

3、取一块小于白色彩泥的红色彩泥搓圆做饺子馅。

4、将“饺子馅”放入“饺子皮”中。

5、将“饺子皮”边沿对折捏起来。

三、幼儿用彩泥包饺子,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包饺子吧!在包的过程中不要讲话,保持安静,等会儿看谁包的饺子好。我们可以包白色的饺子,也可以包彩色的饺子,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做馅,包出不同形状的饺子,然后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纸盘里。

四、展示作品。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包的是什么颜色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五、游戏。

播放音乐《喜洋洋》,教师在前面带幼儿做包饺子的动作,“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巩固包饺子的方法,感受成功的快乐。

篇6: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现今社会不管是哪个场所都会有一样东西--镜子。镜子是当代社会所有人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对镜子认识的基础上,配上范晓萱的健康歌由此引伸了《魔镜》这一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当别人在发言时会尊重他人。

2.会遵守游戏规则。

3.凡事能踊跃参与。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过程:

团体讨论:哪些场所会有镜子?为什么要照镜子?

主要活动:镜子游戏当镜子的人必须模仿照镜子的人所做出的动作。

(1)老师先和全体幼儿玩,每个幼儿先当镜子,由老师当照镜子的人。

(2)静态到动态的动作,如跳跃、弯腰、举脚……

(3)2人分为一组,其中一人当人,另一人当镜子,玩一遍后再互换角色。

综合活动:律动-全身运动(健康歌)

(1)播放范晓萱的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2)随着音乐全身扭动,当音乐停下来,每个幼儿必须停下来摆一个动作,当音乐再继续,则开始动,等音乐停,再摆个姿势(可强调:每次不同,和别人不同)。

(3)接着变化玩法,当歌词唱到“左三圈”时,“三圈”不唱出歌词改换成拍手,“右三圈”的“三圈”改成拍手。脖子扭扭,“扭扭”改成不动渐进,变化玩法规则。

活动延伸

1.科学角加入迷宫图配合主要活动中加入的镜子,玩“看镜子走迷宫”的游戏。

2.“健康歌”录音带放在音乐角,供小朋友角落时间自由使用。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篇7: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结束部分:

指导语:有客人邀请咱们去伴奏呢!(全体随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篇8: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指导要点:

带领幼儿通过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玩音乐游戏----拉大锯,感知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拉大锯儿歌

2、经验准备:看过《伐木工》拉大锯视频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坐着玩拉大锯游戏

1、动作示范讲解。

动作示范:两人对坐,双腿自然盘曲,双方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2、听音乐进行双人游戏:幼儿坐着玩游戏。

指导和评价要点:幼儿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第二次游戏:站着玩拉大锯游戏

听音乐站着玩拉大锯。音乐结束时比力气。

指导和评价要点:观察幼儿站着做拉大锯游戏的动作,能否跟上音乐节奏,结束后比力气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游戏:多人玩拉大锯游戏。

尝试三人、四人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多人怎样更有趣地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四、第四遍游戏:徒手创编拉大锯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肢体玩拉大锯游戏的方法。

五、延伸活动:

用道具创编拉大锯游戏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会玩了拉大锯这个游戏,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来玩拉大锯的游戏,比如:丝巾、木棍、垫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妈妈,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教学反思:

童谣“拉大锯”是我开展课题首次尝试民间游戏儿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儿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算是给孩子缤纷的游戏世界里增添精彩的栏目。

篇9: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模仿小乐手,在玩小乐队游戏中学唱歌曲“小指挥”。

2、尝试分角色唱歌游戏,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乐器(小铃、沙球、木鱼)

2、经验准备: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熟悉歌曲旋律、交流过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二)说说喜欢玩的游戏--有节奏地说说喜欢的游戏,回忆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PPT出示新朋友乐乐:“大家好,我是乐乐,我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想想我们玩过“碰一碰”的游戏,还玩过一些什么游戏?请你有节奏地告诉乐乐。

小结: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真不少,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三)玩玩“小乐队”游戏--学唱歌曲,尝试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熟悉歌曲,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和动作。

乐乐:“今天我带来一个新游戏,仔细听你就会知道怎么玩了?”

第一次完整欣赏

(1)师:乐乐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什么游戏呢?(小指挥的游戏)

(2)师: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谁在玩(小木鱼)?(小乐手)

小指挥说了些什么?

第二次完整欣赏

(1)小乐队里的小乐器谁先唱歌,谁后唱歌?第一个是谁?第二个?第三个呢?他们是怎么唱歌的呢?

(教师清唱)小乐器分别是怎么唱歌的?小铃是怎么唱歌的?(教师重复,边念歌词边用小铃打节奏,重复两遍)

分段

师:这段音乐是谁在唱歌?(分句唱)

2、学唱歌曲,尝试玩“小乐队”游戏。

(1)集体学唱歌曲。

(看PPT)跟乐乐一起唱歌。

跟琴伴奏唱歌。(两遍)

(2)分角色演唱,玩“小乐队”游戏。

老师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乐乐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交换乐器)

小结:小指挥和小乐手一起唱歌游戏,现在我们小乐队多热闹呀!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10: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和语言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

2、乐意用身体动作跟着音乐表现自己,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采果子》伴奏音乐、ppt、活动过程

(一)律动激趣:去果园(感受乐曲的性质)

1、看这片美丽的景色,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片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果园看看吧?(老师用语言节奏引导幼儿)

2、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到果园的啊?让我们再跑进果园的深处去找找果园里有些什么果子成熟了,要进果园了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小结:大家跑跑跳跳找到了果园。

(二)节奏游戏:我爱吃水果(语言节奏练习)

1、果园里的果子可真多啊,看看哪些是在秋天成熟的?有苹果、橘子、石榴和柚子。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

2、你最喜欢哪一个水果呢?你爱︱吃什么︱我爱︱吃苹果︱

(三)感受、创编

感受摘果子

1、这些果子这么诱人,你们都想吃吧,谁会把它们采下来,怎么采?(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

2、看看大家是怎么采果子的呢?(为幼儿的后期表演铺垫经验、提升经验)

3、小结:原来可以一只手采,也可以两只手采,还可以用工具采。

感受音乐,创编动作

1、你们想不想也来采一采?你想怎么采呢?……请若干名幼儿表现,大家互相模仿(生生互动,模仿同伴经验)

2、让我们跟着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一起来采果子吧,老师最喜欢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四)结束部分

采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拿给老师们去看看吧。幼儿随音乐离开。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促(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篇11: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2、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整体效果很好。

篇12: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包饺子》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上一篇:私人单位个人工作辞职报告下一篇: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