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4-07-05

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的,随后被大量地引用。近年来,农民工这个群体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中国整个社会的焦点。身为一名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了农民工这一社会热点加以调查研究,是因为我家就住在农村,对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安分守己的优良传统,在有些方面起着城市劳动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选择了走访这一形式,是为了让自己的调研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期望能用自己的调研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此次调研在我家所在的**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上长阴子村范围内开展,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而且务工人员的从业范围较广,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县的普遍情况。

一、上长阴子村农民工基本情况

上长阴子村全村总人口1346人,农业人口占98%,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为32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106人,在本村附近厂矿务工190人,在县城务工及其他乡镇的有3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占30%。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春天,全村返乡回流约14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0%,其中青年农民工返乡有36人,所占比例是25%。而在返乡农民工中有60%是受金融风暴企业停产、倒闭或减员影响。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以矿业上班为主,主要分布在**铁矿(30人),集安理石矿(20人),**铁矿(30人)。此外在餐饮、娱乐、零售等服务行业务工的有近30人。通过调查得到的普遍结果是大部分矿工厌倦了体力劳动,希望从事工矿企业的技术工种,那样工作相对能轻快一些,收入也能够提高;而服务行业的打工人员也认为从事的行业虽然不累,可收入相对较少,也希望掌握一些技术,为将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外出务工的两大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意向不谋而合,就是都想掌握一技之长。

二、经济危机中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一)经济环境恶化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势必造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批产业工人失业。

(二)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为多,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了50%。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低的文化素质是造成农民工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他们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且最深的。

(三)就业信息渠道蔽塞

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谋求职业局限于同乡人介绍上,不会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谋求职业,无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造成一旦失业就难以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不得已而返回农村。农民想外出打工,可不知道能去哪,能做什么,去哪更好,做什么更好。我县农民工就业的信息渠道面还比较窄,造成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抱着误打误撞的心态,这对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业信息渠道亟待拓展。

(四)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农民工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繁荣城市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却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其次,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城市的饮食、交通、住房等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比较而言,农村的消费支出要小很多,城市的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三、返乡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主要的负面影响将集中在农民增收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稳定压力等三大方面。

(一)在农民增收压力方面

我县农民内部增收条件困难,以打工收入为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我县农民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来源。从2003到2007年五年来,在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50%、50.1%、49.7%、52%和54.2%,五年平均占农民纯收入的51.2%,远远高于同期全国35.8%的平均水平。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返乡,将大大减少我县农民纯收入。

(二)在就业压力方面

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就业压力主要分为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就业压力两大方面。在城镇就业方面,由于城镇失业率高和城镇化水平低等主要原因,我县城镇难以容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金融危机对我县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凸显,省内企业的减产、裁员不仅增加了我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规模,而且将进一步推高我县城镇失业率。城镇化水平很低,基础设施差,难以吸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在城镇生活和就业。在农村就业方面,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就业方面,由于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极其尖锐,返乡农民工的务农意愿低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农村中就业非常困难。

(三)在社会稳定压力方面

经过大量深入的实地调查,大量失业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社会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将来自于以下五大方面。

1、失业农民工返乡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现象普遍。

多数返乡农民工赋闲在家,无事可做。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无所事事,对农村、城镇的治安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潜在不利因素。

2、再次外出打工意向普遍强烈。

总体上看,由于不了解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打算年后外出找工作,而且仍然是准备到相对发达地区找工作。在金融危机进一步全面蔓延情况下,大量返乡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将很难找到工作,其中相当部分会再次返回我县,成为找工作流民,社会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

3、再次进入城市生活意愿的人数较多。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愿意返乡后务农的只占少部分,返乡后不愿意务农的占到近七成;习惯和留恋城市生活的占一半还要多。可见,经过了多年在城市务工,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哪怕还有这样那样明显的制度歧视和壁垒,农民的命运早已和城市紧密相连。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习惯和留念城市生活,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将陆续返回城镇。

4、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中青年返乡农民工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征,一是尚未结婚,没

有家庭拖累;二是长期在城市生产生活,从衣着、发型到生活娱乐方式都已经不适应贫困落后农村生活方式,再次外出的意愿非常强烈;三是文化程度低,技术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足,再就业困难;四是资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意愿不强。因此,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中的大部分极有可能返回城镇。在就业困难情况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和流民。

5、返乡农民工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情况较差。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返乡农民工100%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近三成的没有医疗保障;近九成的返乡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医疗保险不能转到家里;大部分的返乡农民工在返乡后没有接受到就业培训。

四、农民工返乡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一)就业对策

在返乡农民工带来的种种影响和问题中,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重体力劳动密集型项目最适合返乡农民工就业条件和需求。可否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设项目的投标和承建企业必须吸纳一定比例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将吸纳失业返乡农民工作为投标的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建立动态检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保证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国家投资的工业项目中尽量就业。

(二)自主创业帮扶对策

1、创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为解决部分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困难,建议由农办(扶贫办)系统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给予工业园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减少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各种困难。

2、实行利于农民的财政政策。适当降低小额贷款门槛;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实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建议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实施鼓励优惠政策

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补贴。对安置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人数的企业,可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用工岗位前补贴;对企业当年新招用返乡农民工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费的,政府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对新招返乡农民工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培训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可以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为将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人力资本。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确保各种培训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以县为单位整合培训资源,做到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补贴、统一验收。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泛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县级职教中心是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基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此外,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提高了培训效率。免费培训与合格津贴相结合。激励返乡农民工认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返乡农民工可免费就近参加培训班,学习各种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享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津贴。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还可以享受劳动部门给予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凡是参保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和本地参保农民享受同样的报销政策。失业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的,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有关程序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应保尽保。对于不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当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失业返乡农民工。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要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针对返乡农民工多年在外打工,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有的房屋基本不能住人的实际情况,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实行优先救助、优先解决。

上长阴子村委会对返乡青年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向返乡青年大力宣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和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协助帮助返乡青年办理社会保险异地转移与接续,加强返乡青年疫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二组许勇由于常年在外打工,组上田地都已分均,今年返乡回家准备自己创业的他,通过村委会的协助,与组上成员协商,将田地分给他一家三口人,并为其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本村村民享受一切相同的待遇。

(六)加强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对策

协调充实基层社保工作人员。返乡农民工居住分散,数量较大,现有基层社保部门人手紧缺,难以保证进行完整准确的统计监测。建议组织部门进行协调,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到基层社保系统工作。

(七)加强农民工道德素质教育

可以通过弘扬标兵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政策理论的灌输等方式,切实的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换取别人的尊重。不可否认,农民工遭到某些人的歧视,部分农民工的确自身有存在的一定的原因,玷污了农民工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农民工要从身为正范,逐步的改变自身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们这个本是很朴实本应该很优秀的群体。

篇2: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返乡农民工反映强烈的几个诉求

一是社保诉求。返乡农民工反映最多的是社会保险 问题,这是他们最大的顾虑。大部分农民工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务工多年,所在务工单位基本上为农民工交纳了社保金。但农民工返乡时,无法将社保关系转回 本地接续,单位缴纳部分不能转出,只能退回个人部分,损失很大。他们要求尽早实现社保统筹,返乡后能够正常接转社保关系。

二是创业诉求。调查 发现,返乡农民工中,有意继续外出务工的19人,占40.5%;希望在附近找工作的5人,占10.6%;希望在家务农的13人,占27.7%;希望自主创 业的10人,占21.3%,比如搞养殖和种植业,但资金问题是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其次是技术和项目。某村民返乡投资生猪养殖,已投入10多万元,当前迫 切需要资金支持。据他反映,金融部门发放的“惠农卡”贷款门槛较高,手续复杂,难以拿到贷款。

三是其它诉求。主要是增加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实现就地就业;简化户口、签证、身份证等证照办理和补录手续,方便外出务工和生活;简化农村合作医疗程序;加大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力度;降低高中阶段教育收费等等。

(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

春节过后,当地组织了一次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有76家单位(其中沿海地区12家)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300个,工资待遇在800-1200元 左右。据统计,有1万多人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5120人,现场签订就业协议2853人。据劳动部门反映,当前返乡农民工求职就业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农民工求职不够理性,普遍对企业降薪不太适应,好高骛远。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存在“有事找不到人、有人没事做”,如某纺织企业招人就乏人问津,不愿意干。即使有,都是年龄偏大,属“4050”人员;而1家企业招2名会计,却引来近50人应聘。

三是高薪、高技术职位招人依然困难,农民工技能和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如2家公司招聘的经理、主管和锅炉工程师等无人问津。

四是本地就业比例高,在签订协议的2853人中,有2250人是本地企业,占79%。五是农民工希望获得培训。招聘会期间,有711名农民工报名参加培训,目前已有1384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免费培训。

(三)、农民工返乡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1、矛盾纠纷呈现增多趋势,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1)土地承包纠纷集中。土地承包纠纷在各地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后,由于生活困 难、利益驱动等原因,强烈要求收回原承包土地,与现承包人多次发生矛盾,引发毁损青苗、打架斗殴等事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建设加快,土地征收补偿金额加大,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另据预测,土地纠纷爆发的高峰期将出现在三四月份的春耕期间以及十月前后秋冬 播期间。

(2)债权债务纠纷严重。农民工返乡后,债权债务关系当事人碰头,引发纠纷。主要是村集体与返乡农民工之间的债务纠纷,其次是返乡农民工之间、返乡农民工 与留守人员之间的债务纠纷,再就是返乡农民与其它主体之间的债务,比如企业等。某村返乡农民工李某,给当地某企业借款10多万元,因该企业经营不善,多次 讨要未果,面临血本无归的可能,而且和他一样借钱给该企业的农民工还有7个左右。(3)户口婚姻矛盾突出。一是户口问题。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流动频繁,与 所在地户籍部门长期失去联系,错过了几次户籍整顿,加上故意躲避税费而销户,以及违法生育等原因,致使户籍资料不全、遗失,口袋户口、黑户口现象增多。部 分农民工在外结婚,因为没有户口,未办理结婚证,导致小孩上户困难。某村返乡农民工要求补录户口11户,有8户无结婚证。二是婚姻矛盾。农民工长期在外务 工,婚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加上工作难找、工资不高,返乡之后,婚姻矛盾增多,特别是本地与外省市通婚较多,出现纠纷调处较难。某乡司法所春节期间调解纠 纷7起,其中涉及返乡农民工2起,且都是婚姻纠纷。(4)邻里之间的老纠纷爆发。农民工返乡后,接触磨擦增多,因耕地、宅基地、人际关系、生活作风等引起 的邻里纠纷上升,特别是“算老帐”的多,报旧怨的多,私了的多,大多数不经过法律程序。返乡农民工中,普遍存在借返乡之际把在外期间不能了结的纠纷做个了 断的想法,突出的是要了结留守老人或孩子之间的纠纷,极大地增加纠纷调处难度。某村2户留守老人(其子女均外出务工),为宅基地纠缠不清,发生冲突,多次 扬言等子女返乡后,要作个了结。(5)交通事故纠纷不容忽视。农民工大量返乡,导致人流、车流增多,特别是农村以摩托车居多,车辆手续不全,性能不强,安 全意识欠缺,致使交通事故多发,引发纠纷。

2、侵财性犯罪案件上升,破案难度加大。尽管和往年相比,刑事、治安案件没有明显的上升,但是仍 然呈现高发案趋势。而农民工集中返乡后,导致矛盾迭加,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极个别人在生活压力下,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 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破案难度加大。

篇3: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以杭州地区为样本,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为主, 问卷调查对象为上述区域内返乡创业的农民工476人、乡镇府工作人员25人、负责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教师40人、村干部40人、社会人士97人。访谈调查的主要的范围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119人、负责农民工培训的教师21人、乡镇府工作人员21人、村干部35人、教育专家14人。

1 杭州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1.1 创业活动的个特特征

在问卷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共476例的性别状况, 男性个案为406例, 女性个案为70例, 分别占85.3%与14.7%。调查对象的年龄状况:年龄阶段在15岁至20岁有31例, 年龄阶段在21岁至30岁有96例、年龄阶段在31岁至40岁有158例, 年龄阶段在41岁至50岁有114例、年龄阶段在51岁至60岁有60例, 年龄阶段在60岁以上有17例。调查对象的学历状况:在学历分布上, 样本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个案为246例, 占总数的51.7%;中专/高中学历的个案为191例, 占总数的40.1%;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为39例, 占总数的8.2%。可见, 返乡人员多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员, 他们大多只完成了初等教育。

1.2 创业活动的特点

1.2.1 创业行业的选择

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行业选择批发零售业的占到42%;选择种植、养殖业的占27%;选择服务业的占16%;选择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其他的分别为8%、5%和2%。

1.2.2 创业地点的选择

总体来说, 区位优势是创业者考虑问题的重点, 其中什么项目适合在什么地方进行。通过整理反馈的数据, 选择在市县城区创业的占到58.2%, 选择在乡镇创业的占到24%。在访谈调查中, 发现选择不同的创业地点, 主要是与所从事创业的项目的类别有关, 另一方面是被选择的创业地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否方便有关。

1.2.3 创业投资规模

调研了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初期资金投入情况, 投资的金额分部为在1至5万元的占大多数, 占总创业人数的35.3%;5至10万元档次占20.08%;10至30万元档次占8.42%;在30万元以上的投资上占36.2%。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创业之后的规模较大, 农民工也不例外,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没有能很快的融资, 这就使得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扩大比较难。

1.2.4 经营方面的选择

返乡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 创业之初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同时, 也会受到政策、文化等影响。在调查中发现, 48.1%选择自己创业, 33.5%选择与他人合伙创业, 仅有11%选择投资入股。在对杭州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进行描述时也指出, 有78%选择是将个体工商户作为创业的首选, 这与课题组在调查中的情况是相似的。

1.2.5 对创业成功因素的认知

为了反映出创业是否成功与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问卷有一个多项选择题“您认为影响创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中依次为政策环境、资金条件、项目选择、专业技术。

1.2.6 创业失败行为选择

创业存在风险是肯定的, 通过调研发现, 创业如果失败, 56%选择外出打工, 继续坚持创业的占到19%, 回家务农的占到8%, 不知道的占到7%。从上述的数据可知, 如果创业失败, 继续坚持创业的仅有19%, 可以反映出农民工创业的抗风险的能力是脆弱的。

1.3 创业者需求

1.3.1 政策需求

在政府政策与支持方面, 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所在的当地政府有没有鼓励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时, 有7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有”, 12%选择“无”, 10%选择“不清楚”, 这表明大部分农民工对政府相关扶持创业政策是知道的, 但是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实施者不清楚。其次是“建立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和“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分别达到30.2%和35.5%。此外, 希望政府给与“创业后续服务”政策的达20.6%。

1.3.2 信息需求

在获取信息方面, 从多项选择题“您创业信息的来源渠道”来看:选择“政府部门创业指导中心”的占35.7%, 选择“亲戚、朋友或同事推荐”的占40.1%, 而选择“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分别占3%和10.4%。表明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 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设备。

1.3.3 金融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 在创业过程中筹资的方式, 排在第一位的是向亲戚朋友借贷, 其次是合伙投资, 再次是银行借贷, 最后才是政府资助和其他融资渠道。这表明农民工创业的资金来源单一, 一般都向朋友借, 没有利用政府的政策以及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交互。

1.3.4 基础设施需求

在创业过程中, 农民工最关注的是生产与运输的成本, 他们希望能完善农村的交通条件, 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加大农村公共设备的建设, 这样可以改善农民工的创业环境, 带动农民工积极地设身于创业。

2 杭州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绩效评价的结论

2.1 针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农民工愿意返乡进行创业, 但是实际的动力不足

杭州市政府2008年就有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 很多农民工对于返乡创业都是有这个意愿的, 但是联系到实际者很少。主要是由于农民工没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扶持, 外加自身整体质素不高, 对项目评估不到位, 从而使得创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风险。在调研中就发现, 75%的农民工表示, 如果有一定的创业资金项目, 还是想回乡进行创业。另一方面农民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在返乡创业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 如果创业失败56%会选择继续外出务工, 这说明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缺少政策体系的支持, 对抗风险弱。

2.2 针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创业规模小, 从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弱

由于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1至10万元之间, 杭州地区返乡农民工选择创业规模小, 而采取的创业形式是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主要原因有:首先, 选择以个体工商户进行创业可以得到的优惠政策比较多。其次, 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创业, 启动的资金少, 如果遇到较大的风险后, 可以很容易的改变经营方式。由于这种创业的局限性, 从而导致带来的经济效益低。在调研过程中64%农民工创业只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才选择创业, 而19%的农民工是由于发现了商机而选择创业, 37%的农民工想自己当老板才进行创业。正是由于创业动机的各有各的不同, 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就有较大的盲目性, 因而推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通过培植创业合作组织来实现。

2.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能力较差, 培训力度不够

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兼有冒险、创新能力。但是在调研中发现受调者64%左右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相于创业成功者所需要的创业素质相比, 还差很远。针对目前农民工自身的特点, 如果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是不可能的。这是要靠政府进行参与, 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指导与培训。而目前整个杭州地区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数目也只是达到5000多人, 培训人数相对实际需求来比太少了、培训项目脱离一定的实际性, 培训的力度需要加强。

2.4 针对政策出台的相关政策, 创业受到创业环境影响, 创业具有集群效应

创业成功与否受到创业环境好坏的影响, 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把创业环境好的地点做为首选。在分析数据中, 已经创业的农民工返乡中在杭州地区“一圈”的创业人数远远多于“俩翼”。在调查中发现, 58.2%的农民工会选择将城市作为创业地点。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完善、消费市场较乡镇较大, 这些都属于城市的特点。还有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 坚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战略, 使创业具有集群效应。

3 杭州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

3.1 创业基础低, 创业用地有限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论是进行基础型的创业, 或者是其它的型式, 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目前申请一块土地, 需要太多的部门进行审核, 从而打击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的积极性。从调研中发现, 政府规定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可以方便让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使用。但是, 由于以上这些创业环境质量太差, 没有办法满足农民工创业的需要, 从而减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3.2 创业规模小, 核心竞争力不强, 融资难

由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都会选择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创业资本在1至10万之间, 10至100万之间的还很少。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创业, 因为不需要太多的资金, 门槛低, 而要进一步扩大创业的规模者需要一定的创业能力。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 杭州地区农民工文化程度大部分都在初中左右。这些原因影响了创业的竞争力。返乡农民工创业一般选择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于金融机构对其的末来没有信心, 从而很难达到金融单位的融资要求, 阻碍了其发展。

3.3 创业选择的产业型式单一, 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返乡农民工在外地打工时, 大部分从事技术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他们返乡后, 根据自身以前所从事的行业, 大都会选择运输业、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以及服务业等, 这些行业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但是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虽然这样会带动创业与就业, 但是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压力很大。

3.4 在创业前期得到的指导不够, 从而使得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生存型创业是返乡农民工的首选, 主要是以家庭小工厂主, 对管理与资金要求不高。在访谈中问道为什么创业时, 大部分农民工主要是受到了身边创业成功者的影响。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化程度不高, 对创业评估不够, 所以使得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创业指导在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目前杭州地区都开展了农民工返乡的创业指导, 从中获得培训受益的人数有限,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浙江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方面的措施意见

农民工返乡创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首先, 对于政府方面应要尽快出台有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的法律与法规, 明确法律责任, 保障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把政府的相当政策更好的贯彻, 对于当前的国情, 相当的重要;其次, 政府部门应完善政府职能, 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全面的支持, 提高政府部门形象与职能;然后, 政府部门应利用信息服务平台, 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准更快的传递到他们手中, 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最后,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创业相关政策的执行, 确保公平公正。

4.2 社会方面的措施意见

社会主体对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面, 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 社会各界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打造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 要通过个案工作、社区工作以及各种途径等增加农民工的创业的热情与信心, 在鼓励的同时, 社会各界也应帮助农民工进行理性的创业, 要帮助农民工对市场需求、社会以及自然条件等进行评估, 从而可以提供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地方组织的措施意见

在社会组织中地方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组织, 它联系着政府与群众之间关系。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问题上, 它有着其他组织所没有的作用。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创业环境, 落实政府关于这方面的政策, 要积极地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开展多形式, 多方向的培训, 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 要加强协调配合, 提升服务的质量。地方组织要专门成立部门, 协调各部门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事项, 积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 简化手续, 把入行的门槛放低。地方组织不仅要重视农民工的创业, 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后盾。

4.4 农民工自身的措施意见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 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首先, 农民工应该从农村束缚的观念中走出去, 不断进取, 使自己成为新型的农民,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创业的需要。其次, 提升自身的创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不仅是科学技术方面, 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洞察力以及管理能力。最后, 返乡农民工在进行创业时, 应规划创业整体构架, 要认真考虑内外因之外, 还要考虑到风险与机遇的问题。

5 结语

目前浙江省范围内, 以杭州地区为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状、问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在逻辑和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完善创业政策促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制度运行机制提出建议, 以期望这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参考。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各个环节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我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摘要:本文主要为了调研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府绩效, 选择以杭州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为研究样本, 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对政府完善政策给出意见。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篇4: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88-0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继续强调“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的同时,特别提出“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是针对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作出的重要部署。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返乡农民工日益增多,同时也带回了先进的技术、信息及理念。面对农民工返乡潮,只要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在政策的支持下,一旦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仅不会形成地方失业人口的大量集结,还会带动一方就业,撬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义与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措施建议。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义与面临难题

农民创业有三种类型,一是就业谋生型的,二是发展成长型的,第三才是先进企业。一般而言,主要是前两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今年大概有将近2000万的农民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引导返乡农民工中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群体开展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方式之一。它对有效缓解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途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减少城乡差距,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鉴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现有政策的一些局限性,很多人对于农民工创业的可行性并不乐观。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不少难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是面临的最重要困难。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他们都有创业的激情,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创业的条件,尤其是缺乏资金和项目。由于创办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量相对较大,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却很有限,由于缺少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返乡创业的一个问题。通过调研,近八成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不仅贷款渠道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且贷款的利息高,加上申请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贷款年利息实际超过12%。贷款难,利息高,成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最大的绊脚石。

其次,政府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有些政策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老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回乡创业人员了解。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仍然困难重重,创业办理各项手续费时费力费钱,有的要辗转多个部门,往往每道手续又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也制约了农民工回乡创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而返多创办的也以小规模企业居多,而他们虽然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营销知识,家族式管理居多,企业缺乏民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又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措施及建议

鼓励农民工创业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把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摆在工作首位,增强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提供优质的创业资本,不断强化创业服务,努力降低创业成本,积极营造创业环境。因此,要想让农民工回乡创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首先,明确创业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尊重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权利,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凡是外出务工经商后返回家乡创办各类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并吸纳一定数量的当地劳动力就业,就应予以鼓励支持,实行优惠政策。

其次,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行免税政策或者优惠税率。在财政方面,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资金担保等。在税收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应享受与外地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对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再就业作出贡献的企业,可比照城市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政策。农民工返多创业应按规定享受国家和地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三,创新金融信贷服务,解决农民工创业资本问题。创业融资是创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相当多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创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农村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尤为薄弱的地区,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力度,缓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资金供给短缺、贷款利息高等问题;进一步发展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活跃的市县分支机构授权,按照规范提供贷款;适应创业者的多样化需求,开办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以及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等信贷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建立信贷扶持担保机制。

第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强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到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尽可能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篇5: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业刚刚起步,所以劳务输出是该村唯一的支柱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收入占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这个村子遭受了严重灾害,世界金融危机又迫使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年前陆续返乡。现在我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过了外出务工的高峰期,返乡农民工情况到底如何?对此我深入该村进行了认真调研。

沉重的打击

2008年初,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6人,其中县外97人,县内29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潮,不可避免地对以劳务输出为支柱产业的××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负担加重。5•12特大地震,使该村138户全部受灾,其中倒塌房屋31户130间,严重危房10户38间,一般受损75户211间,需重建41户172人163间,重建户和维修户占到了72.5%。经测算,重建户户均需支出重建费用7—8万元,除去各方援助,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户均贷款2.5万元;一般受损户除去各方补助外,户均也需支出1000多元,使许多刚刚走出贫困阴影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负担,面临再次返贫的危险。同时,农村群众文秘杂烩网的其它支出仍在不断增加,比如因为中小学校撤并,农村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月生活费用最少在二百元以上,而高中、初中每月则在三百元以上,一户一个学生每年就要二、三千元;再比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送礼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农村礼金水涨船高,一般最少50元,多则100元至数百元不等,普通家庭因此陋习去年平均就要送出2000元左右,加上看病花钱、产业发展投入等,使农民花钱的项目增多,负担加重。

——收入减少。2008年,××村务工总收入有望达到 120万元、人均近1万元,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和严重金融危机使大家的发财梦破碎。地震当月,全村就有50名农民工返乡,年底前全村126名农民工全部返乡。2008年实际务工总收入34万元,人均才3000元,与2007年相比人均少4000元,与期望相差6000元,收入锐减。返乡后,劳力主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无重建任务的大多数都在为亲戚朋友帮忙,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年底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许多人自发外出找“活”,却发现工作极其难找,有也是收入较低且无保障,大多数花了冤枉钱、跑了冤枉路,却没有着落,不得不返乡。

——心理失衡。面对沉重的还债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想下功夫挣钱,却不料遭遇经济寒冬,突然没有了来钱门路,往年出县务工近100人,今年春节期间才外出10余人,许多群众对此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对以后干啥心里没底。一些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空虚烦躁、彷徨不安,使得本来平静祥和的村庄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矛盾增多,邻里纠纷多发。特别是一些本就游手好闲的人整日游逛,无事可干,农村酗酒、赌博之风开始抬头,治安案件有所上升。

积极的变化

调研中发现,尽管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给××村造成了沉重打击,使农民增收更为困难,维稳压力更加沉重,但在镇村组织的努力下,返乡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就业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据初步统计,截止3月底,全村160名富余劳力除去从事农业产业外已就业122名,其中县外务工28人,县内务工52人,自主创业就业42人。

——技术工从“徒有虚名”变为“强势群体”。去年之前,泥瓦工、木工、驾驶员等技术工用工价格较低,一般为50至60元一天,而从事煤矿、金矿等井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日工资达到200元左右,因此许多技术工都放弃了所从事的专业,转向高风险、大强度、高收入的井下体力劳动,呈现“脑体倒挂”的现象,也使大力推开的技能培训无人参与。去年“5•12”地震以后,技术工非常紧俏,工价大幅提高,日工资可达120元。今年赴县外务工的无一例外是技术工或熟练工,在县内周边找到相对固定工作的有70%是技术工或熟练工。有一技之长的劳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工作,劳动环境相比于井下作业更加安全稳定,收入相对较高且有保障,对此,许多务工人员意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开始纷纷主动找政府参加培训或“拜师”学艺,谋一技之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农民自主创业从“不敢着手”变为“大胆争取”。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些技术技能,对市场经济也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创业的基础和愿望

。但过去由于打工容易、挣钱无风险,创业热情不是很高,但现在外出务工越来越困难,创业也就成为当前不错的选择。××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新建了1个免烧砖厂,新开了1个规模较大的石场,新增21台汽车,新增餐饮、维修、商店等个体户4户,共安置了40多个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项目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展”。过去农村发展产

业项目,农民思想上普遍存在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顾虑,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强,尽管行政全力推动,但效果很不明显。而今年,由于外出务工无好门路,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赋闲在家,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有利可图,促使群众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村新增5头以上养猪户21户,100只以上乌鸡养殖户4户,蔬菜种植大户5户,养蚕专业户7户,还有12户计划明年种植烤烟50亩,40多户正在建设圈舍准备养猪,农业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消极对待”变为“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有限,往往需要发动农民义务投工投劳,但由于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务工,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推进到位。现在大部分劳动力返乡,计划在本地发展产业,但苦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因此,“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农民的主流思想,许多农户开始强烈要求修建道路、水、电等设施。该村去年到现在,已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农电改造800米,修建沼气池85个,年内计划还要修建、改建道路2.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650米。

有效的做法

调研中发现,去年农民工返乡潮出现之后,镇村两级组织就开始关注此事,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本地企业“扩容”、重建项目“消化”、增收产业“转移”等方式主动安置返乡农民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建立帮促机制,加强教育引导,着力转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镇村首先在全村开展了摸底调查,对返乡农民工个人专长、择业意向、产业基础、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建立帮促机制,采取分片包抓、结对帮扶的形式,将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产业发展、解决具体困难等责任细化落实到了村干部和无职党员的人头。同时村“两委”采取召开村民会议、上门入户、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工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新政策、新措施,引导他们适应形势、看到机遇,积极就近择业或者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增加收入,改变了群众的择业观念,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是抢抓重建机遇,扩张本地企业,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地震发生后,××村“两委”就敏锐地看到了重建带来的机遇,依托村内优质石材资源,由村支书带头、村民入股创办了一家年产值1300万元的石料加工企业,主要为重建工程和县水泥厂、略钢公司等工业企业供应石料,目前石料厂经营形势良好,除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吸纳本村返乡农民工6人,带动发展村内27户会驾驶技术的群众购车辆、跑运输。村上还利用闲置场地招商新建了一家年产值600万元的免烧砖厂,不仅低价供应当地重建用砖,还吸纳了本村5名农民就业,带动了7、8台汽车跑运输。同时,村上抓住重建机遇,选择有头脑、懂技术的人有组织地在本地邻近乡镇承揽工程,带动20余名农民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落实产业项目,强化组织服务,有效推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村“两委”一方面狠抓龙头带动,以位于该村的荣源生猪养殖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村养猪协会,建立了10万元的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动发展模式,带动村内5头以上的养殖户25户,年内计划发展到7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半数以上。同时利用我县独一无二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乌鸡,正在新建一家年养殖能力5000只的标准化养殖场,可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另一方面围绕户均有1—2个增收项目的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党员干部示范户,并利用示范户对群众情况清、底子明、号召力强的优势,在项目选择、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上进行示范引导,带动58户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民工家庭确立了新的增收项目。

深刻的启示

××村的情况是××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一个缩影。正确理解地震和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冲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收致富难题,不仅是调整农民增收结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一次难得机遇,也必将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起点。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提高认识,正确引导,通盘考虑,统筹解决。

启示之一:强化基层组织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前提。乡镇和村级组织在破解农民工问题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大有可为。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农民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大多数能力强、点子稠、路子宽、威信高,又最了解务工群众的情况,在农民工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产业发展、转移安置工作上的亲和力强、办法操作性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促使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积极发挥好参谋、推手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多地将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村一级消化。要发挥好基层综治、调解、司法、公安机构的作用,宣传法制,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要发挥好各类产业协会、基金组织、专业合作社、互助团体等中介社团组织的作用,精心呵护好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管理,促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扩大扶贫扶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捆绑、四结合、五到位”的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立地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扶贫的步伐跟不上外界发展的步伐,农民脱贫致富的底子很薄,仅5•12地震一场灾难就使成千上万的家庭花光了家底,背上了沉重负担。因此,必须适时调高贫困线标准,切实加大对山区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对这次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应特别增加扶持资金,帮助恢复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减免或代偿农民建房贷款,解除农民沉重负担,防止因灾返贫。同时,应建立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基金,扩大和提高农村低保,增加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金额,较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之三:拓宽就业渠道是破解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面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改变外出务工独大的现状,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和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盘活本地用工需求,将外出务工、本地用工、自主创业、从事农业产业等就业形式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要加强用工信息的交流,组织农民工有目的地外出务工,提高保障;要出台导向性政策,对聘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促其更多地使用本地农民工;要下功夫研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拿出专门资金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确保多渠道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启示之四: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政策的新型农民作为中坚力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就在全县逐步推行了以素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深入学习宣讲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民工的就业愿望和村情实际,制定长期的农民工培训计划,整合各渠道的补助政策和培训项目,突出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人有一技、一家有一业的良好效果。

篇6: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会的要求,近两个月来,我就农民工回流返乡情况、其中的佼佼者创业带动就业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并率队对劳务输出再创新岗位的途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现将部分实例报告如下:

一、关于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实地调查情况

(一)至2009年3月低,全州在外务工人数61273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43%,比今年两节期间有所回升,农民工节后外出与回流返乡并存。由于地少人多、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多数返乡农民继续外出寻找就业机会。

(二)惠水县羡塘乡全乡21885人,人均耕地面积0.78亩,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达6030人,占全乡总人口30%左右,约占全部劳动力55%。到2008年底因金融危机冲击等原因返乡1298人,占外出务工人数22%。至2009年3月底,陆续返乡和相继外出寻找机会的人数大抵持平,后者略高于前者。

返乡农民工中,已有部份就地创业。有的为当地危房改造工程打工,有的开办小饭店、杂货店。也有少数人创办中小型养殖场。如从广东返乡的农民工罗登高,已修建种猪场舍二十余间,并准备用自己的住房抵押向银行贷款购买种猪。与他同时返乡的还有贵阳及务川的工友,在他的引荐下到羡塘乡创办养殖场。除养牛外,还准备饲养市场畅销的“林下鸡”。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融资难,除抵押物、担保平台等常见问题外,程序复杂和办事门路不熟悉,是他们所遇到的共同困难。贷款担保和抵押物等问题已经向当地政府反映,农民的房产证(可作抵押物)的办理已引起重视。

二、关于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调查情况

地处都匀市墨冲镇的鹏达木业有限公司,是墨冲镇返乡农民陈文珍所创办的企业,去年下半年后由广东省阳江市返乡创业,一边建厂一边招工生产,主要生产加工木制品,其中一半左右通过广东出口。至2008年底用工90人,当年月产值60万元左右。今年1—3月用工增加30余人,月工资1200元左右。企业月产值70万左右,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受影响。拟再招用工30余人,并拟购买新的生产线扩大再生产。其用工80%以上为当地返乡农民工,约20人为湖南籍农民工,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目前的主要问题也是贷款难,抵押物手续不全,催办过程较长,企业扩大规模的进展缓慢,对扩大用工带来不利影响。已多方帮助协调,目前新增贷款200万的手续已近尾声。

三、省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查情况

按照省总“四个一”的要求,为了实现我州工会系统多形式解决新增就业1万人的目标,我们对省外用工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

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举措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出台以后,新的就业岗位在不断产生,但劳动力供求的信息不对称,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现象并不少见。

4月中旬,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对福建的厦门及石狮,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苏州及南通)等地的**籍务工人员情况作了实地调查,总的情况是职工进出人数基本持平,也有少数企业不减反升。如福建中南控股集团(建筑业)2008年所用贵州籍工人2178人,其中**籍297人;2009年(3月底)所用贵州籍工人4354人,增长1倍左右,其中**籍640人,增长115%。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生产需要,二是用工单位认为贵州籍职工朴实勤劳,更重要的原因是劳务供求的信息衔接较好,输出地与用工单位沟通频繁,联系密切,一旦有新的用工需求,有准备、有秩序、成建制的输出就容易成为现实,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劳务输出进入良性循环,贵州籍职工的用工环境也因此相对较好,安心留下的比例也较高。考察中了解到,我州外出务工人员待遇在1000—3000元/月,均确保了工伤保险。但我省要求的五个险种的待遇仅在厦门和苏州实现。上海实行商业险种“三险”;几乎所有建筑行业只有工伤保险。我们所到企业,职工吃、住条件不错,卫生、安全、有序,还有的文化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此次考察调研中,还通过工作寻找到一批可观的用工需求,亟待我们抓紧培训和组织,以不失时机扩大外省劳务市场份额。

通过与考察地劳动部门、合法的劳动中介组织,以及地方工会组织的沟通交流,通过与用工集中且社会信誉好的企业洽谈蹉商,通过看望慰问**籍农民工代表,以及召开座谈会(13批次)等方式,探索了维权新途径,解答了一些外出农民工的疑难问题,稳定了所到企业、产业中的**籍职工队伍。更大的收获是共签署劳务输出协议9份,已带回用工岗位3050个,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威

友光电有限公司”、“达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达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分别为200、200、100人。福建石狮的“丰华纺织有限公司”、“宏泽塑料有限公司”分别为100人;福建晋江“艾奇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源兴包装有限公司”分别为300人,等等。尚有1000余个意向岗位通过电话继续落实。用工需求中,经过上岗前培训、有各类资格证书、职业高中以及中专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企业用工的首选。因此,工会组织在金融危机中为职工提供岗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是技能培训。只有通过合格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才能在外省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在江苏南通(轻纺工业集中),纺织工人岗位仍有需求,用工环境也好,可为我州轻纺企业下岗职工提供选择。

四、当前全州就业的总体情况

由于我州工业基础薄弱,外向型企业少,对外依存度不高,金融危机的冲击虽带来影响但还不十分严重,主要问题是返乡农民工的进出流动增加,下岗职工就地寻找新岗位困难。至2009年3月底止,我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比去年同期(3.87%)增加0.05个百分点。

五、一点说明

篇7: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南雄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转移”战略部署,切实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欠发达地区缩小差距的关键之一来抓,紧紧围绕我市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年全年开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16期,开设培训专业(工种)1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2856人;经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2600人,实现转移就业2599人,获证率和就业率都达到91%。农村劳动力经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平均增加300元以上。

到目前为止,南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办了维修电工、电子线路装接工、酒店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等四个专业共六期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班、农村青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班,共培训失业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521人。其中,培训结业476人,在培45人。经过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462人,实现转移就业445人,获证率就业率达到97%和93%。

今年来,南雄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抓手,围绕“双转移”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大力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强化管理和服务全力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策设施

为全力推进“双转移”战略,南雄市在成立“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在市劳动保障局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落实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同时,认真起草了围绕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拟定了人力资源培训转移配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二、加强载体建设,强化宣传服务

一是依托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村(居)委劳动保障协理员抓好失业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及时摸清了失去返乡农民工的原就业地。职业。技能和培训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明确了下一步培训方向。

二是制定了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及时召开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会议,明确了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和措施。

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5月份,投入资金18万元为市全民创业培训基地购置了50台电脑,有效解决了该基地培训设备配置陈旧、落后问题。

四是利用春节这一人流集中、信息传播广、快的有力时机,充分发挥招用工服务站信息栏、电视台、公众信息网、1月21日和2月8日专场劳务招聘会以及制作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宣传专题片和工作成果图片展的宣传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政策、就业信息宣传服务,及时将培训政策和就业信息发布到全市农村基层,营造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5月,结合我市培训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劳动力”、“以培训促就业”和以需定培的原则,大力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企业用工“订单式”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有力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围绕失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需求,与挂钩联系我市的韶关市机电技校于1月始在市全民创业培训基地联合开办了2期失业返乡青年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班,开设了维修电工、计算机操作2个专业,共培训失业返乡青年农民工237人。经过培训,237名返乡农民工全部获得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转移就业210人,就业率87%。

二是围绕我市民营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我市服务行业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实际开办了酒店管理服务员和计算机操作员3个培训班,共有234名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185人实现转移就业,仍在培训45人。

三是围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需求,积极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于4月联合珠玑镇伟洛仕电子有限公司开办了一期50人参加的电子线路装接工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班,培训采取先招工后培训的方式进行。经过培训,这50名农村劳动力全部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

然而,我市在关于加快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3以上,择业观念陈旧,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大部分未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因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不强,难以提高技能水平,参加培训的质量较低,转移难度大。

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任务繁重,而我市与之配套的载体如技校和大型的培训基地目前仍是空白,培训资源短缺,现有的培训载体无法适应人力资源培训转移需求。

三是我市经济不发达,配套资金紧缺,上级专项资金又未能及时拨付,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与配置工作的迅速推进。

四是我市培训资源如培训计划、资金、基地目前还未得到有效整合,统筹乏力,与人力资源培训与配置的需求不相适应。

五是培训科目单一,质量不高。我市培训机构数量少,层次低,师资缺乏,设施落后导致了培训科目少,专业单一,培训的局限性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加上技能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学员学习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不好。

六是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实体受到的冲击较大,造成了部分竹木工艺企业、来料加工企业、电子加工企业等开工不足;还有部分原定今年投产的企业因此暂停等原因,造成了我市今年就业岗位不足,失业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的困难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市下一步工作设想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含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政策及各项协助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二)贯彻落实省、市就业扶持政策,围绕我市五大产业、招商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力开展企业用工定向、订单培训,鼓励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确保本市农村劳动力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

1、围绕我市精细化工,浆纸制造、陶瓷建材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高中、技校参加中长期的相关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后定向输送到相关企业就业。

2、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村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开展中短期的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我市企业培养生产熟练工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3、围绕农村技能人材储备,对农村新增劳动力和“两后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4、围绕我市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组织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适应能力并实现转移就业。

5、围绕珠三角劳务输出基地用工需求,建立用工信息对接机制,组织农村青年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劳务输出基地培养生产、服务熟练工人,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加强培训载体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重点培训基地建设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发展以我市主导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全力为我市三大主导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篇8:关于近期农民工返乡情况的思考

农民工返乡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个人,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 如果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地积极行动起来, 给予有力扶持和恰当引导, 发挥好农民工的资金、视野、技术、观念等优势, 就有可能在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效果,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农民工返乡现状分析

(一) 农民工返乡特点。

一是返乡时间提前。较之往年, 农民工返乡时间多在元旦后春节前, 而近期农民工提前返乡, 大多成因是由于企业关闭、停工、歇业所致。二是回流数量骤增。农业部数据调查, 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 以此回流量估计, 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三是回流成因复杂。因企业降薪、土地流转和其他原因, 导致许多农民工回乡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参加村委会选举、回乡自谋发展或自主创业。四是流转安置迅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 目前, 已有不少回流农民工重新上岗。

(二) 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

一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 沿海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不景气, 开工不足, 用工需求急剧下降, 有些企业甚至歇业停产。二因新农村政策激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最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 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 对农民工返乡务农具有较强吸引力, 增强了农民工回乡种粮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实行创业优惠政策, 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三因产业转移引导。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 带动农民工回乡就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工成本的提高,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内地转移。四因自身素质不高。有些农民工因文化素质过低, 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 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 或解决夫妻分居, 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

(三) 农民工返乡影响。

一是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 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直接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目前, 我国1.3亿农民工中, 有5%至7%提前返乡, 农民工外出就业率在保持多年高增长的局面下, 出现拐点, 呈下降趋势。而农民收入结构中, 45%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 农民新增收入中, 有70%来自于非农业务工增收。农民工大量回流, 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二是影响内需政策。农村是拉动内需的主体。虽然农民工收入比较低, 但人数众多, 对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比较大。农民工的大量回流, 无疑会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 进而间接影响到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三是增加就业压力。农民工回流, 将增加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倒闭潮引致数百万农民工失业, 加上目前已失业仍滞留原地讨薪、待业的农民工陆续回流, 导致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农民工回家后无业可就, 可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特别是部分失业返乡农民工存在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下降、社保缺失、心态不平等问题, 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建议

正视和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 必须多管齐下, 多措并举, 努力推进回流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 统一思想认识。

要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 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人为本, 趋利避害, 切实把解决好农民工回流问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为回流农民工创造良好再就业环境, 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要抓住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 通过招商引资, 抢上项目, 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岗位, 安置回流农民工。

(二) 深化回归创业。

要鼓励回流农民工以创业促进就业, 创办经济实体。要制定并认真落实农民工回归创业优惠政策, 搭建农民工回归创业平台。要积极引导土地向能人集中, 引导回归农民通过租赁、承包等合法方式, 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加大农民工回归创业投入, 建立政府回归创业基金, 重点用于支持回归创业项目开发、劳动者培训和创业奖励。通过信贷担保、小额贷款等措施, 解决回流农民工创业融资困难。有关部门要窗口前移, 深入基层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服务。

(三) 引导就近转移。

各地要对当地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将其就近转移纳入城乡统筹就业规划。同时, 要全面掌握各企业用工需求, 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公布、更新用工信息。要抓住广大农民工回家的机会, 利用劳动力市场、车站和广场公共电子显示屏等,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劳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咨询服务, 使部分农民工克服过去“舍近求远”的观念, 帮助他们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 强化技能培训。

农民工返乡给予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了契机。农民工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缺乏职业技能。以往因为组织不够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农民工没时间、不重视等问题, 导致农民工技能培训一直跟不上。此次农民工回流是农民工“充电”, 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复合型”转变的绝佳时期。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 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构, 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要以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效益农业、农民工外出就业、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重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提高回流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确保农民工既“留得下”, 又“走得出”。通过培训促成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 从而克服过去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的现象, 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增强就业岗位的科技含量。

(五) 加快农村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广大农村赢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引导、鼓励部分回流农民工扎根农村, 参与新农村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回流农民工年龄大多集中在26-40岁之间, 大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年富力强、见多识广。农村发展非常需要这样一批有精力 (年龄优势) 、有实力 (资金优势) 、有能力 (管理优势) 的农民, 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应科学合理地引导鼓励这些在市场经济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回流农民工扎根农村, 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让其在就业、创业的同时,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才智与力量。

(六) 切实关注民生。

上一篇:美丽的小武当山作文400字下一篇:恋人圣诞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