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2024-08-29

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精选6篇)

篇1: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史对联

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2.“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3.“气备四时,与天地明鬼神合其德,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不阿贵” 4.“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 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 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该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 A.道教文化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发展 C.基督教文化的发展 D.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

7.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8.“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 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周恩来、江青 D.孙中山、袁世凯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出现的背景是

A.宦官刘瑾专权 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 11.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之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A.玄奘西行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1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刘铭传 D.左宝贵 1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 14.“沈酐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西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是一副嵌名联,描写的是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其主要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农书》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5.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16.“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8.章太炎1904年为某人70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

A.光绪皇帝 B.慈禧太后 C.李鸿章 D.袁世凯 19.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割九龙司给英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以理学自命的大学士徐桐送给义和团的对联曰:“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由此可见,徐桐是一位 A.爱国者、顽固派 B.叛国者、维新派 C.叛国者、洋务派 D.爱国者、革命派

21.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副对联反映的是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状况?

A.19世纪早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早期 23.“江左识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恨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纪念谁?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25.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非常有趣地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6.“作民权保障,谁非死后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而作的挽联?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7.“或在圜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话前途。”与这幅对联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8.“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2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3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1.1924年,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视察时,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对陪同视察的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黄埔军校把下列哪项内容列为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A.文化教育 B.政治教育 C.传统教育 D.礼仪教育 32.“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人物应当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吉鸿昌 D.项英

34.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称颂的回族抗日英雄是 A.马本斋母子 C.谢晋元母子 B.杨靖宇母子 D.左宝贵母子 35.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A.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36.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37.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A.袁世凯洪宪帝国 B.伪满洲国 C.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38.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溥仪 C.汪精卫 D.蒋介石 39.“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羞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此联是对谁的高度评价?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40.“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开展“五反”运动 D.进行三大改造

4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2.“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两副对联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3.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荣死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张复同志写的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谁的讴歌、哀思?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董必武 4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45.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46.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4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8.有一副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下列对节气和对联内涵的阐述正确的是①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②二十四节气是农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少数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源于我国二十四节气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9.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50“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参考答案

1—5:DBDCA

6—10:BBCBD

11—15:CBDAD

16—20:DBBCA 21—25:DCBCC

26—30:DDCDB

31—35:BCBAC

36—40:CCCAB 41—45:DDBDA

46—50:DBCDC

篇2: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

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国古代史

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唐三彩 2.《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

A.分封制和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与井田制 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

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

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 5.“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

A.统一中国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 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朝章碣的诗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反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灭六国 8.“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朝民谣反映了百姓痛恨的是: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土地集中 D.兵役繁重 9.“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的诗高度评价的政策是:

A.战争政策 B.和亲政策 C.汉化政策 D.开放政策 1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语?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该诗反映了汉朝什么制度的惨无人道?

A.赋税制度 B.徭役制度 C.兵役制度 D.察举制度 12.“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昭君出塞 B.甘英出使大秦 C.张骞通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农耕文化的发达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重要 14.“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1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绘了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1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 ②西汉 ③三国时的魏 ④北魏 ⑤北宋 ⑥清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

17.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里咏叹的古都是: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

18.造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 B.王公贵族和大臣在各地广建佛寺 C.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

D.社会动荡,佛教教义对部分社会群体的诱惑力 19.造成“世胃嗫高位,英雄沉下僚”的主要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士族制 20.(2005·上海卷第6题)“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21.(2005·全国文综卷I第18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22.(2007·山东文综卷第11题)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晚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王导、谢安两家的破落

B.唐都长安的景色

C.唐末农民起义打击士族制

D.士族制度的衰落 2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仕 D.勤政爱民

25.晚唐时有一位家住余杭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当船驶入长江后,他决定到诗人韦庄发出过“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感慨的古城参观游览。这座古城最有可能是:

A.洛阳 B.建康 C.燕京 D.汴梁 26.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唐代的:

A.海上交通 B.商品交换 C.冶炼业 D.造船技术 2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忆昔》诗渲染唐朝盛世经济状况的实际目的是: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A.歌颂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B.怀念唐玄宗前朝的清明统治 C.因生活贫困而怀旧 D.借怀旧表述对现状的不满

28.“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中唐诗人张渭的《题长安壁主人》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 B.社会风气的败坏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价值观念的更新 29.“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唐朝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反映了: A.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 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 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30.“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些唐诗反映了唐代 ①农业得到发展

②江南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存在不合理的开发现象 ④中后期战火不断 ⑤人口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③⑤

31.下列诗句描绘了隋唐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麇林鹤来交游 32.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

A.汉文帝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唐太宗时期 33.唐朝元稹的《连昌宫词(节录)》诗:“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诗中的“妃子”是指:

A.赵飞燕 B.武则天 C.杨玉环 D.慈禧太后 34.“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的诗反映了唐代哪一城市经济繁荣的信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35.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3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 C. 曲辕犁 D.水排 37.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政府征收茶税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8.“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下列有关白居易首这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髻椎面赭”原是少数民族的妆梳习惯 B.反映了当时的民族融合状况

C.白居易对当时的民族状况高度赞扬 D.唐代中后期出现了反对胡化的动向 39.9世纪中后期的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写道:“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下列对该材料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可能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事情 B.这可能指的是金城公主入藏的事情 C.黠虏可能指的是吐蕃 D.黠虏可能指的是契丹 4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41.“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其中的“匈奴”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42.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对金称臣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金军掠走来徽宗、钦宗,北宋灭亡 43.“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 4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周恩来、江青 D.孙中山、袁世凯 45.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西湖景色秀丽迷人 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46.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 ①临安交通发达

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 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 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47.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A.元旦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48.“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此诗赞颂的是:

A.杜甫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49.“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宋代文人刘迎的诗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最佳分析是:

A.宋辽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C.宋辽对峙局面形成 D.尽管出现战乱,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50.“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李纲的《述怀》诗中的“胡骑”是指: A.辽兵 B.金兵 C.元兵 D.清兵 51.明亡后,某位明朝遗老说某些人:“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因此他将 A.反对理学和心学,提倡民主启蒙思想 B.从才德两面,全面地批判这些人 C.反对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 D.弃文从武,联络起义军,为君王报仇 5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出现的背景是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A.宦官刘瑾专权 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 53.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4.“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刘铭传 D.左宝贵 5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 5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接替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57.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北京一对一上门家教品牌

家教电话:010—62561255

参考答案

1—5:BCAAB

6—10:ABDBA

11—15:CABAA

16—20:BCAAD 21—25:CBDCB

26—30:ADCDB

31—35:BCCCB

36—40:ABCDB

41—45:BDCBC

46—50:BCDDB 51—55:CDDBD

56—57:BB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

篇3: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关键词:分析高考历史题,反思教学,对应策略

201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 但对高考试题的看法乃至质疑却与往年一样此起彼伏。对陕西省来说, 2010年高考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它是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第一次高考, 意味着我们已经搭上了新高考的列车。在“去旧迎新”的时刻, 对我省今年高考历史试题 (采用由教育部命制的新课标全国卷) 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究、总结, 无疑对以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对2010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的看法

1. 学生看法。

6月8号高考一结束, 我就迫不及待地给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打电话、发短信、登录他们的QQ群等来了解他们对这次高考历史试题的看法。现部分摘录如下:

昵称为祭lily的同学说:一个字, 难;两个字, 超难;三个字, 太难了!

昵称为冰激凌童话的同学说:文综题普遍都难。历史题又在政治、地理的后面。答完前两门, 留给历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胡乱答了一气, 到现在什么印象也没有。

王同学打电话告诉我:考完后再拿试题看, 不是很难。考场上时间太紧, 错了好几个。悔呀!

昵称为洛馥的同学说:40题的最后一问, 恩格斯的那个观点认识题我无从下手。

……

2. 历史老师的看法。

考试结束见到试题和答案后, 我就历史试题的难易程度、与教材的关联程度等问题咨询了六位老师。他们反映的情况我用表格的形式呈现:

综合以上, 我对今年我省高考文综卷的基本认识是:试卷整体继承了往年的命题特点和风格, 题型、题量和政、史、地的占分比例未发生大的变化。体现了“大稳定、小调整, 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就历史部分而言, 试题难易程度:中等偏上, 较之去年, 稳中有降。与教材的关联度:必做题与教材关联度较大。就拿选择题来说, 12道题中除35题考历史研究方法外, 只有28题与所学内容无关。非选择题40题则主要考查了历史必修二的相关知识。选作题里不管是改革、民主进程还是人物题, 都未涉及教材。这也是今年争论最大的地方。知识的涉及面方面:选择题必修一考了6道题;必修二考了1道题;必修三考了3道题。非选择题40题则主要考查了必修二经济史的两个知识点。我认为作为一道37分的大题, 涉及的面还是有点窄。

二、反思以往教学及以后的应对策略

分析问题是为了发现问题。结合对今年高考题的以上分析, 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好的方面有:

1. 考点的落实到位。

基本做到了以“考试说明”为纲, 以课程标准的具体规定为依据, 扎扎实实地落实了每一个考点。

2. 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系统的知识网络。

高一、高二教学阶段主要着眼于纵向构建。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则主要从横向方面对三本必修教材进行构建。

3. 突出了重点问题的讲解。

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后期复习阶段, 对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搜集和细致的讲解。比如民主政治等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知识;再如大国崛起、和谐社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对理解当前热点问题有帮助的知识;还有如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社会转型、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及重要制度和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等。

4. 进行了大量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尤其是对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的历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了重点的训练。

5. 进行过细致的、全面的答题方法指导。

不足之处:

1.对一些知识点的扩展与补充还不到位。如这次高考历史选择题24题考到的分封制这个考点。应该说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里最重要的一个制度, 而且在近两年高考题里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上海历史和广东文科基础, 2009年广东卷和北京卷都考查了分封制。但这次我们好多同学在这道题上还是栽了跟头,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我对这个知识点的扩展还是不到位。只要向学生稍稍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的几个大的诸侯国, 这道题轻而易举就可得分。

2.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训练欠缺。通过对这次考试后学生的调查, 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还有待在解读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3.对一些重要的史学理论、史学前沿动态和重大考古成就等关注较少, 史学观念陈旧。

分析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综合以上反思, 我认为要想提升我们的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确保历史复习备考优质高效, 就应取长补短、勇于探索。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复习中亟待要做。

1.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转变观念, 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方法有三: (1) 通过阅读史学专著, 丰富专业知识。如斯塔夫里阿斯诺的《全球通史》 (他著作里的文字经常被大段的摘录, 作为考题中的材料) 。 (2) 通过阅读历史教学类杂志, 紧跟教学研究前沿。如陕师大杂志社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3) 通过阅读教育理论著作, 提高教育理论修养, 以最新的理论和观念来指导课改与教学。

2.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高一、高二教学阶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能力。高三复习阶段, 则应更偏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我想重点谈谈后者:

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 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近年历史高考试题的一个特点。今年我省高考历史题40题和后面的选作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如何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1) 总结题型规律。同一类题型有着相同的答题技巧, 利用技巧可以指导帮助解决同一类题型。 (2) 提供材料让学生命题或给出答案让学生设问。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 一般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后, 就可以完全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3.更多关注有关史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近几年高考历史题非常注意考查基本的史学理论、方法和素养。如今年高考历史选择题35题、选作题47题的最后一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复习中, 这一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举例来说, 在史学理论方面, 要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基本历史观, 如唯物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在史学研究方法方面, 掌握基本的几种, 如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 (考据法) 、历史比较法、统计方法、计量方法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等。同时, 在复习备考中, 还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全球意识、民主与法制精神、宽容与理性精神, 养成从实际出发, 辨证的、宏观的、全面的看问题的思想和习惯, 培养整体思维、战略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篇4: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甲、乙两图为某日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1回答1~2题。

1.乙图中C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符合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a、b、c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c两点都是地方时5:00日出

②a点的昼长较b点长

③b、c两点经度差为30°

④a点在c点的东南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图3为某日北半球太阳高度(不考虑负值)日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该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甲地太阳升起的方位为正北方

B.北回归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纬8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

D.北京楼房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图4表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读图回答4~6题。

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3.5°N,30°W)B.(13.5°N,30°W)

C.(11°45′N,30°E)D.(47°N,30°E)

5.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00,则该日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01:00 B.03:00 C.21:00 D.23:00

6.若黄赤交角为K,则图中h1与h2的差为:

A.3/2K B.K C.1/2K D.2K

7.假设黄赤交角为90°,其它条件不变,夏至日时,北京(40°N)人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是图5中的:

A.a B.b C.c D.d

8.图中的粗线表示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路径。天空图上的中心位置是观察者的正上方(天顶),同心圆表示偏离地平线的角度,中心为90°。黄赤交角不变,春分日时,北京(40°N)人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是图6中的:

某日,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操场测量太阳高度:在巨型圆靶(图7中的圆是以0为圆心,不同长度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竖了一根竹竿,A1、A2、A3、A4、A5分别是竹竿顶点A在北京时间10:40、11:20、12:00、12:40、13:20观测时的轨迹)。读图回答9~10题。

9.在图中以O为原点,兴趣小组成员所画的正南方位(用虚线表示),最合理的是:

A.南1 B.南2 C.南3 D.南4

10.当竹竿的日影最短时,地球上晨线的纬度如图8所示。已知K在H的西南方向,则点H的经度是:

A.125°E B.55°W C.120°E D.130°E

图9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9和表1,回答11~13题。

11.该地的纬度为:

A.3.5°N B.10°N C.20°N D.23.5°N

12.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次为:

A.1 B.2 C. 3 D.4

1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读图10,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回答14~16题。

14.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ω之差小于12°时,F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B.6°N~6°S

C.3°N~17.5°ND.6°S~17.5°S

15.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B.7点或19点

C.8点或20点D.12点或20点

16.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角θ、ω相差12°,则F点纬度为:

A.12°N B.78°N C.72.5°N D.84°N

图11中a、b、c三条线分别表示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NS代表A地地面南北方向),读图后回答17~19题。

17.A地的地理纬度是:

A.33.5°S B.13.5°S C.0° D.23.5°N

18.A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90°,80° B.90°,53° C.80°,37° D.90°,37°

19.如果A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其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图12是一名游客于12月5日当地时间早上7点左右,在纽约拍摄的被称为“曼哈顿悬日”的奇景。此时太阳在地平线上,阳光贯穿整条街道。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时曼哈顿岛上所有与此街道平行的街道均出现此奇观。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所示街道的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

21.12月6日至12月22日期间,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在当地日出时,对图示街道两侧建筑物的甲窗和乙窗受阳光照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窗受光照,乙窗不受光照

B.乙窗受光照,甲窗不受光照

C.两窗皆受光照

D.两窗皆不受光照

离岸金融亦称境外金融。世界离岸金融中心的分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西欧群主要包括卢森堡、马恩岛、泽西岛、瑞士、直布罗陀、列支敦士登等;中东群主要包括巴林群岛;加勒比群主要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等;东亚群主要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南太平洋群主要包括瑙鲁等。各金融中心的交易时间均为当地区时9:00~17:00。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五大离岸金融中心所在的时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场。图13为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位于香港的某公司在10:00至11:00之间,可以和下列哪个金融中心交易:

A.利比里亚 B.汤加 C.巴拿马 D.毛里求斯

23.世界离岸金融中心分布:

A.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B.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C.覆盖了所有时区

D.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境外金融市场

读图14,当地时间2011年12月29日,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决定由全球最后一个迎接新一天的国家,变成最早迎接新一天的国家,国际日期变更线因此发生了改变。

24.萨摩亚决定的第二天,当地的日期是:

A.12月28日B.12月29日

C.12月30日D.12月31日

25.图15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若图1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二、综合题(50分)

26.(34分)图16表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某日当太阳周日运动至E点时,北京时间为11时,此时全球等太阳高度曲线(如图17)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3)C点的坐标是 ,昼长 小时,此时太阳在C点的 方;

(4)读图17并计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度是

,子夜太阳高度角度是 ,B点的地理坐标是

(5)写出下列两点间的方向,D在A的 方向,D在C的 方向,C在B的 方向。

(6)若图18与图17所示的日期相同,在图18中大圆外的弧线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并用“S”“N”标注出南北两极点,画出晨昏线的位置,用斜线在图上标出黑夜的范围,并在图上标注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

27.(16分)在太平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岛上居民发现一年中有时甲的日出时刻较早,有时乙的日出时刻较早,有时同步日出。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有一个月左右。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日出早的一个月日期大约是

到 。

(2)图中哪一区域的日出时刻,全年都不会比乙地早?在图19中作图说明。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B 7.D 8.B 9.B 10.A 11.C 12.C 13.B 14.B 15.C 16.D 17.B 18.B 19.A 20.D 21.A 22.B 23.D 24.D 25.A

二、综合题

26.(1)(35°N ,135°E) (4分)(2)20°S(2分)(3)(70°S,45°W )(4分)24小时(2分) 正南方(2分)(4)25°(2分)15°(2分)(85°S,45°W)(4分)(5)正西方 东北方 正北方(每点2分,共6分)(6)见图20。

篇5: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二)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4分)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长门: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4分)答: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4分)

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答: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答: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答:

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2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答: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答: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6、(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17、(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4分)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18、(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 凉、寂寞。(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19、(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夜来花香尤易为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2分)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2分)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2分)

20、(1)(4分)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1.(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2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2、(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23、(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1分)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1分)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2分)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技巧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24.(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25.(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26、(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27.(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第一课件网

第一课件网 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28.(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29、(8分)(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3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篇6: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视角2点赞“新四大发明”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

【例题1】材料一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最想带回自己家乡的“特产”。这些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事物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

“新四大发明”是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评选产生,是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不仅改变中国,更是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影响着地球村发展,吸引着五大洲的目光,推动着世界进步。

材料二“新四大发明”,折射出“中国式”创新的澎湃动能。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矗立起“新发明”的世界高峰,并将其打造成闪亮的“中国名片”,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以前提起“中国制造”,都被认为是低品质的,现在的“中国智造”,被认为是“高端大气”的,思维的转变,源于中国人民自主创新的不懈坚持,是科技创新释放的“红利”。

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迸发与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多维、接地气、有人气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是中国“智造”的结晶,犹如一张张名片,让中国重新找到了全球发展中的坐标,也让世界重新定位了经济版图中的崭新中国。随着中国步入新的时代,一场商业格局的变革也随之而来,各地以全新的面貌灵活机动地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例题2】“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

2017年“双十一”开场11秒钟,淘宝系交易额超10亿,3分01秒成交额超破百亿。无线成交占比占93%。第九届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开始1小时49秒,成交额超过571亿元,这一数字是2014年双11全天的成交额。根据阿里巴巴12日零点公布的数据,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1682亿元,刷新纪录。

英国市调公司Yougov对上千名中国网友的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双十一”消费总额比2016年更高:约六成消费者双十一预算逾千元,2016年这一比例不足五成。按照该市调公司的统计结果,99%受访网友的网购意愿显示,服装品类依然将是最受欢迎的销售品类,其次是食品类。只是2017年这两项热门在销售门类中占比会出现下降。相比而言,酒类消费可能在双十一购物中成为新宠——2016年13%的受访者有意愿购买酒类产品,2017年这一比例提升至17%。同时,网购化妆护肤品成为2017年“双十一”的新热门。在18到34岁受访人群中,37%都计划要购买此类产品。34岁以上的网友中则有28%有此意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例题3】2017年10月5日,《财经报》报道:从“中华之星”到标准动车组,中国高铁领跑全球中国拥有全球最成熟的高铁网络。从引进高铁至今短短十年之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2.2万公里以上,占全球高铁里程的60%以上。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高速铁路将达3万公里,覆盖80%以上大城市,到2025年高速铁路将达3.8万公里左右。

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是“中国高铁模式”:第一是世界的,立足全球化,利用先进成果引进技术而非闭门造车;第二又是中国的,立足自主化,汇聚几十年功力底蕴,最终消化了引进的技术并能够创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第三是体制优势,铁道部的统筹让中国铁路捏成一个拳头,既拿到了技术又保住了市场,国内在手里,国外去开拓;第四,产业链是完整的,不但高铁产品突破,还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与技术的变革,如工业变流、IGBT半导体技术、高效能电机技术、机械传动技术、铝合金加工技术等;第五,形成中国的标准,不但国内形成标准还要对外输出;第六,改变大家生活,高铁让中国变成一个大城市。高铁不仅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先锋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把高铁打造成“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的? 【例题4】“移动互联网+手机支付+自行车租赁”催生了共享单车这一崭新的行业,共享单车正成为经济生活的一抹亮色,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方式,与城市公交和地铁共同构成了绿色、便利的交通网络。同时,共享单车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违规骑行、乱停乱放、盗窃侵占及恶意损坏,商家无序投放给城市交通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等。

为了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2017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共享单车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要求:如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加强停放管理,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等;《指导意见》也指出,要采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等措施实施鼓励发展政策。

结合材料,从绿色消费的角度说明国家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意义以及国家对共享单车的发展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参考答案】

1.【答案】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增强创新意识,推陈出新,引进高科技人才,运用新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依据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部分和环节。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运用“新四大发明”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推动各方面的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智能智造”属于高考的热门考点题材,考生习时应重点关注,本题以“新四大发明”为背景,命题角度独特,将社会热点与教材识有机融合或结合,幵创了新课程下高考政泠命题规律的新探索、新认识、新创见,能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设问的知识范围为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答案】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购物要掂量自己的口袋,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情绪化消费,重物质消费的同时重视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钱不买半年闲”,要坚持可持续性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避免盲目购买造成资源浪费。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回答,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3.【答案】①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要求,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

②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引导支持我国高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③牢牢把握国内国际高铁市场,提高我国高铁的市场占有率。④形成完整的高铁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依靠自主品牌,提高我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⑤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借助“一带一路”促使我国高铁更好地走向世界。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怎样把高铁打造成“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的?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准确对接,对我国怎样将高铁打造成“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进行分析。中国高铁能够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走向世界,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不幵,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引导支持我国高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与依靠自主品牌,形成完整的高铁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分不幵;与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分不幵;与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握国内国际高铁市场,提高我国高铁的市场占有率分不幵;与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幵放要求,借助“一带一路”促使我国高铁更好地走向世界分不幵。

4.【答案】意义: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或可持续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消费者健康。

措施:①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指导意见》要求禁止向未满12周岁的儿童提供服务;通过制定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加强停放管理等措施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②国家同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如《指导意见》指出要采用财政扶持、税收 优惠、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等鼓励单车发展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上一篇:高考志愿可以报几个下一篇:明史之马文升传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