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2024-05-11

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精选6篇)

篇1: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2017年中级质量师《综合知识》:产品质量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是______。A.CGS单位制 B.工程单位制 C.SI单位制 D.MKS单位制

2、甲箱中有5个正品,3个次品;乙箱中有4个正品,3个次品。从甲箱中任取3个产品放入乙箱,然后从乙箱中任取1个产品,则这个产品是正品的概率为().A.0.176 B.0.3342 C.O.2679 D.0.5875

3、在研究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常采用的图为__。A.排列图 B.直方图 C.散布图 D.控制图

4、控制采购过程主要控制______。A.评价和选择供方 B.规定采购产品的要求 C.采购产品的验证 D.A+B+C

5、根据GB/T19000---2008的定义,关于“产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 B.产品可以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C.每种产品中只能包含一种具体的类别 D.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

6、抽样检验的对象是______。A.部分产品 B.单位产品 C.一批产品 D.样本

7、规定的允许故障率(),产品的使用寿命就长,规定的允许故障率(),产品的使用寿命就短。A.高;低 B.低;高 C.大;小 D.小;大

8、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是为了______。A.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B.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C.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D.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9、平均修复时间表达式为()。A.A B.B C.C D.D

10、质量检验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__。

A.用检验数据验证过程能力,通过提高过程能力防止不合格品 B.通过首检与巡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 C.及时识别并隔离不合格品,对不合格产品不放行、不交付 D.上道工序的检验相对下道工序生产而言是广义的预防 E.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转序

1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__。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2、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__组织,负责制定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际标准。

A.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B.国际质量监督组织 C.国际质量组织

D.国际体系管理委员会

13、彩屏手机的图像色彩属于__。A.外在特性 B.商业特性 C.内在特性 D.美学特性

14、质量教育培训内容的主体是__。A.质量意识教育 B.质量知识培训 C.统计技术培训 D.技能培训

15、修正值对系统误差进行的补偿是____ A:概率 B:均值 C:方差 D:标准差

16、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__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审。A.优秀模式 B.国家质量法规 C.第三方认证标准 D.顾客满意度

17、用法定计量单位表示电冰箱的容积,正确的表述是__。A.200L B.200升 C.200公升 D.200dm3 E.200立方分米 18、10个产品中有3个不合格品,每次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取出后不放回),直到把3个不合格品都取出,至少抽______次才确保抽出所有不合格品。A.10 B.9 C.8 D.7

19、失效率越高,则()。A.产品可靠性越高 B.产品可靠性越低 C.产品有效性越高 D.具有良好的维修性

20、现场审核中的末次会议不应当由______。A.审核组长 B.向导

C.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D.企业授权的代表

2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__博士于1941年提出的。A.朱兰 B.石川馨 C.奥斯本 D.费根堡姆

22、现有5件产品,其中有1件不合格品。现从中随机抽取2件检查,则其中没有不合格品的概率为().A.0.47 B.0.60 C.0.93 D.0.67

23、关于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的检验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A.不合格品返工后仍不合格,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B.不合格品返工后成了合格品,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C.返修后还是不合格品,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D.返工后不管是否合格都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24、在正交试验中,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因子A的极差越小,该因子越重要 B.因子A的极差越大,该因子越重要 C.因子A的某水平下的均值越大越好 D.因子A的某水平下的均值越小越好

25、质量检验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______等,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A.试验设备 B.仪器仪表 C.生产设备

D.计量检测设备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先放开思路,进行开放式、发散性思维,然后根据概念的层次整理成因果图的形状,这种因果图绘制方法称之为__。A.逻辑推理法 B.头脑风暴法 C.发散整理法 D.鱼刺法

2、我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主管部门是__。A.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B.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中国检验检疫局

D.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3、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是由__组成的。A.SI单位的倍数单位 B.SI基本单位 C.SI导出单位 D.SI词头

E.国家认可的其他单位

4、标准化常用形式中系列化的最大特点是()。

A.在不同时间、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意地替换使用

B.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

C.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D.能以最经济的产品规格数,满足最广泛的市场需求。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产品构成相应改变,而且不打乱原有的规律和产品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5、当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不重合时,对不合格品率与Cpk的影响是__。

A.不合格品率增大,Cpk增大 B.不合格品率增大,Cpk减小 C.不合格品率减小,Cpk增大 D.不合格品率减小,Cpk减小

6、下列关于顾客关系管理的表述,错误的是__。A.保留老顾客比获得新顾客的成本要高 B.顾客关系管理是一种长期的经营手段

C.企业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使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 D.顾客关系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来统领各种职能的7、关于质量发展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

A.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B.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且检验费用高

C.统计质量管理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D.1931年休哈特《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的出版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E.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8、关于程序,正确的理解是______。A.程序是一份文件 B.程序是一个过程 C.程序是一种途径 D.程序是一种方法 9、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减少了对形成文件的要求,但__的理解是错误的。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数量肯定减少了 B.质量管理体系未必要形成文件

C.企业对文件的要求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D.标准的通用性更强了 E.文件是可有可无的

10、可靠度公式表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

11、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是__。A.抽样误差大

B.抽样手续比较繁杂 C.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 D.抽样手续简单

12、以下关于产品的陈述正确的是__。A.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B.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

C.产品通用类别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 D.产品都是有形的

E.一个产品只有一种具体的类别

13、设计和开发输入与产品要求有关,组织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这些输入至少应包括______。A.功能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D.设计和开发的权限和职责

E.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14、审核的要求是审核过程应具有__。A.适宜性 B.独立性 C.系统性 D.文件化 E.充分性

15、行业标准是对__的补充。A.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 C.地方标准 D.国际标准

16、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的作用有__。A.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B.鼓舞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C.现身说法,吸引更多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

D.使评选优秀QC小组和优秀成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E.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明确其发展方向

17、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应考虑以下__方面的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文件和资源要求 C.检验或验证等行动 D.以上都正确

18、有的顾客买东西首先考虑耐用与否,而另一些顾客要求款式新颖,这反映了质量的__。A.经济性 B.广义性 C.时效性 D.相对性

19、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是______。A.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 B.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C.加强验货检验

D.规定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水平

2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关注__,要求均衡考虑相关方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A.人力资源 B.领导作用 C.全面质量 D.可持续发展 E.过程管理

21、下列不属于离散分布的是__。A.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 C.正态分布 D.超几何分布

22、对审核结论的理解,正确的有()。A.审核结论是由审核组得出的审核结果 B.审核结论是最终审核结果 C.审核结论与审核目的有关

D.审核结论考虑了所有审核发现

E.审核结论是将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2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是不同的,之间虽存一定的关系,但并不等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__。A.定义的区别 B.实现手段的区别 C.目的的区别

D.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E.两者无关联

24、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重点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A.符合性 B.先进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E.效率

25、一般不合格可由__按规定程序处置。A.不合格品评审机构 B.组织相关部门专家 C.检验部门、技术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篇2: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关键字: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 考编培训

2017年安徽省的教师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已经有很多考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2018年的考试了。但是不少学员对备考不知从哪下手。所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考编面试,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考编同志在笔试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单个题型备考策略

(一)选择题、判断题

考察特点: 侧重基础,突出理解性 答题技巧:寻找关键词 看清选项.

例题:

1、在一学期结束,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这种测验叫做()。A.形成性测验

B.描述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答案C。【解析】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A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C、总结性测验,为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气氛最终的结果而进行的评价;D、诊断性测验,为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

提问方式: 简述......是什么 考察目的:基础知识识记 答题技巧:了解简答考法、侧重点,保证书上的内容不记混。例题: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遗传为个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是生理基础;(2)环境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但环境部能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性;(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占主导作用,同时,在人身心发展上有独特功能;(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状态转换的决定性因素。

(三)论述题

考查特点:考察知识点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技巧:理论—条理清晰 分析—联系材料

例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应当如何改进? 【解析】(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入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招聘必考科目教育综合知识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综合知识包含这么多内容,那如何高效备考呢?

教育学原理

这是教育综合知识中考查的最为经常也是考生最需要掌握的部分。这个版块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考生复习的重难点。因为这个部分具有内容多、考点多、记忆难等多方面的特点。那考生复习教育学原理应该如何下手呢?

首先,考生需要整理出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框架。很多的公告都不给出明确的考试大纲或者指定教材,但作为一个笔试科目,教育学原理始终是有条理的。因此,考生可以借助一些基础教材或者教参整理出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框架。分析教育学原理的学科结构。这样做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其次,我们将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它们分别是:学生、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这几个部分是重点。考生们需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重点记忆。这一步很关键,可以帮助考生更快把握到教育学原理科目的核心。在复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法,画面记忆法都是很好用的复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版块和教育学原理一样非常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内容较难理解,且考查的大多是考生的应用能力。这是一个大问题,这意味着咱们上学时如果以来单纯背诵记忆的方法的话,是很难考到高分。

考生也需要将教育心理学的框架整理为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四大部分。

第二呢还要结合真题对这几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复习,复习时要重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四大部分中重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学习心理啦,内容最多、难度最大,需要考生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最后,考生要注意区别不同理论的前因后果,就是那个理论是基于这个理论发展的,或者他们互相间的关系,这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很有帮助。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原本只是教育学原理中一个章节下面的一个知识点,但很多地区都将它单独列为考查的一部分。这足以看出师德的重要性。

最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在《规范》中规定我国中小学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就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内容不算多,但是内涵较为丰富,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概述。

然后就是要了解往年考察的点,那一部分考的多,怎么考。通常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较易考察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因此,考生复习的时候不仅要背诵,更要掌握答题方法。

教育法律法规

篇3: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例1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 是长江流 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 分析攀枝 花1月份平均 气温较高 的原因。

(2) 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参考答案】 (1) 因地形阻挡,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 (寒潮) 影响较小;位于河流 (金沙江) 谷地, 山高谷深, 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 沉过程中增温。

(2) 多晴天、少云雨, 风力弱, 气温较高、较稳定 (波动小) 。

(3) 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 (山高谷深, ) 地形相对 封闭, 下沉气流空气稳定 (易出现逆温) ,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 空气质量 可能不佳, 不适宜度假。)

【思维路径】第 (1) 题直接探讨气候的要素, 要求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从纬度位置来看, 攀枝花纬度较低, 气温较高;从地形对水平气流的阻挡作用来看, 攀枝花北部高大山脉对寒流有阻挡作用, 使攀枝花基本不受寒潮影响;从攀枝花周边地形来看, 该城市处于河谷地区, 海拔为1000米, 地势相对较低, 气温较高, 同时该地河流河面较开阔, 气温也受水温调节。另外, 因攀枝花周边地区山高谷深, 山顶气温较低, 气流下沉并沿山体滑至谷底, 随着高度的降低, 气温升高, 使位于河谷的攀枝花气温相对较高。

第 (2) 题要求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既然是推测, 就要找根据。首先, 考生要明确天气特征的描述方法, 即从气温、湿度、风力和风向、气压、阴晴等方面描述。其次, 考生应从攀枝花的位置和地形入手, 即该城市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区, 地势低, 气温较高;受河流水域调节, 气温变化较小 (较稳定) ;受地形 (山高谷深) 影响, 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较高, 多晴天, 少云雨;由于地形较封闭, 水平方向上的外界气流难以进入, 风力弱。注意:答题时不用将推测的思维过程呈现, 只需列出天气特征即可。

第 (3) 题构建了一对矛盾, 即“避寒”与“空气质量”的矛盾, 要求考生说明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大气污染程度, 其主要受地形地貌、气象、城市的密度, 以及人类污染物排放量大小的影响。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钢铁城市, 肯定有大气污染, 同时其他工业和城市交通等也排放大量的废气;从地形来看, 山高谷深, 地形相对封闭, 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盛行下沉气流, 易出现逆温, 空气稳定, 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扩散。

【品味立意】知识是能力立意的基础, 而能力立意的试题不是直接考查知识, 它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过程, 即由分析得出地理结论。从三道题目的设问来看, 其探讨的问题是有联系的, 都围绕人类的“宜居”展开:先是寻找最佳避寒地, 即气温较高的地方;然后在此基础上推测天气特征;最后分析空气质量, 真正回归到“宜居”的主题上来。从气温到天气, 再由天气到空气质量, 试题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在分析问题时, 考生也不应孤立地看问题, 比如分析攀枝花气温高的原因时, 要考虑纬度位置、地形、下沉气流的影响;分析空气质量时, 既要考虑自然因素 (地形、气象、大气运动) 的影响, 又要考虑人为因素 (人类排放废气) 的影响。无论是建立联系, 还是表达联系, 都是对地理思维与阐释能力的考查。

例2 (重庆文综 卷) 图1为某河段 示意图, 图2表示该河段上12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 当地政府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 计划在图1中A、B两点之间修建拦河坝, 该措施可能使河水对C点河岸的 冲刷_______。为使甲河道流量在汛期提高不致太多, 请对如何修建该拦河坝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 与观测点2相比, 观测点1测得的流量较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 请在图2上绘出图1中点3所在断面1~7月的流量变化趋势曲线。

(4) 下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 加剧建议:控制堤坝高度, 修调节水闸。

(2) 大 (多) 乙河道的分流作用

(3) (见下图)

(4) 趋势: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原因: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快速发展, 农业劳动力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生产技术进步较慢, 单产提高不明显;种植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思维路径】第 (1) ~ (3) 题:河流水系的大小影响水量、流速等水文特征, 进而影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利用拦河坝提高甲河道的流量, 将加剧河水对C点河岸 (凹岸) 的冲刷。人们可通过控制拦河坝高度、建设调节水闸等措施来调节下游水量。短距离内, 河流的总流量等于各支流流量的和, 也就是1处的流量等于23两处的流量之和。由图中1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减去2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就得出3河道流量变化曲线高度。注意:只需绘出1~7月这一时间段的流量曲线即可。

第 (4) 题:通过表格可看出常住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减少, 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由此可直接判断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进行原因分析时需要考生综合分析社会经济指标, 分别从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人口、农业用地减少, 社会发展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增大, 经济作物产值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及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慢、单产提高不明显等方面寻找原因。

【品味立意】第 (1) ~ (3) 题主要考查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流水的作用及水利工程的功能。试题通过对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的判读, 进而考查考生数据感悟和图表绘制的基本能力。

第 (4) 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考查获取地理信息和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例3 (北京文综卷)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 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 与南岛相比, 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 分析其成因, 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 经济发达。

(2) 地处西风带, 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 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 纬度较低, 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 (平原面积较大) ;机场密度较大 (数量多) , 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 城市密度 较大 (数量较多) 。

(4)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 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思维路径】区域地理综合题的基本命题思路是:区域定位→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变化、特征→阐释成因、规律、联系→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 (开发方向、措施等) 。

第 (1) 题:本题考查 基本读图、析 图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 依据图例即可得出水路和航空运输, 其分别取决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

第 (2) 题:对区域内某两个地区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要调用已有知识, 考生首先要考虑两地是否分别处在迎风坡和背风坡, 其次从盛行风向和地形差异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纬度定位得出南岛处在盛行西风带, 吹西北风;根据地形西高东低可以得出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东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第 (3) 题:地理条件优势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 自然地理方面应从地理位置 (半球、经纬度、海陆位 置) 、气候 (水分和热 量条件) 、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分析, 人文地理方面应 从产业 (与地形、气候相关) 、经济发展、交通状况 (交通网密度、交通通达度) 、城市分布 (密度、集聚效益) 、人口等角度分析。结合本区域实际, 将这些因素逐一分析, 基本能得出正确答案。

第 (4) 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成因, 其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应主要从天气系统、气候、地质、地貌等方面分析。火山地震的成因较简单, 考生应主要考虑地质作用。根据经度可判断出该地东临太平洋, 位于火山地震带, 地壳活动 活跃。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应从“看到的”和“参与的”两方面考虑, 不难回答。

【品味立意】以非重点区域为载体进行区域分析, 坚持能力立 意, 拓展思维 深度。本组题中, 区域仅作为案例提供素材, 并立足于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等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本质”上则要求考生推导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 归纳区域特征, 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以及运用整体性原理在获取和解析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基础上“描述和阐释事物”“比较和分析差异”“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贯穿试题始终的思想路线和答题依据, 试题 (3) 体现的区域性、综合性原理和试题 (4) 体现的因地制宜等地理思想在考生做题过程中“润物细无声”。

例4 (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 原产于尼 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 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 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 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1) (维多利亚湖) 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 (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 ;湖泊海拔高, 尼罗河上游多瀑布, 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 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食量大, 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 ) 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 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 产量大, 价格高,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 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 扩大就业,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思维路径】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维多利亚湖位于尼罗河上游, 且只有一个出水口;河、湖之间有三个瀑布, 尼罗河鲈鱼要溯水游入维多利亚湖较为困难。

(2) 外来生物在新环境中快速繁殖的原因主要有:该物种适应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自然条件适宜, 资源丰富;缺少天敌等。结合材料和本题设问, 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湖面广阔, 适宜尼罗河鲈鱼生存;食物丰富, 促使尼罗河鲈鱼 快速繁殖;无天敌分布。

(3) 据材料可知, 尼罗河鲈鱼属大体型的肉食性鱼类, 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 非洲河流中, 在维多利亚湖属外来物种。快速繁殖的尼罗河鲈鱼肯定会大量食用当地原生鱼类, 会导致原有鱼类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原生鱼类减少, 尼罗河鲈鱼增多且价格高, 人们也肯定会大量养殖并捕捞尼罗河鲈鱼, 这样就改变了原有的捕捞方式和捕 捞对象, 冲击了当 地的传统 捕捞业。

(4) 结合题意和材料可知, 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繁殖迅速, 且体型大、价格昂贵, 多销往欧洲, 其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发展, 肯定会扩大就业, 增加外汇 (经济) 收入。

【品味立意】本组试题以维多利亚湖鲈鱼产业来检验考生对物种分布、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论证、探究地理 问题的能力。

首先, 从试题的背景来看, 本组试题虽考“尼罗河鲈鱼”, 但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年来突出的生态入侵问题, 如“臭名昭著”的小龙虾、凤眼莲 (水葫芦) 、黄顶菊、美国白蛾、巴西龟、福寿螺等, 这些都是侵入我国的外来物种。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 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危及本地物种生存, 破坏生态系统,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

其次, 从试题的设问来看, 本组试题切入点小, 指向明确, 考查的地理角度突出, 基础知识翔实, 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水文、生物、农业和区位分析等。该组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自然状态下物种的分布和生存环境, 并指出随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有利于考生在探究和思考中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对社会和对经济的具体影响, 从而使考生在思辨中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 构筑和谐的人地关系。

总体来看, 本组题角度新颖, 设问精准, 意义深远, 难度适中, 是一组经典的好题。

例5 (浙江文综卷) 2013年1月17日, 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甲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乙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3)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参考答案】 (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 稀释自净能力强等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滩、海鲜美食等 (可任答三点)

(2)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 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 多选择水运中转。

(3)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思维路径】第 (1) 题, 考查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问题的原因。空气质量好的主要原因是排放的污染物少, 另外污染物扩散快, 大气的自净能力强, 即沿海地区较强的风力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促进作用。考生在分析海岛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时需要先抓住海岛的特色, 并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再调用所学的海南岛开发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 进而合理地组织答案。

第 (2) 题, 区位优势分析应从位置、航运条件、资源状况、交 通运输方 式的选择 等方面进行。

第 (3) 题, 首先据图乙获取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再联系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来分析。

【品味立意】本题设计思路为: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本题以具体区域为载体, 考查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发展及其影响, 综合考查环境保护与旅游地理等知识, 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思想。

第一, 从试题设计来看, 彰显地理特色。命题着眼于学科理论、学科思想的考查, 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围绕“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这个热点展开, 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体现了“地理来源于生活, 地理应用于生活”;注重情境材料呈现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多样化;材料新颖, 呈现方式 有文本材料、区域地图、饼状结构图等。

第二, 从考试目标来看, 体现能力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获取图文信息, 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和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 并且选材 丰富。另外, 该题还注重考查考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 (1) 题考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 (3) 题需要考生先获取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 再结合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程度。本题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如第 (1) 题以填空的方式考查地理原理和现象, 由于组织答案的指向明确, 这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对考生组织答案和表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 从考查的知识来看, 注重理性思维。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自然地理部分的五大原理与人文地理部分的区位原理。本题很好地考查了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分析能力, 如第 (2) 题“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属于地理区位原理的分析;运用比较法进行区域对比分析也已成为能力考查的 重要内容, 如第 (3) 题“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

第四, 从命题理念来看, 注重培养“人”“地”思想。该题考查了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 并体现了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品质, 即能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情感、态 度、价值观。如第 (1) 题“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 即“人”对“地”的影响;“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 即“地”对“人”的影响。又如第 (3) 题中“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体现了人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有利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本成果由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网络教研平台提供)

篇4: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在多媒体的普及和资源共享的今天,对于编写试题,部分教师往往不重视,而采用“拿来主义”,不管难度如何,通拿通给。对于数学,有时一道偏题或怪题可能要花费学生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结果毫无意义,给学生却增加很大的负担。这有悖于课改思想,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如果自己动手编写中考模拟试题,把握课改方向,有的放矢,精讲少练,让学生从题海中真正地解放出来,那么,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受益匪浅的。对于数学老师,认真编写一份数学中考模拟试题,对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通过编题,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数学素质。

一、 通过编题,可使知识系统化。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初中数学的整个知识脉络作出整理,把松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和二次三项式,这四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初中所学的各类方程的解法及化归思想。又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广泛应用;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完全平方数这三者的非负性等等。教师对知识的前后联系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 通过编题,可使教学更具时代感。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中考的方向,中考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必然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新时期下的课改相一致。以前的试题是以知识文章为主旋律,而今,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中考试题将最大限度地压缩以知识为立意的考核题,转化为以能力立意命题。纵观近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出现许多联系实际问题的考题,而且这个比重还会越来越大。

如温州市2005中考的第22题:小明家用瓷砖装修卫生间,还有一块墙角未完工(如图甲所示),他想在现有的六块瓷砖余料中(如图乙所示)挑选2块或3块余料进行铺设。请你帮小明设计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在下面图丙、图丁中画出示意图,并标出所选用每块余料的编号)。

这道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读题、观察、动手、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编题,教师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所以教师会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新形势,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设计教学情境,为教学注入活力,使教学富有时代感。

三、 通过编题,可使业务科研化。在编写试题过程中,不断吸收专家的指导思想,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学生学习。本人初涉教坛时,对试卷的理解只在乎好做还是难做,认为涉及的知识点越多,拐弯拐得越多,就是一道好题,平时总是喜欢给学生做绕几个弯的题目,以为把学生难住了就是好。一次看专家对中考试题的点评,才恍然大悟,原来编题要注重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考查的内容不同,侧重面也不同。编写好试题后,把编题的想法以及对整张试卷的点评写出来,总结优缺点。这样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使自己的业务科研化。

编写好一份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是要下一番很大功夫的。

首先,要学习理论,整理知识,领会课标精神。

中考作为对学生初中阶段评价的主要手段,必须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初中阶段的知识与技能为标准,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编卷的老师,要做到:

(1)熟悉“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的含义。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解是指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辩认出这一现象。理解是指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是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是指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2)清晰知识条目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属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哪一类,特别是小括号内的说明。如会求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所以不宜出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的题,如化简│x-5│+│2x-3│。在实数的简单四则算式中,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其次,要了解特点,把握方向,领教专家点评。

中考试题不断地改革创新,出卷前务必要认真研读中考指南,多多查阅专家对上一年中考命题的点评。一般的,中考命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又突出重点,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现到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于支撑数学体系的重点知识更是构成试题的主体,知识面宽,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科的内在联系。习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习惯设置具体的应用情境,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水平和运用技能的程度。因此,试题中对概念公式法则的考查更多地应关注应用与表达。

(2)突出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如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因此,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来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3)加强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中对应用问题的考查,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商品促销、医疗卫生等联系实际注重情感,结合生活体现态度价值观。

最后,编写试题,撰写思路,提升自身能力。

编写试题,首先遵循“注重双基、体现新意、适度区分”的命题原则,确定题型和题量,罗列每道题重点要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能力,然后开始拟题。试题一般都要由易到难地编排,使学生能逐渐进入状态。在每种题型(大题)的中后期最好设计一两道尾巴高翘的题,尤其是卷末的综合压轴题,要精心设计。压轴题的起点不要太高,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全面,能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层层铺垫能够把一部分优秀学生凸现出来,起到选拔功能。

拟好试题,一定要认真审阅,做好答案,特别是自己改编的题,不能有矛盾和模棱两可、让人产生歧义之处。在完成整份试卷的审核后,撰写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实际上可以说是对拟题前的腹稿进行整理,把编题的总体思路以及命题的侧重点作出详细说明。这样能从一定的高度审视试卷所反映的情况,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自己也要抓住机遇,教研组中最好经常组织出卷,互相点评,使之专业化,长期持续地做这项工作,使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一、考试内容及结构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一)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2,4,7,(A.9),16

C.11

D.12

B.10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

若每隔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123米的道路上共栽多少棵树? A.121

B.122

C.123

D.124

解答: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共124棵树,所以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涉及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与运用等文字方面。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位,要求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例题: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

D.浓浓

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适合,但“层层”的云与“在我们头顶上流着”不太合适。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B.层层

C.微微

例题:

从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 A.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所以答案为D。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推理。

例题: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中药不仅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

A.治疗某些炎症,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使用。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的作用比中药差得多。

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

(四)判断与推理

判断与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

(1)店主生气

(2)小明得分

(5)孩子们四处奔逃

B.(5)(2)(4)(3)

(3)玻璃被打破

(4)孩子们玩棒球

A.(1)(2)(3)(4)(5)

(1)C.(4)(2)(3)(1)(5)

(4)

D.(3)(1)(2)(5)解答:从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孩子们玩棒球把店玻璃打碎这一件事。按照这一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交待背景(4)孩子们玩棒球→(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是最合理的。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该组图形呈现出与前一组图形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A B C D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三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售价2元500克的洗洁精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没有除臭剂,另一种加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相同,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加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此后者:

A.味道更好闻些。C.具有添加剂。

B.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D.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解答: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的比较问题,售价都是2元500克,所以,B、D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中放不放添加剂的问题,故C选项也应排除。因此,A是正确答案。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例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点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请根据这段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居住在海拔200—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4.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D.日本的广岛 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解答:正确答案:1.C,2.A,3.B,4.C,5.C。第1题和第2题可以直接观察资料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第1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在供选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第2题只要具有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就可以直接推理得出,而无需计算。因为世界上一半多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陆地上,其密度当然是最大的了。第3题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算法是100-(56.2+24+11.6)=8.2,答案B是正确的,若仅凭文中“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这句作主观推断,很容易选A这一迷惑性较强的选项。凡资料后面题中出现的四个选项都是数字时,一般都要经过计算得出它的精确值。第4题就是对题意的把握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给你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的陷阱,造成失分。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然后用“1”去减就可以了。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卷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卷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2B铅笔和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考试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规则。

(2)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考生首先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

(3)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份试卷,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写完后应把笔放下,等候监考老师的开考指示,不得提前答题,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应注意把握答题速度。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等监考老师收完试卷与答题卡,宣布可以离开后才可以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试卷、答题卡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成绩。

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涂)好个人信息(姓名、准考证号)和所选答案。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栏填好本人姓名,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2个空白方框中,填写本人准考证上的准考证号(12位数)。(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非2B铅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附件:教育类专业知识

教育类专业知识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了解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掌握教育的定义;掌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学校

掌握学校的定义;了解学校制度的发展;掌握学校公益性特点;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即构成;熟悉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领会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领会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熟悉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领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四、学生

掌握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领会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掌握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掌握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领会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掌握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领会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领会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领会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领会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掌握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

五、教师

掌握教师概念的含义;掌握教师地位的含义;领会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掌握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掌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掌握教师资格分类;掌握教师资格条件;掌握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领会教师培训的含义;领会教师考核的含义;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领会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

六、教育目的

掌握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掌握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掌握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领会不同的教育目的论;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了解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七、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掌握德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掌握智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掌握体育的概念和功能;熟悉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掌握美育的概念与功能;熟悉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

八、课程

掌握课程的概念;领会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领会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掌握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掌握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领会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熟悉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领会泰勒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九、教学

掌握教学的定义和教学的任务;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掌握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教学原则的概念;熟悉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体系;掌握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领会贯彻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要求;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掌握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概念的含义;领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方法应遵循的要求;掌握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熟悉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领会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掌握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哪些基本环节;领会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

十、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掌握学生集体的概念;领会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掌握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掌握班级的概念;领会班级组织的结构;领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领会班主任在班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

十一、学校咨询与辅导

掌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举办主体的类型及其内涵;掌握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熟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熟悉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掌握咨询的目标与原则;掌握主要咨询方法;领会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

十二、教育测验与评价

掌握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熟悉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掌握如何进行测验的编制以及编制测验的要求是什么;掌握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熟悉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熟悉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十三、教育法制

熟悉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产生的关系;了解西方国家教育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熟悉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掌握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掌握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掌握我国学生的法律地位;熟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熟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熟悉法律责任的定义;领会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熟悉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熟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掌握学校事故的定义;掌握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熟悉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掌握学校事故分类标准和学校事故的分类;熟悉法律救济的定义;熟悉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熟悉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条件。

《心理学》部分

一、概论

掌握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熟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领会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二、意识与注意

掌握意识、无意识;熟悉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熟悉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掌握生物节律、日节律;熟悉生物节律与睡眠的关系;熟悉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熟悉失眠的种类;掌握催眠的原理;熟悉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三、感觉与知觉

掌握感觉的基本概念;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掌握视觉适应和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和色觉理论;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熟悉基本的听觉现象;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熟悉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的简单应用;掌握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和特性;熟悉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四、记忆与学习

掌握记忆的概念、基本过程与类型;掌握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特征与区别;熟悉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熟悉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及其应用;掌握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掌握遗忘的概念;熟悉遗忘曲线及遗忘的原因;熟悉有意遗忘的作用;掌握记忆能力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概念;熟悉学习的过程;熟悉学习的分类;熟悉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熟悉学习的策略的应用。

五、思维与创造性

掌握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熟悉思维的机制;掌握概念的性质、分类和功能;熟悉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掌握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熟悉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熟悉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掌握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熟悉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六、智力

掌握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的概念;熟悉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领会如何看待智力差异及其应用;掌握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掌握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常模、信度、效度的概念;熟悉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熟悉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掌握遗传因素的概念;熟悉智力的影响因素;熟悉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七、动机与情绪情感

掌握动机、需要、诱因的概念;熟悉动机的基本特征;熟悉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熟悉动机的种类;熟悉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及其应用;掌握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的概念;熟悉成就动机的成分和工作动机理论;熟悉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及其应用;熟悉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掌握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熟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熟悉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掌握情绪情感、心境、应激的概念;熟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熟悉情绪情感表达的方式;熟悉保持良好的心境的方法;熟悉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八、人格

掌握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概念;熟悉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熟悉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熟悉看待人的气质差异的方法;掌握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的概念;熟悉特质的种类;领会现代特质理论;熟悉类型的三种模式;熟悉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熟悉如何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掌握认知方式;熟悉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熟悉在教育中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的方法;掌握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熟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熟悉在教育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的方法。

九、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熟悉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熟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要素和模式;熟悉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熟悉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熟悉人际关系测量的基本步骤;掌握群体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掌握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熟悉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熟悉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十、心理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掌握压力的概念;熟悉压力的来源和压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压力的应对策略;掌握挫折的概念和类型;熟悉挫折产生的原因和挫折的防卫方式;掌握挫折的应对策略;掌握焦虑的概念和类型;熟悉焦虑产生的原因;掌握焦虑的应对策略。

篇6:教师编综合知识试题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选择题(1题-20题每小题0.5分,31题-6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中国宋朝以后,(A)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三科 D四学

2、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D)。A.《理想国》 B.《学记》 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教育》

3、近年来,部分城市建立了“婴儿安全岛”,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儿童的(A)。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

4、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B)。A.思想教育 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

5、研究者通过查阅、鉴别、整理、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探索相关教育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C.实验法D.文献研究法

6、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A)。A.成熟 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A)是属于缺失需要的一种。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认知的需要

---------------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D)。

A.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以下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是(A)。A.记过B.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认识的

10、在《小学德育纲要》中(C)处于核心的地位。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劳动教育

11、(D)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的关键作用。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D)。A.关键B.源泉C.内容D.途径

D)。

13、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A)。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使学生更快乐的学习C.使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14、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A.布鲁纳B.罗杰斯C.皮亚杰D.卢梭

15、(B)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A)。A.夸美纽斯B.马卡连柯C.伊拉莫斯D.赫尔巴特

17、班级管理中指定的班干部轮换制度属于(C)模式。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8、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C)。A.生活教师B.任课教师C.班主任D.学校管理干部

19、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任务是按(A)的先后顺序进行的。A.学习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B.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学习目标 C.教学策略、学习目标、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学习目标 20、(B)属于现代教学媒体中的视觉媒体。A.教学挂图

B.投影仪

C.标本

D.mp3

2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是从(B)时期开始的。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2、古代西方教育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A)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世俗教育

D.骑士教育

23、现实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C)A.教师、书本、课堂

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

D.儿童、书本、活动

24、格赛尔双井子爬楼梯比较,证明了(B)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C.环境D.教育

---------------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

25、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的观念的是(A.柏拉图

B.凯兴斯泰纳

C.卢梭

D.亚里斯多德

A)。

26、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B)。

A.教育功能

B.教育所值取向

C.教育模式

D.教育方法

27、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于(C)年诞生于()。A.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

B.1632年/捷克 C.1681年/法国

D.1897年中国

28、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A)。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D.文化开学知识、教学技巧

29、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的一种教育思潮是(A)。A.教育终身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国际化

D.教育制度化

30、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划分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主要受(C)因素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和科技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3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D)A.学生的学

B.教师的教

C.教学环境

D.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32、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D)A.学习

B.模仿C.强化

D.适应

3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B)

A.辅助作用

B.主导作用C.强化作用D.促进作用

34、智力的个体差异性并不体现在(D)上 A.发展水平的差异

B.发展类型的差异

C.发展早晚的差异

D.各民族的差 23v

35、(A)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A.奥术伯尔

B.杜威C.陶行知

D.班杜拉

36、人格的核心成份是(D)

A.情感

B.意志C.兴趣

D.性格

3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C)提出来的 A.巴普洛夫

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

38、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亚类(D)A.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辨别 B.辨别

定义性概念

具体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C.具体概念 规则 定义性概念

高级规则 辨别 D.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39、态度的三元论不包括(C)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4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C.顺向思维

D.逆向思维

41、下面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归因因素是(A)。A.努力 B.能力 C.工作难度 D.运气

42、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是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43、按照教育法律规定,明知学校体育设施有危险,而不及时维护,结果造成学生人员伤亡的学校主管人员,依法追究其(B)。A.一般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

44、以下属于教师一般权利的是(D)。A.文化教育权利、学术自由权、受聘权 B.受聘权、获取报酬权、政治权利 C.名誉权、培训进修权、教育教学权

D.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公民人身自由权

45、某现任老师,因故意犯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其教师资格(B)。A.可以保留 B.自动丧失,且不能重新获取

C.撤销,三年后可再获取 D.撤销,五年后可再获取

46、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A)。A.长善救失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47、采用座用铭激励学生属于(A)。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48、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C)。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价

4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D)的儿童诗属于形式运算阶段。A.0-2岁 B.2-7岁C.7-11岁 D.11-15岁

50、我国新课标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B)。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专制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51、变式是指(B)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正真含义 A.本质特征变,非本质特征不变B.本质特征不变,非本质特征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D.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52、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让教学更加符合(B)原则 A.循序渐进B.理论联系实际C.启发性D.巩固性

53、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B)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差异评价

54、班级活动的评估要做到(B)

A.随意性、客观性、全面性B.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 C.随意性、全面性、发展性D.发展性、随意性、随意性

55、通过自己扮演角色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在道德要求作业能动的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C)。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

56、在(D)中明确将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要求写入教育技术定义.A.《教育大辞典》B.AECT94定义

C.《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D.AECT’04定义

57、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任务驱动”和(C)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主线。A.操作演练B.演示讲解C.问题解决D.合作交流 58、2013年6月27日-28日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在(A)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A.清华大学B.哈佛大学C.牛津大学D.香港大学

59、为根本扫除单纯以学生学习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教育部办会厅颁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际工作的通知文件》,该文件30个地区作为改革实验区,下列有江西(B)。A.新余B.抚州C.吉安D.南昌

6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C)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局部性B.补充性C.决定性D.辅助性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

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学智慧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个性化、集成性、创新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等五个基本特征。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力和教学执行力是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基本要素,三者的高度发展与融合,成就了高水平的教学智慧。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答: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其中,有效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及时复习;第二,分散复习;第三,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第五,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4)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3小题,每小题4分,12分)

1.有人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答: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的.这句话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为此,罗杰斯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因此,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罗杰斯从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2.汉语拼音的学习,对后面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负迁移现象。答: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的.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汉语拼音的学习一般会对后面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干扰和阻碍,因此属于负迁移现象.3.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答: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的.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但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对教育起决定和制约作用,教育的发展的确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也对经济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教育时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虽然受社会的制约,但它与社会发展又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同步性.社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教育就一定会只能发展到什么水平,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种不同步性表现在,教育可能优先于社会发展,也可能滞后或同步与社会的发展.三.论述题(本题13分)

1.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答:在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主要依靠自我发展、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实践上掌握相应的专业发展策略。

首先,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就是教师本人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评价、体验和期望。其次,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一般包括:(1)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及缺陷;(2)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3)确定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长期、与短期目标等;(4)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再次,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德发展与完善。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理论或理念的源泉。其中,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与策略主要有:第一,日常教学反思;第二,个人行动研究;第三,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第四,同伴交流与合作,第五,跳出教育谋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面还是闹哄哄的,班长多次大声叫唤:“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又要发脾气的”,可是几乎没人理睬她。班长非常着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句“***老师来了”。这位男教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的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时,只见这位男教师径直走过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抽了班长两记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班长伤心的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周末回到家告诉了父母,单父母却责怪她:“谁让你直呼老师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了”。她心想也许自己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本资料由易公教育提供,2015年教师招聘辅导班报名热线400-8585-820-----------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1、答:(1)我认为这位教师的行第二十一条规定,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我国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和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该教师不问原因,抽了班长两记耳光,违背了师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原则。(2)这位教师的行为同时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采取如下方法履行职责,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1)找该班长谈话,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听取他的真实想法,并且班上其他班上同学了解情况。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2)开展一期以此为主题的班会或者辩论会等教育活动,要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和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来组织和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找来当天执勤的老师,和他沟通当天的情况,消除误解。并和该同学的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和谈话,形成共识,最终使校内外各种力量形成一股合力,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上一篇:我的好榜样作文下一篇:老师预备期间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