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的教学设计资料

2024-07-17

《一分钟》的教学设计资料(精选11篇)

篇1:《一分钟》的教学设计资料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2

潘敏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2018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2018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2018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

第 1 页 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第 2 页

篇2:《一分钟》的教学设计资料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我们的元元同学却因耽误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方式: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赛读

3、巩固生字:

⑴课件抽读生字。

⑵给生字组词。

⑶交流发法。

三、细读感悟

1、接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贪睡的样子。)

方式:指名读──大家评价──老师范读──自己试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⑴大家看元元的表情,你能想象出来这时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

⑵师小结:你看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迟到的.尴尬。

⑶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大家想一想: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走进教室才后悔的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⑴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师问:他为什么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呢?

②生说经过。③老师小结:是啊!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一路的焦急等待,我们就带着焦急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⑵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师问:他为什么又叹了口气呢?

②老师小结:这一分钟给他带来的是不停的叹气。让我们带着遗憾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⑶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他决定走到学校去。

①你能想象他是怎么走到学校去的吗?

②老师小结:你看,这一分钟带来的是步行的辛苦!

5、最后一段,老师范读。

6、这时元元会想些什么呢?

⑴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⑵老师小结:我们要分秒必争,珍惜身边的每一分钟!

四、课外拓展

1、大家再想想,元元经历了这一分钟事件之后,第二天闹钟响后,元元又会怎样做呢?

2、名言警句:

⑴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也是珍惜时间的楷模,他们也有许多话要给大家说,大家想听吗?

(课件出示“名言警句”。)

篇3:《一分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从中受到教育。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时间观念不强, 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 本文正是一篇有针对性的优秀教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创设情境, 在读中感悟, 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 也让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 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钟、零”等8个字, 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中领悟时间的重要, 懂得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两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结束后要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1.游戏活动。 (游戏1:在一分钟内写下你认识的字, 说说你对一分钟的感受。游戏2:双手平举, 抬起一只脚, 站立一分钟, 说说你对这一分钟的感受。)

2.讨论:两个游戏都是在一分钟内进行的, 你对1分钟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

3.导入新课:是啊, 一分钟可以说很短, 也可以说很长, 一分钟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 一个人只要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 也就等于把握住了美好的一生。同学们, 今天要学习的第7课, 题目也叫《一分钟》, 我想, 学了课文以后, 大家对“一分钟”的体会肯定会更深。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并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自主认读、识字, 同桌纠正读音。

2.去掉拼音再读, “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生字, 给一分钟的时间快速识记生字。

4.指名介绍:一分钟自己记住了多少个字, 是怎样记住的。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 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把生字送回“家”, 读课文,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顺。

2.再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 评议, 齐读。

4.再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填空练习:课文讲了元元由于 () 却 () 的故事。

四、大胆质疑, 精读课文

1.引导质疑

出示句子:课文讲了元元由于多睡了1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

读了故事,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质疑:元元只多睡了1分钟, 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

2.学习第2~3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用“~~~~~~”画出元元迟到的原因和他说的话。

(2) 出示导致元元迟到的句子:

元元走到十字路口, 他看见前面是绿灯, 刚想走过去, 红灯亮了, 他叹了口气, 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好一会, 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 眼看就跑到车站了, 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 说:“要是早到一分钟就好了。”

(3) 读句子, 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揣摩元元的心理。

(4) 小组讨论, 谈谈自己的想法。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看着因为贪睡了一分钟却迟到20分钟的元元, 你想对他说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五、分析字形,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 交流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 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六、课后延伸

篇4:教学需要“一分钟”

一、组织教学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课前一分钟,就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间充分释放情感,情绪上属于玩乐状态,注意力集中在课间活动上,上课伊始马上展开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为学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用一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快从热闹的玩乐情绪转入到积极的学习情绪中。在这一分钟里,教师可以走上讲台,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用眼神查看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用眼神提醒一些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等待,从而静下心来准备上课。在这一分钟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待心绪平静下来后开始上课。组织教学一分钟用得得当,往往能收到“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不要吝啬这一分钟的“空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认真思考一分钟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纷纷举手,似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静悄悄的,就以为教学是失败的。其实不然,教师提问后学生不多加思考就直接回答,说明教师的提问是表层的,而不是深层的,这样的学习其实才是低效的。因为表层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思考,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过多的解释和引导,应让学生“认真思考一分钟”,当学生遇到困惑或疑问时,教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作提示,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认真思考了,才有效地参与了教学。

三、学会倾听一分钟

“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所有教师和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句话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课堂上不仅仅有教师系统的讲授,还有学生精彩的见解。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善于倾听学习伙伴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参与学习探讨,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学会“倾听一分钟”。倾听一分钟,学会对学习伙伴的尊重,进而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一分钟,可以了解并正确理解他人的意见;倾听一分钟,可以借他山之石集思广益,从相互的交流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倾听一分钟,还可以有的放矢地对他人的意见提出中肯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比如该倾听时教师暗示性地摸摸耳朵,久而久之,学生能逐步养成并学会这一好习惯,从而更有序地进行有效学习。

四、独立自主一分钟

新课程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个体的真正发展,有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特别是有赖于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而且也不科学。教师应积极倡导“独立自主一分钟”,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独立的空间。现在的课堂教学注重合作探索,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目前有些“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成了听众,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独立和合作要有机地结合,在合作之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学习一分钟,让每个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这时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成任务。即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充分感悟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增加参与合作的有效性。当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生“独立自主一分钟”,比如新授课的例题分析,许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读完题就开始讲解分析,其实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一分钟”。

五、回顾反思一分钟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反思。许多合作学习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往往虎头蛇尾。笔者认为,教师组织了激烈而紧张的活动后,不妨安排一分钟让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成效。“在活动中,我们探索学习了什么?”“在活动中,我做了些什么?”“在活动中,我还有什么没有做好?”“活动中谁表现最好?我该怎么做?”等等。学生可以口头阐述,也可以概括地写一写,还可以分小组进行交流,或者在脑海里进行反省。回顾反思虽然只用一分钟,但经过这一分钟,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学习活动的内容,促进和改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谈不上提高与进步。在教学将结束时“回顾反思一分钟”,更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

(辽宁省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吴云丽 110300)

篇5: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么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问:“1”指的是什么?“2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打出来。为了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我请学生用上“谁因为---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聪明的孩子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读懂课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可是就到这吗?

忽然,我想到《新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有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的要求。何不以此为例,练习孩子的复述能力?于是我提出:谁能用一句话来讲讲今天所学的课文?说着,用手指了指板书。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高高的举起手来。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有两个原因,分别在2、3、4自然段中,再读读,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

2分钟后,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元元碰到红灯,晚了一分钟。”

“元元没赶上汽车,走着到了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说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碰上红灯,又没赶上汽车,只好步行到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篇6:一分钟的效果教学反思

小班的综合活动“穿彩衣”正在进行,孩子们拿着彩纸撕着、剪着。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个小男孩拿着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犹豫着,最后终于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等我一会儿好吗?”年轻的教师略微停顿了一下,马上轻轻地对他说:“好的,我们等你一会儿。”教师边招呼孩子们相互介绍作品,边用眼神鼓励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着,可能由于着急,他的手有点颤抖。大约过了一分钟,男孩终于完成了作品,他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师:“老师,我完成了。”年轻的教师回应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的笑容灿烂无比。

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此类情景屡见不鲜:操作活动中,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教师最常说的是:“等有时间的时候你再做完它好吗?”一句话使孩子显得十分无助;游戏中,教师一声“活动结束了,赶快把东西收拾好”让孩子的兴趣顿时消失;问答环节中,有的孩子站起来因紧张一时说不出答案,教师的一句“请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让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这位年轻的教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体验到了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快乐。

一分钟,虽然很短暂,但包含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正是因为这一分钟,使教学环境显得和谐、民主、自然,孩子们保持了活动兴趣,满足了探索欲望,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篇7:《一分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给大家一分钟,看看几桌子上的生字卡片,你能认识其中的几个字呢?

生汇报:

师:真棒,在短短的一分钟里,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分钟》,请大家齐读课题。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红苹果或绿树叶,借助拼音识字。

生读

老师现在来检查你们的读书情况了。

句子一: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a:小组里读,互相帮助。b:抽生读,指导分析“零、闹、钟、哈、欠、迟”这几个生字,c: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出示图一

句子二: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a:叹的读音,识记方法,b:为什么要叹气呢?c:有感情朗读

句子三: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a:想像一下,不多睡一分钟,结果会是怎么样?b:有感情朗读。

句子四: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a:多睡了一分钟,让元元等了很久。齐读句子。b:学习“决”

出示图二:讲解图意。

学习生字“悔”

师:是啊,为了在被窝里多睡一分钟,换来的却是迟到20分钟,一分钟,仅仅一分钟,让元元错失了几次机会。一分钟,虽然短,却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结合身边的人讲一分钟能做的事。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在一分中里作些什么?

3 、利用一分钟,做一个,“来读,你来选的游戏,巩固生字。

篇8:“一分钟试卷”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什么是“一分钟试卷”法

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 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近年来, “一分钟试卷”法在美国很多学校被采用, 各学科 (包括文、理及艺术、体育教学) 的教师都对这一教学方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 它是使参与者教学相长的行为过程。

“一分钟试卷”法是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具体方法是, 在课堂教学结束前, 教师留一分钟时间 (几分钟也可, 视情况而定) , 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 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具体内容可以是对问题的回答, 比如, 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定概念, 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当学生完成“一分钟试卷”, 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 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织讨论, 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它实质上就是一种促进课堂教与学的课堂评价方法[1]。

作为一种课堂评价方法, “一分钟试卷”法的运用比较灵活。在学习目标确定后, 可在课堂的任意时间段采用, 所提的问题也不拘一格, 只要是值得询问的问题都可以。一般的实施步骤如下:设置一个或多个学生能够快速而简明回答的问题, 把问题写在讲义、黑板或写字板上;留出课堂的一至五分钟来处理“一分钟试卷”;教师散发卡片或要求学生用半张纸写出自己的回答;学生作答, 署名或匿名均可, 要求回答问题坦率而凝练, 可用单词、短语或短句;收集答案, 关注有意义的评论;对反馈采取行动[2]。

二、“一分钟试卷”法的主要功能

1.“一分钟试卷”法的教学反馈功能

“反馈原理指出,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 才能实现控制。该原理充分体现了控制论的核心思想, 即用最佳的信息实现整个系统最优化调控, 以获最佳效果之目

魏钊

林丹孙玉婷

的。”[3]另外, 反馈速度越快, 则控制效果就越好。所以, 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佳控制, 提高反馈信息的有效度, 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分钟试卷”教学法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反馈原理, 践行了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行为过程”的理念, 它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 以实现对高效教学质量的控制。

“一分钟试卷”法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基于学生的思考, 分享学生的思考, 才能得到真实的教学信息反馈。采用“一分钟试卷”法的课堂教学是属于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心胸开阔,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接纳学生的建议;对于学生, 则需要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 认真思考自我, 善于表达自我。这样才能够使师生心灵产生对话, 能够真正做到更加人性化的教学[4]。

2.“一分钟试卷”法的教学诊断功能

当前, 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提问、书面练习、一般性测验等, 尽管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但因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标准, 故应用起来有其局限性。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动机和情感的了解。教师只有掌握其教学工作效果的必要反馈, 作出准确的诊断, 教师才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置, 辨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5]。

“一分钟试卷”法关切的是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掌握, 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形成性评价, 通过此形式达到信息反馈的作用, 从而能够在下节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学前诊断与矫正。“一分钟试卷”真正要做到的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及时地进行反复与矫正, 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

三、“一分钟试卷”法的教学实践应用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一分钟试卷”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高二下学期, 笔者在自己任班主任的高二年级某班中实行了“一分钟试卷”法。然后对所收集的一分钟试卷进行了统计:23.6%的学生在“一分钟试卷”中进行了知识总结, 35.8%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难问题, 1.7%的学生提出了自己对本堂课的意见, 4.4%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33.1%的学生对学习情况作了反思, 0.6%的学生总结了学习目标, 0.8%的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通过平时的批阅和对“一分钟试卷”的统计, 深刻体会到这种方法能及时、有效地对教学进行反馈, 并且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良好方式。

(1) 促使学生及时提出疑难问题

每次上完新课或者评讲完测验的试卷后, 就会有很多学生在“一分钟试卷”中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 部分是在课堂上教师没有集体讲解, 仅仅只是给出了参考答案的问题;部分是在课堂上已经集体讲解, 但是学生仍然没有掌握的问题;部分是学生对有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的解答方法。有位较内向的学生, 对有机化学中, 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来确定分子式总是不能正确解答, 教师在“一分钟试卷”中详细解答后, 还另外给出了几个结构简式来提供他练习, 下次的“一分钟试卷”中, 他非常准确地完成了这几个针对他额外布置的习题, 教师对他给予热情的鼓励。在以后的学习中, 这位学生完成“一分钟试卷”的积极性很高, 还主动建议在其他学科中也推行这一做法。由此可见, “一分钟试卷”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为有效性教学提供保证。

(2) 促使学生“元认知”发展, 帮助其实现“我要学”和“我怎样学”

在评讲完测验的试卷后, 会有很多学生对这次测验的情况进行反思, 而且多数是从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并且会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提出:“每次考试时总是觉得自己做化学实验题得不到什么分数”, “看到化学计算题就害怕”, “考试的时候做得太慢了, 提醒自己要快一点, 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考试的时候一心只想考好, 但又很害怕考不好, 碰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脑子里就一片空白”等等。这些问题, 很多并不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却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存在的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注考试心理, 提高考试技巧。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主观上强化“我要学”和“我怎样学”。

(3) 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

在批阅学生的“一分钟试卷”时, 很多时候是一个快乐而又幸福的情感旅程, 常常会有会心的微笑。大多数“一分钟试卷”都是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的, 批改“一分钟试卷”的作业渐渐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 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多数情况下不愿意开口, 难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分钟试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间接与老师交流的好的方式。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总能得到老师的解答之后, 他们会慢慢敞开自己的心扉, 说出自己的烦恼, 希望得到老师帮助。这时候老师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一个学生信赖的朋友。

2.“一分钟试卷”法的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分钟试卷”法的实施情况, 教学中可设计一份“一分钟试卷”法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经调查后统计发现:经过实施一学期的“一分钟试卷”法, 65.3%的学生认为“一分钟试卷”法对其学科的学习有帮助, 6.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帮助具体体现在:促进了学生对每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提供了一个良好及时的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 并方便教师在下节课时补充学生薄弱环节。而且问卷统计结果表明, 经过这一学期的“一分钟试卷”法的实施, 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 93.9%的学生希望在今后课堂教学中继续实施“一分钟试卷”法。

问卷还设置了关于“一分钟试卷”法实行的时间及何种类型课型的问题, 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每节课什么时候实行“一分钟试卷”并无特别要求, 55.3%的学生认为何时实行“一分钟试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42.4%的学生希望在上新课的时候实行“一分钟试卷”, 24.2%的学生希望在习题课后实行, 24.2%的学生希望做完实验后实行。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还发现, 58.5%的学生在完成“一分钟试卷”时, 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写什么。例如, 部分学生在进行知识总结时仅仅写道:“今天, 我学习了苯的性质。”表明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下,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我们在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时, 不可一味地放手, 教师适时地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Angelo, T.A., and Cross, K.P.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2nd ed..Jossey-Bass, San Francisco, 1993, pp.148-153.

[2]姚利.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分钟试卷”.上海教育, 2006 (5) .

[3]鲍洪良.反馈原理在教学控制中的运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4]林远辉.美国课堂“一分钟试卷”法教学意义分析.现代教育科学, 2006 (6) .

篇9:《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不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还表达了作者沸腾的爱国热血以及奔涌不息的爱国豪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满怀激情地去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喜悦心情,通过一些特写镜头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和“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来真切表现这种爱国情感;第三小节主要讲作者联想到香港的百年屈辱历史,联想到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第四小节讲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与殷切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情

1.观看录像。课件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视频。

2.谈话激情。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多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3.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香港回归时激动人心的诗歌《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视频,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体会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庄严、隆重的氛围及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感知,交流启情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字词,扫清障碍。(认读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字词。)

生字:叩、刹、硝、髓、铸。

生词: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旗帜、旗杆、伤痕、痛苦、礼炮、扎根。(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默读诗句,交流讨论。

(1)默读诗句,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到热血澎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画出不懂的诗句与同学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既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又在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事,更是令人难忘的时刻。再通过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来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深情

1.领悟激动。

(1)指名朗读第1小节。画出第一处“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讲解修辞手法。“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3)品读重点词。你怎样理解“叩问”?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如: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4)激发情感。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5)读诗激情。齐读第1小节,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与情感。

2.体验自豪。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吧!

(1)画出第2小节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课件展示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情景。)说一说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自豪。)

(3)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2小节。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感悟激动、自豪的心情。

(4)合作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回顾历史。

(1)齐读第2小节。思考:伴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的冉冉升起,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祖国百年的痛苦,想到了虎门销烟,想到发黄的旧条约等。)

(2)资料交流。①你是怎样理解“虎门销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的?②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侵略者的无耻行径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③“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④“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说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深化感悟。品读第3小节,想一想当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使大海沸腾”你是怎样理解的?(曾经的屈辱和痛苦无不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的百年耻辱终于洗雪。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情都是复杂的,酸楚的、激动的、自豪的、喜悦的,所有的泪珠均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时,把非常强烈,非常深厚的爱国热情在一瞬间喷涌而出,仿佛能够让江河翻涌、大海沸腾似的。)

4.展望明天。

(1)想象激情。齐读第4小节,画出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想象一下:香港终于回来了,中华儿女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2)展望抒情。“①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了什么?(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②“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盼望。)③“紫荆”指的是什么?(“紫荆”指的是香港,“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香港的同胞将和我们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铭记在心。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吧!(播放录像视频,教师配画外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落实“总——分——总”阅读基本方法“分”的环节,让学生分节学习,边读、边想、边画,做到一边理解、一边品读,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香港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自豪、激动与喜悦”的情感,并通过“最后一分钟”语句的细读、品读,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香港回归实现之时中华儿女的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抒情

1.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我们中国人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与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总结及对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介绍,并介绍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关系,再次激发学生期盼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

◇责任编辑:王天杰◇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不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还表达了作者沸腾的爱国热血以及奔涌不息的爱国豪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满怀激情地去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喜悦心情,通过一些特写镜头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和“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来真切表现这种爱国情感;第三小节主要讲作者联想到香港的百年屈辱历史,联想到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第四小节讲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与殷切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情

1.观看录像。课件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视频。

2.谈话激情。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多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3.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香港回归时激动人心的诗歌《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视频,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体会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庄严、隆重的氛围及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感知,交流启情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字词,扫清障碍。(认读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字词。)

生字:叩、刹、硝、髓、铸。

生词: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旗帜、旗杆、伤痕、痛苦、礼炮、扎根。(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默读诗句,交流讨论。

(1)默读诗句,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到热血澎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画出不懂的诗句与同学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既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又在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事,更是令人难忘的时刻。再通过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来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深情

1.领悟激动。

(1)指名朗读第1小节。画出第一处“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讲解修辞手法。“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3)品读重点词。你怎样理解“叩问”?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如: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4)激发情感。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5)读诗激情。齐读第1小节,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与情感。

2.体验自豪。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吧!

(1)画出第2小节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课件展示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情景。)说一说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自豪。)

(3)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2小节。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感悟激动、自豪的心情。

(4)合作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回顾历史。

(1)齐读第2小节。思考:伴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的冉冉升起,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祖国百年的痛苦,想到了虎门销烟,想到发黄的旧条约等。)

(2)资料交流。①你是怎样理解“虎门销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的?②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侵略者的无耻行径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③“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④“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说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深化感悟。品读第3小节,想一想当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使大海沸腾”你是怎样理解的?(曾经的屈辱和痛苦无不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的百年耻辱终于洗雪。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情都是复杂的,酸楚的、激动的、自豪的、喜悦的,所有的泪珠均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时,把非常强烈,非常深厚的爱国热情在一瞬间喷涌而出,仿佛能够让江河翻涌、大海沸腾似的。)

4.展望明天。

(1)想象激情。齐读第4小节,画出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想象一下:香港终于回来了,中华儿女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2)展望抒情。“①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了什么?(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②“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盼望。)③“紫荆”指的是什么?(“紫荆”指的是香港,“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香港的同胞将和我们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铭记在心。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吧!(播放录像视频,教师配画外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落实“总——分——总”阅读基本方法“分”的环节,让学生分节学习,边读、边想、边画,做到一边理解、一边品读,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香港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自豪、激动与喜悦”的情感,并通过“最后一分钟”语句的细读、品读,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香港回归实现之时中华儿女的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抒情

1.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我们中国人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与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总结及对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介绍,并介绍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关系,再次激发学生期盼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

◇责任编辑:王天杰◇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不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还表达了作者沸腾的爱国热血以及奔涌不息的爱国豪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满怀激情地去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喜悦心情,通过一些特写镜头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和“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来真切表现这种爱国情感;第三小节主要讲作者联想到香港的百年屈辱历史,联想到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第四小节讲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与殷切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情

1.观看录像。课件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视频。

2.谈话激情。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多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3.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香港回归时激动人心的诗歌《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视频,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体会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庄严、隆重的氛围及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爱国热情。

二、初读感知,交流启情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字词,扫清障碍。(认读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字词。)

生字:叩、刹、硝、髓、铸。

生词:叩问、脊梁、刹那、硝烟、骨髓、旗帜、旗杆、伤痕、痛苦、礼炮、扎根。(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默读诗句,交流讨论。

(1)默读诗句,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到热血澎湃?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2)画出不懂的诗句与同学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既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又在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领会香港回归祖国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事,更是令人难忘的时刻。再通过交流“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来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深情

1.领悟激动。

(1)指名朗读第1小节。画出第一处“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讲解修辞手法。“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3)品读重点词。你怎样理解“叩问”?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如: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4)激发情感。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5)读诗激情。齐读第1小节,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与情感。

2.体验自豪。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吧!

(1)画出第2小节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

(2)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课件展示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情景。)说一说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自豪。)

(3)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2小节。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感悟激动、自豪的心情。

(4)合作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回顾历史。

(1)齐读第2小节。思考:伴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的冉冉升起,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祖国百年的痛苦,想到了虎门销烟,想到发黄的旧条约等。)

(2)资料交流。①你是怎样理解“虎门销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的?②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侵略者的无耻行径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③“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④“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说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深化感悟。品读第3小节,想一想当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使大海沸腾”你是怎样理解的?(曾经的屈辱和痛苦无不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的百年耻辱终于洗雪。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情都是复杂的,酸楚的、激动的、自豪的、喜悦的,所有的泪珠均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时,把非常强烈,非常深厚的爱国热情在一瞬间喷涌而出,仿佛能够让江河翻涌、大海沸腾似的。)

4.展望明天。

(1)想象激情。齐读第4小节,画出有关“最后一分钟”的语句。想象一下:香港终于回来了,中华儿女的心情是怎样的,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2)展望抒情。“①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了什么?(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②“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盼望。)③“紫荆”指的是什么?(“紫荆”指的是香港,“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香港的同胞将和我们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铭记在心。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吧!(播放录像视频,教师配画外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落实“总——分——总”阅读基本方法“分”的环节,让学生分节学习,边读、边想、边画,做到一边理解、一边品读,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香港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自豪、激动与喜悦”的情感,并通过“最后一分钟”语句的细读、品读,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香港回归实现之时中华儿女的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抒情

1.读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我们中国人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与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总结及对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介绍,并介绍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关系,再次激发学生期盼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

篇10: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设计

姓名:刘亚丽

学号:***30

年级:18春小学教育

指导老师:何劲松

二0二0年六月

16《一分钟》

内容早预习:《一分钟》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鲁兵所写》。“一分钟”指的是每一分,每一秒,即珍贵的时间,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错过了绿灯,错过了公交,最后整整迟到了20分钟,看着元元后悔的样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一、设计思想及学习内容的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背、迟”等13个字,会正确书写“钟、丁、元”等7个生字。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钟、丁、元、共、已、经、坐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多次点题“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说明了一分钟的重要性,突出了时间的宝贵。

学习内容分析:

《一分钟》叙述了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事,告诉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不要因小失大。

二、学习者基础特征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容易接受感性知识,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很直观的讲出自己的想法。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时间的概念的了解。

三、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时间的存在形式。

2、教学媒体设计: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3、学习资源类型:导入新课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课文上的两幅插画,引导孩子观察这两幅图,及展开想象口述两幅画的内容。

4、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使孩子们更有兴致的去了解“一分钟”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1、情境导人:

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由打哈欠体会元元的贪睡。

(手指向课件上“哈欠”这个词语)给“哈欠”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我们会说?(预设学生回答:打哈欠)谁会做“打哈欠”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大家从“打哈欠”这个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板书)

此时元元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板书:多睡一分钟)元元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着这句话。那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2、谁能读好这句话?

3、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如何呢?(板书:迟到20分钟)

4、是呀,元元因为没等到公共汽车,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他迟到了。

5、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一分钟能干什么?(学生自由交谈)出示课件。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6、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最后,展开想象说一说第二天元元会怎样做。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

二、品读课文。

三、看图说话

1、迟到了二十分钟的元元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说话,生找到书中写元元红着脸情形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

3、师: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元元感到非常后悔。(齐读6自然段)

3、想象练笔,自我警示。

师:如果时间倒流,一切重头再来,元元会怎样做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你们不光是在告诫元元,更是在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是吗?

同学们,时间不可以倒流,世界上更买不到后悔药。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出示课件)

4、课文小结,补充拓展。

1、师:同学们,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会儿,带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自己脸红的尴尬,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训。此时此刻,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呢?

2、师: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板书:珍惜时间)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谁来读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指名读,齐读)

五、教学效果分析及评价

1、以情景动画的方式多媒体导入,让学生从图中人物表情的描写来感知时间对主人公的影响,从游戏中亲身体会时间的意义。

2、初读课文,让同学认真地听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对人物外貌和情绪的描写。

篇11: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分钟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与故事再现,把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

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3.借助“要是…就…”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简单推断。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2.(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学生)(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诵读:惜时

过渡:大家背的真好听。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大家猜猜放了多长时间。你们猜的真准确,确实是一分钟。一分钟你们能做哪些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一分钟》。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写。谁能读一下课题? 复习巩固: 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开火车读一读闹钟上的生字宝宝。齐读。读得很正确,声音也很响亮。下一个游戏是青蛙过河。游戏好玩吗?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探究迟到原因(一)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出示课文第一张插图。观察:这是谁,在干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师评价:你读得真流利。

师: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心里是怎样想的啊?齐读。(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你们能做做元元的动作吗?那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再睡一分钟,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师:孩子们,从元元的想法中你能知道元元是怎么看待这一分钟的吗?(满不在乎)。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又带着没睡醒的样子。

再次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元元满不在乎的样子)齐读,读出元元刚睡醒又满不在乎的样子。2.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孩子们再观察这幅图,图中画了什么?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

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结合这幅图片,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出示第六自然段:元元非常后悔。)(1)“后悔”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你做过哪些后悔的事?

后悔前面又带了一个词语:非常。你是怎样理解非常的?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元元后悔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指名读。(你读出了元元后悔的样子)

那么老师是怎样说的呢?谁能来读读李老师的话。(你读出了老师批评孩子的语气,还有谁想当一次李老师?)(2)指名读第5自然段。

(二)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过渡:元元只不过是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想一想:元元把时间丢在哪了? 3.组织学生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们先来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组的同学齐读。①元元为什么叹气?(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②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始有点后悔)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③指导朗读,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④这一次元元在十字路口错过绿灯。

(2)出示第三自然段: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从“一会儿”“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元元等了很长时间。)红绿灯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元元为什么会觉得很久呢?(因为他心里着急。)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话,读出着急的语气。“眼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③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跑。)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他坐不上这趟车子了。)④元元又叹了口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因为心情不好,说话的声音是轻轻的。

出示:这一次元元错过了公共汽车。

(3)出示第四自然段: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出示这一次元元等不到车,步行去上学。指导朗读,读出元元无奈,后悔的心情。4.教师总结:

(1)师: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没赶上绿灯。

(2)师:因为没赶上绿灯,所以没能及时通过十字路口。

(4)师:因为没通过十字路口,所以没赶上公共汽车,所以只好步行上学。

设计意图:“为什么晚起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的真切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展开讨论,体会“一分钟”的重要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你们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在交流中懂得要珍惜时间。)3.故事想象: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经历了这一次迟到,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自己先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一分钟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达成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想象续编,借助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上一篇:安全咨询日题目下一篇:日照市中考满分作文-读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