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2024-07-30

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通用6篇)

篇1: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坚决整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提升干部工作的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等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理。

第三条对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进行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定性,坚持区别情况、恰当处理,坚持宽严相济、惩教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指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篡改、伪造等手段,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的行为。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行为:

(一)篡改、伪造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习经历、工作履历、民族成份等信息的;

(二)篡改、伪造公务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等材料的;

(三)篡改、伪造学历、学位等材料的;

(四)篡改、伪造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等材料的;

(五)篡改、伪造加入中国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等材料的;

(六)篡改、伪造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材料的;

(七)篡改、伪造录(聘)用、招工、入伍、转业安置、工资待遇等材料的;

(八)篡改、伪造考核、考察、任免、鉴定、政审等材料的;

(九)篡改、伪造评先评优、奖励等材料的;

(十)擅自抽取、撤换、添加、销毁档案材料的;

(十一)冒用、顶替他人身份等材料,在入学、入伍、招工、招录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十二)存在其他篡改、伪造情形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当事人进行处理:

(一)直接或者请托他人对本人档案材料实施造假的;

(二)本人亲属、特定关系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对本人档案材料实施造假,本人知情、默许,或者当时不知情但知情后未及时向组织报告的;

(三)对档案中有关问题,拒不配合组织调查,不如实说明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违法情形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包括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干部工作机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的有关人员和其他参与造假人员)进行处理:

(一)接受他人请托或者利用职务、工作上的便利,直接实施造假的;

(二)违规查阅、借阅、转递档案等,为他人造假提供方便的;

(三)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发现存在明显问题的档案材料不及时报告、不按照规定处理的;

(四)在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调查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销毁有关证据的;

(五)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违法情形的。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领导人员进行处理:

(一)授意、指使或者纵容、默许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档案造假行为的;

(二)干扰、阻挠有关部门对档案造假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拒不执行上级处理意见或者违规变通处理的;

(四)本地区本单位档案造假问题突出,且查处不力的;

(五)存在其他违规违纪违法情形的。

第九条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所列情形的,应对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诫勉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限制提拔使用处理;情节严重或者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行为涉嫌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作出结论如需进行复查复议的,适用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尚未作出结论的,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不认为是违规的,依照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处理;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认为是违规的,而本办法不认为是违规或者处理较轻的,依照本办法规定处理。

第十条通过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获取的不正当利益,经组织审查认定后,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撤销或者取消。

第十一条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严格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凡发现涉嫌造假的,一律暂停选任程序,进行调查核实;问题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者重用。

第十二条对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进行处理,应当在深入调查核实、仔细甄别鉴定的基础上,必要时听取本人陈述,经集体研究决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篡改、伪造档案材料的行为与“填写不一致”“信息勘误纠正”等情况严格区分开来, 确保处理结果客观公正。

第十三条领导干部因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的,其影响期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篇2: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颁布单位: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 颁布日期:2004-9-20 文号:京劳服社发[2004]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规范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接收、转移、管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档案的安全,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根据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关于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劳力字[1992]33号)的规定,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退休人员的依据,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下,由市、区(县)两级劳动服务管理部门(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是负责对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业务部门,应指定专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六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因死亡或依法宣告失踪或者出国不归者,在社会保险关系自然终止后,其档案材料由社保所存放于专柜集中保管,不得销毁或转移他处。

第七条 社保所档案管理职责:

(一)妥善保管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二)收集、整理退休人员档案材料;

(三)办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手续;

(四)登记退休人员材料变动情况;

(五)负责办理档案的接收、转移工作;

(六)出具与档案材料有关的证明材料;

(七)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章 档案的内容

第八条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和分类:

(一)履历材料;

(二)自传材料;

(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考绩、审批等材料);

(五)政审材料;

(六)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七)奖励与评选先进、劳模材料,处分、劳教与刑罚材料;

(八)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用、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审批、退职审批等材料;

(九)提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条件

第九条 为确保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绝对安全,各街道(乡镇)社保所必须选择或建立防火、防潮的专门档案库(室),配置档案柜或密集架,档案加面积每千卷不少于20~50平方米,并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施。

第十条 档案库(室)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保持库(室)的清洁和库(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要求: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5%,库内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第十一条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档案库,档案库内严禁吸烟,不得明火进入库房。

第十二条 各街道(乡镇)社保所应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室)、阅档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三室分开。不得在库房内阅档或办公。

第五章 档案接收、管理、保管

第十三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接收档案时,以《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附件1)和企业移交的档案材料分类目录清单为依据,对接收的档案材料进行现场核对,清点无误后由接收人签字。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材料不全的,特别是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有关审批表,要求企业补齐;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补办的有关审批表,要在办理移交手续时,由企业专门写明缺少材料的原因和具体审批表名称,由企业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并由街道(乡镇)社保所将企业出具的补充材料放入本人档案。

第十四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对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后所形成的或接收的档案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立卷,保持档案的完整;档案室的档案要分门别类,科学系统地排列,摆放整齐。档案编号统一采用市技术监督局编发的街道(镇)编码加以序号,档案盒侧面的位置号应采用不干胶粘贴,以便档案流动时变更存放位置。

第十五条 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统一使用A4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复写纸书写。

第十六条 档案卷皮、目录和档案袋的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

第十七条 严禁任何人私自保存本人或他人档案,或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对违反规定者,应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光、防盗等工作。

第六章 档案借阅

第十九条 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档案,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材料,需持盖有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公章和查阅人姓名、身份的介绍信,方可办理查阅登记手续。查阅档案的,不得将档案材料带出查阅室。

(二)借阅使用退休人员档案的单位,应派可靠人员到保管单位查阅。档案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借出查阅。如必须借出查阅时,应在介绍信中说明理由,经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批准后履行借用登记手续,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归还。

(三)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对违反者,应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请示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经批准后才能复制办理并加盖公章。

第七章 档案的转递

第二十条 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含职介或人才中心),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移交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列出清单并装订成册;持《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在办理转移社会保险关系手续时,将其档案转移至退休人员户口所在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企业不存在的,由退休人员本人持市社保中心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通知单,到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后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附件2),办理移交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的手续。

第二十一条 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对户口在本区(县)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与相关材料,分别转移到其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保所。

第二十二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因户口所在地发生变更,需要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须首先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三条 退休人员持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开具的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到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档案转移,由转出地的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填写《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在市集中交换时移交转入地区(县)社会化服务机构;转入地区(县)社会化管理机构接收后,向转入地街道(乡镇)社保所移交。

第二十四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其户口在本区内变更的,档案由转出地街道(乡镇)社保所出具同意转移证明,报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再由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向转入地街道(乡镇)社保所移交。

第二十五条 已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户口迁移到外省市的,档案由退休人员迁出地的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保管。

第二十六条 街道(乡镇)社保所管理的失业人员,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后,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继续管理。

第二十七条 企业移交前死亡的退休人员,其档案由企业保管;注销企业退休人员,在移交前死亡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保管。

第二十八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档案由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本人自带;

(二)转出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退休人员转移通知书》(附件3)的项目登记,密封包装后封口盖公章;

(三)应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四)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

第八章 证明出具

第二十九条 证明出具工作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不在街道(乡镇)社保所的退休人员,不属于街道(乡镇)社保所出具证明的范围。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规定必须出具的证明,出具的证明内容要严格依据档案材料和基本信息和登记表中的相关记录,而档案材料和基本信息登记中没有相关记录,应由相关部门出具可资证明。

第三十一条 出具证明应真实、准确。证明内容经街道(乡镇)社保所领导审阅后,加盖公章。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见附件4。

第三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保所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附件1: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档案移交名册表(见表)

附件2: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

附件3: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存根

附件4: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

附件2:

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交接书

甲方:(区县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中称)

乙方:(单位名称)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准予乙方的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为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特签订如下交接书。

一、经甲方核准自 年 月起乙方可为 名退休人员(其中退职人员 名)办理转移到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手续(名单附后)。

二、经乙方整理清点于 年 月 日向甲方移交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份 件,各类证明 份(其中人事档案转到其他单位证明 份,人事档案丢失的出具证明的 份,未建人事档案的证明 份)。

三、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按规定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基金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甲方负责退休人员社会保险事务性工作和人事档案管理等管理服务工作。

四、退休人员在乙方管理期间享受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统筹外负担的相关待遇的(以下简称“统筹项目外待遇”)处理问题,乙方与退休人员签订的协议书中主要承诺了以下内容:

(一)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按规定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基金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

(二)乙方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外待遇的处理方案于 年 月经

会议或与退休人员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三)乙方已经以 方式,在 年 月 日前解决了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外待遇问题。

(四)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其不提出任何统筹项目外待遇的经济要求。

五、本交接书一式三份,双方与市劳动服务各存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区县社会化管理 乙方:(单位公章)

服务机构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3: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存根

社保所管理的退休人员 同志,因户口迁移转入 区 街道(乡镇),档案随即转入该区。

年 月 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转移通知书

编号: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现在我区 社保所管理的退休人员 同志,因户口迁移转入你区,根据规定,现将该同志档案材料转入你区。请查收。该同志档案 卷 份。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年 月 日

回执

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

你区于 年 月 日转来 同志档案材料 卷 份,于 年 月 日收到。

接收人(签字)盖章 接收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4: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夹、档案盒规格的规定

一、档案硬卷皮

卷面、卷底各一页。

1.卷皮规格:长30厘米,宽21.5厘米;左边设三个装订线眼,眼距(从眼中心算起)8.3厘米;线眼中心距左侧边沿1.5厘米,上下线眼中心距上、下边沿均为5.4厘米。

2.卷面标签:由装订线处向左设“标签”两个,供填写编写、姓名、籍贯用。规格为:上下高6.5厘米,左右长9厘米。两个“标签”距卷面上、下边沿各为6厘米,并与卷面装订线相连接。

3.卷皮材料:一般可采用三百克的单面白纸板加包布面,或只用包边角,也可以用纸裱糊,但不宜过厚,以减轻档案重量。

4.卷皮颜色:应采用浅色,如浅黄、乳黄色等,不要用大红、大绿,或黑、兰、紫等深色。卷面上的字,一律用正红色。

5.卷面项目:“退休人员档案”、“姓名”。

6.字体与距离“退休人员档案”用楷体(72磅),字与卷面上边沿距离为7厘米,“姓名”用大一号宋体,与卷面下边沿相距5.5厘米。

7、卷面里页印“注意事项”:

注意保密,不得遗失,不得让无关人员翻阅。

爱护档案,不要涂沫、勾画及乱加批注。

8、卷面材料不得拆散,不得随意增加或抽出材料。

二、档案盒

1.规格:长31.5厘米,宽22厘米,厚(折叠部分)2厘米。

2.材料质量:可根据条件选用较好的硬牛皮纸。

3.盒面项目“退休人员档案”、制作单位印在下边“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3: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

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十六大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央企领导人员管理工作, 制定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规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以来, 按照中央要求和现实需要,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各企业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定《管理规定》, 及时将这些做法和经验上升为规章制度, 对于推进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提高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水平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将对各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管理规定》是经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的。

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各地各有关单位和各中央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实践中, 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没有充分体现企业特点, 干部考评与业绩考核“双轨运行”, 考核评价主体比较单一, 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 要“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因此, 出台《考评办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引导企业注重提升“软实力”

制定《管理规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中央企业实际出发, 着眼于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 以完善领导体制、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 规范程序, 明确要求, 建立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保证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研究起草《管理规定》过程中, 我们按照“反映现实、大胆创新、留有余地、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 力求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管理规定》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同时,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 注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把组织选拔与竞争选聘结合起来, 使《管理规定》符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管理规定》注重把近年来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 加以归纳、总结和完善, 同时注重吸收借鉴党政干部管理工作的有益经验, 以及国外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好的做法, 积极探索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三是坚持可操作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主要环节从内容、程序到方式方法, 都尽可能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对尚处于探索中的一些做法, 从原则上提出要求, 为今后的实践和改革留有空间。

在制定《考评办法》过程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树立导向、改革创新、体现特点、简便易行”的总体思路, 强调以业绩为基础, 全面考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能力素质、履职行为和履职结果, 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班子团结、企业党建、科学管理等“软实力”提升, 与现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互为补充, 形成了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考评方式上形成了多维度、全方位、开放式考评, 实现了考评制度的创新突破。

提出公开招聘、任期制等新举措

《管理规定》分为9章共66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文件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二章资格条件, 规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职的基本条件和资格;第三章职数和任期, 主要对中央企业董事会、经理班子、党委 (党组) 班子的职数以及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等作出了规定;第四章到第八章, 主要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职业发展、退出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出规定;第九章附则, 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考评办法》分为5章共35条。第一章总则, 主要明确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原则、主要方法, 并对考评对象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综合考核评价内容, 对考评内容、指标和要点作了具体说明;第三章综合考核评价方式, 确定了考核评价的组织实施方式和具体程序;第四章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提出了考评结果的确定方法、标准和奖惩措施;第五章附则, 主要明确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以及《办法》的解释权和实施时间等。

这两个文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规定》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融入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格条件、考核评价、问责之中。《考评办法》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科学发展内容作为考核要点及标准, 增加了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考核指标或要点, 引导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管理规定》积极吸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改革的新成果, 提出了公开招聘、任期制、任期考核、多维度测评等多项新举措。《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评价, 探索建立了综合考核评价的量化评分体系, 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评有机结合。三是体现了中央企业特点。《管理规定》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原则、资格条件、职数、任期、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职业发展、退出等方面都赋予了有别于党政干部管理的鲜明企业特点。《考评办法》突出业绩导向, 在考评内容中赋予业绩50%的权重, 将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和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评中。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扩大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管理规定》要求, 在本企业内部选拔领导人员应当经过民主推荐, 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民主推荐情况, 实行差额考察制度、任前公示制度、职工代表对领导人员的民主评议制度, 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要接受职工民主监督。《考评办法》强调, 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规定职代会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并赋予较高的权重;未成立职代会的, 参加企业内部民主测评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小于10%。二是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 把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方式。去年, 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总经理, 实现了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突破。《管理规定》明确提出, 对经理班子成员的选拔应逐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力度。三是全方位开展民主测评, 在更大范围听取群众意见。《考评办法》借鉴国际通用的企业考评方法, 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 建立了由企业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职工代表、上级管理部门、监事会共同参与的多维度测评, 并结合个别谈话、听取意见、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 综合运用多维度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真正实现负责人“能上能下”

目前在一些企业, 确实存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上来后, 除了到达退休年龄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等情况, 才能“下”来, 否则, 即使工作平庸, 业绩平平也不会“下”来。为解决这个问题, 《管理规定》和《考评办法》作了如下规定:一是实行任期制。《管理规定》对董事、总经理、党委的任期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将考核评价与任免、奖惩挂钩。三是健全退出机制。《管理规定》提出, 完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免职 (解聘) 、辞职、退休制度, 并规定了免职 (解聘) 的五种情形和应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三种情形, 明确了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四种辞职形式。同时规定“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达到任职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企业领导职务的, 其在下属企业所兼任的其他职务也应当一并免除”。上述规定有助于建立企业领导人员的正常退出机制, 真正实现领导人员的“能上能下”。

职务消费接受职工监督

中央高度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管理问题,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 目前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已经形成了以业绩考核为基础, 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 《管理规定》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严格执行《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二是明确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方案审核、批复的程序。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 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薪酬、奖金等任何报酬。三是按照依法合规、从严从俭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建立健全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制度。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通讯、业务招待、差旅、考察培训等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消费项目, 应当明确标准, 制订预算方案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核、批复后实施, 年终将情况报国务院国资委, 并接受职工民主监督。

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篇4: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10-11-17

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及时制止、处理违反《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行为,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为干部人事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违反《条例》的行为,是指违反《条例》,给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造成损害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对违反《条例》行为的查处,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情节严重案件,须向省级组织人事部门或中央组织部报告。

第五条对不按《条例》规定转递干部人事档案造成档案丢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直接责任人警告、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泄密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损坏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对扣留材料或分批转递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

第六条对擅自从档案中抽取、撤换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特别是处分材料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警告、严重警告或留党察看处分,并责令恢复其档案原貌。

第七条对伪造学历、工资、党团、职称、转干、奖励等档案材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直接责任人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撤出并销毁伪造的材料。

第八条对擅自或在他人指使下涂改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干部人事工作岗位,对指使(授意)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外职务或行政降级处分。

第九条对擅自拍摄、抄录、复制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

第十条对擅自向他人泄露、公布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

第十一条对擅自出卖、交换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或利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牟取私利的,视情节给予直接责任人严重警告、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或开除党籍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火灾、水浸、被盗等致使干部人事档案遭受重大损失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或开除党籍处分,对主管领导给予撤销行政职务或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对没有按《条例》规定保管档案,造成干部人事档案虫蛀、霉变、受潮等损坏的,视情节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警告处分。对分管领导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四条对擅自销毁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视情节给予直接责任人以批评教育、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第十五条对违反《条例》规定私自保存他人档案的,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交还,拒不交还的,给予警告处分。

第十六条对查阅本人及亲属档案的,对直接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第十七条干部人事档案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本单位出现的严重违反《条例》的行为不调查、不处理,或知情不报,甚至采取欺骗手段,蒙蔽上级主管部门的,对主管领导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第十八条对举报干部人事档案违纪行为打击报复者,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九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篇5: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一、劳资人事管理

1、员工招聘管理,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员工招聘计划,完成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的招聘及管理工作。招聘渠道:①人才市场与劳务市场;②员工和熟人介绍;③网络招聘;④广告招聘;⑤其它方式。

2、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入厂,按照企业规定及时同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⑴填制新员工入厂登记表,需提供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岗位技能证等(留复印件),建立新员工劳动档案,报送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审批,试用期1-3个月,试用期满转为正式员工。

⑵公司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评价及奖罚资料均应及时备份,入本人劳动档案。

⑶协助企业协调与处理同员工劳动关系纠纷相关问题。

⑷按照《员工进厂离厂管理规定》(总[0608]-B011)管理,负责办理员工离厂(辞职)手续,及时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将相关资料及时归档,妥善保管好该员工的劳动档案,以便备查。

3、对员工社会保险管理:按照同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完成员工“五险一金”管理工作

⑴每月及时为员工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公积金(以下简称“五险一金”)的缴费手续。

⑵根据企业员工的流动情况,及时办理员工“五险一金”的新增与减少的变更手续,以及相关转移手续。

⑶根据“五险一金”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及时妥善办理企业员工“五险一金”的每年年检手续。

4、员工考勤管理:按照企业劳动纪律及考勤管理要求,完成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

⑴每月负责对各工地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考勤,进行收集、汇总,审核、制表,报公司审批,以便发放工资。⑵每月负责对公司管理人员、工厂管理人员及工人的考勤进行收集、汇总,审核、制表,报公司审批,以便发放工资(目前暂由财务部负责完成)。

二、档案资料管理

1、工程资料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单位,以工程项目合同为龙头,从首到尾一整套的工程资料归档管理。包括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标书、中标通知书、工程预算书、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计划、进度款支付、质检安检、工程款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项目评价等全套资料,均应进行整理、分类、编号登记归档。企业通过相关制度设定约束工程项目的相关部门和人,将所完成的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全部存档。

2、生产技术资料管理

⑴技术部及相关责任人应定期将定型成熟的生产技术资料包括图纸,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作为企业成型技术及知识产权移交到档案室登记存档。

⑵技术部及相关责任人将定型成熟的电子版生产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号存储在移动硬盘上,贴上封条,注明日期,将其移交到档案室登记存档。

⑶下发的生产图纸及资料,生产完毕,技术部及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将全部收回,并整理、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移交档案室登记存档,备用备查。

3、企业文件管理,均按公司企业文件分类、编号管理要求执行。

⑴企业上报下发的内部文件,均应备份一套,分类编号登记存档,备查备用。

⑵企业外来的文件,由相关部门或责任人签发执行后,移交到档案室编号存档。

4、企业证照、资质证书等存档管理,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企业施工资质证、特种设备证、专利证、员工职称证及岗位技能证等,均应分类编号存档管理,并及时做好缴费及年检工作。

三、档案资料的妥善保管及借阅管理

1、企业的所有档案资料均要妥善保存,防火、防盗、防潮、防污、防蛀、防破损、防丢失。保持档案资料的整洁、干燥和完整性,并做好档案资料保密工作。

2、企业档案资料借阅管理(包括专业书籍、手册、工具书等)一般性资料,经部门负责人签批同意,方可登记签字借阅,并按时归还。保密性资料需总经理签批方可借阅。如因借用造成档案资料丢失、损坏或泄露企业商业与技术机密,造成企业损失均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公司

篇6: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处理办法(试行)

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表现形式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指以谋取不当利益为目的,采取篡改、伪造等手段,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的行为。具体说来,一切有意而为之的不符合政策规定,不以事实为准绳的涂改、添加、抽出或虚构档案材料均视为档案造假。一直以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并不少见,在档案中涂改年龄、增删履历、变换身份等已然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一)干部人事档案中有关年龄问题的造假。干部年龄造假是干部档案造假的“重灾区”。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意将年龄填大或填小。例如,招工、入伍、接班时年龄不够,将年龄填大;而干部选拔任用、退居二线时为争取提拔、延长任期,又将年龄改小,以至于出现依据部分干部履历进行逻辑推算,两岁就已经入学,十岁就已参加工作等怪现象。

(二)干部人事档案中有关履历、学历问题的造假。干部档案在履历和学历上造假,主要体现在干部在招收为国家全民所有制工人、吸收录用为国家干部以及干部公开选拔和任用时,为达到所要求的在基层或某个职级工作年限、最低学历等要求,在档案中随意增删工作经历或者提供虚假文凭,严重破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性。

(三)干部人事档案中干部身份问题的造假。干部身份是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未实行“逢进必考”政策之前,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干部身份,但前提是必须满足相关学历、工作年限等条件要求。干部身份造假一方面体现在不符合取得干部身份相关条件,但通过关系获得了吸收录干指标;另一方面表现为钻政策的“空子”,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例如,先冒充已破产或倒闭国企员工,再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巧妙绕过政策红线。领导干部子女及亲属是干部身份造假问题的高发人群。

针对“三龄两历一身份”造假乱象,正在进行的全国性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明确提出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信息作为重点审核对象,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亮剑”。

二、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防治对策

干部档案造假行为破坏了档案本身的真实性、严肃性,不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人才,同时也使公众对干部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因此,从源头上解决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刻不容缓。

(一)严格执行拟提拔干部任前考核制度。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各省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本部门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流程,变事后审核为任前把关,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拟提拔任用干部前考核制度,对拟提拔干部档案进行全面审核。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要信息存有疑问的,应暂缓提拔任用,经调查清楚后方可上会讨论。

(二)加大档案造假惩罚力度。档案造假乱象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低风险投入,高收益回报”是其主要原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松懈,制度执行不到位,让档案造假有机可乘;造假轻易不会被发现,发现也不会被处理,让造假之风愈演愈烈。要想从根源上遏制档案造假现象,必须加大惩罚力度,细化惩治措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问责制度,从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上让造假者感受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威慑力,还干部人事档案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改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与选人用人机制有关。一些地方为了便于操作和具体量化,设定了学历、资历、身份等“硬杠杠”,从而导致了很多富有学识、能干事、谋事的人都被排除在了大门之外。选人用人应把把品德、能力、担当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与身份,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建设诚实守信、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上一篇:物业变更自查下一篇:手工操作安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