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

2024-05-14

机遇(共6篇)

篇1:机遇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篇2:机遇

尊敬的陈云贤市长,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及来宾们:

大家好!

“2009新疆伊宁·中亚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首场推介会得到了佛山市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更有这么多领导、企业家和朋友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体现了大家对边疆伊犁的支持和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交易会主办单位之一的伊犁州政府和434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刚才,伊宁市副市长陈万圣同志在致辞中就伊宁的区位概况和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作了简要的介绍。在座的有几位嘉宾也到过伊犁对伊宁进行过实地考察,并达成了在伊宁投资兴业的协议或意向,相信大家对我们伊犁首府伊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各位朋友进一步了解伊犁,了解伊宁,下面,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伊犁概况和伊宁的投资环境,期待各界朋友进一步关注伊犁,支持伊宁,与伊宁开展经贸合作,共谋发展大计。伊犁州党委常委、伊宁市委书记焦宝华在交易会佛山推介会上演讲

一、魅力伊犁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幅员十分辽阔,是新疆乃至中国通向中亚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

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全州共有24个县市,是全国惟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首府设在国家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伊宁市。全州总人口434.22万,有哈、汉、维、回、蒙、锡伯等47个民族,素有“东方人种博物馆”之称。

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具潜力和尚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中的一块“湿岛”,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塞外江南”、“西陲宝地”之美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仅伊犁河谷就有可利用水资源179.28亿立方米,占全疆909亿立方米的19.7%;水能蕴藏量1248亿千瓦,占新疆总水能蕴藏量的21%;有可耕地200万公顷,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森林面积1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9%。伊犁河谷有广阔的逆温带,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农畜产品丰富,是新疆重要的粮、油、棉、糖、烟草和亚麻生产基地,盛产苹果、杏、桃、西瓜、草莓等,是全国最大的红地球葡萄、薰衣草(香料)和香料烟种植基地,新疆褐牛和细毛羊培育基地,也是全国三大养鹿基地之一。

二是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已发现矿种9类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首位,新源铁矿矿石品位高达60%,阿舍勒铜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铜矿之一,境内还有新疆最大的金矿——阿希金矿。煤炭远景储量约为6000亿吨,是全国煤炭储量最大的自治州之一。到2010年,伊犁将成为新疆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

三是生物资源种类齐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了条件。伊犁有14万亩野果林,是中国最大的野果林分布地,有60多种野生皮毛兽和数十种珍禽,3000多种植物,700多种野生药材,是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野核桃、野巴旦杏远近闻名;天山马鹿、雪豹、四爪陆龟、伊犁鼠兔等十分珍贵;裸腹鲟、鲤、鳊、罗鲑、梭鲈等数十种鱼类,驰名中外。现已建立雪岭云杉、野核桃、野巴旦杏、伊犁黑蜂、四爪陆龟、那拉提高山草原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四是地缘优势突出。自治州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和国际大通道。沿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巴克图、吉木乃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都拉塔口岸是我国沿边口岸中与哈萨克斯坦国原首都阿拉木图市路程最近的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具有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目前,在霍尔果斯口岸建立的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在加紧运作。伊宁市和塔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沿边开放城市,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

奎屯市设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我国铁路最西部的货运编组站。霍城县设有省级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是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构筑了伊犁独特的旅游资源。伊犁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民风、休闲健身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气势雄伟的冰川雪岭,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万木葱郁的茫茫林海,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无不闪烁着神奇而迷人的色彩。伊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自治区旅游强县2个,国家A级景区15个(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8个、AA级景区5个),48家星级宾馆遍及县市。草原风情游、水域沙滩游、民俗休闲游、文物古迹游、跨国边境游和各种特色旅游会满足您不同的需要。正所谓“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不到伊宁不知新疆之历史。”伊犁各族人民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二、活力伊宁投资环境优势

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是河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谷经济圈居核心地位。全市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现辖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8乡1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8万人,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37个民族组成。全市耕地面积23.16万亩,草场面积52.51万亩。

刚才,陈副市长已经讲到了伊宁市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五大支柱产业。客观地讲,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伊宁市还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节点优势。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中心,与霍尔果斯口岸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机构成联结中亚―东欧―祖国内陆-沿海的重要的经济枢纽和主要通道,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打造中亚区域商贸和资源配置中心,进而链接我国巨大的产业能量和资源需求,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高地优势。正在全力建设的“五大支柱产业”、“三园一区”(建材园、轻工业园、汽车园、国际商贸物流区)的发展将为“中心”的打造提供产业支撑;辖区现有的伊犁师范学院、高级职业技术学院、伊犁州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为“中心”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市场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商圈已具雏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我市集聚的态势,又为“中心”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伊宁市在州直八县二市中,GDP占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第一位,批发零售额占第一位,财政收入占第一位。其中,周边八县一市人口近218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共占州直的63%。三是通道优势。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精伊霍铁路的贯通和中亚国际铁路的接轨及伊宁机场扩建并向口岸机场发展,以公路、铁路、民航为框架,东西贯通、南北交汇的开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将极大地增强伊宁在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枢纽作用,为伊宁市吸引投资和扩大贸易规模,加快发展对外流通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及服务业,创造了新的条件。伊宁市将成为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联运枢纽,中亚及欧洲贸易的最大通道。伊宁火车站大外贸物流核心区域的规划建设、伊宁中亚国际陶瓷城的建成,伊宁中亚·国际商品出口交易会的举办,为中国优质建材、机电等产品以崭新面貌进入中亚,挺进俄罗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和最佳平台,是优质“中国制造”一展身手,突破外贸出口困局,展现品牌实力的最佳舞台,伊宁必将成为新疆乃至西部最具潜力的经济新区。四是环境优势。伊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备良好的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已初现中亚明珠城市的风貌。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设立了州、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坚持相关职能局进驻中心办公日制度、行政效能督查制度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制度;实行重要投资项目代理制,政府部门为其代办全部行政许可手续;实行办事工作日制度,对投资者的行政许可事项限期办结,提高办事效率;定期与投资者座谈,听取意见,对重点客商进行回访,搞好跟踪服务。五是极强的市场优势。毗邻的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对方极强的经济互补性,已使中亚地区和俄罗斯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我地外贸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2008年,新疆外贸出口总值达222亿美元,伊宁市所在的伊犁州外贸额首次超越乌鲁木齐位居全疆第一。出口产品中来自广东的陶瓷、建材、家具等产品占据了相当比例,特别是陶瓷产品2008年在全球传统出口市场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面向中亚的出口额不降反升,达到 3.2亿美元,创下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00%的佳绩,实可谓一枝独秀,伊宁市已经一改产品末端消费市场为内地大市场转移西部、拓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外贸市场的最佳前沿阵地,乌鲁木齐成为内地产品消费终端市场将成为现实,而这正与日益凸显的、独一无

二、不可替代的伊宁的地缘优势和战略地位作用密不可分。

作为伊犁州的首府,伊宁市依托河谷特有的丰富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生出了巨大的吸引力,成为投资热点首选之地,直接进入了区域性经济大循环中,并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枢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伊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处于最佳的发展时期

目前,三大机遇眷顾伊宁:

一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西梯次转移,大企业大集团寻求低成本扩张,给我们带来参与企业重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策略的现实机遇。伊宁市依托河谷丰富的低价水电煤能源和高品质的矿土原料及富余劳动力等资源,凭借较完善的城市服务规模、功能及迅猛发展的国家级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所具备的承接产业集聚发展的能力,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整体产业转移,建设面向中西南亚和欧盟市场的以建材、汽车、轻工产业基地和国际商贸物流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动力已经具备。

二是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进入“重工业化”时期,重化工业复苏引人注目。扩大内需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使以钢铁、煤化工、电力等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呈现大发展的趋势,这将为伊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项目、技术和资本的支持。

三是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推动。伊宁处于边境区域合作的最佳战略结合点,是中国中

亚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有利于集聚各种优势,接受产业转移,吸纳生产要素,扩大市场辐射,拓展发展空间,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最佳时期。去年引进的江西恒辉陶瓷、上海沪新水泥、伊犁向新禽业、南京金帝跃进汽车、天宝祥肉食加工等总投资11.78亿元的16个在建、续扩建项目,使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招商引资计划到位21.76亿元。国务院[2007]32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构筑向西开放格局。着力构筑向西开放新格局,抓紧制定到中亚地区开拓市场、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面向中亚的外向型产业,重点发展轻纺、机电、建材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建立境外资源开发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对其产品运回在进口配额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走出去‟的企业在项目审核、金融服务、通关便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形成向西开放和东南沿海开放并举的新格局”。这一文件的下发和实施,从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了新疆前所未有的支持,必将使新疆成为中国经济区域中的“新特区”和面向中西南亚的开发区,也必将把新疆建成我国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建立起国家最安全的能源资源陆上通道。目前,自治区已全面实施中亚区域合作战略,全力打造中亚区域中心,突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运作及辐射作用,日趋显现出向西开放、协调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由此使我们伊犁成为了面向中亚融合发展的前沿。去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来伊犁调研工作时指出,“新天府伊犁进入了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要把伊犁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粮食、油料、畜产品、农副产品、进出口加工和煤电煤化工等六大基地”。在这种外部环境下,我们伊犁必将会更大地发挥地缘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目标市场优势,形成良好的启动效应和热点效应,成为吸引海内外投资的强大“引力场”,成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区域融合发展平台核心试验区,实现伊犁经济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把握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良机,立足伊犁河谷和中亚五国的两种资源、面向中亚和内地两大市场,打造以现代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伊宁区域经济强区,奋力开拓一条实现经济迅猛发展、稳疆富民固边战略目标的新通道,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我们举办此次推介会,就是要搭建一个投资合作的新平台,加强交流,扩大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共谋发展大计。我们是来促销,更是来学习的。我们真诚希望与参会各界人士合作,并通过你们向佛山人民传达我们的真诚合作和诚挚邀请之意。我们愿借助佛山各界的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愿与佛山各界分享伊犁资源、市场等各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来的收益。我们相信,这种市场与资源进行对接的新型合作,必将开创伊犁与佛山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各位嘉宾,朋友们,伊宁是一座充满生机、潜能巨大的边境城市,正面临着经济振兴的良好机遇,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与开放的伊宁商机无限,投资与建设伊宁前景广阔。新疆伊宁·中亚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伊宁与内地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和现实政策条件。我们热忱欢迎佛山各界人士和朋友到伊宁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我们将竭诚为所有投资者提供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让投资得到理想的回报;诚挚地邀请大家早日踏上伊犁这片热土。走进伊犁,天蓝、水清、风淳、草绿,步步是景;走进伊犁,山峻、花香、人美、心诚,处处留人;走进伊犁,您将感受到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最后,预祝本次推介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谢谢大家!

篇3:中国:从寻找机遇到创造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世界银行曾声称,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过去之所以成为“赢家”,关键在于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中国要赢得未来,还需要学会创造机遇。

1.成功源于把握机遇

过去30年,中国把握住了两大机遇:一是东亚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二是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以前长达十多年的繁荣带来的市场机遇。

中国通过实行加工贸易政策,将海外投资者在资金、技术、管理与国际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与国内土地、基础设施、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 从终端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切入,成功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网络,在供给端解决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不断开拓发达经济体市场,充分利用发达经济体市场繁荣机遇,带动中国制成品出口迅猛增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不仅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且成功消除了制约工业化的外汇不足“缺口”,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世界经济调整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大转型时期,对我国而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引进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的机遇。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良好的前景对全球投资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国比较优势深刻变化,虽然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有所削弱,但本土大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与人力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受此吸引,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研发、地区总部、专业服务等高端产业正在加速进入中国。高端人才也在加速汇聚,例如,归国留学人员从2008年的5万人迅猛增加到2012年的27万多人。

二是我国技术密集产品出口的机遇。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升级、新兴经济体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对我国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资本技术密集产品如运输、电信、发电、水泥等成套设备产生了巨大需求。

三是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海外低成本并购机遇。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和海外销售 渠道,有利于我国企业主动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加速结构升级。

3.中国也能创造机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和名列前茅的引资大国与对外投资大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战略与举措,既可能创造有利的国际机遇,也可能创造不利的国际挑战。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深刻变化,仍然以小国心态来处理大国对外事务,就可能深陷自我创造的挑战之中。因此,未来中国不仅要像以往一样继续重视寻找机遇,更要高度重视创造机遇。

篇4:从“机遇论”到“机遇+挑战”

欧洲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中国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特别是能源外交或资源外交,与西方的国际主张和原则发生了冲突,对欧盟的对外政策构成了挑战。具体而言,中国的“走出去”对外战略特别是以寻求能源和资源为首要目标的对非洲、中东、中亚政策,影响了欧洲对这些地区“有问题国家”的政策。欧盟一直对苏丹、津巴布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施压促变”,但中国对其实行的“无条件支持政策”使欧盟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伦敦欧洲改革中心外交政策主任马克·莱纳克批评欧盟一直只关注中国国内问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将中国与欧盟的政策分歧称为“责任观冲突”,言下之意,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负责任的。他提出歐洲领导人要利用一切机会,包括私下和公开场合向中国表达其关切。

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欧洲似不再把中国完全看作是机遇,而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给欧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少欧洲人将中国的快速发展看作经济挑战和威胁。目前,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崛起对欧盟影响的讨论正在欧盟内部全面展开。5月初,欧盟委员会开始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征集意见,鼓励欧盟各国政府、企业、商会、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讨论。

欧盟有史以来首次公开征集意见,对欧盟对华贸易和投资关系进行全面评估,并计划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结束后,把与中国关系列为欧盟经贸事务的“首要日程”,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重要性对于欧盟来说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是,欧盟对双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的担忧也在增大。其中最大的关切是与中国急剧增加的贸易赤字。据欧方统计,在短短四年内,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翻了一番,从2001年的510亿欧元上升到2005年的1061亿欧元,占其全部贸易逆差的93%!中国几乎成为欧盟惟一的贸易赤字来源。如果说贸易不平衡是当前欧盟最大的心病的话,知识产权问题就是欧盟与中国谈判中最“热”的话题。欧盟不仅将中国假冒商品作为影响欧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而且十分担心这将影响欧盟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洲就业的冲击,更是欧盟国家感觉到的最直接的“威胁”。这种紧张气氛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产业结构调整迟缓的南欧国家最为明显。这些国家也因此成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如果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预计欧盟将会进一步设法限制中国出口,同时增大迫使中国开放市场的压力。围绕“关门”和“开门”的矛盾将趋于激化。

欧盟对华认识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机遇+挑战论”取代了“机遇论”。二是,某种意义上欧洲的看法在“美国化”。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1日报道,默克尔的外交顾问表示,默氏访华时将运用与美国相同的方式,“要求中国承担与其巨大的经济力量(相符)的国际责任”。而事实上默克尔在华的言论也的确让人们感觉到了德国以及欧洲政策的微妙变化。德国《世界报》对此评论道:默克尔一方面明确表示,中国仍是德国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同时第一次称中国为“未来的竞争对手”,从而更多遵循了美国的路线,而不是欧洲的软弱路线。

篇5:机遇

新疆平安网讯 中国保险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炮声中重新建立,并快速得到发展,经过近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不可小窥的三个主要支柱之一,一方面给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有利的稳定维护作用,另一方面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春风一路走来,然而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为物质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品保险,并没有快速被社会所接纳,而是作为一个附带品而存在。

直到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保险业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尤其是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开业,在国内率先引进保险代理人制度后,中国保险业便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严密的筛选、培训,一批批保险代理人走上保险市场。实践证明,代理人在拓展业务、普及宣传保险知识、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为确保代理人制度的健康发展,国家首先在上海试点,于1995年12月和1996年4月先后举办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推行一整套代理人考试、登录制度。自此,全国各大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保险代理人制度。保险代理人的足迹刹那间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众多的保险公司顷刻间屹立于各大城市,并在短短几年的不断发展中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业的发展以几何倍数递增,中国保险业进入了第一次辉煌时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式的变化,我国的保险业依旧面临巨大的机遇,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政府和各家保险公司都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便保险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的巨大机遇 1、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家最重要的一次以文件的形式专门对保险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很大程度上肯定了保险业的发展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为保险业带来了政策上的春风。

2、近几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民群众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政府虽然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但是也非常注重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尤其是健康类、意外类和投资类,所以政府和保险公司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保险宣传,使得很多群众开始了解并接受保险理念,广大人民群众由被动买保险逐步开始变为主动购买各类保险,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3、随着中国进入WTO后,保险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外各类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的增多使得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在不断的竞争中,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保险业整体,从而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行业满意指数不断提升。与巨大的机遇相比,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是更多挑战,成为目前制约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的保险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1、留人成为保险业最大挑战

IBM公司公布的全球人力资源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高级与中级管理层的主动离职率为全球最高,中国则是最突出的体现。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国内金融企业主体越来越多,以保险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出现了“新公司带动集体跳槽”的现象。由于国内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保险人才的数量明显与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因此,如何留住保险人才便成为保险行业的最大挑战。

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缺少的是具有诚信和创新精神的员工。近几年,在中国快速成长与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保险行业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在发展自己的人员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保险业发展的需求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保险费率将走向市场化、自由化,价格大战不可避免。

保险费率就是保险产品的销售价格。由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经营水平、经营理念不同,因此构成各公司产品的基础成本、费用不同,对于利润的追求也不同。所以体现在对外销售的保险产品的保险费率的不同实在是自然不过的事。我国入世后,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保险市场日趋成熟发展,保险费率的市场化、自由化将是题中之义。在开始阶段,就如同家用电器的价格大战一样,保险产品的费率大战将不可避免。当然这个“价格大战”,也必须是“明码标价”的而不是私下里各种“回佣”等不规范的行为。价格竞争历来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经过开始阶段的“费率大战”,保险监管部门正确引导,实现保险费率的市场化、自由化才有可能,整个行业的保险费率才会趋于合理,才可能基本稳定下来,各公司的利润就会平均化。然后保险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秩序的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需要保险监管部门和各个保险公司共同努力。

3、随着保险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保险公司的兼并、收购、合并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内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竞争的结果,保险公司间的收购、兼并、合并将不可避免。它既可能是外资“吃掉”内资,也可能相反;既可能是外资“吃掉”外资,也可能内资“吃掉”内资公司;既可能是大“吃”小,也可能是“小”而“强”的“吃掉”“大”而“弱”的;也可能是谁也不“吃掉”谁,而是两个或更多的公司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公司。总之是强者吃掉弱者,弱者联合成强者,强者联合成更强者。保险监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弱者联合,强者规范。入世后的我国保险市场将不分外资还是内资还是中外合资将在一个规则下竞赛,在一个政府部门的监管下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当然这对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再保险将分流,法定20%再保险将可能被改变。再保险是保险公司控制自身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保险人的保险”。现在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各保险公司的所有业务的20%必须要分保给国家指定的再保险公司。这一规定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公司的创新思维,束缚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保护了指定的再保险公司的经营。入世后保险监管部门将从市场行为监管转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上来,只要从源头上监管各公司的偿付能力,规定各公司自留风险的百分比,每一风险单位占自身资本金和准备金的百分比,对于每一笔具体的业务分保,都可由各公司自行决定。同时由于保险市场开放后境外国外的再保险公司要来我国开设分支机构,单独给某个再保险公司以特殊政策也不合世贸组织“国民待遇原则”。

5、保险公司间、金融行业间的混业经营趋势、方式将呈现多样性特征。

入世后中国的市场全面开放,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与残酷。保险公司的产、寿险业之间、保险业与金融其他各业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产寿险公司都会把代理或变相经营某些寿险或产险业务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更为完善周到的服务,至于一些界限不清的业务如医疗费用保险、人身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等更将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对象;保险业为完善自己的服务需要通过银行众多的网点、窗口以及强大的支付结算系统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样道理,银行业和证券业也需要利用保险业的特殊功能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周到完善的服务。至于保险业开办投资连结的保险品种以及保险资金直接间接进入资本市场、保险业设立独立的开放式或封闭式基金更是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融合的形式。传统的金融各业在一个金融系统框架的监管下可以独立运作,但面对金融消费者这个“终端”时,越是整合的、体现出“一站式”服务精髓的,就越具有生命力。入世后,我国的保险业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我国经济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来。

6、现行的保险代理人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代理人制度备受关注。我国目前共有150余万直接从事保险销售的业务人员,他们的正式名称是“保险代理人”。众所周知,近几年保险代理人的留存率太低,给各家保险公司及客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保险业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保险代理人制度的问题。

首先,保险代理人的门槛是否需要提高,这是对客户的尊重,但是中国保险代理人紧缺这一矛盾使得现阶段提高门槛变得很难,与此同时,社会中对保险代理人还存在偏见,这部分偏见一是由于不负责人的保险代理人误导、诱导客户所致,一分部是人民群众对保险和保险代理人的不理解所致。加上其他因素招募大学生代理人的脚步变得很艰难,造成很多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无法进入保险代理人行列。

其次,保险代理人营销制度的天然缺陷使保险代理人缺乏事业上升通道和职业精神支撑,在这种体制下,保险代理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全部重心放在保费收入上,造成人均产能低、业务素质不高等后果,并直接导致欺诈误导现象屡禁不止。

再次,代理人不仅要缴纳营业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保险代理人而言,税赋过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已经对其进行了个税减负,但是未来还需要政府和保险业进一步从根本上完善保险代理人的收入税务问题。往往机遇就是挑战,他们是并存的,我们要坚信政府和各家保险公司定能紧抓机遇,迎接挑战,逐步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得中国保险业阔步向前,为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入世后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方面,只有正确把握,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搞好改革,修炼内功,开拓创新,那么中国保险市场必将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完)(责任编辑: 吕涛)

上证交易所:证券业自律监管面临四大挑战

报告说,2006年上证所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管齐下促股改的举措使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上市公司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大幅下降,较好地防范了权证交易和行权的风险,监管关口前移原则的贯彻落实,也有效地防止了价格操纵等市场违规行为。但在全流通环境下,上证所自律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监管问题。大股东的利益与市场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大股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在意自身的股价表现,也有动力通过一些不当的方式牟取利益。

二是专业投资机构的监管问题。交易所会员的抗风险能力和自律意识仍然相对薄弱,会员的净资本状况将成为制约其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使其难以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并且随着市场逐步开放,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国内监管法规和执行效力也提出了新挑战。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问题也将成为基金交易监管的重点。

三是市场创新的监管问题。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特性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较高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随着融资融券制度的引入,推高股价不再是市场操纵获利的唯一手段,内幕交易的手法也将更具多样性和隐蔽性,对交易所的监察分析和证监会的办案都提出了新问题。

四是跨市场的联合监管问题。如果各个交易所的市场监管工作仍完全隔离、不通信息,则难免出现监管真空或者重复监管的问题。

该报告主要包括市场自律监管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会员监管、交易异常监管、自律监管工作的实施效果以及全流通环境下交易所自律监管工作的挑战等六个部分。

2006年上证所首先在监管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全面修订了两大基本业务规则《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并完善了中国证监会正在审批中的第三大基本业务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几大基本业务规则的修订或制定,进一步理顺了制度分工与相互协调。此外,去年上证所还修订或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业务规则,为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对上市公司监管实践中,监管年报显示,上证所紧紧围绕股权分置改革、清欠和信息披露监管三个重点展开监管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完善了配套规则指引,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2006年上证所上市公司部先后制订了8份股改工作备忘录,市场监察部共向保荐的证券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49份,要求保荐机构及时自查和整改,并先后约见了50家未股改公司的董事长及其大股东代表进行谈话,共向未股改公司发出监管关注函500余份。

第二,灵活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和手段,督促清理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上证所专门成立了清欠工作小组,派专员走访占用比较集中的十几个辖区的上市公司和当地证监局,通过座谈会现场解决公司推进清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中清欠。

第三,针对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日趋明显的利润操纵动机,上证所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信息披露公平。上市公司部严格按“三重五组”标准操作的工作制度,即初审、复核和总值班三重审核。去年全年共事前审核各类公告3.3万多份,较2005年增长26%。同时加大了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联动监管的力度,共向所内市场监察部发出联合监管函88份。

第四,加大惩戒力度,形成监管威慑,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违规惩戒力度。上市公司部全年共发出各类监管函件近1700份,较2005年大幅增长90%以上。在退市方面,2006年上证所共召开专家委员会3次,实施暂停上市公司10家,终止上市6家,实施特别处理40家,撤销特别处理12家。

此外,上证所还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公司治理。去年制定实施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董事会议事示范规则》、《监事会议事示范规则》等文件,并配合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修订了相关定期报告准则等与公司治理相关的一系列规则。上证所还积极开展培训、明确监管导向,对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快速发展阶段。在会员监管方面,2006年上证所重点是抓规范、促创新。首先加强会员交易权限管理,实现业务风险事前控制。在坚持“关口前移”的监管工作原则上,对上证基金通、ETF一级交易商、买断式回购以及权证等业务上继续实行交易权限管理制度,并重点加强了会员权证创设资格的审核工作,有效抑制了权证市场价格炒作。

其次,全力保障权证交易顺利进行,防范会员权证业务风险。积极采取措施规范证券公司的创设、注销行为,将创设业务纳入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监管,并逐一约见可创设权证的会员公司高管谈话,有效控制创设规模,提醒会员公司高管人员及早回购注销已创设权证。

第三,强化了会员账户管理,限制非规范自营账户的交易。到2006年底共有20家会员的1363个非规范自营账户被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针对会员存在“机构使用个人账户”、“个人下挂多个账户”等不规范行为,2006年上证所先后向17家创新类、规范类会员发函,要求规范客户的账户使用行为。

此外,上证所还加强所内、外监管协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深化与各监管部门间的监管协作;加强与相关证监局的监管信息交流;积极参与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和会员集合理财计划以及QFII的评审;以及积极配合证监会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对风险证券公司的日常监管,全年共协助证监会处置风险证券公司10家。

2006年上证所尤其对交易异常强化了监管的针对性。2006年共调查异常交易事件280起,电话提醒营业部356次,向会员通报监管信息75份,约见了10家会员及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谈话。为提高证券监管执法效率,上证所市场监察部还积极配合证监会稽查局对21起案件实施了稽查提前介入调查和评估。

在交易行为监管上,上证所一方面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监控和分析,加强对会员自营和集合理财计划的监控,约见借壳传闻多的会员高管谈话,传达监管信息,并加强对基金、QFII和保险公司交易行为的日常监控,特别是基金交叉持股、利益输送、尾盘交易、操纵股价等问题,并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二级市场行为的监控。

另一方面,上证所大力加强对新产品交易的监控和违规账户的处罚。面对权证交易异常活跃的状况,由专人负责对权证和ETF等新产品进行监控,对不听警告的涉嫌违规账户,上证所适时依据《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则,对其实施暂停交易的处罚。对于盘中交易严重异常的权证,上证所果断实施盘中紧急停牌,对其暂停交易以提示、化解市场风险,维护权证市场的交易秩序。

篇6:把握机遇名言

2. 当良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及时抓住它们,利用它们,这是生活的一大艺术。 ——约翰逊

3.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的人。 ——巴斯德

4. 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创造机会,就像时常发现它一样。 ——培根

5. 天使来访我们,但我们在他们走后才知道。 ——佚名

6. 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许多复杂因子运行之间,偶然凑成一个有利于你的空隙。 ——佚名

7.人生有很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些机会要你自己去寻找,去把握,而不是等待别人给你。

8.时间,抓起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书,看了就是知识,没看就是废纸;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再好的机会,也要靠人把握,而努力至关重要。放手去做执着坚持!

9.赵本山:我告诉你,这个女的不错,别整假的,这是个机会要把握住。

10.生命中成功的秘诀,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

11.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些机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的话,后面就会整个不一样。

12.独聚会眼的人,永远是把握机会的人!

13.我决心要把握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不恐惧衰老,不害怕改变和失望,无论多少岁,都可以时尚,都可以保持天真之心,都有得到幸福的机会,只要我不放弃。

14.弯道就是机会,懂得把握机会,把握弯道的人,终将会超越那些不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十七和十八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游世界,蒸汽机的燃起,引起了人类世界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经济生产方式到政治制度再到社会文化思想,都出现了重大的拐弯转向。

15.人生路上何须惆怅,天涯海角总有知音。把握机会珍惜缘份,祝愿我们友谊长存。

16.爱拼才会赢,这是一种快乐。人生哪有那么不快乐呀,一生这么段短暂。我们何忍浪费呀,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真的难过的话,请你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的哭出来。你会发现透过泪水的世界,原来是那样的真。没什么大不了的。擦干泪,起身。一切从头再来。过去痛苦的回忆,淹没在泪水中。你要做的是,好好把握未来。不要再遗憾一次。人生可真没那么多机会等我们了。我们要知道,痛苦只是褪去颜色的幸福,我们一直没有失去。

17.只有不断寻找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18.模特就象一场赌博,永远不知道下一场是什么,珍惜眼前的机会,好好去把握每一次工作机会,因为我觉得每个机会都来之不易。

19.我对自己并没有太多规划。有机会来了就抓住它。还有就是这个机会你能不能把握好,如果机会非常好,但我没能力做好,我也不会考虑。

20.我没有后悔过,我做了我最想做的事,所以我是最最快乐的。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

21.人生大概有七次机会,在-之间,一次因为太年轻没把握,一次因为太老没法把握,而中间又会错过两次,这样人生真正的机会只有三次。

22.元旦将到,愿你脱去一身的疲惫,将精神储备;忘却一年的劳累,将快乐装备;卸下紧张的防备,享受阳光的明媚;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成功的机会!

23.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不会再这样对你的。

24.为了增加知名度,各个女星无不积极把握机会,争着在镜头前抛头露面。

25.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7.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没有韧性的把持没有耐心的等待,那么自己就没有机会看到旖旎动人的彩虹。任何人如果总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那么休想获取机会的垂青与眷顾!只有默默无闻地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有一天终会功到自然成的,生命之舟将会水涨船高!

28.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佚名

29.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 ——歌德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31.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亚里士多德

32.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 ——莎士比亚

33.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 ——佚名

34.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35.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卡耐基 幸运每个月都会降临,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去迎接它,就可能失之交臂。 ——佚名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 ——柏拉图良辰难再,人生中大好的时刻,不要去作旧梦重圆的事。 ——佚名 世间唯一最可证明的因果;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获。 ——佚名

36. 良机只有一次,一但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等待机会,是一种十分笨拙的行为。 ——佚名

37.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雪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施耐庵 要留意任何可利的瞬间,机会到了,莫失之交臂,遗憾终生。 ——佚名

38.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张九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39. 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 ——明·冯梦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遇】相关文章:

机遇作文05-06

机遇挑战06-25

四大机遇06-27

机遇使命07-26

机遇设计07-29

竞争机遇08-11

抢抓机遇08-14

机遇发现08-22

时代机遇09-05

抓住机遇09-06

上一篇:合作公司协议书范本下一篇:消防廉政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