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2024-06-28

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共14篇)

篇1: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 庆广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当前教育战线的首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了落实党和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健康成长,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制定计划

开学初,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任成员。学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定,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保障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做好留守儿童的普查工作

学校六个班主任,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逐个学生摸底排查。内容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外出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中监护人或其他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档案。通过普查,各班留守儿童数为:一年级13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20人,五年级21人,六年级19人。全校共有121人,其中女生50人。父母双亲外出务工人员的留

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的88%。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有爷爷奶奶的92人,外公外婆的8人,其余是大伯、姑姑、叔叔、舅舅的6人,还有一个的监护人是学生的姐姐(该生是三年级的,名叫王茂林,男)。

三、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我校的校安工程一结束,就安排了一个新教室作为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各种制度上墙。内容有:庆广小学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和学生每周安排表、活动时间安排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活动开展制度、生活管理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门口有“庆广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子,方便学生活动。留守儿童之家内有电视机两台,DVD两台,亲情电话机一部。墙上方挂有“关爱留守儿童,同享一片蓝天”的彩色横幅,横幅长6米,宽

1.2米。留守儿童之家内还有图书2600册、电子琴一台、乒乓球、羽毛球、垒球、象棋、军棋、五子棋等。桌椅若干张,能容纳二十几名留守儿童同时活动。留守儿童之家的上方有6盏日光灯、两台吊扇,墙上有留守儿童“书法作品展”15幅,“绘画作品展”15幅。墙角有悄悄话信箱、小学生学习报、手工作品、洗脸盆、洗脸架、毛巾。墙上挂有留守儿童成长记录簿、亲情电话记录簿、留守儿童家访记录簿、留守儿童谈心记录簿、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等。墙上还贴有轮流值日生表、本学期活动安排行事历、留守儿童自管自理小组组织名单。黑板报图文并茂,主题是“努力学习,感恩父母”。诗歌、短文、插图等

皆出自留守儿童之手,令人耳目一新。家中亲情电话随时能和外地父母沟通,了却了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的思念之请,温暖了留守儿童那颗孤独的心,让留守儿童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四、实施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在留守儿童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备帮扶教师,也就是代理“妈妈”,起到妈妈的作用,经常与帮扶的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帮扶的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队日活动、书画展览等集体活动。如本学期,我校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活动,全校二百多名学生集体跳广场舞,留守儿童们积极参与。在欢快的舞蹈中,留守儿童能踏着节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远离了孤独与忧郁。

本学期,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刚刚开始起步,通过宣传教育,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同享一片蓝天,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庆广小学唐传年

2011年10月22日

篇2: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二、成立“留守儿童爱心之家”。由学校行政、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组成的留

守儿童爱心家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担当起了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三、实施“留守儿童教育代理制”。由学科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

工作;班主任老师则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制订“留守儿童监护人辅导制”。由留守儿童辅导员定期对监护人进

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辅导。

五、实行“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制”。留守儿童分别与学校在职教师、退休

教师、社会各单位职工等结成帮扶对子。

六、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基金”。更好地解决一些贫困留守儿童在学生和

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七、开通“留守儿童免费接听电话”和“视频交流平台”。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谈话变得经常化、单独化。

八、创建“留守儿童爱心书屋”。让他们可以从书中学到更多东西,懂得更

篇3:构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多维空间

我校虽然是一所地处县城腹地的小学,但留守学生仍然特别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困扰着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构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多维空间,让留守儿童与阳光同行。

一、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1.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学校在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新相关内容。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 学科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学校所有教师都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积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良好的意志和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将心理辅导课排上课程表,安排心理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心理辅导课。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让留守儿童自尊、自立、自励、自新。

4.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配置专、兼职辅导教师。当留守儿童有什么苦恼、困惑的时候,当有什么事总是想不明白的时候,让他们走进咨询室,老师作为他们的朋友,让孩子们想说、敢说。对思想、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卸下成长路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同时,设置“知心姐姐信箱”,让留守学生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盼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道出所遇到的挫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5. 开设校本兴趣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实际出发,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教育性强的兴趣课程,如,绘画、书法、棋类、文学创作、跆拳道、球类、腰鼓队、科技、古筝、电子琴、舞蹈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兴趣、特长。

6. 认养留守儿童。每位教师至少认养两名留守儿童,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开展留守儿童“亲情”体验活动

1. 开设留守儿童“阳光午餐”。

每周三中午,学校轮流安排30名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伙食团,学校两名行政领导和留守儿童一起共进“阳光午餐”,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孩子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其他孩子一样共享阳光下的幸福。

2. 举办留守儿童生日会。

每个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学校为下月过生日的孩子举办一场集体生日会,香甜的蛋糕、美妙的音乐、无限的憧憬,组成了欢乐的海洋。留守的小天使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他们有同学、有老师、有很多很多爱自己的人。

3. 利用节假日开展关爱活动。

每逢春节、六一、中秋节来临之际,学校给每个留守儿童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礼物,为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深切的关爱,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用智慧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

4. 亲情班队活动。

各班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5. 设置亲情视频网络教室。

亲情视频教室提供网络硬件环境和技术并对留守儿童开放,通过网络、视频等技术为孩子和外出务工的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视频,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网上见面,一家人得到感情的沟通,获得现心灵上的慰藉。

三、注重家庭、社区教育协同

1. 加强留守儿童祖辈培训。

通过专题讲座,启发孩子的祖辈、代理父母既关爱留守孩子,又要严格要求留守孩子,既关心留守孩子生活,又关心留守孩子思想。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祖辈或代养父母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2. 加强留守儿童父母培训。

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根据学生家长逢年过节回家休息的惯例,举办家长专题培训、家长座谈会和开放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间邀请家长回校参观了解,集思广益,共商教育大计,既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又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教师还通过利用电话短信交流平台与家长沟通,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与家长沟通。

3. 挑选“代管家长”。

通过宣传发动,在学生家长中选出热心公益、阳光健康的家长和一部分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建立起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承担留守儿童的部分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4. 发动全社会关注关心留守儿童。

我们特意编排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素材的节目,如,反映关爱留守儿童的优秀教师《杨老师的家书》,反映留守儿童渴望和父母交流的《遥远的爸爸妈妈》,同时我们把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情况通过校雏鹰电视台、县电视台、各级报纸进行宣传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共鸣,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

篇4: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关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各有2000多万,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

“不能否认这部分儿童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留守、流动儿童绝不是问题儿童。”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在谈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时说。

《经济》:目前我国农村流动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如何?留守流动儿童最需要的是什么?

张世平:相对于其他孩子,他们最需要的莫过于父母在身边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迫切的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我们做过大量的调查,据调查情况,我们感觉到这部分孩子总体来讲,学习、生活、成长的状况还是好的。但是,由于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在教育、心理、安全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在大多数留守儿童很多是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一起生活。我们在湖北调查,这个比例数字大概占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在河南的调查也是半数以上的幅度,是绝大部分。在湖北、湖南我们做了一个局部调查,有5%的孩子,实际上等于自己在那里生活,相对来讲可能年龄稍微大一点,完全没有父母在那里照顾,也没有亲属。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非常需要父母关爱,这是成长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安全都需要在家庭中保护,而他们恰恰缺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机会。

《经济》: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意义何在?关键是什么?

张世平: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关系到两个2000万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农村家庭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新农村的新建设。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他们家庭保护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就是解决他们“和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儿童家长共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家庭保护和监护。

我到深圳调研,在一个工厂见到一个女技术员,一个月挣二三千块钱,谈到工作业绩的时候,谈到做技术员这么多年的时候,她眉飞色舞。一说到孩子,她的眼泪就下来了,她说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想多挣点钱,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只是奢望,她也没有办法。

目前由于各个方面政策的制约,还不能够完全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和父母生活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瓶颈,不能家长走到哪把孩子带到哪。在不能解决的前提下,社会的关爱就显得更为紧迫,应该说是非常必要的补充。因此把着力点放在源头的推进上来解决他们能够共同生活。另一方面,把着力点放在动员社会力量来发展关爱活动,提供给他们各方面的支持,来解决目前不可能短期解决的这些问题。

《经济》:全国妇联为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张世平:全国妇联组织较早关注这个问题,国务院把农村留守儿童的牵头任务交给全国妇联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和推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去年7月,为贯彻中央领导批示,全国妇联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并在省区市妇联主席会和常执委会上,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还联合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赴7省市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据此在人大、政协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

我们开展的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健康宝贝课堂热线、大龄女童技能培训等公益活动和项目,也都注重向留守流动儿童倾斜。

我们发动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及“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鼓励创办乡(镇)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咨询站、“四老”家长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等,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

我们还联合专题工作组单位共同推出了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通过实施支持、维权、关爱、宣传4项行动,切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经济》:很多的流动儿童被城市边缘化,很多的留守儿童被农村家庭边缘化,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张世平:广大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最迫切要解决的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和政策层面上解决问题,并要调动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一方面输入地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流动儿童平等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输出地也要通过完善监护机制和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来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还不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问题的同时,社会的关爱支持,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参与就更为重要,应当成为政府政策保障的必要补充。

目前,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宣传认识还存有误区,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也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问题,不能再给孩子们增加新的压力,应当强化正面宣传、经验宣传、典型宣传,并对家长和代理家长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引导他们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家长义务。

在农民工输入地,要以建立平等的户籍管理、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救助4个方面为政策推进的重点,加强相关经验总结、实践探索和政策推进。在农民工输出地,妇联将继续配合政府,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骨干的作用,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上多做工作。

要在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互助活动的基础上,面向全国重点推广一批成功的关爱模式,即面向社会推广“代理家长”制,面向家长推广“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面向儿童推广“一对一结对子”等互帮互助活动,既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又能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儿童及家长从中受益。

篇5: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重庆市潼南县东升九年一贯制学校

姓名:杜凤 联系电话 :***

学段:小综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不是不聪明,不是蠢,而是他们太缺少关爱了。于是,作为他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应把热爱留守儿童放在第一位。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那么,如何才能让留守儿童在充满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呢?

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

做班主任,尤其是农村留守孩子的班主任,对他们更多地要倾注三种爱:母爱、师爱、友爱。

第一、“母爱”——就是倾注深情的母性之爱,使这些留守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孩子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作为农村学校的班主任,我们应考虑到农村孩子的实际困难,不要孩子交班费,最好能做到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奖品、礼品。我很多时候也给几个特困的留守儿童买学习用品、生活必须品。2007届毕业生蒋雪琴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在新疆打工,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孩子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进到教室的蒋雪琴却冻得脸色煞白,嘴唇发乌。我仔细一看,蒋雪琴穿着薄薄的两层单衣,里面的毛衣都已破烂,一双大小不适的鞋子连脚趾头都露了出来。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得赶快想办法,不能让孩子冻着。”于是,我马上回到家,(当时我家还住在东升,到学校只需几分钟。)家里还有一件新棉袄和一双新皮鞋,这是我准备送给侄女的礼物。我不假思索的拿出来给蒋雪琴穿上,当看到蒋雪琴穿在身上的棉衣和鞋子都十分合适时,我心中充满了喜悦,而此时的蒋雪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眶中泛起了晶莹的泪花。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就这么一点儿的小恩惠都是他们比较奢望的。这些留守的孩子就是如此纯朴、可爱、善良,只要偶尔摸摸他们的头,搭搭他们的肩,给他们整理一下衣角,他们都会感动得不得了。因此,每学期初,我都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这些孩子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粮食,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第二、“师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关心他们的进步,对他们获得的每一次进步和成绩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更多地帮助和理解他们,用耐心使他们在爱的温暖中走向进步。

08年上期,我在担任2010级1班班主任期间,有个留守孩子杜军志给我印象尤其深刻。他的言谈举止和思维给人的感觉很成熟,不像一般单纯的贪玩和调皮,他的性格很内向。他有次没来上课,我想,对待他这样的留守孩子,不能过多地指责和埋怨,于是我写了封简短的信,叫隔壁班的同学带给他。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军志,你好!你没来上课,老师很担心,不知是病了还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如果是病了就等恢复了再来上学,要是家里有什么事,能跟老师说的话,老师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好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挂念你,老师期待你的回信。第二天见他胆怯的样子来到学校,我什么也没说,好似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当天中午他没有蒸饭,我给他钱让他去食堂买饭吃,饭后我叫他补上旷课的作业,他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作业完成得很好,下午我还极力表扬了他。后来,我时不时都会主动和他聊聊天,问他:爸爸、妈妈来电话了没有?渐渐地他人变了,期末测试成绩下来,他让我感到了震惊,他的语文从没及格飞跃到了87分,对他来说真不容易啊!

所以,不要再吝啬我们的微笑了,不要再舍不得我们的表扬了,把甘露浇到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成为一棵茁壮成长的小苗。

第三、“友爱”——就是和留守儿童做朋友,经常谈心或者共同参与活动,将友谊建立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

班主任作为一个教研者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和留守儿童交流的方式很多,但一定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处。比如:和他们谈心;在作业本上对话;课间游戏;按规则比赛;彼此问候、彼此祝福;彼此保守秘密;彼此乐于其中等等。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通过班级民主议事的形式来决定班级活动。比如去年春天的野炊活动,我们学校当时没有统一组织去,是考虑安全问题,而孩子们向我提出要去野炊时,说实在的,我也一样,担心安全问题,可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让我没有理由拒绝,也不忍心拒绝。第二天,我和副班主任就带孩子们出去了。

篇6: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按照市委组织部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要求和团市委2013年工作安排,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团委共同联系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现将主题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呈报单位领导,请予审定:

根据实地调研,乔家镇廖坝村辖19个村民小组(由原3个村合并而成),912户,3786人,廖坝村共有留守学生500多人,除部分学生在兴旺小学、朝阳小学上学外,多数学生在乔家小学上学。

为做好该项工作,我委机关团委会同财政、地税机关团委一起,拟定于2013年8月在乔家镇乔家小学举办以“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学生成长”为主题的关爱慰问留守学生帮扶活动,旨在号召和倡议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帮扶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主要帮助乔家镇乔家小学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建立留守学生台账、为留守学生捐赠学习用具、书籍、体育用品等,机关团委干部和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教育,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进行学习辅导,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活动拟由三个单位领导带队、机关团委组织部分机关青年志愿者,乔家镇乔家小学进行关爱慰问留守学生活动,委机关团委负责日常联系及相关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1.在乔家小学内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悬挂“乔家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标牌,配备电脑1——2台、打印机1台、液晶电视1台,桌凳若干,书刊100册,报纸2——3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2套、象棋、军棋、跳棋各3副,跳绳、毽子等文化体育学习用品。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与管理制度、帮扶制度、资产登记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信息建立与变更登记制度等系列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活动,年末有总结,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详细掌握留守儿童家庭、个人及其监护人相关信息。

4.广泛开展宣传,利用专栏与媒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工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格局。

篇7: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针对我校35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

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力量的帮助参与。学校要加大“关注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协同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群团组织,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学校是关爱帮扶的主阵地,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自愿者对象乡妇联、民政、团委、武装、社区两委、学校相关教师及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班级、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

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9月初

2、拟定活动方案9月上旬

3、实施活动计划9月中旬开始——学期末

五、活动的效果“关爱留守”工作是学校联系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学生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5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以学校处分为依据),另加5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另一块是奖励学生(不含学校正常奖励)。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2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10元。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或上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5元。

篇8: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 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和健康成长中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 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 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 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 学习成绩下降, 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 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对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 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 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缺乏道德约束, 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 出现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个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的显示, 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 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探究

(一) 家庭教育缺位和失当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 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 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 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与同龄儿童相比, 存在许多问题。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滞后, 明显存在着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一些父母外出务工后, 托管的祖辈或亲朋只管孩子的吃住, 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的盲区, 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厌学、逃课、迷恋网吧和电子游戏等。

此外, 因留守儿童监管人大多年老体弱等原因, 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 使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据贺州市妇联调查, 本市目前有1200多名留守儿童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独自生活, 他们年幼无知, 对突发事件几乎没有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 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二) 留守儿童自身原因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 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 使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

由于“留守儿童”是新的社会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一时难以有效解决, 加之, 有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工作方法简单, 面对这一问题或束手无策, 或听之任之。

(四) 农村不良环境的影响

有的农村中的不良社会风气, 如赌博成风、部分村民参与六合彩等等, 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多方联动, 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 政府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要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要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留守儿童工作方面的责任和任务, 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 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行动, 走村入户, 对留守儿童的数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 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要创新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加强留守儿童文化阵地建设。如以学校为单位, 每年利用“五一”、“国庆”等节日组织开展演讲、技能比赛等活动, 开办村级文化楼, 让留守儿童有阅读和开展娱乐的场所, 不断丰富他们的节假日和课外生活, 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觉到“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 让他们的家长安心地在外工作。每年, 利用清明节、春节期间外出家长回乡的时机, 组织家长们开座谈会, 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第二监护人普及科学教子的方法, 请他们经常回家看望自己的子女, 不断增进感情交流, 真正从心理上关心子女, 自觉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请每位外出的家长经常主动地与政府和学校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的表现,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为使留守儿童亲情有护、学业有教、安全有保, 应努力整合社会资源, 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关爱行动, 唤起更多的社会有识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 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有益的成长环境。

(三) 社会各界关注, 呵护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和普通孩子一样渴望父母的爱, 渴望每天都能见一见父母, 听到父母熟悉的声音, 从中感受温暖, 获得学习的动力。但是, 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无法满足他们这些需求。此时, 贺州市教育局把爱的目光投向了这些孩子, 与相关部门一起,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安装留守儿童专用亲情电话, 发放亲情电话卡, 让他们定期拨打免费电话给父母, 互通信息, 传递亲情;利用村级活动场所, 建立读书会, 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对一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开通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咨询热线, 为留守儿童提供涉及青少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咨询, 帮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素质有异常、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 为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压力, 帮助家长搭建亲子沟通平台。

篇9: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传统节日

作为小学生群众组织的少先大队,肩负着对这些孩子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要想方设法多开展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和行为习惯等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疼爱,让他们有存在感,重新树立起上进心,好好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利用传统的节日开展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每年一次的清明节是我们少先大队祭扫烈士墓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组织全体师生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寄托我们的哀思。这之前,我们会把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报告会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听完后,让全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写体会,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在祭扫烈士墓活动时读给大家听。我们还重点在留守儿童中选拔写作好的文章,让这样的孩子多参与、多展示。每次这样的活动对孩子们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上、精神上的震撼。活动之后,我们还要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英雄事迹,做美好少年”活动。鼓励孩子们学英雄,见行动。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表现。各中队一旦发现有留守儿童表现好的,我们立刻全校表扬,号召全校学习他们。这样大大提升了留守儿童的自身地位,让他们有了荣誉感,有了成就感。这样的活动是对留守儿童整体地位的提升,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党的生日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节日。每年的七月一日,我们都要举行文艺表演活动,歌颂党、歌颂伟大的祖国的丰功伟绩。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还是多才多艺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都要强调必须让中队里的留守儿童参与进来。学校领导和老师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出优秀节目。活动之后,对于优秀的节目我们要给予奖励。很多留守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可爱的一面。我曾经感慨过:留守儿童,他们也是一朵朵美丽的花,只是他们被浇灌得少了,所以,可能就成了迟开的花。

为了让留守儿童真正爱上学校,爱上学习,我们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搞一些其他活动,以此改变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生活多样化,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其实也不难。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那好,我们就迎合孩子们的这一特点,与学校体育、写字、美术等老师密切配合,每学期都要搞几次中小型的活动,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除外,我们还要在各中队间搞诸如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等等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寻找到快乐,更能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每学期,我们还要在各中队搞铅笔字、钢笔字以及毛笔字的书法比赛,这样的赛事比较好操作,学生也很喜欢参加,效果也很好。活动后,各中队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的,作品拿到全校展出,其他人的在本中队展出。

绘画展是比较复杂的赛事,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几百份作品,评委老师要一一审阅,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耗时和耗费的精力比较多,但看到孩子们获奖后的喜悦,作为老师,再累心里也是欣慰的。一位留守儿童的作品——思念,远方的爸爸妈妈,震撼了我们,很多老师看了都流下了热泪。留守的孩子,我们知道你们想念爸爸妈妈,我们知道你们渴望被疼爱!你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情感压力,我们当老师的多做一些工作,来抚慰你们伤痛的心,来填补你们情感的缺失,难道还能有半句怨言吗?

少先大队,肩负着对留守儿童义不容辞的关怀的责任,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少先大队任重而道远。我深知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只要我们能把每个留守儿童看成是自己的孩子,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全面,会越来越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钟招英,黄益秀.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J].学前教育,2008(Z1).

[2]赵鹏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校园心理,2010(5).

篇10: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隆重举行“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献爱心活动,其目的是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在座的留守儿童并通过你们向全镇的儿童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祝你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同时向全镇的所有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这次牵手活动的志愿者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培育新一代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协调工程”。可以说,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随着创业浪潮的不断掀起,不少的农村夫妻纷纷洗脚上岸、洗脑进城,外出打工经商,他们家中绝大多数未成年留守在家的孩子寄养在长辈或亲戚身边。由于种种原因,在这部分特殊群体中便出现了“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养闹心,社会关注教育问题担心”的社会现象,所以,开展“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活动,就是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入手,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着力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着力从实现“翻番、小康”目标的角度出发,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

开展“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活动是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一项尝试,它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同时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民兵干部,广大教师、“五老”人员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普通群众都有责任、义务和奉献精神来关心、支持、热心这项工作,投身这项事业,为构筑健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网络尽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做出一份贡献,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大胆创新,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创造特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让这颗思想之花越开越精彩,越开越绚丽。

镇党委、镇政府决定:

一、牵手扶助工程,各村、单位要作为今年先进性教育、创建和谐社会的要务工程来抓,要求一把手负责。今年把该工程工作情况纳入双文明考核,并与干部报酬挂钩。

二、镇建立牵手扶助工程专项奖金,奖励学业优秀或有明显进步的留守儿童以及活动中优秀教师和志愿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的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要树立“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强”的五自精神,争做“在家做长辈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在个人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做家长省心的小强人”的六小典范,达到让“父母创业放心、牵手监护舒心、社会关注宽心”的社会效果。

最后,再次祝同学们、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身心健康。祝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和同学们一起快乐。

篇11: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做一件让我们内心温暖的事,我代表内蒙古银行业协会的全体员工,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同学致以亲切的问候。在我们接到受捐孩子们的信息时,我们了解到,你们中大多都是父母背景离乡不能陪伴身边成长的家庭,也有需要小小年纪照顾身残家人的孩子,我们看到,你们一个个小小的身影承载了太多的孤独和冷漠,总书记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天,内蒙古银行业协会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同志们来到这里,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守望相助”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助贫扶志一日捐”公益活动,尽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看望大家、帮助大家。我们深知这些捐助对于解决大家的学业、家庭、生活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我们真诚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让大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你们的关注和关爱,传递生活绚丽的希望。

在中国,还有数以万计留守困境儿童面临教育、健康、营养、情感、甚至如何生存,需要救助的贫困儿童,他们有的甚至吃不饱饭、无人照顾。幸运的是,你们有政府的支持,有学校的关注,有社会的力量帮助大家。孩子们,人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童年属于每个孩子,此生只有一次,我们没有优渥的家庭背景,一定要有自强不息的信念,我们没有昂贵的礼物和玩具,一定要有顽强拼搏的灵魂,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裹身,一定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当你们长大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因缺少陪伴而倍感孤独。在此我们要感谢你们的父母为家庭作出的巨大牺牲,为社会发展创造的财富,为国家兴旺做出的贡献。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衷心的希望各位同学胸怀成才之志,做能自理、自律、自强,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良的品德回报社会,回报辛劳的家人。

谢谢大家!

篇12: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紧密结合东兰实际,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接力助学、爱心“1+3”手拉手互助、“阳光少年”培训和真情传输等四项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城市流动少年儿童、家庭困难子女(零就业家庭、棚户区家庭)和孤残儿童四类少年儿童群体(以下简称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

针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按照“依托一个阵地,推进四项活动”的工作思路,推动快乐成长计划的深入开展。

(一)依托一个阵地,广泛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依托学校队部、心理咨询室及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挂牌创建“快乐-1-

成长工作站”,指派专人建立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档案,使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微机管理系统,发放工作日志,配备必要的快乐成长扶助设施,实行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联络员工作汇报制度和工作预警制度,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推进四项活动即深入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举办真情传输活动。

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广泛动员青联、学联、青企协、团队干部、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生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倡导东兰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高素质的人员不定期的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

开展免费家教及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快乐成长助学基金,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对典型个案进行奖励与资助。各级工会要开展外来务工、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和救助工作,确保流动儿童及家庭困难子女都能不因贫困而失学。

2、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小队集体联合与一名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结合快乐成长工作站的管理模式,建立“红领巾爱心超市”。号召少先队员以互换的方式,自愿通过“红领巾爱心超市”互通有无,捐赠或交流青少年文体活动用品、教材及辅导材料、书刊杂志、玩具、文具等家庭富余生活、学习用品。从而培养少先队员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在和谐社会中共同参与建设,共同享有成果。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号召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少先队组织与相对集中的一个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手拉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成果惠及到每名特殊少年儿童之中。

3、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采取自我申报与调查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推行“阳光卡”,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的免费培训,特殊少年儿童持“阳光卡”参加各项活动要由各级团委、少先队组织和各学校统一安排并带领,基于安全考虑不提倡特殊少年儿童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单独参观和阅览;依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办“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设特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专业和课程,不断丰富特殊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各级妇联组织要层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不断完善代理哥哥、代理姐姐、代理家长等各项制度,开展免费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假期托

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4、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开展红领巾“变废为宝”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把日常的废品及淘汰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攒起来,传递奉献爱心;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集中性地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同时聘请心理咨询师,推行“心灵日记”,开通“师长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室;以“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切实维护特殊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搭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倾听倾诉的平台、维护权益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平台。争取联系电信、铁通等通信公司为各快乐成长工作站免费安装开通“亲情热线”,并为每部电话赠送亲情卡(金额原则不低于1000元),用于工作站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外出父母沟通,使外出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特殊少年儿童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不致缺失家庭关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此项工作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爱下一代,培养好少年儿童的千秋大业。各级相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县本级将建立由市委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由团队组织牵头抓,群团组织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快乐成长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各级共青团、工会、妇联、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履行群团组织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办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做好建档工作,确保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文化部门要制定并实行博物馆、图书馆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免费开放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有条件的乡镇可为本地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3、尊重规律,突出儿童为本。要抓住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形式、多元化地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要讲究科学方法,组建快乐小队,以“留守小

队”、“爱心小队”、“坚强小队”、“助残小队”为载体,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愿意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要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做好快乐成长计划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此项工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典型和在此项工作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篇13: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计划

一、准确把握信息建立健全档案

关爱留守儿童,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建立健全较为系统的档案资料, 全面把握留守儿童的各类信息, 既便于教师日常进行帮扶、关爱工作, 也便于领导检查、督促, 切实提高关爱工作的实效性。

多年来, 许多学校对这项工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压根就没建过这类档案。在贵州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中, 众多媒体均未报道学校建立过这类档案, 其帮扶工作的有效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一些学校虽做了一些工作, 但效果不够显著。究其原因, 是其档案不够全面、科学、系统。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要做到三点。

一要突出全面性——部分学校未能把所有留守儿童都纳入档案, 从而使其中一部分孩子被忽视了, 他们也因此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学校应通过严肃、认真、全面、彻底的调查、摸排、汇总, 真正获取、掌握本校全部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 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使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被纳入我们的帮扶范围, 都能享受到学校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关心。

二要体现针对性——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 每个孩子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身心特点, 彼此之间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所以, 档案资料的内容不仅要有共性的东西, 还要突出孩子的个性特征, 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帮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三要强调系统性——一些学校未能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来, 而是在上级要检查的时候就过问一下, 之后便弃之一旁。档案资料也未能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及时更新。其实, 承担帮扶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体实施帮扶工作, 还要适时记录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甚至社会交往情况, 及时更新其个人档案, 使之更为系统化、具体化。在孩子因升级、升学等原因帮扶教师出现变化时, 帮扶者之间要做好对接工作——在交流孩子的现实表现的同时, 还要交接他们的档案资料。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理健康

有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村里人眼中, 贵州毕节四兄妹都是相对内向、孤僻的性格, 不爱跟人多交流, 走在路上遇到长辈会打声招呼, 但并不会有更多的交谈。四兄妹的一位长辈认为, 这跟孩子们的自卑心理有关。有调查显示, 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呵护, 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 产生烦躁、孤独、闷闷不乐等负面情绪的几率也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要么胆小怕事、自卑怯懦, 要么缺乏自控能力, 更富有攻击性。他们在成长中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要依靠其远离家乡的父母来进行, 显然不现实。但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却是有所作为的。首先, 要加强心理疏导:要利用品德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等时机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 尤其是要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暂时的困难甚至挫折;其次, 要开展活动育人:要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坚定生活信念, 树立崇高理想, 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强化安全意识引导珍爱生命

媒体常有关于留守儿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报道。有学者指出, 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护, 其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又很弱, 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左右。因此, 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首先, 要教育他们避免遭受不法侵害, 如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出门不给陌生人带路, 不乘坐陌生人的车辆,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不擅自在外留宿, 等等;其次, 要教育他们注意日常生活的安全, 严防触电、溺水、中毒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三, 要教育他们注意身体健康, 身体不舒服时要立即报告老师, 以便及时就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有心理学家指出, 当留守儿童无法正确处理内心的情感缺失时, 他们会感到极度无助, 最终会选择死亡。上述几起案例就是典型例证。因此, 在强化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方面, 学校尤其要重视珍爱生命教育。四川江油那位服毒自杀女生的父亲猜测女儿自杀的原因时说:“可能是某些事她憋在心里想不开, 不想活了, 就想和我妈同归于尽。”而贵州四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中, 老大张启刚留有一份遗书, 大概内容为:谢谢你们的好意, 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 但是我该走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尽管得到了政府、社会一定的关爱, 但生活的贫困、父母的冷漠仍然使这些孩子过早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如果孩子们能够从内心里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生活困难和人情冷漠而选择自杀了。所以, 学校一定要教育留守孩子珍爱生命, 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懂得,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困难, 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只要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就会迎来幸福美好的未来。

四、开展结对帮扶确保工作实效

结对帮扶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长期以来, 这种方法虽被采用, 却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 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据媒体报道, 这次贵州四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中, 四兄妹中的三人已有一个月没去上学了, 可相关学校和当地政府却未能劝孩子返校。4月17日, 负责帮扶四兄妹的该乡政法委胡书记第一次登门看望孩子, 却被他们拒之门外。5月13日, 胡书记一行再次登门, 听到孩子们在里面跑, 但怎么敲都不开门了。直到6月9日, 也就是事发当晚, 这位胡书记终于第一次走进孩子们的家时, 发现这个家中布局十分凌乱, 屋内还有一种屎尿味, 孩子们将一间房子做厨房, 挨着的房子做厕所, 平常都是小便, 偶尔还大便。见此场景, 这位书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为, 只是交代属下给孩子们送几袋米, 每人买几身衣服, 如果他们没鞋穿, 每人还要买双新鞋子。仅此而已。就在他们一行人离开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 孩子们便自杀了。如此的工作方法, 一个月才一次的登门探望, 远不能说相关人员的关爱帮扶工作有多到位了。试想, 如果帮扶人员的工作再细致一些, 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周到一些, 尤其是准确、及时地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并予以适时的引导, 他们还会选择自杀吗?我想应该不会的。因此, 很难说孩子们的悲剧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关系。

要使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要选择合适人选——要选择乐于帮助孩子、与孩子易于接近的老师、同学与他们结成对子。第二, 要注意工作方法——这一点尤其重要。首先,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帮扶者要使自己成为留守儿童的朋友, 让他们愿意接近自己、接纳自己, 与自己相处, 从而为今后的帮扶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 要深入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做做资料、登门看望、赠送礼物那样简单, 而要使自己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如承担帮扶任务的领导、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孩子家庭, 与他们同吃同住;在节假日带他们外出游玩, 让他们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时光;要提醒他们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工作, 指导他们学习烧饭、做菜、洗衣、叠被等,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组织同班同学共同参与关爱行动,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帮助他们与远方的父母建立正常的联系, 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亲情……第三, 要讲究帮扶效果——要通过观察、交谈等形式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使他们始终能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生活、学习、交往。留守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 也是脆弱的。只有无微不至的关怀, 才能使他们干涸的心灵得到雨露的滋润, 幸福之花一定能在他们的内心灿烂绽放。

五、建立沟通机制提高家长素质

据6月18日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披露, 中国的6100万留守儿童中, 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 (包括春节) 见不到父母。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 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 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贵州毕节四位自杀孩子那已改嫁的母亲, 自去年3月外出打工以来, 再未见过孩子一面。而他们的父亲也仅仅是在给孩子留下一张提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银行卡后外出打工, 一走了之。他们这样做, 固然是贫穷使然, 但对孩子的忽视甚至冷漠, 对生活的无知, 也是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家长素质。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包括电话交流和面对面交流在内的正常沟通机制。平时, 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交流, 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让他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告诉他们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物质生活, 还需要父母亲人的精神关爱, 帮助他们增强关爱、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提醒他们尽量每3个月回家一次看望孩子或每周与孩子电话联系一到两次——《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 如果 (父母) 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 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 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 而只要保证每周一到两次的联系, 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在家长回来探望时, 学校要抓住这一宝贵的契机, 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召开专题家长会, 以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共同教育好孩子。对一些家庭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的家长, 则应劝他们留在家乡打拼, 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留守状态, 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篇14:让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开后,产生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常情绪低落,孤立无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如果老师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从而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他、呵护他,让他们在学校感受到人间温情、家庭温暖,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班上有个学生叫乐乐,今年10岁,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好。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怯生生的,经常低着头。在家访时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伴,爷爷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识字,也很少和乐乐交流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于是我就经常找乐乐聊天谈心,经常给他辅导作业,经常组织班上同学开展课间游戏,让乐乐也融入到班集体中,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渐渐的,乐乐的性格变了,变得爱说话,爱参加各种活动,学习也进步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关爱和帮助,淡化他们因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用慈母般的关爱,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走进他们的生活。无论课内课外,老师充满关爱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改变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触动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平台。针对“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心理,老师要创造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体会到温暖和快乐。在教学中,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答问、展示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里,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作画、演讲、演唱歌曲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坚强;适时召开主题班会、队会,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对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发动同学们献爱心,帮助他们,真真切切地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感受到爱和温暖;开展“感恩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定期给他们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快乐生活,介绍学校、老师、同学的关心,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更加深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心理疏导。“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特殊的弱势群体,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是文肓,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而且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少不良行为习惯。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与沟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及联系方式;利用家访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交流,指导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让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障碍,纠正行为偏差;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碰触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减轻冷漠、孤僻、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留守儿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通过电话、视频、 微信等,让留守儿童和父母经常性联系,增强他们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真切地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让他们不再孤独。

上一篇:江西省八年级语文试卷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