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2024-07-14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精选7篇)

篇1: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在一些学校,公开课和日常课可谓“冰水两重天”。公开课上,学生唱主角,曲水流觞,妙语连珠;日常课里,老师一言堂,满座寂然,奋笔疾书。常见的学生状态就是:浸在“题海”中。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学习应当是学生加工信息、建构经验、实现自我的过程。做题,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有效、亦有限。无论是教育心理学理论还是名校、名师的亲身经验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得更好,走得更远,教师就要设计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让课堂亮起来。

一、体验发现――在观察探索中学习

发现,总是能给人带来欣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远胜于教师把现在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重要途径是观察和探究。

1.观察学习活动设计

观察是收集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如前所述,学习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提取应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输入,所谓加工和输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一些老师往往只去关注学生的答问、解题等信息输出的过程,而对观察、倾听等信息输入过程关注得不够。还有一些老师,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讲了,学生自然就听到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或者在投影上呈现了,学生自然也就看到了,就算是完成信息的输入了。殊不知,学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呈现的图文,其实是很间接、很被动的。相比之下,如果能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发现,所获得的信息才是感性的、具体的、丰富的,才是学生“自己的”信息资源。

观察在课堂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科学课上,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构造;音乐、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倾听自然界的声音,观察画面,观察实物的色彩和线条;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何图形,观察算式等;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等等。即使是在品德课这样的人文学科中,观察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班级里的“故事”,观察一位同学的行为举止等等,从中理解学科中的概念。

观察与发现是紧密相联的,有观察,才有发现,观察得越精细、越有条理,发现得就越独到,越有价值。反之,如果没有发现的诱惑和惊喜,观察仅仅停留在显而易见的样态描述和数据测量上,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会大打折扣。因此,观察活动的设计,重在“发现”的设计,即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价值的、新奇的、有争议的问题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探究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其究竟。探究是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是查找原因、解释现象,是提示本质,解答问题。一般来讲,探究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近些年来,探究教学可谓十分盛行,但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繁琐化,认为一次探究学习必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但繁琐的形式却消磨了学生的热情,冲淡了探究的核心活动;二是泛化,认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可称之为探究,还美其名曰“引领探究”。

其实,好的探究活动设计,给学生的不是琐细的步骤,而是足以引发探究欲望的“问题”,以及丰富的原始材料。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对原始材料的加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在问题和结论之间给学生留出较大的空间,不要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像走迷宫,教师只需把终点指给学生,而不必在每个路口指挥学生行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探究方法”上,总想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探究的”,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学生能从中发现答案,得出结论就可以了。因为探究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不是学生能说出方法就算是掌握了方法;反之,只要学生经历了成功的探究活动,即使不能用语言描述,其实也从中积累了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二、体验成功――在任务竞争中学习

对成功的追求,是激发斗志的强大动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才会充满魅力。课堂教学中,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同伴之间的竞赛,都是登上成功奖台的“战场”。

1.挑战性的课堂任务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的内容结合成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课堂任务,学生只有学习并应用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所谓综合,是指这个学习任务是一件完整的事,其中蕴含着这节课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和技能,而不是把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直接列出来作为任务。

任务的设计一定要有难度、有挑战性。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布置前置任务,即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很常见,但是大多数的设计是在新课学习之后、应用所学完成一个任务,这样的活动是练习性的,顺理成章的,学生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不妨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一个串联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必须自学教材,必须会作探究。通过学习,学生既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这样即学即用,更容易显现知识的价值,因而也更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课堂任务还应当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这个任务是有意义的。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会越来越关注任务本身的挑战性。这时候教师就不必生硬地编织情境了,只需要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任务的“技术含量”上,即如何串联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何控制任务难度,等等。

2.课堂竞赛活动设计

竞赛是教师早已熟知的课堂活动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处于适度的兴奋、激进状态,往往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竞赛活动设计的首要问题是“比”什么,课堂上让学生“比”的一定要是有明确结果、有客观评价标准的活动。也就是说,竞赛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教师或学生的主观评判,这样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如果竞赛活动依靠主观判断,教师难免会运用自己的权威左右竞赛结果,从而影响课堂的民主平等。

竞赛活动设计与课堂任务设计一样,也应当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才能使活动富有竞争性的吸引力。太“小儿科”的活动不适宜组织竞赛,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小看”他们,因而对竞赛失去兴趣,而且如果大家都顺利而迅速地完成竞赛任务,不分高低,竞赛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老师不要动辄“比一比”,只有在关键时刻“出手”,才能保持课堂竞赛的生机和活力。

竞赛活动的组织要避免形式化,竞赛的结果应当是自然发生的,得胜者欢欣鼓舞,未胜者心悦诚服。教师不要过于凸现胜负,甚至程式化地“宣布比赛开始”、“宣布比赛结果”、“颁发奖品”等,不仅耗费课堂时间,而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引导学生投入竞争过程本身,人人想方设法,组组群策群力,时时争分夺秒,从中体验力争上游的快乐。

三、体验创造――在制作创编中学习

创造,是自我意志的实现,是自我价值的发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自主。课堂教学中,制作和创编活动能够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体验创造的快乐。

1.制作活动设计

制作活动,即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制作出一件作品。而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的价值不在于作品,而在于制作的过程。20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学会了。”制作的过程能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往的小制作大多安排在课外,学生在家里完成作品,再拿到课堂上展示。为了充分发挥制作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尝试把制作活动安排在课堂上。这样一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二可以让学生经历制作过程,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三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操作,同伴交流合作,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小学很多学科都可以安排制作活动,如科学课可以安排科技制作,美术课可以制作手工制作、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等。语文、英语、思品这样的人文学科,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制作活动,如品德课上制作友情卡表达友情,英语课上制作小台历学习关于日期、时间的词汇等,语文课上可让学生写名人卡片、名人颁奖词等。

当然,在制作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自由,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上。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感受与理解,而不是作品的精致程度。

2.创编活动设计

课堂的创编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作、编造,如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利用公式编制数学题、听音乐创编舞蹈动作等。与制作活动相比,创编活动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

创编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延展,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续编故事,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原文,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脉络、矛盾焦点,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想象,才能使续编的部分处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反之,如果对原文的阅读理解不够充分,学生往往只关注故事中都有谁,单凭自己的意愿续编,或受老师的鼓励刻意标新立异,既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也偏离了创编活动的初衷。因此创编活动的设计关键是把握好两个“度”。一是学生创编内容的新异度,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和依据,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也不应千篇一律、墨守成规;二是教师指导的度,既不要用过多的“启发”、“引导”束缚学生的想象,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脱离教学内容范围。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教师都应当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以高效课堂为目标,设计既符合学习心理规律,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沉浸于快乐的学习之中,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彩。

(作者单位:丹阳市荆林学校)

篇2: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生本课堂 高效课堂

一、国内有影响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回顾 2004至今,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等专家带领一些全国重点名校开展“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针对于课堂教学存在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通过同课异构、案例比较分析来研究课堂教学。参加的学校全是国内的各省市的重点或是示范学校,东北三省的有哈三中,东北育才学校,大连育明等学校。2005年,2007年先后在东北育才学校举行了两届聚焦课堂活动。聚焦课堂活动,提倡百家一课、百花齐放,不追求课堂教学的标准化,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带有区域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吸引着全国各知名学校的参与,2011年在天津耀华中学举行的聚焦活动,吸引了全国近三十所学校参加研讨并有一百多名教师上研讨课,参加此次活动最北边的学校有哈三中,最南边的学校有海南中学。

2008年至今,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倡导“生本教育”,在广东省得到行政支持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实践活动。他认为,生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生本课堂”在沈阳市开展比较成形的有沈阳二十中学,该学校在校长的倡导下已经开始实验三年,二中的小班化教学也是这类课堂教学实验,据说二中有选择性(公开活动时候搞,平时还是传统教学)的开展,其学案编制也缺乏科学性,目前班级的小班化做到了,但生本课堂几乎不见了。省实验2011年举行了一次“生本课堂”的研讨课活动,代表省一级的示范活动,和传统的教学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从形式上也不能与二十中学分组学习相比,目前也没有进一步推进。

2011-2012年,以江苏洋思中学,溧水的东庐中学,杜朗口中学为代表的学校,经过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以生本理念为提导,以追求课堂高效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与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实验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成了当下“明星”学校、样板学校。我个人认为,这不排除可能会有被一些媒体炒作和夸大宣传的成分,特别是教育相关的报纸与杂志可能会有不真实的报到,特别希望方舟子能关注一下,给我们一个“高效”的真实。“高效课堂”的标志在于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学习的三大基本环节。即导学案将学前,学中,学后联系在一起。二是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三是突出预习前置的检查。目前已经形成了杜郎口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这些模式明确了基本的流程,形成课堂的大体框架。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出了一本关于高效课堂的专著《高效课堂八讲》,此书就是一本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实践的指导丛书。

二、有效教学、生本课堂与高效课堂的比较分析

在有效、生本、高效的不断地刺激下,对于区域、学校和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我们的选择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比较分析一下以上三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异同。

(一)三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理论框架或操作原则。

有效教学以学习速度、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体验为重点的考量指标,有效教学在丰富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主要教学环节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有效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它提倡在“有效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追求多元化——方式的多元,评价的多元。

“生本教育”或“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教学形态。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生本课堂”坚持发展性评价指标,指标包含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这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高效课堂”提法来源于“生本课堂”,其实是一种课堂形态的两种不同价值追求的两种表述,“生本课堂”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高效课堂”是在追求课堂的高效率。

“高效课堂”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到有效课堂再到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最大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因此,“高效课堂”从理论基础上是有效教学的范畴,从形式是“生本课堂”的新的发展或新的提法,我个人认为它们是一致的。“高效课堂”是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形成了固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操作流程以及指导原则。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是“生本课堂”一种形式,是为了形成学校的“名片”而推出的一个“生本课堂”的代名词。“高效课堂”听起来让人感到多少会有些振奋,并且也能让社会、学校、师生和行政部门认同的一种普适的价值追求,这也是2011年过后很少听到“生本课堂”提法,多是“高效课堂”提法的原因。“高效课堂”被一些学校接受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操作性很强。

(二)三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参与的对象主体意愿和形式有明显差异。

有效教学研究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一线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基于个人问题解决的研究,是在原有传统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改进,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横向的比较或是校际间的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不带有很明显的学校个性特征,只是学校常态研究中的一部分。而“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大的“手术”,带有很强的学校个性的特征,是学校的统一的行为。从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发起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当然这也有学校的管理与组织;“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是带有很强的行政或是校长的个人意志自上而下的课堂教学的变革,因此,有很强的执行力,也容易做出成绩来。

(三)三种课堂教学参与的学校原有教学成绩、影响力有很强的差异。

传统意义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全国知名的学校参与有效教学研究的多;在当前一些影响力小教学成绩一般的学校,参加到“生本课堂”或是“高效课堂”的多。至少,放眼全国来看,名校的课堂似乎是很保守的,似乎是低效的,他们大多都没有实行“生本或是高效”的变革,只是在改进他们的课堂。比如我校制定了《东北育才学校常态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出了以“两项‘关注’、三个‘还给’、四点‘原则’”为主要标志的东北育才学校常态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两项“关注”,即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的有效表达;三个“还给”,即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质疑和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四点“原则”,即高立意、重基础、宽视野、深思辨。从改变教师的理念到规范课堂教学的环节,从改变教学方式到关注学习方式,从侧重知识教学到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落实 “有效教学”到提倡“高效教学”。一些学校占有比较好的优势资源,在区域竞争中有较大的优势,重点就落在课堂教学的改进上。面对生存的压力,师资薄弱,生源偏差的普通学校,往往选择了变革。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生本”或“高效”多多少少打上了某种特殊标签,面对“生本”的考量,试问一下,真是以学生为本了吗?还是现实中的生存问题呢?当然,也有一些传统优势学校开展“生本”或“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这些学校是不是真正就比以前更好了呢?这个评价如何做如何来测量,很难。因些,我认为这样的学校不能做为“高效课堂”的样板校,只有在进行科学的测量之后,的确是由于实行“高效课堂”之后带来的“高效”结果,才能成为典型的学校。在沈阳地区,我认为二十中学还是有模有样的,同样一个问题摆在二十中学面前,那就是课堂教学的评估,教育的评估不能只在描述上,只停留在表层。建议这些实验校采用CIPP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CIPP是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四个方面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IPP模型就是用来评价完整活动项目的通用模型。沈阳立人中学参加到“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从目前他们的网站来看,只是一两个启动的会议,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成果。沈阳的“洋思中学”会是哪一家?

(四)三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前瞻

“有效”到“高效”递进,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这是一个很专业又很难评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效性的研究还会长期存在下去。“高效课堂”的实验学校,如果不丰富课堂的教学形态或是模式,不抓实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抓住国家国际教育发展的机会,随着一些所谓“明星”学校由管理的问题,课堂虚教、或是追求政绩等等原因,就会成为一颗流星。正如洋思中学刘金玉校长提出的那样,要进行课堂打假。任何看似完美的事物肯定是有许多问题的,从教学的真实可靠的角度来看,当下,真正缺少的是教育界的“打假专家”我期待着“高效课堂”长青,但,也希望我们能真实面对我们自身系统的问题。

三、我们的选择

(一)未来的课堂教学的发展

无论从国际上,还是从我国近十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将来的课堂教学定是形态多样、模式多元,具有学校特色、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不断涌现。理想课堂的争论也必将进行下去,争论或是实践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对于学校来讲,要适应变化,但,不是全盘照搬,不能一种模式。例如我校提出的“三生课堂”课堂教学研究,“三生”指生动、生成、生本。“生动”,即着眼于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态系统;“生成”,即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志的有效提升;“生本”,即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生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外显形式,“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生本”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基于常态课堂的研究活动,会成为更为普遍的实践活动,因为学校教育中不会有“惊心动魄”的事儿。让我们的学校回到教育的起点,尊重教育规律,真正的从学生的发展来制定我们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用平常心、不跟风,不做假,做有良知的教育。在任何变革之前,问一问自已,我是否站在了学生、教师的发展角度上来考虑的。

(二)我们教师的选择

篇3: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在教学工作中,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1、不认真听讲, 漏听、不听或走神。刚刚讲完的一个问题, 去提问或让学生叙述, 结果一些学生的反应是一脸木然, 好像在问:老师, 你问的什么?你讲了吗?就是这样讲的啊, 等等, 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往往在同一堂课中或同一位学生身上发生连续发生。而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么是相互交谈, 要么在低头摆弄纸笔一类的小动作, 要么坐的虽然很端庄, 但是观察他的眼神很呆板根本就没有听讲。

2、作业完成情况不好, 全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布置的随堂练习, 不能及时完成, 很多学生把头天的任务放在第二天的早读来突击, 尤其是放假回来更为严重。有的需要教师和小组长多次催促, 有的虽然完成, 但是字迹潦草, 在面批的时候, 连他自己都不认识, 还有的一看就是抄袭的, 书写格式、答题思路, 就是连错误的地方都完全一样, 有的计算结果差位小数点, 甚至把除数被除数颠倒来计算。

3、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改正, 或者干脆就不改。每次批改后的作业很少有学生自己主动来找老师, 探讨一下出错的问题错在哪里?自己做题的思路让老师给分析一下是否正确?然后把改正后的作业交给老师或小组长来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发下的作业如果教师不督促如石沉大海。

4、读题时漏词、漏句、不思考, 犹如走马观花。相当一部分学生, 做题时总在不停的喊, 老师, 我不明白, 或者理直气壮的对老师说:我做的就对, 你说哪错了, 你听我给你讲, 如, 在讲完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题的要求是根据成像规律来做, 可他却用光的反射定律。还很有理由的给你讲:你看, 这是入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直到你让他读题的要求, 他说, 没错啊, 就是画成像光路图, 直到读几遍后, 才“啊”一声, 明白啦, 是利用成像规律。

5、不会做学习笔记, 不做及时复习归纳。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更完整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并且交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可是当我翻查学生的笔记时, 你看到的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笔记都是简单知识点的罗列, 看不到重点, 没有自己的问题, 没有易错、易混问题的归纳比较, 而且把记笔记作为了课堂活动的重点, 没有认真去听、去思考教师及其他学生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理解。

通过这些问题,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不难发现, 首先真的有很强的责任心, 希望把自己懂得的都教给孩子, 不怕吃苦受累, 也没有在乎是正常工作日还是休息时间, 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牢骚。但是从潜意识中没有真正进行孩子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 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到“介绍人”和“打火机”的位置, 不知不觉中还是自己在唱“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分寸拿捏的不好, 对孩子的要求偏高, 没有达到让一些“问题生”获得成就感的理想状态, 使得他们不想听、不愿做、懒于问, 在恍惚中学习, 犹如老和尚撞钟。同时缺乏一些耐心, 有时候过于急躁, 有时候总认为应该会了, 所以在检查和督促的环节也存在欠缺, 让学生有了侥幸的心理。

有时候会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学生, 而没有顾及他们的感受, 不断的在说这样是为你们好, 而实际上给他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例如:在每次考试后或完成一个训练后, 表扬的同时, 总会跟上一句“能不能保持?”、“下次能不能更好?”

通过反思, 自己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设计教学思路:

1、物理知识是有形的, 它是以实验为基础, 经过抽象思维总结物理规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实验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探索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养成。例如在讲授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中, 教师分五个层次引导学生探索: (1) 研究一个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量的关系时, 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2) 讨论在研究电流与电压或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谁是变量?谁是不变量? (3) 讨论并设计实验电路图, 几个部分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4) 测量一组或两组数据行不行? (5)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6)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边做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使课堂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

2、适当的课外活动, 培养了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 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创造精神。物理课外活动在加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能力, 提高学习物理兴趣和培养克服困难、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学习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后, 启发学生动手制作了电动机, 并且许多学生还验证了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与磁场方向及电流大小有关。

3、教师要鼓励学生向同学和老师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以探求明白。如学生学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 提出为什么会出现“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在学了“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之后, 提出移动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间有什么关系?用手摸觉得温度不高的水, 用它洗头为什么就觉得烫?这些来自生活经历的“为什么”会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激发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浓了, 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4、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我们不仅要做好分组实验, 清楚实验目的、所需器材, 掌握实验步骤, 还要对一些取材容易、易做的实验在预习中做好, 如:用玻璃板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用电池、灯泡、导线组成串、并联电路等。对一些习题也要学会实验来探求结果, 如“一盆水的水面上静止着一只纸船, 向水面上投一石子, 则船怎样运动?”“装满水的试管, 从水中向上提起时, 当管口没露出水面之前, 管内水 (1) 装满水 (2) 一部分水 (3) 没水。教师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寄学于“玩”之中,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中, 那些为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不一定会再引起好奇之感, 而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就要不断设置使之“惊奇”和“出乎所料”的问题。通过课堂的培养, 让学生能初步学会:知道需要学习什么、何处去寻找学习资料、如何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怎样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并最终能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总之, 要让学生有好的学习品质,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有节、有致。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我今后教学中要继续探索的, 也是我教学的另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篇4:课堂要从“高效”到“高质”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要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在“三高”视野中,你上了一堂课,必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只有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可以及时检测,因而往往成了“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

因此,中国式高效课堂,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主要还是解题能力)的提高,说白了就是要考分高;至于其他二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因其属于隐性目标而鲜有关注。于是,课外恶补往往因其考分高而博得上位,课堂“鸭霸”因其“有效”而大受追捧。这一种实用、功利的教育观念,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只为了批量生产某种规定型号人才零部件,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评价,其后果是可能将教育变成一个人工修剪的草坪。“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

理想的课堂,不能过于追求效率、效果和效益,它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但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与之关联的过程与方法。这种课堂,与其说是高效课堂,不如说是高质课堂。要真正使素质教育归位,就必须由工业化意义的“高效课堂”向人本意义的“高质课堂”回归。

在高质课堂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永远放在第一位,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雅克·马里坦认为,儿童具有“灵魂的神秘身份”。这神秘身份是他自己无法获悉的,也是任何技术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人,或者是去指导使人成为人的那种活生生的动力。”“强迫所有的学生在严格学习课程的全部科目和进步的过程中达到同样的程度,这是很不明智的。”

高质课堂首先必须生命在场,有生命的陪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成长,允许学生自主建构价值观,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公民。笔者的女儿,学习总体成绩尚可,但数学却一直忽上忽下。今年新任教的数学老师,对孩子的每次作业都有即时的点评与鼓励,结果最近的单元测试中取得了全班第一,并且爱上了数学。

辜鸿铭比较中西方教育,说西洋人读书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不像中国人学的是君子之道。而今,中国人所学的差不多只剩下知识了,西洋人则回家还要进教堂、做礼拜,这是他们学“君子之道”的地方。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其次是突破过程与方法的瓶颈,关注学生的成长路径。

在过程意义上,路径与方法的知识也极为关键。它可以避免学生“盲人摸象”或“梦醒了却无路可走”。

人们常说,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力水平。在手工作坊里,虽然通过工人的勤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工作效率的提升可能却是非常有限的。在流水线上,工作效率并不是由工人的勤奋程度决定,而是由生产流水线本身的先进程度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的纯熟不等于内在智慧的精熟,“双基”的落实也不等于课堂的高效,“灌水”与“浇花”尽管用的都是水,但对于花而言,灌多了水则可能被淹死。

还有课堂对话,前提必须是让学生具备课堂对话的欲望和能力。某老师为初二学生上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文章的内容和弥足珍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是一厢情愿地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讨论对比与讽刺。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文章用了对比与讽刺,对于文中蕴含的巨大的心灵震撼力,则毫无感知。

真正高质的教学设计,不是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还要切实形成有助于学生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路径。即以试题讲评课来说,也需要把握“五需五忌五强调”:一需心中有数,忌仓促讲评,强调重点突出;二需目中有人,忌一讲到底,强调学生参与;三需巩固有法,忌一讲了之,强调矫正巩固;四需讲中有联,忌就题论题,强调举一反三;五需评中有导,忌越俎代庖,强调方法指导。绝不是拿一张试卷对对答案就可以完事的。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清楚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真正的高质课堂,必须基于对学生个性的透彻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不为难一个学生,也不放纵一个学生,更不放弃一个学生。

要尽量将学习的自由选择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沈从文少年时就曾经逃出书塾去见识和感受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他说,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在高质课堂中,老师不仅教知识,更于教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形成独特的内心体验。某教师上安徒生的名篇《皇帝的新装》,在学生刚梳理完故事情节时,就马上要学生进行与故事原型《赤身裸体的皇帝》的比较阅读,然而课堂中可能最体现学生阅读体验和表现潜能的“骗子行骗日记”却因为时间“紧张”而浅尝辄止。这就有些像宴会时,客人刚尝到酒的味道,却偏要他们去喝水的味道了。假如这堂课在把握骗子行骗成功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抓住“骗子行骗日记”做足文章,或许会异彩纷呈、可圈可点的。原来的教学设计,名为拓展,其实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忽视,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尚欠火候。

真正的高质课堂好比带领学生行路,不惟激发学生踏上旅程的愿望,指明“路”的行程和方向,还随学生一起欣赏沿途绝美的风景。它正好用到一句广告语:“慢慢走,欣赏啊!”

篇5: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从有效到高效

本学期学校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从高效课堂到魅力课堂》。经过对比学习,让我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局限性和魅力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魅力课堂的魅力所在。在新课程标准下,光是高效课堂仍不能满足现行的课堂要求,我们还要有教学智慧,不断追求课堂的完美,打造极具魅力的教学课堂。

打造魅力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创设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一个充满激情、温暖、美丽、思考、开放、分享的成长殿堂。

篇6:选择有效学习材料创设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探究活动过程,课堂上要使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有效,因为学习材料是学习活动的载体。教师能否对教材做到既准确理解、科学处理又能够灵活驾驭、变通创造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然而传统数学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如设计脱离现实起点,创设“忽视”学生的数学思考,选择时缺少数学内涵等。诚然新一轮课程教材的编写有所改善和突破,但学习材料的给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针对学习材料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学习材料要有效贴近现实背景――在真实中学

【案例】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一个这样的生活情景:某小区要请甲乙丙三个绿化公司进行绿化,三个公司种植树木的成活棵树分别为:甲9棵,乙19棵,丙44棵。

师:如果你是小区的负责人你会选择哪个公司?

生1:选择丙公司,因为丙公司成活了44棵,是三个公司中成活棵树最多的。

生2:我不知道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没办法选择。

师:现在知道,甲种了10棵树,乙种了20棵树,丙种了50棵树,同学们想选择哪个公司呢?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绿化工程引入,让学生先猜一猜选哪个工程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然后老师再逐步引出“百分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熟知的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材料要有效提升数学思考――在思考中学

【案例】笔者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采用了某特级教师的教学环节:学完面积概念后,学生知道了在图形上画出大小相同的方格,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有三个图形,已知第一个图形有9格,第二个图形有6格,第三个图形有15格,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1:15格的图形面积最大,因为我们刚刚学过格子越多的那个图形面积就最大。

生2: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有一个前提是每个格子的大小都相同,但是现在没说每个格子都相等。

师:你们赞成谁的想法?小组讨论一下,各自讲讲自己的理由。

学生学习面积单位前已经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感受了格子越多面积越大的道理。然后让学生通过“猜”、“争”、“论”等环节充分感受到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方法,这自然引出了面积单位。在充分利用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提升思维含量为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创设活动,互动交流,创生新的教学资源。

三.学习材料要有效突出数学内涵――在文化背景中学

【案例】在教学“圆周率”时,老师教学时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二是先介绍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验证。两种方式虽然形式迥然,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操作、计算、观察、比较找到周长与直径的近似比值;二是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赞赏地说:“这就是著名的圆周率!你们探求圆周率的过程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肯定了学生的研究结果后,教师可以马上给学生讲一讲圆周率的故事。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认为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数学家的成果有惊人的相似,这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研究的不足。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把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名人故事”、“文化传闻”或“科学趣事”等一并纳入学习材料组合的广阔视野。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恰当透析社会现实,从中既增长知识、锤炼思维,也能感悟数学的文化内涵,体味现象的社会根源。

四.学习材料要有效利用动态生成――在活动中学

【案例】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如下情景:如果给你一支笔固定住绳子的一端,拉紧线,在同一平面内用绳子另一端的笔围着固定的点绕一周,想象一下,将会是怎样的图形?同桌两人合作,动手试试看,与想象的一样吗?再组织学生通过“折、量、比、想、找”的方法来研究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产生了探究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B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倡由“关注知识结果”更多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动态处理,更多地考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学习材料,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无论怎样创设,最终目的是要更加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针对在学习材料的创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自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力。

篇7:电子白板让英语课堂从有效到高效

一、活用电子白板设置悬念,创设生动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活动情境,播放多彩、鲜明的动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我在教三年级数数字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播放一个水果王国的画面,里面有他们的老朋友Zoom和Zip,他们俩在比赛摘苹果,Zoom说:“我比你摘的苹果多。”Zip说:“不对,我比你摘的苹果多。”两人争论不休,这时我就问:“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谁摘得多呢?”这就引出了数多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把两人摘的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数出来,就把多少比出来了,并用多媒体出示数词排列图。这样学生很有兴趣地学会了数数。

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儿歌,英文儿歌的特点是旋律活泼优美,歌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跟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数字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时,就把这些单词编成简单的《数小鸭》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学生听得兴致勃勃,唱得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单词。学生们还喜欢说唱chant,如唱:Show me one and two,show me three and four等,在那种欢快的节奏中体会单词的另一种含义,让学生能说、乐说。

二、活用电子白板互动,培养学生自学、合作、探索新知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本身具有互动性、操作性、集成性强的特点,内置多种资源库,并且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在英语教学中主要运用于一些游戏,如单词和图片的配对,还有就是运用拖曳、声音链接功能学习新词汇,用拖拉功能排列句子顺序学新课文等。比如,教学英语26个字母的书写,用传统的黑板,必须人工在黑板上画四线格,空间小,不利于教师的演示,也不允许较多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它支持各种笔形和颜色的应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读和书写字母。低年级学生学习词汇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词汇的最佳办法便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探照灯”放大页面的某一部分,刺激学生的眼球,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在执教My classroom这课时,当教学完table,desk,chair,window,door这些单词后,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利用探照灯的功能,放大以上单词图片的一部分,如一个桌角、半个窗户,让学生猜说单词。通过这种动画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单词加以巩固,并加以运用。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计游戏进行巩固识词,能使学生“动”起来,这个动,不仅仅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

三、活用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练习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连线等形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如我在教水果单词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练习———看花或树木猜是哪种水果。首先放的是桃花,学生马上就猜出了peach,接着我又深入巩固,设置了一个连线题,将水果与单词连线,我把事先在Word文档里设计好的练习题,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直接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对于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结合投影仪,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再如,五年级关于季节词汇的新授课,我在如何帮助学生自主拼读单词发音时动了一番脑筋。我根据白板的拖曳和声音链接功能,设计了一个检测学生对词汇的读音掌握的练习,即将新单词和音标打乱顺序排放,然后让学生选择点击一个音标,根据听到的读音找出对应的单词,并将该单词拖到相应发音的音标词下。它改变了传统死板的书面练习方式,集图、文、音、形于一体,培养了学生做题的兴趣,提高了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中考,青春永不言败下一篇:你是我的朋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