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2024-07-15

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精选16篇)

篇1: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

屠杀”惨案。大量史料证实:日军侵占南京后,残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余万人。“南京大屠杀”是中华人民心中永远也无法消弭的伤疤。七十三年过去了,昔日的屠杀场如今已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年轻的一辈也仅仅只能从教科书上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牺牲的抗日烈士;更应该铭记祖国曾遭受的苦难和耻辱。我们理应永世铭记国耻!发奋图强!

活动主题:永铭国耻,振兴中华。

活动目的及意义: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七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希望通

过此次举办的“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活动激发师生心中的爱国热情、民族使命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以行动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这段不可忘却的耻辱。

活动时间:12月13日

活动地点:南师大校园内

活动主办单位:校团委新闻中心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流程及内容:

前期宣传:以海报、展板、宣传单、横幅等方式进行“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活动的介绍,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提高参与度。

系列活动:活动之一:泣诉历史——“南京大屠杀”图片展

活动主题:牢记国耻,重任在肩。

活动目的:通过一系列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览,再现历

史,揭露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激发全体师生们的爱国热情,牢记历史教训,发愤图强。

活动时间:2010年 12月13日上午9:00~晚上8:00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敬文图书馆二楼

活动方式:(1)图片展共分为五大板块:南京沦陷、血腥屠杀、抗日烽火、正义惩罚、历史见证。可邀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解说员前来对图片进行解说。

(2)图片展同时在活动地点设一展板(展板设计为“感

想录”)观摩图片展的师生可在此写下自己的感想。

活动之二:心传哀痛——默哀仪式

活动主题:鸣警报,祭亡魂。

活动目的:警报鸣起,那是对三十万遇难同胞的深深悼念,那是

对世人深刻的警示。为了牢记这段永不可忘却的历史,我们

用行动寄托哀思,缅怀亡魂。

活动时间:12月13日上午10:00

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敬文图书馆前广场

活动步骤:(1)活动宣传:以海报、展板、宣传单、横幅等方式

(2)场地申请及布置

(3)活动内容:鸣警报前段时间请经过广场的师生停下

脚步,聚集到广场正中央,鸣警报时有负责人组织在场人员

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条件允许的话可增加献花圈相

关仪式)

(4)后期工作:活动结束后负责人员清理现场

备注:活动可用到话筒相关设备以增加活动气氛。

活动之三:笔述爱国情——签名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签名展板活动,激发同学们心中爱国之情,了解

更多历史事实。

活动时间:12月13日中午12:00~13:00

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东区食堂前空地

活动步骤:(1)活动宣传:以海报、展板、宣传单、横幅等方式

(2)场地申请及布置,准备横幅,标语为“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3)活动内容:号召同学们在横幅上签名或者是写下

自己的感想。请有兴趣的同学填写展板上的相关历史知识问

答。

(4)后期工作:将写有同学签名的横幅寄往南京大屠

杀纪念馆,可附一封慰问信。

活动之四:再现历史--影片放映

活动目的:铭记血的教训,历史不能忘却

活动时间:12月13日19:00 ~ 21:00

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敬文图书馆东报告厅

活动步骤:(1)活动宣传:以海报、展板、宣传单、横幅方式

(2)场地申请及布置:影片放映的相关负责人提前二

十分钟进行放映器材相关调试,同时负责维护好现场秩序。

(3)活动内容:放映影片《南京!南京!》

活动之五:正义审判——情景剧表演

活动目的:通过情景剧,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历史史实,以及当今

日方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态度。

活动时间:12月13日16:00

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步骤:

1、活动宣传:以海报、展板、宣传单、横幅等方式,吸引相关同学报名参加表演

2、场地申请及布置:布置成法庭

3、活动内容:(1)分配人员角色(分别饰演南京大屠

杀幸存者、战犯、法官、律师等)

(2)模拟法庭审判程序

4、后期工作:活动结束后负责人员清理现场

活动之六:烛光、缅怀

活动目的:在夜晚通过烛光,不禁让人深思这段历史究竟给我们

留下了什么。历史不可忘却,历史昭示着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活动时间:12月13日 20:00

活动对象:南师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敬文图书馆前广场

活动步骤:用蜡烛组成“12.13”的图案

备注:信调部负责活动前的相关信息调研

宣策部负责活动展板、横幅的设计及活动宣传

摄影部负责活动中的相关照片拍摄工作

文秘部负责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采编部负责活动

篇2: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1937年到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屠杀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三十余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只从课本上一带而过,日本更是刻意扭曲事实,这让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用这段屈辱的历史激励自己。

二、活动目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我们要让每一位参与的大学生铭记苦难的历史,缅怀英勇抗日的烈士,号召大家学会感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明确大学生对历史,对民族的责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三、活动主题

铭记国耻,爱我中华

四、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13日

五、活动地点

1.宁夏师范学院体育馆

2.阶梯教室()

六、策划单位

主办:宁夏师范学院思想政部

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大学生践行社

协办:

七、活动内容

(一)前期宣传

1.由社团内部人员制作横幅、宣传海报、印发宣传单。

2.将制作好的宣传海报放置于回餐一楼和汉餐一楼。

3.在校园各宣传栏内贴上海报。

4.在校园内发放宣传单。

(二)中期准备

1.社团内人员在网上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现今南京发展的历史图片。

2.将图片打印出来并制作图片展板。

3.借用多媒体教室观看电影《南京!南京》。

(三)后期运行

1.各班对活动进行总结,参与人员写出自己的感想。

2.对此次活动作出总结和评价,为以后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基础。

八、活动流程

(一)参观图片展板

1.12月13日上午8点,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和物理与技术信息学院学生集合。

2.从人文学院开始,按院系、班级依次进入体育馆内参观。

3.12月13日上午12与体育馆前集合解散。

4.12月13日14点,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体育系、音乐舞蹈系和美术系进入馆内参观。

5.12月13日17点于馆前集合解散。

(二)观看电影

1.12月13日14点至16点,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政法学院分别在文科楼阶梯教室一阶梯教室二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观看电影《南京!南京》。

2.12月13日16点至18点,外国语学院、物理与技术信息学院和音乐舞蹈系分别在文科楼阶梯教室一、二、三、四观看电影《南京!南京》。

3.12月13日19点30至21点30,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体育系和美术系分别在文科楼阶梯教室一、二、三、四观看电影《南京!南京》。

(三)文稿征集

1.12月13日至12月18日进行文稿征集,征集有关活动的感想文章进行评比。

2.经过评比,与12月19日公布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名单。

3.于12月19日14点至17点30,在文科楼阶梯教室一进行颁奖大会。

九、注意事项

(一)在参观图片展板时注意:

1.维持秩序,学生之间不可推搡。

2.保持馆内清洁与馆内安静。

3.注意集合时间和地点,务必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二)在观看电影时注意:

1.维持秩序,观看时保持教室安静。

2.注意时间的调配,观看次序,做好活动安排。

十、经费预算

条幅一条:60元×1条=60元

图片打印:100张×1元=100元

宣传单:1000张×0.1元=100元

宣传海报:自制

总计:260元

-大学生践行社

篇3: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一、主要设计构思: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震撼人类心灵,在国际上有深刻政治意义和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

纪念馆设计应把握住这一历史主题——承载悲愤、祈求和平,并要处理好与城市及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与旧馆相协调,从而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营造从战争—屠杀—抗争—和平的精神场所。

1、突出遗址主题

扩建后的纪念馆整体是一个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立的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类型的纪念建筑中,其遗址部分应该是重点突出的主题和参观序列的高潮所在。在这个项目中,原有纪念馆院落中发掘出的“万人坑”遗址应该成为参观序列的高潮和重点。

2、尊重原有纪念馆建筑

首先在建筑尺度上,由于原有建筑属于小尺度的建筑体量,新建部分特地采用了“体量消隐,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大体量的建筑空间埋于地下,与原有建筑取得协调。其次在流线设计上将原有建筑与新建部分整体串联起来,使原有建筑成为参观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在空间序列上,设计中用一条中轴线将新老建筑中的若干主要体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秩序的统一。另外还注意了建筑空间意境同原有建筑空间意境有机衔接,和而不同,形成统一中有变化的整体空间意境。

3、场所精神的营造

我们认为,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在本项目所处的这块基地之中,惨绝人寰的杀戮、无辜遇难者的悲愤、深埋于地下的累累白骨构成了场所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设计之中,我们采用围墙、砂石、枯树、水影、烛光等特有的建筑元素和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色彩控制,努力寻找适宜的形式来对这一特殊的场所精神加以恰如其分地表达。

4、积极应对周边环境。

在现场考察时,我们就意识到现场基地周边的高楼大厦、广告牌、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等都将会对扩建工程的内部空间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在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这些影响,一方面积极同城市规划部门配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介入到周边的城市环境改造工作之中。

二、总体布局

该馆总体构思将基地划分为东侧纪念馆新馆及纪念广场、中部原有纪念馆扩建部分和西侧纪念公园三大部分,分别与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对应组合。“断刀”,“灾难之庭”、“和平公园”三个主题的场所空间塑造一气呵成。纪念广场与新建纪念馆形成了总体空间序列的“序曲”与“铺垫”,重组的纪念馆遗址现场与冥思厅是所有章节之中的“高潮”。作为尾声,“和平公园”完成了整个建筑空间序列的布局。

纪念馆新馆用地地形狭长,状如长刀。在设计中以“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掩埋在大地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寓正义战胜邪恶,象征着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战胜侵略者。灾难之庭是在原有纪念馆基础上翻新扩建而成,院中的砾石与枯树象征死亡,而触目惊心的万人坑遗址更唤醒人们对曾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悲惨历史的记忆。和平公园以大型水池和绿化环境塑造宁静美好的和平生活氛围,并以“和平女神”纪念碑做为尾声,表达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祈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三、纪念馆新馆

新建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6 723m2,建筑总高度18m。为避免新建部分对原有纪念馆产生压迫感,设计上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新建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屋顶为倾斜的纪念广场。新馆共有三层,设计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功能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场。地下一层以及首层平面主要是展览陈列厅。内部空间运用倾斜的墙体、缓坡的地面、穿插的桥及空间节点设计,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非常态空间,表达出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场所精神。纪念馆新馆的整个建筑体量是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体块,造型简洁、有力,其端部倾斜向下,犹如“折断的军刀”。新馆的立面处理简洁大气,南立面长度达到180m以上,立面最高点18m,东端配以“家破人亡”主题雕塑,以大尺度和特殊的形式给人带来震撼的心理感觉。外墙采用干挂石材,通过对于石材纹理和单元尺寸的变化来形成富有沧桑感的立面质感,表现纪念馆深沉凝重的独特气质。

四、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位于新馆与原有纪念馆之间,是人流进入整个纪念馆区所经历的的第一个空间。设计上沿续了原有纪念馆“灾难之庭”的空间意境,以无生命特质的砂石铺装广场,并将这一意境一直沿续到以粗石铺装的新建纪念馆屋顶之上,令人感受到“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纪念广场上保留了原有的十字架等纪念性构筑物,并增设了大型雕塑“冤魂的呐喊”点出主题。为防止周边地区车水马龙的市井气息影响到纪念馆的空间环境,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在纪念广场附近设计了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体,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形成凝思空间。同时借以表达“围城”、“屠城”这一主题,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可逃避的绝望心情。

五、万人坑、祭祀庭院、冥思厅

万人坑位于园区的中部,是整个院区的核心空间之一。重新设计的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外观简洁,室内空间丰富,充分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关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空间。沙石地面、锈蚀钢桥与昏暗的灯光相结合,表达了遇难现场的历史感。

在“万人坑”纪念馆与冥思厅之间设置“祭奠庭院”,重新组织营造告慰亡灵的祭祀空间与场所。院两侧的碑林和坚硬的石子铺地形成肃穆的氛围,庭院之中设置长明的火炬台,表达人们对战争冤魂的哀思。

冥思厅作为对大屠杀史实参观过程的结尾,使沉痛的情感得以升华。冥思厅的室内空间有意设计得非常黑暗,参观者在行进过程中将手中的浮动蜡烛装置点燃,放在室内的水池之中。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磨光花岗岩墙面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互相影射,无限延伸。冥思厅尽端的石墙之上,题写着纪念的诗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的哀思之情。

六、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位于整个园区西部,整个空间氛围以表达和平的美好为主题。设计中在基地南边与城市人行道交接处以填土方式堆起一个草坡,草坡自东向西缓缓下降,在接近公园纪念雕塑水池边与地面相平。在绿色草坡上有规律地布置条石,人们可以沿着缓坡轻松走上草坡顶部,实现和平公园的活动、休闲等功能。和平公园中部是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塑像。塑像的倒影掩映在池水中,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馆藏交流区

馆藏交流区位于和平公园的西北侧,总建筑面积为6 641m2。长200m高8m的巨型纪念墙将馆藏交流区建筑物与和平公园隔开,减少建筑物对和平公园的影响。建筑采用了单元式的设计手法,功能用房和辅助服务空间交替出现,形成韵律,建筑的造型强调整体感和雕塑感,采用大虚大实的对比,暗合城墙的韵味,与整个馆区的其他建筑风格近似,气质内敛。

篇4: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参加纪念活动的有33位抗战老兵代表,他们均是年过九秩的老英雄,年龄最小的91岁,最大的103岁,最远的一位来自东北吉林。活动中,江苏省民建“聚首·七十年———纪念抗战胜利公益基金”的签约仪式也在这里举行。这项基金由民建江苏省委、民建南京市委和爱德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关爱英勇保卫祖国的抗战老兵,支持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发展。33位抗战老兵代表出席了仪式并获颁慰问金。

签约仪式后,主持人诵读了在南京及江苏牺牲的抗战烈士姓名、籍贯、牺牲年龄、牺牲地点、部队番号、军阶等,以示对他们的怀念。抗战老兵代表、江苏黄埔同学会副会长张修齐动情地上台致辞,他说:“我们当年不怕牺牲,可是就怕被遗忘!现在看到大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很高兴”。

活动中,女歌唱家张鹤还为抗战老兵代表们高歌一曲《英雄赞歌》,表达大家对这些抗战老兵们的崇敬心情。活动期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吴先斌、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文心,精心安排志愿者出车出力接送抗战老兵代表们,还亲自带领着数十位志愿者忙前忙后,为抗战老兵代表們热情服务。纪念活动还设宴招待这些抗战老兵代表;离席时,志愿者还为所有抗战老兵代表每人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张 群/文图)

篇5: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金审学院10级金融3班团支部

2012年12月12日

10级金融3班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值此南京大屠杀75周年之际,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也日趋紧张。回顾历史,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30万。这是不容忘记的史实,也是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已被在无形中淡化,甚至在日本发生了刻意的歪曲的现象。我们不能改变也不能忘却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也不能让他们被淡化被扭曲,我们要让这历史时刻被铭记,才能有我们的民族责任心。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无辜死去的同胞,铭记历史,告慰亡灵,警醒国人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激励广大青年青年团员牢记历史,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振奋爱国精神,展现我团支部青年的风貌。

三、活动主题

勿忘历史,警钟长鸣,热爱生命,珍爱和平

四、活动细则

时间:2012年12月12日——2012年12月14日

地点:南京审计学院莫愁校区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0级金融3班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书

九、活动中应注意的细节

1、注意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活动影响力;

2、密切注意往返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交通安全;

3、注意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候的公共秩序;

4、在活动过程中注意维护学院与班级的形象。

篇6: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有奖竞答活动方案书

一、活动目的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的纪念日,XX大学将在“XX学校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纪念南京大屠杀”微信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希望通过此次举办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激发师生心中的爱国热情、民族使命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以行动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这段不可忘却的耻辱。

二、活动时间

2017年月日 — 月日,共5天。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XX大学

技术支持:上海拓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民竞赛网)

四、参与对象

关注“XX学校部”微信公众号的用户

五、活动方案

答题抢红包

开始答题时先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再自动从200道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5题,让公众微信竞答,每答对1个,分数增加20分,答对4题就有一次抽话费(或红包)的机会。每人每天(每个微信号)有一次抽奖机会,分享朋友圈后可增加一次抽奖的机会。活动效果:本次活动预计有1-2万人次参与答题,可增加5000-8000个粉丝用户。

1、封页

2、答题

3、查看分数,开始抽话费

篇7: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

南京大屠杀是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对中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即便是今天也不能被忘却。

二、活动目的:

1、南京大屠杀的屈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在学院团委的号召下,举办“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通过活动,能够让小学生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历史背景及意义,认识到铭记历史重要性以及如何勿忘国耻,展望未来。

2、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活动也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应当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具体问题,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三、活动主题:

牵小学生手,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四、活动时间:

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五、活动地点:

马衙小学

六、工作安排:

1、服务部: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总结

2、外联部:在活动宣传中,讲解PPT,为同学们上课

3、宣传部:负责制作宣传PPT,并负责活动过程的拍照和后期微博宣传

七、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开展主题会议,宣传活动目的和意义;

2、联系有关小学,做好学校之间的沟通;

3、确定最事宜的活动时间及交通方式,确保大家的活动便捷与安全

(二)中期开展

本次活动分为宣传“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和学习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两部分

1、宣传“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

本次活动定于12月13日或14日开展,进校进班采用PPT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现,向小朋友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展现和平的可贵,对一至四年级学生只进行宣传教育,对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深入引导,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2、学习如何正确的看待历史

12月13日当天,安排20名志愿者,带领高年级同学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活动有以下方式:

1)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

2)组织问卷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认识 3)为低年级的同学普及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相关知识

(三)后期总结: 服务部的同学要做好工作总结,学校安排参与活动的学生写感悟

八、注意事项:

1、各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由于学校人数众多,不利于管理,要安排人员维持教室秩序,注意安全

篇8: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日本还在广岛和长崎搞了一个日本原爆(原子弹爆炸)纪念馆,长年宣传日本国民也是战争受害者,全然忘记了原子弹的投掷是因为当时日本法西斯顽抗到底。

我国的国家公祭日,是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掩盖与揭露的交锋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了南京,随即对南京手无寸铁的民众以及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加上抢劫、强奸和纵火,持续了6周,累积30万国人罹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从日军亮出屠刀的那一刻,掩盖屠杀的阴谋就开始了。日军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切断,禁止一切人员出入南京,以堵截所有消息。而攻占南京第二天,日本各大媒体就开始连篇累牍刊登日本随军记者采访到的“南京地区日中亲善”,包括中国妇女“欢迎”日军的照片。

实际上,这些照片大部分经过加工,比如用刺刀逼迫中国妇女“表演欢迎”,后期加工时将刺刀部分剪裁掉,就成了一张“日中亲善照”。值得一提的是,日军随军记者,或出于嗜血的癫狂,或出于仅存的良知,也拍摄了当时南京的一些屠杀照片。而这些鲜血满地的照片,则被日军审查机关全部扣押,编入“不许可发表”序列,禁止这些罪证见诸天日。

但是疯狂的掩盖,迎来的只能是奋力的揭露。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5位外国记者德丁、斯蒂尔等,耳闻目睹了日军大量的屠杀,在他们千方百计逃离南京后,他们关于日军“有计划的恐怖屠杀南京人民”的报道,已经登上了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以及《芝加哥每日新闻》等世界各大媒体。而当时国内的《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也发布了大量揭露日军在南京野蛮暴行的报道。1938年1月至5月,中共《新华日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揭露新闻就有10余篇。这些报道,加上当时在南京的各国外国侨民的血泪日记(如郭歧的《陷都血泪录》、李克痕的《沦京五月记》以及近年出版的《拉贝日记》等)成了南京大屠杀第一批血证。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中国政府与民众都开始了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调查,其中南京各团体成立的“南京调查敌人罪行委员会”,累积搜集到日军29支部队在南京犯下的包括屠杀、伤害、奸淫等295882次罪行。与此同时,1946年随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立,盟国检察官们开始将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一批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日本战犯列入被告名单。1946年6月,包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尚德义、伍长福等,以及南京大屠杀目击者贝德思(美国教授)、费奇(美国传教士)等在内的一批证人飞往东京,直接参加东京审判。

当庭,松井石根狡辩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南京只是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而且自己对此毫不知情。而法庭立即出具了1937年12月底松井石根约请美国记者阿本德出面,帮日军平息“南京大屠杀谣言”的笔录证据,将其驳斥得哑口无言。

正义可能迟到,但是绝不缺席。日军攻占南京后,两个刽子手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他们在南京期间比赛谁先杀满100人,1937年12月13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原本是炫耀日军多么“勇武”。结果1946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们无意中看到了这张旧报纸,两个杀人魔王在8年后被紧急逮捕并遣送中国,接受正义的制裁。

狡辩与铁证的持续战斗

关于南京大屠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最后的判决书中给与了充分的认定,并且将屠杀的罪行责任归咎于日军。但是,由于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清算不彻底,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对这些战犯进行“招魂”。松井石根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决之后,日本一家火葬场的负责人飞天美善,竟然潜入火葬场将7人骨灰偷走,在爱知县建立了一座所谓的“殉国7士墓”。关于南京大屠杀,他们冥顽不灵,坚持说是南京大屠杀是谣言,或者是编造,包括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等人都出版论文来否认南京大屠杀。1982年,在右翼势力的推动下,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时,把南京大屠杀一节中“中国牺牲者人数”“国际舆论的谴责”等相关段落删除,引发中国方面强烈批评。近年来,日本右翼更加肆无忌惮,2012年,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宣称“没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的亲信、日本放松协会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公然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

日本右翼的疯狂狡辩也遭到日本国内的严厉反驳,1984年,以洞富雄教授为首的一些学者成立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先后出版了《南京事件》《南京大屠杀资料集》等书,对右翼分子的言行予以驳斥。一些有良知的、没有丧失理智的日本政治家如鸠山由纪夫等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并为日军暴行道歉。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们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从建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到组织编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为维护历史真实与日本右翼针锋相对。

(责编:石磐)

篇9: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策划

一、活动主题:

纪念南京大屠杀

二、活动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3日。我们不应忘记,七十年前,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南京同胞正经历的那场人类悲剧。

三、活动目的:

在我们物质生活非常富足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精神沙漠化,忽略了曾经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不惜付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的英雄烈士们,甚至已经达到了良心泯灭的地步。追星成了数见不鲜的事,而我们的烈士,为我们生活而奋斗终生的可爱可敬的人却无人问津。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因此借此机会号召青年一代做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热爱祖国的有用之人

四、活动地点:

音乐厅外面的两旁的人行道

五、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13日

六、活动对象:

青年一代(在校大学生)

七、主办单位:

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八、承办单位:

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实践部

九、活动前期准备:

1.通知各二级学院,让每个二级学院的实践部出若干张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专题展;

2.申请所用场地,借展板(若干小的,一张大的),借桌子,雨棚;

3.买透明胶,制作横幅,买便利贴若干,熟宣纸若干;

4.集合本部门各个成员开会,并将具体的工作安排落实到人,且让其熟悉每个细节;

5.提前联系求实社,并让本部门的特定人员(待定)准备整个活动的素材以备后期写新闻之用,并由宣传组协同宣传部出一系列的专题展;

6.制作实践部干事签到表,制作主题贴纸,展板衬底制作;

十、活动流程:

1.12月12日,在音乐厅正对出设点,让路人签名,并写上一句幸福寄语贴于旁边的大展板上;

2.12月13日,布置场地(搬展板,放置展板,拉绳,设点),并将专题站贴于展板后有一定距离的摆好,专题展是用绳拉的就用订书钉把其定好;

3.将签好名的横幅拉在音乐厅旁边的树上,将大展板至于音乐厅正前方显眼的地方。

十一、活动分工:

1.秘书组负责制表,签到,收集、整理、统计各二级学院及本部的专题展;

2.宣传组负责联系求实社并在音乐厅设点处负责路人的签名;

3.活动组负责让路人写好祝福寄语,并将其贴于大展板上;

4.文艺组负责本部专题展的设计和大展板的制作及新闻素材的收集;

5.另选两人来写本次活动的新闻;

6.男生帮东西,女生现场布置。

十二、经费预算:

1.便利贴若干,10元;

2.横幅一张,70元;

3.熟宣纸若干,30元;

十三、后期相关事宜:

1.有序的收回展板,并将专题展图纸一一收回,指定若干名干事将展板归还到指

定位置;

2.将横幅完整的收好,3.归还所借的一切。

十四、注意事项:

1.专题展图纸的删选:必须是与此次活动主题相关的;

2.保存好各二级学院的专题展图纸;

3.带好雨棚,以防下雨,使得签名和祝福寄语这环节出现障碍;

4.随时随地都要保护我们的所有的展板及其图纸;

5.对于来签名和来写祝福寄语的人,我们表示欢迎,却不能让他们玩世不恭,写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策划人:刘灿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杀的策

篇10:少先队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

一、前言

在七十七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惨绝人寰的开进南京,在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令人发指的是无情的“杀人比赛”惨不忍赌的机枪扫射、刺刀乱戳、纵火焚烧以及**、杀人、毒气和活剥人皮,中华民族在经历纵火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物品也遭到了大掠夺,12月13日,每个中国人民,每个华夏儿女都应时刻深记的耻辱日子,从前历史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一遍遍浮现,三十万同胞的灵魂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二、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七周年,向三十万遇难者沉重哀悼。

三、活动目的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关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纪念“南京大屠杀”,为三十万同胞的灵魂哀悼,让所有国人都谨记这个惨无人道的日子,这也体现了华夏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社会和平发展,国家安定,新一辈华人都近麻木,漠视了这一难忘的日子,忘却了这个失去三十万同胞的沉痛日子,我校师生在这个难忘的日子举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活动,激起无数爱国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爱我中华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主 办:朱店学校少先队

五、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2日

六、活动内容

一、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宣传发动学生们主动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自己去寻找这段惨痛的历史。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和老师们准备了部分相关书籍和历史文献资料,由老师们互相传阅,再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讲解、介绍。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安排老师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利用了一周的课间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介绍他们自己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二、通过有限资源进行全员教育。我们利用了周四集体队会的时间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纪录片《南京》。通过影片中目击整个事件的外国友人和大屠杀幸存者们的口述,以及相关的图片影像的纪录使得全体师生对于这个惨痛的历史时间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甚至当影片播放完毕就有学生气愤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要买飞机飞到日本去轰炸他们!”

三、及时接受学生反馈。观看完影片《南京》中高年级的同学纷纷写出了一份自己的观感,把他们的所见、所感都清晰的纪录了下来。我们少先队也给部分学生机会,让他们在全体学生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感染。

四、分层次开展相关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文字表达不够成熟,所以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的南京”绘画比赛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十分积极,纷纷投稿,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三名,学生画笔下的南京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美丽!中高年级的同学我们举办了手抄报比赛活动,学生们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制作成一张张小报纸,形式可爱,内容丰富,我们也分别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同时我们还将这些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给与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五、及时总结。最后我们要求各班在黑板报中单独划分出南京大屠杀专题板块,将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们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所见、所感进行展示。学校也专门举办了“不忘南京大屠杀”的主题演讲比赛,赛上选手们慷慨激昂的讲话给我和旁听的师生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分别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最后还请获奖同学在国旗下为全体师生演讲。

我们结合这个时机,让学生们了解南京大屠杀,了解南京的这段沉重历史,知道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活动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本次活动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主题,充分践行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以社会荣辱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中国人民不仅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还应在新时期,培养和弘扬新的民族精神。

七、活动结果

此次活动在少先队的带领下圆满结束,并达到预期效果。七十年的历史怎能忘记,几十万余人命毁在了鬼子手里又怎能忘记。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日这一活动唤醒了无数沉睡甚至麻木的中国人的心,这一历史的时刻将会铭记于每个中国人民,华夏儿女的心里。

篇11: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活动方案

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0日——20xx年12月17日

四、活动人员:

全校师生、家长

五、工作小组:

组长:陈久棣

副组长:董香琴 1xx

组员:赵敏 全体班主任

六、活动内容:

(一)宣传发动

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学校网站、翼校通等平台,向全体师生、家长宣传公祭日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呼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密切关注;

(二)主题活动

1. 一次集体晨会:(12月12日上午)

主要程序:主题讲话:主题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献词:二(3)班;ƒ全体师生佩戴小白花,集体默哀一分钟(哀乐)。

2.一次主题班会课:

(1)登录公祭网,学习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聆听主题音乐,沉痛缅怀死难同胞;

(2)结合社会实践参观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谈谈自己的感想,用绘画或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心得;

七、公祭日期间学校值班安排:

12月10日:1xx、dxx

12月11日:潘xx、张xx

12月12日:蒋xx、张xx

12月13日:陈xx、董x、dxx

12月14日:1xx、李 xx、dxx

12月15日:陈xx、张xx

12月16日:董xx、张xx

12月17日:1xx、dxx

值班电话:180180796xx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设计

2.2016纪念九一八活动方案模板

3.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活动方案

4.2016孔子诞辰纪念日活动方案

5.20重走长征路活动方案

6.烈士公祭日活动方案

篇12: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有创造活动以来最早的景观。它被人类创造用以纪念神、君王、人自身,从早先的复活岛雕像到泰姬陵再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人把自己内心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纪念性景观得以表达,而纪念性景观不同于一般性景观,它有其特有的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

物质要素——水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景观设计有多处运用水元素,每处水元素的运用都以恰当的形式表达其合适的立意。在其东侧入口广场设计中,水池位于新纪念馆地面部分南侧,水池同建筑平行,水被置于狭长形水池中,设计有可供通行的“石板桥”,水面稍低于水池,此处水元素的运用意在为入口广场雕塑提供软质基底面。整个水面与雕塑互成

体,雕塑置于水池中,实体的雕塑与抽象的倒影向进入景观的人暗示着苦难虽然已经过去但又是切实发生过,警示人们铭记苦难。

集会广场西侧黑色大理石墙前设计了池底也为黑色铺装的镜面水池,水池前放置有齐康院士设计的警示钟,十字形大雕塑,镜面水池反射着蓝天、自云、大理石墙、雕塑,它的设计丰富了空间形式简洁的广场,暗示人们在这天与地中曾经发生过得苦难。

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出口处设计了名为祭灵泉的涌泉,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景观设计中唯一处运用动水元素,涌泉的设计形式与立意互相契合,永不停歇的涌泉暗示着:我们不会忘记苦难,也不会忘记在苦难中牺牲的先辈们。

和平广场是水元素面积最大的区域,大面积水的运用给人们宁静安详之感,也呼应着和平二字。

物质元素——植物

设计者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景观设计为了营造出静谧庄严的氛围,利用围栏把整个纪念馆景观同周围繁华的环境独立出来,为了削弱铁质围栏的冷漠味道,设计者充分运用植物设计元素,高底灌木搭配,既能削弱围栏的冷漠又能增添围护景观的层次。

纪念雕塑墙后密植杉树,杉树树形高大、枝干笔直,既充当雕塑墙的背景又同水平雕塑墙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引导人们前行。在相邻的万人坑遗址广场中,设计者反用植物——利用了无生气的死树协调大面积的卵石广场增强了遗址广场的悲哀荒凉氛围。

祭场边缘整齐地种植着灌木球,既界定柔化了场地,又给祭场增添一丝生气。

和平广场上的紫金草花园种植着日本和平人士栽植的紫金草,还有欧洲王妃栽植的银杏,象征着不仅中国珍爱和平,而且全世界人民同样珍爱和平,也寄托着苦难造成者国的忏悔。胜利V字形雕塑墙的前面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色灌木,既丰富了单调的水泥墙又丰富了整个和平广场的线条。

物质要素——人工构筑物

设计者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人工构筑物主要有雕塑、墙,雕塑本就是一种可独立的艺术形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被纪念的人或事。纪念馆景观设计中,入口部分的雕塑设计鲜明地告诉人们这个城市的这个地方在某个时候所发生的苦难,能把参观者从开始就带入纪念氛围之中。雕塑的形式都是用艺术概括的手法表现苦难中的片段,呈字放置,与参观者的参观路线相致,引导参观方向。靠近入口的是尺度被放大的人物雕塑:一位受伤的妇女提着自己被残忍杀害的孩子仰天悲号,给参观者强烈的心理和视觉震撼。入口其他雕塑有的表现逃难、有的表现被凌辱妇女、有的表现被活埋的无辜群众。

集会广场的入口雕塑、十字架以及和平钟雕塑也成功的烘托出纪念氛围。广场入口的雕塑是三维与二维的结合体:两块被拉长了顶点的立方体,立方体上雕刻着苦难故事的浮雕,其雕塑形象尖锐夸张。它既是为了告诉参观者留意接下来的参观内容,又是集会广场与入口广场的分界点。广场之内的十字架雕塑与和平钟雕塑两者寓意相互补充,十字架代表后人对前人的纪念,和平钟代表后人对未来的希望。

老纪念馆入口广场前的“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与幸存者雕塑,其形式简洁有力,只是把大屠杀幸存者脚印跟幸存者雕塑置于广场中就胜过千言万语:大屠杀是真的,我们经历的苦难是真的。

和平广场上的和平雕塑,由手托和平鸽的母亲与期盼和平的儿童组成。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雕塑总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九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世界和平。

纪念馆景观设计中另一被运用的人工构筑物就是墙。墙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围合出大小、明暗不的空间背景,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质感及肌理效果,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识,又可以引导人们的参观路线,最重要的是对空间进行分隔。

自然要素——声音

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部分来源于视觉,还有一大部分来源于听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景观设计中就利用声音这个独特的设计元素达到了增强纪念氛围、增添纪念层次的效果。如集会广场的设计,广场地面铺着白色的石子,人们在上面行走时会产生声音,这种声音在人们集会的时候会更加明显。石子的声音犹如场地的语言,诉说着这个地方曾经发生的苦难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重演历史、珍惜当下和平。

和平钟雕塑的设计是种隐性声音设计,犹如望梅止渴,人们在看到和平钟时耳旁就仿佛响起了警钟声音。它的警示效果比实际钟声可强烈。

篇1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团日活动总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壮大了人类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拟确定和设立“两日”的立法举动,就会不难发现其蕴含与释放的重大世界意义,而不仅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的应有国内启示,当然更非煽动旧有国恨家仇的民族主义象征。 企图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义罪恶侵略历史,企图挑战与颠覆二战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污蔑和攻击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企图漠视或泯灭中国人民抗战牺牲与贡献;此类历史修正主义、历史翻案之风,都是绝不允许的,都是必被坚决反对的,也都是必然失败的。

历史观绝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具体问题,而更是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说,安倍政权领导和推动的日本右倾化行径是历史的倒退、时代的逆行、对公理的挑衅。因此,其也必然引起了周边有关国家和西方主流社会的强烈批判与坚决反对。

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诸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

20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二战期间,有关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组建了空前团结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即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曾经的同盟国各方应该继续求同存异、保持团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

“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这是永远保鲜的普世格言。

公祭活动第一次上升至国家层面。这种国家级别的纪念仪式,不仅强调着现代中国人不忘日本侵华之耻,更是在为整个世界恢复、保存历史的真相和尊严。

“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篇14: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会计 年级:2011级 班级:3班 姓名:王倩芸 学号:2011131211

4实践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实践时间:2011年12月12日-2011年12月13日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加强全校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牢记当代大学生的振兴中华的责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正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二、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筑起记忆之城;振兴中华,我的责任”

四、活动内容:

(一)爱国横幅万人签,铭记历史在我心

时间:2011年12月12日中午

地点:中苑老食堂门口

内容:制作以“勿忘国耻,南京坚强”为内容的横幅,在中苑老食堂门口开展签名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签名,以宣传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主

题,在校园中宣扬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广发倡议书、以宣传板的形式宣传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 时间:2011年12月12日至12月13日

地点:整个校园

内容:书写以“铭记历史,筑起记忆之城;振兴中华,我的责任”为主题的倡议书。每年的十二月十三日的南京都会让所有人感动,当警报响起,司机会停下车按响自己的车喇叭,行人会停下脚步,静静默哀。学生会在课堂里起立,低头肃静。所以,我们以宣传板的形式,普及南京大屠杀有关史实,以及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宣扬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倡议大家在12月13日上午鸣警报时,起立、肃静、默哀,以表达我们对那些无辜死难者的悲痛。

(三)电影中的历史

时间:2011年12月12日19:00

地点:中苑电影院(大礼堂)

内容:播放电影《拉贝日记》或《南京!南京!》。在开始播放前,主持人作观影引导词:虎踞龙盘,钟山风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37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留下了多少的伤痛。30万亡灵,30万冤魂,南京啊,它是一座血与肉筑起的城啊!一二一三,我们铭记这一天,七十四周年,筑起记忆之城。让我们跟随影片,走进那个年代,感受那个时代的伤痛,勿忘国殇,知晓今日之责任。少年强,则国强!!

(四)留下记忆之手,手拍横幅活动

时间:2011年12月13日

地点:中苑老食堂

内容:制作以“南京!南京!”为内容的横幅,在中苑老食堂门口开展手拍横幅活动,号召全校师生参与,在横幅上留下大家的记忆的手印,用独特的方式和视角,使大家铭记这段历史,并深入思考这段历史带来的除了伤痛,还有更多的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才是我们走向新时期的关键。

实践结果:在这次实践中,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在此期间,我们学会与人交流的艺术,了解学校的办事规章制度和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也懂得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与人是互补的,有人细致有人创新有人善于与人交流。这一点在这次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总结:

本次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语言文字的宣传,各种视觉的冲击,以及同学们的参与,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全校师生,铭记那段黑暗的历史,殇殇国耻,没齿难忘。警醒大家,勿忘国耻,重视12月13日南京的鸣笛的活动。使同学们对历史有深刻反思,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是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利用电影的直接视觉冲击和简单易于接受的特点,以短而快捷的形式,增加大家对这段历史了解,感受当年的南京的惨痛,以此为契机,发奋图强。

让同学们懂得铭记历史不是只沉湎于过去,而是在历史中思考得与失。

篇15: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8周年纪念日。通过纪念南京大屠杀,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二、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纪念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容忘却!

活动时间:20××年12月13日

活动地点:南门广场 多媒体视听室

主办单位:*****院团委

*****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

三、活动具体安排:

1. 提前在校内通过海报、宣传板宣传此次活动

2. 活动当天进行南京大屠杀图片展

3. 活动当天在南门进行纪念南京大屠杀签名活动(在印有“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容忘却”的横幅上签字)

4. 电影展播:夜晚7点在多媒体视听室播放电影《南京》

四、后期运作:

就这次活动做出总结和评价,为以后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基础。

五.活动意义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2年了,但同胞们的嘶喊仍未远去,抗战的枪声仍在回荡!我们应该铭记血的教训。历史不容忘却!国耻不容忘却!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我们能再次受到教育,为了祖国不再被欺凌,为了人民不再遭屠杀,为了我们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铭记历史,共创未来!!

******

篇16:纪念南京大屠杀活动策划书

关键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氛围营造

0 引言

每每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步入满眼遇难同胞雕塑的广场,到能容纳万人的集会广场,再进入记述大屠杀史实的展览区域,观看历史史实,经过悼念广场、遗址广场、“万人坑”祭场和冥思厅,最后步入和平公园,整个情绪都被纪念馆的空间氛围不断调动,时而悲痛,时而愤慨,最后又归于平静。是什么让我们的情绪如此跌宕起伏,除了历史上真真切切发生的这场人类的浩劫,该纪念馆在陈列展示空间优秀的氛围营造水平也值得我们学习。

1 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不仅包括陈列室,还包括博物馆建筑内部和外部用来进行展示和与展示相关的部分。具体来说包括门厅、进厅、序厅、陈列厅、过道、楼梯、休息室以及博物馆建筑外部用玉展示或为展览进行宣传、引导的空间。

陈列展示空间是一个博物馆的主体,也是一个博物馆中占用空间最大的地方,是展品存放展示的重要场所,因此,陈列空间的设计则尤为重要。从展品到展品所处的环境,都要紧扣主题,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而陈列展示空间的氛围营造,也是为了烘托展品,相辅相成,是整个陈列达到理想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以陈列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时候自然需要相适合的氛围来体现这一残忍的行为。表现受难同胞的苦难愤慨的心情和中华儿女期盼世界和平自然是两种不同的情绪,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不能简单地重复更不能互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陈列在内容及与之相呼应的情感变化并不是一个线性的模式。该纪念馆陈列部分也不是单核心的,你无法说表现侵华日军残忍杀害无辜国人的万人坑及其他触目惊心的罪行不是这陈列的所要讲述的重点,也无法拒绝宽恕罪行,期盼和平才是这座纪念馆真实的用意。该纪念馆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血与泪,穿行在这数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情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空间氛围的变化也因此需要不断转变,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何营造变化如此巨大儿而迅速的氛围,并取得大家的赞誉,下面将继续分析。

2 陈列展示空间氛围营造方式

2.1 视觉因素

恰当的空间氛围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展览所需要的情境中,在展陈环节中,观众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是最大的,因此,利用视觉对人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我们尚未进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就能在馆外的广场上看到“遇难同胞”群雕。灰暗的颜色、扭曲的表情、无声的呼喊,这一切已将战争的无情、侵略者的残忍表露无遗,使人们还没进入展厅就已经奠定了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心理基调。

纪念馆的大门更是巧妙,仿若一座被劈开的大山,中间是狭长的过道,过道的一边是直指苍穹的山尖,过道的另一边是如地狱般屠杀百姓的场面。每个从这扇门走过的人们都会产生极大的情感共鸣,似乎是通往死亡,又或者可以从此逃脱,尚在展厅的门口就已经对展厅内的事物有所畏惧,却又更急切地想知道这一切,屠杀的死亡气息依然流露。进入展厅后仿佛置身于一座万人的灵堂,空旷的展厅和照度较低的灯具配上一幅幅不断更换的死者的头像。昏暗的空间里逝者的头像一个接一个浮现又淡去,就连灯光的颜色也选的较高色温的冷调光,这些无不让观众陷入对逝者的缅怀与哀痛中,感受不到一点生的气息。

灰白的大理石构成了纪念馆长长的墙体,密密麻麻的名字给人极大的压力,无法遍数的数量让观众间接了解30万是个多么可怕的数量。而后的便是历数侵华日军的罪行以及南京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这一段的展览有图片,有视频,有战时的复原场景,还有各类战时的遗物。当时一些外国人在宁拍摄的摄像机和胶片,拉贝、威尔逊等人的日记和信件,日本老兵的日记、军刀、毒气弹等都给这段历史提供了铁一样的实证。这些并没有摆放在观赏最舒适的位置,高低错落,遍布在整个墙面上,巨大的信息量使日本人的罪行更深入人心,这场不人道的屠杀也不可否定。其后数排两层楼高的档案柜中满满的大屠杀幸存人员档案也有同样的视觉效果,用蓝色和黑色区分这些人现在是否在世,以警示国人对这份历史的重视,也是对日本久久不愿承认这段历史的控诉,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证人终将逝去,让观众的心都为之焦急。将视觉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的要数南京大屠杀万人坑的原景了,站在栏杆边俯瞰同胞们聚集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散落的遗骨,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大屠杀。这些真实的骨骸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铁证,也是最能让观众感知屠杀氛围的方式。

而当人们结束室内展馆的观看步入和平公园时,视野顿感开阔,洁白的和平女神像高耸于一池碧水之上,之前的阴暗压抑与内心的愤怒仇恨都为之抚平。整个纪念馆在视觉设计上灵活的使用了色彩的变化、空间亮度的变化、视野内展览物密度的变化和视觉空间的变化等手法,积极地调动和转换参观者的情绪,营造了适当的氛围,实际观赏效果十分出色。

2.2 听觉因素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感觉获知途径,也是人的第二个最重要的远距离分析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听觉因素也时时存在与展陈空间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进入展馆内,最大的感觉就是人流很多,但整个空间却很静谧,谁都不忍大声喧哗,生怕扰了先辈们的安宁。然而在这个肃穆的空间里,每隔12秒就有一声清脆而沉闷的水滴声从一个角落传来。于无声处听惊雷,水滴的声音在环境的对比下显得格外轰隆,每一滴水滴的落下都代表了一个生命的逝去,以此来表现大屠杀中生命虽贵重却如草芥般被斩去,如此短暂的时间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其后的展览中有复原当时的场景,除了画面还配合当时的炮声、枪声以及无辜群众和残忍的侵略者的声音,使整个场景更加的饱满,甚至未见其景便已闻其声。在展现日本侵华罪证的部分也不似之前祭奠逝者的场馆那么宁静,有了更多的声音。这一段的声音多来自幸存的哭诉和指正,还有日本老兵的反思和忏悔。中文和日文错杂在一起,让不会说话的文物多了一些见证他们历史的有声者。展陈中利用环境的安静来烘托细小声音的巨大,利用对历史现场声音的还原再现来体现屠杀现场的残酷,利用中日军民的访谈来说明屠杀的真相不容置疑。

2.3 触觉因素

这一因素的并不像视觉或者听觉来得那么直接,但其对展陈环节氛围所做出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内的温度总是凉爽的,而在这种题材与情境下这种凉爽似乎又被降了几度,让人觉得冰凉,似乎有太多丧失体温的逝者或是这场屠杀太过于无情。墙壁用了很多粗糙的石料,触手寒冷而粗糙,像屠杀的残酷无情。而后的冥想厅却以烛火相伴,不需触摸便已经觉得有了些许温暖,以人性的温暖来反思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当人们走在广场上没有生命气息的碎石上,听着石头与石头之间摩擦出的沙沙声,又仿佛听到屠杀中人们的哭泣。当步入和平广场后,迎面吹来带着水面湿度的和风,又有世人怜悯悲痛的泪,又有向美好明天进击的释怀。

3 总结

要营造好博物馆陈列展示空间的氛围,就要牢牢扣住人们感知展示陈列的各项因素,全方位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是味觉来设计陈列展示所用的色彩、灯光、材质、音效等。并且要将各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将展览的各部分内容联系成一个整体,将展览本身与观众结合成一个成体。优秀的展示空间氛围就是让观众不自觉的成为这个展陈的一部分,身在其中,随着展线的推进产生与之相呼应的行为举动和心理变化。毋庸置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的展陈空间氛围营造是相当出色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博物馆展陈水平的提高,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设计手法能与观众们见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 畢文娣.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11(06).

[3] 赵一新.论陈列空间[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12)

[4] 何镜堂,倪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05(09).

[5] 甄密密.基于建筑现象学的大屠杀纪念馆设计初探[D].北京建筑大学,2013(06).

上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下一篇: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