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

2024-07-29

“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精选8篇)

篇1:“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乃立身、立业、立政、立国之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建设诚信政府,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主导示范作用,“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

目前,政府有的部门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损害了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政策多变,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定位不准;不依法行政、服务意识淡薄,不合理干预太多,随意增设许可条件,折腾出各种分割市场的樊篱;部门之间互设障碍,牵制挚肘,致使政令难以畅通,文件多如牛毛,却大多抹了桌子,加大行政成本、降低效率;部门管制太多、高高在上,与企业主不平等对话、不作调研、主观武断等等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试举二例:

1.某公司投资的火车站农产品大市场建设,针对拆违问题,两年多政府并非不重视,共发了10多个会议纪要和领导签批件。如2009年52次专题纪要,2011年22次、57次,2012年49次(6月4日),原来分管的副市长及常务副市长签批多次:“采取措施,依法推进”,但事到如今半毫米也无推进,连某市长都无奈地说:“这环境不知哪门搞地,硬搞不出事来。”

2.某项目从08年立项至今4年了,仅土地出让手续就办了两年,从2009年12月10日收回储备到2012年2月6日出让共两年零两个月,按《**省行政程序规定》,行政管理行为应有合理时间,最长不超过60天。两年多来企业无故承担直接成本近千万,间接损失无法估量。找相关部门诉求适当补偿,回答:“两年算什么,还有三五年的都没吭声呢!”人家不吭声是因为不想惹、惹不起,并不代表您有道理、讲诚信、做得对,发言稿《“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天下武功,无不可破,唯快不破。时间就是商机、就是金钱,其老总哀叹:“未必硬是要逼良为娼,搞得我也去上访吗?”试问哪家企业经得起一拖二卡三忽悠呢?

当然不止某一地一隅,整个社会处在复杂的转型期,大环境、氛围也差不多,在“大政府,小社会”体系中,出现政策不连续、不讲诚信、自相矛盾的比比皆是。比如养老政策,85年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95年是“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变成“养老不能靠政府”,2015年人社部弹性推迟退休年龄,大家猜测口号将会变成什么?

又如集资建房,政策从福利分房政策到货币补贴再到市场化,近几年单位集资建房也即变相福利特权化分房可以说超过90%以上单位了。这样行政,易反易复如何取信于民?

出现种种失信的情况的主因在于:

一.决策不科学,任期短视,导致政策多变。

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缺少法律依据和约束。

三.部分官员思想僵化,官本位严重,行为失当,懒政惰政。

建议有针对性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一.推进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建立政府信用评价、监督调控制度及廉政机制建设,建立失信约束、追责、惩罚机制。政府要主动简政放权,我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体系,但都是管别人的。管得少的政府未必不是好政府。

二.推进政府行为科学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职能要科学定位,“看不见的手”不能变“闲不住的手”,到处乱摸乱抓,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包罗万象、包打天下的角色定位,不再错位、缺位、越位,不能与民争利、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应做好公共利益的守夜人,推动市场体制、市场环境的发育、完善,鼓励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三.推进政府行为公平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重大决策经过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乃至网民意见,释放知情权,实行公开行政、清除“暗箱操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设诚信政府、诚信社会,任重而道远。政府有勇气组织这样的座谈听取八面来风,满意办又再三要求讲真话,让我们充满信心,虽然道阻且长,但路在脚下,有理由相信明天将会更好!我们乐观其成!

篇2:“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

江苏武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能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深感荣幸,在此,也借机会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武建公司发展的各位领导、同仁表示衷心感谢。近年来,我市建设主管部门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逐步规范,建筑行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去年开始实行的现场与市场两场联动机制和“三合一”网上招投标系统,更是有效促进了建筑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今天市建管处组织召开诚信建设座谈会,我认为这不仅为企业间的交流和共同学习提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建设主管部门对我们企业的关爱。下面本人就结合今天会议主题,粗略地谈几点我们公司在诚信建设方面的做法。

“诚”是为人之道;“信”乃立业之本。我们武进建安公司在5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信为本,操守为重;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企业核心文化,在各项管理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贯彻诚信理念,建立诚信体系,不断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工作。

一是将诚信建设落实到企业基础管理中。我们结合企业实际,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用工、培训、薪酬分配等方面下功夫、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中积极倡导,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坚持真诚待员工、真诚待顾客、真诚待供应商、真诚待社会的道德观。如在施工劳务队伍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与专业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进行绩效考核,建立数据库,优中 1

选优,选择最具诚信精神的合作伙伴,同时严格按合同约定,按时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几年来都未发生因拖欠工资上访事件。对于材料供应商,在其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即使供应商适当的提价,我们也不压价,反而按市场特点优惠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感激之情,在服务、质量、供货时间上自我提高要求,从而建立了一批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对于内部员工,我们树立了公道正派的用人观,在企业中形成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注重和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支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敬业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团队。

二是将诚信建设落实到合同履约管理中。合同履约状况是诚信的试金石。我们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前就加入合同主要条款,中标后,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标前会议纪要以及投标承诺内容起草合同文本,便于合同履约。同时对每项工程制订建设工程合同履约检查登记表,重点是对项目手续开、竣工时间、质量目标、工程价款、变更登记等事项进行检查,及时了解项目的履约情况,并对涉及自身履约有问题的项目发出整改通知书,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合同的履约。几年来公司的合同履约率均为100%,捍卫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这块牌子,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信誉。

三是将诚信建设落实到创建精品工程过程中。创建精品工程是给予业主客户的一项重要承诺,是联系企业与业主客户的一根无形纽带。因此,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创精品工程、树行业品牌”为目标,以安全文明为基石,以制度体系为支撑,突出“至诚、至精、更优、更新”的质量要求,不断推动建筑工程的精品化,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管。特别是2008年以来,公司全面推

进企业文化建设,我们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施工现场,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工具将施工经验与先进理念相结合,全面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也率先在现场与市场两场联动活动中赢得了先机,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分,增强了竞标实力。

四是将诚信建设落实到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中。以人为本,用户第一,这是推进诚信建设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满意的服务。例如在项目施工中,我们将每个项目都置于业主和监理的检查监督之下,不仅自己要做好,更要让大家都说好。业主指出的质量问题,虚心接受,立即整改。交付后,建立长期质量回访制度,不局限于一年保修期。只要业主有要求,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同时,我们还立足于实现“综合评价社会化”的目标,即由过去内部独家说了算变成整体考评、综合评价,从材料采购、建设施工、装修安装等各个环节都实现可追溯,并试验性地在一部分住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专门建立了一条专属观摩通道,让广大业主看到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让业主们明明白白消费,购买放心房。这些做法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广大业主负责任的态度,而且也是公司以诚取信所出的实招。

以上就是我公司在诚信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建议。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旺。今后,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加强诚信建设,以诚信立足市场、以诚信谋求发展、以诚信赢得未来!

篇3:建设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可见, 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 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以及政权稳固的重要尺度, 对于构建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 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政府不守信用, 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没有信用, 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其次,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 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 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 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 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在“5·12”大地震后, 政府在灾情的发布、应急的速度、媒体的报道上, 做到了与地震灾情的“零时差对接”, 信息披露的涉及面也前所未有的开放, 制止了谣言, 稳定了人心, 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 公众对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阻力变得宽容而体谅, 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 近年来, 各地发生的群体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屡屡轮番地消耗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每每“事”起, 民众几乎众口一词地质疑当地政府对事因的判断、解释;民众和政府各执一词;社会舆论“一边倒”, 引导着事件发酵升级。“事”发后, 当地政府缺乏可供应急使用的信用资源, 面对民众, 显露出无能、无威望、不服众的窘态, 出现管治危机。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浙江钱云会事件概莫能外。从正反两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

再次,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 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刚刚过去的5年, 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 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 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 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绩斐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使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所有这些, 使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从总体上看, 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 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 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 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 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 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 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 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 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 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 行政效率不高, 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 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 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 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 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比如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被侮辱的是老百姓一颗助人为乐的善良之心, 使老百姓丧失了助人为乐的信心和热心;被损害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山西育苗门”调查事件、“躲猫猫”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等都说明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三、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一) 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

所谋, 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 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 有诺必践, 讲究信用, 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

(二) 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 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 注重公共设施建设, 健全公共服务各系统, 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加强社会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讲不讲诚信, 有没有公信力, 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 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四) 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 健全决策制度, 优化决策环境, 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全面推广听证制度。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 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 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 加强政府公信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始终要高度重视, 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不能放松。政府公信力丧失很容易, 可以在朝夕之间;但要重建与提升政府公信力, 则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因此, 全社会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 努力把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 还信于民。政府提倡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真诚的态度, 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 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巩固政府合法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 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诚信政府,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篇4:发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座谈会举行等

在座谈会上,业内人士结合自身从业经历与行业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发行业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及危害,并就如何构建发行业诚信体系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发行业存在的如新书打折、回款周期过长、隐瞒发行量、高定价低折扣等不诚信行为导致了发行业成本加剧、财富流失严重、价值分配混乱、投资环境恶化、经营主体利益难以保障,不仅制约了发行业的发展,还影响到上游出版业的发展。在谈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时,大家认为诚信缺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将会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成熟有所好转。大家提出,发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涉及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从出版社、发行企业、印刷厂、作者、读者等各个环节入手。

阎晓宏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是全行业一项长期的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市场环境,推动出版发行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阎晓宏指出,诚信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一是要切实发挥出版发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出版发行单位的积极作用,齐抓共管,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抓好出版发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依靠制度不断规范出版发行单位的经营行为;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好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当前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均 宇)

担当与梦想同行“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图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 7月27日,“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图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6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与理论观念在不断地探索、演变和发展中积聚了丰富的内涵与经验。作为建国60周年儿童文学界、出版界向祖国母亲的献礼,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合作推出了“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这部恢宏巨作。

据了解,“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丛书共6册,囊括了260位知名作家的280篇优秀作品,包括了小说、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该丛书精选了新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最具历史意义、影响力和可读性的作品,例如冰心的《小橘灯》、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金波的《雨人》、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等,这些作品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阅读赏析的角度,都堪称经典佳作。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表示,“‘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既是回顾、检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优秀精品佳作直接服务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工程。”

该丛书的读者对象以中小学教师为桥梁,并将这座桥梁架向儿童文学阅读的最大受益人——中小学生,由于该丛书的读者定位十分明确,因此在内容编排和形式上体现了“阅读性和教育性”二者兼容。丛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以满足中小学师生需求为主旨,例如以序言或导语的形式指导阅读,不仅选入冰心等大师级儿童文学名家作品,还收录了杨红樱、伍美珍、郁雨君、葛冰、葛竞、李志伟等大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春 凤)

《国企老总》:解密国企的那些事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首部全景展示国企生存状态、国企职场规则的图书《国企老总》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新书发布会于7月22日举行。

《国企老总》从国企的三个副总经理争夺总经理位子这一关键事件所引发的权力之争着手,展现了国企中权力与利益、国有资产的保卫者和窃取者之间的尖锐斗争。以点带面可看出国企老总们的心态、普遍遇到的问题及国企中层和员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篇5:企业诚信建设座谈会会议总结

3月17日,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诚信甘肃”建设步伐,由甘肃民营经济网、绿盾征信(北京)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主办的“甘肃省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据了解,来自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甘肃中川建设集团、绿盾征信(北京)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等单位的近50位行业专家、民营企业家出席了座谈会,畅谈企业诚信建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专家刘敏作了题为《民营企业如何完善信用建设》的主题演讲。与会者表示,诚信是每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既是促进民营企业守好诚信底线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然选择。

篇6:《市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发言稿

今天上午听了夏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联想昨天观摩的12个现场以及近年来目睹石首“一城两翼”初见雏形的变化,真是深受很深,感想很多,心灵震撼,倍受鼓舞。下面,我想谈三点体会,提四点建议:

一是总结XX年时:客观务实、实事求是、亮点纷呈、可圈可点。夏市长在报告中从十个方面、用了88个数字,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来“激情蛮拼、务实作为”的实干篇,当我们感受到石首交通,一小时到xx、一小时到xx的快捷时,感受到城区“双征”“干部愿拆、群众盼迁”的转变时,感受到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入库税收近4个亿的贡献时,感受到94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81个签约项目硕果累累时,当我们感受到“街道亮了、道路宽了、违障拆了、秩序井然了、城市更美了”的大城管格局时,等等感受到这一份份满意答卷时,我们深深感动了,心悦诚服了,石首更有希望了!“成绩伴随艰辛、胜利凝结汗水”,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市政府表现出了雷厉风行、敢于担当、务实有为的政府。

二是谋划XX年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催人奋进。XX年,市政府坚持“以进促稳、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围绕“建设中心城市、攀登历史高位”的总目标,实现八个具体增长目标所采取的八抓,而且在这八抓中,一个任务一个清单,一个清单一套措施,可操作性极强。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这此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拉开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攀登历史高位”的序幕。夏市长在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就必须“实事求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破旧立新、善于借鉴、不为任何条条框框所限、想尽一切办法把需要干的事情干成”等六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同时还要抢抓“中国经济政治建立新常态、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我市交通发生重大变化”等“四个方面”的有利机遇,保持清醒头脑,脚踏实地、大干快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奋力向这一目标迈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XX年,我们的政府将是一个“思想解放、包容开放、亲民爱民、热心为民、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务实政府,也一定会做到“把方便留给他人、把麻烦留给自己、不为难别人、不耽误别人办事”的亲民政府,更能做到“让群众办事不找关系、不找熟人、不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率先在石首变成现实的法治政府。

三是承诺XX年惠民实事时,事事合民意,件件暖民心。夏市长在报告中强调,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我们的政府只有坚持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坚持打造一个 “亲民为民、开明透明、务实诚实、尊法守法、有为有限、清醒清廉”的政府,就一定能把实事办好办实!

四是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合理调整江南高速收费问题。现在江南高速通了,市民反映石首段收费偏高,且不少车主继续选择走省道,这样不利于有效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二是建议乡镇省道建设资金缺口纳入市财政预算偿还。我镇sxx、sxx建设资金建设缺口近千万,乡镇很难偿还这一债务;三是建议把我镇沿江泵站纳入市级统一管理,我镇是唯一失去自排能力的乡镇,每年仅这项开支近百万,成为我镇一大资金缺口:四是建议把团山六虎山生态科技园纳入石首旅游景点之一,进行统一规划,加大建设力度。

篇7:“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

刘延东(2010年3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总装备部、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参加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联合行动,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向社会展示科技界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展现科技界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

一、深刻认识加强我国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自诞生之始就把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作为崇高目标。纵观科学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求真务实、为真理献身的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

我国科技界素有高尚精神境界和良好道德操守。新中国60年来,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心怀崇高理想,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在建设国家、造福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胸怀追求真理的勇气,不畏艰苦、不怕挫折,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勇往直前;他们秉持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密切配合、共同奋斗,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合力攻关;他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攻坚克难。6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练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没有我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科技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看到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主流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毛泽东同志要求在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强调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江泽民同志强调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科技工作者树立踏实认真的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勇于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经历磨炼。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第一,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深远意义。现代化强国首先应当是创新型国家。只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危机中孕育,全球进入了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各大国都力求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真正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作为创新文化的核心内涵,渗透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层面。如果不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摇国家创新体系的根基,阻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第二,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研究自17世纪走出传统经院以来,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因此,科学探索往往伴随着荣誉、地位和商业利益,科研诚信问题开始浮现出来,一段时间暴露出来的学术不端和欺诈行为令全球科技界为之震惊。然而,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注定与科学无缘,缺乏诚信的学术更是没有希望。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正如爱因斯坦所讲:“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没有诚信,就会破坏科学研究的秩序,就会影响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和创造活力,科学事业将无法向前发展。

第三,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精神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科学家是全社会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之一,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能够产生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但她仍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其人格魅力令世人钦佩。我国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近代以来,科技界的优秀前辈以良知良行感召和启迪社会,得到了全社会的崇尚和尊重。今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同样有责任在社会变革中严于自律,承担社会责任,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先锋和表率作用。

二、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推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标本兼治,既重视思想认识和诚信文化等软约束,又重视监管和惩治的硬措施;既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构建长远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科学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术自律。

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一些人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薄弱,有人甚至利用科研管理漏洞和机制的不完善谋取个人利益。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术自律,提升科学道德素质,是解决科研诚信问题的基础性举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科学道德教育课程是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以此引导学生领会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突出教育这一环节。要将科学道德列入大学和研究生必修课程,使青年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研究生导师更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科研机构、科学组织和相关单位要将科研诚信内容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与思想政治、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相衔接,与科研实践和创新方法教育相融合,与明德楷模、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让学术诚信深深根植于科研人员的头脑,内化为精神追求。

二要广泛宣传模范事迹。我国科技界曾涌现出大批的先进模范,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带给科技界和全社会深深的震撼和教育,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比如,钱学森同志的贡献不只是在科学技术上,更在于他忠于祖国、尊重科学、不慕虚名、求真务实的精神。钱老的一生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就是,诚信是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每一个迈入科学殿堂的人都应当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要发挥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的坚定信念、执著精神、踏实作风,感染和激励年轻一代,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精神境界,从根本上净化学术风气。

三要发挥科研学术机构的自律功能。科研机构和学术团队要制定道德准则,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要提高科研活动的透明度,倡导学术争鸣,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公众对科技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使科学研究始终处于同行的检验、批判和监督之中。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求真务实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科技工作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社会责任,坚守学术道德。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学家要有高水平的精神境界。只有坚守爱国报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追求真理的情怀,才不会让名利动摇诚信。现在外面的世界诱惑很多,但科学界要永远保持一片净土。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长期艰苦的探索,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要秉持科学精神,对待科学问题始终保持严肃认真、周密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要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诈剽窃等行为,尊重他人劳动,维护知识产权,做科技创新的先锋、学术道德的楷模、社会诚信的表率。

第二,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体制机制不健全也是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引导学术诚信的良好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一要加快完善开放合作的机制。科学间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新学科、新领域往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是竞争最为激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最大的高地。目前少数科研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存在相互封闭、分散分割现象,甚至近亲繁殖。这与科学精神格格不入,也可能成为滋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温床。要制定促进科技系统内部开放的政策,逐步实现研究人员之间、专业领域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以及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开放,建立共享平台。重大科技计划和科学工程要大胆引进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要真正建立起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用人机制,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选聘优秀人才。要通过建立一个海纳百川、开放互动的科技工作格局,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

二要加快完善学术平等的机制。科学研究需要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才能迸发,浮躁之风和学术不端行为才没有生存土壤。现在,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术领域缺乏平等的学术争鸣和批评。我们必须在学术管理、资源配置、人才选拔与使用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制度层面上鼓励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要扶持和提携青年学者,鼓励他们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求实创新,敢于面对失败。真正的学者是不怕后学超越的,因为只有后人不断超越前人,科学事业才能发展。

三要加快完善评价机制。科研评价指标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导向。目前我国科技评价制度尚不完善,在具体评价工作中还存在着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重设施改善不重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必须按照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快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要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基础研究要更加体现鼓励瞄准重大学术问题前沿和自由探索的导向,评价周期不能过短;应用研究关键要看解决了什么重大技术瓶颈;公益性研究要看社会效益如何。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直接的、近期的和显性的价值,也要关注间接的、长远的、隐性的价值;对创新性强的项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要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在评价方式上,要公开透明,接受学术界的监督,以增强公信力。总之,要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形成正确导向,引导科研人员力戒浮躁,集中精力于科学本身,专心致志于创新活动,这样才能造就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

四要加快优化科研经费投入结构。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对于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持作用,但科技经费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对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研究持续稳定的支持还不够,而这些研究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有的项目布局不切实际,申请程序比较繁琐。要根据不同科研活动的特点和经费需要,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投入结构,有的项目要形成稳定支持的机制,有的项目要形成充分竞争的机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也要强调诚信原则,规范资金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决不允许个人或小团体从中谋取私利。

第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

加强科研诚信既要靠自觉自律,也要靠监督管理。从世界范围看,加强科研诚信正从单纯依靠道德约束,向道德约束和监管惩处并重转变。近年来,我国制定发布了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都有相应的条款。许多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规章和要求还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问题发现了但查处不力,这实际是容忍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道德底线的突破,对整个科技界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们要从维护国家科技事业的整体利益和科技界的整体声誉出发,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强有力的监管,抓住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加大监管力度,不留漏洞和死角。要采取“零宽容”政策,严格要求,严厉约束,有一个处理一个,并公开曝光,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

三、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合力

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科技界形成了高度共识,要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有关方面要按照职责分工,找准自身定位,下大力气落实好、完善好各项措施,尽快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公众,使科技界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声誉发扬光大。

第一,强化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宏观指导。科技部等十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这是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和推动科研诚信建设的积极行动。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形成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组织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格局。教育部门要全面推行研究生阶段科研诚信课程教育,科技部门和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符合不同科技活动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结构。各成员单位要在完善和执行相关政策、沟通信息等方面协调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强化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各学术团体要建立适合本领域特点的科研诚信规范,参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科研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制度,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教育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检查,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

第三,加强科研诚信规范建设。要对科研诚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划清学术不端行为的界限,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规范,明确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完善学术论文发表评价的制度。同时,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和要求。

第四,积极推动科研诚信立法。要把科研诚信立法纳入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规范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充实和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举报、调查核实、监督监察、公开公示和惩戒处置等,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篇8:加强法制建设构建诚信政府

一、加强法制建设是实现诚信政府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 是一个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社会的诚信包括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 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从政府存在的法理基础上讲, 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产物, 其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 政府的诚信与否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问题, 更主要的还是一个政治信用问题。政治信用关系到社会的信任、信仰乃至社会稳定。从政府的职能上讲, 政府不仅是游戏规则的供给者, 同时也是游戏的监督者。从政府的性质上讲, 政府是权力的垄断组织。这就可能造成政府用行政规则代替市场规则, 破坏市场内在的声誉机制。我国当前正抓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建立在市场经济上的现代法治政府必然应该是一个诚信政府。

如果政府自身不诚信, 就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我们遗憾地看到:在人民内部矛盾面前, 群众往往选择越级上访, 主观上希望提高接访单位和接访个人的级别来快速解决问题。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民群众对某些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说到底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信用危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必须救治当前存在的政府信用危机, 而法律和制度将成为救治行动的必然选择。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 传统权力本位思想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 在传统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下, 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错误地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 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为了个人政绩而牺牲政府诚信。主要表现为滥用行政权力和以权代法。有的地方政府在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或公共危机面前, 对群众的切身利益漠不关心, 甚至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使公众的权利受到损害, 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信任。有些地方政府缺乏依法行政的理念, 甚至以权力代替法律, 使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二) 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长期以来在制定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时, 遵循“宜粗不宜细”的规则, 导致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的弹性过大, 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给各级政府依法行政造成制度的障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就会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强化操作标准。当然, 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运用得当, 能够很好地解决立法和政策遗留的不足, 但由于部门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偏好不同, 往往造成不同部门对同一执法依据解释不同, 执行结果也不同, 群众因质疑执法的公正性而产生抵触, 使政府的威信受到影响。

(三) 地方保护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

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 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损害地方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虽然我国为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各地专设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办公室来打击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 但时至今日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仍然还有一定普遍性。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与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相违背的土政策来保护地方利益, 甚至以政策代替法律或使“法律成为政策的仆人”。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有的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政策拉锯及博弈现象。

(四) 政府失信成本过低

如果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和成本高昂, 得不偿失, 他们必然会在以后的行政活动中信守承诺, 不敢失信;假如对失信的政府工作人员只给予警告或象征性的行政处分, 或者经济处罚, 或者无关痛痒的法律惩处, 将政府诚信建立的希望置于公务人员自身的“觉悟”上, 就不能有效制止政府诚信缺失行为。更为甚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将其调至另一岗位, 失信者不仅不为其失信行为造成的损失、损害负责及受到应有的惩处, 反而可以继续其仕途, 甚至高升, 这种鼓励性的“处分”不会使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那么政府的诚信势必会受到损害。

三、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诚信政府

(一) 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 树立法治观念, 消除特权思想

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人心所向的客观要求,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建设诚信、法治的政府, 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 从根本上防止行政权力异化、腐败, 保证行政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广大人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得到真正实现。因此, 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强化法治教育, 强化行为规范, 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法规、体现现代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的法治风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充分认识政府的一切权力根植于人民、来自于人民, 充分认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彻底消除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特权陋习, 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二)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依法行政

立法赋予了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中, 政府职能的施展得到了充分的自由空间, 使它能够处理好各种紧迫的社会问题。然而, 权力可能被滥用, 这将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隐患, 行政权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对于大的行政自由裁量事项, 既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又要求政府在行使手中的权力时必须要做到诚实信用, 因为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在形式上可能是合法的, 但它却可能是不合理的。那么, 判断那些尚无具体法律条文依据的行政活动是否正当, 就应当借助诚信原则来进行, 其判断的标准应当是凡是忠实于法律精神和老百姓利益的行政活动就应当予以肯定, 这就离不开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宪法所赋予人民群众的最终的监督权, 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来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利的有效行使,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因行政行为的失信而受到侵害, 并给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形成足够的压力, 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行为, 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因此, 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加强和扩展公民参政、议政、监政的权利来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健全民主制度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保障人民权利。

(三) 完善立法, 使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化

目前, 政府的诚信义务更多的不是体现在法律、法规里面, 而是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上和一些无形的道德规范中, 这就使得在责任的追究上缺乏相应的力度和刚性。因此, 在实际的政府活动中不乏政府失信的案例, 但却很难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往往这类案件又在大都事关众多利益主体和切身利益内容, 并且极有可能涉及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威信。这样, 完善立法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一、诚信建设法制化

诚信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比普通群众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是应有之义, 在强化道德水准方面我国素有注重道德教育的传统,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多次通过发文等形式强化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 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鉴于这些措施往往停留在文件的层次上, 没有形成法律效力, 规范性不强, 且主要依靠自律, 缺乏具体的实施和监督程序, 因而收效并不显著。而加强公务员道德立法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公务员履行道德义务是近代以来公务员制度的普遍现象, 如美国国会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务人员的伦理规范并将伦理要求法律化。我国进行道德建设, 建设诚信政府有必要借鉴上述成功经验,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及时调整或废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 推进政府诚信

制度的合理与否是政府能否诚信的关键。很多时候, 不合理的制度在促使人们不能做到诚信。而政府越按照不合理的法律去执法, 就越加偏离社会诚信, 损坏政府诚信的形象。在政策和制度出台之前, 应首先自下而上认真倾听民众的呼声、专家学者的意见, 重大事项还应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政策和制度实施之后, 应根据公民、专家的合理化建议, 及时完善, 这是保证制度合理性和取信于民的关键。

第三、强化政府失信的责任机制与制约机制的法律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所以, 应当建立对政府机构及公务员的失信追究机制, 包括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形式、适用范围, 设立受损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补偿制度等。在构建失信责任时, 还要特别注意规定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没有执行的积极性, 因此要从法律上强化执行力, 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 加强行政监督, 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进行惩戒, 通过失信责任的立法建立强制性的外在约束来提高失信成本, 来促进政府诚信建设。政府不仅是制度的建立者, 更是制度的执行者。制度执行得如何、法律能否奏效, 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承担了应尽的职责。目前, 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恶意欺诈行为, 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充当失信者的保护伞, 使得失信者更加有恃无恐。所以有必要在惩处欺诈行为的同时, 更加严惩政府官员中的直接责任者。实践证明, 没有制约的权力是极易腐败的权力, 更易产生诚信危机。因此, 要强化国家权力之间的互相监督, 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将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权、财政权落到实处;提高法院的地位, 真正做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扩大高级法院的行政诉讼授案范围, 制约行政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黄建春.政府诚信的法理基础与诚信政府建设[J].岭南学刊, 2007, (2) .

[2]钟添生, 邓彦.论诚信政府的法律支持[J].理论界, 2005, (9) .

[3]涂富秀.政府诚信法治化的思考[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

上一篇:计算机通信类专业-求职简历下一篇: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