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4-07-31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共6篇)

篇1: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 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国际上对纺织品和服装的环保要求也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 设置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 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它取代过去的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绿色壁垒的定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

出口贸易

对策

一、纺织服装业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壁垒”,它是指各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关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和巧妙性。

2、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三)纺织服装领域的主要绿色壁垒

纺织品服装绿色壁垒指发达国家依靠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为目的,通过颁布法令或技术法规,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强制性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环境标志和合格评定程序,对不符合它们要求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限制或拒绝进口,以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统标准(ISO14000)。这是非强制性的,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是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改善环境绩效等需要,在其内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此向外界显示实力和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2、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①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Oeko-texstandard100)。这是国际纺织环保协会制定的,目前已成为鉴定生态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该标准主要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有害物质数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规定产品不得有发霉、高沸点汽油、鱼腥和香水等特殊气味。②生态纺织品美国认证(USCC)。这是美国质量协会与美国相关实验室联合组成的咨询机构。它按照美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纺织品进行检测认证,以获得美国专业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和美国官方机构的认可。

3、绿色标志。目前,全球已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日本的“生态标志”等,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其中也涉及到了纺织产品。其中欧盟的“生态标签”最受关注,该标签的申请标准非常严格,因此获得“生态标签”的欧盟企业数量较少。

4、绿色法规。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保护环境和国民的健康、安 全为由,对纺织品服装做了许多规定。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面对绿色壁垒的现状

1、环保法规和标准检查、检验设备落后。与发达国家不断制定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保护人身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也欠具体。比如涉及复杂要求的甲醛含量,我国不同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不同的要求。有的仅要求少于 300ppm,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同时由于检测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也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这样,使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获得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国外的标准所致,国际认可方面遇到了者多的困难。

2、纺织设备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纺织服装类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使环境竞争力大不如人。目前,属于20世纪 8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 50%,我国仅占 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 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上,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很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纺织品生产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绿色纺织品的需求。

3、企业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目前我国7万多纺织企业中,只有2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0ek0-Tex Standard 100)认证证书,并且,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获得的。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 ——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 商、辅料商等却很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的。我国国家工商局在德国政府颁布偶氮染料禁令后,曾对国内的印染纺织品生产企业就德国禁用的l18种偶氮染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有104种正在广泛使用。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许多厂商仍停留在纺织服装款式设计的层面上,多数厂商只是对面料色泽、挺括度、手感等外观质量和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的透气、吸湿、防皱等服 用性能有所要求,而从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得不多,对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感,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缺乏足够的重视。

4、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中国纺织产品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纺织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大体上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品的整体技术创新点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中国大多纺织企业的产品开发投入不足,少数企业以仿造代替开发,片面追求效益,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有局部风格雷同的现象;第二,中国纺织染整加工技术虽然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档的概念仅限于高支高密和强力,对织物风格重视不够;第三,中国纺织品质量总体不够稳定,同类产品的档次差距过大,采用产品质量标准过多,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再现性差。这使企业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之间的环保技术水平较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之间还制定了相同的环境标准及检测方法,使用统一的环境标志等,因此,发达国家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绿色壁垒。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环保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发达国家制定的名目繁杂的环保标准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难以逾越的绿色屏障,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获利。

1.产品极易遭遇市场准入限制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对象为欧盟、美国、日本,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这些发

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先进的环保技术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准入限制的趋势日渐明显,如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积极应对,就很可能会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而无法进入目标市场甚至被迫退出目标市场,这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拓展步履维艰,且原有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的威胁。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促进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且应不断进行技术和设备的自主研发改造,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纺织品服装绿色生产工艺,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企业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由于我国国内缺乏权威的认证机构和对技术标准动态变化的畅通的信息,欧美等发达国家若以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为目的,有意设置各种绿色技术壁垒,实行歧视政策,如不执行事先通报制度,实行苛刻和非公平的认证程序等,这些都将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外增加大量成本。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一向以低廉的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优势,出口成本的增加,势必削弱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引发贸易争端

绿色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发展上的动态性等特征,故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是与绿色壁垒有关的。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迎合世界绿色发展潮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这种非关税壁垒还将长期存在。面对这种趋势,我国政府和纺织服装业亟待增强环保意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冲破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政府对策

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并且行业壁垒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政府的协助。

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环境事务。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有影响的大国,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协调、谈判及规则的制定,抵制以“环境保护”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努力弥补现存国际规则中的缺陷,消除歧视性壁垒的合法性依据。

另外,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发展中国家间组织,在制定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谈判中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差别与更优惠的待遇,抵制发达国家提出的过高环境标准。

2、制定并完善立法标准。只有加强环境与生态保护立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完善和立法空白,与国际环境立法有较大差距。(2)完善我国纺织服装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中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3)建立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步伐。环境标志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进行环保宣传和绿色信息的搜集。目前, 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意识还不够强, 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环保宣传, 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关注国际技术标准和变更动态, 以尽快、及时地改进技术。同时还要做好绿色信息的搜集——建立绿色服装与面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与环境、经济、技术、对策等有关的数据与知识, 例如服装的材料成分、材料对环境影响值等等。有了这一数据库, 就会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纺织印染技术和信息, 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加工当中。

4、加强纺织品检测监控力度, 创建国际认可的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机构。目前, 中国绝大部分专业检验机构并未获得国际间实验室互认协议的认可, 而且国内相关标准中某些内容、监测项目和技术条件与国际通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品质方面获得国际认可遭遇诸多困难。企业通常是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或直接将样品送到国外进行监测而获得相应检测报告和认证的, 这样不仅时间长、花费多, 而且还会由于对相关法规、条例和标准不熟悉而事倍功半。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还因其高额的费用而打了退堂鼓。所以, 在我国创建属于自己的国际认可的纺织品检测机构是当务之急。

(二)企业对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绿色壁垒的认识已经确立, 但在应对方面还不够重视。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应对。

1、转变市场观念,理性认识现状

要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数国家施行新的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仍然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只有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壁垒。当国际绿色贸易大潮滚滚而来时,任何国家都很难置身其外。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绿色壁垒的不正当行为。我国纺织服装业产品因为重金属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在此,我特别提出“绿色营销”的概念,我希望国内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能够转变观念,顺应市场的新发展新变化。

2、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出口风险

要分散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世界其它进入门槛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实行原产地多元化,鼓励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到海外设厂,并建议将投资重点主要定位于经济一体化区域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实行从纺纱织布、染整、纺织品深加工或成衣制作一条龙经营模式,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 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入我国的各种贸易壁垒也在逐步降低。但绿色壁垒却限制了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

—— 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出口, 为了降低绿色壁垒给该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企业在各方面的努力, 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这样才可能使我国外贸纺织服装行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李敏,论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策略,经贸论坛,2007,(10)。[ 2 ] 艾芳、祝兴平: 《纺织服装业“碰壁”之后图“破壁”》,载《经济日报》2002 年10 月23 日。

[ 3] 王其中,新时期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经贸论坛,2003.7。[ 4] 王必成,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与对策,产业经济。[ 5] 黄建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篇2: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wjzmt 日期:2010-3-22 11:31:00 来源:未知

人气:6 标签:

关键词 院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营销

论文摘要 院在纺织品贸易中,由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绿色标志认证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从而给服装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通过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 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依慧袁金毅.绿色壁垒院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咱允暂.改革月报,2001,(10)55

篇3: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 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影响

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两大方面:一是零关税的影响:TPP成员国内部实行零关税, 我国纺织行业仍按照WTO规则出口, 将比TPP内部贸易高出约10%的关税, 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二是原产地规则的影响:TPP的原产地原则是“从纱开始”, 自贸区内的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将逐步平衡, 产业链将逐步配套, 目的是促使成员国减少从中国进口服装面料和辅料, 进而增加从美国和墨西哥同类产品的进口。从我国2015前1-10月的出口数据来看, 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严重影响已经提前显现出来,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2015年1-10月我国纺织服装分类出口贸易同比负增长

受TPP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2015年纺织服装出口非常困难, 贸易额出现严重滑坡。从表1可知, 2015年前10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2350.4亿美元, 同比负增长5.41%, 除2月份外, 九个月份表现为负增长, 其中最大的负增长为3月份的32.62%。2015年前10个月服装出口额1439.46亿美元, 同比负增长7.48%, 除2月份外, 九个月份表现为负增长, 其中最大的负增长为3月份的35.4% 2015年前10个月纺织品出口额910.9亿美元, 同比负增长1.93%, 除2、6、9月份外, 七个月份表现为负增长, 其中最大的负增长为3月份的29.15% 由此看来,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形势十分严峻。 (见表1)

2、2015年1-10月我国纺织服装对TPP成员国出口大多在下降

TPP12个成员国经济总量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涵盖约1/3的全球贸易, 同时也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5年1-10月份,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要市场的40个国家中, 有TPP成员国9个, 从图1可以看出, 由于TPP生效还有些法律程序未完成, 我国对美国、马来西亚两国的纺织服装贸易保持小幅正增长, 我国同期对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墨西哥、新加坡等七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分别下降了12.21%、4.32%、4.61%、1.93%、7.93%、4.94%和9.01%, 其中服装出口分别下降了12.61%、32.97%、7.56%、2.32%、8.21%、10.62%和12.11%, 由此可见, 我国对TPP成员国出口大多在下降。 (见图1)

二、我国纺织服装应对TPP的出口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出口国。TPP的12个成员国, 尤其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 近20年来, 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占中国对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大约在35%以上。纺织服装是TPP谈判的重要内容, TPP协定的签订势必会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和出口会带来严重影响和冲击, 因此, 必须通过如下“四个加快”积极应对。

1、加快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转型

加快出口发展方式转型, 关系我国对我开放的大局, 也是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TPP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方式转型的催化剂。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转型重在“四大转型”, 即我国纺织服装由主要依靠OEM的粗放型增长向OBM的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由单纯的出口型增长向投资+贸易增长转变;由单纯的产品型出口向全球价值链构建与治理转变, 由主要向国外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

2、加快纺织服装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在TPP环境下, 我国纺织服装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重要的是要做到“六大升级”, 即纺织服装中国制造向“智造”的升级;由主要出口衣着用布向工业用布、装饰用布的升级;由主要出口纤维、纱、面料向中高档服装或其他制成品的升级;由主要出口休闲服装向西装、时装的升级;由主要出口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升级;由主要出口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向低碳、绿色生态产品的升级。

3、加快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创新

市场是出口的前提, 创新是纺织服装出口发展的动力。在TPP背景下, 纺织服装企业要在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加快出口市场创新。加快出口市场创新重要的是要做到“四个加强”, 即要加强国际市场布局, 继续维护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客户关系, 同时注重自身的“一分三专”的渠道建设, 即办好国外分公司、专卖店、专柜、专门市场;要加强利用“一带一路”、FTA的发展契机, 积极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通过自营和特许经营的方式, 扩大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提高其出口额和市场份额;要加强发展跨境贸易, 构建互联网推广平台和交易平台, 认真做好网上宣传、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加强通过FDI、国际展会带动出口。

4、加快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

TPP正在影响全球贸易政策变革和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塑, 迫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主动地“走出去”。为了积极应对TPP的挑战, 我国纺织服装“走出去”重要的是要做到“四个三”, 即抓住“一带一路”、FTA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三大机遇积极“走出去”;运用国际营销网络、绿地投资和资本运营三种方式适时“走出去”, 利用品牌、技术、资本三大要素主动“走出去”;加强政府指导与企业主体、企业国际化与全球价值链、投资与贸易三个相结合更好地“走出去”。

综上所述, TPP协定的签订, 将重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 也将重塑纺织全球产业链。这无疑对没有加入TPP的我国的出口贸易, 尤其是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产生极大的威胁和冲击。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TPP影响的严重性, 充分认识到加快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必须加快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转型, 加快纺织服装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创新加快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 促进我国纺织服装持续稳定的发展, 实现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徐长文.T P 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 (03)

[2]陆圣.TPP对太平洋地区纺织品服装贸易流量的潜在影响[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 (05)

[3]李罗莎.T P P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全球化. (2014 (03)

[4]左宗文、姚新超..基于中国和TPP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数据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5 (01)

[5]白树强、郭明英、程健.TP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J].管理现代化2015. (02)

篇4: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纺织服装;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纺织品为例,过去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ATC协议的执行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为代表的绿色壁垒。 然而,国内理论界和实业界在加入WTO的环境下,对待绿色壁垒的问题上缺乏应有的敏感和足够的准备。本文在分析绿色壁垒的原因和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容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原则,其实质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新形式,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较之其他的非关税壁垒,它更具有隐蔽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表面上的公证性等特点,因而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不易引起贸易纠纷。其核心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绿色壁垒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环保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构成了威胁。

我国纺织服装业之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容易遭遇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首先是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各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的发展仍然以牺牲环境质量,重数量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主。

其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一半,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而且国内关于环境方面的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我国目前虽然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体系,但是由于地方和部门的狭隘保护主义的作梗,违背环保的生产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些现象发生时,也没能按照相关的法规对生产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得环境标准形同虚设。

再次,认证意识低下,认证能力薄弱。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许多国家近年来将对方是否通过ISO14000作为是否允许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强制性标准来执行。而我国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对此反应迟钝,不少企业甚至把该标准等同于ISO9000,至2002年中国只有9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其中大部分还是三资企业。一些企业认为认证需要投入较高的费用,可能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导致认证不积极,不主动。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已经造成很大的影响,扩大世界市场的努力受到了阻碍。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入发达国家难度增加,外贸出口损失惨重。随着关税壁垒的减少,绿色壁垒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共有近150亿美元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壁垒而受阻。我国出口商为了达到出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这些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压力陡增。

2. 国际市场份额正受到严峻挑战。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4大市场,出口额占据总出口的75%以上。这些均是目前绿色壁垒较为严重的地区。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总值超过80亿美元,约占当年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13%,份额占到12%左右。因此,绿色壁垒及其迅速向世界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地蔓延的趋势,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份额的影响将是明显的。并且,这种趋向正在逐渐显现。

3.过高的国际依存度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如果剔除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因此,在绿色壁垒的挑战面前稍有闪失,就会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重大影响。统计表明,在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的出口占了2/3以上,而我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使我国的服装业承受着过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的压力。

4. 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日益增长已经使欧、美等国的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同时,对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地的传统纺织品服装出口国而言,也正日益感受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因此,设置绿色壁垒不仅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压力、减少进口冲击、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也会对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迫使他们在破除这些壁垒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格局的调整已成必然,重新洗牌已经开始。对中国纺织服装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如此难得的机遇和愈演愈烈的竞争局面,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可谓如履薄冰、生死攸关。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突破绿色壁垒,这既是一个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生存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组织专门力量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技术壁垒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由专门的组织或者机构及时地收集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最新的有关技术壁垒规定。对纺织品中涉及安全卫生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抽查检验,逐步让生产企业和执法部门习惯并重视纺织品服装的卫生安全标准。

2.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3. 通过立法,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产品的绿色保障机制,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纺织服装品的相关标准。

4. 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应对。除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足文章外,要了解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条例。做到在掌握目前现行的贸易技术壁垒的同时,尽可能地预测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使国内的相关企业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并能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同时还要掌握纺织生态学与生态纺织品、生态纺织品主要监控项目及其由来、国际上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法规与标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同时,相关商会要加强与欧盟等纺织品服装商会、协会的交流,让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及时了解欧盟等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壁垒的新动向。

5. 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逐步修订各种产品的标准,包括环境标准,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等。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打破绿色壁垒的一个重要途径。

6. 对已受绿色壁垒所限不能出口的产品,要及时查明原因,迅速向政府反映,利用现有的世贸组织机制,要求主要进口国取消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另外出口企业在努力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应积极开拓新市场,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7. 最后,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纺织服装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促使相关企业着重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有关产品顺利突破重重设置的绿色壁垒提供体制和技术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就我国的绝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企业而言,目前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方面,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绿色壁垒的出现,无论是从观念、技术还是经济效益等各个层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如果能及时更新观念、随时掌握最新信息、从技术和管理上下工夫,就有可能冲破绿色壁垒,在新的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预料,以保护人类与环境为由推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将成为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国际贸易摩擦的一大特点。如果一味地消极面对绿色壁垒,不从根本上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面前败下阵来。因此,可以预计,绿色壁垒的出现,必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这种推动在一开始是有些身不由己和痛苦的。

参考文献:

1.陈同仇,薛荣久. 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2.夏友富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3.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WTO.2000.INTERNATIONAL TRADE,GENEVA.

5.Krugman,Paul R.and Obss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2001.

作者简介: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

篇5: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跨越有关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寻求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和妥善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

在纺织品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却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纺织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本文通过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最后以绿色营销为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关键词:贸易摩擦

绿色壁垒

纺织生态标准

1引言

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前世界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给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明显看到,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一些进口国利用种种借口,不断地给纺织品出口国制造麻烦。我国每年有大批纺织品因不符合环保标准而出口受阻,或者未通过“生态性”检验而遭退货。情况表明,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传统猫一般壁垒如关税、配额的逐步消除和弱化,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增强纺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是目前我国纺织业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一大课题。

1.1选题背景

自2005年1月1日起,支配全球纺织贸易长达40余年之久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全面取消,这给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的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实现进出口额1902.58亿美元,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6成,强劲拉动了总体贸易的顺差,对我国外汇收支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如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每年仍有大批纺织品因不符合环保标准而出口受阻或者未通过“生态性”检验而遭退货。种种情况表明: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已逐步消除和弱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生态环境,采取了新的贸易壁垒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它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把环保要求与国际贸易联系,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为依据,并以进口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为准绳,以保护环境为由进行的市场保护。这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壁垒之一。

1.2研究意义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前沿。绿色贸易壁垒与保护环境理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且受到WTO规则等国际条约承认其实施的合法性,因此,逐渐为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最大的障碍。在纺织服装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却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1绿色壁垒的概念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简称GBs,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简称ETBs),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绿色贸易壁垒通常是进出口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

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造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目的而设置的贸易壁垒。

目前,国际上经常使用的绿色壁垒主要有:第一,“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理由,对某些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环境税。第二,“绿色技术标准”,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通过立法手段制定苛刻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第三,“绿色检疫”,某些国家制定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对商品中农药残留量、放射性物质残留量、重金属等要求十分严格、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的进口。第四,强制性措施,一般是以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方法、过程等不符合本国环境要求为理由,强行禁止某些产品进口。第五,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以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跳跃为理由采取的强制性进口限制措施。第六,环境许可制度、环境配额等其他形式,其限制的又多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如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难度。

2.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一)、名义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二)、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变国际环保协议、规则

(三)、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四)、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3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一)纺织行业面临的历史机遇

总体上,走势稳中趋升,因为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纺织业将有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迈进,对纺织品的需求开始由呆暖为主转向以追求时尚和表现个性为主。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要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对纺织的数量、品种、档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工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使纺织品日趋成品化、配套化、时尚化和个性化。

其次,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这势必要求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改革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再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纺织品在相当长时期内必须立足国内,特别是农村市场。目前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对服装需求潜力巨大。同时,我国仍具备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纺织品生产与供应中心已东移亚洲。过去垄断世界出口的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纺织品的主销市场。如美国几乎所有的纺织品都需进口。世界纺织品贸易迅速向成品化、高质量、时尚化转变,从而改变了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商品构成。主要表现为:服装和制成品已成为纺织品贸易的主体;化学纤维及其制成品的贸易比重上升;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大批新型合成纤维的问世,扩大了纺织品的服务领域,产业用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取得了新的地位;同时对纺织品的时尚化、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致使纺织品贸易向小批量、多品种、多变化、快交货、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我国内销纺织品的消费水平,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未来5——10年内纺织品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将有所减缓,但绝对量仍有较大增长。在外销市场上,总体上看,未来3——5年内世界纺织品服装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二)纺织行业前景分析

纺织工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的和自身的诸多不利因素。

一段时间内,纺织工业生产将继续以较低的速度增长;纺织品市场将平稳发展,不会有大的波动;纺织品出口有望以一定的速度增长,考虑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可能减缓。

扭亏曾增盈将显现成效,行业经济效益将继续回升;纺织行业总的经济形势会有所好转,好转的程度取决于全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和企业机制转变的步伐。

1、纺织品服装出口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会有所下降。

2、国内农村市场增长较慢,今年刺激农村消费的措施将有一定的时滞,城市又处于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之中,衣着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到10%左右。城市居民追求品牌,农村市场对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需求较大,而产业用、装饰用、家用纺织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6: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作为新的行之有效的贸易壁垒,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并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及内在的隐蔽性,已经成为继关税之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自2001年我国入世已来,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断显现,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对“绿色壁垒” 的认知和了解,既可以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做出防范,又可以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其适当运用,提高我国的贸易保护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绿色壁垒;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对策

目录

一、绿色壁垒概述………………………………………………………………3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3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3

(三)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4

(五)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5

(一)绿色壁垒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少了中国出口总值。„„ 5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不利影响。„„„„„„„„„6

(三)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6

(四)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中国转移。„„„„„„„„6

(五)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6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6(一)绿色贸易的兴起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6(二)绿色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7(三)绿色贸易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7

四、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对策……………………………………7

(一)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7

(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7

(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8

(四)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8

(五)完善国内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8

(六)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8 参考文献…………………………………………………..………………………10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一、绿色壁垒概述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手段。绿色壁垒主要是指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由于绿色壁垒的内容提要具有歧视性,它通常是发达国家根据国内环保水平和标准设置,当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不像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虽限制贸易,却还有一定透明度,因此危害更大。绿色壁垒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既有环境保护的合理性,又有可能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客观上,全球环境的恶化直接促使绿色壁垒的产生。诸如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等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地球自然环境均有严重影响。在主观上,发达国家也有寻求一种更隐蔽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保持自己经济优势地位的需求。因此,绿色壁垒也就成为一种具有范围广泛、隐蔽性高、效果好、理由正当的贸易壁垒。究其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各国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想限制进口,在关税壁垒中。除了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之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似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为代表的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余地不大,所以用贸易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应运而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护身符”。

(三)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

绿色壁垒产生于国际协议、法规、技术、公约、制度所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措施。WTO、GATT以及相关贸易协议中的环境条款由于相对模糊的界定,使某些发达国家为树立绿色壁垒找到了借口,并在发生贸易纠纷时非常容易的从相关原则上寻求法律上的支持;针对某一具体的国际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多国协商的结果,尽管有效地阻止了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但由于它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其条款规定是基于发 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此外,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及环境标志制度等绿色贸易规范条件本身并不是绿色壁垒,利用其派生出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以此为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壁垒。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内容更具合理性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依据,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顺应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需要。

2、形式更具合法性

绿色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为制度实施的依据和基础。部分国家在完善国内环保法律体系的时也力争将环境与贸易问题相结合。

3、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

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对方难以了解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4、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

凡是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从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将是绿色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产成品,从原材料、生产过程、销售、到消费者使用至报废过程都受影响。

5、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

由于制定绿色壁垒措施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的相关标准是以他们国家的国内技术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得通常成为其牺牲品。它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欠账,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的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很不公平的。

(五)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

(1)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处于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技术标准,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设置障碍。例如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

(2)环保指标标准。即由政府或民间团体按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绿色通行证”,并要求付印于产品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产品从研制到回收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要 4 求。例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要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必须经审查合格并拿到“绿色通行证”。

(3)绿色包装与包装制度。绿色包装要求包装必须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例如美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大部分的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制造商每年要多支出10.5亿美元,许多出口商不得不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

(4)环境卫生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并明确规定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例如,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30.5%,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等等。

(5)绿色补贴制度。即国家对生产绿色产品,将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出口。发达国家依赖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先进设备,制定极其苛刻的环境标准,使出口国产品难以“达标”而被拒于门外。

1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一)绿色壁垒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少了中国出口总值。

西方发达国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并不仅限于最终产品的环保指标,而是要求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对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今后的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样一来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将增加出口成本,最终使得我们的出口企业效益下降。2005年12月20日,意大利鞋业制造协会在检测从我国出口的鞋类产品中含有的镍、偶氮染料、镉等4项物质均超过了欧盟对相关产品指令的规定,随后意大利卫生部便开始了针对中国鞋类产品为期6个月调查,致使中国上千家鞋企造成影响。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不利影响。

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在中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是世界上绿色壁垒最严重的地区。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高,环保技 12

2何蓉:《国际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卓小苏:《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术先进,公众环保意识强,如果它们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制定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并且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张,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三)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稳居美国、德国之后,为全球第三,贸易额占了全球年货物贸易总量增量部分的20%以上。据商务部调查,我国目前有2/3以上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年损失数百亿美元。2005年,我国在绿色壁绿色壁垒方面所涉及的贸易摩擦金额已达到了450亿~500亿美元。其中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壁垒情况尤为突出,已导致农产品出口长期在200亿~300亿美元徘徊,今年7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的“绿色两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又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中国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一些污染产品和产业通过贸易和投资向中国转移的事件屡屡发生。中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可利用的贸易机会明显增多,加这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机制存在明显缺陷,通过贸易、投资形式或技术转让形式实现其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对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引进的控制和管理方面,中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五)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1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绿色贸易的兴起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

“绿色两指令”是指RoHS指令与WEEE指令,RoHS指令为《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WEEE指令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国际上对我国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外商想进口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药材等;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具特异性的环境资源,为发展绿色经济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国多姿多彩的风景景观,56个民族文明提供的历史与人文景观,是发展绿色产品与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丰厚的资本。

(二)绿色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危机的出现引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而价值观的变化又带来了消费观的变化,使得绿色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和与之有关的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在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强。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开展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然将发生重大变化。风行全球的绿色浪潮也必将影响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促使那些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比重日益增大,有助于降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

(三)绿色贸易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

绿色贸易壁垒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使人们改变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既关系到人们生存,也将制约企业发展未来的观念;使厂商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推动环保设计和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包装。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包装,品牌及服务等)同时,还要提高环境竞争力。面对条件苛刻的绿色壁垒的各项措施,我国出口企业定会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四、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干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同时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大 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2007年一季度,浙江江山蜂产品对日本的出口额达到100多万美元,在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仍同比增长了20%,对日出口不减反增,说明我国的一些出口企业已成功破除“绿色壁垒”。

(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

(四)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

(五)完善国内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

一是改革我国标准化工作,加快标准制修速度,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提高整个出口行业的技术水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使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二是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标准化项目合作,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将我国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三是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规范绿色贸易。

(六)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济观念,我国产品的价格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羁绊,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会计体系,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使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量化,逐步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节约利用,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转载浙江衢州日报2007年5月8日的文章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壁垒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建设与创新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内外一致、统一规范的认证认可体系,构建立体的、综合的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体系,从而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薛敬孝 佟家栋:《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南开大学出版,2002年版版 【2】 陈志田 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年 【3】 陈婷:《国际贸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鲁丹萍:国际贸易壁垒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何蓉:《国际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2023年第一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实施方案下一篇:奖励制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