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2024-07-13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共11篇)

篇1: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推荐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学好文言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抱怨文言文太难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这主要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不能吸引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困难。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越多,学习动力就越大。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就会有充足的动力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动学习文言文知识。因此,任课教师要想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头疼、害怕的情况,首先就要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动力。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难学的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内容远离实际生活,对此,任课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教学方法,尽量让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靠近现在所生活的内容,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1.利用成语、典故等引入课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来自文学原著,像《出师表》《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学生对原著所讲述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任课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对原著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白话文小说、文章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在了解原著故事的同时就会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地了解和学习中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例如,在讲解《出师表》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出师表》所讲述的故事背景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增加对《出师表》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出师表》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

2.根据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课文

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上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文言文的背景加以了解,就会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课本内容,增加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以唐代和宋代为例,唐代的政治清明,科举制兴起,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表现为大气磅礴的风格,读后让人心胸非常开阔;而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两宋矛盾尖锐,因此在文学作品风格上相对较为婉约。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对文言文的风格、内容加以理解,也会对不同朝代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不同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也会不同,相同的作者所处的时期不同,文学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学生对不同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

3.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讲解

多媒体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趣味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进行讲解,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背景了解,就是增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阅读,对课本内容进行领会

语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非常重要。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语感进行理解和学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语感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感应当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进行提升和培养。其实语感是通过日积月累地接触形成的一种直觉和理解,因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篇幅逐步加深对文言文学习的语感,从而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了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关注单字解释和句子翻译

我们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学习英语单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是同样道理,想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就要先掌握文言文中的单字解释。学会了单字解释后才能够结合一定的语法和句子安排进行句子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所传递的内涵、反映的深刻内容进行理解。

讲解单字时也有一定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来说脱离生活,所以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经常会遗忘重要知识点。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文言文中的相同的单字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字多义,让学生可以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理解和掌握。

四、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对初中的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新要求,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学习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也是同样,任课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活动或者形式都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有选择地学习。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学有所用,真正学习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

任课教师可以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安排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或者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四中)

篇2: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现在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展开的。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下面就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无论是在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教学,诵读都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认为,诵读乃文言文教学的根本。叶圣陶先生说:“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继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不仅可以熟悉文章内容,还能领悟其中的思想。只有培养出文言文的语感,才能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因此,在诵读方面要严格要求,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作者的聪明才智,领略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坚持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消减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情绪,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

其次,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我们都是采取先通读,之后翻译文章,从而分析作者写作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应是侧重于基本的字、词、句的教学,这是区别于现代文教学的标志。实词、虚词还有文言文特殊形式的句型,这些都是文言文基本的机构框架。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侧重于词语、句式。一旦学生能够把积累的词语、句式运用于文言文学习或阅读中去,那么他们就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但效率有了提高,质量更是百尺竿头,甚至在面对课外陌生的文言文问题时,都会变得得心应手,有“法”可依。

第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了解文学史。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包括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亲身经历等等,都应该让学生去了解。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解了文章背后的故事,再回过头来学习文章时,就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篇3: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容否认,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大多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在文史典籍之中, 因此学习文言文对提高文学修养, 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初中阶段文言文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为此, 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 正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才能真正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 目前很多学生的文言文词汇较为匮乏, 学生认知范围较窄。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要经历好几个阶段, 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趋于成熟, 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文言文, 他们认为文言文比较枯燥无味, 因此他们不愿意深入学习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硬背一些句子以及词语的解释。同时, 文言文教学过于格式化, 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并且授课模式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 在授课之前教师会让学生阅读整片文言文, 将文言文中生僻的生字以及字词都标记出来, 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来了解生字的读音以及字词的意思, 当学生查完之后, 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翻译, 了解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在整个课堂上, 教师就是引导着学生翻译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以及每一句话, 只要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就相当于结束了该文言文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这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所学习到的这些知识仅仅能够应付考试试题。不仅如此, 过多的重视对文言文的翻译,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一般来说, 文言文的教学不仅需引导学生加强对一些文言词汇与句式的积累, 且需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内容以及艺术形式有个全面的了解, 并形成自己的想法, 如果仅仅只是从字面上去剖析每个词汇的意思, 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直接变成一个个的古汉语知识, 而学生则成了背诵的机器, 完全没有美感可言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过多的重视对文言文中的各个词汇与句式的翻译与分解, 只关注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直接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一种语言的学习,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其实, 影响文言文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都能够不断去思考、去探索, 从而有助于文言文优质教育教学。

二、提高自身能力, 促进优质文言文教学有效开展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却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严重阻碍文言文教学的进展。为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首先, 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大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较为困难, 其原因在于文言文知识过于枯燥、乏味, 因此在新课改下, 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 解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压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 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题目,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言文, 并且主动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 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其次, 不断提高学习基础, 带动学生积极性。随着新课程的进行, 文言文在语文中的地位越来越深, 但是学生对它的接受能力却不尽人意,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去提高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 不但能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他们对深入探究文言文的感悟和认识加深并提高。首先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明确学生才是课上的中心, 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一个领导者, 即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教师在课上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之后学生应该学会变通的表达能力, 将教师教给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 在做题过程中懂得举一反三, 对文章有自己深入的研究, 自主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 根据教师的引导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知识的方法, 才能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最后, 学习方法的合理指导。方法, 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 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只需要注重诵读。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 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同时要积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这就是积累。要想文言文好, 就必须积累好文言知识, 尤其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并且重视预习, 解决一些重点实虚词。积累的文言知识多了, 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自身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 新时期, 对于初中阶段语文文言文教育教学,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 正确的认识当前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且, 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从而促进优质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有效进行, 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书面语言, 担任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重要结晶, 同时也是古代先贤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今, 文言文俨然已经成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 学习不仅可逐渐提高自身的文言阅读水平, 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为此, 对于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篇4: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学生发展

当下,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总感觉到学习难度大,很难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多数学生惧怕文言文的学习和考试,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数还是采用直接讲授和灌输的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导致教学质量滞后不前。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的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中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的高,这就要求,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势必会提升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对语文文言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较高,成绩较好,反之,成绩不太理想。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很多的内容、创作背景、语法知识,学生都不甚了解,结果在糊里糊涂中学完,也不知文章的寓意和主旨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或者是阅读一些白话文,或者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熟知的知识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提升,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比如观看《贞观长歌》、《聊斋》、《西游记》、《于丹论语讲座》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影视作品和视频讲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就拿巧妙设疑来说,初中生好奇心较重,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把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了一个颠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初中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初中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初中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有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初中语文 讲授的内容很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这些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如果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为了完胜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三、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了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教学的误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由于学情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鸿门宴》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时候,可以实现分组学习,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为负责“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故事发展路线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这样在大家合作的基础上,小组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10)

[2]马京霞.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4(03)

[3]谷菲菲.人文性视角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5: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学校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贯彻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根据学生当前的发展特点就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本文笔者主要谈谈引导初中生学好文言文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以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

西拉士曾经说过:“对自己抱有兴趣的人使我们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积极地投入其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教师没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会对文言文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中获得乐趣,让学生爱上古文。以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邹忌设喻说理的方式并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状况等将学生分成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疏通文章,翻译课文的大概意思,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文词汇。然后从课文中选择自己的人物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十分钟之后,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篇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深入了解课文所包含的真正意义。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二、重视学生的文言文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曾经说:当一个人多次朗读文章的时候,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由此可见,文言文朗读对学生至关重要。而且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通多反复的朗读,才能了解文章大致意思并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但在当前的初中课堂上,教师为了快速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学习文言文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去阅读课文,使得学生还未理解文章就开始听课,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文言文一般有大声朗读、默读、边译边读等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采取边译边朗读的形式,然后在班级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某些同学发音不正确的字词,引导学生学会断句,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等,然后当学生翻译过一遍之后,让其再次大声朗读,感受文章的内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掌握学习重点。这样学生通过朗读之后,就能轻松进入下一环节,彻底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轻松掌握文言文知识。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好学习技巧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地配合教师,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当前的很多教师在教文言文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认为学生会翻译即可,其实教师的观点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不利于?W生正确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课本上一般会给出一些文中字词的解释,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还会遇见自己不会的生字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帮助自己读懂课文,查找自己不会的词汇,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其他文章时,能根据工具书快速地去理解课文意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积累文言文字词。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笔记本,将学过的字词整理在上面,像在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词、一词多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理解文章意思。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这一课时,像文中的“辩”通“辨”、“得”通“德”、“万钟”是指俸禄的意思等重点字词,就可以整理在笔记本上,方便学生查阅、复习,以便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所以,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弘扬古典文化。另外,教师也要丰富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以及专业素养,为学生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6: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 要】中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率一直处于低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本文试图从师生两方面来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学习主体;有效课堂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所谓教学,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就师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是一个教育强省,然而从执教多年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却呈削减之势。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无所事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反正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就能赚钱;有的认为家里有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可以继承,家里正缺帮手呢。加上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顾赚钱,对孩子缺乏管理,对学习不重视,助长了这种情绪的滋长。另一种是厌学。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比小学来得重,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下降,与小学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认为学习太苦了,倒不如玩耍轻松自在。他们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这些学生本来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现代语言有着明显差异,就更提不起干劲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对此,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调整学生的心态。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利用主题班会开展“读书有用吗”的论辩,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共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当个种地的农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哪来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纠正学生“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偏差。其次,开展以“名人成长史”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名人成才的历程,从名人的成长中感受到兴趣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例如:一张曝光的胶卷底片,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进而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一颗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引发了牛顿极大的好奇,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沸腾的壶水顶起壶盖,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对史学的酷爱,促使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语不惊人誓不休”,最终造就一代“诗圣”杜甫;对医术的执着,李时珍完成了惠及后世的《本草纲目》„„ 这些真实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心弦,在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学生的求知欲被激活了,但是如果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星期又会消失,所以接下来要增强学生的信念,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来鼓励 1

学生,增强自信。最后,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在班级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文言文的风气,利用早读课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并逐渐形成语感。文言文蕴蓄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着中华灿烂的文化,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评比。这样既可以提高兴趣,又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几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知识,而且会因获得成就而更加努力。”[3]小学阶段,学生学的文言文主要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进入中学,学生才真正接触到文言文,七年级课本所选的文言文较为浅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能够读懂,获得成就感,进而逐渐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可以说七年级是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4]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更有效地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体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上,可以归为三步:一读二译三背。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这教学“三步曲”。教学一篇文言文,首先让学生读,旨在指导学生正音;接着便是一字一句的翻译串讲,学生忙于记译文,哪里还有时间思考;最后,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把文章死记硬背下来。这样一来,老师一堂课下来,讲得唇焦口燥,再看学生,个个俨然成了“复读机”、“录音机”、“复印机”,累得够呛。而且本来一篇文质兼美的古文被当成一堆文字处理,索然无味,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学习认真的同学尚还能接受,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丝兴趣,恐怕就消失殆尽了。这种“一言谈”、“满堂灌”的做法,老师一手包办,惟恐学生这不会那也不会,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最后弄得教师累、学生厌,吃力不讨好。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求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出发,不同的篇目教学方法应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切实学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要领,逐步形成自主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下的几种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1、情境创设法。生动、直观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认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课堂情境创设主要是设置一些巧妙的导语进行学习导入。有些文章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历史故事,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学习《迢迢牵牛星》,可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对这首诗的意境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劳山道士》可结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电视剧《聊斋》,那些神奇诡异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再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可以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歌曲好听,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愚公何许人?为何要移山?移山成功了吗?后来人为何赞叹?带着这些疑问,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诵读感悟法。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不乏经典名篇美文。这类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而且准确的把握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加深 2

对文章内蕴的感悟。比如《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可让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再听录音配乐朗读,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然后小声跟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句意,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逐层背诵下来。如《醉翁亭记》,通过诵读,若能准确把握文中21个“也”字的语气,就能把握此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思想感情,而且文中一个“也”体现一层意思,读出韵味的同时就能把文章背诵下来,既轻松又愉快,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审美愉悦。以读促悟,以悟促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探究,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使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上升为能力。比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古文与现代文比较阅读。古文与现代文的比较主要是同种文体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游○记,第六单元是文言文游记。教学文言文游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的现代游记的写法特点和阅读技巧来指导该单元的学习。现代游记的特点主要有交代清楚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等。而这些特点在文言文游记中也体现出来。如《小石潭记》,让学生根据现代游记的特点来学习,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出了游踪,明确了第一段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交代了小石潭的发现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石潭的特点,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去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课文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的理解分析,去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难了。学习论说文也可利用已学议论文的阅读技巧来指导,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内容相关的文言文之间的比较。如《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夜游》,同为游记,写法也有相同的地方,可那同为被贬之人的柳宗元和苏轼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一样吗?这一比较,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同时,苏轼的作品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如《记承天寺夜游》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比较。用《浣溪沙》中所流露的旷达、乐观的情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感情。○3课内文言文与课外同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这一比较主要是知识迁移运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学以致用。这类文章在练习册中经常出现,要重视这些练习,让学生课后去做,并及时讲评。

4、古为今用法。结合现实,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古文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闪耀着先人们的思想光芒,其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如《世说新语》中的《期行》、《乘船》,告诉我们要守时守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体现了做人的诚信,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讲,仍是非常必要的精神品质。还有一些古代寓言,如《孙权劝学》、《杞人忧天》、《杨布打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帮助。象这类课文,一般篇幅短小,学生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或结合课文注释完全能读懂。字词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或小组合作进行,重点放在对文中所蕴含道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并从中获得心灵的陶冶。

5、归纳复习法。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整理、归纳,把知识积累巩固下来,就可免去“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才能顺利地应对考试。一篇课文或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归纳整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一词多义、通假字(教材提法“现在写作„„”,但实际仍用此称法)、成语、佳句妙语等。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又是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把每个知识点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逐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把枯燥的文言课堂变成人人喜学乐学的文学审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利用。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重新审视古文教学课堂,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3

精神。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理念,为中国多出现创新型人才,我们将不断地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2.[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3]《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参考文献

篇7: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请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浅谈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我想,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初一的《狼》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我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教《孙权劝学》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成语,接着,让学生,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是吴下阿蒙?后来怎么又让人刮目相待了?两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文言文零碎的`注释和枯燥的翻译,学生更愿意听和看故事情节。从这一点出发,在课堂上通过征引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成语或者名人轶事一类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之余教学生一些关于交友、做人方面的佳句、警句,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还有一点便是利用课堂上的文言课文引申出课外的文言语段。我在上《小石潭记》时,给学生补充《永州八记》的其他语段;在上《大同》的时候,给学生阅读《礼记?礼运》中《小康》的语段等。

二、整理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

要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必须举一反三。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训练就要有足够的训练量和对训练的高度类型化的概括,积累足够的训练心得。这是用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再循环过程,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的。因而,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从大纲出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训练目的性强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推荐一些文章,让学生对照着大纲要求,自己用掌握的方法去学习、理解,让学生在这种自我摸索自我感悟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关键

由于文言文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 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上一堂名为欣赏课, 实质是让学生入门的课, 老师在上课之前多收集一些趣味性强的关于文言文的资料, 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 在学习《论语》之前, 可以让学生先搜集孔子的箴言, 上网了解孔子生平。由老师制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孔子的图片, 配上老师的讲解介绍, 让学生了解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打开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大门, 让学生看关于文言文知识的光盘, 另外, 老师还可以搜集关于文言文的趣味知识, 介绍给学生。

二、把握基础知识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 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老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时第一步是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 又是在什么样的情感基调上写这篇文章等。写作背景只要能被学生掌握, 它必然会引领学生去分析体会, 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如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 我们如果从写作背景入手,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因被贬谪, 致其心中抑郁, 无法解脱, 末了只能寄情山水, 用以排解心情。这样我们后面的教学就能驾轻就熟, 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将小石写得如此的清怆幽邃及作者又为何觉此不可久居了。第二步是熟悉课文内容, 了解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识记以上知识点。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试想我们整个初中阶段要学的文言文字词句数量如此多, 谁能达到要求?在句子理解上我认为我们应教给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对于一句话主要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 其次在对字词的理解上我们要给学生进行分类讲解:1.通假字;2.一词多义字;3.古今字;4.实词的活用;5.虚词用法。这几类字是中考的考点, 要在讲解时给学生归纳, 平时要他们去运用, 加深理解。第三步是背诵, 就背诵而言, 要讲究侧重法, 老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背, 应给他们提出重点, 引导其体会掌握。如在《出师表》中要让学生记住的应是作者给后主的几条建议和作者陈述身世及谈出师目的那一部分。当然课本要求背的文章都是美文佳段, 我们在侧重记忆时别忘了要让学生先对全文细细品味一番。第四步是语法知识的讲解, 对于初中生来说, 古文中应掌握的语法是修辞、句式。在修辞上, 老师应对互文、对偶多做提示, 句式主要掌握省略、倒装、判断等句型。

三、班级交流, 化解疑难

学生在对课文有了基本了解之后, 仍会有疑难问题或是认识偏差, 这时教师不应马上给他们答案, 而应先让学生自己解决,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分组互相交流, 提出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讨论得出结论。在班级交流中,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同时其他学生倾听, 找出和发言的同学不同的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辨析, 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纠正了错误, 而且能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讲解帮助学生解决, 引导学生感悟文言的魅力。

四、分析写作手法

古文的写作手法和现代文相比大同小异, 老师要根据实例多给学生讲解。如, 对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作对比, 体现自己豁达的胸襟;衬托:周墩颐的《爱莲说》中作者用世人对菊花的爱和世人对牡丹花的爱反衬出了作者洁身自好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借景抒情:郑谷在《淮上与友人别》中通过依依的杨柳抒发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准确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五、切合实际, 教会方法

文言文教学应该教会方法, 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是采用“满堂灌”, 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 对号入座, 学生则一字不漏地记下, 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 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 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 借助工具书, 联系语言环境, 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学生模糊的地方, 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 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 引导学生增补、调配, 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 首先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 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 作出增补。

篇9: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言文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构成部分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完善教学结构继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推进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论述。

一、朗诵教学要先行

“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这句话所论述的就是“朗诵”的意义。在文言文的教学之中,朗诵尤其的重要。

因为朗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全文,朗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朗诵文言文。

朗诵文言文并不是指简单地将课文读一遍就完事,而是要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一遍又一遍地推断文言文的层次性,去推敲文言文的含义,去摸索作者的主旨含义。所以,在文言文教学的朗诵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开展朗诵教学。

二、听朗诵音频文件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大家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被很多的朗诵名家进行了朗诵。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朗诵的断句等内容,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名家的朗诵音频文件,从而让学生去学习如何朗诵文言文。

此外,在听别人的朗诵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别人的朗诵与自己的朗诵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继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朗诵竞赛

朗诵这种意识一定要树立起来学生才会在文言文的学习之中自觉地做到“读书百遍”。所以,为了培养起学生的朗诵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趣味化的活动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定期或者是分单元开展小型的朗诵比赛。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将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朗诵意识,也将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诵比赛中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继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做好训诂教学工作

文言文的学习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每一个文言文字、词的释义找准确。所以,要想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文言文训诂教学。

所谓文言文的训诂教学工作就是将文言文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单元,并且对文言文的理解要细致到每一个字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做好训诂教学工作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下面笔者就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进行论述:

读准字音

在文言文之中有不少字词是学生之前没有见过的,还有些字词是学生之前认识但是在文言文中却是另一种读法。而读音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所以一定要读准字音。例如:

嗜—shi,四声;

俟—si,四声;

容臭—xiu,四声;

烨——ye,四声;

谒——ye,四声。

通过将《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难字、生字的读音读准了,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这篇课文的朗诵,也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好这篇课文。

释准字词

字词是构成一篇文章最基本也是最简单、最小的单元,同时这些小部件对于课文的理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将一些关键的字词解释准确也是一项基本而又艰难的课程。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解释准确字词就一定要翻阅古汉语字典,并且掌握某些字词的关键用法继而将其放在一个整句中进行理解。例如:

余幼时即嗜学:即——就;嗜——喜欢、爱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得到,文中引申为“买书”;以——连词,用来。

这样将每一个关键性的字词进行了细化的解析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好整篇文言文,继而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

译准句子

字词构成句子,字词的理解是课文理解的基础,也是句子理解的关键。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译准句子。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从一个现代化的思维去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出作者想在文中表达的主旨。例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有时候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无法弯曲和伸直,也不能放松抄写书本。

将以上三个步骤一步步地落实到了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必然可以做好文言文训诂教学工作,也必将可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最终将实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注意延伸性的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开展也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一种培养,因为任何一篇文章的存在必然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主旨在其中。

所以,理解任何一篇文言文都必须要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主旨、思想内涵的理解,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例如:

在《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注意理解文中所传达的“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主旨。

当然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推介一些文言文数目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以上几个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也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简单总结。但是这些方法只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中的九牛一毛,还有更多的方法等着语文教师去挖掘,去寻找。

【参考文献】

[1]赵彩娟.训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点滴——学生实习有感[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4期

[2]左顺孝.关于《岳阳楼记》中两句译文的商榷[J].陕西教育,2007年第5期

篇10: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论文

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因文言文采用古汉语的语言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如文言句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等等。因此,目前中国的语文教学中依旧是以文言文的“文章实词”教学作为重点,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文言篇目的诵读,使文言文的教学形式过于僵硬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存在不足。在此,笔者将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自身工作的多年经验对文言文的相关教学情况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点

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就是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并非是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句式,而是作者所传达出的丰沛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才是学生应主要学习的。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实词虚词的翻译上。因为只有理顺词语的解释才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章的深入学习,此外,由于文言句式的复杂多变如倒装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等,会影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因此也被列为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文言文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只注重教授考试中的考点涉及的内容,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存在的艺术美,韵律美。其次一点问题就是老师“重词语”“轻情感”,就是说现在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词语句式的讲解,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改进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讲授法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手段。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十节《木兰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花木兰相关影视剧作的导入来系统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对文章实词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其次,老师要抒发文章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更加深刻的体会花木兰在替父从军时的无奈和决心,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最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对文言文篇目达到理解巩固的效果。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节《论语》十则中,老师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论语句子,并自行解释,说出喜欢的理由以及自身的感悟,让学生开动脑筋,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展学习。或者老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寻找一个论语的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使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口语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3.诵读法

篇1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重诵读更重理解,采用固定程序阅读法

可以对文言文采取固定的阅读法,(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同时也略过其对自己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用这种方法去教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二、重讲解更重理解,采用讨论式阅读法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经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可以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重课内也重课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所谓“立足课内”就是采用“分层阅读法”进行教学。教师实施这种阅读法时,课前要给予明确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堂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具体操作法是:

(1)第一遍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

(2)第二遍细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3)第三遍精读全文,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来并解决,再试着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4)第四遍速读全文,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所谓“向外延伸”就是教师让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环节的教学任务之后,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一点拨、讲解,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困难职工会议纪要下一篇: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