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2024-07-09

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共9篇)

篇1: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回顾一个学年来的科学工作,科学教研工作有了一定起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预定的目标,小学科学学科本年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总结,欢迎阅读!总结一 一学期的科研工作回顾如下: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x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1、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保证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

2、开展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紧紧围绕“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加快科研兴校步伐”这一目标,认真努力地搞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在感受工作紧张忙碌的疲惫之时,更为工作有突破、有成绩而深感兴奋。全体教师满腔热情,以创新的思路,强烈的争先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现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引导,扎实开展业务学习。

教师业务学习主要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信息传输、名家引领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和舞台,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抓好立项课题的阶段管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做到开学初制定计划,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建立了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教科室—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组织的完善,为我校形成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成为可能,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指日可待.今年下半年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利用种植园,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已做好结题工作,区级课题《种植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顺利通过中期考评。

三、抓好科研与教学的整合。

教导处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将教科研融入平时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把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课,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各个课题组都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科研化,科研管理课题化,课题管理过程化,有力地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创设人性化环境

1、教师快乐书吧

我校有设计巧妙、温馨怡人的“教师书吧”,“教师书吧”汇集了全校老师喜欢的书报:有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有市面上的畅销书;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报刊、杂志??这里,随处可见老师们活跃而专注的身影??高高在上的五楼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已是“幽幽之地,人心所向”。“快乐书吧”是一方组织教研、放松心灵的净土;是一个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天堂;是一个处开诚布公、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清波人心中的“圣地”。

2、出版校报《葵苑》

由校长亲自主编的校报《葵苑》,是综合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内部刊物,文质典雅、构思精美,版面简洁。校刊的编辑出版过程成为了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每期校报均为教师刊登“教育叙事、“磨课”、“他山之玉”栏目。

五、完善并落实教科研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较完善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学期初,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加大了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八、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随笔写作,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尽管很大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的教育随笔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部级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应加大教育科研介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力度,努力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儿童成长的现代课堂观。

4、教科室课题研究的理路还有待清晰明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课题考核还没有跟上,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急需建立。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坚信,有了校长的高度重视,有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只要我们遵循“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原则,从严抓自身,求提高;从实抓调研,求深入;从新抓思路,求发展;从创抓重点,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那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东明小学校的老师与孩子们就一定能打造起自己的品牌。

总结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联校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服务的方针,要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注重人的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努力发挥好教育科研在我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使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小学教育科研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继续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抓好科研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科研的关键,学校始终本着“发展教育师资先行”的原则,切实抓好师资培训。我们对教师的培养重在校本培训。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提高对教科研的认识,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提高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重点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构建学习型组织。要走在教科研的最前沿,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学校为教师学习,营造书香校园创造了条件。教师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料以及学校为大家征订的教育、教学类杂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传统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思考走在工作的前面,并结合工作实际人人撰写心得体会、理论笔记。

2、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进行培训互动,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究、交流,从中吸取科研的营养,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深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

3、实行师徒结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三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针对其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其他工作方面制定的成长计划书进行了总结交流,由校进行全面考核,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实行骨干教师与其结对,使新上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多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教学能手”。目前,这些老师已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带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核心的一环。我校把科研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并力求规范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和指导、检查课题研究进程;广大教师热情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阶段小结,并及时交流反馈,以便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来浓郁教育科研的氛围。一学期来,围绕课题上的研究课起到了教好的辐射作用,教师们在活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积极探索实践,喜结科研硕果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们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本学年中,共有10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中获奖。通过研究,我们广大教师已经感到,课题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也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

五、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科研能否起作用,到位的管理是关键。为了促使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学校早已出台了《学校管理手册》,对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融入到平时考核、教研组的考核中。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本学期对有关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奖励作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诚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的推广存在着不平衡性;三是科研活动的安排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着不平衡性。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新一轮发展来解决。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注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群众性,在教育科研这块芳草地上再作贡献。

六、几点展望:

回顾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研究要与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反思提高争取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发挥集体智慧,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多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如:教育沙龙活动。教科室的主要工作人员还应该沉下心真正理清思路,写出提纲见领性的目标。教育倡导“研究型”的教师。教师思想上还是受学校指挥行动,而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即使部分教师有主动探究意识,缺少专业的引领,教科室应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搞几次讲座,应结合本校实际,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3、多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案例。要大力提倡有思想,有创新的论文和案例。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的积累。

篇2: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一

一学期的科研工作回顾如下: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x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1、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保证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

2、开展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紧紧围绕“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加快科研兴校步伐”这一目标,认真努力地搞好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在感受工作紧张忙碌的疲惫之时,更为工作有突破、有成绩而深感兴奋。全体教师满腔热情,以创新的思路,强烈的争先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现将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引导,扎实开展业务学习。

教师业务学习主要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信息传输、名家引领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和舞台,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抓好立项课题的阶段管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做到开学初制定计划,活动后及时总结。并建立了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教科室—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组织的完善,为我校形成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成为可能,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指日可待.今年下半年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利用种植园,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已做好结题工作,区级课题《种植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顺利通过中期考评。

三、抓好科研与教学的整合。

教导处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将教科研融入平时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把教研课上成课题研究课,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各个课题组都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科研化,科研管理课题化,课题管理过程化,有力地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创设人性化环境

1、教师快乐书吧

我校有设计巧妙、温馨怡人的“教师书吧”,“教师书吧”汇集了全校老师喜欢的书报:有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有市面上的畅销书;有深受大众喜爱的报刊、杂志??这里,随处可见老师们活跃而专注的身影??高高在上的五楼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已是“幽幽之地,人心所向”。“快乐书吧”是一方组织教研、放松心灵的净土;是一个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天堂;是一个处开诚布公、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清波人心中的“圣地”。

2、出版校报《葵苑》

由校长亲自主编的校报《葵苑》,是综合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动态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内部刊物,文质典雅、构思精美,版面简洁。校刊的编辑出版过程成为了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每期校报均为教师刊登“教育叙事、“磨课”、“他山之玉”栏目。

五、完善并落实教科研奖励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较完善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学期初,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加大了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八、正视问题与不足,切实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我们固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的期望,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我校教育科研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随笔写作,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尽管很大一批教师已行动起来,并在行动中有所发展。但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的教育随笔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应付倾向。

2、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高。在所完成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部级项目和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相当一部分论文为“短、平、快”之作,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应更好地体现教育科研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应加大教育科研介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力度,努力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儿童成长的现代课堂观。

4、教科室课题研究的理路还有待清晰明确,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课题考核还没有跟上,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急需建立。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坚信,有了校长的高度重视,有着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只要我们遵循“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课题研究的原则,从严抓自身,求提高;从实抓调研,求深入;从新抓思路,求发展;从创抓重点,求突破,规范教育科研的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实效与推广,那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东明小学校的老师与孩子们就一定能打造起自己的品牌。

总结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联校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服务的方针,要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注重人的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努力发挥好教育科研在我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使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小学教育科研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继续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抓好科研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科研的关键,学校始终本着“发展教育师资先行”的原则,切实抓好师资培训。我们对教师的培养重在校本培训。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提高对教科研的认识,增强教科研的意识,提高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重点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构建学习型组织。要走在教科研的最前沿,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学校为教师学习,营造书香校园创造了条件。教师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料以及学校为大家征订的教育、教学类杂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传统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思考走在工作的前面,并结合工作实际人人撰写心得体会、理论笔记。

2、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进行培训互动,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究、交流,从中吸取科研的营养,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深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

3、实行师徒结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三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针对其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班主任工作、其他工作方面制定的成长计划书进行了总结交流,由校进行全面考核,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实行骨干教师与其结对,使新上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县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多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教学能手”。目前,这些老师已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带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核心的一环。我校把科研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并力求规范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和指导、检查课题研究进程;广大教师热情投入,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阶段小结,并及时交流反馈,以便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来浓郁教育科研的氛围。一学期来,围绕课题上的研究课起到了教好的辐射作用,教师们在活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积极探索实践,喜结科研硕果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改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教师们驾驭实践以及提升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本学年中,共有10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中获奖。通过研究,我们广大教师已经感到,课题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也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

五、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科研能否起作用,到位的管理是关键。为了促使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们学校早已出台了《学校管理手册》,对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融入到平时考核、教研组的考核中。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本学期对有关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奖励作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诚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的推广存在着不平衡性;三是科研活动的安排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着不平衡性。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新一轮发展来解决。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注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群众性,在教育科研这块芳草地上再作贡献。

六、几点展望:

回顾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研究要与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反思提高争取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发挥集体智慧,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多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如:教育沙龙活动。教科室的主要工作人员还应该沉下心真正理清思路,写出提纲见领性的目标。教育倡导“研究型”的教师。教师思想上还是受学校指挥行动,而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即使部分教师有主动探究意识,缺少专业的引领,教科室应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搞几次讲座,应结合本校实际,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篇3:小学科学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校本”, 其英文是“School-based”, 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为了学校, 基于学校, 在学校中”是校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沙龙”式校本教研是指在教研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自选自定主题, 自行设计教学活动形式, 自行组织活动, 自我评价教学结果的活动方式。

现阶段国内开展的中小学教学衔接大多在宏观或中观面上展开, 很难深入到微观具体层面;而“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衔接”则是源于参与研究教师的内在自主需求, 不仅能在中观面上展开, 而且能深入到微观具体层面开展, 使得研究更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可知小学科学教学由于仪器等硬件不足, 教师兼职者多等依然举步维艰, 初中科学教学长期漠视小学科学基础性的惯性并没有因为新课改而有大的改观。进一步分析发现, 衔接问题之原因主要有:

1. 小学科学教材与初中科学教材不配套

金华市开发区小学《科学》教材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 而初中《科学》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这两套教材的专家学者们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处理。导致中小学《科学》教材概念交叉重复, 缺乏连贯性, 缺乏层次合理的螺旋上升。例如同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重复出现, 而难度未变:生态球。

2. 小学科学教学的随意性与初中科学教学相对规范性

小学科学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器材添置等方面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保证和支持, 课堂教学得不到一线科学教师的有效实施。这就产生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相对随意性与初中科学教学相对规范性之间的矛盾。

3. 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与两个阶段教师缺乏交流

中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差异需要中小学教师参与对方的教学研究, 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感悟自己的教学策略。可通过主题式和诊断式课例研究来加强交流。

(二) 沙龙式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在2010年所进行的教师校本教研问卷调查中, 教师们反映“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研修活动中, 对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有效”的前几项依次为:同行间的经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们最欢迎能产生积极、有效人际互动的研修方式。而教师沙龙则是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

于是, 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沙龙式研究的了解程度和喜欢形式的调查问卷。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沙龙式研究有一定了解, 但不是很清楚研究的范式;对沙龙研究的形式以喜欢“聊”和“辩”。

二、沙龙式校本教研研究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活动研究

(一) 沙龙式研究活动的类型

1. 问题式沙龙活动

教师间交流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 大家集思广益, 集体讨论制定出解决“现场感”很强问题的方案并实施。

2. 专题式沙龙活动

教师群体间形成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并持续关注问题, 有意识地尝试着解决问题, 这就是专题式沙龙。使每位老师都能“带着问题而来, 带着方案而归”。实践中, 专题式沙龙研究活动可按搜集问题, 确定主题→加强学习, 理论引领→课例研究, 行为跟进→定期交流, 形成共识等四个环节实施。

3. 生成式沙龙活动

教师们遇到仅靠自身很难解决的障碍时, 便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特长的老师参与活动, 这样衍生出的生成式沙龙活动使沙龙活动更有宽度。

(二) 沙龙式研究的问题改进

1. 教师沙龙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专家指导缺乏现实意义, 缺少平等中的“首席”意识。一般成员发言夸夸其谈, 缺乏交流中的尊重理念。听者对他人发言漠不关心, 缺乏研究中的对话意识。

2. 教师沙龙研究活动中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提升教师沙龙的品质, 就必须从民主对话和澄明思想的角度出发, 为教师沙龙制定相关的对话规则。

要制定参与沙龙研讨的资格审查制度。预备的对话者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辨预热, 提交发言预案。如果预选者能建立起自己的“期待视界”, 即建立起自己对研讨专题的个性化的观点, 主持人方可发出参与研讨的正式通知。

要制定适时介入沙龙研讨的对话规则。在认真倾听、明晰他者观点、作出理性评估之后, 确有补充或不同的观点的, 可适时地发言。

要制定沙龙研讨话题的置换规则。可以尝试拆分话题:如一个教研话题非常大, 就可以通过讨论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小话题。这样讨论的问题会更聚焦, 容易形成研讨成果。

要制定沙龙对话的平衡规则。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为了切实维护平衡法则, 我们需要对主持人、领导、专家的“权力”进行合理制约。主持人的权力严格限定在公平合理地分配发言权这个范畴。

(三) 沙龙式校本教研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 经南苑中学和南苑小学科学教师们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 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1. 参与研究教师乐于合作, 善于对话;对教材和学生都有了更专业的理解

通过对参与研究教师的访谈调查, 经过沙龙式研究的教师心态更开放, 同事间乐于合作, 善于对话。

2. 实验班学生表现出对学习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选取对等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中小学衔接主体性问卷测查, 发现实验班在所有项目上表现出比小学要高的自觉性水平。

3. 实验班学生在克服两极分化方面比对比班要好

篇4: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篇5:校本教研个人总结

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和英语组组织的教研活动,结合新课程的特点,确立了“激情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经过3个多月时间,我积极参加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式上课、评课、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完成了教研活动的规定内容。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一、通过校本教研,大大提高了理论水平。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二、通过校本教研,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和交互式评课,虽然我们的课不算是很完美,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毛病,但这些都是体现我们真实课堂教学的课。同一个主题,但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在分析他人之课,改进自己之课,再去第三课堂中加以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对自己教学最有帮助的课其实就是同事之间的真实的课,惟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扎实的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名师的课,我们要学的是他的教学理念,做秀的课,我们要学的仅仅是他的一些教学花样;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校本教研形式的真实的课。一句话,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水平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通过校本教研,有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我们的校本教研,除了备课、上课和评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是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有效的办法。

校本教研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

篇6:教研组校本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多年来,全组老师精诚合作,励精图志,积极进取,在语文教学教研之路上风尘仆仆,一路求索,争奇斗艳,硕果累累,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焕发出人格魅力,绽放着青春光彩,成为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年来,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与设想,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直接指导下,坚持不懈抓常规教学。

语文组及三个备课组坚持单周备课组集体备课,双周大组活动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探讨教学新思路,各次教研与活动井然有序,严谨、整肃、生动、活泼。为练好语文教学过硬功,相互切磋,相互协作,共创语文课教学新局面。

老教师在各备课组内起表率作用,他们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协助组长搞好组内工作。

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增进对教材的认识,提高语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后起之秀。

教研组每学期有详细的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内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期末有总结,资料归档;教研活动开展正常,定时、定点、定要求、定内容,记录详细;建立一学期两次教学设计、作业批改检查制度。

一年来,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培训,从不缺席、迟到、早退,人人勇挑重担,在校际活动中承担公开课、讲座、经验介绍不计其数,撰写论文、有质有量,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以来,语文组在郝校长和刘校长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工作,走出了备课组集体备课、个人示范上课、教研组反思备课的新路子。具体说来,每学期各备课组提供两节示范课。备课组根据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要求,共同拟定上课方案,寻找集体达成共识的教学突破口,突出集体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对教学内容形成课堂预设,然后备课组选定一名老师上示范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听课,课后及时研讨,对教学进一步反思、提炼、升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样的预设、演示、反思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群策群力,上好一节课,完善一类课,让教师增强备课意识,提高备课能力,让老师对教材获得了新的共识。进而让青年教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提高学生综合性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0xx年-20xx年语文组组织开办了“记者培训班”,利用每个星期六上午上课,共进行了四次培训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活动。精心挑选了70多篇优秀作品参加县党办组织的“建设”杯的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初夏青春诗漾”专栏,展示文学社学生作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参与组织主办了“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全组语文老师齐动员,各年级学生踊跃参加。共有32名同学获奖。104班屈智慧以96分夺得第一名。

经过多年不懈追求,集思广益,语文组终于走出了崭新的教学科研之路,创立文学社,搭建了语文学习的平台,通过广泛的文学活动,开放了语文课堂,扩大了学生生活的范围,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和经历,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发现生活、感受社会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篇7:个人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09学年是我根据个人校本教研发展的势头,根据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教研计划和拟定了本学自己教研的发展发向,现将工作落实情况作个小结:

在教学方面,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弄清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学校电教室如有接收相关远程教育资源,我是合理利用,精心引导学生跟踪学习。名师的指引点拨,课件的生动形象,极大地震撼着学生,吸引着他们以百分百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每一堂课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辅导学生方面,我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设有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定期培训学生制作电脑作品,做到“一帮一”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既让学生满足对信息技术的追求,也让他们对信息技术有了浓厚的兴趣.本学期里,上交了许多优秀的电脑作品,得到了学校的好评.另外,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我还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教学时,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于学生偶而犯的错,我是耐心教育,不打骂、责罚他们。我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除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外,我还阅读了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最佳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我主动听优秀教师授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学期里,我听课超到了三十节次。我积极上好公开课和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上交了教学资料,如教学案例、说课稿等。每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我的教学资料准备齐全。

篇8:中小学校本教研剖析

一中小学校本教研低效成因分析

1. 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现代教师不仅是“一桶水”, 更是一湾“活水源”;不仅要教书育人, 还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通过校本教研, 教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写出来, 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 在与同伴交流探讨的基础上, 共同成长。一个好的教研组就是名师的孵化器, 一些好的校本教研活动就是名师成长的助推器。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新课程下的教师, 既是创造者, 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研究者;既要改变旧的教育模式, 也要改变自己。”长期以来, 中小学教师一直没有改变“教书匠”的角色定位, 不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专业成长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至今仍认为, 教育科研是研究人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教师的这种角色定位, 严重地影响了其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校本教研主题不明

校本教研的主题应来自于课堂, 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教师把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难题、有探讨价值的热点和焦点进行归类、综合, 上升为校本教研主题, 与同伴进行针对性研究。这样的校本教研能让参与者有所收获, 自然受到教师的欢迎。但现在不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只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读一些所谓的前沿理论, 传达一下上级的文件或者会议精神, 根本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主题,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丝毫的帮助, 相反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 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时间一长, 教师对这样的教研活动肯定会失去兴趣, 不会积极参与, 即使参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勤。

3. 教研组长能力不强

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 教研组长是基层的精英。课程改革是否成功, 教研活动是否有效, 往往与学科教研组长的能力有一定关联。教研组长不仅仅是教师中的佼佼者, 也是教研组同行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更是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者。同一所学校中不同学科教研组活动开展成效和学科教研组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 与教研组长的思想观念、教学研究、个人魅力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4.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 国家虽然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 但在很多地方学生、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还是看这所学校中考、高考的升学率。“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 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把分数看得很重, 教师只好拼命地抓教学, 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教师疲于应付“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反而成为老师的额外负担。

二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出路

1. 找准“最近发展区”, 让教研“接地气”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其研究表明, 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 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 并在此范围内着重用力, 就能加速儿童发展。校本教研也应该找“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精心“备课”, 围绕教学实际选好主题。研教师之所急, 研教学之所需, 研教育之所困, 实现教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引领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内容只有“接地气”, 才会“有人气”, 才能吸引广大教师自觉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 丰富教研形式, 让教师有收获

有效的校本教研植根于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土壤。校本教研的开展应该强调针对性, 体现研究性, 具有示范性, 凸显多样性。很多学校在长期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研形式:开学初的计划讨论;考试前的试题命制和考后分析;平时开展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不间断地围绕教育教学开展课题研讨。除此以外, 有些学校还创新了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比如, 开展教师解题能力大赛, 让教师从“指挥官”过渡到“作战者”,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举办学术沙龙, 就教育教学话题展开讨论, 旨在开阔思路, 引导思考;加强校际交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请校外的名师和专家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 为教师成长注入“兴奋剂”, 另一方面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让他们成为校本教研的“领头雁”, 成为激励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鲶鱼”。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形式让教师感觉校本教研不是那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越来越觉得校本教研是那么可亲、可近、可为。许多教师沉潜下来, 醉心科研, 乐在其中, 获在其中。

3. 提高组长素质, 让教研有“主心骨”

作为教研组建设的主心骨——教研组长, 自身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教研组长不是行政干部, 没有“行政权威”。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 首先组长必须是学科教学的“示范者”, 在教学中能“喊得响、打得出”, 这样才会有校本教研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其次, 组长必须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再次, 组长必须是教师成长的“导航者”, 作为教研组的“掌门人”, 能开展各种活动, 给教师“充电”, 担负起培养教师的重任;最后, 组长还必须是各种关系的“协调者”, 协调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 舒缓身心压力的家园。

4. 建立规章制度, 让教研有保障

我们常说,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毛泽东曾说,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没有铁的纪律, 什么事也干不成。这里的纪律是指规章制度。要想管理好一个单位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教研活动要想务实高效, 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在长期的校本教研管理实践中, 很多学校建立了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命题阅卷制度、常规检查制度、读书分享制度、师徒带教制度、教研奖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权和责, 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也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 有制可遵, 有据可依, 有度可评, 缓和和避免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当然,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制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集思广益, 民主协调。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 要人性化, 不要人情化。

篇9: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未来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快速敏捷的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得到顺利提升。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就是其中心以及核心工作,这一情况也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和地位,校本教研有助于新课程的创新开展,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强化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实现学校的积极、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校都将校本开发、管理等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1]彼此间缺乏联系,整体性不强,认识上不到位,使得校本无序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学校进行积极指导和引导,使学校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将校本教研作为中心环节,将校本教研与校本的开发、管理、培训等相结合,强调学校中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方法

1、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需要由教师推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教研员需要承担这一工作。

选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事业心强、又热爱教学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他们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县市活动中,更好地为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研员的职责:带动学科骨干引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同时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学校要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不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2、对教研内容进行优化

坚持科研为龙头,将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预设问题的研究,还要努力寻求解决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校本教研效果,就需要教研员明确研究的课题,充分发挥整个教研工作的辐射作用,确定统一的核心数学课题,使得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研人员需要每年共同探究确定核心的数学课题,对所有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统领,学校的教研组依据这一核心课题制定子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创新学校的备课内容以及形式,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研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使得以往学校数学备课的形式发生变化,指导教师制定备课记录卡,比如课题内容、课时、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过程、方法、反思、备课组长的审查意见、教研组长的审阅等,[2]明确备课中心的发言人。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教研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应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认识与理论。联系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

教研员,应深入课堂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定期收集学校、教师反馈的意见,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进行储存,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找到自己和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对问题进行督导,强化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4、深入学校发挥教研员作用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惯势,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都是将简单直接的理论教给学生,并且已经满足当前的教学成绩,[3]对于实践理论研究不足。相比于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理论以及科研操作中都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线的经验,对于学生比较了解,作为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教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教研员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结束语:

校本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校教育,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成果。让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水平。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學生创新思维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研员要高度重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乐平. “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主题校本教研新范式——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寻求[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1,05:9-11.

上一篇:门诊接待护士工作计划下一篇:非常有趣的笑话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