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2024-07-2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共7篇)

篇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又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所以我们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前,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一定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我们科学合理的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具体如下:

首先,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与归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书籍文章都属于认识,都是实践的产物,没有实践,就没有这些文献的存在。我们在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论文撰写前,不仅论文的选题要从实践以及各种文献中获得,而且论文的意义也需要有实践意义,使得论文的撰写得以落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正如:现在我跟随导师做课题,是关于股权众筹方面的,股权众筹是一个新的产物,国外兴起于2009年,而国内从2011年才有,随着股权众筹的兴起,研究股权众筹的人也越来越多,关于股权众筹方面的文献才得以增加,这都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才得以形成的,而人们在对股权众筹的实践加以总结后,才能够更好不断完善股权众筹,促进其发展。

其次,要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普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而发展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和联系过程中,不能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将我们所描述的对象放在一个孤立的视角加以描写,而是应该搜索各方面的资料,使得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论文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也是一种相互联系的过程。正如我在学习研究股权众筹过程中,要不断的关注股权众筹这方面的新闻,把握其最新动态与发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除了需要阅读股权众筹相关方面地文献外,更需要阅读与众筹有关的文献,比如:私募、风险投资、投融资等,只有将各方面的知识弄懂,你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使用相关知识。

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我们注意,比如:要坚持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现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在以前可能行得通,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可能已经行不通了;还有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及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观点,因为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的撰写对象,对这个对象展开论述,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以上是在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前需要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观点,接下来将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加以具体介绍和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是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其中方法论涉及到哲学方面,与上文所述有所重复,所以不再赘述,接下来将重点对研究方式以及具体方法和技术加以说明。

研究方式是指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主要分为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对比信息,并对其信息进行深入的运算;而定性分析方法无法对不同单位的特征做数量上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只是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者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概括,这种方法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深层次的结论;实证研究方法是指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也就是说实证研究方法将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连结,既使用定量分析法,又使用定性分析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难以仅仅依靠定量分析方法或者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往往需要翻阅各种文献,参考各种资料,总结归纳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还要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作为我们定性的证明,使得结论更具有说服性质,更具有科学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证研究,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大家进行论文的撰写的最容易的办法。

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研究各个阶段所使用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其中文献研究法是指我们要广泛的阅读相关文献,从中了解到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寻找到他人未深入研究或者未研究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形成文献综述的过程,文献研究法是大家在进行论文撰写前只用最广泛的方法,基本每篇论文都需要用到文献研究法,没有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认识,又怎么会有自身的研究呢。

问卷调查法也是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对研究对象为群体或者对象较多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请所研究的对象进行问卷的填写,并进行数据归纳、总结、分析,是一种能够收集到一手资料的分析方法。除了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也能够收集到一手资料,但是他们收集到一手资料的难易程度不同,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有的时候在一手资料难以收集时,就需要进行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一些营销数据的收集以及公司营业数据等,其中,股权众筹领域主要进行的就是二手数据的收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熟练掌握各种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将其运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篇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

张定裕

【内容摘要】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它通过对被研究者的具体的某些在“质”的方面的体验与感受的研究,以寻找动机。同时,定性分析还强调从被研究者的社会网络结构去分析,因为研究者相信任何资料都只有置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才有价值,才能被理解。在定性研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小组座谈会、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和归纳分析法。通过小组座谈会,被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初步的了解被研究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思想等;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弥补了小组座谈会无法全面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缺陷,可以帮助研究者对被研究者有深入的了解,研究者可以有针对性的访谈被研究者,以获取有助于研究的资料;观察法,人都有无意识的行为,同样的被研究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研究结果的无意识动作,因此,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适当的观察被研究者,以发现那些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无意识动作;头脑风暴法和反头脑风暴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利用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帮助被研究者打开思维,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以促进调查过程中,被研究者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以提升调查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几点方法,研究者最后要做的就是对于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合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这是在整个定性分析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整个研究的结果,都是从归纳和分析中得出的。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它的思想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使得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物质进化的激发,哲学的自然主义兴起,对科学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对民主与科学的崇尚逐步取代了宗教和神权,更多的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关心社会问题,间接地的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3。目前,社会科学界对““定性研究方法”并无明确的定义。定量研究是指确定

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4。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因此,定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操作中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和客观性。解释主义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而是主动的认识与解释。因此,定量研究过程中,强调了研究者要深入研究现场,多了解倾听被研究者的心声,同时做好自身的反省工作。批判主义认为人是利己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以利益动机为出发点。为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应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尊重被研究者的意见,寻求利益平衡点,达到双方自身的解放。定量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研究者需要制定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相关法就是研究者要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与方向。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偶一下几点:

1、研究观点,定性研究是从理解和当事人的视角出发去解决问题;定量研究则是通过建立通则,从客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2、研究环境,定性研究主要以自然环境为主;而定量研究主要通过人为的控制环境,改变变量以获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方向。

3、研究策略,定性研究的研究策略主要以归纳分析为主,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定量研究则主要以假设演绎为主,通过假设,利用实验法等方法,小心假设,大胆求证。

4、研究类型,定性研究主要采用体验式的观察与探访,研究者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通常要处于调查第一线;相反的,定量研究则是非体验式调查和实验。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在定性研究中,接受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自检相互互动的关系,而定量研究则相反,它排斥二者之间的互动。

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多视角的去观察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它们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事实上,定量研究回答的是“有多少”的问题,定性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具有不同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逐步走向融合。社会学者Layder提出了一种截取两者之长——因果关系与个人意义的建构兼顾、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研究“新策略”,即合并使用质的资料收集及量的测试方法,在个人、活动、情景、脉络及历史五个不同的社会生活层次上对社会问题展开研究5 ;社会学者Rose则更明确地将质化研究称之为“理论建立的研究”,将量化研究称之为“理论测试的研究”6。社会工作研究作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它的研究应该包括为社会工作的研究与社工的研究两个方面,即针对社工本质而从事的社工事业的研究和将社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简春安认为社工研究包括:研究与社工相关的主题,关注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关注社工三大工作方法等主题;研究要从社工角度探讨问题,从需求评估到干预与评估;从 做的角度来评价社工的创新 修正与实验,社工研究不在于对各类社会问题的分析,而是针对问题提出处置解决问题方法,将研究成果回馈到专业与实际使问题减少到最小程度或为社工专业提升做贡献;社工研究强调取之实务用之实务,通过研究方法可重新审视实务的内涵,干预过程中收集资料审视干预效果,并以具体可观察可测的项目描述案主系统的问题干预过程目标即结果,问题解决是社工研究主要逻辑7。目前,社会学界已经出现以定性研究为基本方法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必须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因为,一方面,定性研究主要是以理解和当事人的视角作为研究观点,这样做很容易将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带入到研究中去,研究者的个人偏好,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

研究的最后结果。社会工作专业精神要求社工在实践活动中要做到价值中立。那么对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同样的也应该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适当用定量客观的数据,帮助研究者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另一方面,针对于社工服务对象隐私且少有人知的情景,如同性恋者,家庭虐待,单亲爸爸抚养子女的适应情况等;社工服务对象且需敏感深度探索的情景,如对性工作者偷车人异装癖等群体的研究;从社工角度发现经验创造意义的情景,对流浪妇女的生命过程把握,儿童福利机构社工困境贫民社区居民的低保等;社工介入方案与介入过程的研究,如评估案主心理卫生服务,居家家庭处理方案儿童服务方案等;在这类的研究中,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或知情人较少,定量研究比较困难,那么这类的研究就比较适合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总是,笔者认为,由于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对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应该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两者并不存在谁重谁轻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只有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适当的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使研究结构能够跟家科学客观。这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 参考文献】

1.简春安,《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

42.劳伦斯.纽曼、拉里.克里伊格,《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质性和定量方法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月

3.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

4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46672.htm#

55.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46720.htm#4

6.李云娥、张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7.冯天荃,《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篇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公共政策过程,公民参与

1 社会资本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变量

1.1 社会资本的概念

自从格伦鲁里1977年在其发表的一篇论文《收入的种族差异的动力理论》中第一次把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后, 无数学者不断深化、定义和使用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其中, 皮埃尔·布尔迪厄被认为是第一个给与社会资本清晰界定的学者。在他看来, “社会资本其实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 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 而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网络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将社会资本理论首次引入政治发展理论、民主理论和公共政策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 帕特南。他将社会资本界定为“社会组织的特征, 诸如信任, 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简言之, 社会资本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简洁阐释为:它是以信任的核心, 以公民参与的网络和互利互惠的规范为来源的一种资源集合体。

1.2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及其中的变量分析

美国公共政策领域有许多新理论, 在研究和应用领域, 有些已经非常成熟, 有些依然在发展之中。目前比较成熟的理论有:阶段启发理论 (the stages Heuristic) 、制度理性选择理论 (institutional rational choice) 、多流框架 (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中断-均衡框架 (Punctuated-Equilibrium Framework) 、倡导联盟框架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政策扩散框架 (Policy Diffusion Framework) 以及较大数量的比较研究框架 (Frameworks in Large-N Comparative Studies) 。

在上述各种政策过程理论中, 虽然研究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政策理论所面临的关键点始终有以下三个:任务 (即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 挑战 (即实现这个目标会遇到的困难) , 问题 (如何在实现目标的前提下减少成本, 实现利益双赢) 。分析问题可以用来分析、预测和解释制度安排下的行为, 埃利诺 奥斯特罗姆在他的《制度性的理性选择:对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评估》中对制度框架有个一个概念示意图。

行动舞台包括一个行动情境和该情境下的行动者。行动情景的特征可通过如下七组变量来刻画: (1) 参与者, (2) 职位, (3) 产出, (4) 行动-产出关联, (5) 参与者实施的控制, (6) 信息, (7) 给定产出的收益和成本。行动者则包括关于四组变量的假设: (1) 行动者带给情境的资源; (2) 行动者对世界状态和行动的评估; (3) 行动者获取、处理、保留和使用知识的附带效应和信息的途径; (4) 行动者用来选择某种行动路线的过程。影响这个行动舞台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自然环境等, 非物质条件包括社会规则, 秩序以及行动者的共同体属性。笔者认为, 共同体属性, 即社会资本是影响到分析问题层面的基础, 对政策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社会资本的特征分析——囚徒困境和经济人悖论

社会资本首先具有一些基本的资本属性:社会资本可以循环利用, 可再生。由于社会资本是一种团体资本, 因此, 信任和合作是这种资本的核心。作为一种道德资源, 社会资本通过信任、合作得以加强和延续。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 公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需要有共同的文化作为基础。共同的文化可以培育深层的价值认同, 从而坚固社会资本的稳定, 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影响。另外, 互利互惠的规范和公民参与的网络也是社会资本的生产、维持和积累主要依赖的两大来源。一种有效的普遍的互利互惠规范与密集的社会交换网络相关。在一个信任与回报成为正比例发展时, 人们交换更容易进行。反过来, 通过长期不断的交换也会促进普遍的互利互惠规范的形成。这种显性或隐性的规范一方面加强了相互信任的合作, 从而增强交换双方的社会资本存量, 另一方面又促进公众参与的激情, 拓展相互合作的网络范围, 有利于培育经济繁荣的公民社会和增强公共政策有效运行的国家能力。

但是一个国家不可以只存在有一个巨大的公民社会群体, 通常情况下, 社会群体的利益需要多方面的权衡和博弈。只有实现这两种目的的平衡, 国家政策成效才能得以完美实现。实际上, 这样的经纪人悖论还可以用囚徒困境作类比。在公民参与的两种形式中, 横向的平等关系更有利于社会群体的互利互助;另一方面, 如果垂直的等级关系较多, 就可能在开展集体行动时出现由于个体的理性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这样的囚徒困境。集体行动之所以会出现囚徒困境,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个体之间难以就对方的行为作出预期, 而社会资本通过人际、群际互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培育了群体内个体都认可的共识性规范如信任、互利互惠, 因此个体就能够通过这种共识性的规范对其他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期从而摆脱囚徒困境。

2 社会资本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整个运作过程都是以公众利益为基础的, 一方面公共政策的需求信息来自社会民众或集团, 代表民众利益和要求的政策总是来源于公民社会, 公民通过及时反映社会公共问题或公共舆论来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使政策能准确解决公共问题, 另一方面民众又是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决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合作, 从而构建起相互的信任机制, 这样, 公民参与的社会网络能够协调和沟通双方, 并且放大了其他个人值得信任的信息。

2.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

在现代政府治理中, 缺乏公民参与会降低政治体系的代表能力和回应能力, 导致公民对政府运作方式的无知。另外, 它会侵蚀民主国家的公民精神, 削弱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道德意识和政治义务, 而且, 缺少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会导致民众的疏离。简言之, 公民参与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公民个体而言, 公民参与有助于公民表达自己的需求, 实现自己的利益, 提供公民自我发展与选择的基础, 是公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公民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另外, 公民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活动, 发现和挖掘政治社群内部的共同体意识, 从而加深信任和互利互助的基础。对于社群中的个人, 参与行动将可以解放个人潜能、建构有效能的公民, 以及治疗现代公民精神及心理上的疾病。

对政府来说, 公民参与能够实现并扩大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 提高了决策质量, 促进了政策的执行实施, 弥补政府失灵。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是公民参与的前提, 因此公民参与提供了政府合法性基础。在决策层面, 公民是有效信息的来源, 科学决策建立在对大量有效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另一方面, 公民参与为横向平等的社会资本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另外, 社会监督也得以同时进行, 社会资本得到有效的利用。当社会群体开始充当政府协作者和监督者, 新型的公民政府一体的合作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2.2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

首先, 社会资本的信息渠道影响着公共政策过程的效率。公共政策过程中, 需要有资料收集、传递、处理、分析、选择、整合、执行、沟通以及反馈等程序循环往复, 这一过程离不开两个根本性的因素:政策信息发送者、接收者进行沟通的医院和积极性;另一个是政策信息流通渠道本身。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政府决策人员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流、沟通、反馈的过程, 社会资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 在一般的结构理论中, 大部分社会资本都是以不同比例的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所组成。良性的关系网络往往可以增加效率, 降低执行成本, 并且为政策结果的评估做好准备。总而言之, 就政策问题的发现和选择而言, 政策客体能够及时地将政策需求、政策信息反馈给政府, 政府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占有相关政策问题的信息, 从而能够将有限的政策资源投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以达成较高的政策效益;就政策方案的形成和抉择而言, 方案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占有决策信息和集思广益以能够设计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最终形成较优的政策方案;就政策执行而言, 政策主客体之间发达的关系网络能够帮助政策信息快速、保真地传达到各政策执行层从而既有利于执行层对政策精神的领会又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落实, 此外畅达的沟通渠道有助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实施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对政策执行的偏离和走样进行纠正;最后就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来说, 在发达的关系网络中具有较高积极性的政策客体通过畅达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地将对政策以及政策执行的看法和意见反馈上来从而有利于加强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政策调整方向的明朗。

另外, 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异影响着公共政策过程的公平性。社会资本的存量代表共享资源的大小, 社会资本存量大有利于关系网老的发展和信任等共识性规范效用范围的扩大。一旦共识性规范增大, 那么寻求特殊利益的群体效用范围就减小, 换句话说, 为个体或集团利益的服务减少,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寻租”行为, 增加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公平性。

3 结论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的核心, 以公民参与的网络和互利互惠的规范为来源的一种资源集合体, 它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基础因素之一, 它影响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模式, 也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为了避免囚徒困境和权力寻租, 相信进一步研究和评估社会资本的变量和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将对政治实践产生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郭台辉.社会资本:公共政策过程的变量[M].理论与改革杂志社, 2004.

[3]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成熟完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商务英语理论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的理论方面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就对商务英语理论研究的不足为立足点,探讨用社会科学方法指导商务英语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论;商务英语;理论研究;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8-01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在现实社会中的出现的各类现象,以它们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则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研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既有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一脉相承的地方,又有其独立的特性。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是由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唯物论与辩证法、历史与逻辑和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钻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就其方法论的实践本质就必须剖析,因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指导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要尊重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也要遵守符合自身特殊性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中的各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这必须要符合社会实践过程,必须要研究社会实践发生的主客体,必须要从社会实践中来研究方法论,并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实践原则必然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是系统原则,同时它也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应遵循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坚持科学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就必须要做到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始终注意把握各要素在系统中所体现的整体性。

二、商务英语理论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商务英语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培养了大批外经贸类专业人才,并很好的服务了我国的改革开改和现代化建设。但是,在为我国所取得的成绩欣喜时,也要看到商务英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商务英语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不多,甚至相当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学者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属性认识不清或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没有正确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从而导致理论研究突破不明显。

目前人们对商务英语学科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认识,所以我们不能强求立即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生成过程就是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的形成过程。但在此理论的生成过程中,由于商务英语学科是尚未完全独立的学科,因而许多学者在研究商务英语现象时,缺乏对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概念。即使有,概念也是比较模糊的。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商务英语理论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社会的全方位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逐渐地与自然科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综合,进而也就有了社会科学学科与商务英语学科的融合。

根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原则,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完整的学科理论系统,商务英语也不例外。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建立起来,就必须重视其理论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时,根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理,我们必须遵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严格遵守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社会科学方法论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与自然科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同理可证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本身依赖于其他已经成熟的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这也是商务英语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的具体反映。比方说,与商务英语学科构成融会贯通的,最紧密联系的理论主要有:语言学、教育学、语言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国际商务学和一般教育理论等等。这些学科有的已成体系,有的未成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商务英语学科和他们的交叉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得出商务英语学科本体理论的核心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商务英语学科涉及众多相关学科,借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論为商务英语学科铺垫理论基础,才能很好地支持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系统的生成,支撑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

四、结语

在当代中国英语界,商务英语的理论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保持我们的主流价值取向和科学实践观在方法论研究上的正确引领。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商务英语理论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架构是其发展的成熟标志,而这一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目的,就目前而言,是要建立完整而又系统的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荣英.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翁凤翔.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思考[J].中国外语,2009,(7).

[3]陶明星.商务英语的研究方法[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作者简介:郭清,女,汉族,研究生,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实践与理论。

篇5: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工程信息中心

2011年6月20日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和谐是构成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而作为人们生存环境的基本内容的居住环境 —— 社区的和谐,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位置。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这一过程中,当仁不让地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肩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历史使命。

一、物业管理企业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管理公司,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贡献了直接的经济力量,而且在改善人们居住、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生活素质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城市必须要有品位,它才能吸引人流、物流,没有品位的城市再富有也没有魅力,更谈不上和谐。当然,城市的品位不仅仅说城市要有高楼大厦,众多的人造景观,它还要有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序、高效的办公环境,以及较高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只有这些城市的灵魂存在,才能提高城市生活的档次,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城市发展了,社会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病”,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几年过去了,由于没有很好的维护、保养,就变得破烂不堪,而这些破烂的大厦、小区自然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恰恰是将住宅小区、大厦这些遍布城市各个地方的在城市里建筑面积和规模较大的区域规范地管理起来,有效地杜绝以上的混乱局面,使城市内各个区域规范运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减轻了政府的管理难度。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业管理体

制和模式,使企业成为该区域管理的主体,让业主与企业、政府共同承担物业和建设的责任,将城市管理中分散的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由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

当然,随着和谐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会受到经济制度及经济体系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面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高科技管理手段发展、劳动力市场变化、消费权益及业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市场竞争对手等带来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物业管理应该着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强调自我角色意识,坚持以客为尊的经营策略、推行品质管理、重视成本效益、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倡导管理创新,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和谐社会的进程催生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又使社会向着有序、健康、完善方向发展。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业管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它对于促进和提高和谐社会的几大指标,特别是在诸多软性指标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良好的物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物业管理在我国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道路,它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体现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且不说它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整洁、干净的生存环境,也不说它给我们创造的安全、宁静的生活空间。

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服务于每个业主、服务于每个家庭的基本生存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社区构成大社会,业主的居住质量改善了,生活环境安定了,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了,社区才能建设好,这是社区得以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面对人民群众呈现出的日趋多样的需求,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过程

中,以关注业主和生活质量,关注小区环境的温馨与和谐,关注社区的整体氛围为特征,用文化塑造文明社区,体现物业管理特色,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提供了保障的平台。

三、物业管理企业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近年来,由于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矛盾冲突有增无减。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人们对房屋、土地、房屋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权利主张日益强烈。物业管理工作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物业管理企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业主与建设单位协调工程遗留问题,耐心向业主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无疑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物业管理行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项任务解决不好,更谈不上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就业和人口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也处于调整之中,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交织在一起,就业需求十分强烈,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和复杂。党的十六大就把增加就业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有着巨大的就业容量,定能在此方面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物业管理的就业人数已超过了 250 万人,其中 80% 以上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城市的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难看出,物业管理行业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极为有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定的社会基础。

物业管理30年来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业主的身心健康以及和谐、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一个社区逐渐推进与扩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部门:工程信息中心

篇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以法学研究为视角

[摘要]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调查研究方法更是所有学者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研究手段。本文以法学研究为视角,尝试分析调查研究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关键词]调查研究 法学 应用

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调查研究有五个主要特征: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第二,系统性。从开始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得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

(二)调查研究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调查研究为法律决策者提供第一手材料

法律决策首先的问题是占有材料,是占有大量的能反映客观实际的真实原始材料,而调查研究则是占有材料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材料的内容一般构成法律决策的主干,解决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是提高法律决策精确度的重要环节。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是为了克服材料的简单数量堆积,克服现象对本质的掩盖,弥补单纯调查的局限性,研究的任务在于对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为法律决策提供定量与定性的资料。①

2、调查研究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调查研究要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制定、规划、设计、适用等作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而为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打下基础。其重要作用在于:认识法律制度的实际效果,把握各法律制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 ①王诚学、李代刚:“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2期,第38页 响,研究法律运行的最佳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法律制度的修正方案和反馈执行情况。②

(三)法学研究中进行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在法学研究中,学者仅仅依靠获取已经生成和发表的文献是不够的,必须要学者亲自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以获取相关资料。没有关键的第一手资料,引来引去不是法条就是学说,法学的创新终归是有限的。法律学者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挖掘出为大众所忽略的社会现象,通过实地调查,以社会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以寻求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提高学者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综观法学刊物上发表的绝大多数文章,不难发现其多是侧重于理论分析与研究,最多也就是案例分析,极少有从具体实践中发掘问题。可笔者认为,法学研究应当是源于实践并终于实践的,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通过社会调查研究的形式对法学问题进行探讨是法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突破,也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务实的研究方法。

二、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一)法学研究社会调查中的伦理

作为一般原则,社会调查应当取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和同意,并避免干扰他人生活或者侵犯他人隐私。③

1、知情原则

调查人员应当告知对方你的身份、调查的目的和用途。

在开放场合的实地观察,是知情原则的一个例外。一则,事先告知可能破坏调查的自然场景,不能取得真实的结果;二则,对调查人员来说,调查对象通常是匿名的;三则,人们在开放场合的活动一般谈不上秘密。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而谎称研究目的,是常有的事。当然,实验过程中不告知真正研究目的,在实验结束后告知他们真相也算一种弥补。

2、同意原则

调查人员告知对方你的身份、调查目的和用途后,如果对方不愿接受调查,那就不必勉强。强迫为之,调查效果也不好。

3、无害原则

当法律学者调查研究后发表与其调查内容有关的文章时,一般应当说明调查对象的情况。但如果披露调查对象的身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便,调查者应当主动采取变通措施。实践中,人们往往用“A、B、C”、“A法院”一类来指代受访者。特别是,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调查,但要求不公开其身份,那在发表文章时就不应当披露其身份。④ ②③ 南同茂:“论社会调查研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第40页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④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1页

4、伦理道德原则

即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二)调查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抓住主要矛盾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

无论进行何种方式的调查研究,无论在哪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应该确定调查研究的目标,弄清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并依此确定调查研究的项目、方式和具体要求。调查研究的任务确定以后,对具体从事调查研究的人员来说,要注意正确领会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分析什么法律现象,这是拟定调查计划的根据,对顺利完成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从实际出发不断修正调查研究的计划,最后做出的调查报告符合客观实际,调查研究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力戒任何主观片面性

为什么不同的学者对于同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有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因为调查材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思索、认识的过程,只有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从事调查研究的人员要十分重视原始材料的调查,包括直接观察到的事实,直接找到的可靠证据,直接听到的群众反映,直接看到的原始资料。但是,也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观察,要在直接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作细致的检查,对所得到的材料和证据进行验证。要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达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把客观事实高度概括起来,道理阐述明白,文字准确、鲜明、生动,令人信服。

3、调查研究的方法要创新

根据调查研究的主题,采取恰当的调研方法,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于传统的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调查研究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的优点,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调查研究的渠道,丰富调查研究的手段,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一个是要积极采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另一个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为调查研究乃至国家法制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和快捷的信息资料。⑥

4、调查研究的结论要升华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调查是研究的基础,没有调查就谈不上研究,也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研究是调查的深化,没有研究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不可能形成法学佳作。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与研究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要注重经验的总结 ⑤⑥ 周启明:“对调查研究的再认识”,《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第18页

张永年、贾文军等:“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月度聚焦》2010年第1期,第6页 升华,调研不能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罗列上,更不能对调研对象提供的材料囫囵吞枣,照单接受,而要对调查得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通过科学分析和对比论证总结出新鲜经验。调查研究要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在搞清事情缘由和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是调查研究工作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南同茂:“论社会调查研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篇7: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作用

1 相关文献回顾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在推动企业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Uzzi[1]和Vanhaverbeke认为,在中小企业中,社会网络关系是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的最重要工具,社会网络关系的存在使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和知识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企业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Powell[2]等提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成长所必须的相关资源和能力,帮组企业获得必要的财政支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环境。

Avidsson和Wiklund、Delmar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就在于促进了企业成长,尤其是企业家社会资本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利用机遇,推动企业成长。

Hoang、Hung和Lechner[3,4,5]等人通过对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关系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获得创新和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要具有动员社会网络关系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这些能力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合作关系。

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和企业成长进行了研究。韦影[6]指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正向作用于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概念模型,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吸收能力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杨隽萍、陈洋[7]认为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长性有正向影响,非科技型创业者从社会资本中得到更大帮助,强联结的网络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长性。周小虎、陈传明[8]则较为全面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形成机制、功能以及中国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造,从而得出企业家社会资本在摄取稀缺资源、节约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成长绩效的改善以及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并得出社会资本可以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对于社会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研究却不多,很少有学者对社会资本如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社会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社会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框架模型

社会资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提出了构建社会资本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基本框架。在构建框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应用了企业成长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以及研究的需要,本文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创意形成阶段、产品开发阶段、商业化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它所具有的特点和在该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不是基于严格的生命周期理论,而是基于产品来进行划分的,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但在这里本文不再做深入探讨。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

从基本框架模型中可以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第一个阶段是创意形成阶段。它是指从顾客、销售渠道以及竞争对手等若干角度来评价创意及其可能转化为商业化潜力的阶段。在本阶段中,对形成的创意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需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必要的评估[9],以此来考察这些资源和能力能否保证创意最终转化为商业化。第二个阶段是产品开发阶段。创意形成之后,就需要对产品创意进行初步的商业化模式开发,并最终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获得必要的关系网络资源,并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其最大作用,确保企业前期开展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效地运行,进而完成本阶段的任务[10]。第三个阶段是商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所要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建立产品品牌、对产品进行必要的营销宣传、在市场上建立分销机构以及建立必要的产品售后服务等。第四个阶段是达到快速成长的阶段。在本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必须要扩大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其次,要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增加企业的顾客群;再次,要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一方面可以为顾客提供有差别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最后,要加强企业的客服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该基本框架模型出发,本文主要研究社会资本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至于企业达到快速成长阶段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此外,在某一阶段中,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快速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则企业有可能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甚至可能回到前一个阶段。

2.2 社会资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从以上分析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完成特定的关键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企业需要获得一系列的资源和能力,而这些资源和能力将会推动企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存在先天性的资源稀缺问题,再加上创新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就使得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获得必要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创新来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每一个阶段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企业只有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才有可能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在两阶段之间的转化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动员其所拥有的各种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可以使企业获得成长所必须的资源和能力。由于在各个阶段企业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关系网络也是不同的。下面本文将对具体的转化过程逐一分析。

(1)社会资本推动企业从创意形成阶段发展到产品开发阶段。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关系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本是由企业家个人的声誉、信任、关系资源、网络资源等组成的[12]。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定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最基本的商业合作关系网络。在创意形成阶段,企业家与商业协会、研究所以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网络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企业家与研究所、大学等技术发展机构相关者的网络关系,形成了企业基本的知识、创意来源和新技术的关系网络。该网络的存在,使得企业在组织内部能够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形成创新意识,进而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以使创意最终能够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的抗风险性较低,使得其融资能力天生较弱,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服务等业务,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也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社会资本的存在则可以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此问题,尤其是企业家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3],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创意形成阶段发展到产品开发阶段。

(2)社会资本推动企业从产品开发阶段发展到商业化阶段。

对于成长导向型的企业来说,要想从产品开发阶段进一步发展到商业化阶段,就必须建立市场关系网络、信任关系网络和营销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的建立可以提高企业在其所在行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进而推进企业向商业化阶段发展[14]。首先,一方面,市场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研发机构等保持良好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建立顾客导向型的关系网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很重要,这种关系网络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获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使得企业能够在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的同时赢得更多的顾客。其次,中小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和专业技术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任是合作的基础,而专业技术使得企业可以获得该领域的尖端知识,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因此,这些网络关系对于企业组织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企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等也都很大的吸引力,信任、合作和信誉网络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开发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最后,企业的经销和分销网络,比如市场代理、营销咨询和各种分销商等,可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占领现有市场份额同时,为企业开辟新的市场提供资源和能力支持。此外,这些关系网络的存在,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提供稀缺的市场信息和专门的技术支持。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营销网络、市场网络、顾客导向型关系网络和信誉网络共同推动了企业从产品研发阶段发展到商业化阶段。

(3)社会资本推动企业从商业化阶段发展到快速成长阶段。

企业在进入商业化阶段以后,就会引起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这种增加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15],但是,企业要想抓住这个成长机会就需要接受新的挑战,社会资本中新的网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企业在从商业化阶段过渡到快速成长阶段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单纯依靠一种或多种关系网络,而需要复合型的、多功能的关系网络予以支持。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在进入商业化阶段以后,企业需要掌握新的知识,获得相对稀缺的信息资源,不断更新现有专业技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继续培育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络,通过这些网络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同时增强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顾客等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网络,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最终达到快速成长的阶段。可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复合型的、多功能的关系网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社会资本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导致其在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也不同,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每一成长过程中所要求的关系网络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关系网络共同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最终达到快速成长阶段。但是,达到快速成长阶段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成长,在这里本文不再做深入的探讨。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它所需要的新的网络关系并不会取代那些在早期阶段已经建立或正在使用的网络关系,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它所需要的关系网络在广度和深度上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企业要想更好培育和利用它所具有的关系网络,就必须与其利益相关者进行必要的合作。

3 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社会资本在以快速成长为目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了四个阶段,并深入探讨了在每一个阶段企业所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资本如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成长。本文所构建的基本模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管理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重视社会资本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增加对社会资本的培育。

企业家或管理者应当意识到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得成长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关注和培育;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地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网络,建立合理的网络构架,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要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阶段,积极培育对于本阶段来说至关重要的关系网络。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不断培育新的关系网络,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本文所构建的框架模型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划分,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每一阶段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这有利于管理者识别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更好地分配企业有限的资源,将资源和能力用在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中,以提高管理效率。

(3)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相关机构的技术创新协作。

上一篇: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作文下一篇:市级优秀教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