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2024-07-31

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共13篇)

篇1: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高三复习阶段学生闷压力很大,各学科抓的都比较紧,为了减少学生们的课外负担,学校禁止占用自修课补课,课外个别辅导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一位学生在解答概率应用题“甲、乙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12与13,求甲、乙各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时,用了P(A+B)=P(A)+P(B)=12+13=56的公式,但是又觉得没有把握,便请教老师。

生:这样做对不对?

师:你为什么选用加法公式?

生:我看甲、乙击中目标是互斥事件。

师:那你说什么是互斥事件?

生: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是互斥事件。

师:甲击中目标与乙击中目标不可能同时发生吗?

生:噢,甲击中目标与乙击中目标应该是独立事件。所求的概率应该是P(AB)=P(A)P(B)=12×13=16。

师:这么说,两人射击倒不如一人射击,概率反而小了?

生:是啊,为什么呢?

师:你再想想什么是独立事件?

生: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两个事件就是独立事件。从定义看,两人射中目标的概率不受影响,是独立事件。怎么反而小了呢?

师:你看AB表示什么?P(AB)又表示什么?

生:AB表示A与B同时发生;P(AB)表示甲、乙同时命中目标的概率。

师:这个问题让我们求什么?

生:求各射击一次命中的概率。是啊,不是求甲、乙同时命中的概率。那怎么求呢?

师:你能不能找出待求概率的事件的对立事件?

生:能。甲、乙各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同时不命中。

师:你知道两个对立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吗?

生:知道。我会做了!P(A+B)=1-P(AB)=1-P(A)P(B)=1-(1-12)×(1-13)=23。

综观整个答疑过程,教师并没有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以问代答。实践证明,这样做比教师正面回答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教师的问,抓住了疑难的本质。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发生这样的错误,是把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两个概念混淆了。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询问简单地给以否定,那么学生只能知道做错了,但错的根源在哪里还不知道,也就没有实现答疑的真正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问题只是表面,深层在基础知识。教师的答疑应把着眼点放在与问题有关的基础知识方面,不能只顾表面,只回答怎么做,而应该通过问题的解决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于这个原因,这位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立即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围绕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和各种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的发问。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弄清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公式的用法,排除了造成疑难的各种障碍,学生自己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

教师的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答疑一开始,教师就针对学生的错误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可以说,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引起了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学生在教师问题的牵引下,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认真思索,并且不断地矫正原有认识上的偏差,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这种用于答疑的反诘策略,不仅能为解题集聚信息、发挥集中思维的优势,而且对学生修正错误、调节学习进程、改善思维品质也有重要的作用。

篇2: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生:这样做对不对?

师:你为什么选用加法公式?

生:我看甲、乙击中目标是互斥事件。

师:那你说什么是互斥事件?

生: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是互斥事件。

师:甲击中目标与乙击中目标不可能同时发生吗?

生:噢,甲击中目标与乙击中目标应该是独立事件。所求的概率应该是P(AB)=P(A)P(B)=12×13=16。

师:这么说,两人射击倒不如一人射击,概率反而小了?

生:是啊,为什么呢?

师:你再想想什么是独立事件?

生: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两个事件就是独立事件。从定义看,两人射中目标的概率不受影响,是独立事件。怎么反而小了呢?

师:你看AB表示什么?P(AB)又表示什么?

生:AB表示A与B同时发生;P(AB)表示甲、乙同时命中目标的概率。

师:这个问题让我们求什么?

生:求各射击一次命中的概率。是啊,不是求甲、乙同时命中的概率。那怎么求呢?

师:你能不能找出待求概率的事件的对立事件?

生:能。甲、乙各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对立事件是同时不命中。

师:你知道两个对立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吗?

生:知道。我会做了!P(A+B)=1-P(AB)=1-P(A)P(B)=1-(1-12)×(1-13)=23。

综观整个答疑过程,教师并没有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以问代答。实践证明,这样做比教师正面回答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教师的问,抓住了疑难的本质。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发生这样的错误,是把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两个概念混淆了。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询问简单地给以否定,那么学生只能知道做错了,但错的根源在哪里还不知道,也就没有实现答疑的真正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问题只是表面,深层在基础知识。教师的答疑应把着眼点放在与问题有关的基础知识方面,不能只顾表面,只回答怎么做,而应该通过问题的解决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于这个原因,这位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立即告诉正确答案,而是围绕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和各种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一系列的发问。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弄清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公式的用法,排除了造成疑难的各种障碍,学生自己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

篇3: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难度过大, 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 兴趣及认知水平的活动。否则学生会出现畏惧心理, 而使活动成为老师表演的独角戏。

例一:本次“送教下乡“我上的是八下unit7的阅读课, 主要话题是礼仪。主要内容为礼仪的重要性及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并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th.?Could you please (not) do sth.?对不文明现象提出意见。一开始我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图片来教学本课新单词, 学生很有热情, 学得较轻松。但好景不长, 紧接着我为了让学生关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设计了一个对比中西方礼仪规则的活动。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bout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学生一下子懵了, 个个低着头, 生怕被提问。只有个别学生在下面低声说shake hands, hug, kiss等词汇。这个活动设计的想法不错, 但难度过高。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到很多, 更何况还要用英语表达。如果把活动设计成Read these etiquette rules, are they Chinese or western?就能降低难度,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不同的礼仪知识, 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要求过杂, 指令不清, 可操作性不强, 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可太贪心, 一下子要求达到多种目标,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目标, 并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清楚的指令, 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例二:还是以我“送教下乡“的课为例来证明此观点。在一系列教学活动后, 学生开始接触课文, 我当初设计的是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with it in a low voice,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因为本课生词较多, 进入课文前已花了很多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 我要求学生同时完成这些任务, 以便后面有更多时间来拓展课文内容。殊不知这是一大败笔, 学生对于这么多要求, 不知去完成哪样, 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该要求分解成两步就能达到目标了。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the answer to one question;then read it in a low voice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other questions.

3.课堂活动为活动而活动, 缺乏教学有效性。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后, 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看起来花哨热闹, 却可能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 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例三:我曾经观摩过一节公开课, 内容是八上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该老师在教学了一些单词和如何制作一杯奶昔的简单步骤后, 便拿出了准备好的果汁机, 各种水果, 牛奶及刀盘等工具, 现场演示了制作过程, 再由学生上去操作, 最后把做好的奶昔分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享用。整个活动热闹非凡, 耗时半节课, 学生很感兴趣, 纷纷要求动手, 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语言训练很少, 此活动的设计没有多大意义, 让人感觉兴师动众, 却效果甚微。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 坚持面向未来, 立足课堂, 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可以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三个方面进行预设。所以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次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2.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开放性

要想使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来展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 要多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这样的语言教学才更有生命力, 才能使英语真正走近学生生活, 引导他们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

3.活动设计力求多样化

一位成功的教师总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活动,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好比万花筒, 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学生, 教师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就组织形式而言, 可以是个体活动、结对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等;就活动形式而言, 可以是采访、调查、小组讨论, 集体辩论等。

篇4: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北京;小学低年级;课外辅导;现状;学业负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课外辅导的兴起尤为突出,并且已逐渐发展成为校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北京,课外辅导一直非常火热,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新东方、学而思等课外辅导机构并不陌生,各种足球、乒乓球、钢琴辅导班也非常熟悉,甚至对于很多社经地位较高的家庭来说,给孩子找一对一的家教辅导也已经习以为常。特别是一到寒暑假,各种课外辅导机构都在火热招生,甚至有家长表示,“假期班得早报名,要不都没名额了”。

一、课外辅导的内容和形式

早期国内有人认为课外辅导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课外作业;给因故缺课的学生及时补课;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个别辅导,补充参考书,扩大其知识面,组织他们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作必要的补充讲授;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对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北京低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类型非常多元。有常规的以学科为主的辅导,也有以兴趣、特长为导向的课外辅导,但每个小学生都既会参加学科的辅导,也会参加兴趣导向的辅导。出现了“英语加特长是标配”的现象,英语和特长两者相辅相成,贯穿整个学期。

二、参加课外辅导的动因

第一,很多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虽然所在小学已经标志着教育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家长还是希望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二,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一二年级,学校的课程压力比较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等到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高中,学业压力就大了,事情也多,很难有时间做一些拓展的活动,而且那个时候孩子的心智也基本成熟。所以,家长大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好现在这段时间。发掘一下孩子的潜力,多尝试一些东西,找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

第三,有的家长社经地位较高,平时大都忙于工作,而孩子三点多就放学,很难做到每天监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有的家长会选择请家教,家教老师可以帮助家长接孩子,帮助学生复习、预习功课,检查作业等。帮家长解决了孩子日常学习的基本问题,有的家教老师还可以教孩子背单词等。在家长下班回家后,大都会在晚上和孩子进行一些拓展方面的学习。这样两相配合,家长非常省心。

第四,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北京,虽然家长已经取得了较高的社经地位,但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也可以发展的很好。有的家长认为,不接受课外辅导,自己又顾不上孩子,孩子放了学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一直玩的话,很有可能落后于同龄人,因为其他学生都在辅导。

三、参加课外辅导的情绪体验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大都很乐意、很支持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保证孩子有一定的课外学习,无论从学习量还是能力提升方面,都让家长比较安心。但是他们在辅导班的选择、和孩子的交流以及和辅导老师的沟通方面会花费较多心思。

有家长表示,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就会提前考虑好想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课外辅导。家长觉得孩子还是低年级,正常的学习内容不会有太大问题,所以家长大都不会把孩子送到一般的补习班,但是家长会观察孩子在现年龄阶段所学的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选择的让孩子参加某些课程的拓展辅导以及兴趣特长方面的课外辅导。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参加课外辅导大都乐在其中。在访谈中,当小学生被问及“上课外辅导感觉累不累”时,几乎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累啊”。在随后的了解中发现,这些小学生至少都会参加英语和某一兴趣特长的课外辅导。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说,他每周有四天会有家教老师辅导,每次一个半小时,但是他感觉和家教老师在一起很开心,有问题可以问老师,还可以和老师一起读书,有时候还可以做手工,他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由此可见,孩子们并没有很多人预想的那样“不堪重负”,相反,在他们的世界里,课外辅导就是和小伙伴或者老师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四、结论

这么多年来,课外辅导一直受到各种诟病。反对课外辅导的声音一直不断。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外辅导破坏平等。认为课外辅导是对公共教育的伤害。二是课外辅导导致了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贬值。三是课外辅导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讲题、讲知识点,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创新思维、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然而,在此次对低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课外辅导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相反,孩子们大都乐在其中,或者已经把课外辅导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家长,其实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时也煞费苦心,并没有出现“盲目跟风”、“不顾孩子感受”之类的事情发生。家长会结合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观察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采访的低年级小学生们都会至少参加一门英语的课外辅导和一门兴趣特长班,而兴趣特长班种类多而新颖,除了常见的钢琴、足球班,还有葫芦丝、击剑、冰球等的课外辅导。

因此,对于课外辅导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不应被社会上的思维定式所影响。不能直接将课外辅导和学业负担联系在一起,更不应该一提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就一通批判。课外辅导本身有其弊端,例如有的机构不正规、老师不专业等,在这样的辅导机构参加课外辅导可能确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课外辅导也确实家庭经济水平有很大关系,一些比较贫苦家庭的孩子可能无法享受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不公。但是这不能等同于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弊端,也不能就此说明课外辅导就是不应该存在的。从本次访谈中可以发现,课外辅导对于家庭来说完全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家长省心,孩子开心,既能促进孩子认知等能力的发展,又可以让孩子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效果跟家庭的经济实力、家长对教育的理解程度等都有关系。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参加课外辅导的失败案例就给课外辅导贴上了“学业负担”的标签。同时,课外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喂饱了”在学校“吃不饱”的孩子,但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含义不同,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每个人都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教育的权利,社会也有义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另外,这在客观上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篇5:反思:一次剪纸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是一个手工活动,这也是孩子们开学以来第二次使用剪刀。在第一次剪纸中我总结出了孩子们的几个共性:首先是孩子们拿剪刀的手喜欢手背朝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剪刀剪不到正确的位置,随意性比较大;其次是孩子们喜欢朝手工纸的正中剪,这样的结果导致手工纸周围出现花边似的齿轮状。这两种现象只能说明孩子们在家缺少使用剪刀的经验,有部分孩子在家甚至与剪刀绝缘。发现这一现象后,我立即与家长沟通(利用来园和离园的机会进行交流、论坛上呼吁),希望家长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剪刀。今天在活动前我就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学习正确使用剪刀。活动中我先向孩子们演示了拿剪刀的动作——大拇指爸爸钻山洞,食指妈妈和中指哥哥一起钻山洞,无名指姐姐和小手指宝宝等在山洞外面;然后又向孩子们介绍了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让剪刀立起来,然后结合儿歌学习“张大嘴巴对住线,啊呜一口去咬线”。在直观地演示以后我请孩子们动手自己来尝试,结果今天的活动获得了成功,很多孩子都能自己动手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操作。有两个孩子剪得最慢,因为他们在剪完一个正方形后把图形里面的一个个小图案也剪了下来,刚看到他们的“破坏”行为以后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把一条完整的“被子”剪坏了,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虽然破坏了一个完整的作品,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认真练习使用剪刀,而且越来越熟练。想到这里,我就很满足。

篇6:一次家访后的反思

提到家访,不由想起一次让我心酸的,失败的家访。

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当时我们所在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我们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开学才几天没有来上课,肯定不是学费问题,因为政府已减免学费。同学说她不读书,她爸爸说要带出去打工挣钱。她家离学校不算很远,但我不熟悉路,经过别人指点,我终于在一个斜坡上找到她家,一幢很普通木房,没有人在家,大门开着的,家里没有一样向样家具,因为爬坡有点累,想找凳子坐一坐歇口气都找不到,问邻居,邻居回答不知道。(这里老百姓大都凡是看见政府或学校老师问什么都回答不知道)。心想,一家人应该出门干活。白天无功而返,晚上在来吧。

晚上吃过晚饭,天公不作美,打起雷来,天要下雨了,心里犹豫半天,心想,要下雨,家里肯定有人,只要见到家长,就有希望把孩子劝说回来,主意一定,拿上伞赶紧出门,从岥脚到学生家,走的路其实是下雨,经过日积月累冲出来一条小沟,两边草比人高,走到半坡,一抬头远远发现屋里有灯光,心里高兴极了,赶紧加快脚步,终于到了,和白天不同是大门紧关,灯光是从楼上一扇窗户透出来的,赶紧拍门,可无论如何拍门,屋内没有一点声音,可能睡着了,退后几步,大声对着有灯光窗户喊:”有人在吗?我是某某老师,我来叫某某孩子去读书。”可是除开雷声,屋内一点回音都没有。雨终于下来,我转身离开,路过白天问路那户人家时,门突然打开,白天问路那位邻居出来了,小声说,他家有大人在家,说完转身进家,我回头发现早些看见灯光已经熄灭。

篇7:一次家访后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位学生是梁xx,这一周到今天足足有四天没上学了,其中也有一天是因为其生病去看医生,我原以为他一直在看病,谁知道去到他家一看,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去看医生,而是一个人跑出去玩了。他每天都是早上准时出去,在家人面前装做去上学的样子,到中午也按时回家吃中饭,饭后有装模做样地出去,晚上再回家,妈妈问他有没有作业,他说已经在学校做好了,就这样骗过了家长,前天因为与他爸爸通了电话,我总以为他生病在家,谁知道竟然是这样的情况……假如我今天没有进行家访,我想这位学生的戏还要继续演下去。通过与家长谈话,可以看得出家长都是明事理的人,而梁xx却是坚决不太想读书,我和家长及时打消了他的这种不成熟的念头,他同时表现得很不情愿,也看得出来他最近受到外面的影响真的很大。

我和钟老师刚去的时候,家长就请我们坐下并赶紧倒水,可见家长的素质都不错,这位学生其实还比较听话,主要原因就是他厌学。听说他过去初中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就变了很多。加上他周围的环境不是很好,有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还有才退学不久的学生,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他。另外,家长对小孩的约束力不够强,平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没有重视。如果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其身上的话,他也许会努力读书,而从家长看来,他们的期望在小儿子身上。

我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同时也要求这位学生明天准时回学校来。就这样我们去了下一位学生——吴xx家里。

其家正好在修新房,一走进他家,家长好象不怎么在乎老师的到来,我们坐下来就谈学生的情况,而学生此时还没有回家(18:35),听家长抱怨说有时候他要到晚上12点才回,这样家长也感叹没有办法。问他为什么这么迟回家,他竟然直接说泡妞去了,真的不明白家长是怎么接受这样的回话的。我问他哥哥是不是前些天发短信替其弟弟请过假,谁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那个手机号码正是吴均伟本人的,他好象已经有两次做过这样的事情了,我应该在明天好好问问。

周六活动费90元钱据其妈妈讲已经给了他,可还没有交到我这里来,估计已经用掉,我无语。

在学校的表现也是趴台睡觉得多,而且脾气不太好,从其家长的抱怨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说根本管不了,在我看来,他们根本没有去管,就如“放羊”一样,随着他去吧的一种态度,难怪学生什么事都敢做,因为少了家里的监管,问题越来越多,学校则更加难管。作为老师来说,看着问题学生不管良心上似乎过不去,但是管起来又是何其难啊!

从这位学生及家里来看,我认为问题在于,家长缺乏管教孩子的意识,只顾着每天劳动,没有想到培养和管教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事情更重要、更有意义。这可能与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是有关的吧!

篇8:一次课堂失败后的反思

这两天学校接受市政府的督导评估, 学校的每个领导, 每一位教师都严阵以待, 劲头都提高了八倍, 唯恐自己的小小的失误会影响学校的荣誉和形象。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课堂出现问题。可是想得越多就越事与愿违。我还是在当天就出现了一点“教学事故”。

在上课前我就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遵守课堂常规, 要比平时有所收敛。准备上课了, 我安排了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的时候, 我发现很多同学没有专心于我的讲解, 而是毫无顾忌地讲话聊天, 我把声音降低了一点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顾忌今天有人检查, 所以也不好大声地批评他们。继续游戏, 发现完成自己练习的同学没有按我的要求回到队尾去排好队伍, 而是聚集嬉戏, 我走过去进行管理, 稍好点, 可是我一转身还是继续。天气越来越热, 我的火气也逐渐上升。但是我必须忍耐, 终于我没有忍住, 因为我发现居然有几个学生跑到旁边的阴凉地区挖土去了, 而且玩得不亦乐乎。委屈、郁闷在胸膛爆发出来, 平时的课堂都不会有的情况, 怎么今天就突然爆发式地出现了。我勒令体育委员把这些学生送交班主任那里去教育。我继续我的教学, 下课后, 我把学生送回教室, 同时想向班主任反映一下课堂的情况, 班主任看见我进来就把我叫了出去, 有点生气地说:“薛老师, 今天你差点吓死我了, 你怎么可以把学生送回教室哪, 要是叫督导的人看见了, 不说我们体罚他们吗?”原来体育委员并没有按我的要求送交班主任, 而是自作主张地让他们站在了教室的黑板前面, 而几个人也乐于站在那里继续嬉戏, 因为教室比外边舒服多了。听了班主任的话, 虽然感到很委屈, 但是我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也感到很愧疚, 我想和她说明一下情况。见我又来“告状”, 班主任好像也有点发火, 加上之前的惊吓, 我的告状无异于火上浇油, 她说:“我的班级上其他课都是表现很好的, 以前的体育课表现也不错, 所以你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听了班主任的话, 我一下呆住了, 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默默地回到办公室。内心很是悲伤。但是痛定思痛, 我觉得班主任的话很有道理, 我必须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的方式进行反思。所以经过一天一夜的反思, 我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好, 当然也感到几个疑惑。

二、问题

1. 对工作激情不够投入

可能是职业倦怠, 或者说对自己职业在学校的地位不是很满意, 所以虽然我很努力地在做事情, 但是内心的那份激情并没有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共病。没有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 就不会去要求自己把事情完美地做好。就不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就不会有把握课堂、创新课堂的能力和意识。

2. 对问题处理不够彻底

当课堂出现了问题的时候, 处理得不够及时和彻底, 对于违纪的学生, 我并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只是针对当时的情景从呵斥到说服教育, 方法简单, 忽略了问题的根源调查和事后的跟踪观察。省略了关键的两步就使我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胆大的学生逆反和顶撞就表现出来。

3. 对纪律要求不能坚持

一直有教师对我说, 体育课堂的纪律很重要, 没有良好的纪律作保障, 体育教学就很累, 工作之初我就尝到了不良纪律带来的苦果。后来我逐渐地吸取教训, 严厉地要求课堂纪律, 可是我发现我的课堂出现越来越多的“观众”, 我又赶紧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革, 弱化课堂常规和队列队形, 突然又发现我的课堂热闹了起来, 却难以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纪律要求的反复让学生觉得纪律是不重要的东西, 当然也不会认真地对待。

三、疑惑

1. 体育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体育的课堂常规是体育课的基本保障, 但是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却让很多的体育教师弱化了课堂常规的教学, 即使有, 也是一带而过, 我也不例外。我反思自己在平时的体育课堂中, 没有很好地去组织课堂常规教学, 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够细致,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够彻底。有时候太过简单, 只是说服教育或者只是批评教育, 没有很好地追踪观察和深究, 所以导致今天犯错今天教育, 明天继续有问题。有时候我反思体育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纪律, 特别是在这个体育课不被重视, 学生不愿意被管理的状态下应该要求什么样的纪律。

2. 问题学生的处理途径究竟什么样

针对问题学生, 我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处理渠道, 我看了教育杂志上说, 当一个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 教师应该积极地处理, 处理不了的就送交班主任进行教育, 班主任教育不了的学生, 可以交与学校的教导处或德育处, 实在处理不了的可以送交心理专家、社区或少管所。但是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只仅仅限于教师本身, 很多的问题都是当时课堂解决, 送交班主任的都很少, 最多到了班主任那里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班主任包办了所有的问题, 班主任的方法除了其他教师的说服教育和批评教育外, 多了联系家长和惩罚措施, 有时候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只是暂时隐藏。

四、反思

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总认为学生应该很懂事, 应该在一次说服教育的情况下有很大的改观, 我经常看一些教育类的杂志, 时常看到“一句话或一次谈话”的教育成功案例。我就以为我的推心置腹的感化教育会被学生接受, 后来发现能接受的学生都是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 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教育就是一个耐心和爱心付出的过程。

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中, 研究探讨新课程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探讨体育课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 使自己的体育知识、体育思想、体育意识、体育教育能力得到升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难在坚持, 勤于动笔撰写反思札记, 记录体育教学中的丝丝火花、点滴感受是教学反思必不可少的。反思札记可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最为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深化。

总之,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保证, 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措施。教师只有做到常思常想, 常想常新, 善于捕捉灵感的火花, 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达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的理想境界。

篇9:关于一次家访后的反思

星期三下午,来到陈福菲家,没见到陈福菲,外出玩去了。但是见到了她父亲,她父亲刚种烤烟回来,见到我,赶忙招呼我坐。说明来意,我向家长汇报了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家长告诉我,家里一切家务都没有让孩子做,孩子放学回家就写作业,但作业完成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原因有二:一、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检查孩子作业;

二、农村农活比较多,无时间陪孩子学习。就这两个原因,我帮家长找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家长也同意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篇10:第一次月考后的反思600

我所教的八年级二班,全班及格的学生一共有27位,其中优秀的占3人,80分段的有9人,72分以上的有15个人。在这些学生里面,我又做了一下分析,其中优秀的3人,他们的基本问题没有,就是在细节方面还需要加强他们的培养提高,争取在下次考试的时候能在100分以上,80分段里面有几位学生成绩很接近90,因此我在下一阶段重点把他们培养到优秀的行列。对于72分以上的几位学生,主要问题在阅读理解上,他们还不明白如何做好阅读题。所以我下面的工作就是领着他们做阅读题,寻找其中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我也搜集整理了一些阅读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有所提高。在72分一下,还有10名学生很有希望及格,我也不会放弃他们,争取让他们下次都能及格。

从而我主要应该开展的工作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他们。第一就是写作的提高,其二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就是多给他们总结整理一些课外延伸的知识点。

篇11:四年一班语文第一次月考后的反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时间如流水。弹指间,一个月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学校组织了月考。面对着本班学生的答卷,翻阅着兄弟班级学生的答卷,心中感慨颇多。回忆前一段的工作,确实需要自己静下来思考一下。

新的教材、新的学生,再加上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我确实感到了压力之大。但我总暗暗地对自己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趁年轻多锻炼一下自己也好”。开学初我坚持提前备课,每一篇课文自己都先熟读多遍,然后再认真研读教参,翻阅教辅资料,最后再编制成导学案。这样下来,每课的重点都能很好地把握,难点也能巧妙地突破,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课余时间,我会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我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尽量抽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些书,我认为只有孩子们读得多,见得多,思考得多了,习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积累,怎能求习作质的飞跃呢?现在想想我的这种做法是对的,我应该坚持下去,让它成为我的一种工作习惯。然而遗憾的是,我没能坚持这么做,许许多多的琐事,让我变得浮躁起来,我乱了阵脚,理不出工作的头绪,觉得自己整天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但却看不到一点成绩,我对工作的热情转化成了一种厌恶。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课自然也就备不透了,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太好,这次的成绩足以证明。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我们真的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不管有多忙,都应该分清主次,做最有用的、最紧要的工作—备好课、辅导好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工作的成效是隐性的。但它又是神圣的,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正确认识这种工作的性质,我们应端正自己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让我们的人生流光溢彩,让我们的生命实现应有的价值。

篇12: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去年, 利用放寒假的空闲, 陪老公带着孩子到乡下去看望老家的亲人, 正巧赶上下了一场雪。虽说雪下得并不厚, 但下雪天成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最爱, 地面上的积雪才没过鞋底, 他们已按捺不住性子飞奔到外面。有用脚使劲踏雪的、有用脚踢飞雪的、有捏两把雪使劲一攥然后扔向别人的……看见这群最大不到八岁的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热烈场面, 我们大人也被感染了, 但那是他们的乐园———我想他们大概是不会允许我们大人“分享”他们的快乐的。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观战”的时候, 已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儿看着我说:“麻麻 (我们这儿对大伯母的称呼) 我们一块做游戏, 行不?”他的话招来其他孩子的不满, 这时只听他说:“我麻麻是幼儿园老师, 她可会做游戏了。”“可会做游戏?”我一愣, 这小家伙可真能吹!想反驳但转念一想只是微笑了一下接受了他给我的这顶高帽子———作为长辈或老师我想应该给予孩子尊严的, 其他的小朋友显然被他游说同意了。于是, 我走过去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同意我加入, 成为你们的一员。今天下雪, 那我们就做个与雪有关的音乐游戏活动, 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这儿有一首好听的与雪有关的音乐叫《雪孩子》, 我们边听音乐边玩吧!”“好!”又是不约而同的声音。我有点感觉自己犹如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上课, 我不愿在这美好的时节约束自己、约束孩子们,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 我对他们说:“我不是你们的老师, 我是你们的新朋友, 我和你们一块来玩游戏……”这样一说他们少了拘束, 显得自然了。我打开手机, 放音乐, 然后和他们一同在雪天里打闹。

飘飘洒洒的雪花映着孩子们可爱的笑容, 空旷的乡村上空传递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声。和孩子们互动了近一个小时候, 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但我不得不结束这场快乐的游戏, 因为天气渐渐地黑了。我招呼他们:“听我说, 孩子们, 你们看天快黑了, 夜幕就要降临了。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让我们再从头边听歌曲你们边回答, 然后就回家, 好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 我蹲下身子问他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今天的游戏和你们幼儿园的游戏有什么不同呢?”我知道一般的幼儿园是不会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玩的, 因为大多数幼儿园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和师资力量。他们纷纷说道:“在幼儿园老师对我们很好的, 但没有今天高兴, 今天自由。”“在幼儿园我们都得听老师的, 老师让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一点不好玩。”“做错了, 有的时候老师不高兴, 甚至还要批评的。”……听着孩子们的诉说, 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我们一味地强调“把空间还给孩子”“教师只是参与者”, 可在实际的操作中又有多少老师放弃了主导的权利呢?教育的功利化依然制约着我们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我没有再问下去, 转换话题, 想看看他们对其他知识了解多少, 我问道:“那你们说说雪花像什么?”“像鸡的绒毛。”一个只有四五岁的邻家小女孩脱口而出。“鸡的绒毛?”我惊诧于孩子们的想象力了———对于他们来说, “鹅毛般的大雪”确实不如“鸡绒毛般的大雪”贴切, 因为对于甘肃的小孩子来说鹅是不常见的。“还像什么?”“还像柳絮, 书上说的柳絮因风起。”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表侄说道。“还像白砂糖, 春天时下雪就像白砂糖。”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姑娘说。“哦?对, 确实如此……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我赞扬道……

篇13: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室内教学,课外辅导

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 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项目, 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 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 明确将新课程改革项目提上日程, 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要根据新时代的大环境和发展要求, 根据新课标要求, 对于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教师授课等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一改革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教材的改革, 还在于新型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因此,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有效改善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是教师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前期、中期和后期。顾名思义, 前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是针对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教育而言, 中期则是二年级到四年级, 后期则是四年级到六年级。前期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汉语拼音、语法及基本汉字的认知方面。而对于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而言, 则不再局限于灌输性的教育模式。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发展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改进教学方法和理念, 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与理解文化和知识。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基于这一点, 针对中后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本文倡导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

何为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 就是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课堂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的课堂用以传统地教授知识, 让学生首先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进而辅以室外的课堂, 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中, 或者在充满人文理念的社会中, 吸收、理解和消化知识。另一方面,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这一层面的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 是将家庭和日常生活也纳入到学习中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只是将课程上完, 将作业做好, 之后就把学习抛在脑后。而本文提倡的室内教学同课外辅导相结合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 也不要停止学习和对于文化知识的思考。

这种从室内到课外, 再从课外回归到室内的课堂教育方法, 可以有效地令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思想品德,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堂知识, 而是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小学语文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 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本文开篇提及的问题。至于如何进一步有效利用和开发这种创新性教育模式, 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首先, 从室内到课外。教师应当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将课堂时间有效分割。可以将阅读课或者写作课的三分之一安排在课外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用有趣的室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在课外上课, 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有效消除上课的厌倦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学习意识正强的时候, 将课程内容穿插讲授, 并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互相讨论和鼓励, 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 从课外回归到室内教学。课外教学仅仅起到辅助作用, 教师更关注的是室内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时刻提醒学生, 他们在进行课外学习时, 应当谨记此次教学的目的、并在完成室外教学后, 将教学心得和体会用文字记录或者语言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要在室内教学中完成。因为室内课程的规范性更强, 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 有效避免玩物丧志现象的出现。

再次, 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做室外教学的一种方式加以引导。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离校期间的学习状况, 如果将这段时间有效利用,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标要求便能充分达到。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要盲目地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机械地完成。本文提倡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例如,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项目:轻松谈话小天地, 让学生互相交流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比如, 观看一部动画片之后的感受, 跟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时的感受, 跟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感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 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 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及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 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背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重任, 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所觉悟的一点。教师应当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同课外辅导教育方法有效结合,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 努力把学生打造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我国的百年人才大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 .

[2]张美.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刍议[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2) .

[3]潘凤鸣, 程超等.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 2010 (05) .

[4]刘灿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新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次课外辅导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外辅导教学管理制度01-11

初中课外辅导教学计划08-27

中学课外辅导08-17

课外辅导机构08-21

课外辅导平台08-17

教师课外辅导范文05-28

课外辅导市场范文05-29

课外辅导方案范文05-29

教师课外辅导情况07-06

课外辅导记录总结07-08

上一篇: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心声小学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