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2024-09-08

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共8篇)

篇1: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职业中专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台北路

邮编:277400联系电话:***

邮箱:jpx0068@163.com

---李士伟

就业是学生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强、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就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方面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必须充分做好就业各个方面的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是毕业生就业前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训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从学习专业课时便开始了,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从所学专业的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逐步认识到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把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有关的专业课上,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些努力,就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毕业生才能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向

多数学生在中职校就读时,在学校和专业等问题的选择上往往会呈现多种情况,尤其是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不了解盲目选择,有的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还有的是家长、中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的建议。因此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中职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1

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目前的或历年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2、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这是学生的普遍情况。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肯扎扎实实地从基层做起,打好每一步的基础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知道自己更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且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职生取得择业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3、增强心理承受力

有些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他们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有些学生因自己专业技能不如其他同学,或因就业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些同学存在自己已经长大,不能再给父母增加负担的想法,使自己无形中背负很沉重的压力,常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急躁,缺乏自我控制,烦燥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所以,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忍耐力。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

二.择业前的思想准备

1、要做好自觉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

每一位毕业生,心中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人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了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

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使情绪一落千丈。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德智体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2、要有艰苦奋斗、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思想准备。

许多单位的工作条件还不十分理想,工作环境也还比较差,生活较单调,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吃苦精神,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因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并且要立志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来改变周围的面貌。

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主动,赢得机遇。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力,这是求职的资本,属于硬件。如学业成绩,成长阅历,工作能力,身体条件等,是择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二是择业活动能力,如获得信息能力、自荐能力等,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硬件过硬,择业活动能力强的人,择业成功率一般比较高。

3、要做好长远思想准备。

大部分毕业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长期以来,他们在家有父母亲照顾,在学校又有老师管理,尽管在求学期间,很多学生逐步学会了生活方面的自理,但社会与学校之间毕竟存在着许多差距。一直呆在校园的中职生,并不知道真正的社会是怎样的,也没有多少实践经验,所以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一定不能过于心高气傲,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也不想去辛苦的地方工作,不愿从普通的工作岗位干起。应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虚心地向年长者、有经验者学习,到基层去锻炼自己,要有长远打算,制定好目标,做好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三、择业前的能力准备

1、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是毕业生起码的能力。要是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有了这种能力,不仅使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有条理,可以应付一些突发困难,而且也为一个人打下了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毕竟比学校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一切都靠他人帮着打点,那就很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系统的学习能力。

这是中职毕业生获取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科学、新技术的一种能力。它主要是指自学能力,具体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调节学习计划的能力、查找图书或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等。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保证。对知识的摄取不能单靠在校期间教师的给予,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的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实际动手能力。

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工作中个人才能和作用的发挥。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经验或动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导向,目前存在的单纯强调学历文凭的观念将逐渐纠正,而学历技能并重的观念会渐渐被社会认可。所以,中职毕业生必须着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4、社交与合作能力

中职毕业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每个毕业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人际交往技能是社会基本技能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虚心求教,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待人宽宏大度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待人宽厚,能谅解他人的难处,原谅他人的缺点;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与人交往的能力是每个中职生都应努力具备的。为此,中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和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好的社会合作能力等等。

5、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是以具有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毅力、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相当的知识底蕴、较强的科研能力为前提,是以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和应用为基础的。中职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思想束缚少等特点。因此,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这是中职生在求职前应努力培养的的一种能力。

四、积极把握择业中的机遇

1、毕业生要明确择业的标准。当你站在人生选择的交叉点上时,面对这种种选择,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把握住一个既客观又现实的标准,也就是说,哪里最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要想方设法去哪里。

2、毕业生要明确机遇的相对性。机遇往往是偏爱有头脑的人。它本身不是绝对的,能否把握机遇只要是看个人的各项工作的准备程度。有的招聘信息对别人来说是机遇、机会,但对自己却并不一定合适;而某些别人认为不怎么好的工作单位,因为你有所准备,你去了也许就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作为一个既有一定知识,又有一定分辨能力的毕业生,决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善于从若干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

3、毕业生要明确机遇的时效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毕业生在求职时,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当得到社会需求信息时,一定要果断地做出选择,否则就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4、毕业生要明确机遇的必然性。只要你平时注意从知识、能力、品格诸方面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你就会发现,机遇到处都有,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总会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广大毕业生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择业之前要给自己定位,不要看低自己,更重要是要树立自己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同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智慧的去耕耘,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篇2: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段 青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中职生面临着重大的人生课题,但由于没出校门的中职生对社会了解甚少,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与向往,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升学观、职业观、就业观,学会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适应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独立工作者的身份转变。

【关 键 词】:中职生、就业、就业指导、就业观念、职业定位

一、掌握学生就业前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中职生中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农村,就业观念滞后,认为拥有中专学历就可以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可以留在城市里工作,另一方面,中职生年龄偏小,还没有接触社会,只是靠报纸、书刊和道听途说等间接方式了解社会,因此,中专毕业生在就业前往往比较容易出现好高骛远、目标不明确、自卑、依赖思想过重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关心中职生就业前的思想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心态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心态的误区。对于学生好高骛远的择业心态,教师应分析现在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转变旧观念,让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

要,并且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对于就业目标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工作类型,鼓励学生去争取;对于自卑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到心结所在,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一些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工作;对于学生过于依赖学校和亲朋好友帮他找工作的心态,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了解学生心态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形势严峻,中职生的学历在市场上没有就业优势,但中职生有年轻、适应能力强、精力旺盛、学技能快的优势。因此,中职生的就业观念要坚持务实态度,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职业指导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与本班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情况,在学生中影响力最大。学校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系列班会和日常德育渗透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班主任可把职业指导分为引导阶段和落实巩固阶段,指导学生在引导落实巩固阶段阶段初步形成职业理想,了解各具体职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形成职业意向;要求学生在落实巩固阶段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能够积极主动,并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学习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以德育工作为前提,则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优秀人才;德育工作以职业指导为载体,则能克服以往理想教育中的空洞、脱离实际的弊端,使德育工作具体化,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班主任要在日常德育渗透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中职生。

三、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职业定位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每年总有一部分中等职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比较盲目,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只是根据兴趣、爱好、工种技术含量高、待遇理想等来选择职业,并带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因此面试的成功率较低,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情况、外在形象、处事能力、性格、爱好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客观分析自己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认识自己是“技能型”人才还是“服务型”人才,适合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比如学生甲想将来去大商场卖品牌服饰,教师可鼓励他从多种多渠道(如自己去考察,通过网络,通过商场工作人员等)去了解一些大商场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了解他心仪的品牌服饰的定位(如该品牌服饰针对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该品牌服饰有什么特色,是职业装还是休闲装等)。这样,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该做什么工作、处在什么位置比较明确,消除盲目性,提高了就业成功率。

四、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能赢得广泛的就业市场。

理论学习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实践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让学生顺利就业,专业课教师应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的技能操作,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有目的性,拉小企业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差距,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

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都很重要,应相互贯穿,相互作用,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能更快学习到技能,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五、开展校园活动,为学生就业做准备

学校可利用板报宣传,召开模拟招聘会,模拟就业环境,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做报告,请专业教师开就业指导课等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就业的气氛。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了解在参加招聘会之前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注意什么细节,招聘人员一般会问哪些问题,如何应对招聘官的提问;通过模拟就业环境,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了解企业对员

工的要求,懂得不是什么一开始就会一帆风顺的,只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就会有回报的。在这些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主观能动性、受挫能力口才和礼仪规范。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应在了解学生就业心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德育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相信中职生在正确的就业指导下,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为日后就业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敏香 论对中专生进行就业前指导的必要性 就业大市场 20032、潘桂珍浅谈做好中专生就业指导工作 联教论坛 2002年20期;303、蔡忠福论当前中专生的择业和就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21期

篇3:中职生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中职生,求职,就业,心理调适

当前, 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 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业竞争的形势也日趋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生承受了较大的求职心理压力, 影响了其正常的求职就业。努力调适自身求职心理, 自信地面对职场挑战, 在中职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准备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中职生求职中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 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不良情绪心理表现和不良社会心理表现两类。

1. 中职生求职中不良情绪的心理表现

(1) 自卑。自卑是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 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有些中职生把没有考上普高看做是自己的失败, 把读中职学校看做是学习成绩差、没有前途、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有一些中职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自信, 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 总觉得自己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 在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

(2) 焦虑。在求职过程中, 不少中职生会表现过度焦虑。焦虑心理的特殊表现是急躁。例如, 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不够耐心, 递出求职书后能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回音, 就觉得焦躁不安, 心慌意乱。在此负面情绪影响下也有的毕业生会在对用人单位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 事后发现种种不如意的问题, 后悔莫及。

(3) 期望值过高。有些中职生与家长没有充分了解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市场定位, 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求职时眼高手低, 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有些中职毕业生则一味追求工作轻松、待遇好、离家距离近等外在因素, 一旦这些条件达不到, 挫折感就会倍增。

(4) 悲观冷漠。悲观冷漠心理的特殊表现是逃避。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时, 会出现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 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他们不再努力争取择业机会, 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 这种心理与现实的就业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极不相适应的。

2. 中职生求职中不良的社会心理表现

(1) 盲目攀比。有些中职生在面临择业时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实际的分析, 盲目与别人攀比就业单位的知名度、效益;攀比就业城市、职业层次的高低等。导致就业决策时患得患失、彷徨犹豫, 甚至错失良机。

(2) 盲目从众。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 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 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等原因, 有些中职生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 形成盲目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3) 依赖。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 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由于中职毕业生的年龄相对较小, 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尚未成熟, 依赖心理非常强烈。他们认为像求职就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由学校或父母操心, 与自己关系不大。

(4) 不良行为。中职生在求职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时会转化为不良的行为表现, 例如, 当有些中职生在求职中遭遇挫折或者是产生不满情绪时, 会出现一些诸如打架闹事、报复、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对中职生的求职就业及日后发展都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特征与成因

1. 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特征

(1) 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在求职就业面前, 表现为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而感到比较紧张、比较苦恼, 甚至有的毕业生对求职就业感到很焦虑, 不知所措;表现为易抑郁, 情绪易变化, 易担心, 显得烦躁不安;易忧愁伤感, 情绪低落。

(2) 缺乏抗挫折能力。由于缺乏社会阅历, 又是初次求职就业,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择业竞争, 中职生往往显得应变能力比较差, 表现出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尤其是在求职中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 或受到冷遇, 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不能够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而是显得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悲观冷漠, 甚至还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 比如, 自暴自弃、攻击性等。

(3) 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中职毕业生求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这已成为制约中职生自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 自卑情绪严重, 缺乏求成勇气。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遭受挫折, 就会一蹶不振, 丧失应有的自信心。表现为求职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 不敢展现自我、不能与用人单位主动交流沟通, 甚至表现为躲躲闪闪、胆小、畏缩。

(4) 缺乏客观评价自身的意识。中职生求职中因为不能客观评价自身与现实就业形势, 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而不能顺利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毕业学生把工作的地点选定在大城市, 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在单位的选择上, 偏重收入高且发展前景良好的知名企业;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也是不愿意低就。这与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直接关系。

2. 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成因

(1) 社会原因。社会对中职生的不良认知是导致毕业生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 考上高中、顺利进入大学是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共识, 送孩子去读中职学校被认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些不良的社会认知存在会给中职生带来不该有的歧视和片面评价, 正是这些原因加剧了中职生对自己的不良认知, 认为自己没出息, 由此引发自卑、缺乏自强动力、缺乏求职自信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 家庭原因。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根据调查显示, 不少存在求职就业心理问题的中职学生家庭存在以下问题如:家长溺爱和袒护;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不良、家庭成员具有某种恶习;父母过忙或居住外地、父母不和或父母双亡、单亲家庭、无人管教等。这些都对中职生的成长乃至于求职心理的健全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 学校教育原因。中职院校过于偏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建设与干预, 使许多毕业生在面对挫折、矛盾和压力时不知所措, 惊慌无助。加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对中职生持有的偏见, 对学生往往缺乏耐心、爱心和信心, 这都容易导致学生抵触、退缩和自卑, 不利于健康的求职心理的形成。

(4) 自我原因。中职学生不但承受着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 同时还承受着学业失败、升学受挫、预期就业前景迷茫等带来的种种压力。不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 自控能力较弱, 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 不能正确面对挫折,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由此导致他们自卑怯懦、嫉妒猜疑、自闭孤僻、偏执暴力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心理问题在面对求职就业的巨大压力时就会更加明显。

三、中职生克服求职心理困扰的措施

1. 培养自信心, 告别自卑

自信心是中职生求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 敢于面对职场挑战, 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 如果缺乏自信, 毕业生就有可能自卑保守, 甚至自暴自弃、失去面对社会的勇气。因此, 中职生在求职就业之前就需要着重培养自身的自信力。中职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力:

(1) 勇于表现自己。在公共活动场合尽量坐到前排;在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 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尽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总之, 要鼓励自己勇于表现, 勇于尝试, 勇于进步。

(2) 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 在实事求是给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从而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原来我也很优秀!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我们走出不自信的怪圈, 发掘自己的潜力。

(3) 学习并努力掌握一门技能。真正自信的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 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相信在真正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你会体会到自信带来的愉悦, 这种有踏踏实实根基的自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珍贵。

(4) 学会从容。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面对各种情况下都能处于从容的状态, 即所谓的处变不惊, 这种状态刚开始可能有点难, 而一旦熟练之后, 将大大促进我们自信的养成。

(5) 学会承担必要的责任。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承担必要责任的人必然相对更加自信。因为只有将责任扛在肩上, 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而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要积极体验这种成就感, 并鼓励自己在这些方面做更多尝试。

(6) 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并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 自觉地把这种不足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努力弥补, 使得原本属于薄弱的环节也开始为自己加分, 那么, 自信就会随之而来。

2. 培养抗挫折能力, 积极迎接挑战

挫折和困难面前, 抗挫折能力高的人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 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而抗挫折能力低的人就容易惊慌失措, 陷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 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拒绝、竞争者排挤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即便能够顺利的就业, 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和困难出现。因此, 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 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 努力锻炼自己的意志, 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才能扛过难关, 走向胜利。

培养抗挫折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中职生可以把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看做是自己成长过程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因为经历挫折的过程就是学会反省、思考、总结、探索、创造的过程。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能启发毕业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不断深化与提高其对自我的认识, 特别是对自我错误与缺点的认识, 促进其成熟。正确看待挫折, 会让我们变得更谦逊、更谨慎, 少一点自以为是, 多一点虚心与诚恳。

(2) 学会总结经验。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要学会及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毕业生要认真思考到底是在哪个环节或方面存在问题或纰漏。

(3) 学会及时调整目标。挫折尤其是求职就业的挫折, 有时是因为求职者所定的目标相比自身过高而引起的。当预定的就业目标没有实现而遭受挫折时, 应当及时反省自己所设目标是否合理, 达到目标的途径是否恰当, 等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有利于减轻压力, 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4) 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适内心能够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这在面对求职挫折和压力时显得尤为重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正视挫折, 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及时为自己减压, 才能摆脱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困扰, 以积极的行为方式战胜挫折。

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把握机遇, 顺利就业

(1) 认清就业形势, 珍惜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中职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远远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职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例如, 就业稳定性差就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也给用工单位和毕业生个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因此, 要告诫中职毕业生, 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一定要珍惜就业机会, 切忌草率放弃或轻易跳槽。对经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就业机会, 一定要加倍珍惜, 争取通过努力奋斗和拼搏, 获取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2) 客观分析自我, 正确估价自己。中职学生应该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 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 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 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初涉社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定位非常重要, 既不可高估自己, 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又不能妄自菲薄, 觉得自己样样都不如人。要客观地认识自身条件,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这样才能使自己理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市场, 正确把握就业机会。

(3) 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 要量力而行, 切忌好高骛远。就业, 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 既是毕业生对单位各项条件的选择, 也是单位对毕业生所具备的条件, 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 就业才能实现。毕业生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 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 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 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

(4) 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在落实、选择工作单位和岗位时, 不求一步到位。有的同学刚到单位, 就想着要拿高工资, 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 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 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如果执著于这样的追求, 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 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5) 抓住机遇, 主动就业。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劳务市场, 实行双向选择, 竞争就业,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因此, 中职生应该加强主动出击、争取实现就业的观念。要做到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就业信息、认真准备求职材料、大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总之, 中职生要树立自信心, 调整就业心态, 通过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积累就业资本, 多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梁贺红.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成功 (教育) , 2012, (5) :362.

[2]甘井岗.中职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对策探讨[J].广西教育, 2012, (19) :24-25.

[3]魏晋海.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23) :101-102.

[4]王方权.中职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分析[J].吉林教育, 2011, (7) :78-80.

篇4:浅谈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关键词:中职生 就业前 准备

中图分类号;G455

就业是学生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方面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必须充分做好就业各个方面的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毕业生就业的过程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使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时,在学校和专业等问题的选择上存在着多种情况,尤其是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还有的是家长、中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建议的等等。因而,从总体上来讲毕业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所能从事的工作等问题都处于不满状态。等到即将毕业,尤其是面临就业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更难以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中职毕业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2.树立竞争意识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拥有了一定的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也同样拥有了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意识无疑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人。因此,将要毕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竞争心理,树立竞争意识,以便在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

3.增强心理承受力

毕业生就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互相碰撞的过程,又是在择业的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请记住,一次不成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毕业生只要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失败原因并加以改正,成功是必然的。

二、 就业前的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第一步是知识积累。临近毕业,要进一步查找自己在知识积累、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知识准备的第二步是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毕业生要将两年积累起来的零散的知识梳一梳、理一理,围绕自己既定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可协调发展和更新的动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就业前的能力准备

1.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是毕业生起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仅使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有条理,可以应付一些突发困难,而且也为一个人打下了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毕竟比学校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如果一切都唯别人是依,那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2.实际动手能力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销售、生产第一线,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你的才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毕业生必须着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学术功底很扎实而动手能力却不强,那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

3.社交与合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科技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毕业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做到既不损害有关原则,又能促进事业的成功,这的确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每个毕业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和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好的社会合作能力等等。

四 、就业前的信息准备

就业前,毕业生在做好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等各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收集需求信息的准备。

毕业生收集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1.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

招生就业办是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工作指导的职能部门。多年来,他们与各用人单位,都保持着密切的、长期的工作联系,掌握着很多用人单位的资料介绍和社会需求信息。而用人单位对他们有信任感和依赖关系,在长期合作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稳定而可靠的供需信息网络。因此,从招生就业办得来的信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

2.学校分管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老师

他们是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的,同一定范围内的相关用人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就业指导经验也比较丰富。一般来说,学校的招生就业办所收集到的社会需求信息也会及时地通报到他们那里,因此他们也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3.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

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常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自己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这些都是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4.通过网上获取社会需求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毕业生传统的求职择业方法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不少毕业生已开始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社会需求信息。在网上的人才信息库里储存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以供用人单位查询。这种途径往往可以立竿见影,有些用人单位在网上查阅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后,也许就会和他们进行联系。

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邦勇 当代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学生就业.2007.(14):28-30

[2] 穆林 就业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青年探索.2007年06期

篇5:中职生就业心理准备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农民工和中职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的现象,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你对走出社会就业准备好了吗?

一、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随意性心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兴趣、跳槽(辞职)原因、职业选择等缺乏明确认识。

3、缺乏前瞻性就业意识

前瞻性就业意识就是能在就业中确立长远的眼光,善于发现在职业中隐藏的发展潜力。许多学生愿意选择已处成熟期的企业,愿意做大企业的员工,不愿意选择处于上升期的企业,不愿意做。实际上,上升期的企业的员工,中小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更有发展的机会。

4、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相反,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实现就业的,自己动手设计就业推荐材料的,自己在企业劳动实习被企业留用的占极少的比例。

5、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6、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崇,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7、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末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8、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

术、人才、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困难。有的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创业对自己来说过于遥远。很少有学生表示出强烈的创业愿望,二、中职生要从现在开始为就业作准备

1、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定位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因学历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中职生很难与大学生争饭碗,这样,所谓热门专业的“含金量”也就显得不足。但是,中职生如果把观念换一换,突出自己拥有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的优势,“先就业,再择业,再深造学习”,那么当初自己选定的这个热门专业就应该能在人才市场上发挥作用,给自己就业找到一席之地。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和家长一提到就业,仍是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去,到民营企业、服务行业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似乎就不是就业。这是典型的非理性选择,是不现实的,从而影响就业。

2、抛弃专业对口的强烈愿望

中职生就业很难专业对口,因为中职生就业基本在生产一线,流水线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都很难专业对口,何况中职呢?

3、树立一线意识

现在高职毕业生,一般的高专毕业生就业,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普通工人干起,中职也就理所当然了。

4、树立发展意识(长远意识)

无论是岗位还是薪酬,企业给予中职毕业生的都是一个较低的起点。但是,谁能得到岗位调整或晋升,谁能得到加薪,并不取决于你是中职生还是高职、高专生,而取决于你在现实岗位的表现,因此,中职生一定要有长远意识,埋头干好本职工作,相信付出终有回报,天道酬勤。

5、坚持务实态度,不好高骛远

中职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千万不能眼高手低。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6、学好专业课,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如:数控专业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操作数控机床,能简单编程,能基本看懂图纸。钳工专业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能看懂图纸,能设计简单的工艺流程。幼师专业要能唱歌,能跳舞,能讲故事,能书写美术字,能绘儿童画,能做手工,能授课。计算机专业要录入速度快,软件操作精,网页制作美。„„7、注重非职业技能即个人素养的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这是中职生就业最需要的职业素养。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关键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8、要有浓厚的创业意识

篇6:如何做好就业前准备1

1、如何有选择的参加就业市场 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毕业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参加不同的就业市场。市场是变化的,毕业生的就业策略也应该是变化的。当市场需求大时,毕业生可以提高期望值,好 中选优;当市场需求小或无需求时,毕业生应该降低期望值,低中选高。当然,劣与优,低与高都 是相对的,毕业生可以酌情而定。另外,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还有待扩展,还存在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上也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在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 会”“供需见面会”等,其中有的以赢利为目的,毕业生要谨防上当。,2、如何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 首先,在众多用人单位中选定几个备选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对备选单位进行了解,如单位的地 理环境、性质、规模、人员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等等。然后根据自己业 务能力、专业水平、志趣、性格等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能发挥自己专长,且成功可能性比较 大的单位进行推荐。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之前,对自荐内容要有准备,最好打个腹稿,做到胸有成竹,从容自信。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介绍,可以先准备一份自荐表,同时将可证明自己能力,知识水准的证书,奖 状在自荐时信手取出,这样会引起用人单位重视,取得好的效果。自荐谈话内容主要是自己的专业 特长和表明自己为什么愿意到这个单位来,询问用人单位需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但对福利待遇问题 不要过多提出,应该谈如何发挥作用,多做贡献。自荐结束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不足之处,使对方 感到你是一个有报负而非狂妄自大的可取之才。参加“双向选择”

3、参加“双向选择”招聘会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仪容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个直观印象的好坏,有可能影响“双 向”的成功率。所以,仪容打扮得既要美观又要庄重。第二,谈吐文雅,举止得体,言谈之中要反 映出学识水平,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三,谈话的主题要以择业和工作为主,最好不要东拉西扯,特 别是人还未去单位就提出待遇要多高,什么时候可以流动这些话题。第四,避免与用人单位发生争 论,特别是在话不投机时,不要争执。要虚心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说话也要入 情入理,有理有节。第五,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不要过分抬高自己,但也要把自己的专长,特 点介绍给用人单位,以给人留下有较为深刻的印象。第六、各种材料准备齐全,以备用

人单位进一 步考察。

4、网上求职技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寻找职业的主要途径之一,避开上网高峰,在网上 求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择时而动:上网的高峰一般集中在中午到午夜,这段时间网络传输速度极慢,导致填写有关求 职的表格出现错误的信息。随时下载:有些招聘页面内容较多,岗位,条件罗列一大堆,怕来不及看,又怕漏看,最好的 办法就是下载网页。保持联络:求职不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接到录用的通知后,也要写信 或发电子邮件表示感谢,以便下次联络。注意安全:建议在登记时使用英名名字,但学历,工作经历等必须真 实。面向就业的职业规划。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做好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要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准备?大学生就业前准备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总结大学生 的成功就业经验,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用方法。

5、要有就业意识 哪怕你只是大一的学生,也应该尝试找一份兼职工作,至少要写一份简历,去招聘会现场体会 一下,只有亲历了那种场合,作为一个从小倍受呵护的 80 后、90 后,才能理解什么叫就业压力,

才能真正不把大学当作学习的终点,游戏的开始;才能有决心在大学期间,为工作做出各方面的准 备。

6、尽早确定职业目标 越早决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大学生的就业准备越重要,很多学生到了大四,还在犹豫要不要 考研,是考研呢?还是就业?这种犹豫,无论对考研,还是就业都没有好处。如果你早早决定考研,那么你大学期间的重心是学习,系统地学习,拿到更好的成绩;如果你早早决定就业,那么大学期 间的重心是实习,学习也围绕就业相关的知识,成绩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业所看重的是综合 素质。除学好本专业知识外,7、除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为就业而学习离开学校,大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再没那么多的时间学习了。知识是不会辜负人的,在大学期 间,要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资源,好好学习。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为就业而学习,选 修第二专业,技多不压身,多一个专业,也许就业的时候就有用。另外,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与职 业兴趣,考几个对就业有帮助的证书,在面试时主动亮出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非常有利 的。

8、多交朋友 大学时期,是最好交朋友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的冲突,最真诚、最单纯,这 时候交朋友,很多会成为一生的知己,到就业的时候,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脉是就业最好的帮 手。

篇7:如何做好就业前期的准备1

一、了解就业形势

从有关统计数字可以了解到,全国高校毕业生及上海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总量呈迅猛上升趋势,但增幅趋缓,预计近三年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从历年上报的高职高专的就业率角度来看,连续几年高职高专的就业率不甚理想,就上海而言,每年有近10%的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实际上,签约率更低。这里尚不包括外地大学毕业生的涌入对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自身以外的就业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正视现实,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有所收获。

二、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就业政策

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引导人才资源的合理布局,鼓励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上海市“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这对一些有志于面向基层、走进农村、深入西部的高校(也包括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搭起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拓展了择业空间,虽然,这些学习、生活、工作条件更为艰苦,但却也为高校的毕业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专业特长也更能显见出来,在待遇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甚至有些高校也对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有一定数额的奖励。比如:对服务西部的大学生来说,西部相对落后,各大类专业均有很大的需求量,专业选择较宽泛;而对“三支一扶”所需的专业而言,较为偏向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等专业。

而对一些有志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除了解上述政策外,对《关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担保开业贷款的补充意见》也应熟知,比如:在基层创业的毕业生,可享受自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有贷款需求的可提供小额担保或贴息补贴等。

为了进一步向大学生们提供实训机会,增强动手能力,由政府出资与数百家企业联手打造实训平台――《上海市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可以前去应聘一试。

也许有些同学说,我不想去西部,也不想到农村,更没有钱去创业,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我只可能留在大城市,比如说学现代物流专业的,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比如说电子信息或软件专业的,是不是可以了解一下《信息产业科技十一五规划》等,在这里,只是希望同学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对所学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做好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1、自我认知、合理取向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理念、价值取向等做一个较为全

面的剖析,也可借助于职业性格测试软件和职业兴趣倾向测试软件的测试,或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和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同时建议你把自己的个性的特点、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缺点和不足、他人的评价及解决方式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判断和得出自己更适合或适应哪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你将来选择的职业不仅仅是与你的专业挂钩,更希望与你的性格、兴趣爱好相吻合。因此,认真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将自身的条件、发展方向、发展潜能与环境给予的机遇和制约条件相比较,找出与自己的个性、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联结点,因为我们知道这么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请同学们看一个真实的案例:高X,是某所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三年,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其学习成绩总是勉勉强强地通过,但他对电脑游戏情有独钟,平时购买了大量的电脑游戏书刊进行研究,醉心于电脑游戏,在游戏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大三时候,还自费去韩国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亚洲电脑游戏大赛,荣获第四名的好成绩。实习期间,总感到少一样什么东西,一直有一种心神不定的感觉,毕业前夕,思考再三,觉得还是开一家游戏店比较适合自己。因他对游戏的独特理解和精通操作,与游戏迷有着共同的语言,没有多长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开业很成功。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及自身条件的不同,其发展的方向肯定也不一样,只有真正地认知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最好的。

2、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预期

对于一个将要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一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却不知其将来结果如何的毕业生来讲,心理变化可能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言表的,个人心情更多的是一种茫然与不安,在我们的高职高专生的身上、闪烁的眼神、表达的语气中或多或少的可以的看到。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过这么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个人心理角度讲,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是成功走上社会的一个成熟标志。这好比是过独木桥,手中的平衡杆(你的成熟心态)将你个人的想法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你要明白,就业的挑战迟早会到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最终要你决断,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需要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要有一种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的意愿,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轻视基层工作,那些在基层工作岗位得到锻炼的学生,往往比那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学生更能驾轻就熟,更能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向上空间的拓展。

四、扎实学业基础

某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份就业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需求行为调查》,调查显示:“专业知识与技艺”列用人单位需求的首位。可见,专业知识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求职的成功与否。

(一)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择业

1、认识专业

从将来的就业角度来讲,专业有冷、热门之分,但却无好坏之分。今天的冷门专业,说不定就是明天的热门专业,抢手专业;倒过来,即使你学的是热门专业,由于你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艺不精,用人单位也未必用你,因此,就专业而言,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学得精、专与否。

2、学习专业知识

专业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动手操作 的过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许,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

在学校里,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突出重点学科,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学会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爱好来带动专业的更进一步。

3、专业对择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对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想在行业中拓展个人空间,其可能性大大降低,毕竟是三年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对于比较强调专业性的岗位,所学的专业往往是竞聘的优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专业,将专业学习作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拓展必备的专业技能,可以这么说,大学里的专业成绩优异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你个人的择业选择的深度和广度。

4、专业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就业适应期,在高校大学生中实施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对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具备某种职业技能,缩短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差距,从而提高择业的机率,显得尤为重要。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很多学生的入行的“敲门砖”,我们发现,许多在校的大学生们,放弃休息与娱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外积极充电,备战职业资格证书,并乐此不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用人单位也是这样认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能力的。因此,在大学三年里,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提倡“一张(学历)文凭,多张(职业资格)证书。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在取得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或网络工程师(中级)证书后,能否多一张”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或“思科认证”;商务英文专业的,在取得四、六等级专业证书后,能否多一张“中、高级口译证书”等。

(二)心动不如行动――计划实施表

当你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后,能否自己动手制作一张二至三年的学习计划表,即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对自己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讲,你是非外语专业的,是否学些外语口语,提高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比如你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是否要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提高自己电脑操作能力。

在此,我们要提醒的是,计划一旦定下来,可以不断地完善,但不要随意的修改大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付注实施。

五、强化社会实践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讲道:高职高专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就是要动手,就是要会做实际事务的。其含意是:高职高专是用来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其前提是强调一个动手能力或者说是操作能力。

实习是就业的预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顺利毕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翻开招聘信息,打开就业网站,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招聘信息不强调社会实践经历的,几乎每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在面试应聘者都会问到:你以前做过什么工作?“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句话成了招聘信息的固定内容。那么,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如何加强社会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呢?找实习工作的渠道一般有:一是可以通过已经实习的学生相互联系,比如是餐饮行业相对好找些,象肯德基、必胜客、棒约翰等,还有一些是商场的促销;或是一些行政管理类的助理工作等,都是同学之间相互介绍所致;二是上网查询相关的网站登录简历,一些大的公司通常在旺季或开发一个项目,特地找一批实习生解决一时人手的短缺,如中秋节的月饼推销,企业峰会的接待,一个活动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等;三是可以找一些中介机构介绍,毕竟他们与企业有着极其的密切的关系;四是学校校内的勤工助学,如帮助老师整理档案、行政部门的文字录入、协助老师开展活动,比如特奥会活动等;建议时间放在寒暑假,因为假期时间相对较长且集中,又不影响学习。在此,也建议同学们注意几个事项: 一是不要怕从小事做起

不要以为是低层次的工作就不愿意做,要知道只有进入企业才能知道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职责,企业文化,人际的沟通,更要知道,内部转岗,比外部应聘更有利。二是不要过分地强调与专业对口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不必过多强调与专业的一致性,一致不一致,转行不转行,关键看岗位与自己是不是合适。过于强调与专业的一致性,只会导致择业面的狭窄,机遇的丧失。因此,实习时要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放在第一位,当然,如能专业对口则更好。

三是不要太在意薪水,过于强调实习薪水,既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又显现出自己不够大气,因为你是来学习的,是来锻炼的,是来拓展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只要你能在实习单位学习新的东西,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综合素质,那么,薪水已不是重要问题了。四是不要因为工作简单而不愿全身心的投入

篇8: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 中职生的就业之路喜忧参半, 喜的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吸纳国, 需要大批的中等技能人才;忧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中职生不断增加, 而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波及全球众多国家, 导致许多企业纷纷减产、裁员, 甚至倒闭, 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忽视。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三大难点

1. 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 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 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 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 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 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 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 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 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 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 就业观念没有更新, 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

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 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 固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 要求工资要高、体面、要求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 因经济危机的影响, 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 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 就业大军增加, 就业竞争日益白热化

2009年2月《武汉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有大学生下有农民工中职生就业遭受“挤压”》的报道, 报道中提到:“石牌岭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往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但今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 目前校方已掌握的就业意向与往年比有一定的差距。该校招毕办负责人说, 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 具有相对劣势, 学历上不如大学生, 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 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上有大学生愿意降低工资找工作, 下有农民工更吃苦耐劳不择业, 经济危机寒流中, 中职生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挤压”。

由此可见, 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

二、就业指导工作需在推陈出新中抓效果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短暂的, 也不具有固定模式。目前, 中职学校都已经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并不断更新指导方式和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1. 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 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 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 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 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 收集整理就业信息, 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 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 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 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目前在少数中职学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 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 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 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009年3月《浙江日报》一则题为《浙江省20多万中职毕业生就业底气九成能就业》的报道中提到:“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今年有304名毕业生, 到目前为止已有127家单位先后到学校招聘, 提供的岗位多达915个。该校校长说, 尽管今年毕业生的需求没有前两年那么旺, 但一个学生有3个岗位可选, 而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学生有五六个岗位等着。”在经济危机面前, 中职学生不为就业工作发愁的原因就是“学校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根据企业需求, 创办了全省唯一的消防器材和蜂学专业, 开展‘订单式’培养。”报道中提到该校今年首届“天篷班”24名学生全部就业, 顶岗实习时月薪就有1800元, 最高月薪达到3000多元, 当地一些知名蜂业公司因为招不到今年的毕业生, 只好预订明年的毕业生。可见“订单式”办学可以作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2. 强化技能, 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专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 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所谓“双证”, 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 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 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 持“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此外, 教育部门、中专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中专生的技能比赛。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不但能锻炼自我能力、开拓眼界, 还能通过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 为日后就业铺好路。2007年7月《半岛晨报》的一篇名为《学生组个人全国第一职教“状元”拒月薪8000》的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篇报道提到大连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拒绝了月薪8000元的工作。他能这么“牛”的原因就是在2007年6月结束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上, 他获得了学生组个人成绩全国第一名。虽因要继续上学深造拒绝了高薪工作, 但他说:“我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了, 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可能还没有我高。”可见, 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 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 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有利于社会, 有益于人民, 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内容,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 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2008年9月《中国纺织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中职生创办服装工场产品远销国内外》的中职生创业故事。故事主人公是“80后”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他们在一家童装企业工作, 因为表现优秀, 月薪达到了5000元, 但他们不放弃创业梦想毅然辞职, 成立了服装设计室。经过近3年的拼搏, 他们在2008年开办了自己的服装生产工场。而今他们设计的服装已经远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 开办的服装加工厂也陆续接下国外客户的订单, 成为中职生创业的佼佼者。事实上, 中职生成功创业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不可否认, 一个中职生创业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但只要掌握扎实的技能, 结合不断更新的知识, 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因此中职学校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创业。

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 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快见效的方法是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 鼓励学弟学妹。因为师兄师姐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 学生们爱听, 也听得进去, 能学到很多东西。

总之, 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 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 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 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摘要: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 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纪新华主编.招聘与应聘[M].南海出版公司, 1998.

[2]高长路著.下岗忧思录[M].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

[3]李五一等主编.21世纪最赚钱的30种职业[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7.

[4]谭保斌.班主任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疯狂的体育课作文800字下一篇:项目安全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