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024-07-27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共6篇)

篇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申请五星级文化校园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坐落在高坝镇鱼塘村。现有9个教学班,教师46人,学生400 余名;其中住宿生220 余名。校园总面积29680m2,建筑面积12800 m2,绿化面积6100 m2;宿舍480m2,食堂(含餐厅)720m2;体育场地面积4880 m2。各类部室设置齐全,仪器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家及省颁标准,实现了校园网、班班通。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二、主要做法

(一)学校管理

一是该校始终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制定有创建规划,并有具体落实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校务会成员等 10人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创建《方案》和《细则》,经常检查总结,开会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积极带头,树立了良好形象。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质量求生存,安全为保障”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行合作互动式教学,探索先学后教课堂模式。大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撰写研讨论文,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开展优质课赛讲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大大提升了办学品位,提高了教育质量。以“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多层次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质量,求真务实抓管理。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精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确立了以“翠竹为载体,以翠竹精神为主题,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体系,构建“虚心坚韧、团结向上”的一中团队。

二是学校注重素质教育,深化内涵发展。经常开展各项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每年召开春夏两季运动会,广播操、拔河、越野赛等体育项目比赛。成立了书画,手工制作,体育,文学社团,创办了素质教育成果展厅,制作了泥塑、剪纸、竹制品、根雕、书画作品1000余件,编写素质教育校本教材20多种类,激发了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每年都要举办爱国诗歌诵唱赛、爱生乐教感恩励志师生演讲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了“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尊师长勤学习会感恩”师生同台演讲赛;在文化长廊,组建英语角,创设学英语说英语环境;制作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宣传墙,阶梯文化、楼道文化随处可见,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今年4月11日,山阳县政府在该校举行了人防宣传教育暨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及群众700余人参加了此次演习活动,消防官兵为广大师生和群众现场讲解了灭火器使用方法,模拟演练油类、石油液化气罐火灾扑救示范以及防盗门、木门的破拆,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素质教育课。

三是坚持和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先后补充完善了四个方面18条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管理科学。能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重过程管理,实施量化考核,配合绩效工资改革,制定量化考核细则,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注重教学环节管理,重章节过关和单元检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法,改变对学困生和特殊生的管理方式,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重视教研教改,开展听评课活动,向名师学习,不断提高授课艺术;开设体音美特长班,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全面发展得到加强。为我校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该校能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会、校委会,对学校重大事务、财务、政务进行公开。学校建立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教代会制度健全,并坚持能较好地起到参与、监督、保障作用。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物价部门通知收费,做到收费透明、规范,接受群众监督。收费项目、标准符合要求,手续齐全,无乱招生、乱收费现象。压缩余外开支规范经费管理,严控招待费会议费旅差费交通费,将有限经费用在教育教学上,改善办学条件上。一年来偿还债务10余万,用于小型建设10余万,购置办公用品六万余元。领导班子廉洁、高效、团结、求实,学校局势稳定,单位社会信誉高,群众反应好。

五是落实惠民政策,积极规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宗旨是使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吃的乐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营养改善”计划视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领导小组,成立工作实施小组、工作监督小组和家长委员会;落实 管理人员及各类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程管理、不留死角。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实时监测营养改善计划。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安全防范和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做好米、面、油、肉、菜等的采购、接收、登记、入库、保管、出库、加工配发及学生用餐环节等的监管工作,严把采购、储存、加工、发放、用餐五大环节工作质量,经常检查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情况,由于学校重视程度高,全体员工认识到位,营养改善计划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学生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改观。

六是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学校成立安全办公室,建立了家庭、社会、学校联防机制,签定安全责任合同书,做好了季节安全预防工作,制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演练;安全工作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区、时间段、后勤和师生两灶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校园平安和谐稳定。

(二)、师德师风、思想道德建设

1、重视教职工和学生政治理论学习。配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全校16名党员、46名教职工集中学习了规定篇目和各级组织印发的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利用课余和节、假等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级文件等,参学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写心得体会,办学习专栏。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了“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教学新理念。写读书笔记人均六千余字,写学习心得体会多篇。通过学习,班子和谐了,教师团结了,学生文明礼貌了;关心爱护学校的人多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多了,遇到事情就做,发现问题就改。电路老化零乱,几个老师和总务后勤人员就利用节假日整理改装;绿花带、花园不整齐就修就剪;发现整齐的学生宿舍没门帘,没特色,美术老师就设计制作等等。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该校利用暑期教师会集中15天时间对全体教师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本学期该校又制定了“领导三查三到”务实作风具体规定,在教师中开展了“两严、三禁止、五项具体规定”,在学生中开展了“三严、三管”“养成四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通过整训活动,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夯实工作责任,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使班子成员团结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明显提高。举办了“讲师德、立师风、树形象、育新人”和“如何做21世纪的新型教师”等演讲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着力塑造“讲团结、聚合力”“讲进取、创佳绩”的创建氛围,增强了创建领导小组的凝聚力,激励了教师投身创建的向心力,在学校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乐于奉献、勤于事业”的先进事迹。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是积极开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订了养成教育礼仪篇、规范篇、荣辱篇、文明篇等系列教育方案。还在教室悬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以达到逐条落实。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倡议“树道德新风,做文明新人”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国旗下讲话,坚持校园广播及听评广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增强全体同学爱党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本学期又举办了以“ 我爱高坝一中 ”师生演讲赛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签名活动。四是用检查、评比来促进约束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通过自评,进行自我教育;小组评、班级评,进行班级教育。制定有《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中学生》评选标准,学校对宿舍和班级每周一评,进行量化打分,定期颁发流动红旗。期中期末评选文明中学生并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评比树立榜样,鞭策后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不良习惯得到有效的约束,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

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该校每学期都把法制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本期该校被县法院授予“法制教育基地”,并配备了辅导员。建立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组织,并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该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和组织家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目前,已在该校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5、重视师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室,关爱女生办公室,建立了师生认亲联谊机制,让学生享受家的温暖。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定女生管理办法,实施师生认亲联谊。一年来学校共为30多名低保、残疾子女减免资助费用共5800多元,校党支部还开展了党员与贫困生帮扶结对子活动,16名党员共为20名困难学生捐助资金、学习用具和衣物,通过慰问家访帮扶等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流失问题。逐步完善了心理、生理和卫生健康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关爱特困学生,(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方位打造文化品牌

一是加强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力度,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处处发挥教育人、熏陶人的作用。该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美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来精心设计、规划。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栽植了水竹圆、斑竹圆、山竹圆、苦竹圆和紫竹圆五片翠竹植物园,新建了阶梯式文化长廊和翠竹古亭。挺立的女贞、卵石的小路、方形的草地、仿根读书台是它美丽的风景。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学校文化,为全校师生提供融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欣赏为一体的绿色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使校园成为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还有那原生态的迎春藤,又为学校添加了一道靓丽的自然环保风景线。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部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建设,培养优良品格。他们每个班级都具有各自特色的班训牌,室内有环保黑板报、文化角、园地;他们围绕翠竹文化精神,通过翠竹晨会、晨训、主题班会,全方位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具有优雅脱俗、正直谦虚、无私奉献、坚忍不拔、不畏险阻、勇于突破等竹子的精神和品格。部室宿舍餐厅有制度、标语、名人名言等。宿舍内开辟了各具特色的小小读书角,学生们自己动手装扮寝室,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的推动下,宿舍布置温馨舒适,生动活泼,各有特色。

三是挖掘、提炼本校文化建设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核心文化理念的内涵和拓展。该校成立了“竹文化研究”小组,负责对“竹文化”课题、内涵、核心理念的研讨。以“翠竹”为载体;以“翠竹精神”为学校文化主题;以“虚心、坚韧、团结、向上”为核心,通过对有关竹子的特性、生长环境、古今文人墨客诗词的学习,通过吟竹、画竹、栽竹、竹工艺等方面的实践,使环保知识逐步渗透到政治、地理、生物、美术、音乐、劳技、体育、文学、历史等多学科领域,又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教学实践资料、学生成果展示、教学经验总结、实践学习资料等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拓展型课程,形成以竹子内涵“虚心、坚韧、团结、向上”为核心的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出版了《竹心竹韵》等四个版本的校本教材和两个分册的资料汇编。创建了师生书画展、素质教育成果展室,促进学生全面谐发展,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幅幅经典古诗词吟诵,达到了读诗冶情,读诗铸德,见贤思齐之目的;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学校环保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提升的双赢目的。

(四)、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克服了资金短缺、房舍紧张、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硬件设施落后亟待更新等诸多困难,迎难而上;先后争取资金600多万元,新建了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公租房大楼;新建锅炉房、师生餐厅和操作间,新配置了现代化高质量的餐厨设施设备,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该校教学实验、师生餐饮,师生住房等需求。新铺设塑胶操场4800平方米,修通校大路200米,新修操场护堤150余米,围墙300余米;硬化场院3600多平方米,新栽植树木10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580平方米。新装配多个配置高、功能全部室,并坚持经常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新改扩建了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文化广场,中心花园,添加了文体活动器材,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学校修建了开水房、洗浴室,每周定期为学生开放;新建了环卫厕所,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学校建有卫生室,并按要求配备了常用器材及药品等。更换和增加了宣传橱窗,添加了文体活动器材,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等。

二是加强了校园绿化工作。加大绿化和环保工作的经费投入,师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和环境生活习惯;校园清洁优美,所有污染源得到控制和治理。绿化建设常抓不懈,合理布置校园绿化带,增辟绿化地,安排内行老师培植、护理、修剪学校花卉、草坪、树木,美化校园环境。校园布局合理,楼房气势恢宏,坛中树绿花红,前院花园树绿花红,桂香竹茂,操场四周女贞成排,生机盎然。教学环境清幽,古朴,典雅,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初具规模。

三是建立卫生清扫制度。能按时打扫教室、宿舍、校园环境的卫生,我们坚持每日一扫两捡拾。实行班级轮流监督制度,公共场所卫生包干责任制,食堂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每日的状况都符合卫生标准。学校安装自动控制开关,节水阀门,有效地控制了水电的浪费,为国家节能减排出力,并有效地控制了经费开支。地面、墙壁整洁,校园、室内无废纸、杂物、垃圾,无乱写乱画现象;师生衣着干净,仪表庄重大方。

三、主要成绩

近年来,该校先后被誉为市级 “平安校园”“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示范校”、“绿色文明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基地”“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被评为县级“文明校园”“质量立校” “体育工作”先进单位,316工程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创强验收。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三年跨入全县前列。2012年39名学生考入县中,创历史最高记录,总评全县第一,2013年30人考入县中,总评全县第三,2013年在省市运动会上我校共获十一金八银12铜31枚奖牌,被市县嘉奖。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腾飞。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和全面发展双赢,实干精神和必胜信念才是成功的关键。目前学校的班子业务精干、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奋奉献,廉洁高效、迎难而上,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感,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全面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思想端正,事业心责任感增强,勤于教书,乐于奉献,能尊重学生人格,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全体教师思想稳定,正气得到弘扬,觉悟明显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扎扎实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家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翠竹文化”的真谛。随着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化,该校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组织要求、师生需求和与兄弟学校相比还相差甚远。还要更加努力,继续弘扬翠竹精神,践行翠竹品质,塑造翠竹形象,为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学质量再做新贡献。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篇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和谐、奋进、严谨、务实的校风;团结、奉献、兴贤、育德的教风;勤奋、踏实、主动、认真的学风。具备这“三风”的学校应该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说得再好,如果做不到也没有什么用处。众所周知,一所学校,如果领导实干、能干,教师爱教、善教,学生勤学、好学,那么,这所学校的校风就应该算正的,教风算纯的,学风算浓的,教育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反之,即使这所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水平再高,教改教研活动再多,计划规划方案制度再全,等等,教育质量都会出问题。无数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抓教育质量,应该从抓“三风”建设开始。因为校风、教风、学风三者紧密相连,互渗互依,所以三者都要及时认真抓。相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而言,校风建设是根本,教风建设是核心,学风建设是关键。“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相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何阶段,这都是一个硬道理,必须抓牢、抓实。所以,无论何时,要想保证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新思想新方法的实践和探索等,都得紧紧围绕“三风”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可以日新月异,但如果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标新立异而忽视甚至摧残“三风”这盘根或其中一条,那教育质量这棵树就到了堪忧的时候了。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而评论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的教育质量如何,所以,如何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有效把握好这个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教育者和决策者的校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有四种因素构成,即校长的责任感、品行、学识和工作思路。

一、崇高责任感给人的动力是巨大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甚至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还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校长有了这种思想认识,就会产生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越强烈,工作的动力就越巨大,头脑就越清醒,他就会适时带领学校一班人全面、细致、科学地分析校情、镇情、县情、市情、甚至省情等(均指教育系统相关信息),并作合理比较,以及时确立科学的办学思想,制定切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以及校训等,这样,校长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因而加强学校“三风”建设就成为其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优良品行的良性辐射是无穷的

即使你看到普通人、陌生人、甚至乞丐的优良品行,你也会产生佩服、生出敬意,最起码不会对他产生反感、生出不屑。

要想成为具有优良品行的人,校长就绝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决策者,把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师生看成是必然的被管理者、温驯的服从者,否则就容易过分注重于对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师生的有谓无谓的监管甚至随心所欲的命令,就极易形成隔阂,甚至对立。如果这样,“三风”建设就无从谈起,即使构建了最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甚至是一点作用。所以,学校校长要想成为好校长,必须首先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人格结构,让自己成为严于律己、公正无私、胸襟开阔、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民主、情操高尚的品德表率,这样,在以后的学校工作行为中,因为有了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就有了自己严谨清廉的形象,就有了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由衷的心悦诚服;因为有了胸襟开阔,就有了求才之心、爱才之德、容才之量、用才之胆;因为有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民主,就有了对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就会深入课堂、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在以后的现实生活行为中,因为有了情操高尚,就有了朴实、醇厚的情感,就会随时留意到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师生中的某些难题,并及时关心,帮助解决。学校校长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行,能对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的心灵辐射出无穷的温暖,不但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感染他们,使他们的品行水准得到提升,且他们又会用来熏陶广大学生,使学生们不但能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又从小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在“三风”建设得到加强的同时,也构建了和谐校园。

三、必备学识的良性影响是无尽的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确定了教师接受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不说都知,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艺术水平,肯定不被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认可,甚至被遗弃。学校校长,不仅是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特定的工作岗位还决定了其是学校醒目、特殊的一员,因此,其必备的学识应该相对丰富些。试想,假如一个学校校长对现行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现行教材、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手段、教改教研信息等知之甚少,就难免难以让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信服,其必定难以与他们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无止境。尤其是在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科技文化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校长应更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学校校长应与时俱进,深刻钻研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有关教育教学的新政策、新规定,认真钻研有关学校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文章和著作,积极参加有关教改教研、校本培训和有关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会,揣摩些经典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博览书籍报刊等,以便不断补充因时代进步形成的自身必备知识的不足,使得自己在加强“三风”建设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问能答、有疑能解、游刃有余。另外,学校校长学无止境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行为,对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及学生勤学勤钻、不断汲取新知识营养也会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无疑有利于加强“三风”建设。

四、以人为本工作思路的良性带动是无限的

学校校长的崇高责任感、优良品行、必备学识,确实对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及学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从思想上、行为上团结、引领他们共同加强学校“三风”建设以提升教育质量,可现实问题是,切实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无论对于校长来说,还是对于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教师及学生来说,都是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某些工作难免会触及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这就涉及到工作思路。不同的工作思路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率,也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毋庸置疑,时代进步到今天,以人为本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单靠行政命令、行政惩罚、规章制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学校“三风”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极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校硬件建设、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力度的大小。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先从这三方面入手做实做好相关工作。

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有危房,校长应积极申请和筹措资金维修加固甚至拆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不足,校长应积极申请和筹措资金及时新建;校长还应该积极申请和筹措资金完善学校必要的办公、学习、生活等配套设施,尽力添置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和音体美设施设备,尽力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及校园路面硬化等。这样,校舍明亮、安全,校园整洁、美丽,学校班子成员和师生特别是远道师生食宿方便,他们的工作、学习就更舒心、更安心、更有效。

队伍建设方面。一所学校的兴衰,与学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教师队伍的素质密不可分,当校长,就必须要在学校形成一支有团结精神、战斗力强、有威信、肯干实干的干部队伍和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工作高效的教师队伍,因为,一所学校,光校长有了科学的办学思想及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是远远不够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光抓硬件建设也是远远不行的,打造一所高水平的学校,落实工作主要靠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以,校长要积极组织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创造条件,认真开展校本研训,经常适时组织学校班子成员和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送教到校,组织开展与兄弟学校和先进学校的对口经验交流、学习等。虽耗财花时费力,却能大大提高学校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做好管理工作的自信心;也能大大开阔学校教师的视野,渊博学校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增强他们做好教学工作的自信心。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校长要组织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认真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各项工作,务必深入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遵循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知行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生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就有了勤奋好学、健康成长的源头性保障。

以上三方面工作的落实,以人为本尽显其中,综合校长崇高责任感、优良品行、必备学识的影响力,校长要精心组织带领一班人,以切实、可行、有效为原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科学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并坚定不移地稳步实施“岗位责任制”、“竞聘上岗制”、“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制”、“绩效考核制”等,以尊重人、引导人、培养人、激励人为工作出发点,在学校持续打造敬业、乐业、勤业的工作氛围,科学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调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考评体系,并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并完善详细的学生成长跟踪记录、信息反馈及相关跟踪培养措施,坚定不移地将教师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相关工作考评;定期、必要时及时找学生谈话,将学生成长个案记录作为对该生用事实针对性勉励、激发、引导、醒诫等谈话的依据,以及素质评价的依据,为加强学校“三风”建设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整体有效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以上是我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关键因素的粗浅认识以及对加强学校“三风”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四种因素的认识与思考,四种因素的提出且都集中在校长一身,学校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像一条船在航行,舵手不过硬,船就容易偏离正确的航线,即使航行不出意外也不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到达既定的目的地。当然,船要顺利的航行,也绝对离不开船上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也是如此。学校校长必须精诚团结引领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教师及学生,凝心聚力,多措并举,才能建造出高质量教育这条船,并让它顺利远航。说到“凝心聚力”,有一点值得强调:校长身上还必须具有一种品质,那就是校长要经常“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即校长要经常把自己当作是学校班子其他成员、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全面分析思考不同角色的精神心理状态及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关需求,这样在做出有关决策前和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大的、多的偏差,并定期公开校务和财务,以免产生猜疑滋生不满情绪,这样,有利于打造快速、持续加强“三风”建设的团队精神。

篇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确立价值观, 自觉形成优良的办学行为

学校的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凝聚人心的基础, 学校的各项制度应该成为学校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但是, 文化不等同于口号,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怎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管理。让学校的价值观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让学校的师生在学校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学校价值观的熏陶, 还需要对学校的价值观进行具体的诠释和表达, 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东西, 让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上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是一所建校近60年的老校, 地处海口市中心地区。学校创办的初衷就是解决周边居民子女的读书问题, 平民化的办学思想由来已久, 这与现今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学校以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为目标, 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民工子女的就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以及校安工程完成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师生安全的保障, 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谐、宽容、公平、均衡。同时,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 经过了二十八小人的艰苦努力, 逐步形成了二十八小所特有的价值观: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 不断扩大师生发展的自由度;推崇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以宽容大度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的公平,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校长, 我发动老师对提炼出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学校的校训校风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分别对学校制度规章等进行了梳理, 力求从认识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形成对学校价值观的共识。比如说, 我们想营造一个和谐的、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氛围, 我们就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上侧重于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奖励制度的完善;我们强调教育的公平均衡, 在每年的一年级招生工作中, 我们尽量兼顾各个社会群体子女的教育权利, 自觉地落实市政府的有关规定, 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我们倡导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我们就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从实际出发, 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当然, 文化需要建设, 但最高境界是形成文化自觉, 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一所学校形成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 需要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共同建设, 共同维护, 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 学校要以形成多样的活动载体来促进学校文化的丰富和稳固, 让师生深受熏陶, 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环境能直接体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 影响着师生的发展。我校原有的三幢旧教学楼已拆除重建。新教学楼的落成, 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 还为我们进行校园整体规划, 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我们将本着“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鲜明形象, 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为宗旨, 注重整体规划, 精心设计, 合理布局, 寓思想和文化教育环境建设中, 力求育人性、艺术性和时代感的有机结合。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更能熏陶人心, 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地面文化。校门进入口两旁的墙壁上粘贴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规划愿景、规章制度和各项评比表栏等。走进校园即可看到一楼的柱子上 (一楼架空) 镶刻着“中华传统美德”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等宣传文字, 体现了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校园四周的围墙上, 布设着“祖国在我心中”“我爱家乡美”和“我们快乐成长”三大系列的主题展示, 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情感。二是走廊文化。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走廊墙上布置宣传橱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和师生艺术作品等, 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审美观和精神文化。三是教室文化。我们放手让师生根据实际和学科教学的特点, 布置一些学习园地、学习专栏等, 营造一种浓浓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未来的二十八小校园应该是这样的:一走进校门, 你就能看到“诚实、好学、活泼、向上”的校训镌刻在教学主楼正面的大墙上。走进校园, 就看到具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 会让你耳目一新, 陶冶其中。教学楼之间的读书围廊、矮树下、美文栏前, 给学生课外学习营造一个优雅的阅读空间。总之, 未来的校园建筑风格典雅, 布局合理环境优雅, 是一所颇具现代学校风貌的花园式的高品位的校园。

三、丰富学校文化内容,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其一, 建设读书机制, 营造书香氛围。我们一直把书香型学校的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一是延伸学科教育。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科教育的需要, 依据各学科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让学生阅读文学、科学等方面的课外书籍, 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会选书, 会读书, 多读书, 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 大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同时为学生制定了《二十八小读书指南》, 罗列了一百多种各学科的经典名著,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参考。三是加强教师的读书指导。开展读书沙龙。新的教学大楼落以后, 我们将建立教师“阅读天地”, 增添阅读书籍, 并通过建立读书的监督、考评和奖励机制, 掀起新的读书高潮,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其二, 创设交流平台, 激发读书热情。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学校的刊物、板报、广播已成为师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增长知识的阵地。如我们创设的校报《童心·成长》和花蕾广播站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而且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 我们组建学校网站,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 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学校文化活动, 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也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相互交流的能力。

篇4: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党的建设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高校党组织就必须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努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吸收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续写清华人爱国、成才、奉献的时代篇章。

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育人特色、推进优势转化,努力把学校百年发展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高质量后勤保障等多种办学优势,自觉主动地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完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完善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其将来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事业的开拓者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学生集体建设,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德智体美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完善学生评价激励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空间和条件,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专长、彰显个性和本色、发挥优势和潜能,努力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已经把“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新百年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落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引进、支持、流动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要认真研究教师激励和评价的机制和政策,充分肯定教师为人才培养所做的努力和指导学生的辛勤付出,倡导“育人”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任务,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例如,在专业教学中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又如,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前途、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再如,在科研工作中,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尊重科学规律,努力拼搏攻关,使参与研究工作的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清华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受到严谨科研作风和创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熏陶。要鼓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并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学校党的建设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学校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要求,动员全部力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在办学实践中。

坚持世界一流,就要勇于承担建设一流大学的国家责任,始终保持永创一流的不懈追求。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有力保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学校要深刻认识一流大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把握时代前进脉搏,警惕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危险,时刻保持永不满足、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克服消极心理、保守思想,用长期扎实的努力推动学校发展。学校还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善于协调和处理跨文化事务的优秀人才,要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创造新的前景。同时,要深入探索一流大学建设规律,把国外现代大学的先进经验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我国大学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握好各办学要素关系,统筹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任务,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新的经验。总之,要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和国家意识,坚定不移地提高办学质量,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坚持中国特色,就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办学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把服务国家现代化作为办学的根本追求和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自觉把一流大学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两个战场”统一起来,努力解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要大力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引领未来,始终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坚强阵地。

坚持清华风格,就要大力继承和发展百年清华的办学传统,不断激发创造活力。百年积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独特魅力所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各个时期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师队伍为根本保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秉承“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传统,遵循“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积极落实“优势转化战略”,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人文日新,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包容、多样和谐的校园氛围,创新发展模式,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激发师生创造活力。要十分珍惜学校长期形成的求真务实之风,发扬学校党组织爱国奉献、又红又专、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的光荣传统,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建一流,大力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实干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最终实现学校发展质的飞跃。

世界一流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清华风格是学校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精神气质以及发展模式的高度凝练,三者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规律和具体实际的结合。这是学校关于一流大学建设规律不断深化的认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期清华人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推动学校新百年发展、实现长远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共性与特色、当前与长远、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物质条件与精神力量等若干重要关系,努力走出一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之路。

紧密围绕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这一重要支撑,深化学校党的建设

基层党组织处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第一线,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把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抓好基层、打牢基础上,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要认真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组织广大干部和党员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措施,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和载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文科院系的学科优势,围绕热点难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势政策研究和宣传辅导,使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改进理论宣传,加强新闻媒体建设,用好宣讲团等有效方式,贴近基层、注重实效,积极宣传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和基层创造的先进经验,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努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发挥党委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功能,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要充分发挥院系党委(总支)在本单位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政联席会议形式决定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党支部设置,党支部要研讨本单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支部书记要参与本单位重要问题的讨论和决定。坚持基层出经验、基层出政策,发挥师生的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的新鲜经验。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以优良党风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启示,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先争优的常态化、长效化,使创先争优融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日常工作,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价值追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群众工作。注意听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学校党内情况通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评议和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好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提案制,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发挥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增强群众工作合力。引导党员和师生自觉坚持优良校风学风,弘扬高尚师德,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尽心竭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2012年4月,学校召开了第13次党代会,总结了过去几年来学校党建的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扎实落实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审定:胡和平、陈旭,执笔:范宝龙)

篇5: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魏传光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 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③.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④.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九项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①.构建生活情境德育模式,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②.深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以《习惯银行》课程实施和传统教育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文明达标率达到90%以上。③.加强班级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德育特色班级,班级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4.完善德育活动体系,统筹安排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及九项精○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1、要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

3、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篇6: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枣村乡油坊小学申报县级文明学校汇报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

枣村乡油坊小学是一所成建制农村小学,位于枣村乡西南域,于城关镇毗邻,学校重建于2000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4名,学生340名,分7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学校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今年开学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全体师生通力协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受到辖区内广大群众干部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领导的全面肯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一流的特色学校,丰富办学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我校在创建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上,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与大胆的实践。

以育人为宗旨,建立典雅的环境文化

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我校进行了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建设特色班级等方面的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

1、绿化: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黄杨、雪松、塔松、竹子、银杏、樱花、垂槐、木瓜海棠……校园中花草树木的茂密生长,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尤其是办公室前面的四株木瓜海棠,在春天满树红艳艳的海棠花开过后,总会结出几颗木瓜,虽然孩子们从没见过这么些稀罕玩意,总是在课间围着它指指点点,但却没有人去摘它,使这些木瓜见证着油坊小学师生一言一行。

2、文化墙:“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在大门一侧有季节性的传染病宣传知识;在校园中有《弟子规》、《名人读书故事》等。教室外墙有成语故事,图文并茂,教室内有名人读书名言、黑板上方激励性固定标语,教室后有黑板板报,楼梯旁贴着“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水池旁有“珍爱生命、节约用水”的温馨提示,走廊里“清洁校园,不乱扔纸屑”“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用语文明,礼貌待人”等展示牌,使师生时时都在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3、班级板报:黑板报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宣传载体。内容既简明扼要,又便于及时更新,易看易懂。我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及时宣传新的教学动态,新的教育信息,并按时更新,起到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作用。每月一个主题,各班围绕主题进行特色设计。

4、特色班级:我们对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既有统一,又有个性。统一要求是:各班墙壁上悬挂有名人头像、名人名言;教室讲台一侧配备了统一的书柜,各班同学可以从中借阅自己喜欢的读物。各班班主任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需求设计展示班级班训、班级风采等内容。

5、校外橱窗展板。为了更好的宣传学校工作,展示学生风采。在校外的宣传橱窗里,我们设计了三个板块。(1)我校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将少先队活动的事迹、照片展示出来,树立先进典型,予以表彰,从而建设优良学风。(2)“学习之星”专题。每月进行评比,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每班级挑选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精装,供人们欣赏。(3)校园活动专栏,重点介绍学校的特色活动。内容有课间舞大赛、文明礼仪教育、安全自救知识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家长了解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增强学校的内涵提升

学校内涵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今年是教师素养提升年,我校借着这股东风,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1、让读书成为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育理念的指导。为了调动广大教师读书的积极性,我校立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教师精心挑选教育理论书籍,免费送给教师阅读。同时组织教师共读《成为有信念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定期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读书的体会,谈读书的乐趣!

2、名师引领,促进教师全体素养的提升。我校共有教师14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县级骨干研修员一名,这些教师精湛的业务技能,为其他教师树立很好的榜样,我校以“师带徒”形式,让一批新的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3、以教科研为突破口,利用教研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鼓励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增强各学科的内涵提升。现阶段,教师不能再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只有善于反思,勤于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

每周的教研活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召开两项活动。第一项是安排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各科新课标的学习、高效课堂评价标准、高效课堂的理论及经典案例。第二项分组进行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牵头,做课教师先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设计思路及预期效果,其他教师进行议课、补充。在公开课后,组织评课,找出优点,发现不足,语文组和数学组已分别有四位教师上了公开课,教师在研课活动中反思、成长!

多彩校园活动 打造快乐童年

1、继续开展“师生共读 创造书香校园”活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读书角,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借阅。积极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开展 “读书之星”、“读书标兵”等评选活动。

3、孩子们永远是校园中快乐的音符,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开展为校园注入了活力。本学期我们以“多彩校园”为主题,准备开展跳绳比赛、课间舞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朗诵比赛、作业展评„„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智力。

在开学初,教师节开展 “谢师恩”活动,号召孩子亲手为老师写一张贺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庆中秋

迎国庆”我们组织了班级朗诵比赛与手抄报比赛。我校以纪念日为契机,利用班会、升旗仪式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和培育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活动来提升校园文明,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了丰富学生 的课余生活,我们下一步还要进行跳绳比赛、口算比赛、作文竞赛、羽毛球比赛、学生才艺展示等。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展望未来。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切物质和精神产品,是学校发展历史的一种积淀。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但我们深信,凭借学校发展的大好机遇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只要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枣村乡油坊小学

上一篇:2024财务会计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班主任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