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

2024-07-02

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通用15篇)

篇1: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

终于熬到放暑假了,爸爸打算带着我一起去北京旅游。出发前的那一天晚上,我们围在餐桌上,热烈地讨论这即将到了的首都之行。妈妈趁机对我和爸爸进行了一些叮嘱,让我们注意人身安全,保管好行李,玩好也要休息好。还反复提醒爸爸,一路上要照顾好我。到了睡觉时间,我躺在床上兴奋地睡不着觉,辗转反侧。妈妈却在灯光下忙碌地帮我和爸爸收拾行李。

妈妈一直送我们到了火车站,等到我们检票进站了,妈妈还站在候车室和我们挥手道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我们终于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游玩我国首都,没玩多久就被这座大城市的传统建筑物和京派文化深深吸引了。

跟着旅游团,玩了一天,我们住到了宾馆。晚上,妈妈就打电话过来,问我北京好不好玩,我都玩了哪些地方。于是我把看到的好玩的,吃到的好吃的都跟妈妈一一说了。后来妈妈又不厌其烦的说了好多的注意事项,比如:要把衣服放到衣柜里,每天都要换洗;不要贪玩,跟着爸爸走……我故意扯开话题说:“妈妈,走了一天我累了,明天还要去故宫玩,该睡了。”然后妈妈就挂断了电话。

然后每天晚上,妈妈都会打来电话,问候我和爸爸,让我跟她讲讲旅途中的趣事。一天,我接电话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个喷嚏,妈妈听见了,马上急着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有没有不舒服?”我觉得妈妈大惊小怪的,回答说:“我没事,只是觉得鼻子痒痒的,所以才打了个喷嚏。”

在外几天,妈妈的叮嘱和念叨让我觉得有点烦,但让我体会到了《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种慈母对游子的爱和牵挂。顿时间,我的心暖暖的。

篇2: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

我不知你可曾真正品尝过被牵挂的美好滋味,也不知你是否能体会到被牵挂时的温馨感觉。但是,我知道牵挂这种情愫体会是随着年龄而增长的。

小时候,幼稚的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做牵挂,更不知道自己正被多人牵挂着。只记得,每次出门妈妈总要再三叮嘱我小心车辆,早点回家。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就叫“牵挂”,更不会知道它的内涵——这种情愫中包含着多少觉悟与慈爱。

渐渐地,长大了,慢慢地懂得了这牵挂的珍贵。比如每次爸爸外出,妈妈留意每天爸爸去的地方的天气预报时,我不会在幼稚地吵着要看文艺节目。因为我知道,也许妈妈也知道,即使知道哪里的天气预报情况也不能帮上爸爸任何忙,可那是一份牵挂,一份情爱。

而如今,一朝分别而远在天涯的朋友来信时,我再也不会随手一扔,而会认真去阅读。因为我懂得了这是朋友的牵挂,而读信则是享受这份牵挂的最好选择;就像在凛凛寒风吹来之时接受一份炽热的关怀。我再也不会迟迟拖延回信的时间,因为我知道,在他牵挂的同时,又何尝不希望也得到我的牵挂。

其实,有的时候,牵挂很累,但让人很畅意,因为它是一份告慰心灵的答卷。

虽然了无牵挂很潇洒,可是潇洒的背后依然是牵挂连连。

篇3: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

一、溯本求源———扩容 ,打 开 学生的“话匣子”

溯本求源即追寻根本, 探求起源,扩大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样学生就能积累源头活水,丰富语言表达。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前一个月,教师让学生溯本求源, 阅读《三国演义》,打开人物特点的“话匣子”,教师和全班一起阅读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 读整本书。通过初读,让学生了解大概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选读,利用班队会让学生讲三国故 事 ,如 :火烧新野 、巧借东风、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等,以故事为线索,边读边讲,以讲促读,以读提升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再以人物为线索,进行人物点评,以评促读,以读促进学生理性的思考,了解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展开《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你眼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这本书,体会到曹操阴险奸诈、好弄权术、野心勃勃、有过人的胆识、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唯才又自负猜忌、诡计多端;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 为民、意志 坚强、做事 谨慎;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忠心不二、为了国家能举贤任能,但嫉贤妒能、气量狭小;鲁肃是目光长远、有雄才大略、忠厚、胸襟广阔、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但优柔寡断,易被人利用……这些人当中,同学们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此外诸葛亮还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真可以说是个奇才! 可见把经典名著阅读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多读书、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学生打开了《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话匣子”的语言储备,学生滔滔不绝 ,引经据典 ,有内容、有 故事、有分析、有点评,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为教学《草船借箭》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奠定了前期的语言基础。

二、据本启思———增量,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溯本求源———扩容”让学生的“话匣子”存量 ,但存量如何盘活 , 如何发展,变存量为增量呢? 根据文本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话匣子”有重点、有目标、有方向,那么学生存储在头脑中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特点的“话匣子”就会盘活、增值、增质。因此在一个月后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 教师一改往日的传统教学,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以品读战后人物的心情为切入点,拉开“战争总结会”的序幕———

生:我觉得诸葛亮成功借到箭后内心是自豪的,因为他的计划成功实施了。

生 :我觉得诸 葛亮应该 是自信的、得意的。你看,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生: 我觉得曹操应该是愤怒的,因为他白白送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生:我觉得曹操是后悔的,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出兵。如果出兵,肯定能把诸葛亮他们杀个片甲不留,自己疑心太重了。

生:我觉得曹操非常心痛,那可是十万支箭啊,十天都造不完,可他却白白送给了敌军。

生:我觉得周瑜战后应该是很佩服诸葛亮的。你们看,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生: 我觉得周瑜应该会很惭愧,自己心胸太狭窄了,竟然想陷害自己的同盟。

……

“战争总结会”的序幕落下 ,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要胜不骄、败不馁。战争结束后, 按照惯例都要开一次总结会议,失败方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战争的反败为胜作准备。胜利方要及时总结经验, 才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三方的智囊团中的一方(诸葛亮智囊团,周瑜智囊团,曹操智囊团),你们会怎么总结这次战争呢?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选择一方来总结并进行交流,可以把你们的观点批注在文本上。学生有了前期阅读《三国演义》的语言积淀,总结战争成败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曹操智囊团

生:我们是曹操智囊团,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失败的原因。

生:一方面我觉得曹丞相您有点多疑了,导致您自己都害怕了,一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请其他小组和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生:是啊,如果曹丞相那时候能与其他大臣商量一下,不要那么果断就好了。诸葛亮正是了解您这个弱点啊!

生:如果您跟我商量一下,我就会提议先让一个比较懂水性的侦察兵先潜伏到水中,到对方阵营去一探究竟,了解对方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应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曹丞相,您太刚愎自用了。

生:还有,我们北方军队不擅水性,对水战太不了解了,你看,我们知道上当了,可对方顺风顺水,我们追也来不及了。诸葛亮就是知晓我们这个弱点,才敢这么张狂。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水战的部门,用于提高我军水上作战的能力。

师:亲爱的曹丞相,你最后悔的是什么? 假如时间能倒流,你会怎么做?

生: 遗憾的是时间不会倒流,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不仅仅是十万支箭,那是眼泪,那是士兵的心血。

生:最糟的是他们还要用这些箭来攻打我们,真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

诸葛亮智囊团

生:我们是诸葛亮智囊团,现在我们就这次战争取得成功进行总结。

生:我觉得诸葛先生在立军令状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去借箭,不然他是不会冒着砍头的危险去立军令状的。我们看这个句子: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生:诸葛先生算到了三天后必定有大雾。你们看: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样的天气是我们这次战争胜利的关键。

生:是啊,诸葛先生能知天,你们看: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们看到了诸葛先生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算到了三天后是大雾天。

生: 诸葛先生不仅算到了天气,还算准了人。他向鲁肃借船,如果借船的事情让周瑜知道了,那他的计划就泡汤了。但是他算准了鲁肃这个人忠厚讲信用,你们看,诸葛亮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这些材料。如果没有鲁肃的配合,计划也是无法成功的。

生:他不仅算准了鲁肃,还算准了曹操。他对曹操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知道曹操生性多疑,且做事果断,刚愎自用,因此判定他们肯定不敢出兵。你们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再看: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啊!

生: 我觉得先生不仅预测到了气象,还预测好了地理位置。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来的时候是顺风顺水。所以曹操知道上了当,要追也来不及了。

生: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觉得诸葛先生在布置船的摆放的位置时也是很有讲究的,你们看: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过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假如船是竖着过来,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着摆才能受箭那么多。真是高明啊!

生:你们看这个句子: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精彩。这句话看似一句玩笑话, 其实却大大地挫败了曹军的士气,动摇了曹军的军心。

师: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你的理解非常深刻,真不简单。

……

“战争总结会”让学生的“话匣子”喷涌而出,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使用文章里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碰撞出许多精彩的观点,学生的“话匣子”因此增色;“战争总结会”教会学生怎样在小组里面表达某个观点,而组员要记录观点,然后提问发言者,让学生的“话匣子”增值;“战争总结会”让学生就一个问题整理自己的观点,然后口头表达,而全班则针对此观点不断反复补充、拓展,直到大家对双方的观点都得以了解为止,让学生的“话匣子”增质;“战争总结会”让学生思维飞扬,学生与文本思维的碰撞、学生与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与教师思维的碰撞……这正如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所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可见《草船借箭》的教学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的“话匣子”增值。

三、说写结合———保值,打开 学生的“话匣子”

学生的“话匣子”增值了,但如何保值,说写结合可以有效地打开学生书面表达的“话匣子”。“战争总结会”让学生的“话匣子”盛满了语言,掀起了阵阵高潮,高潮过去,即将回归平静。如何提升、保值,让口头的语言内化成书面的语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故事讲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我想感谢____ ,因为______。

生:我想感谢鲁肃,因为如果没有鲁肃的帮助,我的草船借箭是不可能成功的……

生:我想感谢曹操,因为如果没有他的“支持”,我不可能借到十万支箭……

生:我想感谢周瑜,因为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不仅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的功劳, 有时候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对手、我们的敌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越战越勇,是他们给了我们智慧,让我们取得成功……

看来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那种无话可说、语无伦次的现象不见了。在学生的“话匣子”中,我们看到了内容、看到了重点、看到了思考;在学生的“话 匣子”中 ,我们看到 了精彩、看到了思辨、看到了理性,学生的“话匣子”保值了。

篇4:有关牵挂作文五年级

今年,爷爷与往年不同。他的药越来越多了,从一两瓶,到三四瓶,再到七八瓶。每天早晨、中午、晚上,不停地吃。是药三分毒,看着满满一箱的空药瓶,心里酸酸的。

去年,爷爷的腿脚还很灵便,一蹦一跳的都无所谓,但今年似乎有点吃力。以前的饭量相当于两个人,现在只是半个人的饭量。

还记得那一次,欣喜。

我回家看您,您一边走着,一边笑着,嘴咧的大大的。犹如看见糖的三岁小孩儿。

还记得那一次,感激。

中午吃饭,我走过来一看全是我最喜欢吃的肉菜,我吃的津津有味,爷爷看起来也“津津有味”,但爷爷血压高、糖尿病,不能吃肉多油的东西。吃着,您突然走出去,片刻便拿了一个碗回来。我一看,里面竟是一个大鸡腿,虽然我已经吃饱了,但为了让爷爷开心,勉强吃了下去。我吃得很很饱,而爷爷却没吃几口。

还记得那一次,难过。

因为时间紧张,没有办法待在老家时间太长。您一开始以为我们能待十几天,但没有想到只有短短的五天!走的那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现在您还好吗?身体可否安然无恙?是否天天出去玩?吃的饭怎么样?开心吗?

都说喜欢在村子里,有人玩、安静,没有城市的喧闹,但是自己终究是会孤独的。

篇5:以牵挂为话题的五年级作文

亲昵不舍。

绿岸心里,

怎会有浪之优劣。

牵挂的心,

浪与岸同时眺望,

心酸了,

又一次汹涌。

不犹豫千万里,

一滴泪忏悔一生。

期盼无期,

炙热的心再次火热,

望不遂望,

黯然思斟此生,

都是因为

——爱,

所以

篇6:关于牵挂初二作文

春节将至,中国人民正准备迎接这喜庆的日子。但,一场突如其来噩耗将人们带入水深火热之中。武汉封城,爆发出新型肺炎。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恐慌。武汉虽然封城,但是封不住中国人民那颗团结善良的心,全国人民与武汉紧密相接,永远无法隔阻团结一致的中国心。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国,这个强大的国家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军民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仅仅几天时间,病毒爆发集中地——武汉,被感染人数正在成倍上涨,全国各地病毒蔓延开来。眼看着病人越来越多,对这突如其来的病毒,武汉的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无法满足疫情的需求。全国人民得知武汉缺乏医护人员全国各个医院的“白衣战士”们争先恐后地冲向一线,去帮助我们的同胞。雷神山与火神山两大医院,在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建筑工人师傅们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建成项目交付并使用,体现出中国人民之强大。

随着疫情的疯狂蔓延,几乎整个中国被病毒所侵入,看着传染人数不断增涨。喧哗热闹的城市,马路汽车的轰鸣声,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的心里无比紧张恐惧,生怕被病毒所吓到。但是在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没有被病毒所吓到,而是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病毒。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中国人民不约而同地坚持每天消毒,做好防护措施,居家自行隔离不让病毒蔓延开来。与这没有硝烟的战争,军民一心共同对抗病毒。

篇7: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牵挂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篇8:关于牵挂作文小学

我牵挂家乡的山。春天的到来让大山穿上了绿色的运动服,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大毛球。在云雾中的山美极了。云雾像仙女的锦缎一样环绕着山,加上点点绿芽,美得让人陶醉!在卧龙山上,有着我童年的脚印。我和爷爷说说笑笑的样子,似乎还在眼前。

我牵挂家乡的水。家乡的水很清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家乡的水很静很静。静的像一面镜子;家乡的水很绿很绿,绿得像一块翠绿的碧玉。从山上流下来的清泉十分甘甜。神仙塘里的水也清澈的可以用来洗手,小鱼在里面轻快的穿梭。

我最牵挂的是家乡的小伙伴。我们一起苦一起乐。一起过生日。我难过时,她安慰我。虽然我有些时候去她家,她会不在,但是一旦凑到一起,就会玩到忘记回家。直到大人来叫喊我们。我们算的上是闺蜜了。每一件事情都会吐露心声。上一次的暑假,我连再见都来不及说就走了。听奶奶说她还哭了。我十分抱歉。这次我给她送了礼物,同时也说了再见。告别过后,我心里也十分不舍。

篇9:关于牵挂作文700字

白衣天使,一个美丽动听的称号,却不知,在这个称号下,又掩盖了多少心酸!多少医护人员都是在过年返乡的途中,仅一个电话,便又毅然转向,回到患者需要他们的地方,又有多少医护人员,是在大年夜的全家团聚的夜晚,紧紧搂着大哭大闹的,因为她不能陪伴的孩子,慈爱的告诉他:“孩子啊,不要哭了,妈妈要去打小怪兽了!”。说罢,揣紧一张孩子的照片,奋然的投入抗疫第一线。

这些医护人员,他们是父亲,是儿子,她们是母亲,是女儿。但是国难当头,他们顾大家放小家,不顾自身的安危,奔赴前线,与时间,与病情赛跑。亲人牵挂他们,他们也牵挂亲人,但他们更牵挂被疫情击垮的病人!

4月20日,回“家”。一日未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跃然心头,重回这熟悉的地方,一切却又显得陌生。不再有往昔的喧杂,不再有往日的随意,一条条队列整齐地走入校门,一声老师的“同学早上好”莫名的让人盈眶。步入校园,四周格外安静。穿过凄清黯然的走廊,转角之间,眼前瞬间明亮。踏入室中,容光面貌焕然一新,桌椅有序的排列着,似还淡淡散发着酒精的味道;地板明洁光亮,一丝不染;黑板上画满鲜花,中间的字却更令人泪目:欢迎回家!教室里所有的精心布置,都包含了满满的老师对我们的牵挂。

顺着名牌找定了座位,看着眼前同学,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往日里呱噪的声音如今犹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虽有口罩之隔,大家对视着,依然能透过期待的目光辨认彼此。

终于,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词句用在此处,再贴切不过了,期待的目光中牵挂的情思萦绕回旋。

篇10:关于牵挂的高一作文赏析

踏着轻快的步伐,哼着轻松的小曲走上了车。同学们仿佛都十分兴奋,一想起之后快乐的时光,心里乐的美滋滋的。然而,无聊的车程浇灭了同学们的热情。一路下来,我们也都是醒醒睡睡。终于,我们下了车,来到了许市中学的大门前,来到了我们向往的“不同的学校”,开始了半天的旅程。当然,来到这,学习才是主要的目的。

我们都进入了不同的班级感受他们的课堂氛围。可是时间每次都是急急忙忙的溜走了,也不让我们好好跟它道别。就这样,同学们结束了三堂课的学习,接下来,展开一个有趣的活动。来之前,老师让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给我们“对子班”的小伙伴们。

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准备了礼物。也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其中,最有趣的是我在许市中学认了一个“妹妹”。当然不是真的,只是说我们之间无形中有一种缘分牵引着。

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光,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时间的步伐。它走得总是那样的匆匆,匆匆地总是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现在,回想起之前的点点滴滴,总是想着没有好好珍惜,也总是抱怨时间为何走得这样快。许多人至今想起之前的美好时光,都会默默叹息,甚至抱怨。但无论时间怎样打磨他们的记忆,在最深处的,也终将是一份深深的牵挂。

人的一生的错误就是享受停滞在此的美好时光,却怎么也不会好好珍惜,也不会把目光放远看,非要停留在此时干嘛呢?记住,牵挂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害人的。

篇11: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

为了提高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的作文课写作能力, 我们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学习案例。活动主题围绕“电影影评”展开,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归纳概括等方式, 锻炼自己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作品及DV的创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最终的成果表现为形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的书面或视频成果。小组的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在阶段性成果汇报中, 通常是每小组推荐代表人对小组制作的PPT影评进行答辩, 由全班推选的答辩委员对作品进行提问;合作学习的后半学期由每小组自己设计剧本 (包括角色、台词等) , 用DV进行短剧表演, 学期末请家长参与打分。教学活动时间设计为2013年2月至6月的春季学期, 使用平台为开源的Moodle平台, 主要硬件包括机房的台式电脑、电子白板、平板电脑、DV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评类文章的写作架构和写作技巧;通过欣赏、感受、探究活动, 能够从情节、主人公的不同国度文化背景、表现手法、不同导演风格、不同题材配乐等角度进行影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自主和小组协作学习,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观察归纳的能力。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 (平板电脑或者DV等)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创作和微视频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电影作品的魅力, 提高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平台

Moodle是开源的系统, 它支持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 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范写、学生仿造作文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Moodle平台在网络环境下与语文写作课程进行整合。利用情景预设、讨论和协作等来刺激学生作文创作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

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 总共23位学生, 男生13位, 女生10位。全班共分为6个小组, 3~4人一组。本班学生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通过开学两周在Moodle平台上练习, 他们已经基本会利用平台提交作业、发表文章以及对他人文章进行评论, 同时利用Moodle平台上的Wiki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同学文章进行集体创作, 进行交互协作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文创作。结合学生以往的作文写作情况来看, 他们一般喜欢选择记叙文题材, 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 (个别学生达不到) , 完成一篇400字普通作文的时间一般在40分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表述层次比较低, 表达方式不够细致。比如, 在说一个人比较害羞的时候, 他们都直观地写出“害羞”二字, 而不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 如“低头玩自己的纽扣”等。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学生按兴趣分组, 制作电影小报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住址 (尽量在一个小区, 便于交流) ,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 3~4人一组, 并且聘请学生家长作为辅导老师。让学生在寒假里至少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并把自己的感受以一份电影小报的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初次影评写作, 组内协助修改

(1) 每位学生分别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和公共讨论区模块提交寒假欣赏的电影的观后感。作业模块供教师批阅评价和写评语, 公共讨论区模块是全班同学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论。

(2) 每个小组在Moodle平台的Wiki协助区上传一篇组内同学文章, 小组内部每位同学对其进行修改标注。

第三阶段:学习鉴赏角度, 二次影评写作

(1) 教师课堂播放有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的视频, 学生讨论各自的兴趣点及想法, 最后写下自己看了电影的感受、看法。

(2) 小组讨论: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可以是自己对电影的评论,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典型人物的塑造, 人物对话、台词、导演风格、配乐或和其他电影比较等。

(3) 全班交流。

(4) 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互相评价。

第四阶段:学习写作方法, 确定作文结构

(1) 学生推荐各自喜爱的影评作品,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分享大家带来的不同的影评作品。讨论, 找出写影评的方法, 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写作点, 列提纲, 讨论, 找素材, 剪裁。

(2)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电影和影评, 看了这么多影评, 你想如何评论李安所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对写作方法、技能进行讨论及比较。

(4) 组内讨论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确定作文题目, 根据作文题目列出作文结构, 并上传至Moodle平台。

(5) 小组讨论作文并在Moodle平台上修改完善作文结构。

(6) 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 做PPT, 介绍自己的想法, 上传到Moodle平台。

第五阶段:三次影评写作, 组间答辩讨论

(1) 根据文章结构,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学生形成书面成果, 这个可以是多种题材的。比如, 小论文、研究报告、散文及诗歌等, 在平台里相互学习、修改作文。

(3) 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 共同决定是否需要对成果附一些照片、视频和录音等, 以及是否需要对大家的成果进行分类, 是否加前言最终形成一本书或者网站, 等等。

(4) 推荐三位学生进行答辩, 全班或推选答辩委员对他们的PPT进行提问, 三位学生及其小组的同学可以回答。

第六阶段:学生主题创作, 彰显综合素养

(1) 学生选择主题, 设计剧本 (角色、台词) 。

(2) 用DV小组表演。各个小组各显其能,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 (1) 配音, 如《海底总动员》一段惊险的视频; (2) 续写, 如《猫和老鼠历险记》; (3) 改编,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 (4) 短剧或微视频表演, 如“我的妈妈”。

(3) 请家长参与评价。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 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课教学中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辅助学生对影评知识的理解和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上都能取得颇佳的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其一是互动性。在作文写作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写作, 而且几乎不对作文进行第二次修改, 但把作文课放到Moodle平台上, 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 从课堂表现来看,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乐于创作、愿意创作。其次, 每个同学发表作品后, 其他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 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与评论。最后, 在作文的修改过程中, 除了每位同学都能对作文进行评价外, 还可以对作文本身进行修改, 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自己增加删除的部分, 学生的每次修改都能在文章中呈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而且在Wiki功能区的修改情况也能清楚地记录学生的进步过程, 在给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外还能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其二是生活化。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 写作内容越贴近生活, 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过多的命题作文和条条框框, 只会让学生懒于动笔, 不愿表达。所以提高学生写作欲望, 消除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畏惧感, 最重要的是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大胆写作。本教学设计取材来源于电影, 通过影评情境的创设, 自然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配音、续写、改编或微视频表演等。这种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通过活动的途径, 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12:牵挂四年级作文

我家原先养了一条小母狗,它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间竟突然生下几只小狗崽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毛色黄黄的、眼睛大大的我管它叫“小宝”的一条小狗。

它其它都好,就是调皮,你带它去遛弯,它总会在前头“引路”。有时,我老是被它甩到了九霄云外,气喘吁吁的如跟屁虫一样跟在它后面。也不知道是它溜我,还是我溜他。他还喜欢欺负别的小狗,仗着自己“狗高马大”它经常会去挑事情(咬别的小狗的尾巴)总是一天打一次架,而且每一次都是一次“生死搏斗”,而每次都是它赢的。

一次我心情不好,躲在角落里哭,它不知怎么的竟找到了我。这次它没有舔我,一点都不调皮。在我面前严肃地坐着,眼神中充满了怜悯。这时它好像我的至亲一样。就这样我在它的陪伴下,开心了起来,这种感觉似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我的心头突然涌上一股暖意。

篇13:牵挂四年级作文

时光飞逝,可以抹去很多东西,却无法抹去我奶奶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奶奶是一个善良但唠叨的老人。她的白发像一棵倔强的野草。她头上的白发是她对我所有的担心和爱,却让我心里一激灵。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像一张皱巴巴的充满沧桑的纸。

今天,我奶奶突然打电话给我:“孩子,我做了你最喜欢的桂花糕。”我说:“桂花糕奶奶,我在外面买的。你这么大了,小心点!”奶奶说:“外面的东西没有家里做的好吃,外面还加了添加剂。多吃不健康。”我的眼睛不禁湿了。奶奶年纪大了,让我想起了她种桂花树的那一幕。那一年,我奶奶终于种上了桂花树。新种的桂花树在寒风中摇摆,外婆有点可怜。她拿了一根绳子和一根木棍来帮助加固这棵小树。天太冷了,但她没有着急,把小树加固得井井有条。当时她回屋就说过几年可以做桂花给你吃。

我擦了擦眼泪,对奶奶说:“奶奶,我放寒假的时候,就去看你。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奶奶说:“晚上睡觉不要踢被子。现在天气冷,不要随便脱衣服,小心着凉。”我点点头说:“嗯,我认识奶奶。”

篇14:关于妈妈的作文:母亲的牵挂

让我最难忘的是母亲的牵挂。母亲的牵挂,就像雨后空中那道彩虹,绚烂多彩;母亲的牵挂,就像炎炎夏日的阵阵清风,给你带来阵阵凉爽;母亲的牵挂,又像那爬满墙头的密密麻麻的青藤,剪不断,理还乱„„是啊,正是有了这牵挂,才演绎出人生中那许多动人心弦的历史,正是有了这牵挂,才涌现出生活中无数缠绵悱恻的故事。

小时侯的我,身子瘦得简直像一根藤儿,皮肤黄得胜过那烧焦的蜡。邻居们常拿我开玩笑,说我过不了几天就可以用来喂蚂蚁了。母亲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的身体,她带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医院的门口,尽管每次检查的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从没查出过什么毛病,但母亲却仍然放心不下„„岁月的风霜让母亲那高大的身影日渐消瘦,令母亲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不知不觉,我已13岁了,我的身体一天天地壮起来,母亲的脸上也开始挂满了微笑——

可以这样说,在我已走过的13个春秋里,无一个日日夜夜不是伴着母亲的牵挂度过的。记得学校组织的一次夏令营,母亲开始是不让我去的,在我的执意要求下,母亲无奈只好答应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母亲自然放心不下。临行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外出游玩要小心,紧跟着老师走,吃饭不要挑食,睡觉要盖好被子„„”一串串的唠叨,一阵阵的罗嗦,开始让我不耐烦了,我甚至感到有些讨厌。本来早就说好,她不去车站送我的,可就在汽车缓缓启动的那一刹那,我却清晰地看见,车站的一个角落里,分明有一个模糊而熟悉的身影,一双关切的眼睛正凝视着我。刹时,我的泪水不知不觉迷糊了双眼,我望着母亲,一动也不动,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我的目光里。出行的日子里,心里多了一丝莫名的空虚,才觉得母亲的牵挂是那样难得,她成了我惟一的寄托,也化作了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月光下的母亲,您还好吗?我渐渐明白了,母亲想用她那粗糙的双手为儿子摘下星辰,挽住月亮,但她是不能的;母亲想用她那勤劳的双手给儿子带来欢乐,留下温馨,那却是可能的;我的母亲,不正是在用她那双温暖的手默默地为她的儿子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雨,静静的下着;夜,黑暗又漫长。我走在清冷的大街上,任那冰凉的雨滴打在我的身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分享着考试后的喜悦,而我的心却早已同这冰凉的雨一样,变得冷冷冰冰,失去了活力。一次失败的考试、一塌糊涂的考试,回家怎么向父母交代呀?恍恍惚惚中我便到了楼下,楼梯口站着一个人,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的是那张熟悉的脸,那副和蔼的笑容。“你看你,衣服都湿透了,感冒了怎么办?这么大个孩子了,还不会照顾自己!”母亲心疼地接过我手中的书包。挽着我走上楼去,“对了,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我„„我„„我对不起你们„„”我声音哽咽了,母亲愣了一下,拉着我坐下来,然后拿起卷子,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原来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母亲叹了叹气,说:“孩子,你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吸取这次的教训啊!”我与母亲的目

光相对了,我能够感觉到母亲的目光里多了些期待与鼓励。看着无情的岁月在母亲的额头上刻上的几道五线谱,我哭了,望着母亲那张历经沧桑的脸,我真的哭了,但这泪却因为母亲的牵挂而变得甜甜的„„

篇15:家,永远的牵挂

儿子蜷缩在座位里, 疲倦掩盖了他的不满。儿子本来计划好暑假游泳、补课、和同学尽情玩耍, 此次是在我生拉强拽、软磨硬泡下, 才陪我回老家的。“看望姥姥, 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曙光划破了黑暗, 人们都从睡梦中缓过神来。经过六个小时的抢修, 晨晖中, 火车又在茫茫的山林里疾驶飞奔了。

中午我们乘上了回家的大巴, 沿途风景让孩子惊喜不已:那起伏的群山, 茫茫的林海, 在雨后愈发生机盎然;群峰叠翠, 山泉漫流, 翠鸟婉转, 山花烂漫。车在山脚下疾驶, 在山腰间爬行, 这是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 像一条银色的练带在群山和森林间蜿蜒着、舒缓着、回旋着。我无心再去欣赏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 暴溢的江水刺痛着我的心:沟壑农田里, 玉米和豆秧的尖梢极力地探出水面;路沟两侧的矮木丛只露出树冠, 半腰浸泡在水中。我的担心正像哥哥所说:回家必经的呼玛河大桥已被冲毁, 桥墩处那回旋的激流, 让人不寒而栗。昔日只有一百多米宽的河道, 已在连续多日的暴雨后变成了三四百米宽, 低洼的农田里一片汪洋。船只停止了摆渡, 边防武警拉起警戒线, 岸两侧聚集了滞留的旅客, 焦急恐慌袭上心来。我的目光越过滚滚的河流眺望对岸, 隐隐约约的人影更加剧了我回家的急切。

夕阳余晖中, 我们终于乘坐边防快艇过了河。暮色里, 透过车窗, 我远远看见久别的家屋和门前焦急的母亲。两年未见, 我万万没有想到病痛和岁月的侵蚀竟让母亲如此苍老:满头的白发和脸上纵横的皱纹, 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瘦弱、苍老, 不变的仍是那凝视我的深情目光!母亲拥抱着外孙子:“孩儿啊, 姥姥这辈子还能见到你啊!”一行热泪跌落在儿子的肩上。那一刻, 我为自己能带孩子回来的决定感到快乐。家是暖暖的, 在母亲的身边, 我永远都是一个需要温暖和关爱的孩子!我重温了在母亲身边作孩子的感觉, 重温了母亲柔声细语里的关切, 重温了母亲苍老的双手抚摸时的舒缓, 重温了她双眸中不变的温暖, 重温了从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抹不去的、淡淡的、却有着浓浓记忆的味道。

黑夜里, 我和母亲共枕而眠。我们试图倾心攀谈, 然而母亲一到晚上就咳喘不止, 交谈困难却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总是在母亲的咳声中醒来, 母亲很歉意, 搬起被子要到小屋去睡。母亲啊, 您为什么总是把儿女的舒适放在第一位呢!

我和儿子的归期到了, 可母亲却在我们启程的前一天病倒了。我退了票, 送走了儿子, 站在医院病房窗前, 眺望着来时的山路, 眺望着那远去的车影,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无奈与失落的表情。母亲在病床上叹息:“我不该病倒啊, 真不该这时病倒!”我搂着母亲的双肩, 面对母亲的自责, 我热泪盈眶, 那一刻, 我仰视屋顶, 不让泪水滑落。母亲时常催我给孩子打电话:坐上轮船了吗?几点上飞机?火车上有座位吗?母亲的担心不亚于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一路三折, 经历三天三夜的行程, 要不是他面临开学, 我是决不放手的。母亲埋怨我不该留下, 那几天, 我和母亲彻夜难安, 除了照顾母亲, 我就在母亲的催逼下不停地打电话。三天后, 孩子到了家, 刚一出车站, 我就接到孩子父亲打来的电话:“孩子好像长大了, 出了车站, 自己背着行囊一路徒步, 不再要求坐车了。”欣喜溢满了我的心房, 母亲笑了:“下次就让他自己来自己回!”“行啊, 保证您啥时想外孙, 一个电话他就来到您身边!”我回应着母亲。但这个承诺能否兑现我心里没也底。

待病情好转些, 母亲能下地走动了, 就时常在夜里给我拉被子, 掖被角, 北方的雨夜气温还很低, 她有时还偷偷地洗净我脱下的袜子。这段日子是我成家后和母亲最长的一次日夜相守的时光, 揉肩捶背、递水送药、喂饭倒尿, 回报母亲的慈爱和无私是我的责任, 更是我的幸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牵挂作文五年级】相关文章:

关于牵挂作文小学05-18

爷爷的牵挂五年级作文06-22

关于牵挂的初中优秀作文600字04-22

关于牵挂的伤感语句06-02

牵挂七年级学生作文05-18

作文牵挂04-24

牵挂你作文05-26

牵挂作文范文05-17

作文牵挂范文05-18

牵挂母亲作文04-09

上一篇:那些回忆经典散文下一篇:《活着》电影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