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

2024-05-28

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精选6篇)

篇1: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

初中数学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内容摘要:在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发现目前,农村的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在150分的考试卷中,好的基本上可以考140分以上,而很多差的是20几分。分析原因,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于是我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发现有很多老前辈已经早在几年前就在实施“分层教学”了,“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各方老前辈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想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类自学 分层教学

一、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类自学辅导、分层递进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二、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⒈全体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未真正落实。应试教育存在这样两个面向:面向少数人和面向少数学科。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考试结果是源源不断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会输送大批“失败者”。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后进生转化奇招对后进生帮心、给法、树志,勾通师生感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⒉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毕业人人合格,不向社会输送一个“失败者”。

⒊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切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⒋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分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要求、课堂分合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等无论怎样细化的项目和对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给学生明确目标与让学生选择目标,在体现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通过自学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通过听课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通过听课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根据教材的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每节制定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一个目标,但又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达到的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B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组学生完成基本目标,同时多鼓励C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多掌握。

(3)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是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基础题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4)课后跟踪辅导分层。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采取“一帮一”的学习小组,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5)测试分层.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6)评价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分类自学、分层教学的目标

由于分层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由于目标内容层次化,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提优补差。由于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最终我们要发展A层学生的学习品质,数学特长,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B层学生,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层学生;帮助C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张俊标

《分类自学,逐级推进》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论文集(中国教育协会主办)2002年8月

2、顾发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论文集(中国教育协会主办)2002年8月

3、余志渊 《“分层导学,尝试成功”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论文集(中国教育协会主办)2002年8月

4、顾大权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网络

篇2: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

。所谓“二级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教科书为依据,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掌握新知识,获得技能的课堂教学。它由两个相互联系地递进过程组成,一个是复现知识,初步领会和简单运用知识的一级自学过程;一个是深化知识,深入领会和灵活运用,进而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二级自学过程。它的基本程序是:引路——初读教材——基本练习——挑疑练习——重读教材——解疑小结。

现分别阐述如下:引路。教师根据本课教材的教学目的,通过出自学提纲、谈话等手段,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提供一个线索,指明自学的方向;暗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致,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找到用功的着力点,并提出自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引路提纲是教师事先根据下列原则构思编制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反映教材的重点;从培养能力出发,有启发性、思考性;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趣味性。初读(即初读教材),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独立地阅读教材。初读要达到能够概括、质疑、准确地复现所学的内容。在看书过程中可请教老师,可翻阅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也可互相议论。这种议论是以组为单位的。组由班主任按照学生的程度进行搭配,前后座位四人为一组。教师在此时是盯住预定的三个“朋友”(上中下程度学生),掌握学生看书的情况,并来回巡视,广泛进行答疑,重点辅导差生。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要插话,以免打乱学生的思路。

基本练习。为了检查初读效果,由教师布置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最大限度地注意每个学生的解题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属个别性的,当即给予辅导,属共同性的,随即启发讲解。挑疑性练习。挑疑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向学生挑疑,其目的在于揭露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知识;一是学生自己挑疑自我反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存在哪些疑问。挑疑练习题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并根据基本练习中所提供的信息编制的。这种题应具有合适的梯度,有一定的创造性因素;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组题还应考虑有一定的信度,要真正能检查到学生掌握本课教材的程度。在挑疑练习阶段,教师一方面巡视课堂,为解疑、小结提供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因材施教,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优生进行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指导他们阅读参考资料或发给事先编制的习题卡。重读。它是再次重读教材和重点地读教材的意思。学生在完成挑疑性练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重读教材来解决。挑疑性练习和重读教材两个步骤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学生是边考虑挑疑习题边重读教材。小结、解疑。其目的是解疑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提高。小结的方式有:①按自学提纲小结、整理;②根据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③就本节教材的某一个重要问题深入分析讲解;④当学生自学本课的内容很顺利的时候,可以进行引伸性的小结,为学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给以揭示。

篇3: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

一、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遇到的困难

1.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成绩, 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没有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数学公式和概念, 这样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是学生却不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2.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初中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教学模式, 过度依赖课本教材, 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 课堂教学氛围较差,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 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样就导致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形成了数学固有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3.课堂练习时间较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在课堂上只顾讲解教学内容, 没有给学生留出课堂练习的时间, 学生只能在课下进行作业练习, 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约束性, 在课下练习时遇到问题也无法及时请教教师, 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 根本没有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 因此,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计划也就成为空话。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对策

1.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许多学生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问题, 就会选择退缩, 向其他同学请教, 不习惯自己去分析数学问题, 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这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其实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少, 解题思路较为灵活, 只需要掌握解题规律, 就可以快速解决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必须要合理选择数学内容, 由浅入深, 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快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大胆提出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教材, 尤其是对旧知识点和问题的阅读至关重要, 要让学生学会用新的知识点去解答旧的问题,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 加深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学习, 大胆提出问题, 不要一味相信课本教材和参考资料, 要将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 对于数学知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讲到一元二次函数时, 教师不用着急讲课, 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已经讲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将一元二次函数与其进行对比, 学生会发现二次函数二次项的系数a不能为0, 而b, c可以为0, 定义域是全体实数。一元二次函数问题想要快速解答, 就必须要先转换为一元二次方程, 然后才可以进行计算。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就可以将学会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要点, 快速提升自学能力。

3.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由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就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类, 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几何问题为主, 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正确认识几何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锻炼。例如, 在讲到长方体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 最简单的就是课本, 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长方体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课本的形状, 有效掌握长方体问题的解题思路。

4.注重课堂练习, 讲究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将数学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然后加强数学课堂练习的时间, 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总结解题思路和答案, 教师要在旁对学生监督、指导, 利用强制性方法, 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5.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参考书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初中数学参考书籍也开始增多, 许多家长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都会给学生买一些参考书, 但是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正确指导, 不能盲目购买参考书籍, 那样不仅无法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还会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缺陷, 给予正确指导, 帮助学生利用参考书籍解决数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书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 2013 (06) .

[2]王建国.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32) .

[3]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

[4]温议凤.优化课堂, 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

篇4:初中数学课改自学材料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发展

中国分类号:G633.6

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是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动力。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务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可造之才,人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自觉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活力,充满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气息;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更要求起引导作用的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正确有效引导学生能力。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这一过程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策略等方面论述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几点反思,以期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个更好更全满的认识与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写到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得有更强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也少不了学生的自学,因此,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课堂的自学时间,还有自学强度,自学份量等等。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和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的在于学生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有更多的学生时间,当然能加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若是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自学学到的知识,较老师讲授的更不易遗忘,自己亲手实践来之不易的宝贵知识,因此,学生自学意义重大。

三、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

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觉性普遍较差,超过一半的学生还得要老师的指引与适当的督促,这样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很快被激发,迅速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少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完全不理会的情况下自学,而且是非常认真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大多对中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逐渐增强的学习能力,再加上自己的升学目标,家长的期望……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而且他们的学习效果还都很不错,随着普九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使得那部分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被迫义务教育的压迫来到学校,响应国家政策,坚持在学校呆满时间,完全被动地学习,这部分学生几乎毫无学习自覺性,更不用说什么自学,更没有对数学的兴趣可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法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为培养自学能力准备好条件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的,一切为了学生,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都应当而且必须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教,只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而且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学,学生的自学才是课堂的重中之重,课堂以学为主,教为辅,把课堂主权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稍差的学生在前面能很容易的提出问题,自己就会有成就感,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进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老师的教学就会事倍功半;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那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升,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讲相关的故事,比如圆周率π,在小学的时候只知道它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到了中学就知道它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而且还是一个常数,而非字母,对于这个概念,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有关π的有趣故事,使得学生可以多一种的记忆方式,构建起立体记忆模式,一旦提到π就会想到故事和它的相关的含义。数学也可以融入其他有趣的东西,使得这门学科就不至于那么枯燥干瘪无趣味。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

总之,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大比例的自学为学习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只要把学生的自学巧妙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数学教学,从而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整体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

篇5:初中课改讲座材料

皋兰三中王中德

一:引言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不是一年两年,究竟如何改,我们仍然在探索。因为课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今天我只能就文科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不一定谈的到位,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我校近几年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1:借鉴洋思的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2:根据学校的实际,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中推行“目标引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探究”16字教学模式,语文“5﹢2”教学模式,政、史、地、生“1﹢1”教学模式。

3:以“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小组互助、课堂展示”为思路,确立“预习—互助—展示—精讲—检测—反馈”六部教学新模式。

研究表明:24小时后的知识保留度讲授9%学然后交给别人90% 三: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1:理念概念解析

我认为,理念是指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梳理过程,经过实践经验又经过思辨,而清晰的接近本质的一些基本观念。

比如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课改理念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也体现了以人为本。

知识和技能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以生为本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

四:我校文科课堂教学新模式案例分析

五:得到的启示

1: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

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训练量加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技能有三大特点,一是自主,二是准确,三是限时,三者缺

一不可。技能的形成要靠自主训练,别人不能包办代替。在课堂上条件许可下多做练习是好事,在课堂上怎么练也成不了题海战术。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笔记。坚持

做笔记,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习惯。

4:在课堂检测的环节上,通过实践,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

才能有所效果:(1)检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2)课堂训练和检测题型灵活多样,口、笔头兼顾。

(3)充分利用好手头资料。(4)根据实际需要自编有针对性的材料。

5:反馈,既是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亦是教师对本节课所

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有机环节。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间太短达不到效果,太长则影响新课的开展,10分钟恰好。好的小结反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掀起一拨小高潮,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它为整堂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6:当然,有反馈就应有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评价还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共振。我们除了语言鼓励外,还可以送给他们微笑和激励的眼神,甚至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让他们感

受到爱,我想这种精神的鼓励更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重拾自信,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值得思考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还比较薄弱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一些教师就此曲解为课堂上不能讲得太多,或干脆不讲。一堂课在乱哄哄的讨论中开始,在乱哄哄的讨论声中结束。对于学生曲解文本的现象教师置之不理,或给予摸棱两可的回答,美其名曰: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这种处理虽然在某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但在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足,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哪些该掌握,哪些不该掌握,或哪些看法是对的,哪些是曲解文本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收获在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二是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欠佳。

2、学生能力出现两极分化

由于教师少讲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加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于是,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就多了。这样做,的确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应该看到,这只是给一部分活跃分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一堂课下来,一些胆大外向的学生可能会有多次发言的机会,但那些内向的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上却缩成了一个旁观者、忠实的听众和看客。他们

很少参与课堂活动,长此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越走越辉煌,差的就更差了。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文科中尤其显著,这与新课程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3、在升学压力下,固守传统教法的思想还很普遍

公开课上,我们的一些教师做得很好,课改理念十分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关上门来,则呈现出另一种局面,穿着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的影子几乎都看不到。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局面,根本原因还在于课程评

价体系的不具体,甚至陈旧。学生分数目前仍然是评价一个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影响以及升学的强大压力,考试选拔功能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就业难”,全社会依然把考试分数排在第一位。当学习已成为一种功利行为时,如果分数上不去,课改再有吸引力也会遭受学生、家长的嘲笑和反对。因此毫不奇怪,在一纸分数定终身的前提下,便出现了公开课与“关门课”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这种客观存在,相信不只存在于我校,应是全社会的一个通病。七:结语

改革是一种扬弃,渐进,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深信,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课

程改革终究有一天会取代应试教育大行天下的,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21世纪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型人才。一个民族如果不想失败,就必须剔除自身的落后,尽管很艰难,很痛苦,但改革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

回首昨天,成绩已成往事,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在课程改革的长河里,我们还只是会一点“狗刨”的孩童而已。我们深信,课改不怕难,只要肯攀登,我们总有一天会成为游泳高手的。

篇6:关口初中课改先进材料

抓教研,促教改,提质量

——关口初中课改先进材料

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我校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脉搏同跳。始终坚持走“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办学思路,立足校本教研,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我校课改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的提高)。为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了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学校先后荣获安康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旬阳县校本教研先进单位,旬阳县课改先进单位。连续五年教学质量居于旬阳前列。回顾近几年的新课改,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引导教师正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和要求,这是实施好新课改的首要前提,我们认为:

1、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2、新课改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不要关注“升学率”,而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3、新课改从本质上要求转变教与学方式方法。

4、新课改需要优秀的师资、健全的制度和激励政策。

二、加强领导,建立课改制度,为新课改提供组织保证。

1、我校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成立相关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机构,明确各自职责,有序、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2、健全课改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关口初中新一轮课改实施方案》、《集体教研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常规要求和范例》、《学生星级评定办法》等新课改制度。从而保证了课改工作有效开展。

3、领导重视是关键,特别是一把手。

一个学校倘若校长没有课改意识和科研意志,就不会有一个学校的科研行为。这里说的意志,不是一般的意识。我校不但一把手重视,领导小组成员的态度也相当积极,亲自参与、并指导,这是我们的基本经验。我们常常这样想,课堂教学必 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一个学校的教学,教师是主体,校长就是主导了,首先是导向,其次是指导。全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研究,质量高,效果明显。

三、抓紧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紧跟形势、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采取“走出去取经、请进来引路、自主学提高”的办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预算3万元(约占我校经费的10℅),先后派20余位骨干教师赴江苏,江西、湖南等多个省市考察和观摩学习,共派出教师50余人次,听课200余节,收获甚丰。回来后结合我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形势和学校实际进行研讨,及时组织各教研组观看专家课改讲座和观摩优质录像课,快速将新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我们坚持每学年请两名以上县级以上教育专家、教授来我校讲学,近3年来我们先后请陕西教育学院张启哲教授、安康市李、旬阳县马兴国、陈顺理、赵玉萍等10余位专家亲临我校做课改、素质教育专题报告。专家的高屋建瓴的理论引导极大地转变了教师新课改的理念,指明了未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有力地推动课改工作稳步前进。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坚持每周一次集中培训,培训以课改理念、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逐步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四、立足学校实际、探索校本教研

1、精心开发校本课程。近年来,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我省及地区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以“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为理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通过拜访名家、讨论探究、撰写整理,汇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了三本校本教材:《沃野》

(一)(二)、《劳动技术教育教材》。这些教材已进入课堂,受到师生和家长的诚恳赞誉,其中《沃野》

(二)已被推荐参加市级教科研成果展评。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多年来,我们始终沿着“示范课引路、公开课切磋、汇报课测评”的路子全面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举办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活动突出“研究”的主题,将研究过程作为活动的重点,以活动促研究。活动一般分“集中培训、确定研究专题、集体备课、观摩展示、总结反思”五个阶段。通过此项活动,教师教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全员参与,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形成领导重视课改、教师研究课改、学生参与课改、家长支持课改的浓厚氛围。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进行三个转变:a、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b、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c、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优越的学习工具和资源自己学习。

(4)采取四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学习。b、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自主性。c、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d、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开展不同层次大小课题研究,我校现有四个县级课题已经结题,十一个校本课题正在研究当中。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我们实际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来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课题研究使全体教师能站在理论的前沿,达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质的目的。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师重点之一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并加大奖励措施。经常性地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做检查指导,以确保按时结题。

5、大胆改革评价制度。(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三维目标落实,提出课堂教学总要求:“一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两个原则”,即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个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四个带进”,即教师要把微笑、鼓励、趣味、竞争带进课堂;“五个要”,即目标要明确、内容准确、方法要恰当、节奏要合理、效果要明显。在评价上,探索出由学校、学生和家长以“学生满意、同行认可、效绩显著”为标准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模式。(2)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一方面我们通过《成长手册》记录学生自己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星级评定”来对学生实行民主、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五星级学生学校将以喜报形式告知家长,每周星级评定结果归入学生成长档案。通过这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大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了班级管理,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五、新课改带来新变化,高质量促进学校快步发展。

根据新课改精神和理念,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我校构建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对外开放、和谐发展”的办学新理念。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敬业精神发生了转变。新课改促进我校教师形成了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和关怀的观念。如:备课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实现集体备课、小组备课、合作备课;把过去的“课堂”变成“学堂”;教师学会“蹲下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教师普遍感到“吃老本”是跟不上新课改步伐的,学习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需要,教学研究活动蔚然成风。

2、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家园。随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多了、启发多了、肯定多了、激励多了„„彻底改变了满堂灌、满堂讲、满板写的教学习惯,而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争论多了、参与多了、提问多了、沉思多了、发言多了的可喜局面。特别是对体育课程的进行的创新实践,一方面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一改过去体育课经常“放羊”的局面;另一方面,学生也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全面发展性人才。我们通过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诸多发展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思想受到教育、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都一项特长发展。

4、课改春风吹来累累硕果。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始终把新课改工作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突出有效教学工作,以教研带教改,抓实文、体、科技活动的开展,重视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教学,启迪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教学工作连创佳绩。近三年来累计有5人次获得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有68篇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学生各类竞赛有105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

上一篇:门面租赁合同范本下一篇:六语上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