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2024-07-03

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共15篇)

篇1: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众所周知,吸烟引起疾病导致死亡,更有人由于被动吸烟引起不适、疾病甚至死亡。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这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恳盼政府加大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号召各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先进评选活动,积极营造保护健康、远离烟草的环境。引导广大公民自觉参与控制吸烟活动,为创造清新美好的社会环境而共同努力。

篇2: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共场所依然到处可以看到吸烟的人。特别是在封闭的空间内,有空调的场所,如果有人吸烟就等于强迫不吸烟的人吸“二手烟”。众所周知,吸烟引起疾病,导致死亡,更有人由于被动吸烟,引起不适,得病,甚至死亡。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这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建议:

1、恳盼政府加大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号召各部门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健康教育活动。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先进评选活动,积极营造保护健康,远离烟草的环境。

篇3:关于我省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建议

全省有公交车辆10951台,500多条营运线路,长度6000多公里,全年总行驶里程6亿多公里,总客运量10亿多人次。全省有公交企业88户,国有企业20户,占22%;民营企业68户,占78%。民营企业最多的是长春市,除公交集团外,24家是民营。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个体经营户255家,吉林市最多,147家,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58%。公交车日运量435万人次,长春市日运量20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目前我省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为15%左右,长吉两市也就在20—30%之间,其他城市则只在10—15%之间,远远低于全国先进城市30—40%的水平。公交运力不足,高峰运力紧张等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多家经营公交线路,需要新开线路、对原有线路进行调整和延长,线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各家线路的收益,因此,堵车、拦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交市场的稳定和市民的出行,导致城市公交吸引力不足,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省城市公交体系结构单一,设施容量不足,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低,公交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需求。长、吉两市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公交服务网络系统;其他城市也都存在公交线路少、发车频率低、换乘不方便、舒适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公交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

3.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长期以来,我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没有把公交配套设施纳入统一规划,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城市在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站等设施建设及车辆装备的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部分城市在市区原有的公交换乘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交设施用地,由于土地增值而被政府回收用于其他开发项目,缺乏公交车停车场、首末车调度室。

4.公益性地位不突出,公交发展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城市公交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民生工程,它同医疗、教育、环保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把它纳入公益事业中,予以优先发展和财政补贴。目前我省城市公交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公共交通政策、资金支持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结果是公交服务水平低,车辆档次较低,车况较差,速度慢,线网布局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区域存在公交盲区。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公交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和长效规范的补偿补贴机制,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城市公交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偏低,劳动强度过大。长春85%的车是一位驾驶员,按要求一辆车应该有2.5个驾驶员。目前仅长春市驾驶员缺岗近2000人,全省缺4000人。

三、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必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该尽快把全省城市公交全部纳入公益事业中来,对现有公交经营进行整合,建立政府统筹的城市公交体系,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这部分资金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从城市新建住宅楼等公共设施配套费中拿出一块;二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块;三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安排一块;四是从地方财政预算中预留一块)。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公交全部收回国有,由政府统筹,如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杭州、成都、南京等。

2.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落实好城市公交设施用地,把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规划并划拨出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3.逐步实行智能化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智能调度监控系统,便于车辆运行和服务质量、安全等监控和应急处置。

4.提高驾驶员工资,使之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样才能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篇4: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通知

为了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强化企业管理,展示现代化企业形象,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规定即日起在公司院内、车间,除在指定区域外,其他场所对公司全体员工和外来人员均禁止吸烟。

为彻底贯彻执行此规定,特作出如下规定:

1、本着“先疏后堵”的原则,各车间划定好本车间可吸烟区域,摆放烟灰缸、通风设备、灭火器材,悬挂“吸烟处”标语。

2、各车间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在如以下三类区域张贴和摆放“禁

止吸烟”警示牌。

⑴、厂区大门入口、办公楼大厅入口、楼道口等醒目处;

⑵、吸烟容易造成严重事故的关键地点(控制室等);

⑶、过去常常发现有几种烟蒂的位置(建筑角落、会议室、休息

室等)。

3、在接待外来人员时,不敬烟、不接烟,并主动提醒外来人员公

司的禁烟规定。

4、外来协作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前必须由具体责任部门向施工方

具体负责人阐述禁烟规定。

5、禁烟地点不许摆放烟灰缸、打火机、火材、香烟等有暗示含义的物件。

6、各部门、科室、车间按照公司以上要求,落实戒烟宣传、戒烟

监督执行的总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

7、针对以上规定,对违反规定者:普通员工罚款10元/次,主管

20元/次,主任50元/次,经理100元/次,副总级以上200元/次。

8、每发现普通员工一次,即员工10元/次,主管20元/次。

篇5:关于公共场禁止吸烟的英语作文

1)公共场合是否应该禁止吸烟,说出你的观点

2)论证你的观点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要求阐述一种观点,提纲第2点要求论证这个观点,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观点论证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以下内容:关于公共场合是否应该吸烟给出你的观点;通过举例论证此观点;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Should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be Banned?

Nowadays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passed laws to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Some smokers claim that their rights are infringed if smoking is forbidden in public places. However, most non-smokers regard the ban as good news. As far as I’m concerned, smoking should be banned in all the public places such as restaurants, theaters and public squares。

On the one hand, smoking is harmful both for smokers themselves and others. It is reported that every year smoking causes millions of death around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smoking pollutes the air. Just imagine that you sit in a restaurant full of smoke, how can you enjoy your meal there? Besides, smoking is bad for the elevation of a country’s image in the world。

I believe if smoking is banned in all the public places, most of us will breathe in more fresh and clean air.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all the people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英语作文二:

Some businesses now say that ao one call smoke cigarettes in any of their offices. Some governments have banned smoking in all public places. This is a good idea though it takes away some of our freedom.

As we know, smoking is harmful not only to our health but also to the environment. Smoking can lead to many diseases, such as lung cancer. Smoking affects non smokers more than it does smokers. Ratio of passive smokers getting il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mokers. So, many nonsmokers are against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the harm of smoking is greater. This is connected with another effect of smoking. That is, smoking pollutes environment by giving much poisonous vapour off into the air.

Therefore, that the government ban smoking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us. It is a measure to protect our health and environment. So many people, especially nonsmokers are for the policy.

Some people say that it takes away some of our freedom. I think it is a one-sided view. If one wants to smoke, he may smoke in private, not in the public places. In fact, smokers still have the freedom of smoking.

But, I think, smokers had better give up smoking, not only in private places, but also in the public places, everywhere.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ail of us.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现在,有些单位宣称没有人可以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吸烟。有些国家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这种做法很好,尽管它剥夺了我们一些自由。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吸烟不仅对健康不利而且对环境也不利。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例如:肺癌。烟气对不吸烟者的影响有甚于对吸烟者本人的影响。被动吸烟比吸烟人患病率要高。所以很多不吸烟的人反对吸烟。

在公共场合吸烟危害更大,这是吸烟产生的另外一种影响。那就是,吸烟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因此,政府禁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这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一个办法。所以有许多人,尤其是不吸烟的都赞同这一政策。

篇6: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营造无烟奥运,根据《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沈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奥运比赛场馆;

(二)医疗机构的室内区域;

(三)科技馆、档案馆、健身馆、纪念馆、少年宫及其他科教、艺术、文化娱乐、文物保护场所;

(四)健身场,体育场的比赛区和座席区;

(五)车站、机场的旅客售票厅;

(六)继续教育等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域;

(七)《沈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项至六项规定的禁止吸烟公共场所。

二、餐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经营场所的服务区域及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吸烟室或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吸烟区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

三、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度假村等提供住宿休息的服务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无烟客房或无烟楼层。

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场所及食堂、通道、电梯间、卫生间等内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设置吸烟室,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五、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所在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制度;

(二)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统一的禁止吸烟标志;

(三)加强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工作;

(四)及时劝阻、制止公共场所内的吸烟行为;

(五)设置吸烟室或划定吸烟区,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与非吸烟室、非吸烟区隔离,设置明显的标志,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六)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所在单位应当设立检查员。

六、对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公民,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七、对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达不到规定的卫生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的,依照《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市及区、县(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和管理。

九、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

一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

秉承以上理念,现代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的整体性能、综合效益、和谐环保等迫切需要顺应时代,得到催生。由此凸显出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公共空间组合与分割的布局设想、功能完善和寓意传达等方面的重要性,为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予以首肯。

(1)吸烟及非吸烟人群的双向性要求

近年来,欧洲的禁烟运动如火如荼,全球范围内民众对吸烟的危害性觉醒度日益提升。在我国尽管经过多年推动,但公共场所吸烟的状况尚未得到良好控制,围绕公民吸烟而展开的争议颇多,实现百分百无烟环境积极推进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看到控烟政策、资源与庞大吸烟人群个体诉求的矛盾性和差异性,吸烟者的个体需求与环境社会约束双方不可分割却又存在冲突,公共空间内吸烟区公共设施设计的提出及完善呼声强烈。

(2)空间范围规划的环保要求

现代公共空间设施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于其理性约束和感性惠顾的统筹以及人与环境可持续的兼顾。正如人所共知的被动吸烟危害生命健康同理,环境面对公共空间吸烟现状的立场诚然是极为被动,面对冷烟雾这一与环保背道而驰的重要推手,公共空间设计也极端渴求吸烟区设施化所提供的清洁过滤性能和绿色清洁保障。对比欧洲公共空间规划布局强调氛围塑造、系统化建设、空间尺度友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我国公共空间划分更侧重实用性传承和群体兼容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需要公共空间的划分与隔离,香烟燃烧所产生的有害冷烟雾亦针对公共空间整体的室内外划分提出特性鲜明的环保要求。

(3)公共空间的场所特性要求

人的主体社会特征是差异性的集中阐释。公共空间承载着不同人及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个体,实现优化基准也要遵循其自身固有特点:人口相对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设施重复使用率高,易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等。特别是吸烟行为的普遍受害性——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皆对健康双向损害,因此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概念即是出于公认的崇尚健康和行为便捷化映射在设施使用人群针对吸烟这一特殊行为的综合需求。

(4)设施的商务效益要求

公共空间设立吸烟区并引入设施化新式经营渠道直至把设施的多重效益展现于使用者,是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中市场营销程序的关键环节。这种多重效益在吸烟区这个设施化载体的具体演绎主要体现于四点商务化收益:1)针对设立部门有偿吸烟的收取费用效益;2)针对吸烟人群控制其吸烟频率时长的督导效益;3)针对非吸烟人群避免被动吸烟损害的健康效益;4)针对环境的和谐可持续无毒烟雾排放的环保效益。此外,吸烟区设施化采用标准化安装模式所带来的后期维护和使用及更换耗材的资源节约、吸烟区安装模式的其他多样性空间引用、设施内部的宣传展示广告合作等多方的经济效益也定会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吸烟区设施化的整体应用价值,摒弃公共设施政府及设立方高投入、低收益的无偿公共概念,重塑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为兼顾经济收益效益、商务扩展效益、社会共享效益、大众督导效益等多重化互通的效益集合体。5)功能形态的教育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设计是形态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因此与之核心呼应的外在设计形式更要突出对积极寓意的形态设计追求,吸烟这一争议颇多的诉求性行为往往以灰阶色彩或棱角形态示人以显示社会对吸烟行为的排斥感和限制教育目的。

二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可行性

(1)高新科技的技术支撑

1)烟气回收技术——控制烟气扩散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首要核心技术是烟气的回收与聚拢。此种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可行性构成是以多门学科交杂为技术依托的:根据空气动力学和流动力学原理形成自抗的风幕,阻止多重抽力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较出色的完成吸烟有害气体的迫使性回收。

2)气体净化技术——环保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真正环保理念是一个可循环性质的综合系统,深入到具体技术层面也必然是承接性良好的技术性扩展,由此对于已经回收的吸烟区有害气体的良性改造即肯定了气体净化多重技术、多种手段的互通式配合,为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可行性提出支持。

3)防火材料技术——安全目的

优秀的公共设施化设计充分考虑到其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协调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便捷易操作性,更高层次表现为高度专业性的安全保障。在公共空间这样人群密集度高、空气流通率低同时明火接触率频繁的特殊载体中,吸烟区的设施化存在意义以不仅局限于提供场所区分和实用意义上的概念辨别,更要强调安全性保障的设计和生产模式。

4)智能限时技术——限制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的积极目的不仅是保护被动吸烟者免于有害烟气的损害,更要强调的是其设立对吸烟人群的欲望控制,缓解进而减少公共空间吸烟行为的个体行为。“计时吸烟、有偿吸烟”的概念应运而生,相应的智能计时系统技术及程控计费模式为吸烟区功能的完善化提供了无忧的技术性保证。从吸烟区设施化在公共空间的直观功能中迸发全新的功能性设想。

5)网络宣传展示技术——教育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的主要应用场所为强大的广告宣传商业运作模式提供可能,网络展板技术、动态液晶LED技术的展示技术将与公共设施领域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结合,为社会公共行为方式的积极教育、吸烟行为的督导限控及社会思维的健康引导发挥更加积极的设计意图。

(2)标准化的安装模式

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要以多变的形式适应不同性质的公共集散空间,变换设计的通用性与标准化概念具有综合作用和相关必然性:通用性要求吸烟区设施内产品部件或单元甚至模块能达到可置换性要求;标准化一是追求吸烟区设施系列中为达到互换目的而建立的标准;二是公共设施行业或者国家制定的公共空间设施使用标准,通过这种横纵向或多向变换、相似变换及模块化设计等多重手段,实现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的安装模式标准化,完善其轻便简洁、实用耐用、易更换维护和无障碍的多重效益优化。

(3)设施化的人群共享

公共空间中吸烟区的设施设立既是功能意义上的超越,通过施加人性诉求的满足和环境统一的优化,不仅满足了吸烟者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保障了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的危害;通过无障碍实施因素与吸烟区设计相结合扩大受用人群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通过安装模式的标准化与设施化延伸至国际通用趋势的人群循环受用系统化配置;种种深入层层循环,构建公共空间吸烟区扩大化的适用人群及大众化的收益效果。

三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的前瞻性探讨

(1)以环保为主导的多元化

公共环保意识的强弱对环境体系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亦是对公共空间设施化语义传达的集中体现。凸显环保作为解决公共空间实际问题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始终遵循原则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兼顾环境、人群、经济的多元化链接模式必将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框架扩大,涉足多产业、多领域、多国界的环保资源化共享。

(2)以督导为主旨的大众化

篇8: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禁止吸烟的通知

为营造良好的卫生与和谐的校园环境,关爱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一函[201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生处决定在全校公共区域及建筑物内严禁学生吸烟,现将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禁烟区域

校园建筑物内:包括各教学楼、学生公寓、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校医院、食堂、商铺、超市等。

室外公共区域:运动场、广场、校园主干道、各建筑物大门前。

二、禁烟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禁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树民

副组长:周永昌 王守明 徐军 曹雨顺 刘平刘伟 陆殿生 郭玉库

张 岩

成 员:全体学生工作干部

四、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禁烟活动”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建立禁烟的长效机制。

2、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禁烟,发挥好表率作用。通过自身的行动,教育、带动学生工作干部抵制烟草的诱惑。积极倡导和帮助吸烟的学生工作人员戒烟,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学院通过横幅、广播、网络等形式,开展禁烟宣传;在学生公寓及校园设立“禁烟”标志,宣传吸烟的危

害性;学校组织选拔一批志愿者作为“禁烟宣传大使”,并请专业人士对其培训,在校园内开展禁烟宣传。

4、各学院要结合此次“禁烟工作”发出倡议书,在本学院内举办主题鲜明的禁烟活动。

5、辅导员要召开以“禁烟活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积极开展禁烟宣传,具体工作中要抓典型,抓长效。

6、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室外露天区域设置少量吸烟区,并要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和“吸烟有害健康”等提醒标识。吸烟区设置应符合消防要求,远离师生集中场地和必经通道。

7、学生在校园内除指定的室外吸烟区外,其它区域禁止吸烟,禁止流动吸烟,要确保非吸烟区内无烟蒂、无吸烟者、更不得摆放烟灰缸及其他烟具。

8、学生处和各学院要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检查记录,将其作为年终考核个人和部门的重要依据。

五、违禁者处理规定

1、禁烟活动与年终综合测评及评奖评优挂钩

(1)学生违禁吸烟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综合测评扣除相应分数,取消本学年评优资格,同时取消在校期间“党校”的培训学习的资格。(2)违禁吸烟两次及以上者,将视情节给予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同时取消本学年一切评优评奖资格。

2、禁烟活动与贫困生资助,国家奖、助学金挂钩

(1)贫困生违禁吸烟一次,取消本学期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申请资格及本学期国家奖助学金申请资格;

(2)贫困生违禁吸烟两次及以上,取消在校期间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申请资格及申请国家奖、政府奖助学金资格;

3、禁烟活动与学生干部管理挂钩

(1)学生违禁吸烟一次,半年内不得参加各级学生干部竞选;(2)学生违禁吸烟两次及以上,在校期间不得参加各级学生干部竞选;

(3)学生干部违禁吸烟一次,给予其在学生干部大会上通报批评;(4)学生干部违禁吸烟两次及以上,取消其学生干部资格。

4、禁烟活动与党员发展及管理挂钩

(1)入党积极分子违禁吸烟一次,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2)预备党员违禁吸烟一次,建议所属支部延长该预备党员半年考察时间;

(3)预备党员违禁吸烟两次及以上,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4)党员违禁吸烟一次,给予其党员大会通报批评;两次及以上经组织教育仍发现其吸烟则给予其党内处分。

六、工作进程 1、3月份为宣传动员阶段,各学院做好组织动员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将本通知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同时鼓励吸烟学生戒烟。对宣传动员阶段发现违禁吸烟的学生以批评劝导为主,同时要将学生吸烟行为记录在案。2、4月以后为检查管理阶段,对于检查中发现违禁吸烟的学生将按照本规定给予处理。

学生处

篇9: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柳政办〔2009〕16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基层各单位:

《柳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日

柳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根据国家有关控烟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社会监督” 的原则。

第三条 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区(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具体职责如下:

(一)制定控制吸烟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开展控制吸烟活动;

(四)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托儿所、幼儿园及青少年活动基地;

(二)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疗区和病房区;

(三)各类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等场所;

(四)单位的礼堂、会议厅(室)、各种培训的教室;

(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门的室内办公场所;

(六)影剧院、歌舞娱乐厅(室)、影像放映厅、电脑房(网吧)、游艺厅(室)、音乐茶座室、咖啡厅、餐馆(酒店)的大厅;

(七)图书馆、档案馆、档案馆的阅览室及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展览馆等的展厅和重点文物建筑内;

(八)室内体育馆(场)的观众厅、比赛厅;

(九)各类商场(200平米以上)、书店、邮电局和金融、证券机构的对外营业场所、市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

(十)电梯内,公共汽车、出租车、中巴车、旅游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及铁路、长途客运候车室、售票厅;

(十一)单位自行确定禁止吸烟的其它公共场所。

上述禁止吸烟的场所,可设置隔离的吸烟室。

第五条 有禁烟区域的经营或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执行本单位禁止吸烟的管理制度;

(二)做好本单位禁烟区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统一、醒目的“禁止吸烟”或者“请勿吸烟”标志;

(四)不得在本单位禁烟区内摆放烟具或设置有烟草广告的标志或物品;

(五)设立专(兼)职检查员,管理本单位的禁烟区。

(六)对在本单位禁烟区内的吸烟者,应当劝其停止吸烟或者退出禁烟区。

第六条 全社会都应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

教育、文化、卫生、宣传、新闻媒体等部门应当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

鼓励创建无吸烟先进单位。

第七条 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在禁烟区内的吸烟者停止吸烟。

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禁烟区的所在单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并有权向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举报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对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由市、县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做得较差的单位,由市、县(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予以通报批评,并不得评选为卫生先进单位。

第十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执法时必须佩戴或出示执法证件,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篇10: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警示标语

2. 坚强的人学会戒烟,健康的人更擅长控制生活。

3. 远离烟草,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4. 爱自己,远离烟草。

5. 健康需要呼吸干净的空气,而不是香烟。

6. 戒烟才是真正的英雄行为。

7. 让健康走近,远离烟草。

8. 离开烟草,享受健康的生活。

9. 离烟百步,见健康千里。

10. 戒烟可以减少疾病,让身体更加健康。

11. 呼吸新鲜空气,拒绝二手烟。

12. 戒烟,享受干净的生活。

13. 爱自己的身体,戒烟是一个好的开始。

14. 让健康成为我们的选择,放弃烟草。

15. 说不吸烟,笑着生活。

16. 让我们的呼吸变得纯净,远离所有的烟草。

17. 不要让烟草毒害您的青春。

18. 健康的人选择戒烟。

19. 健康的生活,只需要离开烟草。

20. 在生活中远离烟草,享受健康的生活。

21. 离开烟草,享受健康的一生。

22. 只有勇敢的人才会放弃烟草。

23. 放弃烟草,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未来。

24. 告别烟草,迎接良好的健康。

25. 健康幸福,离烟有关。

26. 离烟百里,健康有望。

27. 离开烟草,享受真正的健康。

28. 离烟远点,享受更好的健康。

29. 禁烟,善待自己。

30. 远离烟草,善待您的身体和心灵。

31. 拒绝烟草,寻找真正的快乐。

32. 烟草对健康的伤害,并不值得。

33. 烟草危害身体,戒烟保健康。

34. 我们都需要呼吸,但没有人需要烟草。

35. 健康的生活,从戒烟开始。

36. 远离烟草,让生活更加健康。

37. 烟草不是你健康的保障。

38. 爱我的人,请放弃烟草。

39. 爱生命,戒烟吧。

40. 爱生命,远离烟草毒害。

41. 安心,离烟远点。

42. 在健康和烟草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43. 爱自己,远离烟草。

44. 选择离开烟草,享受一个更好的生活。

45. 健康生活,从戒烟开始。

46. 即使短暂的发光,也是烟草在释放毒素。

篇11:禁止擅传公共场所监控视频

福建:

吸引台湾民众任聘任制公务员

福建省日前提出优惠政策吸引台湾民众前往担任聘任公务员或所属事业单位相关职务。但台湾“陆委会”表示,台湾民众赴陆担任相关公职,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

北京:

政府信息公开滞后将追责

8月6日起,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新规开征民意。根据规定,“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食品安全、保障房、政府收费标准调整等拟重点公开;政府新形成的信息或信息变更需主动公开的,公开时间拟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内提前为15个工作日内,政府信息公开滞后的,将对主管追责。

郑州:

公务员国企负责人不得出任商会要职

8月5日,郑州市政府印发《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郑字号”的异地商会,公务员、国企负责人等不得出任会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该《办法》自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

5越南:

禁止社交媒体讨论新闻时事

篇1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第一条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公民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全爱卫发(1997)第1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黔南州卫生监督管理局或其他组织州内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州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遵循加强引导、限定场所、单位负责、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州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监督管理工作。工商、烟草专卖、教育、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交通、旅游、体育、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场所;

(二)托儿所、幼儿园;

(三)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室内教学活动场所、食堂、学生宿舍及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室内活动区域;

(四)影剧院、音乐厅、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院)、美术馆、陈列馆、展览馆、科技馆等科教、文 化、艺术场所的室内区域;

(五)体育场馆及非经营性运动健身场所的观众区、比赛区或运动区;

(六)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七)会议室;

(八)州内公共汽车、客运车辆、出租车交通工具内,铁路、客运车站的售票厅、等候室;

(九)公共电梯内部和地下人行通道;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场所。公园、广场举行集会等重大活动时禁止吸烟。

第六条

下列公共场所室内区域可按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要求划定吸烟区或者设置专用吸烟室,吸烟区 或者专用吸烟室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

(一)经营性洗浴中心(含浴室)、足浴、按摩保健、美容美发场所的服务区域;

(二)歌舞、游艺娱乐场所的服务区域;

(三)商店(场)、超市、商品交易市场的营业区域;

(四)录像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营业区域;

(五)体育场馆及非经营性运动健身场所除观众区、比赛区或运动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六)公共汽(电)车、出租车、轨道交通、船舶、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等候区域或售票区域;

(七)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办公室;

(八)单位的办事大厅、营业厅、礼堂、食堂等场所,但第五条规定的禁止吸烟场所除外;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控制吸烟场所。经营性住宿场所应当设置无烟楼层或者无烟客房。拥有五十个以上餐位的经营性餐饮场所和对社会开放的棋牌房应当设置无烟包厢。

第七条

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划定吸烟区或者设置专用吸烟室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具备独立的通向户外的通风设施;

(二)与非吸烟区、非吸烟室有效隔离;

(三)远离人群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四)设置明显的标识;

(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置统一的控制吸烟宣传标识。

第八条

在规定的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任何人不得吸烟或者携带燃烧的卷烟、雪茄烟或者 烟斗。

第九条

禁止吸烟场所和控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禁止吸烟或者控制吸烟的管理制度;

(二)在本单位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

(三)不在本单位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设置吸烟器具;

(四)不在本单位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五)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的吸烟者劝其停止吸烟或者离开该场所、区域;对不听劝阻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第十条

划定吸烟区或者设置专用吸烟室的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应当加强禁止吸烟的宣传,采取 有效措施,逐步取消吸烟区或者专用吸烟室。鼓励创建无烟单位。

第十一条

禁止吸烟场所或区域内的任何人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一)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

(二)要求该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劝阻吸烟者吸烟或劝其离开该场所、区域;

(三)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规定的行为。第十二条

禁止在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发布烟草广告。

第十三条

全社会都应当支持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公务员、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应当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卫生、工商、烟草专卖、教育、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交通、旅游、体育、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吸烟有害健康、控制吸烟的社会宣传。

第十四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条例规定以外的本单位工作、休息等场所为禁止吸烟区域,明确责任人,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在本单位内部设立控烟监督员,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 的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予以制止。

第十六条

每年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烟草制品经营者停止销售卷烟、雪茄烟和烟丝一天。

鼓励吸烟者在“世界无烟日”停止吸烟一天。第十七条

禁止未成年人吸烟。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雪茄烟和烟丝。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经营者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经营者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雪茄烟和烟丝的标志。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十元的罚款。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公共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由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一)、(二)、(三)项或者第九条第(三)、(四)项规定的,处以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四)、(五)项或者第九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处以警告,并责令其 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五)项规定的,处以警告,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经营者,由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未成年人,由其所在的学校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向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 行通报,予以教育。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本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拒绝、阻碍有关执法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控制吸烟监督管理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篇13: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提示语

2.为健康,为家人,为自己,拒绝吸烟。

3.为了您的爱人,您的孩子,请不要吸烟。

4.拒绝香烟――给自己养成个好习惯,为别人留下个好环境。

5.每天一枝,少活十年。(香烟广告)

6.不戒香烟,只戒烟油。

7.珍惜生命,远离香烟。

8.为了让人类多繁衍几代,让我们从今天起就戒烟吧!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9.请不要让你的自私点燃我的大楼――请勿吸烟

10.曾经有一堆烟摆在我面前,我没好好珍惜,现在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鬼东西吆一声“get out”。

11.吸烟几时止?美景几时还?青春何能驻?生命何与共?只愿君能禁吸。

12.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

13.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

14.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篇14: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英语作文

In some countries people are no longer allowed to smoke in many public places and office buildings. Do you think this is a good rule or a bad rule?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details to support your position.

Not allowing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and office building is a very good rule. I believe this for several reasons .Not only will banning smoking improve people’s health, it will also increase worker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conflicts.

we all know smoking is not healthy. Unfortunately, when smokers are able to smoke in public buildings, they can make other people sick . They may work with people who are allergic to smoking, for examples. In that case , the non-smokers have no choice unless they want to quit their jobs. They can only get sicker , which is unfair .Of course , banning smoking in public buildings and offices will please non-smokers.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smokers’ health. They will have fewer opportunities to smoke, so they will smoke fewer cigarettes.

Banning smoking in office buildings can also increase worker productivity. Smokers won’t interrupt their work all the time to smoke. There will also be fewer worker absences. When smokers cut down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they will get fewer smoking related illnesses.

Finally, it is a good idea to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and office buildings because a ban can reduce conflicts. Non-smokers tend to get annoyed and jealous because smokers have an excuse to take frequent break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flict, however, is over whether smokers have a right to smoke in public . As we have already seen, non-smokers feel they are not always given a choice. If smoking in public is allowed , they will be forced to breathe harmful air. This may violate their rights, and non-smokers are angry with smokers because of it.

篇15:提案: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基本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标准和概念,也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而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动态的具体过程。首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不是所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均等化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扩展;其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不同空间和区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均等化是效果的大体均等,而不是内容的完全均一;最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要消除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天赋对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上的影响和制约,而不是彻底抹杀社会的差异和不同。

我们可以从制度、投入、参与、配置四个方面梳理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一是从制度架构上确保全体国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权利均等;二是从财政投入上确保全体国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资源均等;三是从决策参与上确保全体国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机会均等;四是从资源配置上确保全体国民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效果均等。此外,基本公共服务的设定和提供要从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出发,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既要允许社会成员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的自由选择,也要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框架之内,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选择空间,不能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搞成计划经济时代的“配给制”,被动的单向的供给模式并不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衷和目标。

二、制约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障碍

长期的政府功能缺位、越位和错位以及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社会事业长期处于被忽视和边缘化的位置,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又催生出许多新的公共服务需求,并逐渐成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之一。“一新一旧”的双重压力构成了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外部生态。在这种双重压力结构下,我们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本身缺乏必要制度保障,服务提供往往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稳定的保障机制和清晰的责任体系

1、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普遍缺乏可靠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13个社会事业领域的部委级以上法律法规仅500余部,每行业年均立法不足两部,而且不少法律法规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未曾更新过。有些领域由于政府缺位而没有制度规定,形成制度空白。如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由于区域分割、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城乡和人群之间仍然以户籍身份为基础进行差别对待、分别配置,不同制度间的过渡和衔接不足带来了巨大的调整压力和制度成本,严重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供给。

2、很多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安排中,都没有对服务供给的责任体系,尤其是政府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失去了问责的法律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责任真空

首先,政府和市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界限和定位缺乏明确的制度性安排;其次,中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承担的责任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再次,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也缺乏清晰的责任关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体系的缺乏,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不可避免。

(二)现行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和过渡性特征明显的转移支付体系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障碍

1、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无法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以及政绩考核体系中对经济发展类指标的过度关注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向经济类项目的倾斜。相应地,政府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始终保持在较低层面,在近几年更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国家财政决算支出中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接近18%,而2004、2003年时比重则分别为18.06%、18.27%。

2、基于原有制度惯性和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体系并未起到平衡财政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1994年后转移支付的方案设计对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平衡各地区财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过渡性转移支付方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一是转移支付形式过多,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二是税收返还的制度设计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行。中央对地方上划的税收按基期年如数返还,并逐年递增,税收额多的地区得到的返还额多,其财力充裕,而税收额少的地区得到的返还额少,财力依旧不足;且税收返还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比例较大,2005年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规模仍然达到了33%。三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对于均等化实现的作用逐级弱化。为实现均等化的目标,各地的标准财政收入应在全面掌握既有财力的同时,以人均财政支出为标准进行支出测算。然而现实是地方大量收入游离于既有财力之外并未纳入相关预算管理范围,且仅将财政供养人数及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作为依据。四是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且运行不规范。2005年,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额为3517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数额的31%。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交叉重复、分配制度不够完善、资金投向较为分散。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中央财政分配的239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中,有41项内容交叉重复,涉及资金156.37亿元;有65项没有管理办法或管理办法未公开,涉及资金705.89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20%。按项目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有71项(不包括预算内基本建设和国债投资项目),涉及资金545.55亿元,具体分配到44149个项目,其中10万元以下的项目8825个,平均每个项目4.36万元。五是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解决中央与省级的财政关系,省以下的财政体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尚未作统一规范。近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央对省级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了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办法。但是,由于缺乏法律基础,从整体上看,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省以下纵向财力差距和省内横向财力差距不断拉大,基层财政运行困难。

(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方缺乏平等的参与关系,被动单向的服务输出无法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大大削弱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

长期以经济和城市发展为导向的非均衡增长模式,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加剧了各种二元体系的建立,导致资源在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差别化配置,并逐渐固化为现实的利益分割体系。固化的利益分割体系进一步构成了当前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非均衡的参与地位和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省级以下政府之间在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关的财权事权上存在着纵向的非均衡关系,在财权呈现向上集中趋势的同时,事权却越来越多的分散到各级基层政府;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机构之间则只存在着单向的服务输出关系,社区(公民)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既不掌握相关信息,也无法对接受服务的过程进行问责,更无法定的参与渠道和地位权利。缺乏平等参与和均衡关系的服务供给过程很容易导致服务内容与基本需求之间的脱节和扭曲,大大削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

(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水平总体较低,公共服务的绩效改善过多地依赖于财政投入力度而不是公共服务体系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不健全,资源配置缺乏深入基层的基础平台。

第二,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投入等有形资本的投入,对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本的投入则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式,而后者正是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改善服务提供效能的关键。

第三,从职能而不是需求出发、以部门而不是项目为基础的配置原则和分工体系使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相对分散,缺乏有效地梳理和整合,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第四,制度惯性和既得利益的存在使公共服务领域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系统,既对体系外部保持垄断地位,体系内部也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部分事业单位依靠行政隶属关系而不是自身的服务能力或社会的需要,常常可以获得比其他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更多的资源支配能力,严重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均等化,这点在教育和卫生领域尤为突出。

第五,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刚性化的组织设计模式和运行方式导致服务成本偏高,资源过多地消耗在维持体系自身运行而不是服务的改善上。

第六,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公共服务部门以市场化方式向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维持自身运转;随着公共财政能力的增强和向社会领域投入力度的加大,公共服务部门所能支配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资源日益丰富,但其在服务供给上仍然保持原有过渡形态,公众仍然要为基本公共服务买单,公共资源的增量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社会效果。

第七,缺乏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制约了政府在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效益的提升。

三、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在制度、投入、参与、配置基础之上的“四位一体”的综合保障机制才是逐步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

(一)逐步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框架体系

一是不断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立法工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加法律法规的供给量,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清理,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内容;规范立法行为,避免形成新的部门利益或者固化现有非均等化格局;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动力。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制度体系,深入挖掘有关的制度资源,不断做好扩面工作,积极弥补原有的制度空白。三是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综合性,加强配套制度研究,为制度落实提供有效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四是不断加强制度间的衔接工作,避免产生新的制度真空地带,提高制度体系框架的整体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五是建立清晰、合理的政府责任体系,通过制度确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责任关系,为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问责机制提供制度基础。

(二)逐步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体系

1、由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支出模式向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支出模式转变

要把用于教育、卫生、科研和其他社会发展所需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及占GDP的比重提高到能够实现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水平,改善公共支出结构,并把相应的标准引入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强相关的问责机制,引导政府行为向社会责任的回归。

2、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建立起科学、规范、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一是探索建立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推进地区间对口支援的制度化,促进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地方—地方”的双向流动。

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形式。(1)取消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税收返还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的既得利益,同时税收返还的数量巨大,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因此,不能将其永久化和固定化,甚至扩大化。目前已经具备了取消税收返还的条件。为了减少阻力,可以规定一个过渡期(比如3—5年),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体制补助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从旧的财政分级包干体制中延续下来的转移支付形式,属性和政策目标不很明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的均衡化效果进一步减弱。2005年,中央对地方的体制补助为386亿元,仅占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3.4%,建议尽快取消体制补助,将其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2)调整财力性转移支付。将财力性转移支付整合为一项统一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因素法,使用一个全面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确定中央对各个地方的转移支付数额。在确定标准财政收入的时候,应当全面衡量地方财政的收入能力,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编制和控制范围。在确定标准财政支出的时候,不仅应当考虑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指标,更应当将总人口、可居住面积、地理环境状况等指标反映在内。(3)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标准,控制准入条件和规模。要科学界定专项转移的标准。列入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应是具有外溢性、突发性、特殊性、非固定性等特征的项目;要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只能是次要的、辅助的形式,规模不能过大;列入专项转移的项目要经过科学论证和一定的审批程序;要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防止被截留、挪用,提高其使用效果。

(三)逐步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平衡参与机制

平衡参与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利益相关方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拥有法定的参与权利和参与渠道。即从制度层面上确认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相关责任机制;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缓解信息非对称对公众参与服务提供的阻碍作用;在政府与社区之间建立一定的对话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公民对有关服务供给过程的参与性,并根据社区的反馈及时调整有关服务内容和工作环节,提高服务效果;在政府、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契约体系,并以契约为基础形成多向问责机制。

(四)逐步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体系

1、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和有关机构的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有关资源向基层的倾斜和下沉,加快基层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建立科学规划体系,优化资源结构布局;改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式,在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软”能力建设的投入,探索通过设计管理工具、增加管理知识、培训地方官员和进行管理技术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有关机构的基础能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起有效的人事用工、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制度,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探索“管办分离”的多种形式。

2、有效整合政府投资渠道

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基础、以项目为投向的政府资源配置原则,理顺服务资源配置管理机制,提高政府资源使用的规模效应。

3、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公共服务领域的封闭性,改变某些事业单位对公共服务优质资源的自然垄断,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通过PPP、BOT等方式与事业单位、社会非营利机构等建立平等的服务购买关系,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性,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四是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配置标准,根据配置标准合理测算政府投入规模,建立有效的投资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的量化基准。

上一篇:我选择了宽容作文800字下一篇:诗歌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