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2024-08-05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通用11篇)

篇1: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是多样的,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实证研究表明,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和提高学校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由于学校发展计划已不是外在强加的革新活动,所以应当考虑如何在利用发展计划控制学校和赋权于学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也应当考虑发展和责任之间潜在的冲突和压力。当然,督促学校实施发展计划作为管理策略和提高学校绩效水平的目的是学校发展计划永恒的主题。

具体说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通过参与式方法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使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困难、原因和需求,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鼓励学校和教师承担起改善学校教育的责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把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目的。

(三)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能力,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互助、互利的有效机制,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四)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提高社区成员对教育的认识,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入学。

(五)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有助于校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促使学校管理朝着民主、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质量。

篇2: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学校工作计划是对学校年度或学期工作所要达到的成果及其标准、工作步骤和日程的具体说明。

1.制定基本流程

传统的年度计划有以下弊端:计划通常是由学校领导层制定,没有得到教职员工的高度响应或与没有具体目的和目标;没有明确的课度量的指标、没有方法;没有运用PDCA持续改进的方法。在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管理模式中,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学校明确的实现宗旨的具体目标、特定目标、可衡量的指标以及达到指标的方法。其制定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步:明确问题。在对原工作进行充分总结,明确存在问题,查明问题范围、程度和特点,分析问题的原因,并预测事态发展的趋向。

第二步:设定目标。这一步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的核心内容,体现决策者的价值选择、对校内外情势的分析认识,以及他付出代价取得成绩的意愿和勇气。目标是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依据。

第三步:拟定备选方案和方案选择。

第四步:执行调整。做方案时,难免会遇到信息不充分、经验不足或情况发生变化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必需进一步收集、处理信息,对不合乎实际或证明存在问题或错误的内容进行修正或补充。

2.年度工作计划的文本要素

(1)上学年工作自评;

(2)本学年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重点发展项目;

(3)本学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

(4)本学年重点发展项目,包括项目目标、措施、预期效果、检查方法、责任人,学校项目目标尽可能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有时限。

3.学校工作计划的分解

部门计划由学校宗旨、使命、目标分解而来,每个部门、教研组或年级组均按照目标、指标、方法、行动层层分解下去,按计划分解运行,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评价目标实现的指标。

4.学校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

篇3: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1 生命化体育教学的概念

生命化教育是近几年的新提法, 是一种站在生命的角度, 对我国体育教育的一种新解读。其含义在于它的基本的前提是直面生命, 通过对生命内在规律的把握, 使得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醒, 从而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提高生命质量。直面生命、唤醒生命、提升生命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构建了教育生命的主体, 推动了人的价值的实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提倡生命化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人的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将体育知识和技术应用结合起来, 在技能和体质锻炼方面不断升华生命的价值, 从而实现生命化。体育教学的策略选择要贯彻始终, 教学评价要同步进行, 都要紧紧围绕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安排, 力求人的生命的完整性, 构建自然、精神和社会在生命化上的和谐统一。

1.1 将生命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

我们教育的原点始于生命, 教育的发展源于我们对生命发展的重视, 是生命发展的条件和归宿, 我们在中小学开展体育教学, 也要将生命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强调生命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分量, 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爱惜生命, 促进生命的成长。

1.2 追求中小学生生命发展的持续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化教学的理念, 是基于对生命化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的极端尊重, 是我们关系中小学生自然生命的需要, 我们要高度重视生命化教学, 关新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我们的生命化体育教学活动, 要充分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重视互补性, 区分差异性, 用体育健身去完善, 去促成自然生命的壮大。同时, 我们要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当中, 注重对中小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主动思考, 认真参与,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全程参与, 达到人格和心灵的完整和统一, 养成热爱思考, 热爱生命的好习惯, 进而培养坚强的个性特征和顽强的生命意志, 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生命化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在中小学中间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养成健全的心智, 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 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要将生命化贯穿始终, 一直做到尊重中小学的生命本性, 实现他们的生命发展, 让生命意义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

2.1 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特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 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体育知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生命化教育习惯。儿童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 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健全, 对世界充满了新奇感, 但由于前期阶段的家庭影响和遗传因素, 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个性特征, 和成人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我们要立足这一现实, 坚守儿童特有的培养模式, 守住他们成长的正常轨迹, 如果我们打算用自己的心理特征去揣摩他们的看法、想法和做法时, 难免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我们要改变他们是不现实的, 也是根本错误的。生命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 认识到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是个可以独立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的小生命, 要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处处为他们着想, 激发他们的潜能, 而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构架在他们的思维之上, 不然会犯愚蠢的错误, 阻碍他们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2.2 理解生命需要一个生成性的过程

生命一个漫长的历程, 在人的一生当中, 经历最多的就是变化, 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静止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态, 变化的特性决定了人生是一个非确定的过程。人的发展和前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要实现好的发展, 就要准确的把握这一特征, 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人生的超越。中小学生具有成长的需要, 他们的生命发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药提现生成性, 教师要把握这一特性, 在教学安排时不对他们设立严格的要求, 而且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 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营造一个自由的氛围和充分的成长环境, 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中小学学生生命成长中一段重要的记忆。

2.3 充分认识生命的自主性

生命本身是独立的个体, 有一定的自主性, 基本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不容易被别的事物取代。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黄金期, 乐于探寻, 求知欲望强烈。而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 他们可以在学习体育课程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认识到生命的真谛, 从而增强独立意识的形成, 在自我发展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2.4 认识生命的创造性的特征

人总是有追求的, 通过不满足于现状的表现, 进而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断的发展、学习、超越自我, 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体现生命的真正意义。教育就是超越自我, 实现跨越的最佳工具。中小学体育教育是一种将现实和未来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介质, 而生命化则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质, 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 通过不断反思, 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超越。

3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原则

3.1 生长性原则

生命是中小学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我们实施教学工程的最终归宿, 只有在教学中引导中小学生发现生命、认识生命、创造生命、升华生命的完整过程, 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命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彰显人生的意义, 教师要从关注中小学生命出发, 努力激发潜能, 实现生命的成长。

3.2 体验性的原则

人们的学习过程是从外界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过程, 真知是经过实践获得的, 要健康成长就要经过体验。生命宜如此, 要正确的感知、认识、超越自我, 就必须通过体验获得, 这是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基础。在心理学上, 体验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对教学内容新的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就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直接的生命体验。简单的师生之间的知识传授并非生命化中小学体育教学, 它是借助于中小学生的体验, 通过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体验生命与体育的融合, 体验挑战与超越, 感受失败与成功, 从中领悟生命的价值。

3.3 平等性原则

体育教学是体育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此过程中, 施教者、促进者和引导者都是教师, 主体间的对话关系是生命化中小学体育教学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成长是通过交往与对话实现的。朋友是教师与中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最好的身份, 使得学生的意见有人倾听, 并且善于赏识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每个中小学生的独特性被了解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被读懂也是教师要擅长的, 从而进行沟通, 使学生的困难得到解决, 让体育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 2004 (4) .

[2]杜宇民.论庄子的生命智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1) .

篇4:浅议工业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

摘 要:工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实施

所谓企业发展战略,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关于发展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工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有利于企业形成合力,营造企业做强做大的良好氛围。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原则

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企业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发展战略。

一是坚持前瞻性和敏锐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压力凸显的背景下,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决策,就必须增强前瞻性和敏锐性。要对外部环境的长期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以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同时要及时把握当前环境中的最新动态,努力抓住各种机遇。

二是坚持中长期战略和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要从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战略出发,谋划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同时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明确企业的近期目标、发展重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通过及时的阶段性的调整,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三是坚持效益优先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核心环节,做好规划制定,并从企业现实实际出发,把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着眼点,做到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确保生产质量、保障员工权益等,形成做专、做精、做强与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二、编制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

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编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发展环境。从政策、经济、法律、科技、社会等角度分析企业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从国内外行业发展概况、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产业结构调整重组趋势、技术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是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进行综合描述,重点包括资产规模、产权结构、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当前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组织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的状况,包括重大问题决策层、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咨询层的层级和权责关系等;企业前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企业主要业务构成情况。

三是企业竞争力分析 。分析企业的发展条件、与竞争对手在主业方面的优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总结、归纳本企业与国内外对标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四是企业发展战略 。提出未来10-20年的远景发展目标、 发展的理念、方向和总体思路;详细描述企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具体战略选择。

五是企业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包括:总体目标、主业结构调整目标、 企业业务构成调整情况、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产权结构调整目标、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向、目标、 技术进步方向、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目标和非主业投资控制目标。

六是发展调整重点 。除列明主营业务发展重点外,还应包括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的内容;体制、机制创新计划、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计划、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计划、投融资计划、自主创新与科研开发计划、国际化经营计划、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计划;列出未来三至五年内企业可能实施的重点项目及项目基本情况。

七是保障措施及建议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所需要提供的各项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及有关建议和意见。

三、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措施

科学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发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发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确保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企业经理层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往往比一般员工掌握更多的战略信息,对企业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全面深刻,应当担当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者,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是分解落实发展战略。要细化发展战略,将发展目标按年度分解并落实到产销水平、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投资回报、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制度建设、公司文化、社会责任等可操作层面,确保发展战略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进一步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促进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年度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是落实保障措施。要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公司文化,统一全体员工的观念行为,共同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努力奋斗。要优化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权责关系等,以适应发展战略的要求。要整合内外部资源,调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充分保证战略的实现。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在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变革,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是公司谋求长远发展的不懈追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如何制定和实施公司发展战略.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中国会计报.2011

篇5: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进行劳动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特教学校开设劳动课,对残障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及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劳动技能打下基础,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有助于矫正和补偿他们的心理、生理缺陷,是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打好基础。

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对残障儿童适应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对锻炼他们的体魄、训练他们的思维都有很大的好处。

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他不仅能够使残障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能改变他们由于认知缺陷所引起的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以及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向往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愿望的形成。通过设计、组织好劳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及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走出原有的狭窄生活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正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奋斗与追求的目标,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个人适应能力

得到充分锻炼,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特教学校的劳动课的特点是,在全部教学内容中,学生实际动手训练的时间应占三分之二以上。要密切协调劳动课上说和做的关系,在做之前让学生说;做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讲述劳动过程,这有助于矫正由于他们的言语误差导致的思维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和表达的正反馈系统,促进其心智活动的发展。

篇6: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收集国内外科研机构有关的成果与发展动态,把握课题研究的任务,围绕重点,既注重理论研究,又紧抓实践研究;既注重自我纵向研究,又积极横向汲取他校已有的成功经验;既注重科学研究,又重视成果推广,并在推广、运用中发现不足,及时矫正、深化、完善研究成果。(1)实验法:分别在低、中、高段年级用科学方法抽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个案研究法:整理典型个案实录,作出分析评点,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3)调查法:问卷、座谈、采访、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研究效果;(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5)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心理有关方面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7)课堂渗透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的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1、网络对农村城镇小学生学习、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农村城镇小学生热衷网络游戏的原因,特别是游戏成瘾的原因;

2、研究农村城镇小学如何利用网络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3、研究符合西部农村城镇小学的网络教育模式,尤其是构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的联动机制。

4、摘引和创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资源,并科学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将研究第一、二方面的内容,研究的难点将是第二方面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学校将学生心理教育纳入了常规教学管理之中,在听课、评课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全校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自觉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课题组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基本构建起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联动育人机制。学校家长委员会是这个育人机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由学校牵头,成立“社区工作站”这一专门教育机构,联系相关单位、街道、家长代表参与,建立社区学生图书室、学生专用网吧等教育阵地,分享学校课题组建立的心理健康专题网页、学校“绿色网吧”等主要教育资源。经过三年来的大力推动,联动育人机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学校、家庭、社区三者都十分重视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十分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课题组已经形成教师论文集一本共50余篇,学生征文集三本1027篇,课例光盘二张,专题讲座光盘、教育个案光盘各一张。

4、从实验的直接效果看,实验班级的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明显减少,他们从网络中学习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同时,他们乐观、积极,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

5、课题组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心灵驿站”即二小课题试验网站,网站内容日趋丰富,登录浏览人数超过10000大关。

6、课题组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到荔枝、喜神等农村学校作专题讲座2场,听众2000余人,而且效果良好,反响强烈。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以后的研究方向

1、参研人员虽然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可是,他们的理论素养还不够高,缺少总结提炼,不能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理论。

2、目前的研究仅仅针对本校实验年级,而本地的黑网吧到处都是,网吧老板只顾赚钱,未成年上网极为普遍,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正面效果。

3、由于我们属于经济、教育落后地区,硬件设施还跟不上学生的需求,我们学校有6000多名小学生,目前只有3间多媒体教室,200台电脑,还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

篇7:怎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的个体都有着与其它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个别化教育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

教育计划是主要方法。

我校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本学期每个教师试行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我也试着制定了语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我觉得制定语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入手,以满足弱智儿童特殊的个别教育需要,为每个学生制定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相应的评价和考查等方面谈谈是如何实施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

一、在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全班同学虽然使用是同一教材,但每个人的智商水平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原有知识基础不同,每个人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不同。轻度生基本上能全部接受教材所授内容。中度、重度生要根据每个人的差异有所选择。

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特殊学生有其特殊性,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差异很大,有的孤独,有的多动。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必须正面鼓励,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内驱力,有的还要多进行直观教学,增加动手操作机会等等。教学方法得当与否,对完成教学内容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类设计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由于他们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同一内容,有的人能独立完成,有的就不能完成。所以说,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读课文,有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有的则要求跟读课文;有的口吃则要求口对口地教读;有的完成学习目标有困难,要进行个别辅导。如:重度弱智生要手把手地教写字,一句一句地教发音。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考查。弱智学生因智商不同,有的一学期下来也只能学很少的知识,认识十几个字、词。那么,在成绩考查时就要根据制定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别进行考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篇8: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问题分析

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划既要面向未来,也要总结过去。学校发展规划与一般的教育计划是不一样的,教育计划是一个静态的文本,而学校发展规划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的动态过程,是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管理行动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一、确定学校发展目标

1. 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是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核心,这一目标体现了对学校的要求,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于一所学校而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客观原因,导致它在生源、师资、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多种差距,存在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顾及学校自身的现实情况,在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时只是效仿、追逐名校的办学模式,结果很可能如东施效颦一般,适得其反。因此,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要始终保持科学的认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特点,抓住自身最核心的部分,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目标。同时,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展规划能否顺利实施以及效果是否有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划分为多种类型。比如,以实施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学校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部门规划发展目标、教师个人规划发展目标;以规划性质为标准,可分为战略型规划发展目标和操作型规划发展目标,等等。各类学校要根据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不同时期发展和工作的重点,明确各个层次发展目标的具体内涵。学校发展目标在规划中应当是一个系统,它应当包含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子目标系统,如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学改革目标、队伍建设目标、管理工作目标,等等。

2.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现代学校中任何一所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同的学校由于其区域性等各种不同的因素所致,存在文化背景、历史积淀、教育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办好一所学校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是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所以要积极地发掘能够凸显本校的办学特色,这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项主要的工作。但是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过程当中,办学特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的表达,也不是直接增加一些琴棋书画等特长的课程,因为要思考这些所谓的特色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本质的理念是否适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否是学校长此以往坚持的以及今后仍然需要持之以恒的。所以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炼和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但是这项工作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梳理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和宗旨,并结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发掘出来的并且能够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明确未来应该干什么,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发展的风格。

3. 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是为了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究其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一所学校,在日常工作的背后都蕴含着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文化的影响比显性的知识更加明显。所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整合学校各种要素和资源,挖掘学校内在的精华,使学校的深层文化凸显出来,因为文化可以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问题分析

1. 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般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时候普遍都采用SWOT分析法,目前在管理学领域经常运用的SWOT分析法对学校情境分析有很大的借鉴意义,SWOT分析法又称现状分析法,是一种能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学校现实状态的方法:S(Strengths):学校内部的优势;W(Weakness):学校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学校外部环境能够提供的机会;T(Threats):学校外部环境的威胁或发展障碍,从而将学校的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综合起来。据此结合本学校办学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寻找学校的问题所在和不足之处,采取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根据这分析,可以将学校面临的问题分类,明确哪些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留在将来去解决,哪些是战略目标上的问题等。罗列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避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盲目和短视的行为,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能循序渐进。

一般学校的发展规划文案内容,以时间为标准,“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以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操作性规划、策略性规划和战略性规划。”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时候都是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来罗列,但是这些方面不仅包括了战略性规划的内容,还包括了操作性规划的内容,如果不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加以区分,会混淆两者的区别,影响学校规划的落实,以至于实施的效率下降。

2. 学校发展问题的分析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对本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剖析,通过对学校规模、师资队伍、生源质量、资源设施配置等多方面的分析,明确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办学条件,及时发现哪些关键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合理的规划。部分学校在对自身学校问题进行诊断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1)学校发展问题分析简单化

发现了学校的问题,但是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究问题实质,缺乏整体性思路和深入分析。或者就是只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忽略学校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或潜在问题。有时候在进行学校问题诊断时,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策略支撑,只是根据主观思考或者会议讨论就草草地得出结论。学校诊断应依据一定的诊断原则,采用科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科学分析,为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学校诊断是一个分析现象、剖析成因、提出对策的过程。要在大量事实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深层分析、正确判断,最后形成学校发展问题的诊断报告。

(2)事实问题分析的片面化

在分析学校现有的情况时,只看到学校优势和强项,对于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和障碍认识不到位。或者只分析本校的劣势和弱项,过分强调生源问题、师资问题等各种客观原因,而不是去深入挖掘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和潜能,这些片面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发展规划的。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学校在进行学校发展问题的诊断时,只是简单地罗列事实和问题,却没有正确判断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的话,也是很难找出相对应的对策,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回避学校存在的隐性问题

一些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也对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罗列和分析,但是对于学校管理层和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问题和管理方式缺乏理性的认识。学校诊断不仅仅是对学校存在问题的诊断,还包括对领导班子、潜在资源的诊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学校规划的目标要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一个共同愿景,规划要做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内化为大家共同发展的一个愿景。

三、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与评价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评价关键在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规划的执行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总体教育质量。因此,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实施监控和评价很有必要,以便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修改和完善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评价是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可以保证学校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正向引导作用,也可以促进学校不断开拓创新。在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规划目标实施的达成度

评价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最基本的内容。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与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行动方案上,这样的行动方案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也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而行动方案最终要看这些规划目标是否真正有效的落实,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它所体现的就是学校规划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达成度。学校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是学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预期发展目标。

2. 学校在实施规划中的创新

“一个好的学校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不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实施发展规划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和提升教育理念,对规划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开展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因此要看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的创新之处,要看学校的新突破与新发展。

3.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规划的制定

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和终结性的,有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在评价学校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过程中,为了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对上述内容进行评价之外,还必须看学校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对下个阶段持续性发展的思考,体现在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之中,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应该体现出持续性、发展性等方面的特征。

4. 完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的合作。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及时反馈是影响规划落实到位的关键要素,这里也包括学校内部及学校外部的信息沟通。现在学校在信息沟通机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只做了由上而下单向的沟通,缺少双向沟通和交流,另外沟通渠道也很单一,这就造成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不高。真正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应做到信息双向透明,使信息反馈及时,这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扩大信息的效度,可以更好地让学校规划起到引领作用。

5. 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篇9:怎样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桉

制定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1.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作为领导,为自己和员工们制定计划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计划的作用持肯定态度的人,计划一定会使他们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他们合理地利用时间,下面介绍一些基本、实用的制定计划的办法。

(1)作好预测。这需要一个周全的思路,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要想到,这个工作期不妨长一些,即使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偶有灵感,也最好赶快记录下来。

①考虑经济形势的变迁。

②以考虑可能遭遇到的困难为着眼点。

③想到事态本身的因果关系。

④预测有机械性与分析性两种类型:

机械性的预测是凭感观的因果关系来预测。这种预测只是简单性的预测,由于角度的不同因而得出答案也不同。分析性的预测是从计划观点、心理观点、统计观点来分析。这应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所以驾驭难度也较大,但准确率较高。

(2)设定目标。目标是动力也是出发点,所以制定计划前先确定一个长远目标是必要的。①目标即将来业务发展的指标。

②设立目标要根据预测--目标不是凭空捏造的。

③目标要简单明确。

④设定目标时要让本部门的员工参加。群策群力会使目标制定得更完善,同时也是对员工们的一种激励。

(3)制定政策。

①政策是工作的指导准则,要有贯彻性、调和性。

②政策必须关系到部门。

③政策要使大家了解。

④政策是计划的基本依据。

(4)制定进程。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将要贴在办公室墙上的核心内容。根据业务需要,编制一套有秩序的措施和运用人力、财力、物力的步骤,并能很有效地执行。但所制定的进程必须根据政策不断修正,并予以标准化。

(5)编制预算。

①必须有效运用可用资源。

②设定绩效标准和衡量尺度。

以上就是制定计划中必须注意的几项原则,另外不要忘记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广泛地征求员工们的意见,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因为这是在为整个部门制定计划,而不是为某个人。

2.如何制定具体方案

员工们并不只是“服从命令的工作机器”,他们对每一件事、每一项决定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忽视他们的感受,懒得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不是明智的领导之举。这个道理虽然几乎每位领导都十分明白,甚至可以对群策群力的好处倒背如流,如数家珍,可不幸的是有些领导仍旧常常无视他们的存在。这的确是很令人沮丧的。也许在有一些领导的眼里,员工们只有在谈论家常的时候才会争先恐后、口若悬河,而当在会议上询问他们的看法时却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呆若木鸡,那么可否自问,是否做过一些调动员工们参与进言的积极性的工作呢?鼓励下属们踊跃发言有以下几条基本方法:

(1)使员工们感觉到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一般这种重要性的表现有很多,如收入多、位置高、有保障、有归属感、获得赏识等等,这里所列举的所有方面,对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来说,应该是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的。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发言和意见不受到别人的重视,所以,只有当他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在部门内是不可缺少时,他们才会敢于表达个人的看法。这也许和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有所联系吧!因此理解他们,给一些重视和尊重,他们定会感到自己的作用。

(2)了解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特点。也许有些人天生寡言,尤其是在众人面前,所以当领导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的时候,只有私下里和他们进行深入交谈。也许有些人不愿招致别人的闲话,信奉“枪打出头鸟”的谚语,那么只有在帮助他克服了这一心理障碍以后,才有可能在会上听到他的发言。总之,了解员工们的意见其实也不一定要在会议上,平时多“深入群众”,可以帮助了解每一位员工,这样更有助于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员工在上司面前开口讲话。

篇10: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众多的公共区域的建设、民用住宅建筑、工业厂房的建设,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众多建筑的崛起,对木材资源的消耗多的树木被砍伐,这就使得木材资源逐渐在降低。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要把对资源的耗费,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产生的生态效益等指标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中,进而增强全社会对资源节约的意识,从而形成全民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2.1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检出工程领域中。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为城镇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化,我国提出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状况。并在众多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其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贯彻并落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林业资源进行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2改善人们的生存的环境

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生态文明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环境能起到保护作用。在对社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厂区的扩建,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使得更多的绿化区域被占据,绿化面积在逐渐减少。众多的原因导致气候状况日益恶劣,例如沙尘暴和雾霾天气,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身体的健康[2]。因此,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能还给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3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1对资源再生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注重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在对社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有生态文明的意识才能在实际的建设中注重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当前国内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21.5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65%,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超过总国土面积的33.33%。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部分,承担着对森林和实地保护的重则,同时也是生态林木产品保护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提升林业的建设的工作,对资源保护和资源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对城市再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有效的保护,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4]。

3.2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在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过程中,能对以往被占据的绿化进行恢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由于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能对现有的绿化进行保护,同时还在国内广大的地区进行林业的扩建,这就使得更多的树木被种植。不仅在城市的郊外和乡镇等地区,同时在城市的绿化区域开展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这就使得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可以得知,开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4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4.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结合

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全面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以及分区实策,利用大工程来推动林业的建设和发展,并要深化林业的改革,对林业经济经营体系进行创新,强化林业资源的管理,努力发展林业产业,逐渐实现质量强林、依法治林、科技兴林等策略,进而加快对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建立。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产业,逐渐完善林业法规政策机制,不断提高林业现代化的水平。其次,应以森林持续经营思想为导向,强化森林资源长远发展的理念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做好森林经营和发展的工作,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林业进行转变。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林业工程建设,将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推动森林资源自身数据库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最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此来强化对天然林的保护。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尽量杜绝毁林坏地,并对不得已破坏的林场林地进行及时的修补[5]。要强化全社会的森林保护的意识,将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主要的方向,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进行加速发展,进而提升现代林业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2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

若要对天然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有效地实施风沙源治理方案,以及退耕还林方案,就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还要在资金上予以相应的支持。逐步的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不断建设,加大建设资源的投放力度。 基于推动退耕还林建设是一项规模相对庞大的工程,这就需要具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法规政策与之相符,并能推动的该项工程顺利的进展[6]。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尊重自然,经济建设顺应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进程中,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4.3转变林业发展经营体系

从现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林业传统的经营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当代林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别,其一是事业型,该种类型主要是发挥生态效益类型的林业,称之为公益性林业。 其二是产业型,该种类型主要是发挥经济效益功能,为社会提供林业产品,称之为商业林业。要对林业经营体系进行转变,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而实现其稳定长远的发展。此外,要注重林业农业相结合的经营体系。对国内外相对现今的技术与成果进行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利用科学的生产与管理方式,主要以林业的发展为主,林业农业相结合的方式为辅,开展多种经营方式,逐渐的建设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形式,加大生态价值的推广的力度。例如, 实行树木和草地间作、树木和药草间作、乔木和灌木间作等多种病种植方式。最终使耕地退还成林逐渐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而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的状况下,丰富林业的经营结构[7]。

5结语

林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要使林业资源辅助经济发展,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生活的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对林业资源采取一些保护的措施,以此来维护生态平衡。利用一系列的措施;来协调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稳定的发展,尽量做到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贯彻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时,其主要的目的是落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善人们的生存的环境。在对林业生态文明开展建设时,对资源的保护和提高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望能促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摘要:指出了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和农业迅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资源的紧缺以及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现在和今后日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阐述了林业生态文明的目的及意义,从森林资源保护、政府支持、林业经营体现等方面探讨了实施方案,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贤宇,郑珠仙,曾丽萍.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89~94.

[2]侯新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实施林业十大行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2014年全省林业局长会上的讲话[J].云南林业,2014,9(1):4~11.

[3]耿国彪.全面深化改革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访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J].绿色中国,2014,8(5):14~19.

[4]黎敏.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实施绿色责任的现实意义和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4):9~11.

[5]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行政管理改革,2013,4(3):16~21.

[6]张升,陈光清,庄作峰,等.湖北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中共国家林业局党校第42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赴湖北省教学考察调研报告[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3):3~9.

篇11:企业实施年金计划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实施,年金计划,意义,方法

企业年金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就个人而言, 职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是为了让自己在退休后能够多获得一份收入来源, 即在享受社会统筹养老金的基础上, 提高自己的养老待遇水平, 从而满足更高的生活需要;就企业而言, 企业年金是现代企业薪酬福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生产率、增强凝聚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意义

1.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薪酬福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年金是一种现代薪酬福利制度, 可有效提升企业薪酬福利管理能力, 在设计年金制度时, 要充分体现效率原则, 可将企业年金与员工绩效、贡献、服务年限进行综合考虑, 设计出有差异的年金待遇标准, 用来有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年金计划可有效提高员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保障其较高的生活质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职员工安全感的需要, 使其能专注于本职工作, 激发工作热情,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 员工也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稳定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 员工流动日趋频繁, 企业必须考虑如何才能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在企业年金计划中, 企业年金的支付条件都包含本企业服务年限的要求, 只有在职工达到了约定的服务年限时, 才能全额领取年金。因此, 职工的主动离职行为会给自身的养老待遇水平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工离职的现象, 起到留住骨干人才的作用。

4. 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吸引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的储备, 企业能否吸引所需人才, 主要体现在企业为求职者提供的职业规划、人才通道建设及薪酬福利待遇。企业年金作为薪酬福利的一种, 能够与薪酬体系中其他福利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一种有效手段。

二、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和员工保障制度, 为了激励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着深远的影响。想要充分发挥企业年金激励和保障的管理效率, 顺利实施企业年金计划,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宣传, 提高认识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及战略眼光, 将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和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可有效发挥企业年金保障性和激励的特点。员工需要增强自我保障意识, 员工对当期的货币工资需求要远高于对长期待遇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员工加大企业年金政策的宣传力度, 尽可能让每位员工了解到企业年金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有何积极影响, 对在职期间的工作有何约束, 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参加企业年金计划。

2. 自愿平等、集体协商

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定, 遵循自愿平等、集体协商的原则。企业年金制度必须要通过企业协商机制商讨确定。年金制度的设计如何兼顾职工中特殊群体的利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更能让员工接受, 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3. 缴费比例

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 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 企业和职工合计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 人工成本控制情况, 合理确定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 但不能与国家规定向违背。

4. 公平和效率兼顾

企业年金计划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力求覆盖企业全体员工, 加大员工话语权,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中来, 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年金制度设计要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 兼顾并平衡企业新人、中人、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同时年金制度的设计也要发挥企业年金的激励功效。例如:可单独设立特殊年金, 主要用于对企业具有突出贡献, 技术革新, 为公司争得荣誉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 特殊年金保留在企业公共账户, 等员工达到规定的服务年限后, 一次性将特殊年金基金划入个人账户, 这可有效激励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对控制骨干人才的流失也具有重要作用。

5. 统筹管理

企业年金计划实现统筹管理, 具有统一标准、统一运作的优越性。实行个人账户, 将个人与企业投资运营的部分完全记在个人的名下, 有利于与个人利益挂钩, 调动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并且便于劳动者在不同体制和单位之间自由流动, 从而建立一种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新的企业年金制度。

6. 平稳衔接

完善的企业年金计划, 要妥善处理好原有补充养老保险与新建企业年金的衔接,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规范完善企业年金方案, 力求平稳过渡到符合规定的企业年金制度, 衔接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员工的权益。

7. 基金运营的安全性

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运营, 应选择经劳动保障部认定的运营机构管理进行投资运营, 企业要对运营机构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评价情况及时调整管理运营机构, 确保企业年金资金安全运营。

8. 管理机构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企业年金理事会, 根据公司经济效益状况及企业年金的管理情况, 及时调整企业年金制度和有关政策, 制定年度企业年金分配方案, 定期向员工通报企业年金的管理、投资运营情况。

三、结语

企业年金是国家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 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卓越的企业年金计划既能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 提高员工退休后养老金待遇水平, 有效增强员工对将来的安全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也能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年金将会在今后的企业管理领域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下一篇:2024年学校森林防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