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文档

2024-06-08

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文档(精选8篇)

篇1: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文档

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

所谓读后感就是先读后感,先读就是在动笔前先读懂原文的内容,是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复述和浓缩;后感就是在读后联系原文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它是在“读”的基础上引发思考与认识。读后感由“读”和“感”两部分组成,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一、紧扣原文,抓住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针对原文的内容而发的,原文的内容是“感”的依据,“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和体会。因此,写读后感必须认真阅读原文,获得真切感受。只有感之深才能言之切,没有真切的感受,读后感就写不具体。但也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淡,而要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即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句话,或某一问题,把它分析深刻、透彻,这样才能做中心突出,选材集中,使人愿意看,并有所启发。

二、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阅读文章后,要让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形成文字就是感想。写感想时一定要让学生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怎样才能让读后感写得具有真情实感呢?一方面要联系当前的形势,努力挖掘某些社会现象及自己身边发生的有新意的事情来写;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这样的读后感才会有血有

肉,中心鲜明。

三、叙议结合,表达感想。

读后感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但必须以议为主,把读后感写成议论文。叙述时可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切忌大量摘录;所叙述的事实必须与中心思想有关,能够证明论点。读后感中的议是叙的深化,它必须在叙在基础上议出自己的感想。

总之,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学会并写好读后感。

简要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篇2: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文档

1.认真审题。

中考作文最大的忌讳是草草审题,草率下笔。可以说审题是任何作文的关键步骤,如果你都不知道出题人想要你写些什么,或者什么才是本次作文所提倡的,赞同的,而写出了主题思想与之相反的作文,那么你肯定是低分作文。

近些年来的作文要求,很多都是目前社会上流行,或者热门的话题。而这个话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偏向真善美的,或者是国家提倡的行为,因此考生切不可过于个性,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要尽量使作文的主题靠近正确而非大众的结论。

2.开头要简洁,要用适当长短的文字,快速的说明问题。

作文的开头是整篇作文的面孔,即要用较短的文字,迅速给你的作文写一个素描,表明本文对话题的立场,要使看卷的老师通过第一段文字,就可以知道你在整篇文章中的主张是什么。要避免在开头有那种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说法,或者有议论没结论的写作方法。

3.作文的第二段是对第一段思想的承接和发挥。

在这一阶段,考生可以用简练的文字,说出为什么要有第一段这样的主张,或者批驳其他假设的错误观点。这一段的目的是给考官看你立论的根据,还有所认识的文章主题思想都有哪些对立面。

4.第三段最合适举例正面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没有例证的论文是没有味道的作文,很显然,如果都立论正确的作文,文章里包含的主题思想是相近,如果没有例证的区别,很多人的作文会雷同或相似。因此考生一定好列举一些典型,而新鲜的例证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5.第四段适合列举反面的例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面支持。

正反对应的证明,对于议论文来说很能增加其论证的精彩性,也能补充论证的从分性,是论证更加全面。

6.第六段适合总结结论,将结论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论证。

7.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束文章。

以上就是一个规范的论文的写作方法,只要考生对作文材料分析准确,然后又能按照这种套路来写作,那么这就已经是一篇成功的中考中文。

精锐专家指出,中考对很多人机会只有一次,在写作的时候有理性冷静的对待,宁可坚守中庸之道,也不可豁然冒险,使自己的作文立论偏激,古怪,严重的脱离了出题人原始初衷。另外,从行文的章法和外在表现来说,也不可过于个性化,如采用诗歌的形势,剧本的形式来写作,从而规避了考试想要考察的范围,一旦不被评卷老师所理解,你的作文很可能就成为“严重”的低分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

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

3、凭图学词;

4、组词扩词;

5、选词填空;

6、词语搭配;

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

9、词语分类;

10、联词成句。丰富了

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

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

篇3:如何写好读后感

首先, 围绕感点“读”。读后感重在“感”, 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 “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 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 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 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 “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要认真地读懂原文, 抓住整篇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读的是记叙文, 就要弄清文章所记的事和所写的人, 所表现的主题, 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读的是议论文, 就应弄清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用了哪些论据, 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读是写的前提。只有把所读的文章真正理解了, 中心抓准了, 写的时候才会不偏题。

如, 写《读 < 岳阳楼记 > 有感》一文, 你首先就应读懂原文, 把握原文的中心:《岳阳楼记》重点不在写景, 而在表达作者“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扣住这个中心来写, 文章就不会偏题、跑题。如果你把立足点放在“岳阳楼之大观”或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上, 虽然没有离题, 但比起围绕中心来写就逊色多了。

其次, 分析材料“感”。在引出“读”的内容后, 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 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 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写读后感重点在“感”字上。读文章要善于提出问题, 然后去思考, 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会有感受、有启发, 才会产生联想。如, 读了《岳阳楼记》, 你就应去思考:范仲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何以具有“以天下为怀”的“忧乐观”?当今社会是否存在具有这种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我们当代青少年要不要学习这种精神?……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感想。而在诸多感想之中, 联系实际所生发的感想是至关重要的, 写读后感的意义也在于此。那么, 是否要将所有感想都写进去连缀成文呢? 当然不能。写“感”, 要找准一个“感点”, 选准一个角度,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像写一般议论文一样,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 切忌面面俱到, 泛泛而淡, 贪多求全。

再次, 联系实际“扣”。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 感不能深入, 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 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 不能给人以震撼。联, 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 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 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初学写读后感的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文章开头扣一下原文, 引出本文的观点 (感点) , 然后展开联想, 随意发挥, 与原文“脱离关系”, 毫不相干。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就是由“读”写“感”, 扣牢原文写感想。离开原文, 随意发挥, 还叫什么读后感呢?要恰到好处地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语句, 有意识地引进原文的一些内容;不仅文章的开头、结尾要“扣”, 文章的主体部分更要“扣”。做到时时不忘原文, 处处扣牢原文。切忌撇开原文, 写一篇与原文毫不相干的文章。但是“扣”原文不能过多地引用原文或重复原文内容, 更不能把读后感写成原文的缩写或内容提要。

总之, 读后感要有“读”有“感”, 先“读”后“感”;有“感”而发, 联系实际;扣牢原文, 结构完整。同学们只要认真学习, 勇于实践, 就一定能写出像样的读后感来。写好读后感还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读后感的结构与议论文基本相同, 一般也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分成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感点) ;正文部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或强调中心, 或提出希望, 或发出号召。

篇4: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关键词】 阅读;课外书;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1.读懂原文是关键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升华。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若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文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怎么会有感呢?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而实在。

2.正确选择感受点

有一名学生读了一本介绍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著作,毛主席冬天游长江的壮举,让他佩服;毛主席一件衣服上下打了七十二个补丁,勤俭节约的品格,令他感动;毛主席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气度,使他折服……读完这本书后,他想把这些感触都写到作文中去。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确定感受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一篇读后感往往只写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量。二是写出新意来,切忌随人其后,要用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想,投入地去写。以大家熟知的“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故事为例,若从虎吃掉驴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面对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要惧怕,只要勇于正视,敢于斗争,就完全有可能战而胜之;而从驴被虎吃掉这一角度去思考,可以想到外强中干的人最终会身败名裂,没有好下场。可见,写读后感时要正确选择感受点。

3.围绕感点,引述内容

读后感是“读”后所得,写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原文,围绕感点,适当地引述原文,让人家看得出的确是读有所获。如果脱离原文,别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这感受从何而来。如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卖火柴给妈妈买药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冻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点。由此可见,“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时不能太多,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读后感”就变成“读后抄”了。

4.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抓小女孩对妈妈很有孝心这个感点,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惨这个感点,还可以抓……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写好读后感的步骤

5.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5.2、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他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5.3、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5.4、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篇5:小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2010

从读学生博文中,我看到好多孩子在这个寒假都有写“读后感”的作业。阅读了多篇以后,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读无感。

“读后感”,就是不但写出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还要把自己从阅读中所感受到的表达出来。有个别孩子在写读后感时,只是介绍了自己阅读的大致内容,而感受则只字未提。

2.读、感分离

一个人的阅读感受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阅读中来。也就是你阅读了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感受。有的孩子写了大量的阅读内容,而感受是从其中很少一部分阅读内容中得来;还有的孩子在写读后感时,“感”的内容与所阅读的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

3.重读轻感

在浏览学生的博文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写读后感时都是先详细叙述书(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段用较少笔墨写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我认为,像这种情况,属于重“读”轻“感”。

写读后感,如果把重点放在“读”上,就成了好书介绍了。所以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感”上,而“读”只是“感”的一个诱因或者说是酵母。只有这个“诱因”或“酵母”与读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经历或者想象等发生共鸣的时候,才能产生感受,否则,“读书”只能说是看文字。

那么小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我认为:

一 抓准“感点”

“感点”是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最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感点”应与原文主旨相符,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所阅读文章中找出重点句子谈感受。每当读完一篇文章、一个章节或一本书时,就要合上书本认真想一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是被书中人物的品质、精神所感动、或者是作者的写法给你写作上的启示?如果你没有一点感受,那么就应该是没有读进去或者没读明白,不妨再读

一遍,直至有感受为止。也许你的感受有多方面,可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阐述,也可以列条目逐一介绍。

我在写《生于天空》一书的读后感时,就采用了“列条目”这种写法。

二 略写文章内容

写读后感,不要花大量的笔墨写你读到的内容,只把与你读书感受相关的内容概括写出来就行了,其它一概不要。

如:博友“地下工作者”的“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一文中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红色部分为主要内容):

前不久,我读了英国作家丹尼笛福着的《鲁滨逊漂流记》这本●

书。我被鲁滨逊克鲁索这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的坚毅性格和英雄●

本色所深深地吸引了,不禁有感而发。

故事主要说了鲁滨逊●克鲁索舍去了安逸、舒适的家庭,私自出海航行。有一次,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但他凭着自己的生存技能和坚强意志,度过了荒岛28年的孤独时光。

三 详写读书感受

写读书感受时可以直接描述,还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来表达。也就是读着文章的内容,可以联想到名言警句、自己的经历、名人故事、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或者从媒体上看到的有关报道等等,这些都属于读书感受。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联想一定要根植与“阅读”,否则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是博友“智慧宝石”写《傻娘的爱》一书的读后感时的片段: 读完《母亲的眼泪》,我就想起我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每次下班后,还操心放学的儿子有没有吃饭?然后火速冲向家里去厨房做饭。当我回来时,香喷喷的饭菜已经端在我的面前,吃完饭后,她又开始家庭工作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联想到名言警句)这一句古诗最可以表现母爱的伟大,每位母亲都是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一如文中的傻娘。

父母对子女的爱,大多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平平淡淡是爱,轰轰烈烈也是爱!

这些点点滴滴的爱,积累起来,就是一生最珍贵的财富!(直接表达读书感受)

四 巧用表达

从学生的博文中,我看到大部分孩子都采取了先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写感受的写法,这属于“先读后感”。还有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就是“边读边感”,也就是边写读到的内容,边写感受,也叫做“夹叙夹议”。

下面依然以“地下工作者”的“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为例: 黑色的字是作者读到的内容,红色的字是作者的感受。

被困荒岛的鲁滨逊在岛上做了一个“日历”,并且每天写日记。这正是他不屈不挠的意志的表现。他这样做,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着,且活得明白,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没有因为漂落到荒岛上而失去踪迹。表现出了他坚强的意志,也反映出了他是一个不屈不挠,渴望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在荒岛上他用勤劳创造了生活,创就了人生。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从中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坚强,生存信念极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情于创作。正是他的这些精神品质,才使他把握住了生存机会,创造了物质条件。

身处困境的鲁滨逊用笔记的方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用“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他的幸与不幸公正地记下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滨逊在鼓励鼓励自己不气馁,对于各种消极的事情也能感受到极积的一面。是啊!在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把事情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受到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极大的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这本书给作者的总体感受)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条主线,否则就容易导致中心分散。本文,作者感受到的是鲁滨逊的坚强。初学者建议采用“先读后感”的方法进行写作。

再者,写读后感的开头不一定都遵从“我读了×××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的模式,有时,一种新颖的开头方法更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仍以博友“智慧宝石”写《傻娘的爱》一书的读后感时这样开头: 当我们困难时,谁会第一个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伤心时,谁会第一个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成功时,谁又会第一个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自己的——母亲!

篇6:如何写好读后感

读是基础。要写读后感,自然要树立在读的基础上,要读的有两点,1是故事情节,2是文章的内涵。对于文章的理解人人都不同,只要不偏离大方向,最佳有所立异。在读的时候还应当注意跟着自己的感情做批注。

感是重点。感想一定要联络糊口,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不会流于空口说。

资料辅助,有的时候,适量地收集一些资料,可以增强你的感悟,让你的文章更有感情。但切忌在读后感中照抄资料。资料是用来激起感想的,不是做写作内容的。

篇7: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每位有哪些启发。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的高价,从拍卖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这本来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用了昂贵的代价才买回来,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读写目标

1.阅读读后感范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法。2.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3.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你写

思路点拨

选材指导

1.写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2.写读书后自己独特的感受、体会。3.写读书后受到的教育、启迪。

构思示范

此次写作的内容是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整理自己的思路: 1.你想写关于哪篇文章或哪本书的读后感?

如: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亲亲我的妈妈》,看到它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它不是脍炙人口的寓言,也不是抒情的诗歌,而是一本令我回味无穷的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2.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这是一部关注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小说。作者黄培佳用充满灵性的温情笔触,叙述了弟弟和妈妈相识,相处中的陌生,微妙和忐忑。故事起落有致,扣人心弦,文笔潇洒俊逸,激荡心灵,有着很浓的生活气息。

3.这部小说,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如: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感受最深:当妈妈舒一眉找不到之前用过的创可贴时,发现了儿子的一个箱子里都是她用过的东西,妈妈很疑惑,而儿子的回答却让妈妈大吃一惊,儿子说,因为这些东西有妈妈的味道。看到这,我知道弟弟对母爱的渴望,我明白弟弟非常爱妈妈。因为亲情是最宝贵的,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

主题提炼

1.感受书的无穷魅力。2.表达对书中人物的敬佩之情。

2.表达读书后的感受和体会,受到的教育与启迪。

方法指导

读后感,是指读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那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一、认真阅读,做好笔记。

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延伸、发展。首先要认真读,要理解主要内容、写作意图。其次,是把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弄清楚,做好读书笔记。

二、精读原文,选好“感”的触发点。

精读,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当然,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浑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钻;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三、深入挖掘,要联系实际。

写读后感一定要在内容上深入挖掘,联系实际,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文章有血有肉,有针对性。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做到议论、叙述相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作文小提纲

作文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作文主题: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己做生活中的男子汉,表达对保尔的敬佩之情。

开头:(第1自然段)总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顽强品格令我敬佩。中间:(第2自然段)简单叙述保尔的故事。(略写)

(第3自然段)列举身边的人畏惧困难的事例,和保尔作对比,彰显保尔的伟大。(略写)(第4自然段)由保尔联想到自己,描写在保尔的鼓励下“我”战胜困难的事。(详写)结尾:(第5自然段)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鞭策自己做生活中的男子汉。

升格指导

草稿文

赞美

——读《玛拉的奇遇》有感

赞美,可以使自卑的人树立信心,可以使伤心的人变得快乐,可以使平凡的人创造辉煌——这是《玛拉的奇遇》馈赠我的礼物。

小姑娘玛拉唱歌不好听,所以没能加入合唱团。当她在公园里情不自禁高歌起来的时候,却有一位老人夸赞她唱得特别动听。玛拉第二天又去了,老人依然夸赞她“歌声动听极了“„„十多年过去了,玛拉终于成了著名的歌手,而这时她才知道,那位夸赞她歌声的老者原来是位聋人„„ 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个微弱的赞美的声音,竟然能成就人的辉煌。

赞美,使玛拉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样,生活中,一句不经意伤人的话也可能使人彻底绝望。“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是选择伤害别人还是选择让他人快乐、成功呢?当然是后者,我们何必吝惜自己对他人的鼓励呢?要学会赞美,当学会去鼓励他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今天的天空格外的蓝,今天的鲜花格外的香,今天的心情格外的轻松愉快。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其实或多或少有点自卑,而他们的自卑,说不定就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也说不定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给他鼓励、力量和勇敢站起来的信心。

赞美就像空气,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可以拥有。它看不见、摸不着,却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赞美,就像那位聋人,用真诚的鼓励向他人打开一扇继续努力的窗吧!捧着书,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世界的美好,世界因为有了赞美而丰富,世界因为有了赞美而精彩。赞美,是多么有魔力的字眼,我们何不天天留在身边呢!

让赞美,永驻我心,永驻人间吧!

方圆诊断

首先要肯定这位作者文笔流畅,作文功底扎实,文中不乏令人称赞的优美词句。其次,小作者也掌握了写好读后感的方法,即联系生活实际。但是在联系生活时,却没有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因此略显空洞。

方圆建议

在联系生活时,讲一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发自己对“赞美”的感想,会更真实,更能打动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部分语句还不够精练,例如,结尾两个自然段,就明显有点重复,应该删掉部分语句。

优秀作文

赞美

——读《玛拉的奇遇》有感

赞美,可以使自卑的人树立信心,可以使伤心的人变得快乐,可以使平凡的人创造辉煌——这是《玛拉的奇遇》馈赠我的礼物。(开篇总述赞美的力量之伟大,“馈赠我的礼物”,用词富有诗意。)

小姑娘玛拉唱歌不好听,所以没能加入合唱团。当她在公园里情不自禁高歌起来的时候,却有一位老人夸赞她唱得特别动听。玛拉第二天又去了,老人依然夸赞她“歌声动听极了“„„十多年过去了,玛拉终于成了著名的歌手,而这时她才知道,那位夸赞她歌声的老者原来是位聋人„„(平常的故事,不平常的结尾。)

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个微弱的赞美的声音,竟然能成就人的辉煌。

不由得想起“六一”儿童节那段难忘的经历。(由书中的“赞美”过渡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我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赛前我排练了很久,但是也挡不住内心涌动的紧张。正当我唱得投入时,意外发生了,伴唱带没声了!一时间我慌乱地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心想:“演砸了!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心里描写很细致、真实。)突然,我看到台下班主任的目光,他正微笑着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唱得很好,继续表演吧!”我一下子镇定了许多,继续唱了起来,但是声音不是很大„„这时,我们班的同学为我打起了拍子,接着,前排低年级的小朋友也跟着和起了节拍,慢慢地台下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为我打起了节拍,这让我感动得快要流泪了。(老师的目光和同学们打的节拍是对我的鼓励和赞美。)我站在舞台上,不尽的感动包围着我,我尽情地歌唱着,歌声越来越响亮,最终我取得了第二名!

赞美就像空气,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可以拥有。它看不见、摸不着,却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赞美,就像那位聋人,就像我的老师和同学,用真诚的鼓励为他人打开一扇继续努力的窗吧!

捧着书,我想了很多„„我想到了世界的美好,世界因为有了赞美而丰富,世界因为有了赞美而精彩。让赞美,永驻我心,永驻人间吧!

学习与借鉴

1.内容: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感受,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使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赞美的巨大力量。2.语言:写“六一”儿童节演出时,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真实,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佳作示范

读《平民总统林肯》有感

胡轶欧

《平民总统林肯》一书中介绍的小林肯,家里很穷,但年幼时他勤奋好学。他读的第一本书是母亲的《圣经》,他用自己喜爱的“弹弓”和“冰猴”与小朋友米勒换了一本《算术》和一本《拼读课本》。当时纸和笔价钱昂贵,小林肯买不起,所以他只好把土铺平当做纸,找一根树枝当做笔,天天就这样练字。后来他从牧师那里学了很多知识,懂了很多道理。(具体描写林肯克服困难读书的事例。)

林肯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有一次,他在路边玩,看到几个白人手里拿着鞭子,赶着一群用铁链锁着的黑人。他想白人是人,黑人也是人,为什么白人要欺负黑人呢?太不公平了。他暗暗发誓,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让黑人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再写林肯立志的事。)

林肯是一位只读了一年多书的平民,却当上了美国的总统,向世界发表了《解放宣言》。(通过对比写出了林肯的了不起。)林肯之所以取得如此了不起而伟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是分不开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即使出生在富裕家庭,或读过大学,但心中只想自己,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心中想着别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有句名言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写出了“我”的深刻感受,并引用名言,点明“我”努力的方向。)

佳作亮点

读书要抓住重点,才能有所收获。小作者读《平民总统林肯》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结合自己的想法,重点思考林肯小时候读书和立志两件事,围绕林肯在成长过程中,努力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的特点,写出了林肯的伟大之处。这位小作者读书一定非常认真,所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写下了这些感想,文中不仅抓住了书中的要点,并且作了较为准确的阐释,从而提炼出主题意义。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张思雨

“砰——叭!砰——叭!”爆竹声震耳欲聋。今夜的天空多么美丽,红的、绿的、黄的焰火在空中飞舞着,远处不时泛出一道道红光„„因为今天是除夕!但美丽的夜晚,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和爆竹的轰鸣,都没有使我从悲伤中摆脱出来,(除夕的欢乐气氛和“我”的悲伤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因为那《卖火柴的小女孩》震撼了我。即使在这欢乐的气氛中,我的泪水还是止不住往下流。

我仿佛看到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我面前。她那又冷又饿的可怜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到小女孩叫卖火柴的声音,那凄凉的声音像一支利箭戳人心碎。我仿佛又看到蜷缩在冰冷墙角下瘦小的身躯,仿佛又看到小女孩向点燃的火柴投去渴求的目光。“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小女孩的外貌和叫卖声展开丰富的联想,催人泪下)我想:要是小女孩和她的奶奶“飞”到我们国家来,那一定会得到无限的幸福,吃得饱,穿得暖。啊,你们来吧!来吧!大家欢迎你们。

但是,我这天真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她们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里,等待她们的将是贫困与剥削,痛苦与死亡。穷人渴望自由的愿望是无法成为现实的。所以,“她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看了这撕人心肝的话语,我不禁痛恨资本主义的残酷,是这种罪恶的社会夺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抓住文中感人的语句,痛斥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这时,一阵猛烈的爆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起身走到了门外,“瞧,‘天女散花’!”听到这欢呼声,我不禁仰望天空,当彩色的焰火升到美丽夜空的瞬间,我仿佛看到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在红红绿绿的焰火中站着,幸福地微笑着。(首尾照应。)

佳作亮点

除夕夜,爆竹声震耳欲聋,天空的焰火美丽飞舞,伙伴们欢声笑语;而这些,却引起了“我”相反的联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最后惨死在街头。文章运用相反联想,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痛恨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篇读后感,写出了小作者的独特体验,文辞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上乘佳作。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邓可书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儿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儿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儿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儿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儿去了?(用五个问句开头,引起读者共鸣。)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昔日的“华丽”和今天的“废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和对当时清政府的软弱的无奈之情。)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毁灭。

1904年,在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在第三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是日本和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打仗。为什么日本和俄国敢在我国土地上打仗呢?因为我们中国太弱,太弱。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珍藏有中国的文物近百万件,流失在民间的就更是不计其数。惋惜、愤怒之余,我一定要立志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把祖国失去的全部拿回来,而不是花高价买回来。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明天,加油吧!(结尾表达了作者振兴中华的决心。)

佳作亮点

这是一篇构思奇巧的读后感。文章的开头,小作者连续用了五个设问,构成了排比,十分有气势,震撼人心。然后具体谈感想,说体会。结尾表达决心,发出号召,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让我们用心保护地球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冯泽晖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我明白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开篇简单明了,交代了自己的感受。)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地球是晶莹的,美丽的,但又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上面还有相互交错的蓝色和白色的花纹。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源,而人类还给它的是什么呢?是一堆一堆的垃圾。由于人类不知珍惜,无节制地开采各种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欧洲一些国家由于过度排放废气,小孩画画时,把天空都画成了黑色。很多地方滥用杀虫药,破坏了水资源,这些都危害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小作者指出地球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保护地球。)

科学家已明示,人类破坏了地球环境,在距地球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是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的。就算有,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最多也就能移民一小部分,大部分人仍无法转移,所以不能指望破坏了地球环境再进行太空移民。过度排放的废气破坏了大气层,大量的紫外线射了进来,使全球气温上升,南北极的冰就会融化。而南北极的冰一旦融化掉,会使海平面上升几十米,那时地球就会变成水的世界。(指出人类必须要保护地球,因为我们已没了退路,保护地球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教育。我希望地球这位伟大的“母亲”能够永远做我们的“母亲”,也希望人类不要把环保只写进宣传标语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让我们向全世界呼吁:让我们用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吧!(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呼吁全人类一起保护地球,感受深刻。)

佳作亮点

读后感是认真读文章后的感受。小作者通过认真读文章,指出地球是美丽的又是脆弱的,由于人类的破坏,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还警示大家,如不保护地球,人类会面临更大的灾难,提醒人们一定要保护地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家园。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说理充分。

普通的泥土,浓浓的乡情 ——读《珍贵的礼物》有感

佚名

读了《珍贵的礼物》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游子那份故土难离的感情。作者的外婆从巴黎来看望她和妈妈,还带了许多礼物送给院子里的小朋友。当外婆要走的时候,作者和院子里的小朋友都绞尽脑汁地想:送什么礼物给外婆有意义。有的送精致的竹筷,有的送香喷喷的龙井茶,还有的送漂亮的杭州折扇„„而作者却送了一盒泥土给外婆。外婆见了,两行热泪扑籁籁地落下来,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浓浓的亲情、乡情。)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泥土有什么珍贵的呢?(巧用问句,引起下文。)我开始时也这样想,但又想如果不珍贵的话,作者又怎么会把泥土放进精致的小储蓄箱,盖上白布并上了锁呢?外婆见了又怎么会流下热泪呢?我带着这些疑问去问表姐。表姐听后,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在外国发了大财,在那里定居,并把妈妈也接了去。有一次,他要回家乡,问妈妈:“你要我给您带点什么?”他妈妈说:“你给我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就够了。”家乡的泥土,寄托着老人的乡情啊!(最普通的事物,寄托最深厚的感情。)

而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国家想去侵略另一个国家,先派人带了许多礼物去探听虚实。对方已觉察到来访者的企图,但仍然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并且回送了许多珍贵的礼物给来访者带回去。当来访者要上船走时,送行的人们取出很多双鞋子,请来访者换上。来访者很奇怪地问:“这鞋还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新的呢?”送行的官员回答说:“我们不容许别国的人带走我们的一点泥土„„”(普通的话语,深切地表达了保卫祖国、热爱故土的豪情壮志。)这泥土,就是国家的象征啊!

听了这两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开始领会作者送泥土给外婆的含意和外婆流泪的原因了。是啊,泥土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不起眼、很普通的,但对于居住在国外的外婆来说却是珍贵的。这片曾生她养她的故土,曾经伴她走过了多少春秋,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回忆。她带走的只是一点点泥土,留下的却是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眷恋。

游子远在异国他乡,可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是无法言表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思乡之情也会与日俱增。已经上了年纪的外婆,对于她来说一般的礼物都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而一把故乡的泥土,却能寄托她的思乡之情。

世上有百种言语,难忘那浓浓的乡音;人间有万般情谊,难忘那浓浓的乡情。掬一把故土,让思乡的热泪尽情长流;掬一把故土,让思乡的愁绪尽情诉说。(结尾点题:普通的泥土,寄托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佳作亮点

小作者对《珍贵的礼物》一文,感受颇深,写作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浅入深,由淡到浓。文中穿插的两个小故事,有力地起了佐证的作用。文章剪裁得当,条理清晰,通过议论间接抒情,富有感染力,是一篇较好的佳作。

素材超市

词语轩

崇敬 激励 鞭策 精华 渲染 陶醉 辛酸 虚度 珍惜 顽强 钦佩 退缩 挫折 渗透 慨叹 伴随 憎恨 回想 品味 体会 佩服 始终 孤独 博大 深沉 惋惜 耐人寻味 争名夺利 不堪忍受 坚定不移 轻而易举 爱不释手 呕心沥血 排忧解难 浓墨重彩 如临其境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奋发图强 饱经风霜 可歌可泣 大义凛然 羞愧万分 赴汤蹈火 一丝不苟 永不言弃 不屈不挠 不堪一击 化为乌有 自圆其说

佳句苑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在此,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不要再乱杀一禽一兽,不要再杀害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个个生灵。

■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要长成百年参天大树,就必须要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把根扎在很深的地下;人只有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才是一个坚强、经得起生活考验的强者!

■汤姆•索亚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他的世界充满阳光和希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有快乐,美梦便会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出一片人生的晴空,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梦。

■自从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是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妙段阁

■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感到崇敬呢,还是感到惋惜呢?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多么想喊:“快!快从火里跳出来!”然而他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是什么精神使他没有从火里跳出来?难道他是钢铁铸成的吗?不,他不是,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读了《论语》,最令我感慨不已的应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它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浑身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它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在生活中,是不允许松懈的,遇到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就应以他为榜样,虚心向他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此外,遇上品行低劣的人,不只是蔑视他,更应该扪心自问,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毛病,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修养。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一种不同的心情。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它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名言名句

篇8:如何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时,因无材料可写又为了完成任务,拿起笔来不知写什么,写了半天还是寥寥几笔,只好绞尽脑汁凭空捏造事件,脱离实际,生编硬套,

在学生莫名其妙时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学生有了刚才看不清字的那种切身的痛苦体验,所以在那篇作文中他们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深刻。

2. 营造民主氛围,发展创新思维

一篇作文有无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是否创新。写作中的思维创新指的是不囿于某些固定的写作套路,对自己笔下的生活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彰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个性。

创新写作思维的实现,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创作氛围,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初中生正处于花季雨季的大好年华,思想活跃,思路敏捷,每一个学生都会有通过创作表达自我的欲望,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并以量化训练驱动学生的自由写作行为,辅之以热情的鼓励、肯定和恰当的引导,他们的作文就会逐渐写出新意来。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放开”,让学生多写“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随笔、观察日记、读书札记等。同时,教师在具体的写作指导中还可以读促写,通过同题作文多角度选材立意、同一中心多方面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例: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重新设计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结尾,在比较中进行发散性思维;扩写陆游《书愤》中诗人被劾去职、归老还乡的几句诗,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写出具体情景、场面、人物细节和心理活动;结合《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经典课文,仿写融情于景、感悟自然人生的散文等。

3. 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针对当前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的具体情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1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材料积累,追求作文的实效性。例:在完成了对“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事迹介绍和摘录任务之后,可让学生利用其中的一两个人物的事迹去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主题,写一篇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个人心灵成长的文章,从而强化学生运用积累材料写作的意识。

3.2赏析时文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学生作文时只有打开情感的闸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让文章富有生命力。针对目前部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难以调动学生写作情感的缺陷,教师教学时可采用适时提供时文以供学生赏析的做法。由于这些文章比较贴近现代生活,较能引起中学生的感情共鸣,他们读后不但能留下较为长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例:欣赏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之后,学生们为腊梅的遭遇而叹息,又被腊梅那坚韧的品格所折服。于是废话连篇,这样写出的作文既不真实,又不自然,缺乏生动性,令人读起来枯燥无味。

为什么许多书本上的作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那是因为作者都是亲身感受生活,以生活内容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事件或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作文的素材问题。一是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捕捉有意义、感人的事情和景物,要求用日记本记录这些人和事。二是教他们多思考,一个材料要从不同的角

在这叹息、折服所催生的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中,一篇篇略带模仿痕迹但却又形质兼美的文章相继出现,如《假如你想做一株小草》、《假如你想做一棵青松》等。

3.3丰富想象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当前中学作文缺乏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作文水平低下,写作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由此可见,丰富想象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离开了想象就不能写出好文章。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4开展活动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开展多种写作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做法有:(1)举行各种征文比赛。如“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写作擂台、“世界读书日”读书征文、“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2)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演讲、辩论、诗歌朗读、话剧表演等,以此活跃校园文化,充实笔中人生。(3)提倡多样化写作方式。如漫话写作、课本剧编写、生活小品创作、情景作文等。在常规性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入这些新鲜的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写作与生活的关联,不为应试而作文,而是为生活而作文。

3.5“下水引路”

实践证明,倡导教师写“下水”作文,与学生共同感受写作甘苦,可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沟通,使学生产生跟教师挑战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可给学生最感性的写作素材。

4. 发挥评价作用,促进能力提升

“赏识是最好的鼓励。”为了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要变挑剔者为欣赏者,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味、去肯定、去赞扬学生文章中这样或那样的优点,或欣赏其妙语佳句,或欣赏其幽默风趣,或欣赏其独到见解,或欣赏其可贵品质。教师对于文章中的错误指出要有计划有层次,不能一次性地指出许多缺点,把文章说得一无是处,使学生失去信心,要用商量的语气或提出建议的方法提示学生改正。此外,教师可多采用面批面改的方式,让需要帮助的学生收到实效,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总之,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不良现状,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变“灰色作文”为“绿色作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顾春美

(启东市龚家镇小学,江苏启东

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

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学生的习作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同的习作却写出了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题目不同,内容一样”即“换汤不换药”现象;写作过程或冗杂繁长,或极尽“简洁”、三言两语,最终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还有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矫揉造作现象严重;再如“流水帐”作文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即过分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练习说话,即口语练习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自己心里想得挺好

度观察,去挖掘它们,力争从小材料中挖掘大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多角度地去看,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体会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指导阅读,从中积累写作知识和收集作文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论衡》,这与他年轻时期在洛阳太学,不分白天黑夜不懈地阅读藏书有关。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词汇积累极少,语法和修辞等又不能应用自如,加上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语基知识和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书读得多,不仅字词运用自如,写作材料也会多起来,这样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笔流畅。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要多看书,多记笔记,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后,作文时就能随心所欲的表达。

三、指导学生分析例文,并模仿别人进行写作

小学生对作文的理解不深,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还不大懂得该如何去组织材料及表达思想,因此遇到作文练习时通常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大部分学生都渴望有一篇好的例文可以借鉴和启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布置作文时,我都会拿事先准备好的一篇同名或内容相近的优秀作文来朗读,并和学生一起想想别人是怎么样写的,该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它通过一件(或多件)什么事来表达?为什么选用该事?

的,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与之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新教材在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了语言的实践性,而口语的表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背诵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口脑合一”,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真情实感

新课程更注重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言之无物”,“无从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得自然、顺手和流畅。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笔下要随着自己内心感情的流露而活动,那样才会真实、自然、言之有物,乱编乱造只能事与愿违。

三、注重积累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它作为文章构成的重要成分,在

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通过优秀文章的分析,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总体印象,以及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迪,使他们能够模仿。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但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切勿抄袭代替。但为了不千篇一律,培养学生个性,我还鼓励他们课后自己多阅读多分析。

四、指导独立写作要明确主题,激发他们写作情感

要求学生独立写作文时确立中心思想,要有健康向上的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要有写作激情的流露才能打动别人。作文强调真情实感,教师要旁敲侧击,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教学要在学生下笔前,引导学生写提纲,设计好作文的主题和材料,对学生加以个别辅导和点拨,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写成提纲,再说出来,最后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不恰当的写法、缺乏情感的材料等问题一一指导并进行纠正,使学生的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要求坚持写日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是要向学生灌输写作的重要性,当学生从心里感到写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技能,并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时,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生成。其次是要经常举办一些作文竞赛、作文展览、文学社等活动。不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他们一旦受到鼓励,都会欣喜若狂,作为老师应仔细观察并珍惜学生的每一次创举,并能及时地对该同学给予肯定和高度赞扬,鼓励他大胆地、尽情地去想象,去创作,让学生参加写作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提高写作技能。并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坚守心中梦想下一篇:2017咸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