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2024-07-25

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通用8篇)

篇1: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系统中一个分支。它是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是增强群体精神文明意识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健全企业制度,严明纪律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

为使企业职工工作有序,生产、劳动正常运行,领导及职工职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具有法律效力,严明纪律是对执行规章制度过程的监督。纪律是企业为维护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制定和颁发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纪律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严明的纪律不仅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取得成功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场革命,牵扯到多个人的切身利益,困难和问题是很多的,这就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那种背离中央精神,思想守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把个人小集团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必将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严明纪律,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促进和保证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条件

文化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努力在企业内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1加强在职职工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先决条件。所以,在企业内就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使全体职工不断提高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2.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所谓道德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靠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则,是判断人们思想行为的善、恶、是、非、荣、辱的标准。

在企业内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公正廉洁,忠诚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教育工人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他人服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其次,要深入具体地进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道德教育,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特别是要教育青年职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资源,随时为人民利益挺身而出。

2.3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丰富、活跃、充实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化生活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等项内容。

文学艺术主要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典型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教育和健康的美的享受,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以唤起广大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

新闻、广播、影视能迅速反映当代世界形势,并在传播信息,交流经验,宣传新人、好事,鞭笞坏之恶行,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帮助人民了解民族历史和革命传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必须占领和利用的阵地。开展普及体育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个主要标志,它既反映一个企业的士气,又体现着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程度,它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激发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们良好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3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是精神文明的标志

生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并在发生过程中生产出质量合格,用户满意,得到社会承认的产品。生产作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对生产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树立完整的企业精神,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由企业领导倡导并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和恪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精神对企业劳动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企业精神与精神文明是同一目标,同一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精神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方向。

培育企业精神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企业领导者自我提高的过程,又是普遍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过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又是推动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必须克服轻视企业精神的价值,搞形式而不求实效的思想行为。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强化,不断的提高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培育企业精神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与社会相适应。培养企业精神,光靠企业自身还不够,应该借助社会力量,取社会之长,补己之短。如:借助于社会的宣传、教育,进行业务、技术、理论文化的培训,效果要比企业关门教育好得多。

第二,要与改革相结合。实践经验表明,培养和发扬企业精神要紧密围绕改革进行。目前,企业完善落实承包经营,转机健制、产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必须贯彻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责、权、利三者紧密结合。责任实现的思想基础是责任感。宣传企业精神,激发责任感、使命感,能推动企业转机健制的步伐,对生产经营步入市场,产品占有市场起到思想保证作用。同时,责、权、利紧密结合对责任感也会起到强化作用,经营者会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精神的内涵。

第三,加强物质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要靠物质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建设作为依托。要充分利用物质层文化给职工以启迪和教育,让职工从有形的实物状态中汲取前辈精神财富和营养,可以激发职工自豪感、荣誉感、明确历史责任,使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还要加强企业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倡导企业精神,宣传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振奋精神,锐意进取。

企业制度的改革,机制转换要体现企业精神的内涵,无论是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制度健全和变革都要突出人的现代化和商品观念,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企业的民主管理机制。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要确立以企业职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的的建设方针,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是不断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篇2: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纵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人们获得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展开,同样,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浅探。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是增强群体精神文明意识的具体要求。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并存于企业的发展实践之中,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体上的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

2、内容上的统一性。企业文化内容的核心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形态的外在表现。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目标、精神、制度、物质四个方面。

3、目的上的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的效应。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载体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一、健全制度、明确规范是构筑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为使企业高效运行,职工有序工作,全员各负其责,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大发展,牵扯到多个人的切身利益,困难和不足是很多的,这就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那种背离中央精神,思想守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把个人小集团利益置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必将阻碍革新的顺利进行。只有严明纪律,才能坚持革新的正确方向,推动和保证革新的深入发展。

二、提升职工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是培养职工的必要条件

文化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努力在企业内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道德熏陶陶冶职工情操。丰富、活跃、充实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生活反映一个企业的士气,又体现着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程度,它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意志。

三、弘扬企业精神是构筑精神文明的和新举措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由企业领导倡导并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和恪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精神对企业劳动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企业精神与精神文明是同一目标,同一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精神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方向。培育企业精神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企业领导者自我提高的过程,又是普遍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过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又是推动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必须克服轻视企业精神的价值,搞形式而不求实效的思想行为。要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强化,不断的提高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

建设共融的意义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互为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做,对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有人把它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其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就能够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2、有助于扩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企业文化具有人文性,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强调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具有群众性,它是企业职工群体共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

3、有助于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含有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含有精神文明的东西,它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培育企业价值观。、锤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一面旗帜。抓好企业精神的锤炼、弘扬和实践,既体现了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特征,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企业道德。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外部标志。优秀的企业形象代表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诞生优秀的企业形象。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的竞争,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使之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

五、培育企业精神应注意:

第一,要与社会趋势相适应。培养企业精神,光靠企业自身还,应该取社会之长,补己之短,效果要比企业关门教育好得多。

第二,要与企业革新相结合。很多企业完善落实承包经营,转机健制、产品与市场直接接轨,必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责任实现的思想基础是责任感。宣传企业精神,激发责任感、使命感,能推动企业转机健制的步伐,对生产经营步入市场,产品占有市场起到思想保证作用。同时,责、权、利紧密结合对责任感也会起到强化作用,经营者会更加深刻理解企业精神的内涵。

第三,加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养。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作为依托。要充分利用物质文化给职工以启迪和教育,让职工从有形的实物状态中汲取前辈精神财富和营养,可以激发职工自豪感、荣誉感、明确历史责任,使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还要加强企业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倡导企业精神,宣传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振奋精神,锐意进取。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职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打造先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确立管理目标,提炼企业精神,规范企业道德,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构筑企业精神文明的过程。

《现代哲学》2001年第2期(总第64期)·精神文明理论研究·

篇3:思考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生活,协调发展,历史任务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 提炼企业精神, 规范企业道德, 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 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它以提高职工的群体意识为宗旨, 以培育新的价值观念为核心, 以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 是增强群体精神文明意识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规定了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一、健全企业制度, 严明纪律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企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职工工作有序, 生产、劳动能够正常运行, 领导、职工职责分明, 纪律是企业为维护其正常的工作, 生活秩序而制定和颁发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 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 纪律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严明纪律是对执行规章制度过程的监督, 严明的纪律不仅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取得成功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提高文化素质, 充实文化生活

文化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 也是提高职工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 努力在企业内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包括加强在职职工培训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 企业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进行定期的岗位业务培训, 依靠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传统习惯教育干部公正廉洁, 忠诚职守, 教育工人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 为他人服务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 深入具体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 培养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 提高职工的精神境界, 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典型给职工以生动形象的教育和健康的美的享受, 为职工提供精神食粮, 帮助职工了解民族历史和革命传统, 提高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激发职工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

三、打造企业精神, 协调经济发展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宣传、动员, 更重要的是关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的确立, 更是现代民主社会、法治社会的重要建构力量,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是企业内部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它一旦形成必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调适功能和激励功能, 能极大地鼓舞企业成员为企业效力, 可以起到凝聚力量, 增强信心, 鼓舞士气的作用。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步程度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状况, 它的繁荣程度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与时代命运。随着教育程度和文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 富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要求民主参与的欲望较强, 他们进入社会, 涉足企业界, 不能不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影响,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劳动人民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 朝着开放、自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就是一个企业确立管理目标, 提炼企业精神文明, 规范企业道德, 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 培养企业意识的过程, 是不断推动企业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 由企业领导倡导并为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和恪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系,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是同一目标, 同一方向。培育企业精神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必须克服轻视企业精神的价值, 要与社会相适应, 培养企业精神, 借助于社会的宣传、教育, 进行业务、技术、理论文化的培训, 宣传企业精神, 激发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物质层文化和制度层文化的建设, 充分利用物质层文化给职工以启迪和教育, 让职工从有形的实物状态中汲取前辈精神财富和营养, 激发职工自豪感、荣誉感、明确历史责任, 使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要加强企业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造和美化,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倡导企业精神, 宣传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振奋精神, 锐意进取。

篇4: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汽车文化;汽车文明;关系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1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10年已达到7500万辆的规模,汽车普及率为每千人50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正不断上升。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万辆和1364万辆,汽车产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一、汽车概念

《辞海》对汽车的定义是:一种能自行驱动的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有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由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组成。按用途分为载货的货车、载客的轿车和大客车,以及特殊用途专用汽车(如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等),o以笔者个人理解,汽车就是“机动车”的俗称,是一种大众化的称谓,其“雅名”应该称“机动车”比较科学,英文原译为“自动车”,在日本也称“自动车”,我国汽车驾驶员的执业资格证上的冠名就是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冠名就是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冠名就是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机动车的解释: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二、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回顾改革开放前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人们谈不到汽车与个人的关系,更谈不到汽车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汽车与文化早已紧密相连,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识的汽车商品,没有不借助文化影响的汽车销售,没有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汽车消费。汽车文化以汽车产品及其产业为载体,渗透在经济社会的各层面并构成互为关联为载体,渗透在经济社会的各层面并构成互为关联为载体,渗透在经济社会的各层面并构成互为关联车文明发展进程的文化形态。我们要依靠汽车文化来引导和谐、休闲、健康的汽车生活方式,从而改变车主的生活态度,包括有车生活方式、用车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与提升,最终将创造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

(二)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汽车进入社会、进入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就渗入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于汽车产业的侧向影响及其扩散效应。因为有了汽车,围绕着汽车衍生出了高速公路、汽车旅馆、汽车餐厅、汽车商店、汽车电影院、加油站、洗车店等,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比如汽车的方便、灵活、机动、快速和“门到门”交通的特点,提高了人们公务活动的效率和工作节奏;汽车上的通讯、办公设备的装车率越来越高,人们在交通的过程中,在车上就可以进行工作上的联系、沟通、指挥和决策,改变了人们的办公和工作方式。特别是汽车缩短了人们上下班的时间,让人们延伸了工作的空间,汽车的普及给人们选择不同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汽车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频率和时间,所有能够吸引出行者的服务内容都有可能催生新的消费形式,像超大型购物中心“摩尔”就是汽车社会的产物。汽车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结伴旅游、朋友聚会的几率增加。汽车给当代地球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把人们的生活半径,从步行的半径5公里,从自行车的半径15公里,一下子延伸到了100多公里。不断扩大的人们的活动半径和传统生活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效率观念,而且这种改变将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完善而继续深化。汽车让当代人们的交流范围、旅行范围、娱乐范围成倍数的扩大。如网上车主自动发起的车友会、各种车迷俱乐部,还有越野爱好者联盟等等,都是汽车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了汽车,生活不再冷清,距离不再遥远。

比如城市化、集团式城市群的形成更是汽车的效应。如武汉“1+8”城市圈的构建,最直观的效应是有利于城市空间放大,而城市空间放大又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加大,汽车需求的进一步增大以及汽车的普及又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跨地域的人才招聘、就业和房产贸易在现代交通的帮助下真正得以发展起来,人才的自由流动成为现实。汽车的大量使用,在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带动了乡村和落后地区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况,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以往受地域空间限制所形成的城乡差异、种族差异和等级差异等观念,随着人们在扩大了的、相互重合的生活空间中的交流与互动,得到不断改善。

三、小结

总而言之,汽车的逐步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出了许多新生事物,汽车文化就像传统的酒文化、餐饮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一样,自然而然地已渗透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之中。从汽车展会、汽车车模、汽车挂历、汽车邮票、汽车报刊等静态文化,到汽车旅游、汽车运动、汽车娱乐、汽车广告、汽车模特、汽车社区及汽车银行等动态文化,汽车文化正以无孔不入的魅力征服着国人,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区域概念、住地选择、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知识结构、文化习俗、活动节奏以及休闲方式。让我们紧跟汽车文化发展的步伐,主动与现实生活搞好对接,在促进汽车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让汽车文化更好地为引导大众增强环保节能意识,构建和谐的人车路系统服务。

参考文献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篇5: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 儒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 摘 要!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 中 最 深 刻 ” 最 本 质 “ 最 内 在 的 的 东 西!是 临 沂 文 化 的 内 核 # 从 外 延 上 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 %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 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 ” 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 & 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 重要资源 “ 关键词!沂蒙精神#临沂文化#关系#文化产业自 世 纪.年 代 初 沂 蒙 精 神 被 提 出 以 来!就有一些有识人士发表了一些真知灼见 不过!这 些 研 究 往 往 偏 重 于 说 明 沂 蒙 精 神 与 思 想 建 设 道 德建设的统一关系!而较为忽视探究沂蒙精神同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多数研究还仅是 停留在浅层次 上!缺 乏 有 力 度 有 广 度 令 人 称 道 的精品力作# 本文试图就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之 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多方面透视# 一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灵魂 首先!从内涵来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 深刻 最本质 最内在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 #虽 然 理 论 上 我 们 承 认 沂 蒙 精 神 能 够 与 时 俱 进!可 以在广大临沂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因而是可变的%但它毕竟不是短暂的文化现 象!而是在临沂人民战胜自然改造社会生活中长 期凝聚$养成的历史性结晶!是不同文化因素积淀 在临沂人的文化结构之中!并转化为相对成型定 向化的行为方 式!故 而 是 相 对 不 变 内 在 稳 定 的 文化常被类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 个体文化 与群体文化$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 很显然!沂蒙 精神属于临沂内在的$隐性的群体文化# 有时!人 们将文化分为自在文化和自为文化# 前者是指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外在的文化!后者是指 为人所自觉认识和建构的文化# 我曾在&沂蒙精神收稿日期!!与人的素质建设’ 一文中提出沂蒙精神有两种类 型!即外在沂蒙精神和内在沂蒙精神 # 现在看来!这两类沂蒙精神大致分别相当于客观自在沂蒙精 神和主观自为沂蒙精神# 它们各自从属于临沂自 在文化和自为文化不论是哪种沂蒙精神!它们均 是主体性的$具有动力学机制的$决定临沂各种文 化现象的文化灵魂# 其次!从外延来说!沂蒙精神又是临沂文化中 的主体部分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思 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两大块 沂蒙精神乃为一 种特殊形态的文化!而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是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类有形文化 ” 尽管它充分 “" 体现在临沂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 社会实践之中% 沂蒙精神很大部分类属于临沂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这类无形文化!它从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沂 蒙精神的外延尽管复杂多样!但并不包含一般性 的文化样式!而 特 指 理 想 信 念 道 德 情 操 人 格 特 质 $价值观念等 # 有的人把沂蒙精神看成一种昂扬 向上的精神气度 $ 底蕴丰富的文化形态 $ 超越自我 的道德理想!这虽然忽视了精神气度和道德理想 也是一种精神态文化!但它毕竟凸现了沂蒙精神 的本质内容# 我们知道!不论是理想信念$价值观 念!还是道德 理 想 情 操 $众 趋 人 格!都 属 于 观 念 态 文化和行为文化!它们作为沂蒙精神共同构成了临沂文化的核心层或紧密层!并在临沂市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关于沂蒙精神的提法或其内容构成!目前还 未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 迁与发展!沂蒙精神会增添新的

更多的内容!会得 到新的提炼和概括!会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我 比较倾向于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国$艰苦创 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在 我看来!沂蒙精神有的直接传达了崇高的政治信 仰和革命理想!例如爱党爱国&有的展示了坚强的 意志品质!例如艰苦奋斗&有的展现了某种价值观 念!例如改革创新 & 有的表明了某种道德境界和人 格!例如无私奉献 ’ 而同一种沂蒙精神要素!可能 同时蕴含着多种文化特质 “ 拿艰苦创业来说!它既 是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的人格特质!又是一种 具有强烈事业心的理想追求!还是一种自强不息$ 吃苦耐劳的道德修养” 不难看出!沂蒙精神的各种 内容和要素!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都是临沂文化中的主干“ 二!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 从纵向维度看!沂蒙精神是由传统精神 $ 革命 精神和时代精神三大类型构成的!它贯穿在临沂 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 之中” 沂蒙精神植根于临沂古老的文化传统!产生 于革命传统文化!发展于临沂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如要追根溯源!那么临沂地区隶属于古东夷文化 圈” 东夷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好仁尚礼!民风纯 朴 “ 以后!临沂又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 ” 可以说!东 夷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孕育沂蒙精神的源头 “ 同时!传统的琅琊文化 $ 沂州文化也为沂蒙精神输入了 许多文化元素” 沂蒙精神之所以被称为沂蒙精神!就在于它主要受到由沂山和蒙山这一地理环境所 生发出来的文化的锻造“ 但是!传统临沂地区不仅 包括山区文化!也 有平原 文 化 $丘 陵 文 化!甚 至 还 蕴含着海疆文化” 沂蒙精神深受以儒家文化为核 心的鲁文化的熏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齐文化 的铸造 & 它不仅打上了内陆文明的历史印迹!同时 还带有海洋文明的底色 “ 在多元文化的塑造下!临 沂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雅士 $ 精英人物!如郯 子$曾子 $王祥$诸葛亮 $王羲之 $刘 勰 $颜 真 卿 $左 宝贵等!他们既是沂蒙精神的杰出代表!又对沂蒙 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总的来看!沂 蒙精神不仅汲取了儒家文化$鲁文化(敦厚重礼%$ 好仁尚德的精神品质!也吸收了齐文化开放进取 求真务实的品格!同时还吸纳了南部楚文化豪放 精明的特质)正是这种多元 $深厚 $ 混合的文化底 蕴!赋予沂蒙精神以开放性 $ 包容性 多元性 创新 性 等 特 点!成 为 促 进 临 沂 人 民 始 终 走 在 革 命改 革$建设活动前列的强大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传统文化同革命老区 固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特定 的老区文化” 在老区文化的基础上!生成了老区精 神“ 革命传统文化在同临沂本土文化融合过程中!培养出来沂蒙精神!并在许多方面使沂蒙精神既 具有与其他老区精神相比的共同性!又具有自己 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 ” 一是进一步激发起革命性 的抗争意识 “ 在长期适应自然挑战和社会挑战的 伟大社会实践中!临沂人民逐渐形成了不畏自然 险阻$努力同命运和旧有秩序抗争$敢于同敌人斗 争的革命观念和斗争意识” 二是强化坚定的社会 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因为社会主义事业和 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最大多数临沂人的根本利 益!反映了他 们 要 求 自 由 解 放!图 生 存 $求 发 展 的 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临沂人的认同乃至接受 & 而 临沂特有的注重人际亲和 $ 讲求忠信人情 $ 崇尚仁 爱等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则为临沂人民确立爱党 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革命理想提供了坚实的 文化土壤” 三是巩固多元并包的文化构局“ 临沂当 年 被 誉 为(小 延 安 %!大 批 来 自 五 湖 四 海 的 革 命 同 志汇聚到这里!不仅传播着革命种子!输送着以马 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而且也 把全国不同地域 $ 不同模式的文化带到这片革命 热土!从而使临沂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

采!使沂蒙 精神的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改造$ 重铸和熏 陶!临沂以社会主义为根本特质和主体内容的新 型文化逐渐树立起来“ 在这一文化的模塑下!沂蒙 精神在继承古代传统精神$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又 加入了许多新的时代精神因子” 在艰苦创业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沂蒙精神得到了新的 升华 “ 从五六十年代愚公移山式的厉家寨精神!到 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可以说是新时期沂蒙精神 的真实写照” 然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离开了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开了临沂先进文化的发 展和培植!沂蒙精神决不会得到普遍地弘扬$认同 和共享“ 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沂蒙精神 ”!还处于自发流变阶段的话!那么九十年代初期自 临沂市委提出要概括和宣传沂蒙精神之后!沂蒙 精神就进入自觉建构阶段 “ 如今!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和弘扬沂蒙精神!努力培育和塑造沂蒙精神!已 成为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根 本措施!成为临沂先进文化建设的政治品牌和优 势特色!沂蒙精神越来越同临沂的文化模式相辅 相成#内在一致了” 从横向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先进文化的象征“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沂蒙精神与先进文 化之间的关系$ 其一!沂蒙精神具有相对的层次 性 ” 有人认为!沂蒙精神并不能全归属于先进文化 之列!有些仅属于健康有益文化 “ 在我看来!沂蒙 精神不仅是健康有益的!也是先进的 ” 要知道!像 开拓奋进# 无私奉献等都是一种应然性的社会要 求!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 就沂蒙精神本身而 言!它内部固然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譬如相对来 说无私奉献&比%艰苦创业&境界更高一些” 不过!任何一种层次的沂蒙精神均可以看成某种先进文 化“ 从总体上说!沂蒙精神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精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标准!体现了 一种面向未来 # 面 向 科 学 # 面 向 现 代 化 的 趋 势!因 而是一种先进文化类型” 其二!沂蒙精神具有较强 的时代性“ 许多人已指出过沂蒙精神经历了民主 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在 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和内容” 那么!沂蒙精 神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否表明某些沂蒙精神 会变成落后的文化元素呢!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 变迁!社会的发展!有些沂蒙精神要素可能变得不 是特别重要!而逐渐从沂蒙精神的核心层退到基 本层或外围层“ 不过!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沂蒙精神 的先进性同时代性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引进 共 相和殊相&两个范畴” 所谓沂蒙精神的%共相&是 指其某些要素的一般规定性!例如艰苦奋斗的一 般要求!就是要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而 沂蒙精神的 殊相 就是指其某种要素的特殊历史 规定性 “ 沂蒙精神的 殊相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成为落后的文 化!而 其 % 共 相 则 不 管 社 会 历 史 条 件如何变迁而始终保持其文化的先进性” 其三!沂 蒙精神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特 殊的地域文化!它要适应于临沂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状态!要反映临沂社会经济关系” 我们知道!临沂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极大发 展!在老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中也是名列前茅“ 当 然!我们并不否认它现在还属于欠发达地区 ” 沂蒙 精神不同于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等文化形态!它乃 是一种相对独立性更为强烈的文化样式!不仅经 济落后地方可以产生较为先进的精神文明(((恩 格斯曾说过!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演奏第一提 琴!而且在落后经济条件和恶劣自然条件上生长 起来的地域精神!即便移植到先进地区也同样可 以发挥教育#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三!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 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沂蒙精

神在临沂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就必须防止和克 服唯经济主义思想倾向” 以往!我们有些人单纯从 %工具论&#%手段论& 视角去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作用!只强调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提供 强大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政治保证和文化环 境!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忽视了精神文明可以为 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各种精神条件!忽视了精神 文明的内在价值 “ 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 面发展的角度去规定沂蒙精神在临沂社会发展中 的重大作用和地位!并把它看成是推动临沂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一*沂蒙精神是临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 巨大成就的重要条件“ 新时期以来!临沂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在思想建设# 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 大工程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有 四大块 $ 一为民办教育的兴起!二为沂蒙精神的宣 传与研究!三为先进典型的涌现与推出!四为旅游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沂蒙精神为 临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 力#政治保证#社会规范和文化环境“ 首先!临沂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党爱国的政治信仰 ” “# 世纪 $# 年代后期!由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由于受西方传来的消极落后乃至腐朽文化的影 响!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 一手硬!一手软 & 及忽 视乃至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我国社会出现了较为 严重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失败主义!存在着一 定程度的%精神危机&” 为了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 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人们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党积极开展了 “!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 导各种崇高精 神!如 井 冈 山 精 神 ”延 安 精 神 “大 庆 精神!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向英雄模范人物和先 进典型学习# 正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临沂市 委公开提出并大力宣传沂蒙精神 $ 从沂蒙精神提 出的历史背景和主观动机可以看出!临沂的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就体现了爱党爱社会主义 的沂蒙精神!它旨在发挥沂蒙老区精神这一政治 优势!促进临沂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临沂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受 到沂蒙精神的推动和制导!也充分体现了沂蒙精 神 $ 从考察中我发现!沂蒙精神不仅在临沂市兴修 水利 % 劈山修路 ” 闯荡市场等物质文明建设中得到 了显现!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了展 现$ 临沂的民办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不仅规模大“ 质量好!且影响广泛!既体现了沂蒙精神中的开拓 创新观念!也显现了沂蒙精神中的艰苦创业品质$ 临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把沂蒙精 神贯穿在其中!将是否爱党爱国”艰苦创业作为评 选文明户“文 明 村 ”文 明 乡 镇 “文 明 城 市 的 重 要 内 容和标准 $ 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临沂也大力 发扬了敢闯 ” 敢冒 “ 敢试 ” 敢干的沂蒙精神风范 $ & 二 ’ 进一步充分发挥沂蒙精神在临沂文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临沂的文化建 设必须具有紧迫感%危机感!必须充分体现和发扬 沂蒙精神$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重视发展文化!山 东省也制订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 发展大 临沂的思路也应包括建设文化大市的内容$ 在此!我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尽快制订(文化兴市)的远景规划 # 尽管 临沂市也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力度还 不够!除了在沂蒙精神的弘扬方面形成了一定优 势外!其他方面还缺乏闪光点# 我不知道是否提出 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口号!如果还没有!就应抓紧 考虑!以最大限度挖掘临沂市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知识经济%信息 经济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文化和经济愈来 愈一体化!我们必

篇6: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现代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层面主要包括民族音乐、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等; 狭义层面主要包括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总体来说, 现代音乐是一种特色十分鲜明的音乐表现形式。群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助丰富现代音乐多样的开展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现代音乐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现代音乐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泛性。

当前音乐发展的流派中, 现代音乐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已经逐渐成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自身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现代音乐已经在群众文化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传播,所能接受的人群也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可以说, 现代音乐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时代性。

现代音乐的每部音乐作品都可以说是对人们日常生活情况的基本反应, 代表着每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发展需求, 或者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隆憬和畅想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更体现出了人们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

3 . 娱乐性。

现代音乐通过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 实现了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并以其娱乐性为基础建立起了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 满足人们的思想需求, 充分体现了自身的重要价值。

4. 传承性。

音乐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 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 从古至今, 民族文化和精神借助音乐有着十分鲜明的表现。现代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起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悠久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来使人们对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群众文化音乐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音乐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抵制丰富多样的现代艺术诱惑, 避免走人歧途, 以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 对创作灵感进行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充分融人创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实现自身艺术的追求, 通过与优秀现代艺术的结合, 来使创作成果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2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需要突破传统模式进行创新。群众文化音乐创作要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 通过对灵感的及时记录和研究来为作品的完善、提升奠定基础, 这样就不单纯将创作局限在专业音乐制作人的小圈子内, 普通人也有创作的灵感和基础。要将现代元素融人其中, 使作品能够始终保持充足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以此来提高作品的流传度和受欢迎程度。

3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需要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发扬。在融人现代元素的同时, 不应忘记对传统音乐精华的吸收和借鉴。现代元素的融人只是为了让传统音乐升华, 实现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扬。从事创作的相关人员应当以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扬为己任, 充分正视传统音乐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需要以辅助传统音乐的发扬和传承为出发点。

三、现代音乐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音乐和群众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 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和传播, 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音乐对于群众文化的积累和发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体现出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提升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二, 现代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水平, 优秀的现代音乐对于群众文化不仅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对于人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 现代音乐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水平, 对于充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日益强烈,现代音乐的发展可以以此为契机,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篇7:谈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关系问题的探讨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参与调控或投资的企业,**的意志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行为发展。相反,企业的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国体的形象,而创造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治国方针之一,企业文化意就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个性地位。所以,本文就“探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为主题,提出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必要性、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国有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务求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领导,问题,策略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存在自己特有的价值观、仪式信仰、目标、处事行为等元素组织而成的文化形象,所以也称为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是凸显民族气质的一个企业象征,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增进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物思想道德品质,同时是政治、经济和文明三者的有机结合,既显实时政治的内涵,也显华夏古国的文明,也显经济发展的风尚。在这千百年的中华历史背景影响下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左右着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它就是一个“风向标”;对于企业外表来说,它就是企业的商誉及形象。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而是企业对外界的一种承诺。笔者深信,缺失了企业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绝对不能久存在经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二、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加入WTO开始,市场经济不断地冲击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但是还有很多国有企业在现代机制与传统观念矛盾中间徘徊,有的选择固步自封,有的选择是以华而不实的“外壳”,自欺欺人。那些不切实际的进步,只是把虚弱的文化灵魂包裹起来,外表容光焕发,可内在却是错漏百出。因此,我国不少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不能把企业文化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缺少一个系统性、计划性的规划。

2.没有全面深入开发CI工作,特别在企业精神方面表现的深度不够,没有表现出个性的企业特色。

3.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深,不能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4.企业对职工的企业文化教育不够全面,促使职工对其文化认识不深,概念、意义含糊不清。

5.各部门的建设进度不一,之间的文化建设工作不同步。在整体上,缺乏一个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明灯”。

三、解决国有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通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来的,并非一时的经验总结或人们的主观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优化企业制度,提供外在帮助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成功的企业文化,而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有创新性和规范性的制度在实施。所以企业文化需要有好的企业制度,它是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的产物。为了使企业文化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要适时地破除旧观念,树立适应变化的新观念,转化机制,形成既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又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所以企业应努力使企业制度的二个因素之间保持良好关系。

2.营造个性宣传,激励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装饰品,要把它植入员工的心中来影响员工的言行。文化网络是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和沟通联络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等方面要重点突出文化网络的功效。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企业文化的推行成果,能够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利益。为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调动其积极性和互动性,使企业文化变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3.创造和谐办公,职工全面参与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的文化,并不仅仅只是高层文化或高层的一己之见,所以它要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同。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想尽个各种办法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研究企业文化。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宣传学习,让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使企业文化更易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欢迎,这样才能注入企业文化强的生命力。

4.领导身先士卒,起示范楷模作用

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领导不仅仅只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更应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在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示范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首先要能结合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其次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从小事做起,以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目标。

5.挖掘企业精神楷模,引领全员进步

企业文化要善于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例子,为全体员工树立榜样,一般优秀企业文化都教注意这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才能使其看得见,学有榜样,习有典型,更能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富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一个与时并进的企业精神,发挥国有企业的主体优势,吸引更多商机,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带动起来,同时做好一个示范的作用,从而促进中国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年02期

[2]唐淑香,龙佳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困境及其对策[J];湖湘论坛;2004年04期

[3]任志宏,蔺哲;论中国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杨贵杰。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篇8: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关系探讨

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与资本、劳动一样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经济的增长是“从下而上” (Bottom-up) 的 (Stohr, 1990;Stohr & Taylor, 1981) , 所以创业精神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达到的。

本文将分析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并研究企业规模、营运年限以及环境、进入顺序、胜任力等变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其中, 对于创业精神的测量采用创业研究学者广泛接受的创业导向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这一术语。Lumpkin and Dess (1996) 对创业精神 (entrepreneurship) 与创业导向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进行了区分, 他们认为创业精神与创业导向的关系类似于战略内容与战略过程的关系, 即创业精神是相对创业内容而言的, 创业导向是相对创业过程而言的。然而目前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并不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因为过程可以视为是内容的外显。

2 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创业导向对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为创业导向意味着先入优势和新机会开发, 创业导向的企业能够瞄准溢价细分市场, 先于竞争对手索要高价并在市场上“撇脂”。创新使企业得以领先于竞争对手并建立竞争优势;超前行动赋予企业先于竞争对手向市场提供新产品/ 服务的能力;高风险战略在长期给企业带来的期望回报也可能高于低风险战略。

尽管有学者认为, 在采用多维度的绩效测量时可能存在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其中一些维度正相关, 但却与另外一些维度负相关的情况, 大多数的实证研究还是表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因此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的绩效好于低创业导向的企业。

3 进入顺序的影响

Golder and Tellis把先入者定义为“第一个销售一种新的产品类别的企业”, 这里的产品类别指“消费者认为可替代的并与其它产品类别截然不同的一组替代品”。

尽管先入优势已经被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所认同, 它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十分明确, 许多研究结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Golder and Tellis 选取了50个产品类别中的500个产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其中几乎一半的先入者都失败了, 幸存下来的企业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也低于其它研究中的结果。然而, 他们的研究也发现, 较早的市场进入者 (而非最早进入者) 大多能取得长期成功。

大量研究表明, 先入者由于其独有的竞争地位, 其产品在市场上能获得溢价。然而, 由于后入者的产品没有这种溢价, 所以他们往往比先入者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 并倾向于打价格战, 先入者由于没有后入者重视成本控制, 反而可能在价格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并影响到企业绩效。另外, 在意识到创新的高成本以及新产品的高失败率后, 企业更明智的选择可能是让其它企业先进入, 当新产品表现出市场潜力后自己再进入并与先入者竞争以夺取市场份额。

创业的本质就是新的进入, 新的进入既包括进入新的市场, 也包括进入现有市场, 既包括通过新的产品/服务进入, 也包括用已有的产品/服务进入。同时, 新的进入既指新企业开始新事业, 也可以指现有企业开始新的事业即通过公司内部创业活动开始新事业。高创业导向与先入优势以及把握新机会的能力紧密相关, 并进而正面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如此可以假设企业创业导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是通过进入顺序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的, 即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 倾向于较早进入市场, 通过发挥先入优势取得较好绩效。所以创业导向与进入顺序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倾向于抢先进入;而进入顺序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进入较早的企业绩效较好。

4 胜任力 (Competency) 的影响

所谓胜任力通常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企业创业导向、胜任力和企业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创业导向与胜任力关系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 创业导向是影响组织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市场胜任力、创业胜任力是与整体的导向和最终的企业绩效联系在一起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运营胜任力 (市场胜任力、管理胜任力) 与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之间的互动, 影响了企业整体绩效。而对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家胜任力是最为关键的胜任力。

另一方面, 胜任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也是当前研究关注的焦点。当前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往往采用过程或者行为的方式, 它被界定为企业所有者成功履行其职责的所有能力的总和。更进一步, 从因果关系上看, 与人格、动机相比, 从行为角度来构建的胜任力与绩效的关系更加接近, 因而可以作为个人特征与企业水平绩效之间的桥梁。已有部分研究证明了胜任力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而在Baum的模型中, 胜任力与企业成长联系在一起。

从而可以假设企业创业导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是通过企业家胜任力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的, 即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 通过促进企业家胜任力, 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创业导向与企业家胜任力正相关, 即高创业导向的企业的企业家胜任力较强;而企业家胜任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即企业家胜任力高的企业的绩效较好。

5 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的良好性/恶劣性 (Benignity/Hostility) 。在研究两个变量关系时引入第三个变量能有助于减少错误推断的可能性并能使研究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Lumpkin and Dess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产业、环境因素以及企业的结构、管理等因素是影响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条件变量 (contingent variables) , 他们认为环境因素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但具有调节效应 (moderating-effect) , 而且环境因素与创业导向还对企业绩效具有独立效应 (independent-effects) 。另外, 他们认为, 除非企业实行有机式组织结构, 否则环境对两者关系不大可能存在交互效应 (interaction-effects) , 也就是否定了环境与创业导向之间具有直接关系。事实上, 环境对企业绩效具有独立效应的假设是与传统的产业组织范式相一致的, 以往很多研究都已证实了产业环境对企业绩效存在直接的、显著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 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进入顺序是一个特定环境的现象, 也就是说, 特定的环境下, 因为预期到能通过先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更愿意抢先进入, 而在另外一种环境下, 因为预期不能通过先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不愿意先进入。事实上, Stinchcombe较早意识到环境和组织因素对于新进入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他认为, 良好环境下, 新进入企业较易成功, 而在恶劣的环境中的新进入企业容易夭折。

从而可以假设产业环境不但能独立影响到企业绩效, 还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而这种调节效应是通过它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进入顺序的直接影响形成的。所以产业环境影响企业的进入顺序, 良好的产业环境中的企业倾向于抢先进入;而产业环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处于良好产业环境中的企业绩效好于处于恶劣产业环境中的企业。

6 营运年限与企业规模的影响

在研究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 现有研究大多把企业的营运年限和规模作为协变量加以控制或研究企业营运年限和规模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但也有文献指出企业的营运年限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业导向。一般认为, 营运年限越长、规模越大的企业的刚性也越强, 导致其创业导向水平较低。所以营运年限与创业导向负相关, 即营运年限越长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越低;而企业规模也与创业导向负相关, 即规模越大的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越低。

7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到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结构模型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企业营运年限和规模是其创业导向的两个前置因素。创业导向一方面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另一方面又通过进入顺序及胜任力这两个中介变量 (mediator) 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而产业环境则一方面通过对进入顺序的直接影响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moderator) , 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Stohr, W.B. (Ed.) .Global challenge and local response, initia-tives for economic regeneration in contemporary Europe.Lon-don:Mansell Publishing Li mited, 1990.

[2]Stohr, W.B., &Taylor, D.R.F.Development from above orbelow?The dialectics of Regional Plan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hichester:Wiley, 1981.

[3]Covin, J.G., Slevin, D.P..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 16:7-25.

[4] Smart, D.T., Conant, J.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distinctive marketing competencies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1994.

[5] Wiklund, J..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

[6]Lumpkin, G.T., Dess, G.G., Clarifying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it to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7]Wiklund, J., Shepherd, D..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8]Keh, H.T., Nguyen, T.T.M., Ng, H.P..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rketinginform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SM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9]Miller, D., Friesen, P.H..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82.

上一篇:实习警察个人总结下一篇:骨干教师培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