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论文

2024-08-02

审计方法论文(精选6篇)

篇1:审计方法论文

由于企业在市场的复杂环境的影响下,随着供求关系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变大,使得企业的生产目的和经过检验下的劳动成果之间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收益以及付出的成本也无法确定,企业的生产和付出的代价能否获得回报和收益变得充满风险,风险也是由此而来,

并且对于收益来说,一般与风险是正比的,但是风险不只与收益相关,企业的损失也要评估相应的风险,此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获得收益,只能评估和尽量的减少损失。

随着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大,财务报告的制定牵动着企业的总体发展形势,之所以会发生重大的风险,审计工作主要关注的就是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大量不实和舞弊的现象,涉及到了严重的舞弊风险。

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建立正确的领导层管理理念以及加强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管控力度,最大限度的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这就需要审计部门的管理层高度的重视风险的导向以及发生的原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应对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日趋复杂化带来的不同种类的利益和回报,审计人员的风险来自于针对财务报告的评估和建议

一些审计人员在明知财务报告出现了重大错误会导致舞弊风险的情况下,受到利益驱动而提供了虚假的评估报告以及不合理的意见,加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致于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受到巨大损害而无法运转。

一、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概念

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一直是企业主要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及时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系统性的评估和指导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过程,通过风险导向的评估和检查,以此来降低企业由于错报风险导致的经营和舞弊等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由于常年的经营和不断的调整,会存在一些难以根除的固有风险,这些固有风险来源广泛,引起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能力,会对会计报表或者财务工作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还有企业处于何种行业发展环境、业务的种类以及资产资金周转所导致的风险

而内部审计控制机制难以对这些风险开展防治和纠错,存在巨大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针对这种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和评估,合理的配置审计资源,建立审计风险的模型,确立并完善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以及流程,在理论上解决了在审计工作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二、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使用风险导向审计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风险评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其次是风险应对,这个阶段是获取审计证据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最后是报告阶段,这个阶段是评价获得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

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

审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充分、适当,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直至能够接受,从而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风险评估是指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风险。

风险应对是针对识别发生的事项,是最终的财务报表错项能够被识别。

报告:根据获得的审计证据,哪种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是恰当的?

风险评估阶段审计组应根据经验对被审单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对管理层的诚实和诚信做出推断并保持职业怀疑,用以制定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已确保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收集最关键潜在的错报领域的审计证据。

风险识别是制定审计计划的关键步骤,而导致风险的形成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识别出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导致对其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记录,也就设计恰不出恰当的审计对策。

风险应对,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重大错报,通过恰当的设计和措施获取充分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可以融入不可预计性,例如,不宣布存货盘点时间等,用特别的审计程序处理管理层凌驾的可能性。

报告阶段,形成准确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结果。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或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获取的设计报告,形成已执行审计程序的结论,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形成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看待问题更加全面细致,有利于风险的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随着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创新,已经改进了以往在评估财务报告时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创新了工作模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能够以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视角开展风险的评估,从而就更加高效的实现审计的目标,而这种创新和改进式的方法是一种补充,是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扩展,并不是取而代之,使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2.审计人员可以灵活调配工作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对象不存在财务报告中的具体交易内容以及资金额度,那么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时期内,审计部门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分配风险导向的相关工作,审计人员可以从容的布置工作任务,以更加合理的分配方式和通力合作高效完成审计工作,这不仅节省了审计工作职员的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强化防范风险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检查关于内部审计管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能够清晰的掌握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听取和征询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準确的信息资料,并且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提高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和水平,及时的防范风险,并制约和限制容易出现的舞弊行为。

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作用在于及时的发现一些审计风险,特别是针对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审计工作及其相关制度的失灵,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的权威性,

有助于揭穿试图掩盖舞弊和造假的行为,能够净化企业的管理层团队,将害群之马清除出队伍,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跳出了固有内部控制工作方法和理念的束缚,而以审计的风险评估为工作的基础,综合的分析影响企业开展正常经营和交易活动的多种因素,确定风险范围和审查要点。

四、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现状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但提出了针对审计风险的防控方案,而且建立了风险防治的模型完善了方法的运用过程和程序,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只能够对财务报告中的个别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不能全面的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不能以总体局势的角度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也损害到了风险导向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五、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管理,而且还在开展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工作,审计工作要适应新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方法也要进行创新,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形式以及整体态势的变化也波及到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针对新信息系统和复杂变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的标准化工作制度,风险导向审计的适用范围模糊不定,我国的很多工作标准还在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以外来的标准为导向,大大制约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创新发展,多数情况下也不适用于我们的本土企业和基本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关于标准和规则的探索和制定。

六、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的影响下的产物,充分的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组织形式的多变与复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报告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利益驱动力,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本文以多个角度来阐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包括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充分表明舞弊的发生就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不健全,是由于内控机制的缺陷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且愈演愈烈。

因此,随着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业务种类的变化或者增多,内部审计控制的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的做出反应,运用和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全力防范舞弊风险等经济和运营风险,以加强企业内控的目标,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注重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和实施过程。

【2】科学管理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收支活动日益量大频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持续改进,成为当今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课题。

一、科学管理方法与PDCA循环

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科学管理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以代替经验管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科学管理方法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作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具,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二、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审计准备、初步调查、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与审计决定、整理审计档案等流程。

这些流程可以运用PDCA循环的四阶段原理,并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还可以运用PDCA小环来完善相关工作,形成大环套小环,不断改进的过程。

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

1.审计准备阶段(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Plan)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解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对应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行业状况、单位具体情况,成立审计小组,拟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召开审计前培训会议等。

在审计准备阶段运用PDCA循环中计划阶段的管理思路,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备。

在现状分析中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内容,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使用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所以工作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非常关键。

不但要全面了解的治理结构、组织构架、盈利性质、医疗、教学、科研等主要业务活动、投资和筹资等基本情况,还需要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法律、法规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殊政策背景。

对整个医疗市场和在市场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主要制度、经济运行情况、财务政策、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资源可得性等。

在此基础之上,成立审计小组,组里既要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专家,还要有熟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涉及基建审计的时候还需要有熟悉基建业务的相关人员。

然后审计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分析讨论确定此次审计工作的范围、重点、时间和人员分工,进而拟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计划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关键的阶段,其成败与整个循环能否顺利实施密切相关。

同样的,审计准备阶段也是整个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方向正确、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2.审计实施阶段(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Do)

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审计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初步调查、完善审计思路,完成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规定,需要完成对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药品及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债权和债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的审计,

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通常要访谈相关管理人员、拷贝财务等相关数据、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进行符合性测试,掌握线索,发现问题,并据此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现场实地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执行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核心的实质性阶段。

同样的,审计实施阶段也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阶段,在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通常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PDCA小循环,在某一具体对策实施的时候通过更有针对性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来确保对策顺利实施。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理念,通过小的PDCA循环,从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审计结束阶段(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把完成情况同计划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检查方案有效性和完成情况。

篇2: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方法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审计任务不断加大,审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时期,审计方法是否魘确,显得尤为重要。

一、审计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尽管我们的审计方法在一些方而有所改进,如审计前制定方案,审计中确定工作重点,审计后实行三级复核一会审定等,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设定的目标。

(一)审计方法创新不够。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的主要方法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同,审出的问题基本相似,审计评价也很单调,责任划分也较含糊,从而不能真正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要求。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中,也没有脱离单一的套定额、核预算的传统方法,揭示的问题主要是核减资金多少量,而项目组织及程序,项目质量及效益却往往被忽视。市本级财政预决算执行审计,总体是好的,但对预算执行的全局性综合判断不多,理性分析不足,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宏观指导作用不明显。市对县财政审计多年一个模式,创新性不大,对政府的参考作用十分有限。行业审计、受权审计、指令审计等,均在方法上无明显特色。

(二)审前调查不够。不少审计项目不搞审前调查,仓促上阵,盲目实施:重大审计项目目的不明确,实施方案简单粗糙,最终不能很好地揭示被审行业的主要矛盾: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欠缺,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既不会使用审计软件,又不潜研网络技术,只会用电脑打字,审计效率多年提高不大,审计资源造成一定浪费。

二、对改进审计方法的一些探讨

结合近西年实践,就改进审计方法问题,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坚持和完善整合资源审计方法。整合资源审计,就是把所有科室根据项目情况,统一编组,集中实施审计。这样做,有利于统一方案,一把尺子量到底;有利于集中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大审计项目;有利于审深审透,揭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区别情况,统一处理;有利于形成氛围,落实整改。近两年,我们对30个部门预算执行、10大钻采公司、各县的环保专项资金、13个市、县(区)退耕还林及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交通系统及党委换届较集中的县(区)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都采取了整合资源审计,总审计金额达20多亿元,从而开辟了延安市市计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和完善同城报送审计制度,自2005年实行审计外勤经费自理制度以来,我们对市区的所有单位均要求报送审计。实践证明,同城全部实行报送审计,首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降低了费用,减少了审计成本:第三,彻底截断了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促进了审计廉政建设;第四,便于检查督促,保证了质量。为了保证报送审计,近两年,我们先后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改造调整了办公楼和办公室,开办了机关食堂,装备了自动化办公系统,目前还在争取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近两年来,全市同城报送审计达110个项目,占到完成审计项目的66%。

(三)逐步加大审前调查力度。从去年开始,我们适度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审前调查。特别是重大审计项目,安排足够的调查时间,用以进行重要性和风险评估,以便完善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一些较大的审计项目,特别是整合资源审计项目,通过充分的市前调查,完善了审计方案,突出了审计重点,审计效果较为明显。

坚强中前调查,关键是制定审前调查目录,提出调查内容和重点,保证调查时间,调查后作山重要性和风险评判,然后制定出比较完善、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调查前必须进行统一培训,制定出的方案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查或有关会议研究,并对审定的方案进行备案和归档。

(四)强化审计调查项目的效能。审计调查项目和正常审计项目同等重要。正常审计项目是从微观方面揭示问题,调查项目是从宏观方面揭示问题;正常审计项目多是从具体工作人员操作中找毛病,调查项目则是从领导决策方面找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调查项目要比正常审计项目重要。这样说并不是审计调查项目可以取代正常审计项目,而是说它们在功能上各有千秋。我们在每年的计划安排中,都适度安排一定数量的审计调查项目,以提高我们审计的总体能动性和影响力。近两年结合审计计划安排,我们先后安排12项审计调查项目,分别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写山综合分析报告,起到一定参谋作用,要搞好审计调查项目,也不是简单安排几个题目就行,而是要确定重点领域或社会关注的领域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搞好实施前的培训。

(五)加大审计综合分析力度。综合分析,在审计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较小项目,审计后要进行一定综合分析,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另一种是对较大项目,审计结束后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分析,作出专门的评价或全面的综合分析报告。特别是对行业审计和较大的整合资源审计,实施前特别要制定综合分析性的提纲,实施后要落实专人进行汇总情况,组织专门编写班子,提交专门的项目综合分析报告。较大项目的综合分析报告应当经过有关会议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在审计综合性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受益非浅。

篇3:审计方法制度与审计质量研究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 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 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 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 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 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需要而设置的, 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委托行为的中介服务, 因为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 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 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 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 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 也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的途径, 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有的放矢。

2 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 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 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 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 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 损害了资金使用着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 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 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 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 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 以其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 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额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排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的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3 调查审计方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时, 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 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 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 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 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可能影响着真实性, 实践证明, 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出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 反之, 如果审计人员对基层资金量小、点多面广, 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 直至审计质量也不高, 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4 分析复核审计

它是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使用的一种方法, 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 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 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 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 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 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 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那么怎样的制度安排能使审计人员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主观要求呢?在市场经济下, 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必将参与竞争, 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要以良好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来赢得客户, 这种机制称为市场的自律机制。同时, 审计本身作为一种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 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职业准则来约束审计人员, 保证审计质量。

5 抽样与详细审计结合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方法, 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 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现实审计的目标来看, 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 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 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 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一样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6 建立对审计人员及审计组织的制衡机制

实现制衡机制法制化, 确保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从而使审计人员自愿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要加快惩罚审计人员弄虚作假方面的法律建设并加速对其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 使其承担很高的违约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所以除了市场自律以及准则约束以外, 应当建立一种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制衡机制, 是审计人员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责任——司法惩治责任, 这种惩罚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 这种司法惩治责任越重, 审计人员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主观性就越强。所以建立这样一种制衡机制, 必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

7 电子数据审计的技术方法

在计算机环境下, 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反映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数据资料不再以质形式存在, 而是以一定格式或接过储存在计算机或电子介质中。所谓电子数据审计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储存在计算机或电子介质中的这些数据资料所进行的审计。采取这种方法对审计质量及快又安全。

7.1 电子数据的审计步骤

(1) 数据的取得与转换。

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包括记账凭证、会计报表、销售业务记录、人员工资记录、固定资产台帐等与审计相关的内容。审计人员在取得数据前应先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哪些方面的电子数据可以为审计人员所利用。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对本单位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因此, 可以在本单位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下, 取得审计所需的电子数据。数据取得后, 一般要进行必要的转换, 使数据可以被审计人员常用的软件处理。

(2)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审计。

取得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格式转换后,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等专门的审计工具或其他数据处理工具 (如EXCEL、ACCESS) 等对数据进行查找、排序、计算等处理, 已完成审计任务。

7.2 常用的审计工具

可用于电子数据审计的工具软件很多, 有些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 如国际知名的审计软件ACL、IDEA等也有许多通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用来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 如微软公司ACCESS、EXCEL和FOXPRO等都可以用来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J].会计研究, 2002, (10) .

[2]刘明辉, 李黎, 张羽.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3, (2) .

篇4:审计方法漫谈

审计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每一个新的审计项目开始之时,审计人员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什么?

一要学与所开展的审计项目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文件。利用平时内网的相关栏目,日常工作中要留心学习,要重点学习与所从事审计业务和所要开展的审计项目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二要学类似的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和掌握以前此类项目的相关情况,比如常见问题种类等,还可以帮助明确项目实施的思路、重点和方法。同时,还应通过上互联网,多学习其他审计机关好的方法。

三要学即将实施的审计工作方案等。熟悉本次审计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重点范围等,掌握了作战方案才能打胜仗。

“问”是“学”的发展和深化。学了才有疑问,才会问。

一要掌握问的方法。首先要不耻下问。审计人员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心理。要向以前干过同类项目的同志学习,并注意向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请教,这对于审计人员迅速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大有裨益。其次要边干边问。要坚持博学勤问,在审计的实践中学习,尤其是要多问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或主管人员,强化学习效果。再是会问善问。“问”,不但是学习方法,更是审计方法。就是通过向包括被审计单位在内的审计直接对象或间接对象,广泛地不断地提问题,座谈讨论、交流互动,问到关节点,问到要害处,从而帮助审计人员更快熟悉情况,更全掌握底数,更准发现问题。

二要清楚问的内容。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与所审计内容相关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被审计单位自查或内部审计或上级检查时发现的主要问题;被审计单位贯彻落实与审计事项直接相关的政策时存在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采取的措施办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其他应该了解或需要了解的事项。

三要确定问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理所当然是询问的第一对象、主要对象,除此之外,还要广开“问”路,多方取证。即:问被审计单位本级党委政府,问其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服务对象。同时,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该问谁,问错了对象,不但不会有答案,还会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会问善问,就是要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对象提出合适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更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

审计人员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苗头,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什么?

一看资料。就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既包括被审单位提供的各种政策文件、帐簿账册、报账凭证等会计资料,也包括审计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从财政部门、相关单位获取的预算决算表、转账凭证等证明资料,还包括从金融机构、相关企业获取的银行流水、对账单、施工合同等各种佐证材料,还有比如记录工程施工前后变化对比的影像资料等。从中审计人员可以了解该项目的整体情况,掌握当前进展、资金拨付进度,发现问题疑点,筛选一般问题和重点核查问题,为看现场奠定扎实基础。

二看现场。就是查看与落实政策有关的项目现场。所谓的“看”现场,是在认真地“看资料”,对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重点核查的问题,做出筛选之后才去“看”。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地,“看”是关键。看,主要要看项目进展与资金拨付进度是否吻合,看项目完成的质量,看服务对象的真实反应。比如扶贫资金中的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就要着重了解群众对项目选址是否满意、房屋设计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有无利用扶贫资金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有无虚报工程量、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问题。

三看民意,就是看人民群众对政策落实的真实反应。就扶贫资金来说,“看民意”是最好的审计方法。扶贫项目立项科学不科学,工程质量过硬不过硬,资金效益明显不明显,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一看百事明”。当然,在征求群众意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适当避开扶贫办和乡镇街办村干部,或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或公布举报电话,设立网上举报箱等,都是比较可行的。

“比”,是发现问题、核实问题的关键环节,会比是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和啥比、比什么、怎么比才能迅速、准确、全面地发现问题?

一和政策比。政策,是判断是不是问题的唯一依据。就是要看相关的法规、政策等是如何规定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一般在与项目相关的文件中都有明确规定。这是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第一步,是关键。

二和程序比。一般而言,程序就是做法,做法违规本身问题。程序违规时,多少总会伴有比如工程项目没有公开招投标、扶贫资金救助对象不公示等,导致虚报项目、重复立项、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等问题,以及代领冒领扶贫救济资金、中饱私囊等违法行为。

三和标准比。标准是判断问题程度的依据。比如在扶贫资金审计中,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补贴标准、扩大或缩小享受补贴范围等问题。

四和同类比。就是和相类似区县的同类项目比,拿近几年来的同类项目比,从而可以发现虚报工程成本、重复立项、骗取套取资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应注意的是,要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及时采集各类数据库,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各类数据,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计算机比对,以提高审计效率,确保结果准确、全面。

篇5:审计方法论文

介绍一种收入的审计方法--收入票据核销表审计方法简介

收入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收入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入账,是否有少计收入、贪污舞弊等现象存在,也是审计人员必须查清的一个问题.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无不与少计收入有关,“小金库”现象的大量存在,已成为滋生贪污腐败问题的`温床,使审计风险大为增加.如何从收入的角度强化审计监督,防犯审计风险,本文想就此谈点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做法.

作 者:党潘利 作者单位:刊 名:陕西审计英文刊名:SHAANXI AUDIT年,卷(期):2001“”(3)分类号:F2关键词:

篇6:审计方法论文

(一)确定效益审计的目标与标准。在选择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范围时,应围绕责任者任期国家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点关注项目决策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等,主要把握重点审计、专项审计和局部

审计三个方面的内容。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以结果为重点的方式,主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效益或取得了什么结果,有关要求或目标有没有达到。在这种方式下,要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业绩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并将所发现的情况与既定规范以及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二是以问题为重点的方式,则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和分析,一般不参考事先确定的审计标准,在这种方法下,缺点和问题是审计的起点,而不是审计的结束,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核对所述问题的存在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选用效益审计标准与财务审计标准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的地区、时期及不同类型的单位,审计标准各异,并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改善而不断变化。因此,在选择审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时,根据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全面性、先进性、合理性等总体原则,形成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评价体系。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规定及有关的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来选择评价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定性标准;二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技术经济定额、业务标准、各种指标和有关的数字,用于评价经济效益高低的定量标准;三要对特殊的项目和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审计标准。

(二)实施过程选用的方法。效益审计是一个广泛的现实的工作,搞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就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目标,选择采取一些可行的审计方法。审前调查要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接受该项目任务的审计组,组织审计人员开展审前调查。首先搞好外围信息采集,根据被调查对象整体的现状,有选择的走访有关部门及同行业单位,采集调查对象整体的有关信息;其次,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实地调研,进一步熟悉被审计对象决策程序、管理途径、财务制度、生产工艺及业务流程,梳理出效益审计中应掌握的关键控制点,使审计人员尽快进入被审计事项角色。最后,审计组通过审前调查与分析有重点地选择效益审计的内容,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效益审计的需要,灵活选用调查法、访谈法、利用文献资料和公共数据、利用被审计单位拥有的数据资料、案例研究等五种不同取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资料评估、案例剖析等途径取得效益审计所需要的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同时,审计人员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以便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案例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证实已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佐证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且研究案例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上一篇:懂得珍惜中学生满分作文下一篇:关于老街的故事随笔:渭南老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