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

2024-07-08

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共6篇)

篇1: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

引导语:《三峡》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学过,那么有关三峡的文言文字词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篇2: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对照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篇3: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

1991年,August Gutt依据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研究,结合认知语用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活动,一种语用行为,也是一种连续的“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推理的依据是语境关联性,译者首先必须推理出原文作者真实的交际意图,然后又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知识框架和语言模式,努力减小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认知环境差异。译者的责任是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张艳,2010:226)。

二、网络热词的发展及特点

随着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使用的倡导和支持,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语言的影响。大众透过互联网创造出各种网络新词和热词,或诙谐幽默、或讽刺、或无奈、或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它鲜活地反映了现代人在这个多元社会中的千姿百态,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吕奇,2010)。网络热词的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时代感强

网络热词是当代经济和文化的剪影,也是大众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如“一带一路”“二孩政策”“老干部男神”等,往往揭示了一些社会时事热点和大众的心理特征。

(二)创意性

网络上的新词常常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如用来形容购物狂的“剁手党”、喜欢帅哥美女的“颜值控”、告白高招“壁咚”等,这些新颖独特、俏皮可爱又风趣幽默的热词无不贴近大众生活,体现语言上的无限创意。

(三)构词方式多样化

大众善用词汇的缩写、谐音或英汉的随意组合使网络热词在内容上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概括性强,传达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不明觉厉”是“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的缩句,表达对高手的崇拜;“耿直boy”形容比较憨厚的男生。

三、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网络热词英译策略

Gutt(2004)在关联翻译理论中指出,语境即认知环境,包括说话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构成和积累和语言模式。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认知环境,加上译者的介入,翻译过程更加复杂。译者肩负双重交际任务,一方面必须从原文文本中洞悉原文作者明示和暗含的意图,另一方面以服务译文读者为目的,解析译文读者的文化知识背景和语言结构,使译文读者耗费最少的精力获取原文作者想传达的东西,实现语境的最佳关联。因此,在翻译网络热词时,译者应遵循忠实原文、风格一致、简明扼要、表情达意的原则,可采用的英译策略有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和创译法。笔者将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解读。

(一)直译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文读者应耗费最小的努力来取得原文作者的意图,达到最佳语境效果。笔者认为,在译文读者和原文作者具备某些相似的语境条件下,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法来翻译网络热词,保持汉语语言特征。例如,当下女性钟爱的“暖男”,与“经济适用男”相比,女性更欣赏像阳光般能给人温暖感觉的男子,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达成共识,有最佳关联,因此,这一热词可直译为sunshine boy。

(二)直译加注法

网络热词具有简单明了、概括性强的特点。欲达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在认知环境上的最佳语境效果,笔者认为在翻译网络热词时,译者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在不改变原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加上注解,让译文读者用最少的努力推理出网络热词的文化内涵。

例子1.一带一路

参考译文:the Belt and Road.

分析:这一热词在语言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在西方读者看来却是一头雾水。“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导,希望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合作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翻译时可添加注解:

The full name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It is an initiative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through which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jointly work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interests,destiny and responsibility featuring mutual political trust,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clusiveness.

例子2.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参考译文:The scene is too beautiful to bear witness.

分析:这句网络流行语出自歌曲《布拉格广场》,被网友引申为对奇葩事物的形容,表达自己因为这件事或某事物带来的视觉或心理冲击,多用于调侃和自嘲。若单纯采用直译法,无法表达出句子的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时可加下面的注解:

Originating from singer Jolin Tsai’s hit song Prage Square,this phrase is used to describe somthing is too shoking,unpleasant or incomprehensible to look at,which gives you a big visu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Usually,it is simply labeld“beautiful”to mock oneself.

(三)意译法

与直译相反,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当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在文化体系、知识构成和语言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译者也无法提供充足的语境让译文读者成功推理出原文作者的意图时,如果过分忠于原文形式和风格,就会导致译文读者耗费更多努力,甚至消除话语的关联程度。因此,为了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译者应该从国外读者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用意译法对汉语网络热词进行翻译。

例子3.我也是醉了

参考译文:Are you kidding me?

分析:这句幽默风趣的话可以追溯到金庸《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大侠。他曾这样讽刺别人的谄媚:“我一看到那些人的谄媚样儿,就浑身难受,摇摇晃晃几欲醉倒。”之后一群线上游戏玩家们对此词情有独钟,不管对方的技术很差或很好,都喜欢说:“这家伙的技术,我也是醉了。”这句话通常用来表达对人或事的一种无奈、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的情绪。网络热词往往形象生动,口语化,具有创意性,赋予旧词一些新的文化内涵,如果不采用意译,很难达到语境的最佳关联。

例子4.躺着也中枪

参考译文:to be swept up in...

分析:这个短语引申为自己什么也没做,没招惹别人却被别人言语攻击而受到打击了。通常用来表达一种无奈、委屈的情绪。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lying and shot,无法表情达意,也让译文读者产生误会。

(四)创译法

创译法是指创造性翻译,指译者用某些词素的关联性,从用借词、合成、混合、派生等手法进行构词法创意,从而实现翻译的最佳关联效果(张晶灿,2016:4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国人也越来越接受中国的语言和文化,Chinglish不再是一种语法错误,而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并通过网络发扬光大,例如,我们将“给力”译成geiliability;“情绪稳定”译成emotionormal;“围观”译成circusee等等。

四、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为网络热词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策略指导,本文采用的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和创译法有助于西方国家进一步了解和接纳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与此同时,译者应遵循翻译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既保持汉语语言特征,又传情达意,凸显中国文化内涵,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播。

摘要: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探究网络热词的英译策略。首先对该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网络热词的发展及特点,接着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提出四种翻译策略: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和创译法,为网络热词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网络热词,英译策略

参考文献

[1]Gutt,E.A.Trand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吕奇.从翻译目的论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张晶灿.试论基于关联理论视域下的网络热词的翻译[J].英语广场,2016(4):42.

篇4:三峡翻译原文译文字词

关键词:《聊斋志异》;翻译特性;文化特色词

(若三个版面排不下,英文摘要可删除)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Culture-characteristic Word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Abstract: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is an outstand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which the author used abundant Chinese culture words, poems and allusions. Through the stories or descriptions of the foxes or ghosts, the work reveals the under-developed and decayed respect in that society.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word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from five features in Chinese cultural words translation, which are sociality, culture, the shift of symbols, creativity,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we can learn to translate better, and improve more and more.

Keywords: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 words

引 言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的意义愈加丰富,其内容也愈加充盈。在翻译过程中,要与译语文化、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文明发展以来,语言底蕴深厚,文化特色词便是其产物之一。《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通过对狐鬼等故事的描写,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封建社会景象,其综合文化之多样性在翻译中不可小觑。

本文就从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对《聊斋志异》的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中体现的文化特色词进行探析,更为深入的分析其翻译之特色,为日后更好的翻译该类词汇做以铺垫,同时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剖析当代社会。

1 翻译的文化特性

1.1 翻译文化特性的内涵

翻译存在于各社会、历史等不同的条件下,体现出的特点、意义也具有差异性。它与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等关联密切。

文化特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1989:18)。正如巴斯奈特所言的,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阅读对象和原语在原语文化上的功能,在译语文化里进行功能的等值(2001:371)。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文化特性是其活跃的一部分,要将其充分表达与利用,展现原著之特色与魅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人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实现翻译文化特性的意义最大化。

1.2 翻译文化特性的表现

在对“翻译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之后,在研究时我们要进行翻译基本理论的系统

探讨及建设,对翻译的文化特性不断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对翻译之特性进行的归纳,他们分别是翻译的社会性,翻译的文化性,翻译的符号转换性,翻译的创造性和翻译的历史性。德里达说过:“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新历史”(2001:25)。翻译对社会、人类的发展起着不同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

2.1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该书是作者蒲松龄于清朝创作。在创作中,蒲松龄将其最高思想融入其中,使作品达到了非凡的境地。同时,该书虽然谈狐说鬼,实际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寄托了作者满腔的“孤愤”。

本文所主要依据的是《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亦是现存的较为重要的版本。其中选取故事,短而精悍,主要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富于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语句,涉猎地理环境、语言使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对于论文深入探析翻译特性角度下文化特色词的意义与使用价值匪浅。

2.2 英译本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聊斋志异》原著著于清朝,其中包涵大量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及语句,在翻译中这无疑是重难点。其中涉及中国特有物品、诗歌、典故、习俗等,需要不同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将其充分表述,以使译语读者更加理解故事中所表述的内容与思想。比如,在题目的翻译中,译者就多处使用了增译的方法,“娇娜”译为 “Fox-Fairy Jiaonuo”, “青凤”译为 “Fox-Girl Qingfeng”将主人公的狐女身份说明; “于去恶”译为 “Ghost-Scholar Yu Qu-E”,体现出于去恶的阴间学者的身份等等。这样一来,使得译语读者在开始正文之前对文章主人公有了初步的定位与印象,更加便于之后的阅读,促进阅读的流畅性,加深其理解。

3 翻译特性在《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中的体现

3.1 翻译特性之社会性

翻译的社会性是翻译作为社会范畴,以其动态性的和社会性的内涵,满足不同的时代需求及社会文化需求。正如Maria Tymoczko 强调的:“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 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 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1999:25)。

在《聊斋志异》及其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英译本中,这样的例子亦有很多,例如:

1.生大悦,请公子作伐(1982:40)。

The delighted scholar asked the young gentleman to help tie the knot(1989:32).

2.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1982:40)。

Afterwards the scholar took the doctorate of letters and was assigned the judgeship at Yenan(1989:34).

3.2 翻譯特性之文化性

在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是联系与区别共存,个性与共性共存的。而对于此文化之差异,翻译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翻译工作者更要加以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在所产生的多种途径之中,多数强调翻译在文化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比如,“( 赵辛楣) 一肚皮的酒, 几乎全化成酸醋( 2003:192)。”就译为 “The wine in Hsin - 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2003:193).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只吃食用的醋,并无其他用法,因此这里用“in his jealousy”来表达原语意思,使得读者更好的明白理解文意。

文化上的差异在本论文所依例的《聊斋志异》及其译本中也有很多表述,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东方人多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等,因此产生较多翻译的差异,例如,

1.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1982:6)。

“Report if any of you are concealing a man from the lower world. Don’t bring trouble on yourselves”(1989:8).

《聊斋志异》原著中有三十多篇包含优美诗词,尽显汉语文化之韵律与美感,同时在其中,汉语文化特色词汇与语句更是展现的酣畅淋漓。对比分析,英译本多将其白话化,意于正确、适当描述文意,以以下例子体会其具体差异所在。

2.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1982:660)。

What brings the seeker of rare elixirs

To knock on the Indigo Bridge at dawn?

If he hopes to find the pestle of jade

He should stard with the ground he stands upon(1989:360).

这首诗出自故事《端云》,意思鲜明的表达出瑞云希望贺生能够用心谋求与之结合的条件,并且以不庸俗之语句既表达出少女之心意也符合其妓女之身份。

3.3 翻译特性之符号转换性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学”(1982:38)。在符号转换的过程中,有关语言符号或其他符号的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符号的实际转换中所遇到的困难、障碍,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符号转换性广泛体现于翻译活动之中,是翻译的本质特性之一,在《聊斋志异》的译本之中也不乏其应用的例子,同时包涵方面多且广——地理环境、现实物品、四字成语等,本文举例如下,

1.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1982:5)。

Among the figures was a young girl with flowing hair with a flower

in her hand and a faint smile on her face. Her cherry-red lips were on the verge of moving, and the liquid pools of her eyes seemed to stir with wave-like glances(1989:5).

2.春雪初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1982:13)。

Where on this earth can a peach be found in early spring when snow is still piled on the ground? The only place where one could conceivably be found is in the garden of the Mother Queen of the West, where plants never wither or shed leaves, no matter what the season(1989:12).

文中大量的四字成语引用,很好的从形式上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特色之处,例如文中:狂放不羁(a wild, uninhibited youth)、鱼贯而出(walk out in single file)、怅惘若失(miserable and spiritless)等等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充分表明以符号转换为方法与特点的翻译,在译者对原著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最为恰当、贴切的词语进行翻译活动,使得译文读者理解更为全面、深刻。

3.4 翻译特性之创造性

贝洛克曾经指出:“翻译一直是一种从属的、第二性的艺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从不把翻译看成是创造性的工作,对翻译的衡量也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人们低估翻译的价值,降低翻译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毁灭翻译艺术。这还使人们不了解翻译的性质、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2001:333)。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事情,而是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的活动。

在《聊斋志异》著作中,有大量极短句,体现汉语简短精炼而寓意丰富之优美,但将其译入英语时,便要进行适当的创造,采用一定翻译技巧与方法进行翻译活动。在此例举几句:

1.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1982:80)。

His worried mother set up an alter and said prayers to drive out evil influences, but his condition only worsened. He soon grew emaciated.

2.因问:“贵姊胡以不字?”答云:“时未至。”问:“何时?”曰:“四十三月”(1982:691)。

“Why isn’t your sister engaged?”

“The time has not come yet.”

“What time?”asked Ma.

“The forty-third month”(1989:382).

以上所舉两个例句,第一个“母忧之。”为单独成句,蒲松龄先生之所以这样著作是为调节句子之间节奏,使得读起来更为有力,顺畅。而在进行英译时,如若单独译为一句还显得突兀,便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其他语句之中做以表达。第二个例子,译文省去对话者,直接进行对话描述,对于这种对话型的短句极为好用,与原文风格更为靠近。

3.5 翻译特性之历史性

翻译,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在翻译方法、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如许钧所言,翻译的历史性也是广义的翻译过程的体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译者主体性、理解的历史性、意识形态、翻译的动机和理念、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读者的接受视野和审美期待等等(2009:40)。

在《聊斋志异》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英译本中,体现其历史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1.姑父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贴壁上,狐遂携女去(1982:84)。

The werefox kept coming after uncle died. Then we procured a Heavenly Preceptor charm, which we pasted to the wall, and the werefox spirit fled with the girl(1989:84).

在小段翻译后,译者对Heavenly Preceptor进行了注释,Title given to a Taoist dignitary during the Yuan dynasty(1277-1368).在注释中译者对原著提到的天师进行了解释,同时将道士所出现的特定历史背景加以说明,充分体现翻译的历史性特征。再如:

2.房中值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1982:85)。

If some of these were planted in a room, then herbs like Forget-Your-Sorrow and Joy of Union would not make much of an impression, while the ‘flower that understands speech’ would seem to be putting on air(1989:89).

本段之后,译者对“解语花”进行了注释:First used by the Tang emperor Xuanzong in reference to his beloved concubine Yang Yuhuan.译者对解语花的历史性补充促进读者对译文语句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体会到蒲松龄先生引用解语花的意图所在,实现更好的领会文意。

结论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009:41)。它是与历史、社会文化、语言学理论以及创造性均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与提升。

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时刻融入于翻译活动之中,寓于译者的思想之中。本文通过以翻译这五大特性為依据与角度,对《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进行了文化特色词句的探究与分析。通过系统的研读与分析之后,充分领会原著作者蒲松龄对汉语文化的使用之考究,也体会到译文译者对原著的深入理解,以及翻译技巧、方法使用之得当,翻译之用心。由此使得如此中国杰出小说集著作实现更为广泛的阅读与肯定,实现民族之间于社会、历史等更多的了解,实现人们之间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Denis C. & Victor H. Mair.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9.

[2] Tymoczko, Maria.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M].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25.

[3] Vermeer, Hans J. The CERA Chair for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s[M]. Belgium: Katholieke University Leuven, June/ July 1990.

[4] 连波. 《聊斋志异》中的诗词[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

1:29-36.

[5] 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6] 刘伟. 《聊斋志异》宗教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D]. 山东. 山东大学,2006.

[7] 刘语天. 《聊斋志异》三种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M]. 济南:齐鲁书社,1982.

[9] 钱钟书.《围城》汉英对照本[M].[美] 凯利, 茅国权译. 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2003.

[10]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1982.

[11] 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篇5:三峡原文及翻译内容(推荐)

三峡

作者:郦道元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良 古义:真,实在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篇6: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1)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山: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山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 沾:打湿。

(25)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 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山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山”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ǔ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cháng) 。”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山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 属引凄异 (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山”。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山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山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山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山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山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山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山“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山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山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山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 绿:绿色。 蓝:深青色。 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 碧:青绿色。 青:蓝色。

三峡山 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 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总小结

一、原文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自三峡山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释:从七百里长的三峡山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一层 三峡山的山(长、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释: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快风飞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

二层 三峡山的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释: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从上面飞泻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三层 三峡山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间一片清寂,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大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层 三峡山的秋景(悲寂、凄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寂,经常有处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渔歌里面唱道:“巴东三峡山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主题思想

1.主旨:

《三峡山》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山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山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山的地貌,再写三峡山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详细解释:

《三峡山》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山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山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山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四、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

2.语言生动简练

郦道元

上一篇:我是劳动小能手的征文下一篇: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