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话题作文

2024-07-29

启示话题作文(精选14篇)

篇1:启示话题作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是我们文明的起点,它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看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她是一个两耳失聪、双目失明的人,在莎莉文老师的精心教育下,她学会了读书识字说话,20岁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健康的我有多么幸福和幸运!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多彩的世界,面对无边的黑暗,她愤怒,她埋怨,却无法挣脱。她长大了一些后,开始勇敢面对生活,不再悲观,不再抱怨,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艰辛地努力,终于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绩。可见正确的心态是多么重要。

两耳失聪、双目失明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可是海伦·凯勒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她艰辛的人生!多么坚强的勇气!通过书我才知道世上有这么顽强的人,她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给我力量,使我懂得要珍惜我所拥有的这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奋发图强刻苦读书。

书籍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书籍是走向灿烂明天的知识宝库;书籍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我爱读书,它是我的老师,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读书会让你获得无穷无尽的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篇2:启示话题作文

有一次夜自习,老师留下了背书作业。我们根本就不把老师留下的作业放在心上,只顾着自己玩。我也不例外,和同学们在那儿狂玩。玩了一会了,我回头一看,竟然发现我们的“背书大王”余潇翔在背书。我当时一点儿也不觉得他很厉害,反而在心里想:余潇翔他读了也白读,这篇课文那么长,读上三天三夜也不可能会背这个白痴竟然坐在那儿背,真是可笑。我当时也没有把这一件事放在心上,因为我相信余潇翔读了也白读。

第二天,当老师问我们昨晚的背书作业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因为昨晚除了余潇翔之外大家都在那儿玩。这时候,余潇翔突然说:“金老师,《詹天佑》这一篇课文我会背了。”这时教师里发出了一阵惊叹声。老师让余潇翔站起来背,余潇翔竟然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还十分流畅。

篇3:话题作文:怎样指导话题作文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要想把作文写好, 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在选择过程中, 或记叙描写, 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 表达见解;或纵横联系, 抒发感受;或介绍事物, 教给人知识等。如话题作文:“书可以医治愚昧, 书可以使人聪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冀, 书演示着人类成长的历程;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要求, 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写作范围是很宽的, 学生恐怕一时无从下手, 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以小见大, 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们有的叙述自己和书的故事, 表现自己和书的情结;有的抒发感情, 表达自己和书的深刻认识;还有的介绍书的起源和种类, 了解它对人类的贡献……总之, 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才有可能把文章写成功。

二、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 通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以“书”或“读书”为话题, 介绍几种拟题方法:1.扩展法。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 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 如《谈读书》、《书是我的挚友》、《读书轶事》、《世界因书而精彩》……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一种拟题方法, 同时也使话题由大化小, 便于选材, 利于把握重点。2.想像法。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像开去, 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翱翔, 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据此, 以上话题可拟题为《假如世界没有书》, 《22世纪的书》, 《梦幻书海》等。3.拟人法。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 拟出人性化的题目, 如《书的自白》、《心灵的镜子》、《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4.引用法。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 提炼出精炼、含蓄、意味十足的题目来,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5.引申法。就是在话题、原意的基础上, 分析它的引申义, 由引申义来确定作文题目。如“书”可引申为对人类或个人历史的记载, “读书”可以理解为了解人生等, 由此可拟题为《我用心血为自己写“书”》、《书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要善于“吃书”》等。6.悬念法。指导学生巧设悬念, 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 如《你知道书的诞辰吗》、《书告诉我们……》、《书中这样说》、《你同意书中的观点吗》等。

三、给文章安上“凤头豹尾”

小而美的开头, 短而有力的结尾, 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 展示文章的主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 开头:开门见山。“娘, 您别说了”, 我喉咙涩涩的, “天不早了, 您回去吧!”这是一篇记叙文的开头, 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 感人至深, 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奠定了感情基调;描绘场面。“太阳火辣辣的, 焦烤着大地, 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 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通过写景渲染炽热气氛, 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 具有铺陈之效;抒发感情。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 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 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景, 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 抒情色彩浓郁, 对文中要塑造的女教授形象具有烘托的作用;奇句突起。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人, 常常呆望着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 语言强烈而动人, 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 结尾:引发联想。“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 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 一个人轻轻地拉, 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 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 它像一幅幽美的、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 令人陶醉、回味;直抒胸臆。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 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 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 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 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这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 不但感染了读者, 增强了文章的韵味, 也提高了文章的品味;首尾呼应。《雪夜》的结尾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 悠悠然然从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 既渲染了气氛, 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又使文章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一举两得;自然收束。《高尚的施舍》以母亲和已成为董事长的当年的“乞丐”的对话结尾:“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此结尾突出了母亲自强的性格, 清新自然, 水到渠成, 毫无造作之嫌。

当然, 文章有不同的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 只要加强文学修养并灵活运用, 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开头结尾, 给文章增添色彩。

摘要:话题作文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新颖、深刻、感人的话题作文,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的状况, 我侧重从选好角度、拟好题目、写好开头和结尾 (凤头豹尾) 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篇4:如何缩小话题作文的话题

一、缩小外延使之具体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话题为“诚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写作需要,在它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些定语,就使话题变成了下面一些文题:“爸爸的诚信”、“一位卖鞋老板的诚信”、“一个农民工的诚信”等。如此对话题进行限制,它的外延就缩小了不少,写作内容也明确了许多,考生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应用示范: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缩小话题外延:

绳——一根绳——-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

绳——一根绳——一根粗绳——一根挂在悬崖上摇摇晃晃的粗绳。

绳——根绳——根长绳——一根牵在孩子手中悠悠荡荡的长绳。

绳——根打了套结的绳——一根挂在高高的绞刑架上的绳。

绳——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二、扩展话题使之成句

即将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又如作文的话题是“战胜脆弱”。这一话题采用缩小话题外延法并不奏效,然而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来化小却十分合适。如可将话题扩充为“战胜脆弱才能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尤为重要”等等。把话题扩充为一句话,话题的内容范围就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有利于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三、多点设问使之化小

所谓多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作文的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该话题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化小显然不行,但当其采用多方设问话题法时,就可以这样来化小: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标准、角度不同),何种原因造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出身、地位、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如何看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过对话题作如此多方面的设问和自答,写作内容的范围就逐步地得到了缩小,写作思路也逐渐地明朗起来,最终即可实现话题化小的目的。

应用示范: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好这篇文章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同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例如,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四、多角度梳理使之细化

因为题目或者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多个小的话题,使大话题进一步细化。比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认真梳理,就会发现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四维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再综合这四个维度,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八个小话题:“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上的亲近/疏远”等,反之,从处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又可以类推出另外八个小话题。

篇5:“!”的启示话题作文

难道是“!”放错了地方?

人们评价一个胜利者,总爱添油加醋,在他的经历中制造一些传奇,增加一些曲折。其实,他们被奇迹的光吸引住,误以为奇迹的全部都一样光彩夺目,以致被忽视了奇迹的前前一平凡。只有经历默默无闻的平凡,才困难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水滴石穿,人们总是为“石穿”惊叹,又在谁在意那一颗颗执著的水珠呢?

也许这不是“!”本身的错。

篇6:“!”的启示话题作文

初夏,我们一家到外公家吃午饭,因为那天是外公的生日,吃完午饭,我和弟弟就去了外公家的小花园,那里可真漂亮,这些花都是外婆种的,有很多花都开了,它们好像在比谁更美丽。

我和弟弟正欣赏着这“人间仙镜”,在太阳好像不给面子似的,忽然躲在又丑又黑的大乌去里,这时花园里刮起了大风,我连忙跑到外婆家找雨衣,好继续欣赏外婆的小花园,可我找了十多分钟也只找到一件雨衣,我便给了弟弟,因为弟比我小,当我把雨衣给弟弟时,我看见了一个比弟弟更弱小的生命—蔷薇,当我看到它的花瓣一片片被雨水滴落时,它好像发出了一鼓强大的力量,就在那一瞬间,它好像“站”起来了,就在那一刻,它用自已最后的生命哺育了自已的“儿女”,天晴了,而那一朵弱小的蔷薇却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美丽的花园里,我真希望有来世,让这朵蔷薇受我的保护,让它看见它的“儿女”是怎样长大的,让它看见这个美丽花园天晴时美丽,让它看见它的“儿女”,开花时的艳丽。

篇7:启示话题作文

一天下午,我正在院子里玩。忽然,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着一块饼干,他们东挪挪,西动动,可饼干确纹丝不动。好奇心驱使我一定要看看这些蚂蚁将会如何对付这个庞然大物。

我搬来一张小板凳坐下,开始仔细地观察蚂蚁的一举一动。没多久,只见其中的三两只蚂蚁急匆匆地跑开了。该不会是知难而退选择放弃吧。可是很快我便明白我想错了。这三两只离开的蚂蚁原来是通讯员,他们领来了一大群“蚂蚁方阵”,进行支援。只见这些蚂蚁一个个都爬到了饼干上,密密麻麻的,象是往饼干上铺了一块黑膜。然后,我看不见的小嘴巴开始狂咬起了饼干。该不会是把饼干就地干掉吧!我想,但很快,蚂蚁们用行动否定了我的这个想法。只见它们不久把饼干分成了若干小块,然后,几只蚂蚁一组搬一小块,很快,大饼干便被蚂蚁方阵浩浩荡荡地搬回了家。我一时间愣住了,为蚂蚁的聪明惊叹不已。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弱小的我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其次,在一个集体里,我们要学会良好沟通才能合作愉快、有效率。第三,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认真审视,必要时要学会分解困难,化整为零、降低难度。

篇8:话题作文创新模式

一.联想式

联想“1+1”:1+1是什么?它是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 它是一个温暖的家庭……1+1还是什么?它是一个人+另一个人, 它是一个和谐的社会……1+1还是什么?它是一块砖+另一块砖, 它是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1+1的含义当然不止这些……

二.日记式

话题“考场父子兵”:

2001年8月25日阴星期天

今年的高考落榜了。复读?不可能。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实在无力再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我必须出去打工, 来偿还上学时所欠下的债!

背着行李, 我来到一个服装店。“你们招工吗?”我小心翼翼地问。胖胖的老板娘上下打量了我几眼, 点了点头。我笑了……

老板娘指着一件标价50元的衬衫, 对我说:“把那个标签撕下来, 换上这个!”我接过老板娘的标签一看, “哇噻, 150元!”我心中喊道, 不由说出声, “怎么这样贵?”看着墙上那面红艳艳的锦旗, “诚实守信”四个字格外刺眼。我脸发烫。

三.自白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小孩子要听大人的?为什么我要如此辛苦, 用青春去换取书本上的文字与符号?为什么为了高考这三天, 我十二年都不能认认真真地笑一笑?——谁能告诉我答案?

妈妈说, ……

我说……

四.对话式

有一个问题人们自古便争论不休, 努力说服对方却永不能够。或许直到整个人类灰飞烟灭时, 这个亘古不变的疑难仍要留给上帝解决。这就是:什么是幸福?

拿破仑:独裁是达到幸福的唯一途径。

葛朗台:只有金子才能给人带来幸福。

我:每个人的幸福只能自己去追求。

五.辩论式

话题:最近教育部招生办宣布, 取消对高考考生的年龄和婚否条件的限制。这一改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这一改革利大于弊。

反方:这一改革弊大于利。

主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六.采访式

最近, 教育部招生办宣布:取消2001年对高考考生年龄以及婚否条件的限制, 针对这些改革措施, 本报记者余小龙向教育部发言人沈达明作了专题采访。上述改革措施的利弊何在呢?让我们来看看余小龙的报道。

余:沈达明先生, 您好。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改革有过许多的举措, 比如,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今年, 在高考制度改革上又有了新的规定, 取消了对高考考生年龄以及婚否条件的限制, 这是为什么呢?

沈:道理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 一切教育为了学生。

…………

七.题记式

生活在这个时代, 你幸福吗?是的, 但我同时恐惧。——题记

你幸福吗?

高考前的某一天, 朋友问我:“你幸福吗?”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的确, 我有给予我全部爱的父母, 我衣食无忧, 我生活在摩登的城市, 如果顺利地通过高考, 我还将拥有似锦的前程。

但是, 常常, 我面对镜子反思这一切。

我想……

八.散文式

题乌江亭 (散文)

当虞姬横刀, 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 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 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 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 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 “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

然而, 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 还有诚信。

九.故事式

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 女子三日不至, 遇大水, 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 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 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 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篇9:启示话题作文

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改进。域外母语

作文教学在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教学方式方法

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

践的经验,特别是重视语言意识、文学和实用写

作能力、个性化、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探究

精神的培养等,都对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具有积

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对学生来说可谓是最难学习的部分,对老师来说也是最难教的。虽然我们也在实践和理论的层面做了很多研究和讨论,但从整个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国内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梳

理域外作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经验,探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改进与革新之路是必要的。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我国写作训练的一大问题是对象不明确。我们曾经询问过许多中小学生:你们的作文写给谁看?学生大多回答写给老师。可以说,除了老师这个读者之外,学生在写作时心中一般没有读者对象,也不清楚自己是用什么身份在写作,因此也就往往无法进入写作情景,写作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与我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有关。与此相比,域外作文教学的相关教学观念和目标就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把“处理好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作为写作训练的基本目标。如:德国在其母语教学大纲中最早体现出对学生语言意识培养的重视,他们要求学生在写每一篇文章时,都要首先弄清文章的读者和对象,然后再决定写作的内容和语言,要求文章写的得体等。日本认为,写作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即使没有别人也要给自己看。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就不一样。这是一种语境的意识,是当下的意识、具体的意识,是掌握活的语言运用的意识。美国母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应能视种种写作目的的不同,改变自己包括遣词造句在内的写作风格。英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则要求16岁的学生在写作方面能够为多种目的写正式信函,要求学生能写出读者接受某一个观点的活动过程。

上述表明,语言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我国语文新课标在写作目标的描述中也透露出这种意识,但表述还比较概括。所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帮助语文教师形成相应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实用写作能力

域外作文教学目标的另一指向是,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用写作的能力。例如,日本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在战前重视

文艺作品,战后由于“传达社会信息”需要,记录、书信、说明、评论等实用性文体被置于重要地位,所以作文的社会功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受到了重视。美国则注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交际和信息收集中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技能。他们要求学生能够从第一手或第二手参考资料中收集信息,展开调查,写出报告,学会正确引用、改述、摘要,并且适当地引用原著;英国则很强调学生要会写个人的履历、求职申请、正式的信件、笔记和将文字的资料改用图表显示等。不少国家在母语教学中都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德国的作文教学既注重实用写作,也重视文学写作,如要求初中学生要学习写四种文章:1)提供信息的文章;2)提要求的文章和发号召的文章;3)虚构性的叙述性的文章;4)想象性的文章或诗歌。高中则要求学生写:1)事实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2)虚构的叙述性文章;3)诗歌;4)戏剧。他们既重视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重视通过文学体裁的写作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一个高远、宽阔的心灵空间,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反思我们写作教学的整体状况,不能不承认,在文学和实用写作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有加强和改进的必要。目前我们的问题是,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没有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工作所必须的应用写作能力,不少同学毕业后,甚至不会写诸如自荐信、请假条、研究报告等实用文;另一方面,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写文学性的作文,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创新能力。试想我们有多少语文教师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写过文学评论或诗歌。我们倒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写应试的新八股文,导致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枯竭。这个问题不解决,只能使我们的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写作能力变得越来越低下,适应不了信息社会的要求。我们应当尽快改变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况,切实从应用和文学两个方面给语文教师提出明确的写作教学要求,改变写作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

美国作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持热忱信赖的态度,努力体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种理念使美国学生普遍把捕捉个人的独特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深刻透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鲜明的个性当作必需的追求。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越是有独特性的发挥,越是有奇特想象,越是有个人创见,越容易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学生总是把对新意的追求放在作文的首位。反过来这样长期的训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全面提升。翻阅美国学生的作文,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写作的题材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对所写对象观察之仔细、全面且有一定深度也是令人赞叹的。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学生的作文说假话、套话和空话的问题还较为严重,独创性、有创意的作文少之又少,而我们的作文评价标准,更缺乏对学生作文独创性的考量。我们应该明确强调作文教学中,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应努力创造有利于让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宽松环境。

四、作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确立了明确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之后,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就是通向目标的重要保证。域外作文教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开展了“创意作文教学”。美国的创意作文教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就是著名的语文教师柯维斯,他致力于提高儿童的写作兴趣)就认为,教师定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教学不能给学生作文以有效的指导,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视写作为平常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写作就是把话说清楚,学生想到什么就应该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描述他今天放的屁有多么响亮。他们认为写作不一定是文章,写便条、写烤饼、开清单都可以。美国的创意作文教学努力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信念:如果我能把它说出来,我就能把它写出来,如果我能把它写出来,我就能把它读出来。香港创意作文教学也强调教师应让学生们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创作,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多写作、多表达、多运用自己的语言,以发展学生完整的语言系统。他们认为首先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教师面对学生的作文可以从诊断的角度,依学生的意愿修改文章,批改不是给定一个分数就可以了,而是多给他们鼓励。美国有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容许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语言的形式,即可以不管拼写、语法有没有错误,写得潦草让人看不清等都没有关系,待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后,将它读给同伴听时,再来修改,看怎样表达能使人更明白,使人发笑,使人落泪。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诸如“蠢货”、“笨蛋”的话都不许在教室中存在。他们极力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放手大胆去尝试写作的环境,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束缚还是太多,有些教师不去细致规划和认真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就要求学生下笔成文,其结果是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望而却步。总之,解放学生的思想,创造更宽松的写作的环境,应是改进我们作文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要求。

在作文命题方面,域外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注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为1—10年级的学生设计了500道作文题,如1—3年级可写“我的金鱼缸”,4年级可写“假如我是一个隐身人”,8年级可写“没有目的的生活就像没有舵的船”等等。这样的题目注意照顾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及心理需求,学生就有话可说。

在作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美国一些教师对我们习惯学生做、教师批的作文教学方式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使写作变成了静态的沉闷,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过程。他们提出,如果我们想把儿童培养成真正的作家,使他们需要而且愿意写作,就需建立一套把儿童视作创作者的写作指导计划。如应让6岁作者和一个60岁作者写一篇文章经历相同的历程,特别是一定要让他的作品获得发表,只有发表它才能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一个创作者。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仿真的动态的作文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与他人交流,尝试修改自己的草稿等。这些都对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启发。

此外,美国作文教学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常常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学会探究:如《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这些题目大都是从宏观角度,以整个世界和社会为研究对象(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他们的研究是多层面的,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因此美国学生的作文须利用很长的时间去做。他们要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如选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去收集材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最后才能下笔成文。即便记叙一个人物,如我的父亲(或母亲),学生也习惯于去观察,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得出第一手材料才动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要经历从确定问题到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取得结论、语言表达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独立工作的状态。通过这种训练,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独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便会大大增强。我们现在也有不少教师开始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但思想还不够解放,实践上不够放手。我们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体验研究的过程,写出符合写作规范的研究报告来。

五、加强作文教学研究,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不断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才能不断深化作文教学的改革。在这方面,域外许多母语教育专家的研究是富有成效的,其研究精神和成果都是值得学习的,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Stephen D Krakens)撰写的美国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WRITING:Research, Theory,and Applications》),对近年来美国的各种作文教学研究结论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一种与之相应的、能够提供给作文教学并能帮助学生获得作文能力的理论——“清楚表达”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之所以自发兴趣阅读能帮助发展写作能力,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时获得了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受“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后的结果”。因此,作者提出:“学习怎样为报纸撰稿,你必须读报,仅仅只阅读课本是不够的;为杂志撰稿,则宁愿浏览杂志,而不应学习相应的写作教程;要写诗,就读诗;要写富有创见的读书报告,最好查阅读书笔记。”这样,写作者只需面对理想中的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文章自然能写好。正因为这样,这种理论还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好是让学生读一些说理性的、评价性的、鉴赏性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目标最明确,读者对象也容易确定。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的建议:

1. 高水平的写作能力不能在短时期内形成;

2. 发展写作能力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读大量课外读物;

3. 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而写作逐渐转化为读者而写作;

4. 教师不应让学生迷信作文技巧之类的教条;

5. 教师在作文课上布置作文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是错误的;

6. 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排斥一定数量的纯粹写作练习;

7. 应让学生在作文前至少有一个粗略的文章线索或者计划,并作好随着写作和思想的发展变线索的准备;

8. 学生作文时,不要让他过早地整理草稿,应把运用技巧、措辞和标点的推敲推迟到对自己的文章内容满意的时候去做;

9. 要让学生写作时在头脑中有文章的整体轮廓;

10. 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应该专注于直接的形式教学,而应该代之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形式经验知识,给学生提供能够促进思想的清楚表达程序。

以上域外教学研究的成果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对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有直接的帮助,其中至少使我们对我国目前作文教学有这样几点认识:

1. 目前我国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教师一般缺少明确的作文教学的理念,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都心中无数。他们急需相应的指导。

2. 我们缺少对作文教学内容、范围和难易程度的界定。学校在作文题目和评价的标准上都急需做出调整改进。

3.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对域外母语较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更高起点的研究。对那些有利于促进我国作文教学的改进的研究结论要积极的加以吸收并用于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

4.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域外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先对我国部分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和界定,并通过实验不断改进,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渐渐做到有规可循。

5. 不必尽快制定出语文教学各个部分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否则其他的研究都不能有效开展。必须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合作研究,是当务之急。

篇10:启示话题作文

原来,第一次倒的时候,虽然瓶子里满满的,但是糖是很松的,中间的空缭很多,所以经不起摇,一摇就塌下去了。

看了妈妈装糖,我联想到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他们学了一点点知识,就以为学到顶了,什么都懂了,好像脑袋了已经学满了知识似的,不扎实,一考就扁了,像糖一样,一摇就塌下去了。

我决不学那种人,我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得扎扎实实的。

篇11:启示话题作文

我生活的小区,以前的草坪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人一不小心踩了一脚,他也会虚心接受保安叔叔的批评,并保证下次不会再踩了。那时的草坪真的非常美丽。

有一段时间,小区的草坪上真的很糟糕,五颜六色的鲜花消失了,占了它位置的是一个个的垃圾袋子;以前的小虫儿也不见了,占它位置的是垃圾上的苍蝇;以前常常潜伏在草丛中的小兔子也被一些流浪狗臭跑了。草坪不再像以前那样美丽了。

有一天,那时我还读三年级,我发现有一群比我大的孩子在草坪上又跑又跳。我急忙上去制止:“不要在草坪上踩了”。他们看了我一眼,没有理会我,又开始玩。“不要再踩了!”我又说了句。他们中有个人走过来对我说:“你算老几啊?我们完要你管?”然后推了我一下又继续玩。

放学回家后,我告诉了爸爸。爸爸说:“看到别人踩草坪去制止是对的。”爸爸用手指了指楼下,原来保安叔叔来阻止了他们,因为爸爸已经报警了。

从那以后,物业开始定期来扫垃圾、割草。现在的草坪又像以前一样美丽了。

篇12:启示话题作文

转眼到了初夏,一天,传达室的老孙头执一木杆,杆头上绑了铁钩,把香椿树的主干顶梢打掉了。有几个同事是城市长大的,见到老孙头如此举动,都不愿意了,纷纷指责:这树长得好好的,却要毁了它,来年我们怎么吃椿芽?

老孙头呵呵笑了,慢悠悠地说: “你们懂个啥?你们见过那些苹果树、梨树什么的,有几棵长成参天大树的?树的精力也和人一样,是有限的,指望吃果子的树,就别指望它作木材,指望作木材的树,就别祈求它结果。如果不把树梢打掉,它就会可劲儿往高里长了,那样,来年就别指望吃椿芽了。”

人也一样。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遍地开花。

篇13:如何训练话题作文

一、要加强素材储备

作文主要有三部分:标题、开头、结尾。文章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眼睛。确立好的标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开头要紧扣标题,抓住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尾同样要再一次点明中心。

文章的开头要审好题,直接切入主题。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虽然学生平时看了很多好文章,但很多看过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建议学生要有个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内容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坚持的话,就会看到效果。

二、要加强对话题作文的针对性训练和指导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时代,开启作文的话题活水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关心社会动态,对社会新闻一无所知,只知道读书本上的东西。其实,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可以当作话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环保、资源、网络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学生应该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的话题,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多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多一份对生活的激情、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认真地感悟、体验生活。

(二)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无论做什么事,方法很重要,话题作文也一样,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写话题作文的方法指导,要围绕给出的话题来进行扩展,不能文不对题,让学生从直观的展示中来吸纳其精髓。在话题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夸张,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三)要强化学生从多角度来确定作文大意

在写话题作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作文的写作意向。突出主题,安排材料,不管是写什么,得先打定主意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要表述出自己对该话题作文的思想认识,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众所周知,“意”是作文的灵魂所在,意胜则文胜。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字:准,意思是不能跑题,要紧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意图。深,要深刻不肤浅,写出文章的深刻内涵。稳,就是要做到对文章题目把握准确,稳写稳胜。新,就是要新颖脱俗,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要想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启发多向思维,让学生多层面、深层次、广角度、按照话题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做到面面俱到,围绕话题的类是什么、因是什么、果是什么来展开文章的联想,完成文章的写作。学生要尽可能把所能想到的内容都写出来,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三、在做好平常练习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非常练习

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向更高一级发展攀登。在学生找好要攀登的范文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办法,专项训练要围绕一个既定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综合训练要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思维,综合各个写作要素来展开,争取让学生在作文上尽情发挥,闪烁发亮。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逐渐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想象、多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并能将事物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从细微之处发现深刻思想,由远及近,由眼前所见事物联想到将来的发展取向。

篇14:日本生活作文启示

生活作文教育在日本有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日本近代的学校教育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复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是以大量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改革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我国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背离的情况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倾向明显,借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一、回归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日本写作教学十分注重回归生活,“它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它是以儿童自主地、能动地表达为出发点的,它是主体作用于对象同时又深化对自我思考。它是一种完整的对象性活动。”①也就是说,生活作文使写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互为因果。生活阅历丰富有助于写作表达,它可以改变以往写作与生活脱离的情况,写作也有利于提升生活品味,因为写作介入生活之中,可以使生活丰富和深邃起来。学生写作时,在真诚地拥抱生活亮丽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思生活,这样就使写作成为生活必需的一个部分,成为促使人格形成的活动形式,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其实,日本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与我国一直倡导的“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的确,学生生活就是一座原始金矿,而习作应是经过矿厂提炼的产品。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走入生活,写生活的喜怒哀乐,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多年来,我国的写作教学虽然也一再强调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生活,应为反映生活而写作,但由于习惯于两节课内交卷,这种写作实际上只可能是思考辨析,或者干脆是为作文而编造生活。有的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有些教师则制造一些“生活体验”,如为了写“擦鞋”,就要求学生把鞋和鞋油带到课堂上,实际擦一遍,然后写,即所谓“为作文而生活”。但诚如一个学生所说:“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临行前老师对我们说回来每人要交一篇作文,到了那里要仔细观察。结果没玩好,作文也没有写成。”作文本来应该是为了反映生活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变成了“为作文而编造生活”,甚至是伪生活,本末倒置的方法不会产生真正的好作文。且先来看一篇日本中学生的习作,如下:

父亲的白衬衫

那天是父亲换新工作后第一天上班。父亲换上了以前不大穿的西装,西装下雪白的衬衫配上了鲜艳的领带,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父亲这样的打扮了。

知道父亲要换工作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他从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电报科被调到了一个不合他性格的推销科,母亲好像对父亲换工作的事非常担心。从父亲开始新工作的那天起,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父亲每天工作回来,都要读两三个小时的书。一到父亲打开书,在一旁的母亲、我和妹妹连忙去把电视机、收音机的声音关小了。这个动作后来成了习惯,父亲稍稍翻阅有关推销的书,我们就会冲到音量旋钮旁,引得父亲笑了起来。

还有,母亲在家务中现在增加了一个小项目,就是洗父亲的白衬衫。因为放在洗衣机里洗不干净,母亲一直是用手搓的。母亲从不耽误洗衣的事,父亲的白衬衫一直是雪白的。

有一天父亲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订单,看着他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果,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现在已是八月,盛夏的季节,父亲干推销员以来已过去了半年。就是在这种酷暑中,怕热的父亲每天这样衬衣领带肯定很难受,但父亲嘴里却没有抱怨的话,我从父亲的这种态度中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情,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到底、决不服输的人。

我桌上的钟已经过了十一点,父母房里灯还亮着,父亲好象还在看书,“爸爸要注意休息呀!”我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

(注:[日]佐伯梅友编《现代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5页。)

《父亲的白衬衫》以一个初中女学生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对父亲及其工作的观察。虽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学生对父亲工作的观察、体验的机会是十分稀少的,但这位同学还是在生活中捕捉、勾勒出了父亲的工作形象。并由此可以感受到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家庭中暖暖的亲情,这种真情实感难能可贵。平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

二、着眼于跨领域学习

日本生活作文“它是一个促进人格形成的主体活动同作文表达活动融为一体的完整的活动,它是学科教育同生活结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教育”。②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写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从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学实践。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生活调查作文”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研究生活,它以单元学习的形式展开,其中包括自我定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以作文形式总结和班组讨论等步骤,以及查阅资料、图表的应用、内容归纳的条理化等方法上的学习。且看日本教材第三册第7单元《走向未来》中的一段引语:

在本单元中,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章。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人类与社会的现状,并重新探讨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式和我们社会的现状。……[课题三] 确立主题,汇编文章。(1)站在人类之外的动物或植物的立场上,以小说的形式描述周围的人或人类社会。(2)21世纪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在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动态的基础上,总结列举的事物,写一篇论述文。……

(参见洪宗礼主编:《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11页。)

学生如果根据教材的上述要求写成一篇作文,不仅仅需要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课文以外的科学文化资料,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表达,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习作的最终产生可以说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所以说作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学习,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一种封闭式的语言训练,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似乎作文就是作文的事,与其他学科领域毫不相干。我们的作文教学亟需确立这样一种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观念。所以,要采取多种渠道打通课堂内外,充分发掘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读好社会和自然这两部大书,特别是要让他们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受社会跳动的脉搏,汲取更为丰富的写作营养,将单纯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村事态百相的深层观照。这种“转向”的意义,不仅在于放大了生活的外延,扩充了学生写作的源泉,而且在于它能使学生作文的过程变成到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成为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三、在关注生活中认识自我

生活概括了人的全部活动,日常生活包含着多个侧面,如与自然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人的社会相关联的日常生活等,而学生每天经历的日常生活则是一个最为贴近人的生活事实。由于十分平常无奇的日常生活每天如此,毫无变化,学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从未去回顾、深思这样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课题,才值得关注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关注和思考来认识自我,因为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展现自我,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从而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学生应从周围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交往、同龄人的交往中,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认识、表达的要求,而不是在空洞的观念上构筑对自己的想像。

在日本的生活作文教学中就安排了一个“依据事实,重新观察生活”的作文单元,这个作文单元要求学生找出并记录一天的生活中特别有兴趣的事、产生疑问的事、留在心上的事。一位学生在做了一天的记录以后,发现了平时没太注意的问题,写了一篇作文,如下:

把家庭当作后台就行了吗?

(日本中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

在我的生活中,家庭成员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对我来说,家庭、家庭成员意味着什么呢?我,可以说整个日本的中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即使回到家里,当天的作文、复习,明天的预习、准备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去。那么,家庭就只是中学生学校生活这个舞台的后台吗?

现在的我,在家庭当中,对待家里人,几乎都是采取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的。家里人为我做事,我都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来接受,而我自己却不为家里人做任何事。有一天,晚饭之后,父亲在辅导弟弟功课时把弟弟骂哭了。我在一旁听着,说父亲教法不行,母亲则说要我来教。我便没有做声。但心里也在盘算:教弟弟他连感谢的话也没有,对我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再加上又不是他来问我,教他纯粹浪费我的时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心中确实是有一种非常寂寞的心情。

我是这么一个打小算盘的人,细想自己也感到羞耻,我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家庭、家庭成员的意义。晚上,母亲催着两个弟弟早点睡。家里人就这么没有什么交谈,一天就结束了。这太没劲了。家庭就是一个后台,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只能这么来形容了。我感到应该更认真地想一下家庭、家庭成员的问题。

平时,弟弟们从不为我做点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那么我也不为他们做什么。这样家庭、家庭成员就毫无意义了。在期望别人做什么之前,自己应该先养成主动地交谈的态度。这天我想到了这些事。

母亲开始算钱,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睡了。我一个人在做明天上课的准备。

(注:[日] 石森延男编《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2 页。)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重新关注日常事实,发现问题,据此来写作。要使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形成认识自我的作文,最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习作是否正确地把握了事实,围绕事实、思考、看法是否深入。在作文教材中介绍的这篇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习作,实质上反映了现代日本家庭生活的基本结构,正是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这位学生从平常的事实中发现了问题。她用了“舞台”、“后台”的语词来比喻这种生活结构,形成了自己对“家庭”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生活作文”就是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摆脱习以为常的思想方式,关注真实的生活事实,从中发现生活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在关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看法,将引导学生形成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学习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作文教学与研究具有参照性。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生活,作文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面对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种种扭曲现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及其正确的方法,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径。

————————

注释:

①②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98届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保洁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资料下一篇:园林规划报建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