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2024-07-13

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通用6篇)

篇1: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时光荏苒,沐浴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扬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聚焦课改,关注课程,挺立潮头,搏击风浪,走过了十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历程。这其间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尴尬;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难见成效的沮丧……回顾这段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课程改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教师经历了又一次“提速”。我们将满怀教育的理想开创“新清莲花竞绽放,桃李芬芳满园春”的课程改革新局面。十年来,我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为目标,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推进学校校本研究,在实践中探新,在探新中求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施性课程的教师队伍”列为课改的总目标之一。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要靠教师的专业化去实现,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1、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将师资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参加校级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自我加压。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在校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2、有目的地强化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校抓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1)、抓好常规教学研讨活动,落实互助教研的研究制度,课改组成员和青蓝结队互助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评、议课,现场指导教学,交流教法,帮助教师设计新理念教学,总结经验,努力创设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学校都开展两轮课堂教学公开课评选活动,两位新上岗的实验教师除帮扶结队听课,并上好光盘或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模仿课,体验教学成功,感受专家教学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其尽快成长。

(2)、制定每周二为实验研讨日,并以此为载体,分学科,分年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实验班成长袋观摩活动,交流各年级学生评价实施以及家校联系等经验做法交流,对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实验成长袋的使用,还存在只收集、不整理,不评价的问题,把成长袋当作资料袋,学生教师都感觉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实验教师认为把成长袋作为短期评价的依据,以专项评价为主,制定短期目标,实施及时及地的评价,打破一学期总评的方式,使成长袋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袋。另外,一年级实验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使新生很快进入新的学习角色,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乐于同同伴合作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以课题带动提高实验研究水平。为落实洋思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策略》的课题,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等方面进行月课题研究,分小组,分学段,按阶段,确立各阶段实验的计划、目标及研究任务,以行动研究为主,紧密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知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有好的做法及时观摩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为防止走过场,教导处,教研组及互助组深入课堂听课,听汇报,了解课改实验进程,并及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过研究,教师们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意识,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勇于探究主动合作意识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

(4)、学习洋思,做好 “双清”工作,转化学困生

课改实验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实验教师为此担忧,转化学困生已经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学习洋思“三清”的做法,在班内实施单元清和转化学困生双周清的教学管理办法,要求对学困生实行堂堂清,作业日日清的策略,并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制定了转差帮扶的计划、目标,通过课外辅导、一对一帮扶、师生结队、家访等方式,转化学困生。在校本培训中我校还力求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说课评课、反思教学、教育沙龙、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着力解决课改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同时以“走近新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模式的构建”等专题思考与研讨,积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之路。

二、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完善了相应的考核内容,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规范的尺度之内,克服了以前“重结果,轻内容”,“重教学成绩,轻教法”的弊端。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大胆改革,把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反思、作业批改、测试、总结、评价等付于实效。

踏踏实实地备自己有特色的课。反对全盘抄搬、模式化的备课,为了防止①多课不变、多年不变;②备课备形不备人;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我们进行了教案改革,摒除传统备课中程序化方式,注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实现了“教师备课――集体备课――教师备课”的三步备课模式,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制定了各科各学段的备课实施细则。

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得失。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坚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使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更主要的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常规的执行。

1、强化检查,教导处在学期工作考核中,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随查随记,形成教学检查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2、分层管理。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对教师采取分层管理的方法。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分成三个层次:⒈五十周岁以上的教师;⒉三十五周岁以上至五十周岁的教师;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别提出要求,确定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对新上岗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更是从严要求,促其尽快成长成材。

三、拓展培训阵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1、利用每周例会,辟出专用时间,由教导主任牵头,进行理论学习。教导处在每周例会时出专门的理论学习时间,定期向各位老师推荐观点新,理念新,操作性强的文章学习。不仅如此,每一学期教导处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讲座。专题分别是:《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新挑战》、《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几种教学方式的认识》、《对新课程实践中几种教学行为的反思》、《求真务实,把握课改新航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前瞻》、《对当前新课程实践几个热点问题的透视与廓清》、《敢问课改,路向何方》、《对语文课改走势的展望》等。“思考·探究,求真·务实”是一直不变的主题。一些老师兴奋地说:“听了讲座,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是对的。”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真实的课堂,出现了质的飞跃。

2、组织全体老师观看录相课,各抒己见,进行沙龙式评点。

教导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组织各科老师观看录相课。看后,现场点评,使每个老师受益匪浅。

3、定期召开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

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每月召开一次。整合了各科资源,凡参加课改的老师坐一起,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实验老师不再是叫苦连天,而是认真总结经验,贯彻新理念,找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涌现出一批寓先进理念与课堂实践的优秀实验老师。“用课例说话”,是交流会经久不衰的主题。它理论联系实际,对老师的指导作用最为强烈,很多老师就是在交流的基础上撰写反思,取得佳绩,涌现了如柴艳萍、段丽君、李萍、尚华等优秀实验老师,他们的文章有的见于报刊杂志,有的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4、每周一次的观点演讲

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课改观点演讲”。每次演讲前,主讲人都要精心准备,并将讲稿送教导处审阅;演讲后,还要接受老师们近乎苛刻的提问。这样我们就把“单向演讲”变成“互动对话”,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又一个舞台。

5、选派部分老师外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出学习的形式分两种。其一是就近与兄弟学校联系,分享课改实践。其二选派教师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了解课改动态。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6、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外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四、以校本教研为主深化教研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解决发生在学校身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我校教导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教研教改活动,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主要采取了以下内容和形式:

(一)开展专题研讨,针对课改实验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以及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等,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开展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每次活动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活动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三)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从而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三课”活动,既年轻教师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感悟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并真正将课改理念运用和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全面素质的高底,因此,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至关紧要,1、练内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优化知识结构。充分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聘请师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指导与引领,并在期末安排交流会。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名师教师梯队。继续对现有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使“名师”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者。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校内校外两条梯队。

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励争先,鼓励挑重担,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名、不争利,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比武活动,多次获奖。

五、课改绩效,抚今追昔

2002年秋,我们春光小学和许多学校一样,顺利进入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阶段,全面使用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回首走过的路,因为没有前车可供借鉴,可以想象,身处一线的课改教师,这些新课程的跋涉者、开拓者、建设者,他们的探索是何等的艰辛,走的路又是何等的不平凡。时至今日,实验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1、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自新课程实施开始,广大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众多的观摩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看出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教学改革这一既窄又浅的层面上,而是从心里认识到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等等,这说明课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机械烦琐的分析,不能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不要以宣布标准答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语文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应该说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与体现。走进教室,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主的多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小组学习场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了学生的诵读、感悟和情感体验。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读,课堂上过分地重视理性的分析和能力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体验。课程在教学建议中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说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就是重视了诵读。

3、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切切实实把课堂留给了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高高在上满堂灌,学生是死气沉沉埋头记,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被剥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成为木讷之人,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在公众面前却胆小怕事,说话不从容不连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现在我们普遍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是此伏彼起,争辩之声不绝于耳;过去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现在是一到老师提问,教室里是手臂林立;过去说三句话就脸红的学生,现在一个个变得侃侃而谈,敏于应答。不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4、教学时空有了充分的拓展

十年的新课改与课堂教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时空观。这种时空观以三个”突破“(突破文本、突破课堂,突破教师)为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狭隘的时间、空间观念,将学生从课堂内、书本中以及教师的庇护下引至了社会、自然,引至了计算机,对知识获取的通道给以了有力的延展。现下的课堂教学已超然于原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教育的舞台上。在这一场变革中,研究性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等新增实践性课程,为新的教学时空观的建立和新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学生结合课堂内、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或提供的线索,通过实践性活动的方式,开展更加深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这种学习既延伸拓展了书本所学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又通过将课内所学用于实践的方式激活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从而形成了以“出”促“进”、以“用”带“学”的“输入——输出——再输入——再输出”这样一种良性学习机制。

5、教师正在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客观地说,历次课程改革,都没有像这次改革一样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三日不学便会落后于时代。那种靠一纸文凭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拿语文来说,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前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这话一点不错,语文涉及古今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包括现代科技发展信息,几乎无所不包。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在至少以下两个方面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促进语文老师不断阅读,努力成长:一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扩大课外阅读量,教材中每学期介绍三部名著,另外还有其他的推荐阅读书目,如果这些要求老师自己达不到,就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所以老师必须多读书;二是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跨学科色彩的增强,要求老师不仅要懂得本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所以老师也必须多读书。三年多的课改时间让我们看到,参加新一轮课改的许多老师,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成长的好机会,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知识,增长学问。

各科教师在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上都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们还把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写成论文或案例成文发表。十年来,我校教师完成甘肃省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通过省级鉴定。共有

篇论文、案例在国家级及省市区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说是我们这些年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为关切的中心话题。

2、教学常规管理距离精细化标准尚有差距。①对平时教学质量的监督尚待加强;

②校本教研缺乏长远和科学的规划;在具体操作实施中缺乏持续性。③学校特色教学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形成特色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定会更上一层楼

肃州区泉湖乡春光小学

二零一二年四月

篇2: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轰轰烈烈的推开了。我校虽然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五年时间,但是,这五年时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①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陕西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省、市、县级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② 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西安、宝鸡等地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的教师出课已近三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 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 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及教研活动安排,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③ 鼓励倡导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④ 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新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多听新教材的研讨课,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

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b、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

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c、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d、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e、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篇3: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

2010年, 海南省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提出的“继续开展‘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建设,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科学发展”的方针, 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 以提升课程领导力、增强资源保障力、提高教学实施力、巧用考试评价力、充实专业支持力为抓手, 以科学评价为调控杠杆,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 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 推动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做好常规教科研工作和新课程实验经常性工作的同时, 201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和2010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 继续全面深化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在2009年10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 陈小娅副部长发表了《坚定不移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努力开创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认为“抓课程改革, 就是抓素质教育, 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议”上, 陈小娅副部长在讲话中对八年以来各级教研部门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做出的奉献和教研队伍自身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研工作进行了定位, 即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与沟通作用、支撑与服务作用、指导与参与作用。她希望教研部门在基础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化的新阶段,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 要静下心来, 理清思路,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水平, 建立健全灵活而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 搭建开放的工作平台, 为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次会议还总结了追求理想、排除干扰、顶住压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的课程改革精神, 并强调课程改革精神即是八年来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动力源泉, 也是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坚持的基本态度。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郑富芝司长对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新阶段, 广大教研工作者责任重大, 要肩负起引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历史重任。第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心全意依靠教研队伍, 尽最大努力支持教研队伍, 千方百计帮助教研队伍。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需要教研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要依靠扎根基层、离课程改革最近、离课堂最近的广大教研队伍;深入开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也需要广大教研队伍义不容辞地投身于这项重要工作。第三, 希望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员, 要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探索者, 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和带动者。

胡光辉厅长在2010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 要求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载体,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并对下一阶段深化课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包括:一是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发挥推动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为课改提供专业支持;四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测, 形成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会议精神, 海南省2010年在课改工作方面将推出若干新的举措:

1.加大优质项目推广力度, 探索完善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力度, 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海南省创立的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 曾一度使局部区域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但由于有关评价结果对学生和学校都没有任何触动, 致使原本做得较好的学校也开始淡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过去在选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综合素质评价与学分管理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激励, 也开始采取观望的态度。因此, 运用网络进一步探索加强课程实施监控与评价力度, 把按要求修满必修学分和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并对应届生报考高校设置一定的限定条件, 推动各市县和各学校落实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 开足开齐课程, 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 探索在本省高校招生中参考运用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对于全面落实新课程各项要求, 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已将“强化网络评估监控规范高中课改实施”作为“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调研课题上报, 该调研课题的目标包括:一是修订海南省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规范学校的学分管理, 实行高中生全员学分修习情况网络呈现和监控;二是强化校本课程实施,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网络监控;三是完善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办法, 规范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出操作性强的方案, 进一步健全建构式评价制度;四是修订海南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探索建立与高校招生对接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机制, 在省属高等院校录取本省考生开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尝试;五是建立全省通用的学生档案基本信息, 努力实现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

我们相信, 这样的新政一旦出台, 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海南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并有助于海南省高中样本校的一些亮点经验 (优质项目) 在全省范围内获得大面积推广。

2.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 并择优上报教育部参加汇编出版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创造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为发现和培育优秀教学研究成果, 促进成果的交流、共享与推广应用, 探索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配合国家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征集活动, 省课改办将组织开展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评选活动。

这次评选的教学研究成果是指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系统地开展实践探索所形成的课程开发成果及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具体包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改革、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试评价改革、教学研究机制创新、基于新课程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共享等方面。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教学案例、课件、软件等。上报的教学研究成果必须坚持素质教育方向, 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总结提炼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 突出对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并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检验。省课改办将依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设立相关奖项, 并择优选送教育部参加全国评选和汇编出版。

3.结合教学研究成果评选, 并参照普通高中推广项目的征集评选办法, 征集和评选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项目, 培育典型学校

2004年海南省实验高中新课程以来, 由于投入的资源和专业力量有限, 将新课程实验关注的重心放到了普通高中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有所削弱, 一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没有得到及时总结和推广。今年, 在继续深化高中课改、加大样本校优质项目推广工作的同时, 我们将更多地关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和推广工作。以去年的义务教育新课程调研为基础, 结合教学研究成果评选, 并参照普通高中推广项目的征集评选办法, 征集和评选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项目, 培育典型学校, 重点征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记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学校文化建设、新课程实验管理等方面的优质项目和先进经验。并在秋季组织召开“全省农村课改实施典型经验现场会暨课改实验优秀成果 (单项) 表彰会”, 进一步推动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走向深入。

4.继续推进新课程研修和资源建设, 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教学实施力, 增强课程资源的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新课程专题研修, 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校长新课程领导和管理水平, 并举办校长新课程论坛, 交流新课程管理经验。二是研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参考书, 对课标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 并提供鲜活的教学和评价案例, 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教学的内容范围、教学和评价的基本要求, 为教学、教研、培训、评价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蓝本。三是开展第二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远程研修, 研修科目涉及普通高中所有15门课程, 研修人数预计近万人;开展初中语、数、英、理、化、生等科目骨干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 研修人数预计3000多人;通过持续开展新课程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活动, 不断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四是做好地方教材和练习册的教研、培训工作, 加强地方课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有关考核评价工作。五是结合上述工作持续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资源、视频资源、试卷资源以及远程研修资源的共建共享, 改善网络资源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围绕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切实履行教研机构职能, 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的专业支持力度, 在课改实践中锻炼提高和建功立业

1.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教育部正在研制的有关文件, 当前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 主要任务包括:

⑴加强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指导, 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落实。教研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重点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艺术、技术等新设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指导, 帮助普通高中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基本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需求。定期组织中小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评估, 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课程实施情况年度报告, 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⑵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教研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引导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重点指导各学科教师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加强对学科特点与规律的研究,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作业的设计和改革。

⑶深入研究, 推动考试评价改革, 发挥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和反馈指导作用。教研部门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测量手段, 建立测试与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与反馈、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循环指导系统, 定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管理质量提供政策依据;指导学校和教师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改进教学。要指导学校科学、公正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过程性。

(4) 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普遍提高。教研部门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制定帮助广大农村教师适应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规划, 探索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途径。以乡镇中心校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地, 实现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共享的机制, 确保每所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农村学校的机制, 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等方式, 组织和指导农村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作用, 使每所农村学校都能分享到网络资源平台提供的在线培训、网络教研、专业咨询、优质资源等服务, 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今年, 本院将继续加强对省级校本研训基地的跟踪指导, 帮助基地总结和完善校本研训的经验。

⑸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提高教研工作水平。教研员要深入课堂, 以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 与教师共同开展研究, 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区域性教研网络, 灵活运用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 搭建交流平台, 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整体提高区域内各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完善教学视导制度, 使中小学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2.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

在切实履行好教研职能的同时, 各市县要按照四部门文件精神的要求, 继续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 在今年内基本完成教研机构达标建设的任务。这里着重强调以下几条:

(1) 按编制标准和资格要求尽快配足配齐教研人员。各市县至少按学科和课程门类配齐教研员;地级市和其他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市县, 至少主要学科还要按学段配备教研员;乡镇中心学校要按要求配备3~5名教研员。新任教研员要符合四部门文件确定的资格要求, 对不能胜任教研工作的, 及时调整并做出妥善安排。

(2) 为教研工作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在继续改善基本办公条件的同时, 当前要重点解决教研员的网络办公条件问题, 为每位教研员配备一台办公和上网用的电脑;要确保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所需的专项经费。

(3) 切实加强教研员培训, 不断提高教研员专业能力, 并确保教研员的基本待遇。今年要继续组织教研员省级培训, 并组织市县教研室主任和省级教研员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研修。除省级安排的教研员培训外, 各市县也要组织一些专项研修和专题实践活动。在待遇方面, 今年要重点落实教研员绩效工资按绩效发放的问题, 并努力协调解决本市县教研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限额问题, 保持对骨干教师从事教研工作的吸引力, 使教研员能够安心从事教研工作。

(4) 按要求切实加强对教研员队伍的管理。配合加强农村教育和课改工作的要求, 教研员要将重心至少下移一个层级。要重点加强对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指导, 教研员到学校听课的节数不能低于四部门文件规定。

今年春秋两季, 省政府督导室将按照《关于对全省市县 (单位) 教研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 组织开展对教研机构的专项评估和督导检查工作, 每季评估不少于三个市县。希望各市县提前做好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强职教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和研训一体整合研究,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构职能, 增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和为一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能力

在继续做好已有课题研究特别是重大课题研究的同时, 今年将重点加强以下研究工作:

(1) 加强职教研究。一年多来, 围绕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职教教科研机制的建立, 本院已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前期工作, 正式发文组建了职教教科研中心教研组, 为开展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年3月, 本院已召开职教教科研中心组成立大会, 并对中心组成员开展科研专题培训。以教学评比和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 15个职教教科研中心组的活动也将在上半年逐步展开, 每组至少组织一次集中活动。职教3个基础学科教学能手大赛也将依次展开。此外, 围绕“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院将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专题研究, 提交相关研究报告。

(2) 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教育的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研究和思考。本院今年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注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等问题, 立项开展专题研究, 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 不断完善本院的教科研职能, 逐步发挥本院在海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决策中的智囊作用。

(3) 加强评价研究。考试评价, 特别是对学生具有高利害关系的招生考试, 对课程实施始终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不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巧借考试评价之力, 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调控, 始终是我们教科研机构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将重点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网络监控与评价及其评价结果的运用研究, 正式启动区域教育竞争力研究,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成长阶梯和专业基本能力考核办法研究, 研制并出台学科网络教研和区域网络教研激励评价办法, 以及教研员工作评价标准等, 通过科学的评价推动有关工作的健康发展。

(4) 加强研训一体整合研究。培训工作在本院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年, 本院将新老培训项目重新整合, 形成五大工程 (项目群) , 包括:海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小学) , 海南省基础教育“火车头”工程 (小学) , 海南省中小学学科“领头雁”工程 (小学) , 海南省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与教师远程研修工程, 海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支持工程。每个工程又包括若干子项目。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 本院将进一步加大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整合力度, 对小学教研、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整合, 在中学则通过远程研修、教研员研修、短缺学科研修和特级教师工作室等项目进行研训整合的探索。通过整合, 及时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 根据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开展教学研究, 通过研训整合, 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5) 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十二五”规划研究。今年, 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年份, 本院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 努力做好有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加强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规划研究和起草工作, 通过深度参与来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 也要做好本院以及全省教科研“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为未来五年勾画更加宏伟的教科研蓝图。

为强化本院的研究和评价职能, 加强教科研一体和研训整合, 本院对内设机构作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新组建了教育发展研究部 (同挂职业教育研究部) 和评价部, 将信息资料室调整为资源研发部, 将课程教材研究室调整为课程部, 中学部和小学部 (同挂培训部) 将在研训一体方面开展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都希望得到各市县的支持。

篇4: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成就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09-02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教育部决定积极推进小学英语教育,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2002年秋季起,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甘肃省天水市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时间是2004年,从课程的开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的时间。回顾这10年的历程,小学英语课程从无到有、从考查课到考试课、从升学时的副科到主课,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英语教师的积极努力。在这10年时间里,学校、教师、家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英语课堂教学从刚开始的识字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实在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历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予以总结,并对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提出反思。

一、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观→学生观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所以,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教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观。

新课程认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期是学习语言和形成语言技能的关键期,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英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程实施以来,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学英语教学不再过分偏重书本知识,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的理念由教师观转变为学生观。

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师讲授→学生体验

对于西部农村小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比较单一,常常是黑板粉笔加教科书,大家对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同。语言教学,有它的实践性。语言是说会的,不是教会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呈现交际情景、简笔画勾勒人物表情、单词卡片帮助识记单词和交际中的词汇提示等,使得语言学习从教师的教转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体验,体现了新课程的语言观。

三、教学过程的变化: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传统的语言教学总是把知识传授最为重点和核心。教师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记课堂笔记、模仿、练习和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信息传递是单向传递。

新课程实施以来,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言技能的形成,还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评价手段的变化:单一→综合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常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对学生的评价得当,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建立在一元价值观的基础上,评价方式主要是以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否基本是以该学生在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的成绩为依据,对于学生平时的表现,在课堂上对于某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等关注甚少。这样,学生和家长也只会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对于课堂的合作参与缺乏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这种评价手段得到了改变,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考试为主的评价旧模式到逐步建立了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行、并以形成性平均为主的评价体系。教师在做形成性评价时也克服了原来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的笼统模式,用“你真大胆!”“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等能表达得更具体的评价用语代之,帮助学生学习别人的具体的长处。教师对优生和差生的表扬和评价也能体现个体差异。现在,学生学业成绩的呈现,不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而是以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等级形式。这种综合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学生能力的变化:哑巴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农村孩子学习英语,接触的是教师那种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和一盒磁带的教学形式,缺少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和创造使用语言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所以,孩子往往会写不会说,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际,孩子学的是“哑巴英语”。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借助学母语的方式,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大胆实践。

1.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和家里积极寻找机会练习口语,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学生养成了大胆开口说的习惯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先有声音,后有文字,如果发音不准,别人就听不懂,因此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大胆开口,开口读、开口说。如果害怕说错而不能开口,这是阻碍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最大阻力。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只要大胆说、多说,持之以恒,效果自然显现。

六、反思

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处在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对陌生的英语具有好奇心。他们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的听觉敏觉,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他们爱玩、爱唱、爱画、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模仿。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听、说、读、写、玩、演、做、唱、视听等形式,低年级侧重听说,高年级兼顾读写。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0年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初步改变了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小学英语教师的理念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高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得到了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认可。但和城市小学相比,农村新课程才刚刚起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继续深化新课程还需多方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要积极努力,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加教育部国培“顶岗置换”培训项目,开展教师培训;还可以采取和城市小学结对子、联片教研等活动,争取城市小学的支持,吸收外面的经验,缩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城乡差距,为农村孩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一片蓝天。城市小学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农村小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作者简介:

篇5: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2013-2014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带给了我们许多新理念、新方法。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2)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积极片教研活动,活动后积极撰写反思,拓展教学事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新课改以来,我校老师们除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还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博客、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1)、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5)、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活动,如课堂三分钟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我们将考试测查平时与期末结合,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观察出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篇6: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二(5)班下学期数学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班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班级,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主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师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调整边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扎实开展新课程实验在摸索与探讨过程中,我总结出一点教学的得失,令自己收获不少,也为今后改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提供帮助。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

在往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式导入,但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导入不新颖,缺乏创造性所导致的后果。在新课的导入方面,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复习式导入、时事新闻导入、典故导入等。这几种导入可以经常交换使用,后两者由于每天有差异性,就可以多使用些。当然,能够运用好这几种导入方式,学生都比较喜欢感兴趣,有好的导入就是该节课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对于聚集学生课间散乱的思想也是很大的帮助。

二、与学生建立新的沟通交流方式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但常常由于师生间产生各种代沟,导致沟通过程中产生障碍,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除了与学生沟通媒介方面的改变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问好作出积极的应答。教师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对学生的问好没有作出积极的应答,这样会使得学生今后缺乏积极性,我们教师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平时经常教导学生要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其实,我们教师也需要自我反省,教师有礼貌地对待学生了吗?一方面是对学生礼貌行为表现的肯定评价;一方面也是鼓励学生和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

三、乐于帮助学生,共渡难关

教育以人为本,倡导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爱心是在校园内永恒需要的。对学生进行各样的品德教育,有时他们未必会乐意接受或被感化,更多的是教师靠自己的行动、行为感化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行为的感性认识中反思,达到理性认识。

四、尝试实施新的复习方式

随着期末的临近,各科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并且每一科的复习方式几乎都是一个样,即默默地看书,这样几节课下来,加上天气的闷热,学生大都昏昏入睡,复习效率低下。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尝试运用新的复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任其自由分配。总之,运用最高的效率进行复习。经过两个班的测试,大多数须生都喜欢这样的复习方式,特别是一些后进生,通过相互间的提问能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这种比较自由的复习方式也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要求,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个别的学生,防止他们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扰乱正常的复习,维持好课堂上的纪律,这也是新的复习方式要遵循的原则。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复习方式效率也比较高,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记忆得牢固。

五、对学生进行有差异的评价

班级中个学生的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目的是培养起后进生。如在作业、试卷的批改上,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严格地批改,而对于后进生则适当地放宽评分标准,这在于鼓励后进生,当后进生有所好转之后,就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让改进了的后进生也参与到正常的竞争中来。

上一篇:2024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汇报下一篇:物业员工个人半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