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训总结

2024-07-25

2011春训总结(精选6篇)

篇1:2011春训总结

2011年党员春训工作总结

根据文件精神,在3月29日—4月8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党员春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党委对照《区2011年党员春训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及市委、区委有关会议精神为主题,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狠抓党员春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委重视,组织严密

党委十分重视党员培训和民主评议工作,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对这次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训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提出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全体党员中结合实际、突出主题,将春训工作与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查找党员在思想观念和工作实际中存在的差距,查找和解决影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促使党员思想得到升华,工作作风更加严谨。

二、制定方案,措施到位

在整合党员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党委制定了《党校党员春训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步骤。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措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自身建设和工作紧密结合。对个别党员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和改进不足。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为了丰富培训内容,我们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领导在工作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要求。二是通过听党校教授学者的讲座。三是党委书记上党课。四是服务群众见行动。4月1日,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慰问了社区的六户困难家庭,为六户家庭共送去慰问金1800元。为了不断将活动引向深入,还安排了以党小组为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指出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民主评议,整顿思想

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也是科学安排,有序组织。

一是党委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明确民主评议的重要意义;二是认真组织党员开展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激发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三是以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四是开展了测评、党员自评、互评的民主评议活动。

总之,这次党员春训活动收到了实效。通过学习讨论,全体党员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每一位党员应自觉坚持其先进性,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4月13日

篇2:2011春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保证我局今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办字(2010)10号文件精神,我局自2011年2月13日——2月20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春训工作,在保证时间、人员、质量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春训各项任务,收效明显。现就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安排扎实。

为了确保今年春训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程,局里动手早,安排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训工作领导小组,在整合大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经济发展局2010年春训实施方案》。春训第一天,局领导就整个春训工作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部署,要求把春训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端正态度,统一思想;明确提出了此次春训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措施要求等,为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对每天的活动都安排有专门领导和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习材料须经领导审定后装订成册,印发到人,讲授者提前认真备课,准时组织大家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整个春训期间严格考勤,保证到岗到位。领导的重视和率先垂范,全局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有力的保证了这次春训任务圆满完成。

二、措施到位,收效明显。

1、保证时间。此次春训从2010年2月13日至2月20日,共8天,每天从上午8:30开始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下午进行自学,始终坚持,从未间断;当春训和正常工作发生冲突时,及时灵活的进行调整,保证两不误,两促进;学习任务量时而定,充实有效。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为春训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保证人员。人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和中心。为把春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们在人员到位上严格要求,制度管理,每天清点人数,上至领导,下到同志,必须全部准时参加,有事请假,不得无故缺席,并把个人参训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正是有了严格的管理机制,此次春训参训率达到了100%,真正达到了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保证落实。首先是准备工作。办公室提前为大家下发了学习用具和学习计划,让讲授者早做准备,并为全体同志做好一切后勤保障和服务,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其次是落实任务。按照计划,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落实:集中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办法、省政府工作报告、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性法律法规、节能降耗及政务信息等相关文件;交流讨论了如何做好资金争取、项目建设、节能降耗、政务公开等重大问题;修订完善了《经济发展局日常行为规范》、《考勤制度》、《目标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了个人、股室、全局XX年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制定明确了《个人工作职责》;投票选举和表彰了张永春等六名“先进工作者”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提升,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再者是落实宣传督查。为了克服春训“走过场”、“做形式”的现象,我们每天专派一名领导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督查,特别是学习材料的选用和记录笔记等方面,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解决;对春训开展情况利用政府网站和电视台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接受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都有力的保证了春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4、保证质量。为了保证春训质量,真正达到春训目的,我们努力做到了:学习资料广泛搜集,紧贴实际,经领导审定无异议后方可使用;学习过程严肃认真,态度端正,做好笔记,每人不少于5000字;交流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民主评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一系列的严格要求,使这次春训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篇3:2011春训总结

焦岗湖农场是农垦下属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多年来, 该场积极发展小麦、大豆良种繁育,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初, 该场就率先引入美洲星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生产, 当时商品名是“奥普尔”) 示范推广, 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 如短时强降水引发内涝渍害、灌浆期遭遇干热风、连作病害较重等给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较大。为此, 该场在2010年秋种后异常干旱的情况下引进新美洲星在小麦生产上进一步试验观察, 现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1 项目实施目标

通过推广使用新美洲星液肥, 增强农作物在极端天气下的抗逆性, 保障作物稳健生长, 实现高产稳产, 促进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2 项目实施

2.1 项目实施设计

项目实施面积总计13.33 hm2。选择在地理位置明显、职工管理细心、地势平坦、排水及时的地块。试验地使用新美洲星后追肥管理、化除、病虫防治同其他田块。每户试验田均设置对照田不少于1 333.33 m2。具体地分布:一分场为王克飞的一分场北12号地、陈福军的北2号地、孟兆东的北8号地、高华友的北7号地、王克的冲南11号地、花树现的南17号地;二分场为甄一昌的西3号地、刘传洋的东尖地、颜丙军的东2号地、纪志勇的东2号地、康立胜的西6号地、刘素梅的西南1号地;三分场为刘传敏的东3号地、陈福银的西4号地、甄文友的西4号地、黎桂的东3号地。

2.2 项目实施时间

在小麦四至五叶期, 选择晴天气温在10℃以上中午前后喷施, 用14或16型喷雾器喷15桶水/hm2, 每桶水配100m L新美洲星加100 g尿素。返青期喷施, 观察其对干旱小麦的作用, 用新美洲星1 350 m L/hm2加尿素2.25 kg/hm2混匀喷施。在抽穗扬花期用新美洲星900 m L/hm2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尿素2.25 kg/hm2与防治穗期病虫害药剂混用。

3 田间效果表现

3.1 生长期表现

去冬今春, 长期干旱对小麦产生严重影响, 根系下扎较浅, 株高不足。小麦在苗期喷施新美洲星液肥7 d后, 田间调查显示旱情减弱得以缓解, 小麦耐旱力明显增强, 与未采取措施的地块比较, 其叶色浓绿, 叶面宽厚, 茎秆明显强壮, 分蘖多1~2个, 对保苗护苗有很好的作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喷施后, 试验田一般长势较好, 株高苗壮, 较一般田块主茎高出2~3 cm, 剥查麦穗长0.3 cm左右, 齐穗较快, 成熟度好于一般田块。抽穗至灌浆期使用后田间调查显示, 灌浆速度较快, 茎秆韧性好, 抗倒伏能力增强, 上部叶片长势较好, 对光合作用极为有利。

3.2 成熟期表现

收割前, 组织技术人员田间调查显示:一分场王克飞按照计划使用新美洲星的地块, 平均穗数574.5万穗/hm2, 平均穗粒数31.6粒, 估产7 329.0 kg/hm2;对照田块平均穗数550.2万穗/hm2, 平均穗粒数30.0粒, 估产6 603.0 kg/hm2, 二者产量相差726.0 kg/hm2, 较对照增产11.00%。二分场东2号颜丙军抗旱后按要求使用新美洲星地块平均产量7 944.0kg/hm2, 对照地块7 203.0 kg/hm2, 二者相差741.0 kg/hm2, 较对照增产10.29%。三分场东3号刘传敏新美洲星试验区预产7 389.0 kg/hm2, 对照区地块6 685.5 kg/hm2, 较对照增产10.52%。总体试验区较对照区增产幅度在12%左右, 增产效果明显 (表1) 。

4 结论与分析

篇4:2011年气象工作总结

我局气象台工作人员调用历年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参考对比,与上级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在做好今年气候与农业生产总结的基础上,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使种植户可以依据气候趋势制定明年种植计划。

2011年至秋,建三江分局气象台气象成员组织召开了短期气候分析会,对前期气候条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综合分析认为:今年降水偏少,气温正常,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

一、天气气候总趋势

2011年3~10月气候总趋势:气温较正常,生长季热量少于常年;降水偏少。

春季:2011年春季降水量为89.2mm,常年降水量为99.0mm,降水量略少于常年:2011年春季3,4月气温略低于常年而5月气温略高于常年,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略低;终霜晚于常年1~3d。

夏季:6月7月降水量为66.5mm少于常年109.7mm,而8月降水量为127.9mm,略高于常年8.9mm,夏季降水少于常年。2011年夏季气温略高,平均比常年高0.7℃左右。

秋季:秋季降水正常;秋季气温略高,比常年高0.2~0.5℃,终霜为5月15日,平均比常年晚1~2d;初霜期为9月20日,平均比常年晚1~3d。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1.播种期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对播种有一定不利影响。重点是前春的阶段性低温,影响大部地区大棚的正常播种和出苗,可能降低出苗率,这样就要做好大棚的保温措施,保证了播种质量。

2.大田生长期

今年的气象条件对大田作物生长是比较有利的。整个夏季降水正常,气温略高,大部地区作物都能旺盛的生长。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末,因此階段性旱、涝和局地病虫害、冰雹、暴雨突出,将对局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

3.灌浆成熟期

秋季气温略高,降水正常,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十分有利。

三、重视气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形象

1.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管理和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完善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制度,包括高炮作业管理制度、炮弹管理制度、电台通讯管理制度、炮点固定资管理制度、出勤学习制度。年初对炮点作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进一步掌握了人影作业操作规程,为更好的发挥人影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重视气象的宣传,在今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我台组织职工进行了以“人与气候”为主题的气象日宣传活动,在网站上发放气象知识,防雷知识等,通过此次活动向全场宣传气象知识,宣传气象日,提高了全场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提高了气象部门的知名度,引起各农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的更大程度的关注和爱护。

3.1—10月宣传及信息报送工作在内容上丰富,时效上报及时,每日向农业科上报信息3~5条。

近几年,我气象台不仅在春种、夏管、秋收的农忙季节为各级领导干部发送网络邮箱天气预报、天气记录,而且还在农忙季节提供24h天气预报咨询服务,使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及时了解天气动态。另外,气象部门还运用网络技术,将气象资料上传到网络上,使农业生产人员根据天气情况指导农业生产,此举得到了生产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一是我台的基本建设已适应不了气象现代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服务手段还待加强。

二是现有工作人员数量编制不够,一人兼多职,顾此失彼。积极实施人才战略,采取自主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多引进人才,增加新鲜血液,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我场人员的整体素质继续得到提高。

五、明年工作安排

1.继续狠抓基础业务,包括地面测报、农气观测、自动站监测,提高业务质量,加大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2.科技服务,要加强与农场各部门的联系,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用气象科技优势为农场服务,取得农场各部门的认同,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3.继续加强安全主产工作,各项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加大力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

篇5:2011春训总结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春训即将结束。今天我们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一是回顾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二是审时度势,理清思路,动员全局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不断推动合肥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合肥“十一五”大跨越

2010年财政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五年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服务跨越发展,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一)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一五”全市财政收入连跨200亿、300亿、400亿三个大关,五年累计实现1502亿元,是“十五”同期的3.6倍,年均增长29.5%。地方财政收入五年累计实现783亿元,是“十五”同期的4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18位上升到第10位。财政支出规模突破3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006亿元,是“十五”同期的4.1倍,有力支持了合肥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建立并完善财政支持工业、自主创新、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四大政策体系,五年累计投入201亿元,资金兑现实行窗口申报、阳光操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了江汽、海尔、美的、京东方、熔安动力、赛维LDK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创新融资方式,设计推出“滨湖?春晓”信托计划,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大投入帮扶企业,建立增产增效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多产多销。五年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2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倍。2006年起对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实行免收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五年累计免收资金15亿元;2008年起出台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累计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54亿元,优化了投资环境,有效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

(三)保障民生实现新跨越。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社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民生方面资金1098亿元,年均增长29.41%。2007年起牵头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四年共投入90多亿元,年均增长68%,受益城乡居民500余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城乡医疗救助全面推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财政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3万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市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

(四)财政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政府融资统一决策、统一管理、规范执行、有效监督的管理体制,五年累计到位资金611.5亿元,其中融集资金365.1亿元,有力支持了城市主次干道、出城口道路、畅通一环、城市高架桥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清理撤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878个,划缴财政管理资金22亿元。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基本支出预算实现了定员定额管理。全面编制绩效预算。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对资产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开,采购范围不断扩大,五年间采购规模增长7.4倍,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57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41亿元。有效加强了对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会计监督,建立了全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二、主动作为,继往开来,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2010年是宏观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两个五年规划的转承之年。经过全市财政系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合肥财政争先进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更高更主动的平台。

(一)全面强化税源管理,财政收入争先进位

在税源普查的基础上,搭建涉税信息平台,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涉税信息系统,实现房产、税务、国土、规划、工商等30家部门涉税信息集中共享。去年5月份首次运行以来,已累计各类综合涉税信息2000多万条,全面反映我市税源分布情况。强化重点税源分析与监控,构建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和四级纵向联动的协税护税网络,建立收入计划分月调度、季度考核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打击假发票专项活动,对假发票多发区域专项检查整治,有效打击偷逃税行为,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有力的保障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6.2亿元,为预算的124.3%,增长134.3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59.4亿元,为预算的130.4%,增长43.4%。收入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地方收入实现争先进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连进4位,由14位上升至第10位,分别赶超了哈尔滨、西安、福州、昆明。

(二)全力支持“大发展”,开发财政成效显著

强化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修订完善财政支持工业、自主创新、农业和服务业等一整套政策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双千工程”实施意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坚持扶优扶强,着力抓好大项目建设,扶植壮大优势产业,推进汽车、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传统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形成新的增长极。全年共审核兑现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62亿元。全力推进“四下乡、两换新”工作,全年累计兑付补贴2.52亿元,拉动消费25.25亿元。进一步加快推进当前急需发展的现代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物流、商贸服务等重点服务产业发展。全年审核兑现服务业发展政策资金5403.98万元。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累计拨付自主创新政策兑现资金2.5亿元。全年争取省补助资金1.66亿元,迅速推进合芜蚌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力支持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全国私人电动汽车首批试点城市和金太阳工程首批示范开发区的宝贵政策机遇。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探索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培育私人消费新能源汽车市场。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共为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2152家企业工业投资项目办理免收费4141项,免收资金4.26亿元;为商业设施、总部基地等服务业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86亿元。

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多渠道争取信贷规模,多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多层次扩大直接融资,多方位拓展金融功能,多层面促进金融合作,多平台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信贷投放有效扩大。狠抓金融招商,推进银企合作,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银行本外币新增信贷825亿元,企业上市融资295.8亿元,发放小额贷款98.7亿元。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功发行二期第四批“滨湖?春晓”中小企业发展集合信托计划。累计筹集资金3亿元,支持了全市117家优质中小企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认真贯彻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全面构建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和发放长效机制。全年累计发放各类财政补贴农民资金26个大项9.78亿元,惠及全市68万农户。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加快推进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各项工作。

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和转移支付资金,全年争取上资39.53亿元,增长13.5%。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共争取项目303个,实际到位资金22.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5%。财政的“开发”功能日益显著,为现代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全面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力度空前

全年财政支出累计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29.23%。其中,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支出方面共投入205.47亿元,增长32.71%,重点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33项民生工程全年各级财政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增长16%,到位率为100%。严格执行民生工程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突出民生工程后续管理,着力打造高效、灵活、长期、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

累计拨付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近50亿元,确保1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2万名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好生活困难群体保障工作,提高低保补差水平。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完善对民办教育、学前教育支持政策。筹措市属学校校安工程建设资金1.78亿元,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四)继续深化管理改革,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推行“阳光财政”,在全国首创了“开门预算”模式,上门编预算,开门审预算。根据事业发展及其所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实行项目预算,按事拨款,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对市属学校按在校学生数,采取政府购买“产品”的方式,实行生均综合定额供给经费,经费不再与学校教职工人数挂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追加程序,对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范围较广,或者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实行预算追加听证。全面编制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大体系。试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收益收缴工作。

多措并举提高财政支出进度。加强支出预算执行分析,加快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进度,做到早下达、快拨付。进一步完善财政基础数据统计制度,规范统计口径,切实加强财政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实时跟踪财政支出进度。建立了从“入口”到“出口”的一整套管理机制,构建资产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到期出租房屋全面实行公开招租。2010年首批房产公开招租的最终成交价格较原先租赁价格增长了30%以上,实现国有资产收益的最大化。成立市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推动完成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实施市直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建设重点检查工作,对48户单位开展重点抽查。通过“三查三看”,扎实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农村三资清理,努力构建国有资产、资金、资源全面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公务卡借改贷改革,牵头推进全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稳步落实全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及融资平台建设,积极谋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在全国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创新采购形式,发挥规模效益,对市直单位通用办公设备采取集中采购与协议供货相结合模式,全年采购资金节约率达12.25%。全力推进财政平台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在全省各地市财政部门中率先启动市本级平台一体化系统实施工作,并正式上线运行,顺利实现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我市的平台一体化系统遵循上级财政部门的数据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较为完整地覆盖了财政核心业务系统,为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五)坚持德能兼备,财政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系统建设年”和“学习提升年”活动。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财政“五五”普法宣传总结验收,组织开展2010全市财政系统执法资格认证统一考试。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强化学习制度,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廉政准则》主题教育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全面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梳理关键岗位的权力事项,强化廉政风险防范。进一步完善财政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轮岗交流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深入推进机关文明创建,强化服务理念,营造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提升财政系统整体形象。

此外,会计考试培训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信息宣传、财政科研、老干部工作、工青妇、机关后勤服务等方面也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回首走过的财政发展之路,每一位合肥财政人都付出了诸多艰辛:

一年来,公而忘私勤奉献。365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周末还是假期,“五加二,白加黑”,全身心投身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为了合肥财政事业发展,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舍小家为大家,牺牲无数次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机会,时刻兢兢业业奉献在财政一线。

一年来,牵头抓总担重任。经济越发展,财政就越繁忙,牵头抓总的工作也就越多。民生工程、新能源产业推进、家电汽车下乡、“小金库”治理、惠民直达工程、“三资”清理等,尤其是深入一线推进全市重大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做到组织有序,举措有力,成效显著。既使财政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到了充分信任,也使合肥财政形成良性的人才上升通道,一批财政干部获得了提拔任用。

一年来,招商引资显成效。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转变财政部门只提供政策建议和资金支持的惯性思维,积极投身于招商引资从立项到落地的各个环节,改进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建立了招大引强有效机制,有效推动了京东方、合肥格力、熔安动力、鑫昊等离子、大陆轮胎、赛维LDK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增强了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财政局招商小组也取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一年来,不畏艰难促改革。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积极打造“阳光财政”,推行“开门预算”,实行财政奖补资金窗口受理。开拓视野,放眼全国,善用“拿来主义”,关注学习先发地区先进做法,先后赴天津、长沙、深圳、杭州等地调研,在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实际,形成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如实施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方式改革、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再担保机制和企业互保机制等方式等,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合肥跨越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同时,积极推进财政机关内部管理改革,胸怀全局,敢破敢立,抓大不放小。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管理和行为规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消除廉政隐患,为财政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来,唯德唯贤用人才。完善用人机制,想方设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干事创业环境。领导班子多沟通、勤交流,加深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对同志们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爱护。在干部使用上,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针对局机关人多位少的状况,创新思路,通过市委推荐提拔和机关内部虚实职不兼任等多种方式,积极为财政干部成长发展提供空间。任人唯贤,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提拔了一批对工作有激情、对财政事业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承担、埋头苦干的同志,强化充实了财政干部队伍,形成了干部职工比学习、比能力、比奉献、比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打牢基础增动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化管理基础工作是财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全局财政基础业务管理。日常工作中着力强化基础性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税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健全财政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形成了具有合肥财政特色的基层和基础管理体系。

一年来,廉洁自律强作风。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干部职工严以律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牢记根本宗旨,树立良好生活作风。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埋头做事,谨慎用权;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崇尚节俭,律己从严;追求健康正派的生活情趣,洁身自好,端正品行。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及身边的同志,做到洁身自好,勤奋工作。

一年来,信息宣传创佳绩。一方面,通过财政信息报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省财政厅、财政部等上级机关传达合肥财政工作动态,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参考,让财政干部的聪明才智和辛苦努力得到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媒体上大力宣传合肥财政好做法、好经验,展示新举措、新成效,极大提升了合肥财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0年合肥财政信息被部、省、市级领导机关信息采用量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位居四个第一:财政部采用13条信息,名次位居财政部市级信息直报点第一,信息采用量甚至超过了部分省份;省财政厅财政信息采用排名蝉联全省第一;合肥市委、市政府信息采用排名双双位居第一。这些都离不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一年来,团结拼搏结硕果。合肥财政人用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财政增收首破百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空前,多项管理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一步步征程,得到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诸多荣誉:荣获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表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十周年先进单位”,全省唯一蝉联第四、第五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于去年7月份再次亲临合肥市财政局,带领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160多位代表实地考察合肥财政工作,对合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收获与感悟并存,拼搏与奋斗依旧。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对一年来辛勤工作、默默耕耘的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趁势而上,争取新一年以更高的标准,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三、明确目标,奋发图强,全面推进“十二五”转型发展

“十二五”是合肥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壮大财政实力奠定了基础;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影响财政收支结构将相应发生变化;确保农业、科技、教育支出法定增长,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面临新课题。面对复杂形势,我市财政政策目标将趋于多元化,既要支持加快发展,也要支持转型发展,必须实现发展与转型的共赢;既要支持经济发展,也要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投入,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要着力实现以下目标:财政实力稳步增强。到2015年,力争全市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6%左右,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升,财政实力再迈新台阶。支出结构更趋合理。财政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支持发展、保障民生的能力再有新突破。财政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市与县区的财力与事权划分更加合理,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健全,财政投融资管理体制更加健全,财政管理、运行、监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绩效再有新提升。财政效能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财政系统整体合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推“双基”促“两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财政系统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财政行政效能再有新提高。

“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干部更要继续主动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加自觉地服务全面转型,奋力谱写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是要以更加有效的财税政策支持经济加快发展。着力完善服务大局、调控有力、规范透明的财政调控机制,加强财政经济形势分析,把握财税政策作用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统筹运用财政政策、资金、税收、奖励、贴息等工具,引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

二是要以更加优化的支出结构支持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着力完善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约束有力的支出管理机制,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和财力分配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支出范围更加合理、支出顺序更为科学,做到有保有控、有增有减,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是要以更加高效的税源管理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着力完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相互协调、正向促进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培植壮大财源,探索新时期“生财、聚财”的科学方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

四是要以更加规范的运行环境促进管理绩效不断提升。着力完善科学精细、规范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债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和管理效益,促进财政绩效进一步提升。

四、认清形势,打好基础,开创合肥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期,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有效支撑。但在总体复苏的背后,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导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差异化和不对称性,甚至形成了逆向调节,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复合式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宏观调控已开始转向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的新框架。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结构升级,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着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方面繁重的任务和压力。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国已迎来一个新的加息周期,利率上升通道已经形成,信贷投放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中央财政支持政策今年将主要集中于消费、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张力度将明显减弱。同时,受宏观调控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发展空间收窄,汽车、家电等优势产业发展面临挑战,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加剧。二是中央2011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财政补贴、贴息、直接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供给管理手段,对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攸关民生的战略性产业予以支持,财政配套压力增大。三是2010年收入基数较高,财政收入难以形成持续高位增长格局。同时2011年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酝酿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等,财政增收的难度加大。四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面转型,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民生工程,应对通胀压力,刚性支出明显增多,财政保障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为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新一年我市财政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按照上述思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2011年重点工作。

(一)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更高的标杆来谋划财政工作

一是要开拓视野,在更新的高度上谋划财政工作。

要不断开创合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不仅要在中部地区争先进位,更要拉高标杆,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谋划工作。宝顺书记要求:“合肥要放眼全国,进一步提升标杆,做大体量,加快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和江苏宿迁的发展态势让我们看到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工作站的起点高,谋划的层次高。合肥财政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前列,我们就必须不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水平,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谋划合肥财政与经济的发展。

这几年,合肥财政的发展形势喜人,“十一五”以来全市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地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79.4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25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倍,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10位。可是广州市地方财政收入为871.73亿元,相当于我们的3倍还多;杭州671.35亿元,是我们的2倍多。昆明的地方财政收入是253.8亿元、福州247.82亿元,虽然排在我们后面,但和我们差距很小。真的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因此我们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做井底之蛙,要继续登高望远,拼搏奋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继续保持“追赶者”的心态,要始终坚持目光向外,敢于跟强者比、跟快者赛,树立高标杆,把握大趋势,各项工作都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落实,做到“纵向比提速、横向比赶超”,合肥财政改革和发展事业才能继续创造辉煌。

二是要脚踏实地,打好“十二五”开局基础。

我们规划了“十二五”时期财政收入上千亿的宏伟目标,但是仅有壮志雄心还不够,还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去实现。2011年就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要圆满完成各项收支任务。经市人大十四届四次会议通过,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目标为291.9亿元,增长12.5%。全市财政系统要加倍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同时,各项财政管理改革都要树立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向前推进。要加强宏观财政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及时研究掌握我市主要支柱行业税收情况和变动趋势。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加强财政收入目标考核。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压缩一般性支出,市本级预算安排实行五个“零增长”。确保法定支出和政策性规定的重点支出增长,保证已经实施的各项改革需要,集中财力支持全市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二)立足大局,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要彻底破除账房先生和摇头先生的意识,树立“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改革”的理念,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为市委市政府当好统筹调控的参谋者与助手。

一是以人为本,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到财政工作的优先位置。

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集中更多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为民理财是财政部门的宗旨,我们要牢固树立花别人钱,为别人办事的意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民生的改善是扩大国内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老百姓的钱包鼓了,消费和内需才能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才能发动。金龙书记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合肥的发展要突出民生至上的导向,城乡居民“两个收入”水平,不仅要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要不断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争先进位。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要继续秉持为民理财的宗旨,把老百姓的钱管好、用好。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要求,重点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继续牵头抓好民生工程实施,建立民生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障机制,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建立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我省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合肥市一直做得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为合肥财政争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良性运营机制。全力促进就业,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保障。稳步推进医改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继续深化教育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推进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磨店职教基地建设。加大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发展,让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是围绕中心,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做好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加强宏观财政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研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加大对重大项目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集中财力重点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我市千亿元产业步伐。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鼓励规下企业提升至规上。坚持开放理念,吸引市外企业来肥发展,鼓励企业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全力促进消费拉动。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强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支持金融、商贸、旅游等发展,加速区域性金融聚集区建设,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调整完善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鼓励企业向园区聚集,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发展。继续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

(三)夯实基础,完善机制,不断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抢抓机遇,“快”字当先,推进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机遇对个人、对企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美国微软公司就是抓住了个人电脑发展的机遇,一跃成为软件业的巨无霸。上海抓住了举办世博会的机遇,优化了产业结构,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完成了旧城改造,全面提升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机遇是弥足珍贵的战略资源,是特别重要的发展条件。看不到机遇,就会丧失信心;抓不住机遇,就会陷入被动;用不好机遇,就会延误发展。

当前,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指向十分明确,我们有机会获取更多的政策资源;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叠加效应加速释放,合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规律,抓住用好机遇,善于顺势而为,我们完全有可能不断寻求新动力、增创新优势、拓展新空间。今年春节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孙书记和吴市长就带队到浙江青田县和温州市开展招商活动,同样,我们这次春训不但将会议压缩至3天半的时间,而且利用了周末休息的时间进行培训,体现的是“快”字当头,怎么快就怎么来,怎么有效就怎么办。这正是合肥发展需要的速度,也是我们财政事业需要的速度。正是得益于这种“合肥速度”,我们才取得了2010年的骄人成绩。

二是科学理财,夯实基础,不断实现合肥财政改革与发展新突破。

我们常说科学理财,什么是科学理财?首先要转变工作观念,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大家从近年来的工作总结就可以看出,财政部门牵头或者涉及的工作是越来越多,民生工程、支持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四下乡两换新”„„财政部门的同志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是从宏观上发挥作用的,财政部门不能替业务部门干出纳的事情,不能代替业务部门做具体的工作。财政部门的职责是在宏观上把握财政政策的制定,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县区、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实现良性互动。最近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四大政策体系的修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当然,不替部门做出纳的事不等于不关注细节,不关注基础。细节决定成败。科学理财的另一个要求即是狠抓细节,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我们要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财政内部管理。2011年贯标办要围绕“十二五”规划新的要求,结合我局机构改革、分工调整,牵头对全局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以类似四大政策导则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格式化,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员轮岗交流影响工作。同时将质量体系工作做得较好的部门作为全局体系建设的示范点,在全局建立统一、规范化的模式。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建立沟通顺畅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三是开拓创新,健全体制,全面推进“两基”建设和“两化”管理。

“十一五”期间合肥财政不断跨越的历史是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写就的,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合肥财政的发展才能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我们在税源管理、预算编制、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政府债务管理、奖补政策兑现、国有资产管理等等方面不断创新,走在了全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我们去年的“开门预算”,开创了一条阳光财政的新途径,被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谢旭人部长来我局视察时,殷切希望合肥财政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全国财政管理工作探索更多的好做法好经验。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合肥财政人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争当财政改革的弄潮儿。始终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围绕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机制。调整市对区财政体制,促进开发区与县区工业园区的合作开发和委托管理,不断完善县区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推进政府预算体系建设,科学划分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资金预算收支范围。实施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方式改革,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重心下移,科学确定市、区在城市管理中财权与事权。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将预算外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进一步加强绩效预算编制和考评工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继续完善预算支出定额体系建设,积极推行项目预算按事拨款的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编制,逐步推行“收支两条线”问责机制。按照“开门预算”的要求,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研究试编2011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进一步硬化预算执行管理。抓好市级支出调度管理和考核,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逐步建立市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县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将全市行政单位物业管理费集中纳入定点采购范围。积极推进财政监督由单纯检查型向管理控制型的转变。开展“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财政专项资金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牵头开展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有效拓展我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域。继续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构建财政监督运行长效机制。完善财政管理基础建设。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决策机构和联动机制,实行资产动态监管。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推进我市除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之外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做实基层财政所规范工作。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从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总结推广肥西县乡镇财政“两基”建设工作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四是加强宣传,展示成果,打响合肥财政品牌。

财政信息宣传是财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宣传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去年我们的财政信息宣传做的不错,然而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信息工作成绩上来了,宣传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在国家级一些重要媒体上要加大宣传,同时还存在着少数干部对信息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采写报送信息的积极性不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不强,信息稿件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去年的信息考核结果来看,信息工作还是要常抓不懈,努力与不努力不一样,重视不重视不一样。

2011年的信息工作成绩要保持,宣传工作要加强。首先,全局上下从分管领导到负责人再到普通工作人员,都要有信息宣传的意识,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人人既当实干家,又当宣传家。第二,善于挖掘信息来源,要知道很多小事都可以是信息的来源,要善于挖掘新闻点。比如去年的契税调整工作,报纸都报道出来,老百姓都知道了,结果没有报财政信息,领导却不知道。各部门平时要和省厅多接触,省厅下拨的每一笔钱都可以作为信息素材。第三,要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宣传的档次。我们在省市一级媒体上做的宣传工作比较多,但还要继续提高在中央级媒体上能见度。

(四)鼓足干劲,奋力拼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合肥财政要跨越赶超,不仅要有目标、有措施,更重要的要有一批有战斗力、有责任心的干部。前不久,市委召开了九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对2010年县处级领导职位公推竞职选拔入围的差额考察对象进行公开推荐,这体现了合肥市委紧扣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探索实践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导向。我们也要学习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干部任用机制,要坚持全面识人、举贤任能,把甘于奉献、德才兼备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担任更重要的岗位。

同时,要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知识面,培养复合型财政干部,为全市财政事业改革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省财政系统服务发展年活动以及机关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财政干部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制度。对财政权力运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互动机制,以及公开、透明、规范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财政事业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事业,在几代财政人的努力下,合肥财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把合肥打造成现代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时期合肥发展的担子更重,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茬干部手中,我们必须切实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历史注定了我们这一代干部,仍然是需要吃苦的一代、需要奋进的一代、需要努力干事的一代。广大财政干部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责任重于泰山。财政作为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我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正视这份责任,珍惜这份责任,把责任意识始终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吃苦、拼搏、奉献比别人更强一点,工作的节奏更快一点,抓落实的力度更大一点。

篇6:2011春训总结

(2012年3月1日)

郑新民

各位党员同志们:

你们好!

这次党员春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全国组织系统“一迎双争”和深化“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会议的精神。以及总结2011年工作,谋划新的一年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市级新农村”实现“整村推进”为目标,努力打造“生态、和谐、平安”镇郊。

一、2011年完成的工作

(一)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在2011年被评为益阳市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的基础上,已争取2012年再次被评为益阳市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

(二)一年来我村的水利移民工作和维稳工作已基本调解稳定。

(三)公路建设

2009年已硬化2.4公里,2011年公路硬化已完成4.2公里,2011年硬化公路3公里,三年共硬化公路9.6公里。2011年止已完成全村公路硬化率95%(3.5m宽的还有0.6公里,小型公路还有2.8公里)。

(四)村级小农水建设、桥梁电排维修

小农水电排建设与维修、桥梁维修、渠道疏洗。201

1年已完成1、2、3组小电排建设,维修村组级电排机埠12个,修建桥梁2座,渠道疏洗2000米。

(五)产业结构和特种水产养殖1、2011年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产业。以乌鳢和常规鱼养殖为主,现有养殖面积420亩,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品质,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实现亩平增收5000元以上。

2、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科学种植,在有限的耕地上扩

大现有粮食产量,实现亩产1000公斤,人均增收1000元。

3、发展绿色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庭院土地资源,发展

猪沼渔、猪沼菜、猪沼稻相结合的综合生态养殖。2011年发展养殖100头猪以上的大型养殖户7户,全村年出栏3000头以上,养鸡大户5户,养鸭大户4户,全村年出笼鸡8万羽,出笼鸭8000羽。

4、2011年全村有个体户434户,年上交利税12万多元。合村前的特种水产养殖在全省都小有名气,村副主任周志佳同志就是南大膳镇乌鳢合作社的负责人,是南大膳镇特种水产养殖的领头人之一,我村有养鸡养鸭大户12户,规模在2000只—4万只以上。各种个体企业(小型)100多户,村支两委对特种水产和第三产业大力支持,并扶助其发展,得到了个体户的好评。

(六)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因我村位于镇郊,而镇上没有供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2011年村支两委在市委工作组的努力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请示沅江市体育局申报了一个文体活动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8月份确定了项目场地选址,并准备投资购买活动器材的经费,2011年6月我村基本完成了林木、花草、围墙、厕所、雨棚、宣传标语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6月市体育局的健身活动设施到位(5.5万元器材),该场所已全面完工。现平均每天有300多居民、村民在该场所健身、跳舞,在南大膳镇全体居民、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电力增容工作

2011年为解决光明片、新南片村民的实际用电困难,今年已争取在新南片、光明片两片各新增一个200千瓦变压器。新南片的电力设备已基本到位,光明片的项目任务沅江市电力局已上报上级电力部门申批,电力增容一事要请示沅江市电力局加快执行,同时使全村总装机容量达到1075千瓦。

(八)平废复垦与农田改造

2011年已向国土部门争取项目,1、2组580亩、3组180亩基本农田改造,现在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九)饮水改厕、清洁工程

2009年争取改厕工程300个指标,2011年已全部完成、201

1年已争取指标150个已完成120个。2011年底全村村民已饮用了干净合格的自来水,有线电视履盖率达85%。

(十)危房建设

2011年该项工作因各种原因没有启动,2012年已想尽办法,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镇郊村三组的危房一栋共14间,修建于1975年,土砖结构,已经倒塌13间,里而居住我村最贫困户、孤寡老人共17人。该栋危房倒塌房屋正在施工建设中,2011年应想尽办法向沅江市民政局争取倒塌房屋改造指标30个,改造四组2栋即将倒塌的房屋(含三组倒塌房屋)。

(十一)党建工作

镇郊村现有党员94人,2012年2月,我村又在村民中选出四位入党积极份子参加了培训工作,至此,我村已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份子共15人,现参加了培训的入党积极份子,要求入党积极性非常高,村支两委向上级领导汇报吸收其中6人入党宣誓,增加党的新鲜血液,更好的为全村村民服务。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感到问题不少:一是村级经济非

常薄弱,财政转移数量太少,保持运转相当困难;二是村两委一班人思想观念不新,开拓精神不够强;三是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无组织无纪律老子天下第一,无法无天,遇事设障,表率作用差。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科学发展,着力打造省级新农

村建设示范村”为主题,抢抓机遇,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多争项目,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建设一个富强、繁荣、和谐、平安的新镇郊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继续实施好生态家园项目,再建300口,全村实现700口目标;

二、认真组织好村、组两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三、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四、继续实施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快村庄规划整治力度;

五、千方百计争取“小农水”和水利建设项目,改善渠道上游地区的水利条件;

六、千方百计实施好中药材种植项目,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和产业结构调整;

七、努力争取实施好国家级“整村推进”示范村工程;

八、继续实施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九、继续实施好移民后扶项目,力争修通一条水泥路;

十、继续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及其他社会各项事业。最后提两点要求:

一是全体党员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支持村两委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纪律,增强组织观念。

上一篇:第一次主题班会“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守法公民”简报下一篇:父母投靠子女转户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