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2024-07-06

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共9篇)

篇1: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3月18日下午,办公厅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省领导秘书第一阶段“回头看”会议。省政府秘书长、党组书记李政文,副秘书长王茂设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跃进主持会议,16名新老省级领导秘书参加了会议。

李政文同志在会议上指出,各位秘书在省领导身边工作,直接为省领导服务,在省领导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作用发挥好,就要在搞好自身先进性教育的同时,协助配合省领导搞好先进性教育,确保走在前边,带好头。

针对前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他要求各位秘书切实引以为戒,负起责任,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及办公厅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及时反馈领导动态信息,确保省领导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规定动作和公共课目不能拉下,继续充分发挥好省政府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王茂设同志在会议上谈到,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各位秘书配合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在安排省级领导参加学习时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比较好的组织作用。但下一步分析评议阶段的任务仍然很重。为此,他向秘书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秘书工作十分繁忙,但还是那句话,谁忙也忙不过省长,谁忙也忙不过秘书长,他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都能按规定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并能深入各自联系点同县乡干部共同学习,讨论研究县乡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问题。秘书再忙,也要积极参加,要联系工作实际,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和思考,切实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并要把领导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秘书工作很重要,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好,学习是前提,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工作就难以到位。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政治理论,主要是增强我们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学习经济理论,主要是提高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工作能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主要是提高我们的开拓创新和现代化能力;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提高我们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是要善于协调和沟通。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每时每刻都会有各类公务等待去处理,确实是工作忙、责任大、任务重。干过秘书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也感受过这方面的压力。所以要想把工作组织安排好,注重沟通,善于协调,统筹安排很重要。这方面要下功夫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秘书工作岗位重要,引人注目,能够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是难得的机遇,会学习到很多领导工作方法、工作经验、领导艺术,这方面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从各个方面去锻炼和充实自己。同时,要注意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德才素质,特别要强化德的`表现,为人要诚实守信,办事要公道正派。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定要谦虚谨慎,勤奋敬业,自觉奉献,把握好自己,经受住考验,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全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努力。

孙跃进同志简要介绍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倾向和问题,并针对这些倾向和问题,与各位秘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协商与沟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若干工作意见,得到了秘书们的普遍认同。他要求各位秘书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政文秘书长、茂设副秘书长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一要对前一阶段学习动员工作开展一次认真的“回头看”,对照方案要求进行自我总结。二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提供领导有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信息,包括领导讲话的主要内容等。

三要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主动协助、协调领导参加办公厅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四要做好转段准备工作,认真掌握转段的方案,保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省领导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好务,同时搞好自身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会议的质量和效果,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会议开的及时、必要,领导提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是主题突出,自始至终贯穿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主题,促进了秘书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三是效果良好,秘书长对秘书谈话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大家在思想上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相关阅读:

篇2: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记我校教研组长会议

为了更好开展学校和教研组的各项工作,交流各教研组的主动发展情况,我校于2010年11月9日晚在学校小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研组组长会议。

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文鹏同志主持。首先李校长针对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教研组长的待遇和怎样开展好教研工作等分别作了强调,分析了目前我校的教研工作现状,总结上阶段各教研组开展的工作情况,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安排。希望各位教研组长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要有所变化。新老教师能齐心协力,互相听课,共同进步,主动借鉴他人经验,各组要积极开设公开课、评优课,组内教研气氛要热烈。

接着,他指出,其一,在学校教研组自我发展的大旗下,各教研组长要对照规划,进行反思,应切实负责,做好自我发展的资料收集积累,重视教研组简报工作,将其做好做实。第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主线之一,也是引导老师发展的工作重点。教研组长要切实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教学比武和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过关活动。第三,教研组长要加强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管理。关心学案的质量,加强课堂听课,落实评课工作,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第四,对本组开展的活动要落实到位,并尽快形成书面文稿。

会议上,各教研组长纷纷踊跃发言,他们表示将认真执行学校的工作安排,负起责任,引领教研组主动发展,做好引路人,开好头,把好关,结好尾!

篇3: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一是广州一个城市竟然来了115名代表。每次会议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名额限制, 但本次会议广州市却突破了人数限制, 竟然派出了115人参会。再加上来自全国其它十多个城市的教科研机构和学校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这样, 单个城市参会人数和总参会人数突破了十城市会议的历史记录。

二是十城市会议却有十四个城市参加。本次会议参与城市除了协作体成员城市广州、天津、长春、成都、武汉、南京、重庆、大连、哈尔滨、厦门10个城市外, 沈阳、石家庄、乌鲁木齐、北海等4个城市也慕名而来。十四个城市参与的十城市会议突破历次会议参与城市的记录。

是什么吸引了广州的代表组团前来开会?协作体会议又有怎样的魅力让各地的教研专家纷至沓来, 让这么多城市的教研机构慕名而来?协作体在区域共同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疑问令笔者对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迫切地想一探究竟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一、创设平台:共同需求促成十城市携手共建区域合作的教研协作体

1. 区域合作的国内外环境

歌手付笛生曾经演唱了一首励志歌曲, 歌名叫做《众人划桨开大船》。其中有这样的歌词:“一支竹篙耶, 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 开动大帆船。”从歌词中, 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要想取得成功, 团队的力量不容忽视, 协作的精神必不可少。

基于协作的理念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在教研科研方面全国各城市间的合作不乏其例。省市级层面的有湖北省“七市 (州) 教科研协作体”“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和“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等。学校层面间的区域合作更多, 也更为普遍:湖北省“八校协作体”、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等等。要突破制约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瓶颈, 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快速发展, 必须从体制上打破行政壁垒, 挣脱区域的束缚, 在教育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实现跨区域的合作、互动和协同。从现今国内建立的各个教科研协作体来看, 它们都是打破了地域界限, 本着交流互助、发展进步的宗旨, 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而向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构建区域教学互通、实现区域资源共享等目标迈进的。这些协作既能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又能有效形成均衡发展、整体进步的多赢态势。

可以说, 当今信息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交往冲破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局限, 为区域间教育领域的交往合作提供了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如早在1999年, 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就提出了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构想, 为此后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提供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工作计划。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的题为《加强合作, 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演讲也说明, 合作将是新世纪的人类全领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2. 应运而生的十城市教研协作体

在合作成为谋求发展重要手段的背景下, 全国城市间的教研协作早已先行一步。据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室主任曹松林介绍, 2000年, 当时基础教育较为发达、备考水平较高的三江 (江西南昌、江苏南京、浙江杭州) 、两湖 (湖北武汉、湖南长沙) 、一海 (北京海淀区) 就开始了主要以相互借鉴、互通有无、提高中高考备考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共同目的的区域协作。那时的高考还是全国“一体化”、共用“一张卷”的招生选拔模式, 全国高考“一体化”取消后, 这种较为松散的区域协作也暂告一段落。2003年, 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酝酿准备阶段开始, 各城市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开展了新一轮的教研协作。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 各城市在不断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逐渐延伸和扩展了教研协作的内容和范围。除了高考复习备考, 各城市在高中选修教材的合作开发、编制和使用, 教育部“十五”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 (II) 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的立项研究, 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标准研制和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开展等方面, 也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友好而有效的交流与协作。这些协作对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教研机构的教育教研辐射作用, 提升各城市教研水平, 起到了积极而有益的促进作用。

城市间这种交流协作方式所呈现的积极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 让协作体的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2003年的广州、长春、成都、武汉、南京的“五城市协作体”, 到2004年天津、重庆加入的“七城市协作体”, 直至2008年大连、哈尔滨和厦门加入的“十城市协作体”, 全国十个中心城市教研协同合作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2010年,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的跨地域教研协作, 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升各地区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提升中心城市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优势地位和辐射作用。广州、天津、长春、成都、武汉、南京、重庆、大连、哈尔滨、厦门十个中心城市教研机构负责人和教研主任在2010年武汉召开的协作体会议上协商决定, 成立了“中心城市基础教育课改协作体” (以下简称“课改协作体”) 。

“课改协作体”制定了章程, 成立了理事会和秘书处。最高领导和协调机构是理事会, 理事会由各城市教研室 (或教科院、教育学院) 主任 (院长) 1人、副主任 (副院长) 1人共同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 副理事长2~6人, 秘书长1人, 由理事会理事协商推举产生, 每届任期三年。理事会会议每年一次, 由理事长负责召集。“课改协作体”实行自愿参与、自愿退出的机制。当然, 参与和退出均须向理事会提出申请, 并征得大多数成员单位同意。自此, 因共同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课改协作体”从以往相对松散的区域合作向有组织、有计划的紧密型合作形式转变。

合作共赢是时代的选择, 就像2010年3月31日,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欧洲高等教育区”顺应欧洲教育一体化需要而正式启动一样, 全国十城市的“课改协作体”是课改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的成立也满足了城市间教研工作共同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能力:不拘形式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研究、交流和探讨

十城市“课改协作体”采用协作形式, 原则上根据不同层面、不同学段每年组织一次交流协作活动, 活动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由理事会协商确定。协作交流所需的各种费用, 由各参与单位自行解决。从中心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出发, “课改协作体”就共同关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分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交流和合作。

1. 教研机构负责人层面

十城市“课改协作体”基本每年会召开一次机构负责人会议, 就课改中的重大理论与政策、课改宏观指导等问题进行协商研讨。2010年11月, 在由全国十城市协作体理事长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工作会上, 近30位教研机构负责人以教育国际化为核心议题, 共商加强区域教研协作, 推进教育发展的策略。会上,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应邀作了《关于区域教育国际化》的主题报告。他认为, 高中教育的发展决定了高中改革的永恒性, 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已经前移至高中, 高中必须考虑理念因素、经费因素、师资因素及生源因素, 依据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原则,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曹主任认为,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导致了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选择时代, 中国教育必须采取加快高中课改、加快高校招生及培养方式的改革, 尝试高中高校联合开办课程, 并适当引进外国课程等策略积极应对。协作体首届理事长、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则结合自己作为武汉市教育局赴英考察团团长的身份, 将其近期在英国考察学习的真切感受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并作了《区域教育国际化的感受》的大会交流发言。王院长从英国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英国教育的国际化启示。成都市教科院也同与会代表进行了题为《关于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工作策略》的交流分享。

2013年在桂林召开的协作体教研机构负责人会议上, 南京市教研室书记刘永和作了题为《南京教研的“增长极”》的交流发言。刘书记以经济学概念的“增长极”比拟教学研究, 他在简要介绍了教研信息化“增长极”、课题研究“增长极”、课程建设“增长极”、队伍建设“增长极”、制度建设“增长极”等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了南京市倾力打造的教研模式“在这里”和文化建设“增长极”, 其新的理念和新的研究角度给了大家极大的启发。

2. 学科教研员层面

教研员是学科教学的指导者, 也是学科教学当然的带头人, 是指导教师将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人物。教研员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学校教学实际,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及重点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工作。学科教研员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有一定责任, 他们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提高学科教研员在课程教学方面的指导作用, “课改协作体”在每年召开的协作工作会议上, 经常就课程指导、学科教学指导、课堂教学、学业评价、高考备考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旨在于学科层面提升教研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

在2011年长春举办的协作体会议上,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以《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之解析》为题作的专题报告让与会教研员受益匪浅。王院长从高中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考备考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效课堂的策略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对于高考备考, 他认为要科学备考、理性备考、人文备考, 他希望教研员在指导教学工作时, 要避免智育目标狭隘化、知识内容程式化、教学方式模式化、学科训练机械化、能力培养经验化、应用探究奇异化。他倡导教师在教学时少用资料而要回归学科、少做训练而要回归思维、少占时间而要回归学生。他强调, 教研工作要加强学科知识教学标高及能力层级研究, 加强学科思维方式训练策略研究, 加强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加强学科知识综合和应用研究, 加强学科能力立意命题技术研究, 加强教育测量和学科教育评价技术研究。以“交流新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途径及经验, 交流高考备考教学研究成果”为主题开展探讨的长春会议, 除了大会安排的现场报告外, 还有许多有内容、有深度的书面交流材料, 如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中促发展, 行动中求实效———成都市高考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等。

除了大会层面的共同探讨和交流外, 每次的协作体会议基本都安排有学科层面的分组讨论。学科教研员就一个或若干议题进行探讨研究, 各抒己见, 最终形成统一的会议记录作为指导学科教研活动的宝贵资料。如2011年长春会议各学科教研员就怎样提升高三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集中交流;2014年重庆会议则围绕立德树人、高中课堂教学、高三后期复习工作、高考制度改革、教育考试评价等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2015年武汉会议各学科教研员则对本学科高考复习备考策略、方法、信息和教研教改经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

3. 中小学学校校长层面

参与协作体会议的代表除了教研机构负责人、学科教研员, 也不乏各市中小学学校校长。他们参与会议的目的除了及时了解课改中宏观层面的重大政策与重要理论外, 也希望能通过与其他城市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协作来拓宽视野, 提高自己教育管理的能力, 找到解决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方法。

2014年由重庆教科院主办、重庆一中承办的协作体会议在开幕式后, 代表们深入具有重庆一中特色的高效课堂———高三复习课堂, 听取了学校9大高考学科老师的集体献课。重庆一中的鲁善坤校长非常珍惜这次与全国代表交流的机会, 全校教师为本次教研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展示课结束后, 重庆一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完善教学设计能力、优秀的教学技艺, 一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显现出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及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了大家普遍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下午的评课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分学科围绕高三课堂设计思路、各地高考备考情况展开专题研讨。代表们积极发言, 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高三复习备考的经验和盘托出。会上大家就高三工作的一些困惑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也对高三后期复习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每次协作会议, 大会秘书处都会从各个城市收集一线教育教学中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关心的问题, 然后通过精心挑选和策划一个或多个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 并邀请相关专家到会进行指导, 让与会者以话题的形式与专家进行无缝交流。这种与高手平视、与高手当面过招的交流方式让与会者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协作体多层面、多形式的交流协作拓宽了各城市教研机构负责人、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视野, 增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合作在开阔眼界、促进了解的同时, 也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各城市教研工作的开展, 增强了教研工作者、校长和教师的自我研究意识, 提升了他们的自我研究能力。

三、解疑释惑:依托协作平台开展课改理论与实践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

可以说, 每个协作城市都有自己教研方面的区域特色, 这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借助“课改协作体”这个沟通平台, 这些资源可以在这里进行汇集, 大家也可以在这里开展交流、分享与合作。根据全国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 “课改协作体”主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心城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教研员专业化培训研究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其他重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等开展探讨、交流和协作。

1. 开展政策理论方面的研讨

自2014年教育部出台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以来, “招生制度改革”“新高考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而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对于教研部门来说, 新高考政策的制定必然是其中的难点所在。上海、浙江作为试点省份率先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他们的方案对其他省市来说, 无疑可以作为前沿的、宝贵的经验加以借鉴。因此, 听说武汉会议特邀的杭州市研究室副主任朱可将会给与会代表作《浙江省高考新方案解读及高中教学的新思考》的专题报告,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院长朱华伟和副院长谭国华立马亲自带队把全院各部门、全市各区教研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学校的校领导等几乎囊括全市骨干教研力量的“豪华”教研队伍拉到了武汉市。他们希望借由协作会议的平台和专家报告, 借鉴浙江高考新政的经验, 为将要在6月底出台的广东省高考新政探寻真经, 以作最后的完善和谋划。前文笔者曾提到广州参会人数缘何突破百人的疑问, 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广州市的临时决定让组委会始料未及, 但特事特办, 由武汉市教科院办公室和中学教研室联合组成的会务组发挥超强的行动力, 及时联系附近的宾馆, 让所有参会代表顺利入住。2015年武汉会议的这个插曲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协作体这个合作平台所展现出的吸引力和非凡魅力。

2. 开展教研机制和方法等方面的研讨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然会带来教研工作机制及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教研工作该如何应对高考改革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这一点, 在2015年召开的协作体会议上,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和杭州市教研室副主任朱可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一问题。王院长从教研的取向、机制、视野、方法和技术几个层面强调教研工作转型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研工作要从以往的重“招数”、重具体经验研究向重政策、重策略的研究转变;从“单兵作战”、个性化研究向参与式、合作式的研究转变;从验证式、补充完善式研究向专业咨询引领转变;从思辨研究向实验、数据研究转变;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向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研究转变。朱主任则从教研工作如何应对高考的角度强调, 教研工作不仅要研究学校, 还要研究区域;不仅要研究课堂, 还要研究教育教学的全部要素;要从研究知识体系转向全面育人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 更多的还是要研究学生的学;要从研究传统教学逐步转向研究基于信息化的现代教学;要从基于经验的研究到基于实证和数据的研究;既要研究共性, 更要研究个性;要走出相对封闭的教研系统, 走向开放的教研系统。

教研工作中不乏困惑和疑问, 协作平台为这些困惑和疑问提供了碰撞、交流、解惑的舞台。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定时, 着力彰显的是选择性教育理念, 其出发点是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但任何方案在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 朱主任在2015年武汉会议上针对高考新政后的高中教学也提出来了四个困惑, 如大学什么时候出台专业选择项目、学生的选考选择能否允许变化、学考的等级赋分是否科学、教师的潮汐现象如何解决等。教研协作平台此时便能起到展示、聚合的作用, 让大家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集思广益, 共同摸索探究出解决问题和困惑的渠道和良方, 使政策的制定真正体现招考制度改革的初衷, 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 开展教研队伍专业培训方面的研讨

教研事业要发展必然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研队伍来保障。然而, 教研队伍的培训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教研机构的负责人。作为政策、理论和实践指导者的教研员, 由谁来培训他们, 又由谁来指导他们呢?在2015年武汉召开的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机构负责人的预备会议上, 大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人提议组织专门的培训专家队伍进行顶层设计, 并形成培训的专门主题或系列, 培训活动可选择在各城市轮流开展;还有人提议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合作, 由他们申请国培计划项目, 借由国培计划的资金支持和东北师大等高校的师资平台对教研员进行专业培训;也有人提议, 由各城市特色强项学科的单位来主持培训, 按学科对各城市的教研员进行统一培训, 费用由各城市教育部门支付。

携手推动发展, 合作促进多赢。全国十城市“课改协作体”有效增进了区域间相互的了解与合作。协作体通过十多年的合作实践证明, 全国十城市“课改协作体”的运作无疑是有效的、成功的。在这里, 政策得以宣传和解读, 思想得以分享和传播, 新理念得以渗透和融合;在这里, 大家取长补短、各取所需, 实现了共同发展。笔者前文提到的两个疑问之一“十城市会议缘何来了十四个城市”在会后的机构负责人会议上也专门对此进行了探讨。对于是否还接纳新的成员加入协作体这个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 协作体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协作体不会拒绝其他城市的加入, 但“十城市”教研协作体的名称不会再变更, 而是作为一个品牌继续保留与光大。

篇4:中学教研活动模式的构思

一、立足本校,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校为主体的教研。它是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本校教师解决本校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创生本校教学改革的经验,推动本校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多样确实可行的方法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二、新的教研模式的建构

所谓新的教研模式,是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个教研的组织框架。如:在一定范围内让龙头学校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薄弱学校定期派出教師到龙头学校任教学习。龙头校校长担任共同体内的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各校校长任小组成员。共同体下设学科教研组,统一组织区域性的教研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区域教研活动优势,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三、依托“三级”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一级教研: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通过“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教学展示”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效果,整体推进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实践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时时进行。自我反思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其实质理论是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学毕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参与。

2.二级教研:团队合作,有效整合。通过教研组内一系列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成果,相互学习,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

3.三级教研:课例研究,争创特色。采用“多人同上一堂课”等方式,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评课等活动,并将其感悟记录下来,让教师在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中实现共同进步。

四、提高备课教研效率之策略

1.明确职责。主持人语言要规范化,要有很强的调控能力,使课例研讨活动围绕主题进行。

2.明确程序。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后,先由作课人谈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后反思。然后依次引出讨论话题。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新课程理念,围绕研讨的话题谈自己的看法、建议和体会。

3.精选话题。课题研讨的中心话题就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以及促进者。看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一是看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二是看教师是否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是看教师是否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从所给的情境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4.关注实效性。开展教研活动,不但要重过程,最重要的还是要重结果。

篇5:学校教研工作会议简报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和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我校于202月28日下午在学校会议室召开2012—20春季学期第一次教务科研工作会议。百色中学邓福才校长、邓少平副校长、汤美红副校长、李成学主任、卢柳主任及全校教研组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分管学校教学的邓少平副校长主持。

会上卢柳主任首先对我校上学期教研工作进行总结,肯定各教研组在教师教研成果、竞赛辅导以及教研常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希望各教研组长在观念和行动上有所变化,新老教师齐心协力互相听课,共同进步。教务处李成学主任结合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对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作新的要求和具体安排。会议的第三项议程是由汤美红副校长解读百色中学集体备课方案。汤副校长谈到实施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篇6: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2013年5月8日下午,信息系主任李丙春老师,副主任孜克尔老师和各位教研室主任,在副主任办公室,召开了教研室工作会议。会议上主要安排了本学期5、6月的教研室工作,讨论了将要开展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大赛事宜。

系主任李丙春老师就马上要开展的下学期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等工作,跟各位老师交流了意见,明确了今后选教材要多选本专业获奖教材,最好是考研学校指定的专业教材,操作性强的课程教材要贴近实用,使学生上课后有更多的收获。

孜克尔老师要求各教研室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学院师范技能比赛的老师,一定要负责任,一对一的指导参赛学生,精改学生的教案,督促好学生抓紧时间训练,争取在本届师范技能比赛取得好的名次。

由教育技术教研室承办的学生Flash大赛,将在近期举行,组织、协调工作由李智老师负责,6月由计算机教研室承办的VB程序设计语言大赛由沙吾提江老师负责。系副主任孜克尔老师要求负责人在制定大赛的具体章程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求,本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在已经完成的Office高级应用大赛的经验基础上,开展好Flash大赛和VB程序设计大赛,为我系后续开展的其他各项同类活动积累宝贵的经验。

篇7:中学语文组教研工作简报

简 报

(第9期)

兴义市第十五中学语文组 2021年11月18日

师生互动呈异彩 “三新”课堂竞风流

——语文组“三新”课堂公开课活动落下帷幕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过去一大半。为进一步创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根据工作计划安排,2021年11月18日,语文组本学期开展的四次“三新”课堂公开课活动已落下帷幕。

最后一次公开课活动由唐永龙和李云洪两位老师执教。在课堂上,两位老师给大家呈现的都是有难度具有挑战性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和《梦回繁华》。两堂课风格各异,但殊途同归,都能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渗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文体知识,结合历年中考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采。

课后,全组老师聚焦课堂教学,针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务实、有效,但教学方式方法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坚守,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及活跃度有待于提高,相信语文教研组在不断的切磋与交流当中,距离这一目标将更进一步。此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以点带面,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整个“三新”课堂赛课活动中,王誉衡等参与赛课的8位老师精神饱满,态度积极认真,充分运用新课改理念,紧紧围绕授课主题和重难点,精心备课。他们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课件制作精巧美观、实用有效;教学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精湛,突出了重视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理念。

花儿因其怒放,展现了最绚丽的娇艳。生命因其怒放,呈现了最精彩的篇章。八位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了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各自的教学特色,也为我们探索有效课堂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教学上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但是却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创建优秀课堂提供了借鉴,让老师们在这四次教研活动中学习、收获与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最后,经过评委老师们公平、公正、公开评选,王誉衡老师在本次活动中脱颖而出,将代表语文组参加校级“三新”课堂公开课比赛,我们期待王老师再接再厉,载誉归来!

图/文 : 王元元

抄 报 : 兴义市第十五中学教务处、教科处

兴义市第十五中学语文组 2021年11月18日

篇8:中学教研会议的简报

人永远是人的主题, 永远是文学和哲学的主题, 同样是讨论人的问题 (人的本质或人性) 。《狼乳弃婴与人的本质》一文及其后面的评论, 以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 论述了人的本质;《人啊, 人!》一文则以渊深诡奇的想象, 展现了当今人类复杂畸曲的人性状态。人大副教授周立的《已经展开的基因战争与人类未来》一文告诉我们, 不合理的社会体制和不合理的意识形态, 加上急功近利、愚昧浅视的民族心性, 会给中国人带来较大的危害。现代文明不能做到科技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因此害人的不仅是文人, 而且是科技专家。北大教授孔庆东的《当地主还是当长工?》一文则给我们几点思考:1.作者孔庆东作为孔子直系传人, 其文章之批判锋芒和造反精神, 显然深受五四运动和××运动的影响, 与其老祖宗孔夫子温柔敦厚的诗教要求相去甚远。这是一笔什么样的文化帐?2.作为一个思考中的学者, 孔庆东对新中国文学的理解和评价与主流文人不同, 胆大而能言, 足资借鉴。3.作为一个生活中的学者, 孔庆东记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 其活动处处濡染着文化韵味和实践理性, 不失本色, 这对培植我系师生的内在精神和气质韵味有什么启发?4.文中记录了北大中文系的一次教研科研活动:“此会是中文系5个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内部会议, 形式很轻松, 但满座都是重量级的学者, 意义空前。”能够自由自觉地而不是强迫性地聚到一起讨论教研科研问题, 这不是一般的中文系能够做到的, 这需要某种内在的精神基础。一个成熟的中文系必然是已经形成某种成熟的“大学精神”的中文系。这种“大学精神”应该是这个系的核心价值、共同追求、集体气质。相比之下, 一般院校的中文系, 可能仅仅是众多师生的乌合, 缺乏内在的共同精神的维系。这样的中文系是缺乏目标和发展动力的。比较那些办得好的中文系和一盘散沙的中文系, 区别一目了然。

上学期我们的教研活动, 主要是建立师师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运作机制。这种运作机制是形式性的。建立了形式性的运作机制不等于建立了成熟的中文系, 要建立成熟的中文系就必须培植深厚的内在精神来支撑、填充形式机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才是事物成熟的标志。我建议老师为了中文系的发展, 以后在教研活动中多留意、多培植我们系的核心价值、共同追求、集体气质。我们不跟北大中文系比较, 但可以跟自己的过去比较。 (2010-3)

这是著名军事专家、政工专家、空军上校戴旭的一个演讲视频 (指《2030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 , 演讲者在视频后半部分所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学者勇气、学术高度、对中西方历史和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的确令一般流行讲坛上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的市侩化的演讲望尘莫及。此演讲与以前提到的中国若干高校高考不考语文、中国高校改革洋化市场化资本化、中国种植转基因主粮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我们理解民族精神、中国教育、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前途, 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很有启发作用。 (2010-2)

附件 (指张召忠将军给一位失业大学生的回信, 即回复网友的第99封信) 是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少将谈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番话。国家、民族的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安全休戚相关, 在这一点上优秀的军人比很多所谓的教育界人士体会得更深刻。尽管教育部官员声称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 而有气节的中国军人却一点也不给面子, 不断出来指责中国教育。张召忠少将谈中国教育的这一番话, 从大的方面思考可以让我们反省中国教育体制, 从小的方面思考可以启发我们踏踏实实地抓好中文系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好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基础, 提升中文系学生的专业技能。 (2010-2)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文史哲不分家, 中文系教师多了解哲学、政治学、社会学, 多观察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 极有助于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 体制内的教师会潜意识地站于“体制内”思维, 但会关注体制外的“非主流”思维, 不但能够体察入微地把握社会的真实, 而且能够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给自己的思维合理定位, 做到知己知彼学有所据, 甚至还可以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提供一些“民间”学术资料 (《基因战争”的系统工程》、《高学历人群自杀现象的追问》、《大学生怎样走出彷徨?》、《带着童话迎新年》等文章) 供参考。 (2010-3)

大家有兴趣可看看此文 (网络文章《复旦校长称大学精神虚脱才子加流氓将贻害社会》) 和网民对此文的评论。我觉得复旦校长说的“大学精神虚脱”很有道理, 网民说的“不要埋怨教授, 因为教授非常低微, 在大学里实际上很不体面”也很有道理。总之跟整个社会一样, 大学里人群在分化, 各种矛盾也在激化:社会有矛盾, 人群在分化, 大学担负不起国家民族精神脊梁骨的重任, 害苦的是这个民族和这个民族的年轻人。 (2010-6)

办大学, 就要办出大学韵味和大学境界。

如果要评价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则我的回答是:我觉得我们学校越来越具备向高水平现代大学转进的气质, 一种逐渐形成中的大学韵味已可以隐约体会。

仅仅是一些建筑物和一些师生的简单相加, 很难说是一所合格的大学。当校园里形成了一定的对师生员工能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集体精神和共同信念, 我们就可以说这所大学具有了某种大学精神。只有这种大学精神才能给人以诗性感受和美的体验, 只有散发出令人品味的人文魅力时, 我们才能说这所大学具有了大学韵味。

这是很高的大学境界。我认为, 能够进入这种大学境界的大学很少。我校应该拥有这样的境界, 希望能进入这样的境界。

如果有一天我们学校能进入这样的境界, 我想我就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大气的教育理念, 得益于师生员工同心同德、互敬互谅、贯通校园的精气神, 得益于莘莘学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学校濡染着青春活力, 得益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

目前, 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 一个期待实现的梦;目前, 我校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 不少矛盾要化解。但是, 我们办学入门正了, 立志高了, 就一定能办出大学精神、大学韵味和大学境界。

而且, 这种大学精神、大学韵味、大学境界, 我希望是朴实而充满灵性的, 大气而充满温暖的, 不要虚浮伪饰俗不可耐的商业包装, 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种文人般的文绉绉。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祝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美好。 (2012-5)

摘要: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教师、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加友情、交流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的重要形式。教研室定期不定期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作者结合几年来若干发言的文字记录, 讨论了人、文化、大学精神、教育改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篇9:中学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探讨

关键词:教研活动;人文教育;理论指导;学生互动

随着现在教育水平的提高,课程教学的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学生除了智力水平的发展,还需要提高内在的人文教学。中学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人文教育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课本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脱离违背了中学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一、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教研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1.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师生之间互动性差

兴趣和爱好永远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老师。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应该尽量避免对知识的强制性输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课本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并且通过考试、做题等方式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但是这种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老师应将更多的发言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提问。老师能够解答的,就当场给他们讲解正确的答案;不能解答的,就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新的课本知识,又能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也是我们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所在。

2.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

大部分老师还是只注重题海战术,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却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性。老师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层次的需求,但是老师只是传统的一致性教学。他们往往不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对于记忆能力差、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老师应该注重心态的引导;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老师也要加以引导,让他们能够更上一层楼。

3.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差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差。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学过程产生的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学方式的承受者,对于不同的教学风格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由于对某一老师的授课方式不认同,甚至会产生对该科目的抵触情绪。这种教学方式的存在对于学生知识的传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需要老师之间进行互动性交流,从而改善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

二、开展中学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式

1.教研组组织老师之间进行课堂互听与互评

中学教研组应该组织教师进行课堂的互听与互评,从而通过观察不同老师对同一内容的教学方式差异性,通过对比和比较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教研组可以定期组织老师到课堂进行听课点评,比如让语文老师之间进行互评,让老师针对《陈情表》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有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于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其中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性。但是有的老师注重对课文的拓展,将文章思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延伸。我们在听完各个老师的授课之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更加合理的改善。

2.进行专业的理论指导

针对教学研究中出現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例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老师无论什么课程都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进行,过于注重学生的自发性,却忽略了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讲解,导致一些原本自制力差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自身才能的发挥。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和优秀老师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和经验传授,提高任课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案设计,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讲解,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个体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概念定位。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与学生互动

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案的研究探讨,进行优秀教学方案的分析和应用,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模式,以加强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传统教学中带给教师的教学困扰;让老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且将这种方式进行推广,以供教师之间互相点评和借鉴;将老师研究活动进行分工探讨,小组之间合作性竞争。提高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和修改问题进行探讨,将各自在实践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听取各个小组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改进。

中学教学肩负着人文教育的伟大重任,老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本文提出的改良策略可以给中学一些借鉴,改变中学教学困境,增强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使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字海.浅论中学教学的教研活动方式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4(9):36.

[2]杨娟.中学教学的教研活动开展与研究机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69-70.

上一篇: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工作大会交流材料下一篇:企业年度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