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话语

2024-07-19

玫瑰话语(共9篇)

篇1:玫瑰话语

19朵玫瑰花的花语是什么19朵红玫瑰花语,19朵红玫瑰花语代表什么意思呢?19朵红玫瑰花语大多数人只知道是忍耐和期待,还有就是爱的最高点。

一个关于19朵红玫瑰花语的绝美故事:

她倔强的要他说出那句话,她喜欢听,他只是淡淡的看着她,去看看19朵红玫瑰花语吧!玫瑰花非常妖艳,玫瑰是纯洁爱情,美丽,青春的像征。玫瑰是世人所最喜爱的花之一,古今中外对玫瑰的赞美数不胜数。玫瑰和月季差不多,它们开的花也相差无几,如果不仔细分是分不出来的。

在中国某个地方生长有这样一玫瑰,它并非高大,也没有竖直的支干,但她所开的花在那是出了名的,她所开的花比其它的玫瑰所开的花要大要香,而且留香时间也比其它的长,使别的玫瑰看到她都不自觉的低下头,恐怕被她迷倒。这一年她和往年一样开了许多非常美丽的花朵,从老远就能闻到她的纷香,有一粒草种在泥土中昏昏沉沉地也闻到了她的芳香,他被这种香气吸引了,他陶醉在她的纷香中。他开始努力没日没夜的要冲出黑暗泥土,来看看这美丽的玫瑰少女。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他冲出了黑暗,看到了光明,他伸出两片嫩黄的小叶来,他的身子还没有站稳,他就抬起头去寻找那纷香膘来的方向,他找了很久,最后他终于在离他不远处看见了他心中的玫瑰少女,原来她就在自己的头顶上,她要比他想的还要美,她开着美丽的花朵,在风的吹动下,犹如偏偏起舞的仙女,她被这美丽的玫瑰少女深深地吸引了,他爱上了她。他为了往上长,为了能一

睹她的容颜,他拼命的向上串,阳光和雨露虽然大部分都被玫瑰所接收,养分也大部分被她所接收,这些都没能让他停下,停下生长的脚步,虽然他长的又瘦又矮,但他从不自卑,时间久了他也慢慢的成长起来,他长的很快,玫瑰刺刺穿了他的肌肤,刺破了他的脚,他却无心查看。他甚至拒绝了同类向他抛来的绣球,他忍受住同伴的讽刺和朝笑,他受尽的万般幸苦终于长到了她的肩下,他这时抬起头来才能免强看到她的脸颊。

他为了向玫瑰少女说明自己的心意,他不停的向她摇手,但她却从来没有发现他的存在,他没有放弃,既然没有办法超越她,没有办法看清她的容颜,那就去抓住她的根吧!于是他拼命的将自己的根向她的根伸展,当夏天将要过去时,他的根须终于触到了她的根须,他怯怯地围着她的根须绕了很多圈,向她低诉19朵红玫瑰花语,她终于注意到他了。她看到他满身的伤痕,她被感动了,感动在19朵红玫瑰花语中,她用自己的根须为他疗伤,他们很快便相爱了。

爱的天崩地列,爱的惊天地

[19朵玫瑰花是什么话语]

篇2:玫瑰话语

对于男生而言,就更要了解玫瑰花朵数的含义,送花时才不会唐突了佳人、误了自个性命。那么,你知道玫瑰花朵数的含义是什么吗?

常见的玫瑰花朵数的含义

1朵玫瑰——情有独钟,你是我的唯一

2朵玫瑰——心中只有我俩

3朵玫瑰——我爱你

4朵玫瑰——誓言、山盟海誓、至死不渝

5朵玫瑰——由衷欣赏

6朵玫瑰——互敬、互爱、互谅

7朵玫瑰——我偷偷地爱着你

8朵玫瑰——深表歉意,盼你原谅

9朵玫瑰——长久

10朵玫瑰——完美的爱情,十全十美

11朵玫瑰——一心一意的爱

12朵玫瑰——心心相印,对你的爱与日俱增

13朵玫瑰——暗恋

14朵玫瑰——骄傲的爱

15朵玫瑰——对你感到歉意

关于玫瑰花的含义

16朵玫瑰——最深的爱

17朵玫瑰——好聚好散,无法挽回的爱

18朵玫瑰——真诚的心

19朵玫瑰——期待陪伴

20朵玫瑰——此情不渝,永远爱你

21朵玫瑰——你是我的最爱

22朵玫瑰——双双对对,你侬我侬,两情相悦

24朵玫瑰——思念

25朵玫瑰——祝你幸福

30朵玫瑰——不需言语的爱

33朵玫瑰——爱你三生三世

36朵玫瑰——浪漫心情,我心属于你

40朵玫瑰——誓死不渝的爱

44朵玫瑰——亘古不变的誓言

50朵玫瑰——邂逅不期而遇

66朵玫瑰——真爱不变

99朵玫瑰——长相厮守

100朵玫瑰——百分之百的爱

101朵玫瑰——最爱

108朵玫瑰——嫁给我吧,求婚

365朵玫瑰——天天爱你

999朵玫瑰——天长地久,爱无休止

其中,8朵玫瑰花和15朵玫瑰花的含义都和道歉有关,送的时候可要要注意了,别一不小心让女朋友以为你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那就麻烦大了。还有,17朵玫瑰代表好聚好散,送的时候更是要慎之又慎。

知识拓展:玫瑰花的繁殖方法

播种法

一般都是为培养新品种才采用,将秋季采收的种子装入盛有湿润砂土的塑料袋内,置于夜冻昼融的环境里,经过1个月左右后再逐渐加温至20℃左右,种子裂口发芽后即可以播种(或者砂藏到第二年春季播种),当幼苗长出3-5小叶时分栽。

扦插法

带踵嫩枝插。即在早春选新萌发的枝,用利刀在其茎部带少许木质削下,用生长激素处理后插入扦插床或小盆中。

半木质化枝扦插。此法是在6-9月,选择玫瑰花朵初谢的枝条,剪去花柄,削平其下部,以2-3节为一段,切除下面的一枚叶片,再剪去不健康及嫩叶,用生长刺激素处理后插于上法同样条件的床中。

硬枝扦插。是将越冬前剪下的一年生充实枝条,2-3节为一段,每10枝成一捆,在低温温室内挖一个30cm的坑将插条倒埋在湿润砂土中,顶部覆土5-10cm(要保持不干),第二年早春,将插穗插入插床。

硬枝水插法——选带1-2片叶的半木质化枝或硬枝,用利刀将基部削平,插入盛水容器中,枝条浸入水中1/2,放在15℃-20℃且能见到阳光的地方,使其长出根来。在促根期间,容器内的水每隔2-3天要更换一次,等枝上新根的表皮变浅黄或淡褐色时,即可取出细心栽入营养袋中培养。

嫁接法

芽接法。每5-9日,在良种母株上选择饱满的芽眼削下,在白玉棠或蔷薇砧木上接1-2个芽,也可以在砧木的一根长枝上,每隔8-10厘米接一个芽,接活后,将其一段段带一个接活芽的枝分段剪开,与一般扦插法一样,插入砂床或容器中。

枝接法。每年春天可用切接、舌接、腹接法将良种枝条接在蔷薇、白玉棠砧木上。

根接法。冬春玫瑰休眠期,在室内将接穗在蔷薇或白玉棠的一支根上,绑扎好后,把它假植于底,中温温室,保持湿润,待其接口愈合后再上盆或定植。

压条法

地面压条法。在玫瑰生长期,将玫瑰枝条芽下刻伤,弯形埋入湿润的土中,枝条先端一段伸出土面,当压埋在土中的刻伤处长出新根,就可以切开分栽。

篇3:玫瑰话语

关键词: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美国南方社会,挽歌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部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主要的脉络是这个县杰弗逊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物众多,时代漫长,可谓美国南方社会的写照。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可见到南方社会的变迁,社会各阶层人物地位的浮沉及精神面貌的变化。

福克纳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不仅在题材构思方面,在艺术风格方面他也是有着自己的独创性的。他运用意识流的手法,非常善于发掘人物内心生活。“多角度”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时序颠倒”的手法突出了历史和因果的联系。此外,他还使用了“象征隐喻”、“对位式结构”等手段,使作品繁复杂乱却又引人入胜。他的语言突破常规,试图用晦涩、朦胧、冗长、生硬的文字取得特殊的效果 (1) 。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表现了福克纳一贯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小说深刻再现了新南方的现代精神与旧南方保守精神之间的纠缠和渗透,也体现了福克纳本身感情的矛盾和忧郁,滚滚而来的新生活中缠绕着对过去生活的缅怀与眷念。

艾米莉出生于当地的名门望族,只是到她这一代已经衰败不堪。在她青春年少时,父亲赶走了她所有的追求者,不允许她结婚。父亲死后,她保留父亲的画像,不准埋葬父亲的尸体。后来,家教甚严的艾米莉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修铁路的工头霍默·巴伦,每周日下午人们都会看到两人驾着马车出去,于是猜测他们要结婚了。后来,镇上居民看见艾米莉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因为巴伦不答应结婚她要自杀;接着巴伦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此后,艾米莉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愈发浓重的恶臭,但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试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莉小姐去世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已腐烂多年的巴伦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上面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有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莉的白发。这样一个故事从福克纳笔下流出,成为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又一个故事篇章。

艾米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悲剧性结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艾米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行使了一种制度和文化的象征功能,作为一个精神基石支撑着走向分崩离析的旧南方。她为执行这一宏大使命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作为一个偶像,她必须接受旧南方规范的严厉制约,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本能的渴望健全地发展,不能拥有常人一样的爱情、婚姻和家庭。她是被奉献给衰朽的旧南方文化的牺牲品。文中不少地方暗示了这一点。当地的人们有这样的感觉:“活着的时候,艾米莉小姐一直代表一个传统,一种责任和负担,是这个城市世世代代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 (2) 艾米莉小姐的“头发剪短了,看上去就像教堂里色彩窗上画的天使”;当地的人们对她怀有一种敬畏和仰慕,把她视作“偶像”。人们对她的仰慕并不是针对她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体现了正在逝去的南方的历史和传统的那种生活方式。

艾米莉独立、刚直、不易妥协;同时她也骄傲、偏执、虚荣,她蔑视她的乡亲们。在父亲死后,她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力,即使在绝望的时候,也要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格。在她父亲死的第二天,人们前去吊唁:“艾米莉小姐在大门口迎住了他们,装束如常,脸上没有一丝忧伤。她告诉他们说她父亲没有死。”这充分说明了艾米莉不能理解和接受现实的性格特征。时代前进了,她却抱住贵族的身份不放,竭力维持着旧有的制度。她完全将自己封闭在房子里,前门一直紧闭着,直到她死去,再也没开启过;她也拒绝交税,不允许他们在自己门口钉门牌和信箱。但是想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她不时地受到现实的冲击甚至是诱惑,巴伦的出现对她来说就是一种诱惑。然而旧的事物和新生事物总是格格不入的,巴伦和艾米莉就是新、旧的代表,矛盾双方的化身,最后巴伦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艾米丽无望的爱情的祭品,同时陈列在祭坛上的还有艾米丽自己的青春和一生。她无法攫取或挽留巴伦,就毒死了他,从此夜夜和他的尸体同眠。即使这样,艾米莉也无法挽回逝去的自尊,以及昔日的“辉煌与荣耀”,腐朽的南方旧制度的纪念碑已经倒塌。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叙述方式也是独特的。叙述者是当地人们中的一员,是故事的当事人之一,他代表了当地人的情感,也代表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他也是一个旁观者,能够清晰、客观地讲述整个故事。一方面,人们对昔日的南方生活有一种怀念和眷恋,这种情感体现在他们对艾米莉的仰慕和敬畏上,因为艾米莉本身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偶像,一个昔日南方生活方式的象征。另一方面,人们对其中的腐朽和衰败又充满厌恶,也试图去消除。当地人要艾米莉交税,要祛除她屋子散发的恶臭的味道,遭到艾米莉的抵触后,人们觉得她简直就是一个疯子。叙述者所表达的感情其实是一个群体的感情,正因为叙述者特殊的身份和独特的角度,使得这种矛盾的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

本篇小说采用“时序颠倒”的方式叙述,故事不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反倒是人物内心深处的冲动、情感、无数思想和行动的喷涌、缠绕,好像故事不是在发生,而是在每一段文字背后发现故事的存在。但尽管时间顺序是杂乱的,小说的结构和叙述却是杂而不乱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遥相呼应,先讲艾米莉的死,再讲艾米莉的葬礼,并慢慢揭开尘封多年的谜底。中间部分是讲述者对活着的艾米莉的回忆。这种叙述方法使得读者感到小说描写的时间是静止的,好像一切都正在发生,历史与现实得到最紧密的联系,旧的与新的并列着、矛盾着、斗争着,最终旧的事物跟随着艾米莉彻底坍塌。

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大量采用感官刺激的词汇,把读者的视觉、嗅觉、触觉都充分调动起来,物象在文中都是有色彩的、有光辉的、有气味的,能够看得到、感觉到、闻得到。艾米莉小姐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都即将逝去,都散发着一股腐朽和衰败的气味。读者在整篇文章当中都能感觉到和嗅到腐朽和衰败。在第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艾米莉的生活:“他们被那个老仆请进了一间幽暗的大厅,大厅里有座楼梯升入更浓重的暗影中。屋里散发出那种经年不用的房屋的气味———一种让人窒息、潮湿的气味……家具的表皮都裂开了;他们坐下时一股轻尘从他们臀部下面懒懒升起,细小的尘埃在拿到仅有的阳光中浮动回旋。壁炉前褪色的金框里立着艾米莉小姐父亲的粉笔画像。” (3) 这一段描写里有光,有影,有色,有气味,非常形象而具体地烘托出走向衰亡的没落气息。对于艾米莉小姐本身是这样描写的:“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作者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描写艾米莉的形象,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在,都无比恰当。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其实是福克纳心中的一首挽歌,缅怀一个失落的文明、一片“随风而逝”的精神世界;旧南方的传统和无限荣光在北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全力挣扎,却丝毫挽救不了已注定的宿命,轰然坍塌之后一地废墟,焦土瓦砾间唯见一枝玫瑰,在风中摇摇晃晃,在硝烟里徒留暗香……福克纳用一种奇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样一枝玫瑰携着馨香铭刻住一段逝去的生活和历史。

参考文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沃伦贝克.威廉·福克纳的文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2]冯亦代.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0.

[3]姜晓梅.献给逝去的南方生活玫瑰.山东:山东大学学报, 2000.

篇4:黄玫瑰蓝玫瑰

西甲的赛程很会安排,把本赛季皇马VS巴萨的第一重头戏安排在圣诞节即将来临时,并且是2007年的最后一轮,这仿佛是2007年的最后一场雪,来得比2008年早了一些。尽管是雪,但天上飘的不是雪花,而是白花花的银子,那是双方出场球员身价堆积而成的。

在双方的首发阵容中,可以看到巴西国脚小罗纳尔多、巴普蒂斯塔和罗比尼奥,可以看到巴西的葡萄牙国脚德科和佩佩,与之交相辉映的是阿根廷国脚米利托和海因策,加起来总共是7,可以理解成在几乎3个出场球员中便能找到一朵黄玫瑰或一朵蓝玫瑰。其实比较前几年的德比来看这个比例不算大,这里面有埃莫森、罗纳尔多、卡洛斯、贝莱蒂、马克西·洛佩斯和莫塔刚刚离开的原因,而在替补席上还能看到马塞洛、加戈、萨维奥拉、西尔维尼奥、埃德米尔森和梅西。

梅西的受伤和小罗纳尔多不在最好的状态,给第232场西班牙国家德比减色不少,是球迷的遗憾,但一场胜利才是双方最想得到的,此前诺坎普这座“城堡”已经34场没被沦陷了,结果这一天举起了“白旗”。于是,巴普蒂斯塔被记住了,就像伯纳乌球迷记住小罗纳尔多一样,虽然小罗纳尔多是“艺术家”,巴普蒂斯塔是一头“野兽”。

知道皇马不可能不知道古蒂,此人在皇马的江湖地位仅次于劳尔,有“万金油”之称,算不上巨星,可也是皇马多年不离不弃的一颗螺丝钉。然而,这次德比大战中他却没有进入首发阵容,取代他的就是巴普蒂斯塔。赛季之初,巴普蒂斯塔还是有价无市的球员,上赛季他在阿森纳匆匆而过,大上赛季他没有在皇马立足所以被租借,再往前,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两个赛季居然能打进38个西甲入球。“野兽”也是从这个时候家喻户晓的。

倒叙完了再顺叙:成名后,巴普蒂斯塔被皇马高价引入,但第一个赛季便由于“水土不服”被租借到阿森纳,在阿森纳踢了一个赛季返回皇马,原本是皇马要抛弃的人,可他从未想过放弃,天道酬勤吧,“野兽”扭转了自己的人生战局。

当然,谁也不能要求巴普蒂斯塔像在塞维利亚时疯狂进球了,但在德比战役中他依然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接范尼的妙传攻进全场比赛惟一进球,进球的一刹那,他无法知道自己是第多少个在国家德比中建功立业的巴西人,只知道从此与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罗马里奥、里瓦尔多一同成为了世纪德比的“黄玫瑰”。

意甲冠军VS欧洲冠军&世界冠军

越来越人性化了,当你看到国际米兰列队欢迎AC米兰进场时,是不是也冒出了“人性化”这个时髦词,而且这和谐的一刻是发生在米兰的德比上,更加让人感觉最高的境界即是不杀,即是和平。

错,米兰德比上,哪能不挨刀。人家AC米兰刚刚从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上得胜归来,毕竟都是在一个城市混,礼貌一下也是情理之中。当形式主义结束后,挨刀是定了,就是谁挨的问题,时间定格在2007-08赛季意甲第17轮,公元2007年12月23日。

下刀子之前,先清点一下双方的人员构成。与同一天进行的西班牙德比相比,米兰德比的“巴阿”情结要更浓。代表国米出场的是:塞萨尔、麦孔、马克斯维尔、萨穆埃尔、萨内蒂、坎比亚索和克鲁斯,而AC米兰的出场阵营有迪达、埃莫森和卡卡这三张清一色的桑巴面孔。

西班牙德比是巴西人出彩,米兰德比则是阿根廷人主宰。卡卡能在欧冠上只手遮天,能在世俱杯上呼风唉雨,却在这一次的米兰德比上输给最不想输的阿根廷人。也甭管红黑军团外战如何一马平川。但如今的意甲确实是蓝黑军团的天下,德比之前两队的积分差距达22分之多。其实卡卡他们也是有机会的,皮尔洛的任意球再次百步穿杨。然而今非昔比,今天的国米已经没有了恐惧和不安,这是这支球队最大的进步。

第36分钟,克鲁斯突破了安布罗西尼与卡拉泽的封堵,在门前9米处用左脚扳平了比分。第63分钟,另一个阿根廷人坎比亚索为国米完成逆转,他在门前20米处左脚抽射,迪达判断错了方向,2比1并不悬念的比分,可不会妨碍国米在德比中取得三连胜。

坎比亚索是皇马的弃将,却是国米的大将。诠释了攻防兼备的真正含义。这次的米兰德比是这位阿根廷中场代表球队出战的第101场意甲,进12球。欧冠29场进3球。意大利杯12场进7球。他的不可或缺从一点上就可以见分晓:本赛季冬歇期前意甲战罢17轮,而坎比亚索出战了16轮,欧冠小组赛总共6场比赛,坎比亚索从一而终。

另一名阿根廷人克鲁斯在意甲的大多数球队都可以担当先锋官,却是国米的绿叶,做绿叶不等于无所作为,克鲁斯是一片有为的绿叶:这一次的米兰德比是他为国米出战的第97场意甲比赛,进44球,欧战32场进14球,意大利杯22场进9球。可以说克鲁斯扮演的是配角,贡献了主角的数据。2007年,克鲁斯成为了米兰德比的英雄,先是3月11日,然后是12月23日,进球,进球,2比1,2比1,克鲁斯,克鲁斯!

起来给我这个巴西人鼓掌

伯纳乌的球迷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不到万不得已时是难以给对手起立鼓掌的,据史料记载,只有两个人感动了伯纳乌的皇马球迷,一个是阿根廷人马拉多纳,另一个是巴西人罗纳尔迪尼奥。

人生都有槛,罗纳尔迪尼奥在本赛季遭受到人生中最大的冲击,在巴西国家队核心地位被卡卡取代,最要命的是连巴萨球迷都朝他吹起了口哨,替补席这个他以前瞧都不瞧一眼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他的安身立命地方。怎么了?老子前两年还是世界足球先生,你们还对俺点头哈腰呢?

但在最近的世纪德比中。小罗纳尔多还是成为了首发,里杰卡尔德知道这个家伙是为大场面而生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太残酷。巴萨输的无话可说,接管比赛的是另一名巴西人巴普蒂斯塔,而不是小罗纳尔多。但里杰卡尔德不能不让小罗纳尔多首发,哪怕你翻翻历史也不能放弃这么一个皇马克星。

2004年11月21日,小罗纳尔多以一个点球开始成为皇马的梦魇,他连续在4场世纪德比中奉献5球,巴萨也在这4场巅峰对决中取得3胜1平的战绩。

2005年11月20日,小罗纳尔多上演了开头的那一幕,两次长途奔袭,伯纳乌彻底被沦陷,伯纳乌球迷彻底被征服。

米兰向左,西班牙向右,罗纳尔多站中间

是不是半夜醒来时,罗纳尔多也感到有些恍惚,巴萨、国米、皇马、AC米兰,我到底身在何处呢?有钱也有有钱的烦恼,伟大也有伟大的烦恼,罗纳尔多的烦恼在于没有归宿感,在于随时随地都要反戈一击。欧洲就那么大,欧洲豪门就那么几个,他一个人就摊上了四个。

2007年3月11日,罗纳尔多返回米兰。一切都倍感亲切,除了球衣的颜色从蓝黑换成红黑。相信他对蓝黑的感情是最深的,但作为职业球员是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时间的风吹日晒没有泯灭他进球的嗅觉,他洞穿了他曾经无比熟悉的球门。还记得1997~1998赛季吗?那是罗纳尔多首次参加米兰德比,他用一脚吊射技惊四座,这也是他在意甲最好看的进球之一。

从巴萨去了国米,从国米回到西甲。一切都从头开始,连年代都成为白衣飘飘的年代。一成不变的是“职业杀手”的本性,转会到皇马后他因伤缺席了两场世纪德比,而在参加的6场德比中打进4球。挺有意思,巴萨恨过他,皇马恨过他,国米恨过他,AC米兰也恨过他。

德比,“梅”你不行

上一次世纪德比,巴萨眼看撒手人寰了,是梅西挺身而出拯救了球队,令人热血沸腾的这是他本场德比的第三个进球。帽子戏法常见,世纪德比帽子戏法不常有,一个多世纪了,此前只有11个名字在这个大舞台上一爽到底,梅西是第12个,一个阿根廷天才少年。

巴萨上一个世纪帽子戏法出自罗马里奥的脚下,一匹巴西“独狼”,1994年世界足球先生。里瓦尔多、罗纳尔多、小罗纳尔多,巴西人,德比英雄,世界足球先生,当将这些流光溢彩的词汇放在一起时。发现这不能归结为巧合。

巴西人最近十几年成为拿奖专业户,阿根廷人显得形单影只,谁是下一个马拉多纳7一道比“歌德巴赫猜想”还费劲的题,因为梅西的出现,正在慢慢有了眉目,金球奖第三名,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千里走单骑,德比帽子戏法——套用《甲方乙方》的结束语,2007年过去了,梅西很怀念它。

卡住国米

卡卡也是人,不能每时每刻都带领球队取得德比战的胜利,比赛总是有输有赢,但这位新科世界足球先生只要在AC米兰一天,那注定威胁国米一天。

自从2003年登陆意甲,卡卡已经4次踏平了国米的大门,特别是在所参加的前4场联赛米兰德比中就贡献3球。而米兰德比对于卡卡也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是2003年10月,卡卡还不是巨星,只是一名意甲的新秀,他参加了平生的第一场米兰城德比。没有任何的怯场。他用自己并不擅长的头球穿透了托尔多的防守。第一个意甲进球竟然来自德比,卡卡对这个进球的评价是“比我在圣保罗德比中的进球要漂亮,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进球。我把他献给球迷们。”

篇5:玫瑰话语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红玫瑰是火,白玫瑰是冰。蚊子血,颜色艳丽,却让人隐约厌恶。明月光,清淡幽远,可望而不可及。白饭粒,不觉珍贵,却不能缺少。朱砂痣,是心头隐痛,当时惘然。

张爱玲的爱情小说都为经典,《红玫瑰与白玫瑰》更是如此。距离,或许会给彼此裹上一层柔光加一重幻彩。但那必须是时间加空间的作用,才能人为地创造出这个虚拟的效果。可当两个人真要冲破时光的沙滩,淌过空间的湍流,不顾一切飞奔向对方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相见不如怀念之类的感触便是要油然而生的,一些过来人口口相传的老生常谈,往往是在你被现实的暗礁碰撞得七零八落的时候,才会幡然领悟的。别人的永远只是说教,自己那点哪怕是不带血的教训,也是铭刻于心,永难释怀的。就像多年之后,佟振保与王娇蕊的重逢。那是一种发了福的、略显憔悴的、沾着脂粉的、俗艳的、苍老的美丽,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打扮要漂亮,但终归是败给了岁月,以及生活。却也就是从这样的一种面目全非中,振保读出了娇蕊的勇气、淡定、坚硬和担当。

娇蕊对振保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所以。”她又接着说:“年纪轻,长的好看的时候,碰到的总是男人,可是到后来,除了男人之外还有别的。”

佟振保,这个一向自诩顽硬的男人,竟猛地涌起了令人诧异莫名的泪水,滚淌着,同时裹杂着难堪的妒忌。一个年轻时撩人的,酥软的,狐媚的,风骚入骨的,热的,放荡的,娶不得的,被他抛弃了的女人,就这样站在时间的荒野上,安静地,不动声色地,默然地看着他的眼泪,那些被期许的,落空的,无奈的,悲悯的泪水,复杂而又充满悔恨。

佟振保的红玫瑰,已经被岁月和生活催扯地快要萎谢了。而他为自己预设的完美生活,也在生命的巨大虚无之中,漏洞百出。一份体面的职业,一个完满的家庭,还有七岁的女儿,娶了一个不喜欢的白玫瑰孟烟鹂,每三个星期嫖一次,对母亲无比孝顺,对兄弟费心提携。这就是佟振保精心打造的“对”的世界,一个看似牢固实则却千疮百孔的世界。

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哪怕是漏洞百出,哪怕是千疮百孔,哪怕是无以为继。眼泪只是一时的,触动也只是转瞬的事情。佟振保在完成了这次意想不到的情感消费之后,再一次整装待发,重新做回了一个好人。

篇6:玫瑰的作文:盲人与玫瑰

种花未必为了赏花,懂花未必了解花——题记

齐先生是个盲人,在自家的大门口,却栽培着令人惊羡的几丛玫瑰。年年岁岁,燕子来时,花开东墙。

玫瑰开放的日子,也是齐先生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有流水似的人群,在花丛旁驻足,他细听人们赏花品评。

两个姑娘为一朵花的颜色,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争论:

“你看,这朵花是胭脂红。”

“不对,应该是绛豆红。”

“胭脂红!”

“绛豆红!”

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请齐先生裁决。

齐先生一笑,款款说道:“你们俩人说得都对,又都不对。就这朵花的花瓣里外来说,里面是胭脂红,外边是绛豆红。就这朵花的上下来说,下边是胭脂红,上边是绛豆红。从整体效果看,应该算霁红。花朵的颜色,又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的时候,可借用瓷器上的郎窑红;雨天的时候,又像矾红。早晨和晚上又不同,早上阳光一照,橘红中带橘黄,这橘黄中又掺进些炒米黄;晚上夕阳西下,这绛豆红中又揉进了冈比亚红;太阳落山了,冈比亚红又变成茄皮紫了。”

两个姑娘听直眼了,他是盲人吗?

渐渐围上一小群人,七嘴八舌,又开始研讨叶子的绿。最后,还是请齐先生点评。

齐先生不紧不慢,用手摸着带倒刺的玫瑰枝条说道: “要说绿,先要说黄,惊蛰过后,酱黄色的枝条开始泛绿,这时的绿是豆绿,颜色有些暗,有点清淡含蓄。慢慢绿意渐浓,变成粉青。到了春分,就有了苹果绿底子上洇出了柳叶绿。柳叶绿并没有走下去,却向着秋葵绿转弯了。清明时节,星星点点地就冒出绒绒叶芽,颜色是米汤黄,一天一个样,变成鹅黄。谷雨以后,叶子一天几变,才由孔雀绿变成瓜皮绿。一直到现在才定型,叫翠青绿。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绿得不一样,有深浅相别。一片叶子,阳面与阴面也形象各异。就说我摸着的这片叶子,阳面可以叫豆瓣绿,背后呢,只能算是郎窑绿。

一个盲人,对颜色的判断,如此准确、细微,精致,人们“啧啧”折服。一个人有些疑惑:玫瑰是您亲手种的吗?齐先生伸出双手。这双手粗糙,厚重,青筋暴突。手背上伤痕累累,那是玫瑰枝条的倒刺制造的。齐先生一笑:“玫瑰,就是我的知己,就是我的爱情,就是我的大爱。冬天,我给它盖被子;春天,我喂它猪血。玫瑰开放了,你们不是都来赏花了吗?”

还是有人不解:“您双目失明,怎么会甄别各种颜色呢?”

齐先生大笑,指着眼前一群人,“有多少人像你们一样,一年一年,一拨一拨,经过我的门口。观花、赏花、谈花、议花、评花、品花。我眼睛是看不见,可我耳朵灵啊。你们看到了,就如同我看到了,我在借你们的眼睛啊!”说毕,齐先生向大家鞠了深深一躬,连声说:“谢谢,谢谢!”

人群中不免唏嘘:种花人竟不是赏花人!

篇7:玫瑰话语

柳林中心校第八小学—李茜

西方有一条格言:“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当一个人心中盛满阳光、充满爱的时候,她一定是快乐幸福的,她眼中的一切都将是美的,这样的人都是那善良之人、宽容之人,也最懂得感恩。

感恩的玫瑰在他人的眼里是最艳最美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窦桂梅老师就是一朵懂得感恩的玫瑰。

她在给培养了自己十六年的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信中这样写到:“一实验啊,是您培养了我,创造了我。当我站在新的起点时,有您的祝福;当我失意时,有您的鼓励;当我成功时,有您的鞭策„„您的宽容和期待,会让我在新的环境中以最佳的状态展现自我„„” 字里行间饱含着她对一实验的依恋与感激。难怪一实验的校长看了后激动不已。生活工作在集体当中,个人的成功永远离不开“集体”力量的帮助,如果个人身在集体却想抛开集体而独自获取成功,那将是很难的事。每一个在集体中获得成功的个人,都不该忘记“集体”的功劳,否则,他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等待他的将是末路的开始。

篇8:玫瑰话语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受到南方历史和文化的强烈影响, 对南方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南方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的作品生动展示给读者一幅幅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画卷, 并在1949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南北战争后, 南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方的种植业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发达的北方工业即将到来。福克纳的作品不仅真实地描述了整个南方社会的变化, 也细致刻画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 福克纳的第一部短篇小说, 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为背景, 讲述了一位没落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 小说中, 福克纳塑造了艾米丽这个有着多面性格、古怪脾气的没落的贵族之女。艾米丽的父亲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捍卫者, 一直操控着她的生活, 剥夺了她的爱和婚姻的自由, 对她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这篇小说中, 福克纳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语言、风格、技巧、福克纳的南方情结及象征主义也是评论家一直探索的。

2 象征与主题

象征在二十世纪一直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力量。象征主义广义上说是对象的另一个表示或暗示。在文学作品中, 象征符号是思想和情感的替代, 符号反映了特定的文化逻辑, 艺术家通过在客观世界中特定的对象或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人物、动物、植物、颜色、声音、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用品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时很难表达出他们的深刻意义, 通过象征手法来表达作品主题, 人们不仅可以更容易理解对象的含义, 而且还能体会到文章的深刻意蕴和美感。

文学大师福克纳特别擅长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在这部小说中, 象征手法亦随处可见, 通过象征赋予人物特定的意义, 为故事增添活力和感染力。小说中, 作为一个南方贵族, 艾米丽小姐被视为“一种传统, 一种责任, 和关怀”。她的话和手势在镇上被认为是一个风向标。她成了南方社会的传统价值和道德的化身。“艾米丽的悲剧色彩主要来自社会传递给她的使命。故事中的艾米丽是高傲的, 她承担着旧南方的光荣和梦想” (李霞, 2007:136) 。艾米丽的父亲, 父权社会和家庭的象征, 他控制了艾米丽的生活和婚姻, 甚至在他死后, 也对艾米丽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小说中, 对玫瑰的描述只是只言片语, 但就是从作者寥寥不多的描述中, 却能了解到玫瑰所暗藏的深意。玫瑰对艾米丽的爱情、命运有着高度的象征意义。福克纳将这一特殊的与爱无关的“玫瑰”献给了艾米丽, 暗示了艾米丽一生无爱的悲剧, 也表现出了艾米丽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和斗争。通过福克纳对小人物命运的真实书写, 读者看到了旧南方的丑陋一面。福克纳的作品带着对被压迫者强烈的同情, 对人性尊严的维护和他对人类社会的关注, 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 通过艾米丽的个体悲剧, 福克纳试图引发读者对种族和人类命运深刻思考, 对社会的关注。

3 玫瑰的象征意义

玫瑰象征着艾米丽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憧憬和无奈。“福克纳用玫瑰来表达自己深切的同情和哀悼艾米丽的痛苦, 从而使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永远绽放的玫瑰。” (章淮平, 201117) 。福克纳把艾米丽的人生和玫瑰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 玫瑰漂亮, 美好, 如同年轻时候“身段苗条, 穿着白衣”的艾米丽。玫瑰花有刺, 正如艾米丽为爱情不顾一切, 甚至杀死爱人的行为。玫瑰消逝, 仍然留有余香, 正如小说中的艾米丽虽然死了, 却留给读者无穷的记忆和痕迹。玫瑰既是福克纳对艾米丽的同情和尊敬, 也通过玫瑰表达了他对南方传统的追忆。艾米丽献身南方旧传统, 是南方专制传统下的一个牺牲品。本文主要分析了玫瑰的象征以及, 以及和人物之间的矛盾。探讨小说对南方守旧传统、种族歧视对人性的压抑,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是美国南方社会制度和文化的象征, 是反抗和瓦解南方旧传统的精神支柱。

3.1 象征爱情

小说中, “玫瑰”只是在最后一节中出现两次, “在帷幔窗帘褪了色的玫瑰色, 在玫瑰色灯光”, 但是“玫瑰”对人物的刻画及主题的揭示发挥了重要作用, 玫瑰的绽放与凋零在这部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对比, 象征着人物的生与死。自古以来, 玫瑰是爱和美丽女人的象征, 就像罗伯特的那首著名的诗, 我的爱情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那些可爱的和值得被给予的玫瑰成为世人争相传诵的爱情象征。最初艾米莉对真情的渴望与追求, 如同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玫瑰, 但小说中作者赋予带刺的玫瑰更深层的含义。如同艾米丽的爱情一样, 开始是给人带来希望, 可最后, 爱人背叛后, 玫瑰象征了生命的毁灭。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玫瑰, 既是对如艾米丽一样的南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 也是对南方传统的缅怀, 同时也是作者借花表达的对一生为自由和爱奋战的人们的一种致敬。

3.2 象征死亡

在父亲去世前, 艾米丽被她专制的父亲所控制, 并被南方守旧的传统和观念控制, 讲究等级和种族对等。她父亲的操纵和旧传统的期望让她不得不随时保持高贵, 使得她孤立于社会存在。艾米丽是被有着严重的控制权的父亲抚养长大的, 她无力反抗父亲的操控, 最后当她从父亲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 决定开始新生活的决心, 她爱上了北方佬荷默, 但是由于地位的差异和南北的矛盾, 周围的人不断指责和破坏艾米丽和荷默的关系。面对人们的批评和侮辱, 艾米丽没有投降, 而是勇敢地反抗, 她义无反顾地和爱人出现在公开场合。然而, 荷默的背叛打破了她内心的宁静, 为了保持她的自尊心, 她杀死了荷默, 她最终选择了守着荷默的尸体几十年。人们在她死亡之后, 在她房间里目睹了褪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和梳妆台。艾米丽和荷默的死亡如同衰败的玫瑰一样, 象征他们被毁灭的爱情。艾米丽在与传统价值观的斗争中最终失败了, 成了南方僵化思想的牺牲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中, 艾米丽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艾米丽在这场战役中失败了, 她对爱情的不择手段, 得不到就毁灭的做法固然可恨, 但是她在僵化腐朽的社会制度下, 仍然执著与爱情的追求也仍然有令人敬爱的和钦佩的地方。

3.3 象征主题

玫瑰, 艾米丽小姐, 艾米丽的父亲和黑人仆人在小说中都是象征符号, 其中玫瑰的象征更是对小说主题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 它让读者体会到小说主题中人性的压抑, 另一方面, 它也是读者挖掘旧南方种族歧视及父权社会如何毁灭受害者的载体, 也寄托了作者对南方的回忆和怀念。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独生女, 艾米丽是守旧贵族的象征。在她的父亲和南方传统的影响下, 艾米丽为了维护南方传统, 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欲望, 对父亲言听计从, 她不能按她想要的方式生活, 没有权利拥有正常的家庭, 爱和婚姻。在父权和旧传统的控制和操纵下, 艾米丽形成了压抑和扭曲的个性。荷默的出现激起了她对生活和婚姻的热情。让她有勇气打破传统对她的束缚, 她开始鄙视那些已经存在的传统道德, 公开与爱人甜蜜的约会。然而, 她父亲的死并没有给艾米丽自由, 因为, 她是南方贵族的象征, 代表了南方的古老文化。在南方社会的传统力量下, 她不得不做出让步, 抑制自己的欲望, 保持自己的纯洁形象。最不幸的是荷默不是想要结婚的人, 被爱人的背叛后, 艾米丽忍不住了, 她压抑的人性终于爆发了, 所以她杀了荷默。谋杀也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玫瑰的衰败预示着爱情的终结。

福克纳自小出生在美国南部, 作为南方人的代表, 其小说的创作背景多是美国内战前后, 承载着南北方新旧秩序的矛盾。 当时北方的现代化工业正逐渐代替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而困住守旧思想里的南方的贵族们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上都还无法接受这个大变革, 他们怀念南方过去的荣耀, 又面临旧制度的解体。因此,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煎熬和矛盾。福艾米丽在父权和种族的双重束缚下, 从始至终遵守着南方的旧传统, 维护着南方的贵族尊严, 她被福克纳比作一座纪念碑, 因此她的离开, 这座纪念碑也倒了, 象征着南方顽固守旧的传统最终将从美国历史舞台上消逝。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 他为艾米莉献上一朵玫瑰, 玫瑰也寄托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4 结束语

小说展示了一个美国南方社会真实的全景, 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美国南部的社会风土人情, 秘而晦涩的气氛一直贯穿这个故事始终, 让读者感觉迷茫和凌乱。艾米丽的一生被定为悲剧, 她的死亡也预示着南方腐朽文化的最终解体。玫瑰象征作者对艾米丽悲剧人生的同情、对传统枷锁的反抗和对旧观念的反叛的斗士致敬。作者对美国南方的感情是矛盾纠结的, 一方面, 他对这片土地的古老价值和文化有着依恋, 不愿意看到他们最终消逝。同时, 他也不想掩盖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性扭曲的黑暗与残酷的事实。小说中玫瑰的出现虽然短暂, 但是寓意深远, 引人深思。通过独特的象征主义手法和技巧的应用, 福克纳对压迫者表示了同情和愤慨, 也反映了社会的变革是历史进步不可阻挡的洪流。

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文分析了小说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旨在使读者更多地了解福克纳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南方传统文化、奴隶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象征主义,主题,玫瑰

参考文献

[1]Tian Yingchun.A Rose in Full Bloom Forever—On Symbol-ism of Rose in A Rose for Emily[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09:51-52.

[2]Guo Heng.Culture Collision—the Origin of Emily’s TragedySe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

[3]Lu Jumei, Zhou Jiabin.Life&Death in A Rose for Emily[J].ENGLISH SQUARE, 2010, (1) .

[4]Lin Yuting.The Analysis on Emily’s Character in A Rose for Emily[J].科技信息, 2010, 2 (23) .

[5]章淮平.爱情还是毁灭——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玫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7 (5) .

[6]戴福丽.玫瑰有刺, 却花香怡人——品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青年文学家, 2009 (18) .

[7]李霞.无声的抗争——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J].湖北社会科学, 2007 (8) .

[8]赵靖岩.试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象征主义手法[J].作家杂志, 2009 (11) :55-56.

篇9:玫瑰即玫瑰

我以前就看过乌青的诗,并且很喜欢,有一首给我印象深刻的诗叫《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傍晚,父亲说,兄弟们/来一个,于是/我父亲把我抛出去/我二叔把我接住/我二叔把我抛出去/我三叔把我接住/我三叔把我抛出去/我小叔把我接住/我小叔把我抛出去/我父亲把我接住/这是他们的一项常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情感/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抛不动你了/父亲说。”当我把这首诗展示给激烈抨击乌青的人看时,有些人会说,如果他每首诗都是这样,也不至于被骂得这么厉害了。人们觉得这首诗好,因为能够概括出它的段落大意,提炼出中心思想,即表达了作者对于父爱深深的怀念之情。可是,当我们面对一篇文字,发现它超越了我们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的水平,随之而来的焦虑,就会让人们粗暴地拒绝,乃至否定。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谈到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知识,遇到不懂的情况,会摆着双手带着崇拜和畏葸说“我不懂”,在遇到政治、经济、军事之类人文学科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地说“我不懂”。可是,在碰到晦涩的小说、不明就里的音乐、抽象的线条时,如果不是事先说明出自名家之手,人们就会带着嘲笑和轻视说“看不懂”。

态度之所以截然不同,我想,是因为人们还不习惯把文学当作一个学科,一个有历史和前景的学科。它和物理、数学一样,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如卡夫卡突破了托尔斯泰式的、现实主义的桎梏;而马尔克斯看了《变形记》之后彻夜难眠,后来写了《百年孤独》,又把突破现实的界限往前推了一步,这就是进步——写作作为一种学科的进步。有追求的写作者,绝不会在《百年孤独》之后,重复写一本《一百零一年的孤独》,而是去探索连马尔克斯也不曾企及的边界。

自然科学学科因为设置了门槛,让人畏惧,而艺术则让所有有眼、有耳的人觉得自己具有评价的能力。1907年,毕加索画的《亚威农少女》,五个裸女,没有远近,看不出背景,人是几何形体,正对着观众的脸上,既有正面,又有这个角度下不可能被看到的侧面。这幅画刚展出时,被视作一种嘲笑和暴行,艺术家们怒不可遏,觉得这就像给一个活人吃猪饲料。但实际上,毕加索代表了一种进步——虽然被当时的大多数人看作退步。

而乌青,也是一种进步,他突破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他在采访中说,要有一种“超越语言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废话”,一种逻辑自洽却毫无意义的废话。不是所有的野心,都是要做大江大海、万水千山、宇宙银河。罗马尼亚大诗人索雷斯库说起他的志向:“你内心必须具有某种使你难以入睡的东西,某种类似于细菌的东西。倘若真有所谓志向的话,那便是细菌的志向。”索雷斯库有首诗叫《雷雨》,是这样写的:“院子里/闪电在为母鸡/充电。”你懂了吗?

还有一类抨击“乌青体”的人会说:“这样的诗,我一天能写一万首,有什么了不起?在所有的大白话中间换行就行了。”可是,他们所做的,也只不过是“蓝天真蓝”“大海真大”这种简单而粗糙的模仿。这样的模仿,不仅毫无天分,而且毫无价值。

有一个坚定的废话体的反对者,在我给了他诸多理由之后,最后依然对一个问题耿耿于怀:“到底写这样的诗,有什么意义?”

它不必有意义。

“玫瑰即玫瑰,花香无意义。”这是博尔赫斯说的。

上一篇:场地免责声明下一篇:微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