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2024-08-20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精选8篇)

篇1: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推动南城区试点教育帮助和预防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加强南城区中小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指导思想

以《省预防办指导东莞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方案》为指导,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和技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活动目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组织领导

司法所、宣教办、团委

四、活动内容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定期在班级开展法制教育课或法律讲座;

(二)组织开展以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班会、征文、演讲、校园宣传、上门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一些模拟法庭,让学生角色扮演大法官和律师等,或者让学生参观庄严的法庭,甚至可以让学生旁听一些青少年案件的审判;

(四)组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讲座、班会、观看科教片、志愿者上门知识宣传等形式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五)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法规教育、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六)去标签化。对一些改过自新的重点青少年群体实施去除标签,不能总是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接纳和宽容。这方面重在宣传和用行动来影响。

五、活动地点

可以在南城区所属的各类中小学,包括职中和南博,也可以将宣传活动放在一些青少年群体出入较多的场所。为了避免法制宣传的枯燥乏味以及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应在活动之中穿插一些生动的小游戏、小礼品或者印有常用法律法规的纪念品。

篇2: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要求,切实推动教育帮助和预防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有效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指导思想

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整合全社会的力量,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手段和技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活动目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活动内容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不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或法律讲座;

(二)组织开展以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单、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组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讲座、观看科教片、志愿者上门知识宣传等形式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五)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法规教育、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飞鸿里社区居委会

篇3: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 青少年犯罪在总数量上和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重上不断向上攀升, 中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 以上, 其中15 - 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 以上, 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可见青少年犯罪形势的严峻。而且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突出, 反复性强, 重新犯罪率高, 对当前社会治安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分析

( 一)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对孩子人格的形成、道德水平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的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失和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有负面的导向。另外,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存在以下问题的家庭中, 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更高:

1. 家庭结构缺失。完整的家庭结构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关系破裂、亲情的缺失都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催化剂”。家庭结构缺失有父母丧偶、父母离异、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三种典型情况。父母丧偶会使孩子变得自卑、敏感、脆弱, 缺乏抗压能力; 对于离异家庭, 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 有可能变得非常暴躁、没有同情心, 养成恶性等等; 留守儿童通常人际关系冷漠, 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与教育, 容易误入歧途。

2. 家庭环境恶劣。自身素质不高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对子女的精神关怀, 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这是滋生孩子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不和谐的气氛, 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 造成孩子人格障碍。另外, 有些父母自身好吃懒做、自私自利, 甚至有赌博、吸毒、盗窃等违法行为, 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示范与影响, 使孩子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 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家庭条件过于贫困也是青少年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一个影响因素, 贫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 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 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 极易迈向犯罪深渊。

( 二) 社会环境因素

青少年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三观形成有重要影响。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因素是滋生个人犯罪的温床, 尤其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直至转化为犯罪行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 网络上频现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 容易诱发相关犯罪行为。一些网络游戏所带来的网络暴力也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使青少年习得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 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模糊道德认知, 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 三)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导向作用。目前, 学校之间攀比升学率, 一切以分数为中心, 教书不教人, 只重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程设计上, 主要以升学考试科目为主, 所谓的主课基本占据了体育课、思想品德课的时间, 把思想政治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 对德育工作表现出轻视, 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错误的导向, 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整体下降。

三、公安机关防止青少年犯罪对策

( 一)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 强化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思想意识。公安机关在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的同时, 必须加强法制教育, 将青少年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公安机关可以选聘优秀干警作为法制辅导员, 定期到中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及学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运用“以案说教”等方式, 为在校师生讲解法制法规, 讲授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知识,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 二) 加大打击整治力度, 净化社会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对网吧、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 定期不定期开展治安检查,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上述场所, 一经发现违规行为, 一定要依法从严惩处, 决不姑息迁就。同时, 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防力度, 严防盗抢及敲诈等侵财型案件的发生。通过校园警务室, 抽调专门警力, 及时处置涉校违法犯罪案件, 及时收集校园违法犯罪线索, 对引诱、教唆、胁迫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 从重从快打击处理。

( 三) 组织关爱帮扶活动, 强化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措施。组织民警认真梳理辖区留守儿童、离异单亲家庭儿童、身体残障儿童、孤儿等, 建立工作台账, 定期走访, 面对面开展心理教育, 实时掌握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积极开展轻微违法青少年帮教工作, 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 切实发挥矫正帮扶领导小组的作用, 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

参考文献

篇4: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探析

关键词: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存在的问题

1.针对弱势青年群体的法律服务尚有不足

由于传统法制思想和现行立法的局限,关于青年违法犯罪人员和刑释青年这两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權益保护还较少,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第一,《监狱法》虽然规定对罪犯的劳动实行报酬制,但没规定报酬的标准及管理使用,行刑过程中大多是给予“假定工资”。这样,服刑人员的劳动所得基本用于包括生活费在内的监狱业务费用,出狱时一般仅获得回家路费。第二,由于传统监狱管理习惯使然,罪犯在监狱里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使罪犯的自主性受到了剥夺,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绝望情绪。第三,刑释青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刑释青年的生存状况,大多较恶劣,多数犯罪人员谋生能力不强,再就业困难重重,没有收入来源。刑释青年的社会地位一般偏低,被贴上“坏人”标签,这使得他们备受歧视,成为社会的弃儿。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刑释青年再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对青少年再犯预防的工作不够深入

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以下5类青少年群体: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由此可看出,曾经的未成年犯并不在此范围内,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事后预防中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对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完善建议

1.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预防犯罪

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辨别是非及区分良莠的能力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争强好胜,全面客观地对待事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正确地分析,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自私自利,不唯权唯钱是图,不盲目攀比。同时,青少年也要自觉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民。

2.制定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系统的规范刑释人员保护的法律。虽然,目前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组织都在积极地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制度化, 有关的保护、援助措施难以落实。监狱管理局进行的类似调查显示,在某省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中,下岗或无业的占28.4%左右,另外,有一些农村籍刑释人员在出狱后没有分到承包田,因生活困难而再度犯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制定本地专门的刑释人员保护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浙江省制定的《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是我国首部保障刑释人员合法权益的省级政府规章。该《办法》规定,归正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符合就学、复学、升学条件的归正人员,享有就学权利,对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学校或者业余学校的归正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准许报考。原籍在农村的归正人员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分配承包田的权利。

3.完善刑释人员保护的组织体系,充实刑释人员保护的具体内容

目前,虽有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权参与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但没有建立专门性的刑释人员保护组织。在美国有些城市就建立了刑释人员保护会,在英国有“罪犯关心与重新定居全国协会”,加拿大有“犯罪人援助和释放后关心协会”等有国际影响的非政府性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这些组织向刑释人员提供生活救济、房屋居住、职业训练、服务、心理辅导等服务,在刑释人员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各地的刑释人员保护工作。共青团组织应组织更多的志愿者对刑释人员进行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对刑释人员进行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如进行法律援助或职业训练等经费募捐与收集。

4.完善法制教育制度

篇5: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任重道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了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我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法律依据,团工委结合检察院等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手段、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突出重点预防与整治,狠抓任务落实,努力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目标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目标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青少年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健全组织机构,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把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控制为零。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有效地预防犯罪,特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为芦台开发区团委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四、实施方案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从源头上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

1、一是在学校举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聘请法制副校长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种类、后果及相应的刑事处罚,尤其是列举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发生在身边的同龄人犯罪的案例,以案释法,依法论事。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专门为学生讲解并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并系统讲述校园安全的防范对策。号召大家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互相监督,提高防范意识。

2、开展实践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模拟法庭、观看法制电影、参观丰南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启迪,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诱惑,防范犯罪。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活动,完善社区(村)服务,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基本需求,净化社区(村)青少年成长环境,消除其违法犯罪诱因,努力把不良社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检查力度,强化问题管理

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预防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分析研判,准确把握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入调研,查找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预防工作实效。

.......................团工委

篇6: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社区、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切实做好辖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推进平安街道建设,构建和谐街道。特制定2011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望各单位认真对照方案贯彻落实。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

2011年2月22日2011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我街道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为 “十二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街道市“社会治安安全街道”的奋斗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制定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和有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区“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街道”、“平安校园”的目标,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遵循工作规律,把握关键环节,切实调动各部门、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老师、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工作目标: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体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责任,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以“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工作要点:

1、贯彻文件精神,树立法制教育意识

学校及社区要利用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传达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方案》的文件精神,帮助广大教师、家庭、社区职工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要安排教师重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使教师、家庭、社区职工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中能够自觉地渗透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列入社区、学校日常议事日程。

2、完善法制教育阵地建设

坚强的法制教育阵地是抓好法制教育的前提。为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指导督促学校做好“三个”阵地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阵地建设。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工作计划,有辅导教师,有活动场地,有规章制度,有检查评比,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

(2)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把法制教育深入人心,社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橱窗及班级黑板报、学校升旗仪式、思想道德课等宣传阵地,宣传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内容,号召全体师生、家庭、社区工作人员统一思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及争做守法公民的进程,力求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教育阵地的建设。结合“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社区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学校要组织能力强、知识实的教师担任法制辅导教师,并要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有组织地邀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为学生上课,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学校每年进行法制教育保证每月不少于一次。要切实把法制教育课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学校、社区要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及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以学生的法制教育为主体,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来激 励号召青少年学生,激起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具体活动安排:

(1)3月份:

开展反邪教活动:具体开展“四个一”活动: 一是开展一场反邪教宣讲活动。由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广大学生作反邪教讲座,通过宣讲使学生基本了解和熟悉“法轮功”等邪教的反动本质和现实危害。二是以班为单位,组织观看一次VCD教育片,在此基础上,撰写观后感或编一份队报。三是各班出刊一期黑板报。四是进行一次反邪教的实践活动。发放“反邪教宣传单”,让学生带法回家,并与父母共同学习讨论。

(2)4月份: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练习和评选活动。(3)5月份: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6月份: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作一次法制讲座。(5)7月份:发动号召辖区内全校师生“遵纪守法过暑假”;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七彩夏日”、《我是人民小警察》社区暑假实践活动:听取优秀警察的先进事迹;组织部分学生参观110指挥中心。

(6)8月份: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与《教育法》等内容。

(7)9月份: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作法制讲座。(8)10月份:各班开展以“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9)11月份:观看法制教育影视片。

(10)12月份:评选法制教育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

4、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

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加强闲散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工作。加大无证幼儿园、非学历培训机构整治。对闲散青少年,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对进城务工青年,围绕工资拖欠、劳动超强度、工作环境恶劣和子女就学困难等突出问题,强化执法,建立有效机制,做好维权和服务工作。对流浪儿童,围绕预防、救助、抚养、教育、安置等重点问题,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加强救助和管理工作的硬件和机制建设,帮助他们重返家庭、正常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办好工读教育,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少年司法工作。

5、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大无证幼儿园、非学历培训机构整治,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游戏软件、淫秽色情出版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街道将分别在6月、9月进行二次专项整治,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并加强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组织已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公安、工商等对学校周边网吧,娱乐场所进行检查。建立长效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

6、继续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篇7: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方案

简报 第8期

宗旨信访维稳中心

2010年8月25日 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和镇《关于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水口镇”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我镇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

一、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根据我县实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确保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特别要为教育子女存在困难的家庭提供指导和帮助。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中小学生教育体系和社区综合评价体系。

二、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对辍学在家的闲散青少年,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对进城务工青年,围绕工资拖欠、劳动超强度、工作环境恶劣和子女就学困难等突出问题,强化执法,建立有效机制,做好维 权和服务工作。对流浪儿童,围绕预防、救助、抚养、教育、安置等重点问题,预防、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加强救助和管理工作的硬件和机制建设,帮助他们重返家庭、正常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的工作。

三、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游戏软件、淫秽色情出版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要在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疏堵结合,加强少儿传媒、未成年人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青少年文化产品和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提供优秀精神食粮,发挥文化科技体育设施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

篇8: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 经济和社会得到高速的发展,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上升较快, 违法犯罪的产生与社会结构有着内在的联系, 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有人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一种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相同的必然现象。然而,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的上升, 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本人和其家庭, 而且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的因素。科学地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原因与变化的规律, 设计出符合现实的、有价值的预防措施, 成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的社会课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很复杂, 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家庭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一个起点, 是活动时间最长、受影响最深、联系最密切的地方, 因而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最大。近年来, 我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 单亲家庭逐渐增加, 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 孩子的心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撞击, 如果家长不能调整好心态,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必然给子女带来极度的痛苦, 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般到青春期由于不良外在因素的影响, 诱发其潜在的异常人格, 因而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的犯罪率比健全家庭高出许多。而溺爱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型、过分专制型和放纵型的家庭也给了子女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有西方学者认为, 犯罪常常具有家庭遗传性质, 提出了“犯罪家庭”的概念, 说明不当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场所, 但学校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和现行应试教育的体制, 为追求升学率, 对成绩不理想学生的漠视, 致使少数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学生, 心理负担加重, 情绪低落, 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 较早的流入到社会, 极易受坏人的引诱、拉拢, 误以为找到了理解自己的人, 从而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社会是青少年最终施展才华的地方, 而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当物质文明获得单方面的突进式的发展, 而社会缺乏必要的文化和心理准备时, 物欲横流, 原有的社会价值崩溃, 当社会的变革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 就暴露出了诸如: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化结构的变动, 造成升学、就业的不均现象, 贫困、失业、分配不公、以权谋私及宣扬情色、暴力的网络游戏, 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 不同程度地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这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 很容易使一些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偏差, 行为失范, 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犯罪动机的形成是基于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双方相互依存。如果没有青少年心理结构和人生观方面的缺憾, 社会环境的缺陷是不会转化为犯罪原因的。青少年处于青春期阶段, 很容易兴奋、冲动、感情用事、叛逆、自控能力不强, 看问题主观片面, 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导致违法犯罪的外在因素又处在不断变化中, 当不良的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的反社会意识等消极因素相互融合时, 很容易陷入青春危机。由于犯罪机遇的偶发性导致被犯罪分子或犯罪集团利用, 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进而使青春危机转化为犯罪危机。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 共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尽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 共同预防, 用教育的手段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用法律的准绳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才能把青少年违法犯罪减少到最低点。

1.家庭教育。

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模仿与暗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机制, 家风是一种文化现像, 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品行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家长必须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道德与文化修养, 检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 让青少年在温馨而不失准则的良好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事物, 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使家庭教育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从重智轻德到全面育人, 从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 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2.学校教育。

针对青少年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情况, 学校应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划清守法与犯法的界限;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关心爱护,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发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如家庭不幸、知心朋友的关系破裂、不公平的待遇及不良的人际关系等情况, 避免因此而引发思想感情的波动与苦恼, 同时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 诱使青少年产生危险的念头。

对课堂上单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对基本伦理道德规范的传授,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贴近青少年实际, 讲求科学, 把正确的是非观传授给青少年, 用良好的道德标准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学校还可以建立教育辅导、治疗体系, 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由心理医生对青少年不良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 制定对策, 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和帮助, 同时对预测犯罪和预防犯罪起积极的作用。

3.社会教育。

社会是青少年迈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德国法学家李斯特曾经指出,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形势政策”, 社会教育对减少犯罪具有可行性的实际价值。确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是预防与抑制犯罪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要协助解决安排青少年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社会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的公德机制, 净化社会环境, 清除精神污染, 对毒害青少年心灵的非法场所予以取缔, 避免不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侵害, 还青少年一个有着完善社会行为规范的纯净的社会空间,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法制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全社会形成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 唤醒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 制定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措施, 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从而使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降至最低点。

参考文献

[1].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2].史焕章.犯罪学概论

上一篇:红外波谱练习题及部分答案下一篇:乡镇医院2010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