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2024-04-18

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共8篇)

篇1: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应该如同阅读教学一样,重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独特的见解,并允许个性化的识字方式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识字,让每个学生在漫长的母语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任何兴趣和仅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体现“趣”字,事半功倍

学生识字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上,学生对生字形状的见解,有时真的是奇思妙想,在成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奇思妙想将会把学生引入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天地,他们在这个天地中才会自由地释放语文学习的能量,因而我们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奇谈怪论,还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尽情的发挥。

在识字的初期,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一定的局限,对一些形近字的区别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记忆的。有的理解在我们看来觉得是牵强附会,甚至是毫无根据,但是学生却能言之有理,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形近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比较识字时,不仅要找出几个字的相同之处,还要找出不同的.地方,这几个字之间有什么联系,恐怕是最难说的清楚的。如果光靠老师来逐一分析、讲解,肯定都是准确无误,就是标准答案,但是这种单调、枯燥的讲解不仅耗时耗力,学生也厌倦,更可怕的是掐断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迟钝。每一个小孩都是潜力无限的资源,就要看你怎么去开发。学生在谈几个字的联系时,常常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因而感受最深,记得最牢。也许说的不是很合情理,也许是无稽之谈,但是,这种独特的见解却是他自己的。我们给他以肯定、鼓励,他就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去。

识字教学在一般老师眼里,就是认几个字,组几个词,造几个句。时间长了,教师教得越发模式化,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最后,失去了兴趣。如果识字教学在设计上,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体现一个“趣”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学”出发,以“法”入手

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方法,也就是从“学”出发,发展智力;以“法”入手,培养能力,编一串顺口溜。顺口溜易学易记,小孩对顺口溜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编口诀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学生不仅利用这些口诀轻而易举地识记了生字,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猜一个字谜。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学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生字。

如果能编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这种现象就可避免在学生眼里,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在每个个体里还有丰富的故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1)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方法。这些图画可以是老师或学生的简笔画,也可以是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用这种方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禾”等,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实物接近。让孩子模仿古人造字,画画月亮的样子,说说“山”的形态,想想古人怎样写“火”,融说、写、画、想于一体,不仅识记了字形,而且体会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3)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问”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草”字,可编成“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

(4)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辉──明”,“二人同行──从”,“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5)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注重引导,培养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

(1)游戏。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同桌之间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

(2)带头饰表演。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表演,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又加深了对小动物的了解,能牢牢认识动物的名字。

(3)竞赛学。竞赛的类型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同学号竞赛等。

识字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识字欲望,从而养成了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长时间的坚持、训练,语文能力自然也就会形成、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识字的能力。

篇2: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一提起作文有很多同学都头疼。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初次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敏感的生活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话、套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和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作文索然寡味。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使学生作文处在亢奋状态。

1、写家政劳动,如在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次劳动过程”。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务劳动,然后让学生把劳动过程和感受写出来,最后在全班宣读。因为是写自己亲身参加和劳动,而且是带着写作任务去干的,所以,这些习作写得特别真实生动。每次朗读都能引起全班轰动,学生个个跃跃一试,恨不能赶快轮到自己上台宣读。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写作状态下,就能把劳动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2、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学生作文不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不搞无米之炊,就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如在指导学生写记人的作文时,就可以在作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熟悉的人有哪些,你准备写谁?他的外貌怎样,他在你心中有一个怎样的印象。要求实话实说,是怎样就怎样写。我在五年级作文课上开展了一次“我写我的同班同学”的练习。我先让学生按要求作文,接着让学生上台宣读,其他同学猜猜他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准不准。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的作文,比如介绍人物外貌要符合个性特点,重点写一两件具体典型事例,最后写一写自己的看法等。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毫不费力了,有的写出了《妈妈,歇会儿吧》《爸爸叫我“老师”》《老师的头发》等感情真挚的好作文。3、写热门话题。学生关心的话题因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备受关注,因而对话题产生了较强的表达欲望。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有时偶发事件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新衣服被弄脏、文具不翼而飞,学生间的小纠纷更是练习说写的好材料。例如:一位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学生争论:青蛙可不可以捕捉?他随即在活动课上布置学生讨论,学生争论十分激烈:有的说,青蛙肉好吃,价钱高,一个夏季可以挣四五千元;有的说,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不能捕捉。学生各自陈述理由后,他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认识感想写作文,学生写出了《救救青蛙》等好作文。当然热门话题有

来自生活中的,也有来自教材上的,教师只要细心发现,巧于引导,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写作兴趣的好机会。

二、作文形式,力求新颖多变。

青年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说:“学生普遍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要使学生“好之”“乐之”,教师就要讲究方法,打破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新的感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内驱力。

1、绘画作文。学生喜欢涂涂画画,一提起画画,学生兴趣盎然。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融于绘画之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比如我教五年级学生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时,课前我先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画一幅画。在作文训练课上,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按照一写顺序写下来,注意发挥想象,写出人和动物的活动等。结果学生写出了《学校的黄桷树》《桔林秋色》《秋天的小河》等优美的文章来。

2、想象作文。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1)续编故事。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顺着故事续编,这时学生争先恐后,觉得有话要说,迫不及待地要把故事的“续”告诉老师和全班同学。另外,续写课文故事,也是常见方法,如“给《狼和小羊》续结尾”,“凡卡寄信以后”等。(2)根据实物、图形或词语作文。教师给定一些实物、图形或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编故事作文。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在黑板上贴出一幅幅小动物、小房子、栅栏、蘑菇、小树等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编成童话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再写下来。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高,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充满了童真和童趣。(3)未来梦想。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往往想象大胆新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设计未来的生活、环保、军事等,如《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环境畅想》等富有想象力的作文。

3、活动作文。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如我组织三年级学生课余玩“丢手帕”、“老鹰捉小鸡”“瞎子摸鱼”等趣味横生的游戏,同学们玩得十分开心,然后让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有话可说,把活动过程写得具体、详细,心理活动也写得十分逼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访问、植树、帮助军烈属等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如“三八”节到了,开展帮妈妈做一件事,亲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妈妈等活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作文时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我的妈妈》《母爱》《真诚的祝愿》等优秀的作文便产生了。

4、情境作文。为了使学生受到刺激,有话可说,我常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情境,精心设计写作训练,使学生有感而发,特别是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寻求作文教学最佳辅助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其特有的声、不 光、图像、动画、色彩等能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产生写强烈的写作欲望。

5、集体作文。可以组织学生写集体周记,以7人为一写作小组,每人一周写一篇,每小组内或不同小组开展竞赛;可以教师出一个句子,发动学生一句一句往下加,组成段落或一篇完整的文章。

6、专项练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技巧类(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描写类(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专项练习。

三、情感教学,不容忽视。

情感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学习情绪、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教学。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重要源泉。如果学生对生活毫无情趣,对美丽的大自然,火热的生活充耳无闻、视而不见,怎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呢?因此,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开阔眼界,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鼓励激发感。“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鼓励性的语言作用下,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编辑的眼光和慈母般的爱心。切忌把作文评讲课上成“批判课”,一味地指责学生,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作文敬而远之。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毛病,不能公开在课堂上批评,要亲切地和学生交谈,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应怎样修改才好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从不吝啬鼓励的语言,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高些。

3、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强化成就感。当代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方面,我校办起了《映阳河》文学小报,每月出版一期,各班的学习园地、手抄报也成了学生发表习作的阵地;另一方面,我们把优秀作文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装订成册,每期举办作文集展、日记展等。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学生对作文保持长久兴趣的重要因素。

篇3: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一、用“心”与学生沟通, 上好每一节课

1. 用“微笑”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和力

教学十多年, 我一直引以为荣的一点就是学生喜欢我的课。同学们经常对我说:“老师, 您的笑容让我们感到轻松和愉快, 所以我们喜欢您上的课。”这是学生对我的评价, 同时也是我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动力。微笑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能充分表达尊重、亲切、友善、快乐的情绪, 拨动对方的心弦, 沟通人们的心灵, 缓解紧张的空气, 架起友谊的桥梁, 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发自内心的诚挚微笑, 具有会心的魅力, 能感染对方, 发挥情绪沟通的桥梁作用。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 能让学生接收到一种信号:这节课我们可以轻松度过。

2. 用“心”去上课,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引用生活中的例子, 使课堂有情趣

我在上课之前都会很用心地去备课, 除了备教材内容, 还要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 同时收集相关的例子。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学生跟不上我的思路时, 我要用什么办法来吸引他们。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些例子, 找准课本知识与实际例子的切入点, 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 而且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解答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到困惑的现象和问题。我在平时就注意留意时事, 大到国际国内大事, 小到本地本校的新事和学生身边小事, 当学生感觉某一理论难以理解时, 就适时插入实例, 因为学生的生活局限在校园里, 对书本以外的事例都会感兴趣。所以, 课堂上的例子我总是有针对性地去讲, 让学生既能够理解课本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又能感受到所学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 用“真心”去关爱学生

一个教师如果能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 学生一定会感激他, 因而也会在意这个老师的课。曾经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 您知道吗?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上您的课, 那是因为您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而且对我们都很关心, 一句‘天转凉了, 要注意添加衣服’让我们觉得就像母亲的叮咛。”学生的话让我既感动又惊讶,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 但学生却能从一句普通的话语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这说明每个学生都会感恩, 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们, 他们一定会对我们有好感, 我们讲的课他们也会喜欢。因为在学校里学生没有了父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他们那广西宾阳●吕维娟

种心理需要就希望从老师身上得到满足, 而我们做老师的只要用心去爱护我们的学生, 他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心。也就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距离近了,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就融洽了。

二、以情相待, 处理好“师”和“生”的关系

1. 用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 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强调: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 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 用我们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体现主体作用, 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课堂上如果老师充满激情, 用激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对老师即将讲授的内容充满期待, 那么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被我们的激情牵引了。所以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 用真情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应该付出真情, 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为知识浩如烟海, 没有穷尽, 就算是应试, 试题也是千变万化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 学生也学不完。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而不是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特殊性, 但也有普遍性, 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与其他学科相似之处, 也有其特殊之处。

(1)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中学政治教材, 如何预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 提出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 要一边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 同时要一边看书一边划出重点与难点, 以便学生在上课时留意, 从而把握重点, 解决难点。

(2) 是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都要重视听课, 同时教师加强学生的听课指导, 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质量。听课时要求学生做到眼、耳、脑、手并用, 即听课时, 眼睛要注意看, 耳朵要注意听, 脑要做好协调活动, 思维要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手要认真作笔记;

(3)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才能巩固好学过的知识。不管什么时候, 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我们的目标, 我教我的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方法是“递增递减法”。即今天的知识今天一定要记好, 第二天除了要记好当天的知识点以外, 还要记好第一天的内容, 如果太多背不了, 就读5遍, 到第三天的时候, 第一天的内容可以少读一遍, 即4遍就行了。这样依次类推, 每多加一天的内容, 前面的内容就相应减少。我把这方法称为“递增递减法”。学生都说效果不错, 有时候不刻意去背, 但读多了自然而然就记得了。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付出了真情, 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 将预习、上课、复习的各种方法都教给了学生, 必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 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 而高三政治的复习课又特别注重理论体系的把握, 老师如果设计不好,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高三政治教学如何设计才能有好的效果呢?我认为紧紧抓住一个“活”字, 政治课堂就会异常精彩, 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一、导入灵活, 激发兴趣, 让政治课堂亮丽出彩

人们常说, 一堂课的开始如果能把学生吸引住, 那么教师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可见课堂的导入部分对于一节课来说应该是比较关键的,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索, 把自己的学习状态调节到最好, 这样就能使学生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后续学习, 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复习《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内容的时候, 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展示新时代的劳动模范罗福欢的真实事例:罗福欢立足于平凡的工作岗位, 靠擦鞋这一小生计谱写了人生的大篇章, 让同学们感到惊讶、羡慕, 自然引出本课的重点知识———树立平等的就业观, 因势利导, 学生很容易进入内容的复习, 进一步系统地把握了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内容鲜活, 立足实践, 让政治课堂呈现精彩

中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关注, 喜欢探究。近些年来, 诸如钓鱼岛问题、台海问题、反恐问题、反腐败问题等, 教师都可以把它们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 根据情境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开拓他们的思维, 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宽, 能力得到发展, 这样的课学生爱上, 积极性高。如在复习《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把新疆7·5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展示给同学看,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讨论。学生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能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它是祖国统一的前提, 民族复兴的基础。

三、语言灵活, 富有生机, 让政治课堂赢得喝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灵活性, 要善于通过语言艺术, 适时调节课堂的气氛,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问题在思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我在复习到生产与消费这一经济生活原理时,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选择了生活化的实例。当前电动车市场在中国一枝独秀, 那么

3. 用热情感化学生

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觉得政治理论难以理解更难运用, 所以厌学, 没有信心。我对这样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以谈话的方式通过例子或故事, 教育他们面对各种挑战要树立信心;敢于直面挫折;善于自我激励, 并在学习方法上多加指导, 在他们取得一定的效果时及时地加以鼓励。有些学生误认为政治课就是靠死记硬背, 上课不用听, 只要考前背就行了。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没有横加批评, 而是通过让他们接触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 让他们体会现在的政治考试早已不在是靠背几个原理就能应付的, 它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 都要如何让这一背景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我给大家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行车太累, 小汽车太贵, 打车太费。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以这句话折射出当今大多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消费现象会对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反作用,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系统地理解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并且印象非常深刻。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 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调控教学,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活用语言, 善用语言, 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鲜活、更生动、更具体、更有生命力, 让智慧闪现的教学语言成为连接教学环节、贯通整个课堂的一串串异彩纷呈的珍珠。

四、手段灵活, 教法多样, 让政治课堂闪耀璀璨光彩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则要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如《债券与商业保险》这一内容, 本来就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再使用老一套的方法, 教师教学生死记, 学生会有排斥心理, 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比较法分析, 通过三个表格将“债券与股票”“三种主要债券”“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一一区分开来, 并且可以将学生分组, 采用竞答的方式,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又省时、省力, 避免了“满堂灌”的现象, 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效果肯定好于传统方式。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 可以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大, 知识容量增多, 多媒体课件内容如果设计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文并茂,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比如我在进行新医改这一时政专题复习时, 就努力避免单纯的理论介绍, 而是使用多媒体制作了一幅幅形象的图片,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学生兴致很高, 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效果很好。

总之, 高三政治复习课如何能上的生动活泼, 一直是困扰毕业班政治老师的难题。如果长时间采用简单的复习归纳的办法, 的确会把课堂变成一杯乏味的“白开水”, 学生自然会失去学习兴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治课的特有的优势, 为课堂教学注入一泓清泉, 让政治课堂更加精彩!

(邳州市第四中学)

热情相待,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 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班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用我们的热情去感化学生,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也像其他科目一样重要, 所以同样要加以重视并认真学好。

篇4: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

一、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1.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尤其是政治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政治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一科的任课教师而喜欢这一学科。如果教师教导学生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自己却不顾学校的工作大局,为一己私利斤斤计较;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要求学生要加强公德意识,有爱心,自己却心如磐石;教育学生要见义勇为,自己却懦弱无能……这样必然会损害教师的形象,使学生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从而难以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政治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和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成为让学生“亲”与“信”的教师,就必须热爱学生。爱可以融化坚冰,消除隔膜,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因此教师应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感动学生,教会学生用心关爱别人,真爱生命,感恩社会。

2.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紧跟政治教学的最前沿理论和实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精通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新手段和新方法。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有利于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的鲜活空气带进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沟通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独裁者,因此不能搞“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教学上的专制会直接伤害学生的感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民主的氛围,减少压抑感和被忽视的感觉,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1.教师必须把说教说理型教学改为情感型教学,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寓情于教,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增强学习效果。

2.教学中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善于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与学生空间上的距离,还可以缩短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语言在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敏捷的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教学语言首先应该做到准确严谨,要有鲜明的思想性,严密的科学性。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语速,太快,像“连珠炮”,学生容易疲劳,结果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没有思考,不做笔记,只随教师走马观灯;太慢,学生又会松懈。所以保持适当的语速很重要。再次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可以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四、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先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适当讨论和课堂展示后,再由教师进行精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将教材中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学生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具体的知识。设计时要做到知识问题化,达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做到问题层次化,实现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动及组际交流而达成学习目标并促进正向人际关系形成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在政治教学中,只要教师愿意转变观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就能唤起学生对政治课堂的热情和热爱。

篇5: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课教学反思

让学生喜欢上课,首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就要精心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课上,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提问时,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经验,因为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会判断老师的水平。所以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就要不断的增长自己的知识!一个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是他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最能体现教师的个性魅力。在课堂上,教师既要恰当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学生更喜欢你。

篇6: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上课铃响,学生就会心怀一种希望。希望接受新的知识,希望有新的发现,希望自己有新的进步,希望自己这节课不会被挨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好学生,充满自信,课堂就是他们的舞台,他们习惯在课堂上享有一种优越感;后进生,充满期待,课堂的记忆里虽然没有太多的表扬与肯定,但每一堂课,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他们本能地希望在这样一个时刻,迎来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在课上,全体学生能有所得,他们就会对你的课有认同感,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风气,就会喜欢你的课。对于好学生,大家都不会很担心他们会不认真听课,但对于后进生,如何让他们也喜欢我们的课呢?怎样才能让他们也安静下来听课呢?记得在我当老师之前,有位好朋友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极深,她说:“当你第一次走上讲台时,记住,千万别对你的学生笑,否则,他们会在你的头上拉屎。” 当时我听了有点不太相信,但是我还是照做了,好像效果还不错,只是私底下听到学生们的议论说:“王老师好凶啊!”

可是,“凶”只是让学生一时怕你,而想要学生尊重你,信任你,我想,作为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了。我的工作时间虽然很长,但经验谈不上,下面就围绕着咱们今天的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吧。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的:

第一、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们现在的研讨会来说,如果上面的发言人演讲精彩,大家还会给点面子,反之,如果内容无聊透顶,大家现在一定在想:还不如回房去打牌。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

1、学会公正。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我也有。我喜欢聪明可爱又听话的孩子,至于那些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说实话,我也恨不得他们立刻消失,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要表露得太明显,尽量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无形中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学会宽容。只要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但是说得容易做得难,有时一下到气头上,忍不住就会大骂一通,我也一样。但有时不防换换方法,我就遇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几乎天天犯错,我也毫不客气地训过他几次,突然有一次我心平气和地原谅了他,他受宠若惊,向我保证不再犯错,虽然后来他也在继续犯错,但每次在我知道前他都会主动向我认错,我想这也是一种进步吧!现在的孩子懂事更早了,更任性了,也就更难管了,但只要你是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信任你,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3、学会坦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作父母的心态,也是作老师的心态。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取得优良的成绩,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糟糕,加上父母工作较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他们与孩子的交流只是简单的几句:你怎么还不做作业?怎么还在看电视?学习怎么那么差?„„所以面对这么多半懂事又不懂事的孩子,如果你是在唠叨来唠叨去的话,往往要么没效果,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要么令学生听得厌烦,从而讨厌你。不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甚至说得现实一点,我就直接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学习就是为了解决以后的衣食住行。”当他们意识到,也许他们自己就会努力。

4、学会幽默。不少学生说特别喜欢听我讲话,因为我总是喜欢给他们讲很多事:有讲我的亲身经历、有讲故事、有讲国家大事、有讲笑话、有就事论事„„在讲这些事的过程中,还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我还喜欢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

5、学会交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6、学会鼓励。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简单的题让学困生做,对了就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第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学会控制课堂。

那么如何控制好课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乱”呢?我们先来找找原因:

一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二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六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半节课或一节课时间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或其它的一些事情来调动一下情绪。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成对自身威信的挑战。我常利用 对话式批语来和他们交流。

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我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

第三、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中所授的第一节课,它的任务与一般课的任务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1、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第一节课,每个学生都会期待他的新老师,若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为以后上好这门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 首先,要注重仪表美,使学生感到你是位可亲的老师。

新课教师一亮相,几十双眼睛就会从头到脚地注视着你。如果老师不修边幅,或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讲台如舞台,但又不同于舞台,讲台上的教师注重的应是课堂的和谐,“和谐”是一种美,只有“和谐”才使人觉得舒服,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对服装或发型的注目,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课堂的和谐。因此我在走进教室之前,会打扮得体、大方,适合自己,留给学生一个美的第一印象. 其次,注重感情因素。

在第一堂课中,应该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严”中包含“情”。我喜欢用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经常利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只有喜欢你,信任你,才会接受你。

2、利用“第一堂课”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刚接新班,有些学生特别是差生,他们很自卑。因此,第一堂课中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我就会跟我现在带的班的学生说我们去年升六年级取得的成绩,告诉他们去年我带的班很多学生在升级考试中数学都考了满分。通过他们的成功例子,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我对他们说:“我作为你们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我不想了解你们的昨天.我只想看到你们的今天和明天。现在,大家是在同一条跑线上。在我的脑子里是一样的,就像一张白纸,看谁经过了的努力,能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这样说,既表明了不歧视差生的态度,减少差生的戒心,又有鼓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

3、“第一节课”提出明确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除了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外,还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如: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不允许做其他事情等等。告诉学生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要求或规章的提出,对学生是一种压力,也有利于控制课堂纪律。

第四、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认真备好每节课。

说到备课应该是每个老师的拿手好戏,怎么备,怎么上,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就不在这罗嗦了,只要你把课备得精彩,还怕学生不喜欢吗?

篇7: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这样现象:学生愿意唱歌,但不愿意唱教材上的歌曲;喜欢音乐但不愿意上音乐课。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和被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音乐中找不到乐趣,不能融入音乐,当然也谈不上审美。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1创设艺术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连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有融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成为一定的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才能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抓住课前这一重要环节,着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情境导入。也就是说,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它带入美的旋律之中。例如二年级下册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放映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乐曲情节,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欣赏过程中,有好多同学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有的扮演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装扮成动作苯拙的狗熊。他们边听着音乐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2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再次领悟音乐的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把复习,检查和加深扩大知识面的工作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和新谱解难练习融进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领悟音乐的内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技能。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歌唱姿势的美,呼吸发声的技巧美,咬字,吐字的形象美,将这一连串的音乐美,展现给学生,使之在训练中去再现。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的辅导,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使学生做到歌唱时姿势优美,呼吸正确,发声自然,圆润,咬字吐字清晰。

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是为承上启下服务的,提示主旨,引出思路,温故知新,由此及彼,为整个课堂定音定调。渲染和制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习心理气氛。力求缩短新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新奇,激动,兴奋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去感受美,体会美。

3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现今中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若自恃清高,和学生们来个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我先唱起了《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讲到民族乐器时,我举例《真的好想你》,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同学们听,重点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彼此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如《同一首歌》中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进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篇8:如何让学生更喜欢我的政治课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呢?诚然,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就像一件衣服, 自己穿着合适好看, 但绝对不是适合所有人。因此, 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主要起引领作用, 把衣服的料子选好了, 具体款式让学生自己决定。如果想使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 那么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入手, 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并融合其他老师的可取之处, 拥有严谨的、明确的思维体系, 这样在平时的授课中潜移默化, 自然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会他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 从哪些角度入手, 怎样独立地研究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其实, 很多学生最怕枯燥乏味的理论课, 对此理论课老师可以而且应该用生动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上《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时, 就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解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解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样在具有吸引力的事例下给学生灌输辩证思维方法, 让学生形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在学生拥有正确思维方式的前提下, 我们至少能保证学生接下来兴趣发展中运用到的思维方式是专业纯熟的, 而不会对所学内容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但谈及兴趣, 我们更想达到的不是学生被动思考, 而是主动思考。随着报刊、杂志、互联网各种渠道媒介的普及, 学生们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看点问题, 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 让学生讨论。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监督漏洞、法制建设等问题, 在NBA等各种热门运动期间, 让学生们深化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可以把为教学所用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搬上课堂, 通过分组讨论、模拟法庭、正反方辩论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问与答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主动思考方式的引入, 很好地做到了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 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 获得丰富的学问。”另外, 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理解透彻教材书本的内容外, 还可以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影音丰富教学, 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 在上《心理健康》关于“自信”这个单元时, 学生在看完关于无臂青年刘伟生活经历的视频后, 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当命运无情地缚住了他的双臂, 当别人都叹息生命对他的残酷, 刘伟依然可以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 坚持为梦想插上翅膀, 带着隐形的翅膀冲出阴霾, 靠他一双完美的腿站立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台上, 站在金色维也纳音乐大厅中接受世界的掌声。他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面对挫折的勇敢与坚强, 是那么的励志而令人震撼。又比如, 在“感恩”这个教学单元, 我们可以引用关于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的视频资源。这位背着妈妈上学的“90后”姑娘, 5岁被收养, 8岁养母瘫痪, 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贫困中, 她任劳任怨, 乐观开朗;在艰难里, 她无怨无悔, 坚守清贫, 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她面对镜头只淡淡地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这对年龄与之相仿的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孟佩杰的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孝心、爱心和耐心的认识,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知孝。像这种类似《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源, 直观的震撼冲击不仅可以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 更能让他们在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产生启发性的思考, 树立成熟的生活态度, 这样一种来源于生活、运用于课堂再作用于生活的教学目标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 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希望别人鼓励和赞扬自己, 而害怕批评、指责, 以及抵触别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 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懂得欣赏学生的努力成果正是让学生兴趣持续下去的催化剂。在我们欣赏学生勤奋学习和拓展创新的时候, 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当下被肯定的满足感, 更是“我能做得更好”的心理暗示。因此, 在我们带有友善性建议的欣赏下, 学生不仅会觉得这个学科值得他继续努力, 知道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而且这种尊重学生的沟通方式也会让他们自爱自信, 拥有健康的心灵, 这正是教学追求。

上一篇:县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简报下一篇:简单的七夕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