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2024-08-05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精选9篇)

篇1:《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描写小动物们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本节课设计体现归类、情境、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本首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教学时我以动物名称为主线设计了从看图说话、到读拼音识字,诵读中识字,力求体现生字巩固字音的层次性,识记字形,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二、在识字过程中,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根据本课特点将生字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再认识动物名称,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带有虫字旁的字,都是小动物的名称。学生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接着我总结了形声字的规律,来帮助学生记住字的读音、字形。让孩子们更好识记本课生字。然后顺势揭示“形声字”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最后利用字理拓展延伸教学,出示一组陌生的形声字,“湖、糊、刚、纲、岗、订、盯、钉” 让学生猜读音,猜字义,当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能猜出大概的或相近的读音后,成功感不言而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因此,形声字的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自主读文的活动中标记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再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自然而然地揭示形声字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教学不足:

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1.时间掌握不充分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

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篇2:《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基于教学目标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习性。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谈一谈反思。首先这节课配上了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学生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动物,也很快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等动物习性,学生加深了理解。其中较难理解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捉迷藏,联系到了课文中蝴蝶花间捉迷藏。还有一句是造宫殿,把蚯蚓当做建筑师。用来加深学生对动物习性的掌握。还添加一个连线的小游戏,把哪个小动物和对应的习性连起来,再次让学生理解动物的习性,最后通过仿写诗的游戏,出示两幅‘’别的小动物活动的图片,一幅是“青蛙荷叶把歌唱”一幅是“小猴树上摘桃子”。

篇3:《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小白兔》《小蚱蜢》《小蝌蚪》《蝴蝶飞》《小蜘蛛》《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通过朗读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 能尝试用儿歌的节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长的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

教师:阅读材料、工作纸、幻灯片。

【适应学段】

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猜猜我是谁

1. 教师出示小动物身体某部分的图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点评:上课伊始,陈老师根据不完整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并说一说是怎么猜出来的“。猜一猜”的形式和“小动物”的内容都是学生所喜欢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浓浓的探究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好奇与期待。】

二、独立阅读,完成工作纸第一部分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更多的小动物,请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

2. 出示选文题目 《小白兔》《小蚱蜢》《小蝌蚪》《蝴蝶飞》《小蜘蛛》《小青蛙》。

3.说说你最想读哪一篇?完成选项。

我最想读的儿歌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内进行阅读。

阅读提示:

(1)独立进行阅读。

(2)边读边想,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点评:这个环节以自我阅读为主,给予学生阅读内容的自由,珍视学生独特的初读感受。】

三、合作阅读

1.小组内交流。小组负责人指定顺序,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儿歌。

2.仔细聆听,把你听到的小动物圈出来。

a.小白兔b.小蚱蜢c.小蝌蚪d.小蝴蝶e.小蜘蛛f.小青蛙

3.把你听到的句子圈出来。

a.耳朵长来尾巴小b.腿一弹,脚一翘c.脱下黑衣裳d.跳到河里水花笑e.一飞飞到花园里f.风儿摇,风儿晃

【点评:小组合作中,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方法指引,通过任务驱动巧妙地培养学生“听”的专注力,让合作变得实在而有序。建议在选择所圈的句子时,对内容要进一步加强选择,这样才能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

4.说一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小动物,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5.请三个小组进行汇报。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说说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演一演)

【点评:读一读,圈一圈,说一说,演一演,多种形式感悟,多种感官参与。这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对上一环节的独立阅读成果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进一步明晰了小动物的样子。】

四、仿照儿歌说一说

1. 我的发现:

(1)哪几首儿歌主要写小动物样子的?

(2)哪几首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动作的?

2.我来说一说: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____

它的样子是:____

它的动作是:____

3.分享点评:重点引导用儿歌的形式表达。

4.教师现场记录几首儿歌。

【点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内化、吸收。教师引导学生从样子、动作两个方面去思考,在此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儿歌的形式进行表达。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读儿歌,到创作儿歌,是一个不小的跨越,教师在设计的时候难度还可以放缓一些。】

五、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读了好几首小动物的儿歌。儿歌简单、节奏感强,是写给小朋友读的。今天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尝试。以后我们还要读更多的儿歌,用儿歌表达出更多我们喜欢的事物来。

附:阅读材料

小白兔

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来尾巴小。

豁豁嘴,胡须翘,一动一动老在笑。

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小蝌蚪

小蝌蚪,细尾巴,身子黑,脑袋大。水里生,水里长,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少了细尾巴。脱下黑衣裳,换上绿裤褂。咦!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蝴蝶飞

蝴蝶飞,蝴蝶飞,蝴蝶身穿五彩衣。

飞过来,飞过去,一飞飞到花园里。

停在青草地,寻找小弟弟。

弟弟是条毛毛虫,吓得蝴蝶急急飞。

小蜘蛛

小蜘蛛,本领强,自己做个小吊床。风儿摇,风儿晃,甜甜美美把歌唱。

小昆虫,心发痒,都想上去躺一躺,哎呀呀,上了当,成了蜘蛛口中粮。

小青蛙

小青蛙会爬,爬爬爬,瞧瞧去把害虫抓。

小青蛙会跳,跳跳跳,跳到河里水花笑。

小青蛙会游,游游游,去跟荷花交朋友。

【评析】

以“小动物”为媒徜徉在儿歌的海洋里

初看教师选材,你一定会惊讶地睁大眼睛:一年级,以群文的方式,一堂课学六首儿歌?的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对低年段群文阅读内容及形式的一次有价值的探索。也许这其中还有着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教师大胆进行课程建构的意识和其中呈现出的教学智慧令人赞许。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一是发展思维,二是培养能力。在这节课上,陈老师特别注重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借助工作纸,通过小组合作,达到了人人参与、有效参与的目的。仿写儿歌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陈老师的这节课的确姓“语”。

这个案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儿歌”,二是“动物”。

什么是儿歌?儿歌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它是诗歌的启蒙。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朗朗上口的儿歌,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使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

六首儿歌,对于还不认识多少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以“小动物”这一孩子熟悉又喜爱的内容为载体,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指向简单而清晰,无论是个人阅读还是小组合作,无论是读一读、圈一圈,还是说一说、演一演,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弄清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进而为后面的仿写儿歌做好铺垫。总的说来,课的设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这就使得在一年级实施群文阅读成为了可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看到,陈莹老师重视了朗读练习,把激起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放在第一位,把有兴趣的阅读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儿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儿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律动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就能发现美、感受美。大量的、多形式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情感,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潜移默化熏陶的目的。

短短40分钟,又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苛求教师面面俱到,一课一得足矣。如果要提出一些建议或是别的思考方向,我认为可以把后面创作诗歌的难度降低一点。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但从读到写有一个内化语言和形式的过程,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把握好年段特点和年龄特点。比如,用续编儿歌、看图编儿歌的形式,等等,这样的坡度设计可以激起更多孩子创作的兴趣。

篇4:《我与小动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1.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饲养小动物、接动物警报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点击“乐乐猴动物乐园”、开展动物小博士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学着饲养喜欢的小动物。

4.通过交流、游戏、浏览、饲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资源开发

1.鼓励并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书报,如《小青蛙报》、《我们爱科学》等,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谜语、儿歌、图片等资料,丰富、积累有关动物的知识。

2.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动物园,创造亲近动物的机会。

3.收看《动物世界》等有关动物的电视节目及其他视像资料。

4.回忆有关动物的经历,如养小乌龟、小鸟等。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蜗牛、猫头鹰、燕子图片。

2.准备八块题板、八支水笔和若干动物奖章。

3.去电脑教室上课,创建“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猜谜语。

(1)说他是条牛,无法拉车走,说他力气小,却能背屋跑。(蜗牛)

(2)白衬衣黑外套,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忙不停,捉来虫子喂宝宝。(燕子)

(3)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猫头鹰)

2.贴图片。

活动一动物猜猜猜:

(1)刚才我们猜的都是小动物,板书:小动物。

(2)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接着猜,请一个小朋友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大家猜是什么动物。

(3)小动物真可爱!你们瞧,它们来了——播放《动物世界》片段。

(4)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与小动物”的事,补充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的播放使学生产生了与小动物亲近的感情,为了解小动物做了准备。)

活动二我当饲养员:

(1)谁养过小动物?能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吗?

(2)你亲手喂食过小动物吗?喂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让我们当一回小小饲养员,注意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亲身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课堂上让小动物走进课堂,使得课堂的教学更有现实感,构建一个互动的真实的生活化课堂。)

活动三逛“动物乐园”: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内容很丰富,有小动物的照片、叫声,还有动物明星表演。小朋友可以自由点击,尽情游玩。

(设计意图:“乐乐猴动物乐园”资料包内容丰富,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中学,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动物“小博士”知识竞赛,请队长把答案写在题板上,答对一题,得一个动物奖章。

①(?摇?摇)是中国的国宝。

A(金丝猴图)?摇?摇B(东北虎图)?摇?摇C(大熊猫图)

②下面的小动物中冬眠的有(?摇?摇)

A(乌龟图)?摇?摇B(刺猬图)?摇?摇C(老鼠图)

③蚂蚁的触角用来(?摇?摇)

A传递信息?摇?摇B找路?摇?摇C吃东西

④小海马是(?摇?摇)生的。

A海马妈妈?摇?摇B海马爸爸

⑤“森林医生”是(?摇?摇)

A(青蛙图)?摇?摇B(啄木鸟图)?摇?摇C(蜜蜂图)

⑥看图,这些小动物中属于十二生肖的有(?摇?摇)(多选题)

A猫?摇?摇B鼠?摇?摇C狮子?摇?摇D狗?摇?摇E猴子

看来老师的问题难不倒大家,那么哪个小组再出题考考大家?

(3)评选优胜小组,得动物奖章最多的队为冠军队,奖励一只小乌龟,其余每队奖励小金鱼,带回教室成立“爱心动物乐园”,比比哪一组喂养得好。

(设计意图:“动物知识竞猜”环节既是对前一环节的检测,又有效地激发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游戏中获得更多动物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活动四小动物立大功:

(1)小动物不仅可爱还有很大的本领,你知道吗?

(2)补充:有的小动物还是科学家的好助手呢!(课件显示:小鸟——飞机,鱼——潜水艇,蝙蝠——雷达)科学家从小鸟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从鱼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小动物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小动物不仅看起来可爱,很多时候还是人类的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知识、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

活动五动物SOS:

(1)可是有的小动物生活得并不是很快乐,播放视频——

青蛙:(直喘气)好闷啊!放了我们吧!

猴子:咦?是谁把树都砍光了?这下我们没有家了。呜——我想要有个家。

狗熊:求求你,小朋友,别用石块扔我,我会流血的,很疼很疼的。

鸟妈妈:孩子,危险!(众小鸟:妈妈快救我!)

(2)看到这样的事,你想说什么?你还见过伤害小动物的事吗?

(3)讨论:我们能为小动物做些什么?

(4)其实,有很多人已经成为小动物的好朋友了。你们看!(课件显示人们保护小动物的画面,如:爱心人士收留流浪猫、有关部门放养水生野生动物并发放宣传报纸等)

(5)如果大家都做小动物的好朋友,那么它们可以生活得更快乐。现在,让我们跟小动物们一起玩起来吧!(播放智慧树《动物模仿操》,师生一起跳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情感上受到触动,在讨论中追问自我、辨析是非,品德得到发展。)

活动六拓展延伸:

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套新书《动物百科》,建议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爱心动物乐园”,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有关小动物的图片、小故事等编成“动物小报”,展览出来,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篇5:动物儿歌的教学反思

1、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2、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3、师谈话激趣:瞧,这六个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蝴蝶的知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

(4)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师鼓励学生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蜻蜓、蝴蝶长什么样,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怎么样?心情如何?好像在说着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5)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2、学习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造宫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房子。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继续交流对蚯蚓和蚂蚁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明白。

(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齐读第2句。

3、学习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

(2)师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3)指名学生结合文中句子、课文插图、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蝌蚪和蜘蛛有哪些了解。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渐渐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守护神;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5)全班齐读第3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适度拓展,创编儿歌

1、师创设情境: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动物儿歌,小动物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现在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就为谁颁发一枚动物奖章。

2、师介绍游戏:生扮演一种小昆虫,上台介绍自己(不能说出这种昆虫的名字),介绍完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生在台下自主练习,并与同位相互练说。

4、指名生上台做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特点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介绍得清楚、准确、有趣的同学,师颁发一枚动物奖章(贴画)。在学生介绍得过程中,要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信息猜出来的。

5、创编儿歌。

(1)师: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它们可羡慕啦,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同学们愿意认识它们吗?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2)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生自主创编,并与同位轻声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儿歌,教师适当指导完善。(如: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高声唱,蜗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特点,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空中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习,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篇6:动物儿歌的教学反思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见到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的图片。

2、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关于它们还编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师过渡: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六种小动物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它们吧!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六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儿歌。

在朗读中相机出示卡片:花间、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池中、游得欢、结网,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翘舌音。

5、正音后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6、指名多生朗读儿歌,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7、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中找到六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通顺。

三、巩固识字,发现规律

1、生再次朗读儿歌。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汉字的整体结构,利用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帮助记忆(如:“网”字的`字形与网本身的样子很像,“粮”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

4、重点观察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其构字特点:

(1)师出示六个小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12个汉字,发现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小结:这12个汉字中都有虫部;

(4)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12个汉字中除虫部以外的部分读音与汉字读音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蜻”字去掉“虫”,剩下的“青”字读音与“蜻”相同)。

(5)学生比较其余11个汉字中去掉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汉字的读音的关系。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些汉字中除去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像“蜻蜓、蜘蛛”这样的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就叫做形声字,汉字中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

(6)适度拓展:鼓励学生交流还有哪些虫部的汉字也是形声字。(如:蚱蜢、螳螂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间、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先外后内;“迷、造、运”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后写走之儿;“池、欢”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师范写并强调:“间”里面的“日”要写得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画;走之儿的写法较难,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平捺,最后一笔捺画注意运笔的变化。

4、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大自然中六种常见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还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发现了汉字中隐藏的小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这六种小动物,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篇7:识字5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1、教学时,我先让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图中有哪些小昆虫,它们正忙着干什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让大家自由拼读儿歌,说说有哪些收获。一些细心的同学发现这些小虫很可爱,“蜻蜓、蝴蝶”等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形声字、左表义、右表音”的特点,并学会了识记形声字的方法,培养了他们识字能力。

2、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巧妙地“引”教学内容

①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

②组织学习重点知识,识记生字,朗读儿歌时介入多媒体,活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③巩固知识,检查效果,拓展延伸中介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2 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篇8:《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之所以选择运用“颜色”尝试如何“创造颜色”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来扩展创编儿歌,是因为“颜色”在幼儿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为幼儿所熟知。其诗歌中的基本句式:×色×色在一起变成×色画××,既简单明了,幼儿又容易理解并掌握。在活动之前,我们开展了与“颜色”相关的其他形式的活动,如:多彩的颜色(歌曲) ;有趣的颜色(认识) ;涂色(美工) 等。幼儿在参与感知、涂色中已了解了各种颜色的微妙变化,已有了探究的欲望,这些经验都为设计和开展本次活动提供了支持。我园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相对突出,喜欢绘画,对有创造的活动更是表现热衷,进入大班后,幼儿的词汇量增多,我们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学习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瞬间的灵感,然后根据速写内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孩子们的思维和口语更为同步,更为活跃,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与保证。有句话说: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幼儿的想象力培养是无处不在的,而在创编儿歌中想象力的发挥尤为突出,根据我园大班孩子的实际特点,我们尝试借助孩子喜欢的绘画表现形式开展《颜色诗》的诗歌创编活动,为发展幼儿创编儿歌能力提供支持与表现的平台。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从中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并尝试将记录颜色变化的结果编成诗歌。

2. 尝试以分享交流、协调合作的方式创编儿歌,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3. 在探索、创编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

事先已认识过多种颜色。

2. 物质准备

(1)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红、黄、蓝颜色各3份。(2)记录卡、画笔人手一份。(3)颜色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经验分享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色水,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启发幼儿想象:分别将“红黄”“黄蓝”“红蓝”“红黄蓝”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 分组探索、创编记录

(1)分组探索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并记录颜色变化结果及所画物体。(附记录表)

(2)师巡回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编成诗歌。

(1) 出示一幼儿的记录卡,请他(她)自己介绍;并引导幼儿编成诗歌如:“黄色、蓝色在一起变成绿色画树叶”。

(2) 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逐一出示卡片,组合成一首“颜色诗”;并启发幼儿给这首儿歌起名。(附颜色诗)

黄色、蓝色在一起变成绿色画小草;红色、黄色在一起变成橙色画萝卜;红色、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画茄子;红黄、蓝色在一起变成黑色画皮鞋。

3. 描述记录

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四句的颜色诗。如:“红色黄色在一起变成橙色画桔子”,等等。

4. 体验成功

请每组幼儿选一个代表将他们组的画张贴出来并朗诵合作编成的颜色诗,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荣誉。

三、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孩子对画编的热情丝毫没有消退,每组依旧饶有兴趣地画编,进行着合理的创编。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强。绘画与表述的结合,动脑与动手的结合,孩子们将所能想到的都画出来。在组织过程中,有些孩子口语表达精彩于绘画,即使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其绘画精彩于口语表达,使得画编的形式满足了不同性格的孩子想象表达的需要。无论孩子创编得是否合理,在这个绘画编诗的过程中,他们都是愉快的,体验都是成功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都在悄悄地发展。

反思本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桌椅板凳要分开排放,集中教育及分组操作要明显分开;提供的绘画用具应更简便一些,避免用蜡笔占用空间。

(二)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可以大胆放手让每组每个孩子都参与操作,并合作记录颜色变化过程及所画物体,并将每组孩子的作品张贴出来,这样就产生了六首儿歌。

(三)活动中应多让孩子有创造的空间,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的生活处处流淌着富有生命力的美言。我们要教给孩子的语言技能不是为本活动而教,而是为了让孩子运用于生活中。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儿歌创编并没有结束,我们将在大班的活动中继续开展,鼓励孩子们继续创造。

四、调整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教育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

良好的合作环境应该是一个较大的、有一定合作氛围的场所,因此,我们把孩子分成6组,并把桌子排放在旁边,给孩子一个自由组合的空间。为保证合作空间宽敞,我们还把蜡笔改为棉签,并把每人1张小记录卡换成大张的每组1张记录卡,供孩子们合作记录并创编诗歌。这样6组孩子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并合作记录颜色变化过程就产生6首《颜色诗》,既满足了孩子操作的需要,又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二)维护孩子良好的创编心态,开启孩子想说的心门。

幼儿创编的欲望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编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的创编心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应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良好创编心态的关键。因此,我们用各种颜色制作许多实物卡片,事先组织幼儿参观,引起幼儿对颜色的联想,并在引导幼儿创编的过程中向幼儿提出问题,如:“x色还可以画什么?”这样孩子创编的心门被打开了,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有的说“橙色可以画桔子、还可以画萝卜、气球、衣服……”;有的说“紫色画葡萄、茄子……”,等等,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创编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幼儿共同创编,交流各自感受,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和维持了幼儿创编的兴趣。

(三)延伸活动,进一步挖掘孩子们的创编潜力。

在区角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探索及创编的材料,主要是为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多看、多讲、多练。以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锻炼幼儿的胆量,增强创编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让各种感官各显其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全面提高创编能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画编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保持幼儿创编兴趣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根据创编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规则,如:“设立入区卡”,限制创编区人数,避免在创编时出现拥挤现象,确保每个幼儿都有适当的空间。又如让幼儿在创编时不要大声喧哗,可以轻声朗读等,让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为了巩固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我们还与家长密切配合,在家长园地提出明确配合要求,并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创编,帮助幼儿掌握创编技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幼儿语言素质。

五、效果反馈

篇9:“游野生动物园”教学纪实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册1~9乘法口诀复习课。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对乘法表进行梳理,发现规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创设游览动物园的情境和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及初步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记录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反复研究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新课程标准而制订的。教学设计体现情境化,教学事例生活化,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不仅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本课选择游野生动物园,通过同学们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按序号上车,参加跳格子比赛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它们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从低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发,我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们在情趣中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和小动物们的可爱,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更丰富,我课前发给学生序号,每辆车乘5人,然后请学生根据序号找一找自己应乘坐几号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既复习乘除法的运算又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已有的知识的巩固,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在学生充分探讨以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游野生动物园”的一系列活动,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中,培养问题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记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生:有老虎。

生:狮子。

生:还有天鹅。

师: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如长寿之神——丹顶鹤,金毛青面的金丝猴,难得露面的白鳍豚等。(出示这3种动物的画面)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出示课题。)

二、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

1.看一看

师:你们想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吗?

生:想去。

师:想去就要先找到动物园的位置,这是去野生动物园的交通图,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咱们想要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得先破一段暗语:“从出发点向右走24厘米,再向下走36厘米就是野生动物园,你能找到吗?”(出示点子图。)

2.找一找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并涂上颜色。(找一名同学汇报。)

3.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找到动物园的位置的?

生:我们组利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知道向右走4个格子,数4个格子,六六三十六,向下数6个格子,就找到动物园的位置了。

师:其他组的同学找的位置和他们组的一样吗?(多媒体出示动物园的位置。)

【设计意图:把厘米的认识与口诀相结合设计出游戏项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乘车

1.算出全班需要几辆车

师:同学们根据方向和位置及乘法口诀找到了动物园的位置,现在我们就乘车出发。每辆车可以坐7人,咱们2年1班有54人,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生:七七四十九,54减49剩5人也得乘坐一辆车,所以是8辆车。

生:七八五十六,能坐下54人,还剩两个座位给老师,所以我们班需要 8辆车。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非常好,知道我们班需要8辆车。

2.自己应乘几号车

师: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号码,如果按照老师刚才发给你们的序号上车,想一想你应该乘坐几号车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还要按顺序上车呢!(学生讨论。 )

3.学生汇报

师:谁想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说的时候要先告诉大家你的序号,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乘坐几号车的?

生:我的序号是20号,二七十四,我坐不上2号车,所以我乘坐的是3号车 。

师:你是利用乘法口诀算出的。

生:我是10号,先数7个,是第一辆车,接着数8、9、10,我就是乘坐的2号车了。

师: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很好。

生:我是46号,1号车是1~7,2号车是8~14……7号车是43~49,我在43~49之间,所以我乘坐的是7号车。

师:你是先确定每辆车乘坐的序号范围,然后看自己的序号在哪几个序号之间,就乘坐几号车,你想的办法真好,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刚才这几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其他同学找到了吗?现在你就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再互相看一看找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都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了吗?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乘坐1号车的同学请你起立,乘坐3号车的同学起立。(学生按要求起立。)

4.学生活动找车号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乘坐的是几号车了吗?一会我们按车号上车,在活动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你找到自己的车号后,还要看看其他乘坐这辆车的同学找的车号对不对。如果找错了请你帮他找到正确的车号,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行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1号车、2号车、3号车的位置上车吧。(学生活动按车号重新找到座位。)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四、野生动物园

1.出示画面,说出野生动物的种类

师:野生动物园到了,动物真多呀!都有哪些小动物呢,谁来说一说?

生:野生动物园有熊猫、大雁、青蛙、老虎、松鼠。

2.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记录信息

师:根据画面上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将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在记录单上,并列式计算。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记录方法好,提出的问题多。(出示要求,小组活动。)

3.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用圆形代替大雁,有两行,每行5只,列式5+5=10,用三角形代替花,先画4个三角形,在旁边标出5,就是5组,列式是4 ×5=20……

生:我们组是直接用数字表示的,青蛙4只一组,我写青4,再写2组,列式4×2=8;袋鼠每4只一组,写袋4,再写 3组,列式4×3=12……

师:这个小组记录方法比较简单,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更多的问题。

师:老师非常高兴听到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看到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真为同学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习,将多种学习方法渗透教学之中。】

五、跳格子比赛

1.教师示范跳格子(出示挂图,有标有1~46号的格子图。)

师:看,那边真热闹,小动物正在干什么呢?跳格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老师先来做示范就跳4的倍数。

2.男女同学跳格子比赛

师:我们分别找一名男女同学,然后再请男女同学代表分别为对方出题。咱们比一比看谁跳得又对又快。(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比赛。)

女生 :3的倍数,男生:7的倍数。

女生:2的倍数,男生:9的倍数。

3.发现规律

师:从刚才的比赛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女同学的数小,跳得慢,男同学的数大,跳得快。

生:女同学跳2的倍数非常多,跳的下数多,9的倍数少,跳得快。

师: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数的范围之内,选择的数字越大跳的次数就越小,跳的次数就越多,赢得机率就越高。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各有所得。】

六、粘贴文化墙

1.填写卡片砖(出示乘法表画的文化墙。)

师:玩累了,我们就到长廊休息一下吧!这是什么?原来动物园正在修建文化墙,外墙砖还没有贴好,我们帮帮它们好不好?每个同学手里都有一些卡片砖,请你先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然后想一想这块砖应该贴在文化墙的什么位置?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填写老师发给乘法算式卡片得数。)

2.学生贴砖

师:谁愿意第一个贴砖?说一说你为什么把它贴在这呢?

生:我的算式是5×6,根据表中竖着看1×6下面是2×6、3×6、4×6,所以这个算式砖贴在这里。

师:我们来检查他贴的对不对,第二块砖谁来贴?

生:我的卡片砖上写的是3×4,横着看3×1,3×6在一行,3在前面,所以数下去就是3×4。

师: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的算式来贴,还可以根据横排竖排表示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来贴算式砖。

师:第三块……请第一组同学来。(学生贴完整文化墙。)

师:文化墙已经贴好了,是什么呢?

生:是乘法表。

3.发现规律

师:乘法表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仔细观察这张乘法表,能发现什么呢?向小动物介绍介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通过最上面的数字我们发现横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前面,竖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后面。

七、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游览了野生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你还想到哪儿去玩?把你的想法告诉我,老师还会带你们一起去玩的,好吗?

【设计意图:复习之后的归纳对学生同样重要,渗透融入游戏之中。】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理和复习,既要复习又要整理,这种类型的课上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我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创设游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和设计一系列活动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当中,扎扎实实地对本单元各种形式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每个活动的设计又都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最后进行知识的梳理,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如找动物园位置时我设计了破解暗语的障碍,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方面考查学生乘法与厘米认识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乘车找车号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车号,每一个人都在思考,都在动,真正体现全员参与。汇报时,学生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车号的,我设想学生会用数一数、确定车号范围等方法,但学生还想出比谁大一些比谁小一些的方法,听到学生这么精彩的发言,我很激动,同时坚定一个信念,要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根据动物园画面提问题的活动时,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而且展示各种不同的具有个性的记录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表扬同学们的各种记录方法,渗透选择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跳格子比赛一节更为精彩,学生不仅找出数字大,跳的次数就越少,赢的几率高的规律,而且还找出是几的倍数就数几个格子的好办法,学生发现的规律是我没预测到的,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反思一,作为教师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反思二,当预设与生成过程发生矛盾时,教师的评价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兴华小学)

上一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考试题下一篇:初三班班级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