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2024-07-16

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通用10篇)

篇1: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李晓艳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聚贤路1号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Email:yanzi001980@163.com 课题: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规划课题,课题号为2014YTQJ03 摘要:企业冠名班是企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订单的方式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不仅是一张企业用人的“预定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升学员品牌,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效果。本文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现有的企业冠名班为例,对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高端技能型人才

冠名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某个特定的企业招收学生进行对口培养,招生后单独建班,并冠以企业名称,邀请企业代表参加开班仪式,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了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模式。企业冠名班可使学校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学生的就业有保障,免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自2009年与上海通用东岳基地建立了企业冠名班以来,又先后与北京现代,保时捷,博世,大众等著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班,目前正在与奔驰洽谈合作意向。

一、企业冠名班——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开办企业冠名班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根据当地汽车行业发展需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双方签订培养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由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明确要求,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制定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由校企双方进行实施,企业可派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兼课,并对全程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践课程进行指导,每门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

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做出评价;毕业时,企业各子公司进行现场招聘。例如在“北京现代班”的运行中,学校为企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一方面,学生在校的第一学年,随原班级上基础课,第二学年,学生经过遴选进入冠名班,学生们除了学习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还有一套专门针对企业的定向培训方案,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省去了企业岗前培训的程序。

二、企业冠名班——提升学院品牌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就是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发挥企业冠名班的优势,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岗位能力、较好的社会适应素质、满足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选择合作企业时,本着有利于专业建设、学生成才的原则,选择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大中型企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有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在专业设置上也应紧跟市场需求,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例如在“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中,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制造工程系两名教师与全国十所院校的19名教师共同参加了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钣喷项目培训与考评。在只有4名教师通过考核的情况下,两人都通过考核,并且其中一位获保时捷品质实习生(PEAP)钣喷项目综合考核第一名。不仅提高了我院的声誉,更使我院的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企业冠名班——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企业冠名班对于校企双方来说是一条互惠互利的双赢之路。冠名班的教学,注重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企业会提供大量的实训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可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提升技术水平;例如在与奔驰的洽谈中,奔驰可提供200-300百万的实训设备。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也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企业输送全能型人才。这样既满足学生就业又能保证供需双方的满意率,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另一方面,在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也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结束语

开办企业冠名班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职业院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且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与其合作开办“企业冠名

班”,双方签订培养协议,采用“订单式”培养。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毕业生就业率100%,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企业冠名班的实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了汽车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且提升学院品牌,获得了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z],2006-11-16.2.林少群.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0[12].3.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4.龚双江.着力推进校企合作 合力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5.贺福军.应用“导师制下的新学长制”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冠名班为例[J].《广东教育》.2012[4].6.夏爱联.“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思考[OL].7.朱慧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职业》.2010[11].8.谭华云.高职企业冠名班酒店英语互动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2[7].9.周淑萍:高职院校企业冠名班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职业教育》.2012[24]

篇2: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长乐职业中专学校的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授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获得合作企业冠名的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

众所周知,21世纪人才最重要。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稀缺已不再是某个行业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社会各个行业所面临的难题。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才真的短缺吗?我想并非如此,以前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出现”,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就是专为千里马而来的伯乐,而千里马就是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的企业冠名班就是要为“千里马”和“伯乐”搭建一个更有效更快捷的对接平台。

我们开设企业冠名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就是要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和希望之路。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各自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以真实的身份、承担真实的社会服务工作,以强化其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形成。

学校作为“人力资源中心”,企业作为“人才实践基地及未来发展

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操

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的竞争与壮大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能人才。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目前学校正在积

极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届时学校就会跻身全国

职业教育名校的行列。学校根据长乐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

开设有财会、幼儿教育、计算机、纺织、服装,烹饪、旅游服务、汽

车维修等十多个专业,共有个教学班,在校生达5000余人。学

校积极进行多种教育方法的探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依托长乐市职教中心,学校已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就业网络,并先后与裕利达酒店,长乐东龙针织有限公司、长乐、长乐

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的合作关系。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企业进行联姻合作,同时更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我们的校企合作计

划。

今后,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家企业的关心爱护下,将加大力度,搞好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为社会发展和经济

建设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把长乐职业中专打造成支持长乐经济建设和

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职业技

能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身上就有两重身份,希望你们一定要认

真学习。虚心请教,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争取将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为“推进校企改革,造就实用人才”的目标共同努力,预祝我们企业冠名班越办越红火。

篇3: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冠名班

一、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 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贯彻这一方针的重要举措。

企业冠名班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一种具体体现, 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 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近年来, 随着徐州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汽车维修行业迅速扩张,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徐州地区各职业学校竞相开办汽修专业, 专业定位多数是针对小型汽车的维修和服务, 久而久之, 各校间专业竞争日趋激烈, 开设类似的专业如何另辟蹊径, 走错位发展的路子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我们通过广泛的市场需求调研后, 确立了与江苏潍重集团合作, 以企业冠名 ( “潍重班”) 为形式, 以培养重型卡车技术服务人才为内容的专业发展战略。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二、具体实施过程

1. 走访调研, 签订合作协议, 保障有效运行

成立冠名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召开有关合作事宜会议, 探讨研究订单培养各项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师资交流方案、实习实训方案等, 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 明确双方职责, 并专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跟踪、联系、落实, 保障合作有效运行。

2. 层层筛选, 共选优秀学生, 确保人才质量

每个企业都需要既能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适合岗位需求变化, 又能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理念, 安心为企业工作的员工。制定潍重冠名班学生选拔方案, 规定报名学生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所定录取分数线, 由企业领导和系部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面试, 面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 最终确定冠名班学生名单。

3. 工学结合, 改进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削支强干、优化整合, 构建“适度、够用、应用”的知识体系, 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发挥分块、分批和分段的课程特色, 做到适应潍重集团需求、确保质量, 达到和拥有一定人才培养的效益。

在教学培训上加强工学结合, 根据能力本位标准、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 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教学任务、实训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在企业、校内实训室分别开展认识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由专业老师、辅导老师、企业兼职老师共同指导与考核, 使学生未就业就接触到实际产品, 学到许多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4. 文化对接, 体验企业模式, 塑造冠名品牌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职校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是联结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桥梁与纽带。首先, 吸取潍重集团文化精神, 渗透到班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中去; 教学、实训过程中把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理念融入各环节。教室、实训室文化呈现潍重集团的管理规章制度、发展前景、优秀员工案例、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新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 使学生慢慢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其次, 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到潍重集团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与集团前沿科技进行“亲密接触”, 从内心感知潍重这个大家庭; 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到学校座谈交流、指导技能大赛、开展学术讲座等活动, 使学生学习潍重集团的经营理念、成长成才经验。最后, 遵循潍重集团“以人为本、规范管理、重视执行、资源共享、标准服务、打造品牌”的管理思想, 潍重冠名班从中提炼适用班级管理的具体办法, 制定了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为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 更加强调过程的严格管理。

三、取得成效

1. 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 更新了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更新,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意识得到升华。职业学校开门办学的路子更宽了, 主动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加自觉。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调整教学计划、修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每年举办校企对接会。

2. 以定位错位发展为核心点, 开创了招生新局面

职业学校的根本出路在于依托和服务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寻求企业支持, 走校企合作之路。就此, 学校拉开了新一轮校企合作的序幕, 通过错位发展和冠名班品牌, 促招生创效益。在职业学校生源普遍萎缩的情况下, 该专业还稳步发展,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互惠互利、双向介入”的合作模式及其带来的“双赢”效果, 在随后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推广。

3. 以均衡校企利益为出发点, 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学校和潍重集团各自优势, 实现品牌、实训、师资等资源共享。合作办学, 潍重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 主要包括陕汽重卡德龙F3000整车一辆, 柴油发动机4台及其他配件、教学工量具, 共计约20余万元。学校利用自身的专业设备和教育优势, 与企业在实训场地建设、技术研发、员工培训、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 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 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 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4. 以夯实文化融合为切入点, 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 作为职业学校, 服务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就业是我们办学的导向。潍重冠名班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移植、改造、升华, 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 运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会职业技术技能, 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更以一个准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自己, 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 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 实现了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确保了学生的优质就业。

四、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1. 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 如何找到平衡点, 是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所在。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 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

2. 在冠名班的教育中, 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岗位特征明显。但是学校教育不仅有其规律性, 同时也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在专业教学中, 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 也要满足企业长远需要, 更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具长期性, 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五、结语

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共建冠名班真正实现了双赢, 但校企合作共建冠名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我们应持谨慎态度遵循既定原则和程序规范, 使冠名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菁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看上去很美[J].中国青年报, 2011-08-29.

[2]熊斌斌.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江西省重点课题.2012.

[3]于小江.从企业文化看班级文化构建[J].广西教育, 2010, (1) .

[4]江大源.企业文化对“订单班”之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

篇4: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笔者学校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药学基础知识、药事管理知识、药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制剂制备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能从事医院临床调剂、药物营销、药物制剂等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医药产业与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特殊行业。所以职业学校的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应有特殊的实施和评价方式。

企业冠名班是为冠名企业培养未来员工,所以企业冠名班的职业道德教育一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特别是医药企业文化的渗透。笔者学校自2014年开始与赣州大型医药企业青峰医药集团、赣州昌盛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赣州友邦医药有限公司进行冠名班合作,在企业冠名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与评价上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一、传统的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医药企业录用员工不仅仅关注毕业文凭和证书,很多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作为评价员工的重要指标。我们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进行冠名合作的三家本土医药企业进行调研,分别采用医药企业和学校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评价,发放调查问卷60份,对三家企业2014年新录用的70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研,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见,目前医药企业和学校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评价往往高于医药企业评价。这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评价比较狭隘,一般依据职业课程学生的课业表现来评分,而医药企业更主要的是考察学生在职业岗位中的实际工作态度,特别是安全用药的意识。如何将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结合起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药学职业道德的特点

药学工作与健康相关,在卫生职称考试中均涉及到药学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药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而且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极其负责,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职业学校要把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贯穿于药剂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要创新性地把药学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冠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冠名班学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办法

1.与冠名企业紧密合作,在组班之初就开始宣扬企业医药文化

冠名企业青峰医药集团2015年排列全国医药工业第50位,企业经营理念是: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以人为本,诚信经营。选人重德、事业为本。赣州友邦医药的企业理念是:让政府放心,精良品质、精细服务,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倡导合理用药。赣州昌盛医药企业理念是:以质量树品牌、以诚信促发展、用爱心得民心,健康快乐更多人。这些冠名医药企业都有其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冠名班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去冠名企业现场参观,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讲师宣讲企业文化。冠名企业员工现身讲解工作感受,突出医药行业的性命相托的职业担当。参观后,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每一个学生上台发言,加深他们对职业责任感的理解。冠名班成立后,这些冠名企业常常深入开展安全用药咨询服务,学校会安排冠名班的学生一起参与。企业还不定期组织冠名班学生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2.加强冠名班学生药事法规知识的学习

药事法规是药剂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也是卫生职称和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内容。冠名班除了和其他班级一样进行常规学习外,笔者学校还经常组织冠名班的学生进行典型案例讨论(见表2)。例如在齐二药事件的讨论中,教师重点强调医药企业一定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在原辅料的采购中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多种形式对典型药害事件的讨论,更加能使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也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

笔者学校在冠名班的班级管理中提出开展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将每年九月定为冠名班的药品安全宣传周,班级的班主任周末会组织冠名班的学生深入社区、药店、医药公司,宣传药事管理法规,张贴有关案件的宣传材料。学生在整理这些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更加能感受药学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3.让企业工作中的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冠名班学生

道德可以依靠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笔者学校每年从三家医药公司的优秀员工中筛选出6位代表,制作他们优秀事迹板报,也会邀请这些人来学校举办讲座,在讲座之余代表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和高尚的药学职业道德。

4.药学职业道德的实施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赣南卫生职业学院校园内及药学实训室内到处都有医药健康文化的身影。占地80亩的医学名人园中既有古代的医药先贤,也有现代的著名医药学家。学生们沐浴在这样的医学氛围中,耳濡目染,感受到医药学名家的魅力和职业的崇高。药学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也处处体现了药学职业特色。制药模拟车间墙壁上挂有“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群众的健康,请合理用药”等标识语。在药物制剂技术实训中,有时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制药工艺流程,学生往往在实训中心一待就是一天,实训完毕后还认真将实训室进行了打扫。

四、冠名班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办法

现行的学校职业道德评价一般依靠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实习教师的观察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基本依靠评语表述,无量化指标,且评语比较简单。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依靠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评价作为药学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且对各方评价进行了加权量化。例如学校的评价是教师结合日常行为规范(20%)、药害事件讨论评分(10%)、学生日常在校内的实训态度(10%)、学生顶岗实习评价(60%)。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每月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如实记入学生实习手册,这样可以给冠名企业更大的评价自主权。

笔者从2013年开始进行冠名班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和评价研究探索,目前已经有两届毕业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毕业的学生无一人在企业发生重大岗位违规事件,且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课 题:2013年度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编号:JXZJJG-13-045)。

篇5: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一、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 确保学生质量

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 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每个企业都需要能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理念、安心为企业发展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的管理队伍, 更需要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适合岗位需求变化的员工。开设企业冠名班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 待学生毕业后就能立即适应岗位职能。在确定组建企业冠名班级前, 在各一年级中专班中进行组班前的宣传工作, 并认真组织召开家长会, 由学生根据条件自愿报名, 招收对象严格规定为各班品学兼优的学生, 然后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进行面试和选拔, 面试的主要内容就是考查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素质, 最终确定组成企业冠名班级学生名单。如我校组建华鹏班时, 精心组织了家长会并要求学生共同参加, 由学校领导和企业相关领导对组建华鹏班的宗旨和相关要求做详细说明, 即明确进入冠名班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理念、行为、价值观、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等的总和, 它是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 用以统一员工意志, 规范员工行为, 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在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竞争靠产品, 二流企业竞争靠服务, 一流企业竞争靠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是促进中职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是联结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桥梁与纽带。企业冠名班与非冠名班的区别, 首先在于在这个班集体中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气息, 如江苏华朋集团的企业文化就是“三气”精神, 即“公司有名气、干部有勇气、职工有志气”。这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提炼出来的激励职工勇于进取、敢于争先、奋于拼搏, 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个人价值”, 为企业创造无尽财富的根本保证。这种文化气息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和熏陶, 进而融合成为该冠名班的“班级文化”。在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时, 引入企业的核心理念, 在布置教室时, 将企业核心文化张贴在教室前, 时刻提醒同学们的准员工身份, 在宣传栏中布置企业周报, 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使班级的墙壁会说话, 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业务、人文管理、用工要求及待遇, 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冠名班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选择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方向, 强化学生的使命感。

三、合理安排所学课程

冠名班主要为企业培养适应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人才, 在开设课程时应以企业的需求和效益为基本的出发点, 将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有机协调, 力求通过探索与实践, 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契合点, 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 如我校“华鹏班”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机电相关知识外, 还要开设变压器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变压器绝缘材料、变压器铁心等课程, 以适应企业工种要求。为了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 培养出能在企业派上用场的技术性人才, 冠名班的授课老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 学校承担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而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如利用每天的上午主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下午进行专业课学习。

四、深入开展工学结合

冠名班的学生不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要能够具有分析判断、解决现场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这要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训的结合, 与行业、企业实践的结合才能达到。因此在学生一进入冠名班就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月工学结合, 每个学生安排一位技术能力较好的员工进行师徒结对, 负责工学结合期间的安全教育和技能指导工作, 在工学结合期间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项工作, 只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实习结束后由带班班长组织考核, 作为毕业录用的依据, 使企业文化及早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企业冠名班架起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对学校而言, 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 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对企业而言, 学生进了“冠名班”, 就会有归属感, 有主人翁的意识, 自觉地增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学生而言, 在校期间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 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 学习更为主动。

参考文献

[1]于小江.从企业文化看班级文化构建[J].广西教育, 2010, (1) .

[2]江大源.企业文化对“订单班”之班级文化构建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

篇6: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工作过程中职药剂冠名班学业评价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和江西友邦医药有限公司、江西青峰医药集团、赣州昌盛零售连锁医药有限公司开展了企业冠名班合作,该冠名班学生毕业后会定向到企业就业,有关专业课由企业教师授课。学生的学业评价由企业、学校共同组织实施。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业评价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评价法,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评价方法,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评价体系。它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对学生的评价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对员工的评价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业评价是基于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评价,下面概述我们的做法。

一、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目标

1.中职药剂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本次调研涉及江西友邦医药有限公司、赣州昌盛零售连锁医药有限公司30家门店店长及江西青峰医药集团生产、质量主管30名。发放调研问卷60份,回收60份。就目前企业对于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需求情况进行问答调研(见表1)。用人单位对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排在前3位的是敬业精神、动手能力、吃苦耐劳。

2.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药剂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药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从事药品调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岗位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药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目前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就业单位为医院、医药经营企业、制药企业。针对各岗位名称不同,目前冠名班主要是2大类(药剂专业暂未和医院举办冠名班)。

3.企业冠名班学生未来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1)药品经营与营销工作领域包括收银员(能正确收银)、西药调配(按规定销售药品,按方取药,做好用药审核,不出差错,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中药调配(能对中药进行识别和真伪判断及调剂)

(2)药品生产与检测中药制药(对中药进行前处理、提取、中药制剂生产),药品生产(会使用各种制药设备进行制剂生产),药品检测(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检测设备开展药品质控与检测)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业评价必然要求教学内容的项目化

药剂专业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要求我们以药品营销、药品生产中工作任务为基础,把任务或者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要加强调药学职业技能和药学职业态度的学习。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确定本课程的全部学习情境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药学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需求和标准。教学内容的设计来源于药学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每一个项目都包含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并融合了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等内容,强调职业行动过程的完整性,体现理论和实践、药学职业道德和态度的高度统一。

三、企业积极参与,推动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业评价积极发展

我校与赣州本地的医药企业有长期的合作,我们提出让企业先期介入到部分药剂专业课的讲授中来。我们通过与赣州本土的几家医药企业的磨合,合作企业都参与到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这样可以避免以前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单方评价,避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冠名企业在参与学业评价前还必须参与课程建设,我们将与药剂专业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课程《药品市场营销》、《药剂学》、《GMP指南》交由企业方授课。这些课程都是为了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而设置。在企业参与课程教学前,学校教师讲授《药品市场营销》课程基本就是照本宣科,无生动的案例及各种营销分析。现在由各个医药公司授课,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能热情参与。营销课的各种案例和未来工作岗位接轨,学生实习后完全可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考核评价内容需要多样化,注重考核学生具有的药学职业道德,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评价需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学生完成相关实践课即可获取证书,实现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

1.档案袋记录法。档案袋收集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和课外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包括各种药剂成品照片,项目小结,教师评语。现在计算机及手机信息技术发展使得该项材料的整理更加便捷。且移动通讯设备可以随身携带。使得这项传统的学业评价方法得以继续发挥作用。

2.观察法,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具有直观性,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搜集药剂专业同学的表现。特别是在药学职业道德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3.测验法,是一种量化的学业评价方法,也是传统学业评价方法之一,可以选择性用于职业学校学业评价。包括传统的理论考试,章节测验、口头提问等。

4.交谈法。师生可以一边交谈,一边将交谈的结果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得出当时的评价结论。交谈相对于各种卷面评价更加易被学生接受。及时地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岗位工作任务。

5.任务法,这是中职药剂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方式,很多时候需要对学生的一个作品进行综合判断,特别在各种药物制剂成品的综合评判方面较为合适。

五、结语

药剂专业在2012-2014年参加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我们加强了企业冠名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进行了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部分专业课聘请了企业教师授课。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核心课程的教学。共同测评各药剂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学习效果,并要求冠名企业专家进行示范课的讲解和行业专题讲座,学校药剂专业教师借此机会与企业专家进行交流。共同制定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我们对首批药剂企业冠名班的80名同学进行了学业评价,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陈群,王彬,周彬.中职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与建议[D].苏州大学,201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2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篇7: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中职学校的“冠名班”是企业根据用人需要, 通过双向选择和合作学校共同举办的, 为企业量身打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冠名班”是企业和学校联手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中职学校,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 各类“冠名班”将不断出现, 已成长为“冠名班”群体。

“冠名班”受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关注和管理, 其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引导作用, 而且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往往经济实力较强, 文化积淀较深, 代表企业先进文化, 这种文化注入班级文化中, 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使其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 中职学校正处于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力提高办学水平, 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是全社会对中职教育所提出的迫切希望。因此, “冠名班”文化建设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随着中职教育所开展的校企合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内涵的进一步深化, 本研究将体现更高的实用价值。

一、“企业冠名班”班级文化建设的要素

通过与我校相关教师和学生、相关企业人事部和生产部有关人员的交流访谈及问卷调查, 调研小组取得了调研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35份, 回收125份, 回收率达93%。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汇总, 现分析如下。

(一) 调研对象的构成

此次调研, 我们主要选择我校冠名班学生、冠名班班主任以及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并在我校设立冠名班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显示:在选定的冠名班中, 国企的学生占44%、班主任占25%;民营企业的学生占12%、班主任占25%;外企的学生占44%、班主任占50%。在选定的企业中, 生产管理人员占10%, 我校毕业生占80%, 其他占10%。

(二) 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调查显示, 有76%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冠名班中已经融入了企业文化;目前, 50%的班主任每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 另50%的班主任则一个月组织一次班级活动;100%的冠名班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和宣传企业文化。

(三) 企业、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态度

调查显示, 53%的企业相关人员认为班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必不可少, 27%认为比较重要, 17%认为一般重要, 仅3%认为无关紧要;90%的的企业相关人员愿意加入“企业冠名班”班级文化建设;93%的学生认为融入企业文化的班级文化能使其产生感染和熏陶;92%的学生愿意加入“企业冠名班”班级文化建设。

(四)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调查显示, 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加强的地方 (按降序排名)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占72%,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占65%, 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占60%, 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占49% (见图1) ;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之处 (按降序排名)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占73%, 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占70%, 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占57%,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占53%, 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占40% (见图2) ;企业认为我校毕业生欠缺之处 (按降序排名)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占53%, 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占40%,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占30%, 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占30%, 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占27% (见图3) ;学生认为班级文化引入冠名企业的信息有:生产工艺占69%, 企业标志占61%, 经营理念占40% (见图3) ;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着重建设的内容 (按降序排名)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占90%, 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占83%, 班级和企业的定期沟通占80%, 定期举办与企业和就业相关的活动占73%, 班级环境布置占43% (见图4) 。

(五) 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

调查显示, 学生选择班级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载体 (按降序排名) 有:教室布置占56%, 班刊创建占35%, 网页设计占29%;班主任选择班级文化的宣传阵地 (按降序排名) 有:黑板报占69%, 四周墙壁占44%, 还有学生学习园地;班主任引导学生了解其冠名企业文化的途径 (按降序排名) 有:召开主题班会占88%, 请企业的人来班级介绍占81%, 让同学们自己上网了解占56%。

(六) 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

调查显示, “企业冠名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按降序排名) 有:班主任占93%, 学生占90%, 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占87%, 还有学校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

此外, 课题组成员在我校冠名班学生抽样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十分欢迎将企业文化引入班级文化中来, 这样, 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动力。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班级文化中引入的企业文化偏少, 并希望多与冠名企业进行交流, 例如听取报告、参观体验生产实况、参加企业年会等。

二、“企业冠名班”班级文化建设思路

通过上述对我校“企业冠名班”的教师、学生以及冠名企业相关人员的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得出一些看法。

(一) 明确组织体系, 建立保障机制

“企业冠名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班主任、学生、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学校相关部门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而班主任则起着主导的作用。班主任需要通过学校的外联部多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建设工作;专业任课教师广泛收集与冠名企业相关的生产工艺知识, 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保障机制的内容大致包括:人员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首先, 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根据文化建设的内容, 细分项目, 成立项目小组, 确立项目负责人。其次, 确保经费的投入。为确保每个项目的有效开展, 项目经费经统筹计划后, 从班费中支出, 合理使用, 有生活委员进行管理监督。最后, 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由班主任、有关任课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 对各个参与文化建设的项目小组进行评估。

(二) 探索有效途径, 选择合适载体

认真探索导入冠名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召开主题班会、请企业的人来班级介绍、让同学们自己上网了解、工学结合、优秀企业文化进班级活动等) , 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其未来员工的要求, 了解企业的文化, 与冠名企业接轨。此外, 选择导入企业文化的载体, 也至关重要,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除了传统的教室布置外,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并分享更多企业文化信息。

(三) 研究班级特点, 制订适宜的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目前, 我校冠名班按企业性质分类, 主要分为国企冠名班、民企冠名班和外企冠名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冠名企业的特点 (如:对未来员工的要求、某生产工艺、经营理念等) 来制订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班级文化主要分为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和企业的定期沟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等;班级物质文化包括班训、班级网页、班级环境布置等;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等。

(四)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应该是技能的传授者, 所以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校需要安排教师下企业、下基层,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而班主任肩负管理班级并引导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重任, 故要经常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 以便能熟练地掌握管理方法, 同时也能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五)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不断推陈出新

据上述统计, 所有冠名班班主任已向学生介绍和宣传企业文化, 但仍有12%的学生不确定班级文化是否已经融入了企业文化, 另有12%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根本不存在企业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已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 根据学生特点, 选取能吸引学生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和文化导入的形式、载体、途径,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摘要:随着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越发密切, “企业冠名班”队伍不断壮大, 业已成为中职学校不可忽视的群体。中职学校正处于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力提高办学水平, 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是全社会对中职教育所提出的迫切希望。因此, “企业冠名班”文化建设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冠名班”文化建设的要素, 并提出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企业冠名班,班级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舒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文化建设:共容、共融和共荣[J].教育探索, 2013 (10) .

[2]谭煜颖.校企共建班级文化[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4) .

[3]都维钢.探索校企文化对接途径,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0) .

篇8:“冠名班”要建立长效机制

共同的理念是保持冠名班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要认识到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是学校与市场保持一致的关键,只有开门办学,把学校推向市场,把企业引进学校,把教师推向企业,把学生推向岗位,才能在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合作企业应有超前的用人理念,使学生成为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还要认识到与中职院校合作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做大做强、保持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经常进行沟通,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最终实现长久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共建有成效、三方共赢树品牌的利益机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获得长期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良好的利益机制是维系冠名班培养模式运转的纽带和推动其深度发展的动力。因此,为了保证冠名班的成功运转,需要建立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运转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上放下自大情结,对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从而形成校企间平等的关系基础。同时学校要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深入挖掘服务企业潜能,强化服务企业能力。冠名班架起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对学校而言,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对企业而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企业只有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投入资金、实习基地、技术专家等才能把企业文化尽早融入未来企业员工,才能从长远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学生进入“冠名班”,在校期间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有归属感,有主人翁的意识,自觉增强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团队意识,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更为主动。冠名班开辟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天地,树立了职业教育的品牌。

三、形成校企“无缝对接”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企业冠名班合作的成果。

冠名班培养模式的成败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标准,是否能让企业订得放心、用得满意。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切准企业需求脉搏,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参与教学计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从“教学内容”这一关键环节着手,最大限度地保证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形成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具体措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校企双方互相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部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部门副职;二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并发放相应的聘请证书;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他们劳有所得。四是制定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好的合作企业、兼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五是返聘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退休老职工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四、健全的校企约束机制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冠名班的健康发展。虽然冠名班一般有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校企间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但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在冠名班的实践中,往往出现个别学生或企业不能很好履约的现象。加强与行业合作,拓展岗位能力,是解决“冠名班”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职业院校在开设“冠名班”时应未雨绸缪。选择企业时,应选择社会责任感强、有担当的企业,这类企业比较重视员工培训,愿意承担一定的培训责任,为自己的企业培养适岗员工和储备技能人才。考虑到冠名企业一旦不能顺利接收毕业学生,该如何高质量地安置学生就业的问题,应尽可能与知名大企业所在行业开展合作,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和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

冠名班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范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行为,明确企业承担顶岗实习的责任,并通过优惠税法和激励政策调动其参与校企合作,应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双方培养责任、学习时间等内容。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唯有如此,“冠名班”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权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五、多走访、多联系的校企情感机制

篇9:职业院校开办企业冠名班分析研究

1 现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目前, 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 我们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种是脱离实作环境谈技术与经营的合作方式, 一纸合同基于表面, 企业作为校方的挂牌实训基地, 学生以参观者的角色进入企业学习, 而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员以专家的身份进入校方开展专题讲座, 学生的实战技能无法实现以及学生对企业的文化与运作模式都比较模糊;另一种是企业在院校设立冠名班, 实现了教育对象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 不仅学生有了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真实环境作为实训基地同时也满足企业以较底成本得到按自己的需求培养出来的高校优秀的人才来充实自己的员工队伍, 但其深度有待探索。

2 现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艺术设计专业“扬名广告”冠名班学生进入扬名广告公司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我作为带班教师, 看到了很多的问题, 拿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来探讨。

(1) 校企运作机制的差异性。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 任何一方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都会影响着这种合作效果和深度。一方面, 作为院校方进行教学与科研的运作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系统性、稳定性的特点, 教师队伍特别是一线教师市场意识、经济意识较为薄弱;另一方面, 企业的变化瞬息万变, 市场经济意识敏锐、速度抢占商机;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找到合适的合作切入点, 适应双方的节奏, 满足两者的需求。

(2)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

(3) 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所需设备、资金比较缺乏, 无论是校办产业方面还是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 与市场脱轨较严重。因此,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 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等方面都需有新的突破口。

(4) 工厂的师傅也不爱多批次带徒, 既嫌麻烦不愿操心, 又怕影响自己, 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3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的思考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 一线教师“企业员工化”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立, 始于20世纪50年代。“硅谷之父”特曼首先提出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的创议, 并首创了在产学研合作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产学研战略联盟就是指学术界与产业界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它是由产业界所启动, 以学术界的研究与开发为起点, 再经过产业界成功的市场实践, 从而在高科技层次上实现的创新活动。作为一线教师, 特别是高职教育的一线教师的脚步, 假如只是停留在校园内部, 停留在书本理论, 走不出校园, 走不进企业, 不要说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 就连称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都觉得惭愧。

虽然我国在校企合作上起步较晚, 在中办发15号文件下发以来, 人们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认识, 才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迅速改变观念, 让自己的脚步踏出校门、让自己的眼睛看到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让自己的双手触到前沿的技术技艺、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成为新技术研发的导航标。

教师作为企业的员工进入企业兼职、挂职, 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企业中, 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不断创新的基础。同时把在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到教学中。

3.2 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和市场经济相接轨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紧跟企业步伐, 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 主动寻求行业的支持,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教学一线的教师以促市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为科研基础, 采取校企一体,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变模拟仿真为真枪实战;本次带学生进入企业实施教学, 旨在“课堂设在实训场, 能力培养在现场“。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凸显出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广告公司不像大型企业一样一次能容纳较多的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另一方面实习学生的技艺技能水平无法跟上广告公司的运营节奏, 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运作。

能将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方的前店后场, 学校实训基地的实习设备完全和公司的生产设备相一致, 按照公司的生产工序和工艺要求进行训练;管理制度与公司接轨, 营造一种与公司生产相同的实习环境。公司派出生产一线的专业骨干作为基地兼职教师, 与校方的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双方坚持学生技能训练为重点,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样做一方面起到协调校方教学运作与企业方运营的差异性;另一方面, 实现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也可以说是将校内实训基地衍变为注入了企业股份的校办企业) , 使得校企合作不在停留于企业给与校方项目支持、实训基地的建设、员工培训等形式上, 而是注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能否按照市场运行规则, 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只有利益共享, 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合作;只有风险共担, 才能形成合力, 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不搞“拉郎配”, 不追求表面上的联合。

3.3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1) 校企合作更深一层的合作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能否真正参与及怎样参与职业教育中, 而不仅限于实训基地的股份合作。企业只有从职业教育中直接获利, 才会主动支持职业教育。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 企业同时又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制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校企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 应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设立专项资金。对于校企合作运作较好的校企双方, 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政策倾斜或税收优惠。

成功的校企合作有利于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但是校企合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和不断深化而有所调整。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从实际出发, 有所借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深入细化,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才能不断地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中“企业冠名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由于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教育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深层合作,运作机制,思考

参考文献

[1]苏强.构建产学研结合互动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5) :10~14.

[2]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10:谈谈冠名班学生的管理

一、选——抓好面试选拔工作,确保学生质量

首先要做好学生面试选拔工作,招收对象严格规定为农村至少是城市郊县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家境贫寒的学生优先。之所以如此规定,一是初中生可塑性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小,利于养成忠诚于企业的意识;二是农村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俭朴诚实,吃苦耐劳,十分珍惜学习与今后的工作机会,一旦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将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学生的中考成绩必须达到所定录取分数线,然后由企业高层领导和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进行面试和选拔,面试主要就是考查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最终确定冠名班级学生名单。

二、管——校企管理文化有机融合

企业为抓好班级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特选派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长年进驻学校担当副班主任,与学校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实行双责任制。该班引用企业的管理制度,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学习,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不准抽烟;2.不准携带手机;3.不准夜不归宿;4.不准谈恋爱;5.坚持每天早锻炼。通过这些规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避免学生养成沉迷网络、生活懒散的不良习惯。

三、教——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

开设冠名班主要是培养贴近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的人才,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以企业的需求和效益为基本的出发点,将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有机协调,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契合点,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如我校“中电数控班”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加工程序的编制,熟悉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维护、检测和常见的故障排除外,还要开设中电公司产品生产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如电气、化工、管理等课程。

冠名班的授课主要由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企业定期选派工程师或有关管理人员进校讲课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近距离接触。在授课过程中应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业务、人文管理、用工要求及待遇,让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选择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方向,强化学生的使命感。

四、练——专业技能训练保质保量

冠名班学生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培训。学生一进入冠名班就组织到企业生产见习,利用寒、暑假进行岗位实践,使企业文化及早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一直以高起点、高标准来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道工序,只有技术过硬加上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上一篇:二级中医医院评审解读下一篇: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