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2024-08-04

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共7篇)

篇1: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途径

来源:杭州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06-8-10 9:46:19 阅读740次

农业生产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需要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的含量。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土地耕作情况看,近乎掠夺式的过度耕作经营,以及片地单一大量使用化肥,追求短期效益,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下降、土层板结、农业后劲严重不足。以我区为例,经测试,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0.5%~0.7%,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低,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它促进了农业节水、节本、增产、增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农四师秸秆还田面积年年增加,效果显著。2003年秸秆还田73010hm2,平均提高粮食产量10%~15%,降低生产成本100~150元/hm2,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益。

1.实施秸秆还田作用

(1)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既含有较多有机质,还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全部籽粒和秸秆被从田间运走,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一般说来仅有

10%左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只有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多种途径才能得以补充。

(2)秸秆还田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如果只有有机物的合成而没有有机物的分解,绿色植物就得不到足够数量的无机养分,农业生产就难以进行。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随之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实行秸秆还田一般可增加微生物总数的18.9%,接触酶活性可增加33%,转化酶活性可增加47%,尿酶活性可增加17%。这就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同粘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一般下降0.10~0.15g/cm3,孔隙度增加3%~6%,含水量提高1.5%。这样就增加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3)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化肥对于农业获得高产的作用是明显的,但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破坏、环境污染。我国化肥使用量大大超过世界化肥使用量的平均水平。在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秸秆都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贮,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然是最重要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4)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前几年,农四师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土焦化,有时还引起火灾:即使没有焚烧,又不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秸秆随意处置仍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因此,农四师提出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秸秆还田的途径

秸秆还田的途径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就地焚烧秸秆是不可取的。被焚烧的秸秆中含有的大量氮素飘入大气中造成污染,只留下田间一些灰分。同时焚烧时还影响交通,易造成火灾烧坏树木。

(1)间接还田。①过腹还田。秸秆先作饲料,经禽畜消化吸收后变成粪、尿还田。我国民间素有秸秆作粗饲料养畜的传统:目前约。有20%经过处理用作饲料,大部分仅经切碎至3~5cm后直接饲喂家畜。随着秸秆处理技术的提高和推广,青贮、氨化等技术已明显加快,1990~2000年间全国累计青贮饲料850Mt,年递增14.24%;氨化秸秆饲料0.28亿,年递增36.96%。秸秆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增加禽畜产品,还可为农业增加大量的有机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生态良性环。②堆沤发酵还田。其形式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2种。厌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封闭不通风;好氧发酵是把秸秆堆后,在堆底或堆内设有通风沟。经发酵的秸秆可加速腐殖质分解制成质量较好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还田:近几年各地研制试用了一批高效快速不受农时限制的堆沤肥新技术成果,受到农民的欢迎。③秸秆气化,废渣还田:“秸秆气化、废渣还团”是一种生物质热能气化技术:秸秆气化后,其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集中供气,气化后形成的废渣经处理作为肥料还田:秸秆炭化、草灰还田,秸秆经不完全燃烧后,变成保留养分的草木灰作肥料还田。

(2)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一条途径,它不需收集、运输、加工、抛撤等,同时还可以防止秸秆腐烂过程N、K等养分的损失,促进维生素B和作物生长激素的积累。英国洛桑实验,从1934~1951年连续18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还田比堆沤还田产量高。秸秆直接还田采用机械作业,农四师2001、2002年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分别为68170hm2和

65920hm2,2003年达到73010hm:,平均提高粮食产量10%~15%,降低生产成本100~150元/hm2,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益。

3.秸秆还田与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农4师农作物秸秆主要是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秸秆,还田的主要程序是切碎、抛撒、翻压。

(1)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因有2种收获机具,故有2种技术路线。一是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其技术路线:收获→秸秆切碎→抛撒→施肥→反转灭茬旋耕机耕作埋压→灌水→人工摊平→播种。用带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其技术路线:收获→施肥→反转灭茬旋耕机耕作埋压→灌水→摊平→播种。

(2)水稻秸秆还田。水稻用带秸秆切碎装置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其技术路线:收获→施肥→反转灭茬旋社机耕作埋压→播种→开沟机开沟覆土。

(3)油莱秸秆还田。用油莱收割机收获,其技术路线:收获→秸秆切碎、抛撒→施肥→驱动圆盘犁耕翻埋压或反转灭茬旋耕机耕作埋压。

4.秸秆覆盖还田的作用与作业要求

(1)秸秆覆盖还田的作用。①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直射地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地表风蚀(较地表裸露减少水分损失30%~40%),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强农作物抗旱的能力。②防止大雨对地表直接冲击造成的土壤渗水毛细管封闭、渗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减少地表雨水径流(较传统土地耕翻地表大雨径流减少80%以上,雨水利用率提高15%~18%),最大限度地蓄存雨水。③秸秆内寄生有大量虫卵和病菌,覆盖地表通过长时间阳光紫外线辐射和伏天高温、冬天严寒灭杀,可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④秸秆分解腐烂,可增加土壤有机肥

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连年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递增0.04%~0.06%,粮食增产10%~15%,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更为显著。⑤可抑制杂草生长和冬天提高地温,促进小麦分蘖和安全越冬。⑥可防止秸秆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作业要求。秸秆覆盖率大于30%,覆盖均匀,播种机能够顺利地完成播种,保证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5.秸秆覆盖种类与效果

(1)直茬覆盖。主要应用于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小麦高茬覆盖地表面。秸秆直茬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墒、增产效果明显,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便于抢农时播种,但作业技术要求高,直茬容易失火。该技术大多用于水浇地小麦直茬复播玉米和干旱山区小麦生产。与传统生产相比:旱地小麦生产减少工序2~3道,降低生产成本300~375元/hm2,提高粮食产量20%~25%;水浇地2茬减少生产工序3~4道,降低生产成本300~525元/hm2,提高粮食产量10%~15%,节约用水25%~30%。

(2)粉碎覆盖。主要用秸秆还田机对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后覆盖。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效果好,农民易接受。秸秆碎,易播种,适应性强。与深松、免耕播种技术相结合,形成高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多用于土壤肥沃、地块平整、交通便利的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与浅耕播种技术相结合,应用面积大,适应范围广,大多用于玉米秸秆粉碎浅旋耕播种小麦和一年一作小麦高产区生产。与传统生产相比,早地小麦生产减少工序1~2道,降低生产成本225~300元/hm2,提高粮食产量15%~20%;水浇地2茬作物减少工序2~3道,降低生产成本300~375元/hm2,提高粮食产量10%~15%,节约用水15%~20%。

(3)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这是新型示范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内容是带状免耕、秸秆集垄覆盖、垄际耕作播种,该技术适应性强,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大多用于玉米收获后直立秸秆状态下直接播种小麦。与传统生产相比:旱地小麦生产减少工序2~3道,降低生产成本375~450元/hm2,提高粮食产量10%~15%;水浇地2茬作物减少生产工序3~4道,降低生产成本525~600元/hm2,提高粮食产量8%~12%,节约用水10%~15%。

(4)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以达到其他处理方式的效果。属于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过渡技术,将逐步被免耕覆盖取代。

篇2: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秸秆还田与保护环境形成一个悖论。秸秆还田有利有弊,而往往弊大于利。只有集约化处理农作物秸秆,才能使农作物、农民、环境和企业多方获得益处。

秸秆还田的益处

1、避免焚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自农作物秸秆退出农家烧火做饭和冬季取暖的传统燃料之后,焚烧秸秆就成了农民的习惯,虽严厉禁止,但屡禁不绝,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秸秆还田就是为杜绝焚烧秸秆找到的一条出路。

2、改良土壤,提供养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后,经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无机盐养分,保墒、保水,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

秸秆还田的弊端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如果秸秆还田没有弊病,不影响下茬种植,既节约又增收,那焚烧秸秆绝对不会出现,也根本不用政府严令禁止焚烧。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不用绕弯子。

1、秸秆还田有区域气候区别。秸秆还田后只有腐烂分解了,才能不影响耕作和作物生根发芽,才能释放养分。腐烂分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寒冷地区就比温湿地区难分解,甚至需要一年的时间。对于北方寒冷地区,既不休耕也不换茬的情况下,土壤中掺入大量“生”秸秆,影响当季作物生长是在所难免的。

2、秸秆还田有量和粒度的限制。按秸秆干基计算,秸秆还田量每亩最好不要超过300公斤,而每亩秸秆和茬总量会达到500公斤,都进入土壤,会影响种子和根系与土壤接触,也造成土壤孔隙太大,不利于保墒保水。秸秆还田适宜的粉碎粒度应在3公分以内,秸秆粒度太大,会延长分解周期,阻碍种子发芽扎根,减弱作物抗倒伏能力。目前收割还田一体机还做不到这样的粉碎粒度,即使能做到,粉碎费用也无法接受。

3、秸秆还田会造成病虫害累积。秸秆还田后病虫进入土壤,增加治理难度,而且每茬还田,越积累越多,影响收成,降低粮食品质,增加农药使用量。土壤用农药往往是高毒农药,农药残留势必会影响作物品质。

4、秸秆还田会增加农民额外支出。秸秆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这个过程是要消耗营养的,需要增加氮肥施入量。增加部分冲抵了秸秆带入养分所节约的费用。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费用、翻耕碾压费用、增加农药使用量费用,这些都是额外支出,直接影响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秸秆还田的对策

焚烧秸秆虽然对种植有益,简单又节省费用,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破坏是这些年来每个人深切体会到的,必须严厉禁止。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出路的一个简单办法,但它的弊端也不能熟视无睹。应该因地制宜推行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支持鼓励开发各式各样的无害化秸秆利用形式。

1、在土壤温湿度和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推行适量的秸秆还田。我国人多地少,实行休耕不现实,应该倡导在秸秆还田后实行换茬耕作的办法,避免病虫害累积和对同类作物的危害。

2、在不适宜直接秸秆还田的地区,推行集约化秸秆利用形式,以无害化肥料形式还田。秸秆集中堆沤,生产有机肥料还田;秸秆压缩成型做固体燃料,秸秆气化生产燃气,秸秆液

篇3:秸秆还田的有关技术问题

1 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

秸秆腐解是生物化学过程, 所有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因素都对其有影响。

水分: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对微生物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最适于秸秆腐解。

温度:温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微生物群体的组成、火星, 也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土壤温度过低, 微生物活性减弱, 腐解缓慢;温度过高会抑制土壤微生物活动, 甚至使土壤中酶失去活性。研究表明, 28~35℃范围内, 温度变化不影响微生物活动, 秸秆均有最大的分解率。温度对秸秆分解前期的影响比水分更为明显。

其它因素:碳氮比对腐解有一定影响, 调节C/N只影响初期分解, C/N比越低秸秆初期分解越快。土壤p H值在5~8范围内, 秸秆腐解速度基本一致, 过酸或过碱都会抑制微生物活动, 使腐解缓慢。土壤的通透性越差其秸秆腐解越慢。

2 秸秆还田必须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秸秆含氮量少于1.2时无机氮就会被固定在有机化合物中, 一般情况下含氮量大于1.5%~1.7%的有机物就不需要补充氮, 这相当于C/N比值为25~30∶1。秸秆作为一种含碳丰富的能源物质, 直接施入土壤会刺激微生物迅速繁殖, 导致土壤中有效氮大量被暂时固定。

玉米秸秆的C/N为53∶1, C/N大于25~30, 其氮素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还田的秸秆分解缓慢, 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有效氮, 造成氮素缺乏, 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减产。为此, 在生产中必须配施一定量的氮肥。

一般认为, 微生物每分解100g秸秆约需要0.8g氮, 即每1 000g秸秆至少加入8kg单氮才能保证分解速率不受氮的影响。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前1~2年必须配合施入氮肥。我国的生产实践中提倡按秸秆干重的1%配施氮肥。对于缺磷和缺硫的土壤还应该补施适量的磷肥和硫肥。

3 翻埋的时间和数量

秸秆腐解的生物化学过程,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因素诸如水分、温度等都对其腐解产生影响。秸秆还田应该在秋收后立即进行, 这时期玉米秸秆含水量较高, 气温也较高及时翻耕深埋有利于迅速腐解, 有利于来年保墒保苗。

秸秆还田的数量可根据土壤状况而定。在较瘠薄的土壤上, 施肥量不足的情况下, 秸秆还田数量不宜多, 一般为3 000~4 500kg/hm2为宜;在较肥沃的土壤上, 施肥充足的条件下, 还田数量可为6000~7 500kg/hm2, 还田后要及时耕翻, 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充分混合。要求耕翻18~20cm, 耙平并加重镇压, 避免出现架空现象, 以利迅速腐解。

4 保证秸秆粉碎质量

生产实践证明, 还田的秸秆粉碎的越细越好。一般以切成5~8cm长的小段为宜, 否则不易覆盖, 更不利于腐烂。秸秆还田采用机械作业时要求拖拉机用低档作业, 这样可以增加粉碎时间和切割次数。在刚刚收获后趁玉米秸秆青绿、含水量大时进行粉碎容易保证粉碎质量。另外, 秸秆腐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机酸, 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为此, 在酸性土壤中要施入适量的石灰, 以中和有机酸并可促进分解。在秸秆腐解过程中如果土壤通气状况不良会产生植物毒素, 可能抑制种子发芽, 伤害作物根系。应该注意采取耕作措施疏松土壤,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秸秆还田的技术性较强, 弄不好会收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造成减产。各地在应用这项技术时应该摸清在不同气候 (温度、降水)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质地、肥力) 和生产水平条件下秸秆的腐解情况, 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 并选准过硬的还田机具。进一步探讨加速秸秆腐解的各项技术措施, 查明还田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便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摘要:目前, 玉米已收获结束, 因大气污染问题, 杜绝焚烧秸秆, 因此玉米秸秆的后续利用及处理问题很是重要。秸秆还田、农田保护性耕作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有效保护再生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新农村,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是“十一五”计划中利国利民的举措。现承德地区有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增肥土壤的玉米秸秆处理方式。

关键词:秸秆还田,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敏强, 闻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8) :151.

[2]刘秋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5) :16-17.

[3]吕小荣, 努尔夏提·朱马西, 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 2004, (9) :41-42.

篇4: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一、生物机理

1. 微生物速腐剂能大量产生纤维素酶,在很短时间内可将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草炭、风化煤等快速分解腐熟成有机质、腐殖质等直接被作物利用的营养物质;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水保肥,并可杀死原物料中的有害病菌、虫卵等。

2. 微生物速腐剂入土后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有益菌,在作物根部形成“菌根菌”,为根直接提供营养,增加吸收面积,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3. 微生物速腐剂能产生刺激作物生长的黄腐酸等生理活性物质,刺激作物快速生长,并分解残留农药、化肥,消除土壤的盐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应用表明,经它发酵的有机物可直接转化成有机无土栽培基质、食用菌栽培料和生化黄腐酸有机肥。施用秸秆速腐肥料能快速培肥地力,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用于保护地能防寒增温,提高CO2浓度,规避土传病害。

二、应用效能

1. 能制造“根部生物菌”,杀灭多种土传病菌。“根部生物菌”是用麦麸或饼类做原料,按原料重量的35%~45%加水,按原料重量的0.1%加速腐剂,在已消毒的盆或缸里,经5~7日发酵即成,并长有很多菌丝,入土后仍能继续繁殖,在作物根际形成根际微生物群,其pH值为6.7~6.9,是一种中性环境。据测定,土传病害发生环境的pH值为4~5,施用“根部生物菌”能较好抑制或杀灭多种土传病菌(如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达到以菌治菌、生物防治的目的。

2. 可堆沤各类秸秆直接还田,有效解决有机肥料不足的问题。传统堆沤秸秆不加微生物菌剂,让其自然腐解,一般需要6个月至1年,腐熟后有机质为15%左右。而用速腐剂堆沤秸秆,只需20天左右即能腐熟,有机质可达30%~48%。如应用于果园,能实现园地的快速培肥。我国大多数果园有机质贫乏,仅为0.89%左右。以往的培肥方法是向果园埋秸秆或覆盖秸秆,但因秸秆很难自然腐烂,故养分利用率低。而利用微生物速腐剂则可一改果园秸秆利用率低、土壤培肥难的问题,一般2~3年可使土壤有机质升至4%~5%,达到快速高效提升地力的目的。

3. 能快速、无臭处理畜禽粪便,有效规避生粪污染。微生物速腐剂能在25天左右将堆沤的畜禽粪发酵成为有机生物菌肥,有机质含量达40%~50%。例如:用速腐剂处理鸡粪只需向鸡粪中加入0.2%速腐剂和2.5%过磷酸钙,并用草粉等有机物将鸡粪的水分调节到50%左右,再用塑料布将粪堆覆盖,注意适当通风,这样发酵的鸡粪堆温达60℃以上,并长有灰白色菌丝,这种堆肥自然升温和降温,一般25天左右即能腐熟,基本上消除了病菌、虫卵、草籽和尿激酶等有害物,快速发酵鸡鸭粪便,使之变为高效生物菌肥。

4. 可制造系列生物、复合有机肥。利用速腐剂对秸秆、饼粕、人畜粪便、风化煤、草粉等有机物进行快速发酵,再按配方施肥要求加入适量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制成集微生物、有机、无机和中、微量元素于一体的生物有机肥。这种生物有机肥多肥复配,菌肥合一,绿色高效,妙不可言。尤其是肥料中的黄腐酸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高,可直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从而为绿色农业发展和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源。

篇5: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努力做好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近期我们立足农机实际,组织人员开展了玉米秸秆还田质量调研工作。

一、当前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周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工作,把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作为实现秸秆禁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2008年度的玉米秸秆禁烧工作成绩更加突出,在全区全面实现了玉米秸秆禁烧目标。但是从面上看,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

(一)认识不高。总的来看,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工作重要性认识较高,但一些基层组织和部分农民群众认识还不够深入、充分,特别是对玉米秸秆不能直接还田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只顾眼前,不看长远,紧迫感、压力感不强,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实际上,在玉米秸秆不能直接还田的情况下,秸秆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和和居民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土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既造成了土地板结、地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也造成了土壤有害物质增多,影响粮食品质,最终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由于这些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秸秆还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从而制约了秸秆机械还田的大力实施。

(二)投入不足。农业是基础产业、弱势产业,需要工业反哺农业。但是,在我区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少数基层组织和干部片面看待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出于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少的考虑,一定程度地忽视农业发展,特别是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秸秆机械还田的研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严重不足,组织领导的力量有所削弱。平时研究少、规划少,到三秋时期忙于应付、疲于死守,对秸秆禁烧主要依靠堵的办法,疏的措施不够完善。而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均土地又很少,农民依靠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增长缓慢,秸秆机械还田每亩需要多增加农民几十元的支出,所以仅仅让农民自身投资进行秸秆机械还田是不太现实的。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我区在秸秆机械还田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秸秆机械还田的推广。

(三)机械不够。虽然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但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些农民群众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从事于二产和三产,真正经营农业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并不快。而且农民购置一台大型拖拉机需要投入7万元左右,收回成本至少在3年以上,投资回收的期限较长,这就造成了农民在农业机械上的购买力较低,积极性不高的状况。从2004年开始,各级政府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区也在2005年至2008年的四年内,先后从上级争取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5万元。但是我区相应的配套资金较少,特别是各镇办没有补贴资金的投入,补贴政策仅仅局限于上级规定的每台3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很强的拉动作用,从而导致了我区农业机械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不快,农业机械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大型动力机械十分缺乏。目前我区7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仅150台,还田机械220台,深耕犁47台,小麦保护性耕作机械22台,远远不能满足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需要。

(四)作业不细。由于我区农民的传统耕作意识和习惯,带来了农民对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对秸秆还田的质量要求不高、监督不严。我区大型动力机械不足,难以全面实行高标准的机械还田作业,小型动力机械还田的质量不高,不能把玉米秸秆打碎打细,无法达到切碎长度在10公分以下的标准。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机手受利益驱动,不按作业规范操作,把秸秆还田机上的刀具卸掉一部分,简单追求速度快、油耗低、收入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质量。区农机部门的执法人员少,执法手段弱,原来的镇办农机站线断网破,也造成了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管理和监督不够及时、有力。因此,在三秋期间实行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区域,为了不影响小麦播种,农民也只能把达不到标准的还田秸秆重新收集起来,再次进行焚烧。

二、近年来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有益探索

针对近年来在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区农机局积极和有关镇办认真分析,共同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住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村两委成员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秸秆还田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区农机局和各镇办专门安排人员深入各村,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在各村主要街道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严重危害和秸秆机械还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力宣传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交通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切实让农民从理性上认识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重大意义。思想问题解决了,他们参与秸秆还田和禁烧的自觉性也就提高了。

(二)抓住技术环节,解决后顾之忧。这些年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之所以推进难,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因素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机械作业不细,还田质量不高,农民担心小麦播种受到影响,心中存在顾虑,也制约了秸秆还田的实施。要解决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推广问题,关键还要从技术上提供有力的支撑。区农机局同有关镇办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利用大功率作业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在10厘米以下,然后进行旋耕还田、圆盘式播种机播种,从而逐步探索出了“玉米收获—秸杆粉碎—旋耕还田--(园盘式播种机)播种”的技术路线,2008年度在全区北部镇办大力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还田秸秆不够细碎,影响小麦播种的问题。秸秆机械还田的质量上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就没有了。

(三)抓住成本核算,做好资金保障。对于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农民考虑较多的是经济帐。秸秆焚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危害,但对农民来说,他不需要掏钱。而在秸秆还田中,农民不仅每亩要多增加几十元的支出,经济效益又不能立刻得到显现,积极性当然不高。区农机局与各镇办一起认真核算还田费用,积极研究资金补贴办法,对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实行倾斜政策。在区政府每亩补贴还田作业费25元元的基础上,各镇办再投入25-45元进行补贴。这样,机械还田、耕地费用基本由补贴资金全部或大部分承担,农民负担切实减轻,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四)抓住组织方式,发挥群众监督。全区玉米种植面积在13万亩左右,涉及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方式,就难以保证秸秆还田质量,很难保证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区农机局积极做好机具检修、机手培训、新机具推广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机械引进工作,以弥补我区三秋作机械不足的状况,指导各镇办严格实行“四统一”的作业要求,即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土地整建制地组织起来,由镇办统一作业规范和标准、统一组织调配机械、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结算作业费用。实行镇办领导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地块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秸秆还田质量由农民确认把关,机械作业费用由镇办最后与机手结算。“四统一”的管理办法在机械的组织和调度,作业计划的安排,作业质量的监督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只需收获玉米后等待播种,不必再为如何处理秸秆犯愁,秸秆还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也就显现出来了。

(五)抓住工作重点,搞好全程服务。为适应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需求,区农机局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向重点镇办、重点机具进行倾斜。在三秋期间,切实加强玉米秸秆还田的组织领导,成立秸秆还田信息宣传组、技术服务组、质量督查组、安全生产组,强化机手的培训,强化质量的检查,强化生产的安全,强化违规的处理。同时及早与相关地区的农机部门签订机械引进协议,组织机械的引进,确保不误农时。机关干部全部深入田间地头,按照各自分工为农民服务,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感到满意,机关干部在农民中的形象也树起来了。

三、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主要对策

实现玉米秸秆全面禁烧,秸秆机械还田是主战场。要早计划、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机械推广、监督检查等方面,努力加大工作措施力度,确保完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任务。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区直有关部门、镇办要及早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秸秆还田和全面禁烧的意义,宣传秸秆还田的标准和质量,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形成秸秆还田的良好氛围。区农机局要采取现场会、演示会、培训班等方法,加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有关机手的培训。要适时组织镇办和村两委成员到玉米秸秆还田工作做得好的镇办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做法,促进工作开展,为顺利完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机械推广进度。区农机局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时组织各镇办发动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要向重点机具、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倾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作用,加快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大型旋耕机的推广。今年力争新增80马力以上拖拉机5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0台,秸秆还田机 40台,旋耕机40台,圆盘式播种机80台。

(三)加强机械组织协调。各有关镇办要早动手、争主动,对所需机械的数量和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实行定单作业,及早同机手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要加快成立本区域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搞好完善和规范工作,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当地机手参加秸秆还田作业。区农机局要根据我区农业机械缺口情况,及早与相关地区农机部门做好联系,积极组织有关镇办签订机械引进协议。要及时掌握镇办作业进度,了解机械供需情况,实现机械合理有序流动,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四)强化还田质量督查。区农机局要继续实行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合格证制度,在三秋作业前,对所有的还田机械进行统一检查,对不按照规定安装刀具,达不到作业要求的一律不发作业合格证,不允许下地作业。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秸秆还田质量督查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查,搞好技术服务、监督还田质量、制止违章作业、处理违章行为。各有关镇办要制定秸秆还田标准,下发到村到户,对达不到还田质量的作业地片,农户有权拒绝签字,有权拒绝结算作业费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作用。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抓好秸秆还田,靠一家一户分散进行是十分困难的,必须发挥各有关部门、镇办和村级组织的领导作用。区农机局要提前研究制定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具体实施意见,指导全区的秸秆还田工作。农口系统的机关干部要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协调服务,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各镇办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要发挥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作用,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土地整建制地组织起来,以镇村为单位,实行“四统一” 的管理办法,采取镇办领导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地块的措施,抓好所在村、所在地片的玉米收割、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为农民群众做好服务。

四、关于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几点建议

今年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任务仍十分艰巨,因此,建议各级组织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调控措施,确保机械还田的顺利进行。

(一)大力推广成熟的技术路线。通过近年来在城北办、北郊镇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已形成了适合我区实际的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成功技术路线,农民群众非常欢迎。因此,建议在全区大力推广城北办和北郊镇的成功做法,采取“玉米收获—秸杆粉碎—旋耕还田--(园盘式播种机)播种”的技术路线,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还田秸秆不够细碎,影响小麦播种的问题。

(二)采取有力的行政措施。玉米秸秆全面禁烧不仅是一项具体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而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好坏则直接决定着能否完成全面禁烧的目标。各级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度重视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工作,严格兑现奖惩政策,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建议继续组建全区玉米秸秆禁烧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三秋期间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开展,全区相关部门组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区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篇6:麦秸秆还田的技术思路与工艺路线

1 麦秸秆还田的改土效应

1.1 有机肥源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其中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 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 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占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耕翻后,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 释放养分, 同时进行腐殖质化, 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 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 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及保水、吸水、粘结、透气、保温等性状和能力, 提高了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温、气的能力, 可将营养元素供下季作物再吸收, 从而实现营养元素在土壤、作物间的良性循环。

1.2 保墒和调控田间温湿度

秸秆覆盖地面, 可减少水分蒸发, 缓冲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减少地面径流, 增加了蓄水层。隔离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 降低地温。

1.3 抑制杂草

与除草剂配合使用, 可提高抑草作用。有研究表明, 麦秸秆还田, 可提高稻米的品质。

1.4 疏松土质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使土壤质地疏松, 通气性提高, 犁耕比阻减少, 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强。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团聚体和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使土壤中1.00~0.25mm的微团聚体提高, 小于0.01mm的微团聚体减少, 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

1.5 有效增产

“八五”期间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 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 楚州区朱桥镇马塘村, 秸秆还田多年, 周边村组水稻平均产量8 700~9 150kg/hm2, 而该村农户都在9 300~9 900kg/hm2。

2 技术思路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 可有效处理“三夏”期间麦秸秆焚烧问题。夏收夏种季节秸秆焚烧问题严重, 而处理麦秸秆的技术和机具相对成熟, 既有效节约农时, 又能解决焚烧问题。大力推广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 成为当务之急。

3 秸秆机械还田的方式

3.1 秸秆直接还田

一是机械粉碎翻压还田。农作物收获后, 在田间将秸秆切碎或高留茬直接翻入土壤, 归还农田。二是覆盖还田。主要应用于麦—玉米或麦—稻轮作区。即在播种出苗后, 在行间覆盖秸秆。

3.2 全量还田和高留茬还田

一是全量还田。使用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并将碎秸秆均匀铺撒于田中, 然后进行耕整地作业。二是高留茬还田。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 留茬高度为30cm以下, 直立保留于田中, 取走已切割下的秸秆, 或匀铺于田中, 再进行耕整地、作业。

4 麦秸秆还田的工艺路线

一是铧式犁旱耕耕整地工艺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撒施基肥→铧式犁深耕晒垡→放水泡田→耙田→水稻机插秧。二是旋耕机旱耕耕整地工艺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撒施基肥→旋耕机作业→放水泡田→耙田→水稻机插秧。三是水田秸秆还田机耕整地工艺路线。小麦经配秸秆切碎装置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 (留高茬、秸秆切碎撒于田面) 或无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 (田间条状铺草人工将草撒匀) 后, 撒施基肥, 放水泡田 (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 薄水作业, 秸秆还田机械1次2遍完成秸秆还田平整地, 最后进行机械化插秧。

5 麦秸秆还田机的结构和原理

秸秆还田机主要由万向节总成、悬挂架总成、机罩、传动箱总成、刀轴总成、挡土板、后拉杆总成、平地板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拖拉机与旋耕机挂接后, 拖拉机的动力经传动输出轴, 万向节总成传至传动箱总成的小锥齿轴, 经过一对锥齿轮减速并改变方向, 由一对圆柱齿轮减速, 再通过输出花键轴将动力传递刀轴总成, 使刀轴总成旋转。刀轴的旋转带动旋耕刀入、切土、向后上方抛土, 在切土的同时, 将秸秆埋入土中, 并将土块抛向挡土板, 使土块进一步击碎细化, 与秸秆、泥水搅拌后, 由平土板刮平。

6 秧苗移栽后管理要点

与秸秆不还田的机插稻管理基本一致。秸秆还田土壤具有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秸秆还田机插稻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加快、后期生长活力增强。因此, 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 优化还田机插稻的群体质量。

摘要:总结了麦秸秆还田的改土效应、技术思路与工艺路线, 以及麦秸秆还田机的结构和原理、秧苗栽后的管理要点, 以期为麦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秸秆还田,技术思路,还田方式

参考文献

[1]汪长银.农业机械化作业与农艺结合的推广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193, 195.

[2]李寿强, 王艳菊, 马奶芳, 等.稻田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及应用价值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S1) :135-136.

[3]李春霞, 陈阜, 王俊忠, 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1) :68-70.

[4]赵小凤, 张国进, 胡省平.江西省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8) :32-33.

[5]曹伟清.浅析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J].江苏农机化, 2007 (1) :18-19.

篇7:浅谈稻草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

一、稻草直接还田的优点

1.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据分析,干稻草内含氮0.55%,磷酸0.2%,氧化钾1.95%,硅酸10%~18%,有机质63%~70%。稻草中这些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养分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释放,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多种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

2.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稻草直接还田,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多糖类物质的分泌,有利于产生新鲜腐殖质,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得土壤中的水、肥、气、热趋于协调,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3.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化潜在肥为速效肥。稻草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物质,刺激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加速土壤微生物的循环。其结果,一方面土壤微生物能直接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的难溶性矿质养分,活化土壤的潜在养分;另一方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能产生各种有机酸,促进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

二、稻草直接还田的缺点

一是易发生生物夺氮,二是易引起水稻黑根和死苗,但是这些缺点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克服的。

三、稻草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

1. 稻草直接还田的方法。我市历年生产经验证明,早稻稻草直接还田作晚稻基肥用,可以解决晚稻有机质不足的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切草还田法,这是最好的方法,即将稻草切成多段(每段长10厘米左右),均匀地撒入田间,同时,施入适量的石灰(酸性土每亩35千克左右),然后进行翻埋、灌水浸泡,1个星期后耙平插秧。

2. 稻草直接还田的时间和用量。在稻草直接还田的时间上,宁早勿迟,越早越好,最迟也要在插秧前七天翻埋。因翻埋的稻草1周以后在淹水条件下嫌气分解,产生各种有机酸和还原性有害物质,此时插秧则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容易发生化学或生理性黑根、黄苗,严重时死苗,因此稻草直接还田必须避开这个时期。施用量,应掌握如下原则:薄地宜多,肥地宜少;距离插秧期近的宜少,距离插秧期远的宜多。一般每亩施300千克左右。

3. 防止生物夺氮的措施。生物夺氮,就是土壤微生物与水稻争夺土壤中的速效氮。稻草直接还田后,稻草的碳氮比大,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较多地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合成菌体。这样一来,供给水稻生长需要的氮素减少了,水稻生长因缺少氮素而受阻,表现出叶片变黄,水稻不分蘖或少分蘖,甚至出现僵苗。这是生产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也是推广稻草还田障碍因素之一。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稻草还田的同时,配合施用速效氮肥,以降低碳氮比,加快稻草腐烂,防止因稻草分解初期发生生物夺氮而造成的不利影响。通常在稻草直接还田的同时,配合每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或硫酸铵10千克(如施入一定量的人粪尿也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4. 防止水稻黑根、死苗的措施。直接还田的稻草在嫌气条件下分解,产生较多的有毒还原性物质以及各种有机酸,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间一长,易引起水稻黑根、死苗。这亦是推广稻草直接还田的障碍因子,生产中通过控制土壤水分的办法,即采取合理排灌,科学管水(干干湿湿,浅水勤灌),配合露田和晒田等措施,能提高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可收到积极的效果(即既加速了稻草的腐解,又抑制了有毒物质的形成,为水稻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水稻的黑根和死苗)。

5. 杜绝含有有害成分的稻草直接还田。稻草直接还田,不能像堆肥一样在腐解中产生高温而杀死病菌、虫卵,因此,如果将含有有害成分的稻草直接还田,有害成分会通过土壤传播给下季作物,造成损失,所以含有有害成分的稻草不能直接还田。

上一篇:主题墙设计下一篇:市政工程、公路圆管涵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