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理念

2024-07-26

高校发展理念(通用6篇)

篇1:高校发展理念

以人文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实现了读者的权利和馆员的义务,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

作 者:曹凤霞 作者单位:武警医学院教务处,天津,300162刊 名:医学信息英文刊名:MEDICAL INFORMATION年,卷(期):22(12)分类号:G25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人文 人文管理 校园文化

篇2:高校发展理念

2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端正高校体育文化指导思想

坚持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体育事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保护改善体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及有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更加自觉地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体育等新形式,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多种功能得以实现。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中西结合,注重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生与长远社会价值。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将为人类发展史开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旨和内涵。遵循绿色发展观,我国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要注重塑造个体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等外在表现,更需要重视体育活动中个体心理体验或团队精神分享等内涵的丰富;不仅要注重人通过体育活动去征服和改造自然,更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达到所谓“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做为教育组织的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应将追求超越的体育运动价值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体育文化精神相契合,将“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等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综合考量。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设体育制度文化

绿色发展观做为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需要来自科技、资本、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科学健全的体育文化体系,制度支撑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保障体育文化活动的规范性,才能满足绿色与发展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要求。体育制度文化的全面建设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

3.1领导体制

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体育文化活动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领导体制是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体育文化领导体制是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各高校体育文化领导制度的设计受高校整体实力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制约,差异性和个性客观存在。但是与其它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设计一样,必须把绿色发展观做为设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考量依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体育文化领导体制,一般需要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才能保证制度文化的系统建设和顺利实施。在领导核心坚强领导下各高校还应合理设计领导层次和领导跨度。领导层次与领导跨度的选择设计可以参照各高校现有工会和学生管理系统的管理层次和幅度来进行,然后根据具体的体育文化活动对此进行科学调整,让决策、咨询、执行、监督与信息反馈等五大功能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既系统又能相对独立的正常运行。各高校的体育文化领导体制的建立是各项体育文化活动遵循明确的管理层次、等级序列、指挥链条和沟通渠道等顺利展开的前提,而规范化、常态化的实施落实仍然需要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支持。

3.2组织结构

高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体育制度文化必须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来开展体育文化相关活动,并且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高校体育文化组织结构是指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纵向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二是横向的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高校体育文化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关系,建立职权明晰高效率运转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需要在利用原有的体育教学,工会事务,学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每个领导层次都设立专门负责的体育文化职能部门或者将拟定的具体决策、计划与方案等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职能部门或者承担任务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绿色发展观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常态化的日常工作中正确、科学、合理地开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要在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绿色发展理念,以其做为工作的主导,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能够顺应时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运转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机制,让体育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展开。

3.3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是指为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组织,控制,协调,反馈等活动所依据的规范形式的总和,是管理规范的制度化成果。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体育文化管理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制度建设方面有科学合理和充满实效的安排。具体来说需要在充分考虑校园环境、学校发展目标及师生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等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体育竞赛制度,体育测评制度,体育优秀奖励制度,校园体育活动规范等综合条例。这些条例必须反映绿色发展与生态体育的内涵,综合考虑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效、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体育文化。

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水平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许多高校近年以来在政府支持下纷纷建成了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也加强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力度,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目前很多高校师生对体育场馆的设计风格和便捷性满意度一般,校园体育宣传设施与宣传方法仍然较为传统不能与时俱进,体育教材版本陈旧形式落后不能很好的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需要等。

4.1注重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和谐性

弘扬绿色发展价值观,结合各高校个性化的校园环境,注重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和谐性,加强体育场馆建设的生态性可以让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好。高校在具体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应遵循绿色思维方式,更新体育文化的目标内容与形式,在体育文化传播和宣传上引入新的理念与内容,不仅发挥体育活动的强身健体功能,还要发挥直接或间接的育人功能。例如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学理念上强调生物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设施方面现代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上群体活动与竞技活动相结合,让教学功能的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这样就能让各项体育物质文化活动在绿色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其教育性、竞争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多种功能的同时得以综合发展。

4.2丰富体育物质文化载体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多元化的体育文化载体。体育文化建设的领导部门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遵循绿色发展观引入生态体育等先进理念,百花齐放,博采众长,为丰富体育文化提供思想土壤;其次采取社团化组织、项目化组织等创新举措,这些新的活动主体会增强体育物质文化活动的教育性和社会性,也会成为体育物质文化载体的创新主体;最后在体育文化活动的传播上注重网络化和专业性,网络化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尤其可以让个人移动终端成为新的体育物质文化载体,这会让校园体育活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结合得更密切。专业性传播方面可以利用学生会或各种体育社团组织一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艺术展览、体育文化交流,创新出更多的体育物质文化载体,营造出多姿多采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结合绿色发展内涵,既要利用好传统的诸如体育馆、运动场等设施,还需要开发出新型的多样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更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等各种现代化工具来丰富体育物质文化载体,以便提升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水平,为各高校的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体育文化体验。

总之,在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观念上应该更新旧的体育价值观,以人为本大力倡导生态体育观念,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同时和谐发展;健全高校体育制度文化,认真领导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促进体育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在绿色思维与绿色生活方式指引下,与时俱进开展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让校园环境更美好,让师生员工更健康,让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有社会长远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4(1):14-20.

[2]路佳,郝丽娜.体育强国视角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J].运动,2016,12:34-35.

[3]何斌,罗湘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5(6):522-525.

篇3:高校发展理念

1 以人为本的正确意义

1.1 以学生为本

首先, 要将培养学生成栋梁为学校的基本任务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点。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栋梁。建立学校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以学生为主, 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生素质的高低是证明一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成效的关键点,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不断发扬主人翁精神, 通过不同的方式, 将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改革、建设的发展积极的调动起来, 让学生拥有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 高校体育发展理念的所有教育方式要充分符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加快人的发展。可是最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发展, 因为主体性是区分人和动物的基本, 它具有自主性、自为性、自觉性。人的发展中主体性发展占有主导性。学生首先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因此体育发展理念的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活动要具备对学生主体性有利的培养方式, 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全体现出来。

1.2 以教师为本

当前的高校, 不但以学生为本, 还要以教师为本。体育学里的以教师为本, 就是指以教师的发展理念为主导作用。正所谓“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教师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坚持以教师为本, 首先就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其次就是一定要创建一个可以让优秀人才展现自己的良好机遇;最后一定要构成一个重视创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

2“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渗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也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目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重视健康, 因此而衍生出的“体育与健康”的体育教学内容, 就是对体育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作出的完美解释。体育和健康的课程内容充分的向人们展现出在体育教育过程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2.1 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新的教育目标

当前的体育思想正从虚无、抽象的一面迈向现实的一面。当前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 不论从本着训练出学生的体育能力、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来看, 还是本着健康为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它的中心思想皆是以往体育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在体育教育的人性化方面的发展方向设立的新目标。所以, 高校体育教育一定要关注眼前、放眼未来, 加强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要训练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行为及体育能力。

2.2 设立符合大学生兴趣, 可为其终身参与的教学内容

想要展现出体育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新构思教学内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设立, 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适合大学生生活, 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的活动方式, 是为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高中时期的体育教育之后, 到达大学时期, 此时的学生本身的体能和技能都具备了很高的水准, 在所有的体育项目里, 个体的倾向性较为明显。所以高校的体育课一定会以选项课的方式为主。高校的体育教学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天空, 让学生的体育视野更加开阔, 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强运动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自主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着达成教学目标位依据。详细来讲,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依照以下方式为原则。

(1) 健身和文化相融合。健身和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将高校的体育想象成跑、投、跳、球的项目上。而是要不断开发体育事业的文化底蕴, 才可以不断满足高校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可以构成一个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并且一定要将健康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 成为确立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 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2) 学科和可行性相融合。教学内容一定要保持同学科之间的发展相结合的规律, 还要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真正做到为学生之所用。

2.3 教学过程里运用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最能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 体现展现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小团体式的教学、互助式的教学方式等透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体验, 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能力的锻炼、体育情感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探索, 将高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逐渐构成了比较成熟的体育价值观, 形成了运动的习惯。

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也应当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对于以往的体育教育模式, 由于受到了前苏联相对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使得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陷入了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这样一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却在教育的模式上只遵守一个方式进行。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育应当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方式。让体育教学不但是具有授业、传道、解惑的作用, 还可以做到授人以渔, 让人享用终生的意义。并且透过体育发展理念让学生可以进行互动, 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体育教学可以更快的促进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发展。

2.4 要做到侧重于定性的评价

过去在实行高校体育发展的理念时, 运用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 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 在某种程度上将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简化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一定要展现出人文精神, 回归到评价本质的内在, 也就是评价加快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当前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从定量评价上来看, 讲的是数量计算, 比如:时间、次数、速度、高度、远度、重量等, 要本着教育测量的方式为基础。尤其是它用标准化、客观化、量化、精确化、简便化等突出的特点为大家所推崇,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以选拔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需要。这样的定量评价通常只注重于可测性的行为, 更加强调共性、稳定性及统一性, 而且过于强调纯技术和知识点。不得不说以这样的定量化为主的倾向式评价标准, 用相对统一的形式确立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用分数来确保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是通过评价的过程可以发现, 在这样的评价标准基础上, 评价是具有缺陷的, 关注评价标准的共性及统一性, 反而忽略了评价的个性及灵活性, 忽略了学生对于个体上的差异, 关注的是结局, 而忽视了整个过程, 并没有将怎样加快学生个体学习及能力发展作为考量。定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质”的方面的发展, 注重教育结果和教育目的之间的统一性, 加强对学生的优缺点的系统性调研, 而且对于个体的独特性做出“质”的探讨, 属于具备了实质性内容的一个评价方式。高校的体育发展理念, 对与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个体差异、协调能力、设计能力、努力程度通常都缺乏了科学的判定能力。一旦说对其有一点权重, 也只可以通过经验来进行主观的运作, 所以失去了客观性, 也将评价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体育课程改革将改变课程评价的观点提出来, 可是每个方式的运用都具备了相应的前提条件, 脱离了前提条件而去谈方法的使用, 就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结论。以往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里, 大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 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对于评价的方式、原则以及内容都完全通过评价者来决定, 被评价者根本不具备主动权。当代教育思想不断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因此, 体育教学也要如此。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以下几点可以体现出来:首先, 可以通过不同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体育教育评判;其次, 可以加快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控, 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自主权;最后, 对于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自我评判、自我了解, 找到真正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找到自己的目标。

3 结语

我们应该不断更新高校的体育教育观念, 不断认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内涵,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完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成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制的运用, 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让我国的高校体育可以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蒋凌云.浅谈“以人为本”的城市社会体育的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 2010 (18) .

[2]谢佩娜.对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内容的改革与设计[D].浙江大学, 2002.

[3]董先龙.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武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刘煜, 龚正伟, 刘周敏.竞技体育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及其化解——对竞技体育中科技应用的伦理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5) .

[5]唐桂萍.试论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育本质的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篇4:高校发展理念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校级、院系级教学管理组织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组织的水平反映整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实现能力,直接影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水平。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面临观念、体制、规模、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

很久以来,人们对教学管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管理处于辅助地位。而事实上,许多著名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师,更应有一流管理。二是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的历史背景及现有条件,分析投资效益;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应用学科。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教法”规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是学校的主权人,学校党委被授予领导学校,把握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令、法规,保持学校稳定,管理和选拔校内领导干部等,同时支持校长依法行政。教授通过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校内学术问题、规划、发展等许多问题发挥作用,教工则通过教代会、工会对学校发展和管理上享有审议权、监督权或部分决议权,是一种特殊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高校需要不断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在竞争中找准自己定位,寻求自己发展机遇。高校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教学管理体制,追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教学管理制度。

(三)管理对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家长为高等教育付费,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以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使学生在与学校的关系中变得更主动,出现了学生选择学校,要求学校的管理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另一个对象教师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各高校间的“人才战”就是充分的证明。教学管理工作如何面对教学管理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导向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新课题。

四、发展高校组织的管理能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现实中,不难发现学校顶层设计本身制定得很好,但宣传不够、组织与安排不精心、配套资源不充足、无适当的监督,都无法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学管理组织不仅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依据,还承担着设计方案的实施重任。面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规模、管理对象发生明显变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时,注重将个人力量转化为组织力量,形成整体协调的管理效力同时,要摆正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管理组织不仅要管理别人,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经验的生产与共享。(1)建立管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机制。教学管理知识库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程。教学管理知识库产生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每一位人员。校长或教学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的座谈会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记录,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等,都是教学管理知识库的内容。而一旦形成学校管理知识的生产、储存与共享的机制,学校的管理就有了实际支撑。在形成的过程中,创建管理组织信息平台,增加信息合作与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的传承。(2)加强组织对已有管理能力的继承。教学管理是将教学工作各环节连接起来锁链。学校的长期发展,在日常教学运行过程中自行生成、形成、储存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支撑。现行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很频繁,换人时只重视是否能够完成新任务,常忽略管理经验的延续性。组织管理能力的继承将避免重复实践,跳跃性大,随意性大,促使工作迅速展开,管理者与被管理都尽快适应,少走弯路,尽快投入改革创新管理上,发挥效能。

(二)提高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确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组织分工合作,学校管理层面则主要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主要进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监督指导作用,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体制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三)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部与整体效应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强调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只有保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达到质量标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加以保证。

(四)加强信息网络化教学管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将面临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竞争力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大学往往也有着一流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我们必须自觉形成与互联网一致的网络意识,努力去形成一个所有资源无缝集成,低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与更新,最终促使学校由传统管理型向公开服务型转变。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化在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各级教学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行为等也将纳入到管理网络系统中,该动态管理系统一旦运行,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将受到学校内外各类人员的推动,信息网络化将使教学管理由控制向服务、由单向指挥向双向互动、由制定规则向协调关系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中形成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香港某些大学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创建一套完整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与科研成果培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内地高校组织管理能力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88-89.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等.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教学管理,2005(6):45-46.

[3]傅定涛,胡弼成.论大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中国和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笏 龚玉平

一、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系,但魁北克省的私法在不少方面是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的。{1}但是加拿大或是魁北克省都未曾颁布过专门处理商业秘密的成文法。当魁北克省出现了“民法”问题时,不能使用衡平法或是不成文法。实际上,正如后文所见,衡平法与不成文法中的条例经常被民法所引用,法庭通常是试图在民法典中寻找相似的法规以便可以使用特殊的不成文法法规。显然,民法典本身并不是专门处理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和保密协议相关的法律完全是由法官制定的。

在魁北克省与商业秘密相关的案件是根据民法来裁决的。在没有禁止透露和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的书面契约时,便可运用民法典中的1024,1053,1065及1984条进行裁决。其内容如下:

1024条:合同不仅对合同中所申明的内容有法律约束,并且从法规、法律上来看,履行合同时所产生的结果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053条:任何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都要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不论这种错误是由于独断、不慎、疏忽,还是因缺乏技术而造成。

1065条:法律表明债务人在单方面毁约时有责任赔偿损失。而债权人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要求执行该法令,并且有权在债务人承担开销的情况下执行该法令,他还有权取消赋予债务人义务的合同,这些都是根据法典中所包含的特殊法规或根据其本人对损失的声明来决定的。

1484条:以下人无论是在其本人或其他团体介入时都不能成为买方,也就是说:

该财产的指定监护人或管理者,除非有法律授权,否则就不能成为买方。

担任销售该财产的代理人不能购买该财产。

负责管理该财产的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不论他是公共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购买该财产。

通过其所在部门销售的国有财产的官员不能购买该财产。

该条中所宣布的无权购买的人不能由买方来决定,该条只倾向于对财产所有者和对所售财产有兴趣的人。

依据以上规定,原告可以获得以下方式的保护:

(一)赔偿

基于民法典1053款和1056款,在魁北克省当出现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时通常要索赔,主要有以下几种:

-永久禁令

-损失

-交出所有包含机密信息的文件

-在魁北克省法庭没有追索权

(二)书面程序

在魁北克省并没有法规指出原告需要怎样以书面的形式描绘出机密信息或商业秘密。根据民事诉讼法典,要申请对信息的保护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申明原告用由该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并且陈述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商业信息。

2、解释被告得知该信息的环境,并且解释被告如何非法使用了该信息。

3、索取赔偿

在上述情况下,法院有权将所有的辩护和与机密信息相关的发现密封起来,作为机密保护。这种解决办法虽然远不完美,但是可以给原告的财产以最小程度的保护。

除此之外,加拿大刑法对商业秘密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加拿大刑法,加拿大高级法院认为获取保密情报不能出于控诉偷窃的目的,也就是说复杂难缠的机密情报并非达到刑法目的的合法“所有物”。最高法院做此决定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的案件中受害人保留有他的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只是信息已不具有机密性。但是,法院保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受害人在经济利益上蒙受损失时,这种对信息的非法使用就构成了欺诈。在加拿大刑法增加的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草案中第301届第3条第(1)款规定如下:任何人欺诈性的违反合法权利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未经他人同意而企图剥夺他人

(1)对商业秘密的控制,或

(2)与商业秘密相联系的经济优势

为应公诉的犯罪处以十年徒刑,或以简易审判处罚。{2}

二、中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比较晚,过去主要是通过民法进行保护,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颁布的技术合同中都有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在1991年4月9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术语,但该法并没有对商业秘密作出明确的界定,参与立法人员对其的解释是: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技术诀窍,商业情报等。{3}1993年9月2号,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1997年刑法在第219条里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罚力度的提高,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形成民法,刑法,劳动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模式,以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如下四种:(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依据以上法律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给负对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表现为:

(1)违约责任。当事人根据保密合同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损失赔偿额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根据实际损失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双方签定合同时所预见的损失。

(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权利人因被侵权而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权利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承担被侵权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因未履行保密义务或喝没有完全履行保密义务,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无论该行为是否造成权利人实际损失,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3、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为防止权力人的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权利人损失,人民法院向侵权人发出的警示,责任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和销售、责令销毁侵权产品等。

4、其他民事责任。除以上三种民事责任外,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排除妨害;恢复名誉、荣誉等。

(二)刑事责任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九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刑罚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违反该法第十条规定,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县级以上工商管理机关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以强制措施制止侵权。

根据受害权利人的要求或者依照职权,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侵权行为存在,并且将给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在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护的前提下,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扣留侵权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再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在采取以上处罚措施时,工商管理机关对侵权物品可以做以下处理: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历任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罚款。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中国、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

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秘密不仅仅牵涉到私人的利益,还牵涉到公共利益,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牵涉到不同的法律部门。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的社会状况,历史及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点也不一样。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民法为基础,以侵权和合同理论对其进行保护,这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属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主要由私法调节。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都比较成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非常曲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走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秩序依然混乱,人们的权利意识尚未发达,因而我国则更多的偏向于用公法的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和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来看,还适应该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来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侵犯商业秘密,首先是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应该使得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完善。

四、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主要有侵权法理论,合同法理论,财产法理论,还有限制竞争理论和不正当竞争理论,各种竞争理论各有优势。但是在我国,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合同法理论的传统都不是很深厚,实践中,更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依托于其他的法律,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定商业秘密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几种保护对象,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对商业秘密也应该一样。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加拿大也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我国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商业秘密财产权理论是技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4}产权的特征是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在法律上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对于实现其流转,进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明确商业秘密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秘密合同主要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以及有雇佣关系的单位和职员之间。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与公共制醋相冲突的合同都是合法的,且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信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保护。因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较差,或者无法得到证明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还有些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的信息,属于职员的模式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三)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利益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人。侵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侵权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不正当竞争法为主,所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是采取行政手段,只是对侵权者进行了制裁,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并未得到赔偿。明确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才能保护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民商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第1页.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763页.

{3}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问题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第37页.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03页.

论探望权及其执行

?笏 张国刚 范凯文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方协助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它是由亲权派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夫妻离异后,它关系到能否定期与子女团聚,弥合家庭解体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促进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获得父爱、母爱是一个人的宪法权利,这些权利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普遍的现象,是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抚养方都不能阻止有探望权方探望子女,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引入,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篇5:高校发展理念

【摘要】拓展训练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以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外相统一;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关键词】扩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

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也是终身教育活动的一项新时尚。我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正处在多模式发展阶段,其中作为独立课程开课是发展的主流。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参与的个人或集体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困难的自信心、与他人沟通以及领导团队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人际信任,社会适应能力有正迁移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发掘潜能等方面的人格素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以及能动性。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调、师生交流阻隔等诸多问题。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情况,将拓展训练理念引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人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观念应折射出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与指导思想相映衬的新颖教学方法。而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中心,注重传统体育课程的“三基”,片面追求体育教学负荷强度来增强学生体质等传统教学观念哺1。另外,高校体育教学也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普遍采用传习式、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滞后制约了高校体育改革的纵深发展。

1.2体育教学项目设置不够丰富和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建设或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普遍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球类项目以及武术、健美操等为主。对一些趣味性强、群众基础广的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进行合理设置,造成大学生在选修体育项目方面存在局限性,迫使部分大学生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1.3体育场地设施的缺失和滞后

据调查高校在体育建设方面投入经费不足,普遍存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缺失、滞后等现象。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开发上不够完善,对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缺乏必要的知识、意识和经验,造成许多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质量有不断下降趋势。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态度正在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以及追求个性化方向转变,他们会根据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所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选修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情况也制约着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施。1.4课程评价体系不尽科学合理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单一化考核模式,主要包括考勤、技能考核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三方面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也仅仅流于一种形式。因此,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往往只由考勤和技能考核成绩决定。这种传统考核模式过分注重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价,造成了学生体育成绩差异性较大的不利现象,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拓展训练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2.1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技术传授为重点,以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情况为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单一性和局限性。而拓展训练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它既关注参与者的即时感受、精神、态度等主观意识,又关注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与经验的获取。将拓展训练目标的多元化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从描述性层面提升到程序性层面,把对学生技能的单纯传授扩展为对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社会协作能力以及对自己认知等方面的培养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2.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主要以教师的单方面交流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到其中,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消极、沉闷。而拓展训练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互相沟通,给参与者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让参与者体会到在一个团队中与人和谐交流、愉快合作的益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活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提高状态,而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参与到教学中,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拓展训练的理念之一,它以参与者为主体,有针对性的安排拓展训练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参与者体验到主角的感觉。同样,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开放性和现代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因大学生体育基础与能力不同在情感态度上存有偏见,而应以全部学生为授课主体,创造出丰富而有效的“动态统一体”,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能动性。

2.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相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等封闭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拓展训练式的教学模式,把拓展训练的理念或一些拓展训练如游戏、障碍跑、跳跃等简易项目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游戏、娱乐、学习锻炼集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感悟,得到锻炼。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师应重视文化认同,将教学课程设置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再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使教学情境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而是扩展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实现课堂内外的统一,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2.5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拓展训练是自评、互评和教练评定三者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拓展训练考核不仅仅看结果,更多的是关注过程,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体。这种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它可以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水平、参与意识、锻炼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情况等各方面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借鉴这种评价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和教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将拓展训练理念融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首先,它可以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是一个良好补充。其次,有利于高校学生运动潜能的挖掘和创造力的培养。再者,对培养高校大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沟通、心理素质、自信心、积极能动性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6:高校的双向管理理念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成为了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当下,对这一阵地的管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然而,在以往的探索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高校管理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于高校的主体之一——大学生造成的。大学生本身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以往在高校管理问题的探讨中,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也就是管理实施的对象来看待和思考的,忽略了大学生本身亦是高校管理中的实施者。本文试图根据高校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理念,建立一种双向的管理理念。

双向管理模式是指既要有从上到下的纵向管理,也要有自身的横向管理,并且将“纵”与“横”交叉结合起来。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机构管理应该属于纵向管理,纵向管理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基础,保证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转。在纵向管理中校长处于管理的最高层,学校管理的好坏很多时候与校长的管理方式和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流的校长:通过文化来治理学校;二流的校长:通过制度来治理学校;三流的校长:通过人来治理学校。学校管理从校长盯教师,到制度管教师,再到精神引领教师,是一个不断进步、提升和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不如说有一套好制度、好文化就会有一所好学校。也就是说,在学校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段话虽然将校长加以划分为不同一流、二流和三流,但从侧面上也显示了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为教书育人服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环境,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的方式是无形的。学校管理主要是靠规章制度来完成的,是硬性约束。软性的校园文化有助于硬性的校园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工作的重心是育人。因此,校长在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的过程就是要激励和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人的内在潜能。

为了满足教师们的需要,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说学校管理必须力争达到校长、教师、学生都能够自我管理的境界。这就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在高校管理过程中机构的纵向管理和教师学生自身的横向管理,内化为一种自我管理呢?那么就需要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实施美育。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人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进步而提高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各种社会进步,唤醒了人们沉睡多年的社会审美需要,使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二、以人为本,注重情感

美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注意到了人的内心世界,即人性、感情和精神,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

1、以人性为前提

所谓人性,即人的共同属性。从人性表现看,任何人都是想摆脱约束力的,向往自由的境界,可是,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在规范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柔性管理”手段,给人们提供创造自由的空间,以此表达尊重与民主、沟通与对话、和谐与舒畅,这就是人性的深刻的层面,也是学生美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2、以感情为纽带

感情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人,有感情就有亲切感,有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力就大。感情可以是关心、温暖,也可以是尊重、赞誉;可以是信任、理解,也可以是支持、帮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高校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很多管理都可以简单化,便捷化。

3、以精神为寄托

在文化的三层次中,精神处于核心的地位。文化是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方式,精神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价值取向。把世界作为“人的世界”来把握,便发展出人文精神,把世界作为“物的世界”来研究,便发展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管理中,“人文管理”主张以人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人化”,注意满足人的情感需求,突出情感的逻辑;“科学管理”则主张以物为本,把一切对象加以“物化”,强调人的理性特征,突出效率的逻辑。实现“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互补,把“人”与“物”、感性与理性、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在在德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彻到德育中去。

以上两个方面,就是我们在高校中进行德育管理的关键问题,即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很好地解决了美育管理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把握好这些,学校学生的管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浅谈电教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二十六中学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