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诗歌

2024-06-25

《使命》诗歌(精选8篇)

篇1:《使命》诗歌

诗歌《我的使命》

诗歌《我的使命》

你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

面带和蔼的笑容

你从人民中走来

又走向人民

你是一名共产党员

你是一个人民公仆

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造福

是你永远不变的使命

干旱的土地上

有你的身影

汹涌的洪水中

有你的身影

可怕的地震中

有你的身影

你的身影总能出现在

灾难中的人民面前

看着那些眼含泪水

面带绝望的父老乡亲

你留下了热泪

你握住老人干枯的手

你扶起绝望的农民

你抱起饥饿的孩子

你举起了手

向父老乡亲们挥了挥

用坚定的语气说

乡亲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也是你们的公仆

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造福

这是我的责任

可是现在

我没有履行好我的使命

你们遭了灾,受了难

这是我的.失职

这是我的责任

这是我的罪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向你们陪罪了

你面向大地

面向你的父老乡亲

深深地鞠了一躬

多少人看着你流泪

而此时

你仍然满脸热泪

向乡亲们高声呐喊

乡亲们

从现在开始

如果你们不能远离灾难

生活得不到幸福

我这个人民公仆

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将以死谢罪

从此以后

在中国大地上

出现了百万雄师

他们是中国亿万共产党员

他们战干旱、斗洪水、抗地震

他们都知道

一切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的一切

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你奔波着、劳累着、呐喊着

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直到有一天

一切灾难都远离了人民

所有的人民都过上了

幸福的生活

你已疲惫不堪

你已疾病缠身

你仍然满怀深情地

对你的父老乡亲说

乡亲们

今天终于看到你们

远离了灾难

得到了幸福

看到你们的笑容

我终于问心无愧地说

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可以回家了

篇2:《使命》诗歌

现实中的梦幻

让我充满无限遐想

遐想中的现实

又让我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之中

我同常人一样

回忆我的过去

思考我的现在

描绘我的未来

在每一天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也许有些人、有些事并没有落笔纸上

却已牢牢印在人生历程上

封存在个人记忆的长河之中

我习惯了记录

只是为了未来可能的遗忘

过去的我

无法想象这一路走来的遇见

我也曾经责怪命运的.不公平

然而一路跌撞更像是一种使命觉醒的过程

生命

从降生的一刻已注定要消亡

然而,如果只是为了消亡而存在

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或者

我们的存在本来就只是一个过程

既不是开始亦不是结束

我们只是在一生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命中注定要做的事

就像此刻的思考一样

充满着各种各样对于过去的假设

也许

有一天

你也会相信

所有发生的一切

都是对你的一种考验

那是使命的召唤

你能做的

只不过是接受自己的使命

不断地努力

变勇敢

变强大

篇3:《使命》诗歌

1958年, 长虹是一家刚建成的军工厂, 作为国家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之一, 成为承担国家机载火控雷达研制的主要基地。迄今, 2000多套各型军用雷达为中国几代战机装上了“千里眼”, 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祖国蓝天长城。

1985年, 长虹成为国内最后一条彩电生产线的引进者。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 长虹成为了“保军转民”的国企典范, 正是长虹带领中国家电企业“到中流击水”, 成功狙击了洋品牌彩电对国内市场的进攻, 长虹让中国人的家电梦想大大提前。“长虹以产业报国, 以民族昌盛为己任”, 这句振聋发馈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 激励了一代中国人。长虹这块民族品牌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越了产品的意义。

长虹刚一崛起便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 汤姆逊、飞利浦等国际家电巨头高层先后纷至沓来, 希望与长虹合作。前前后后几年的谈判、十余次往返, 最终却无果而终。争执的核心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 是“长虹”这块民族品牌还要不要的较量。长虹深知, 如果“委身”国际巨头, 企业的小日子将更好过。但其结果是将来国际巨头将完全控制中国市场, 辛苦创造的民族品牌也将毁于一旦。相比之下, 长虹虽然很弱小, 但只要不受制于人, 依靠不懈努力, 完全有超越的机会。正是长虹当初的坚持, 保留了振兴当今中国消费电子行业的火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在世纪经济的马拉松比赛中, 大企业、大集团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 做大做强, 成为这股潮流最为明显的特征。如今的长虹已经蝶变为一个在全国、全行业深孚众望的大型企业集团, 长虹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旺, 而且也是行业和国家的重托。事实上, 从军工生产发轫的长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另一份职责, 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还是780厂的厂长。”改革开放以来, 长虹把民品赚来的大量利润投入到了军品的研制开发上。长虹用实际行动证明, 自己时刻没有忘记肩负的历史责任, “军品卫国、民品为家”成为长虹不变的国家使命。

不仅如此, 长虹希望依托自己的市场优势和管理经验, 整合更多的军工企业。长虹先后重组有军工背景的五洲电源厂和华丰集团, 实现了战略的协同。去年8月21日, 长虹战略重组ā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加速打造西南大型电子系统装备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长虹的大军工集团雏形初显。新型雷达顺利装备国产新型战机, 电源产品、连接器产品装备神舟系列飞船。目前长虹一年的军工产值已经超过10个亿。

消费电子行业进入了3C融合的新时代, 消费电子、通信、IT, 一个都不能少。在这个时代里, 只有强大才能抵御市场风险, 长虹勇敢面对挑战, 以“韧性、信心、开放”的创新理念统领长虹的发展, 针对3C融合时代开始全新的布局, 以传统家电为原点, 成功进入IT、电信等领域, 大集团雏形凸显。长虹在进行横向规模扩张的同时还进行纵向的产业整合, 进入核心产品领域的生产, 开工空调压缩机和PDP项目。长虹总投入60亿元造平板电视屏, 在外界看来好似一场“豪赌”, 但当国家信息产业部准备从国家的层面争夺平板电视技术的时候, 长虹的努力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努力, 而是一个国家的努力, 长虹的使命升华为新的国家使命。2006年12月, 信息产业部和四川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 共同支持长虹创建“创新型长虹”。据长虹公司副总经理巫英坚透露, 近几年长虹每年都能获得国家几千万元的技术创新经费支持, 长虹的技术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长虹的社会使命“兴旺不忘报国, 繁荣不忘福民”

2005年, 长虹拿出100万设立西部最大的单笔捐资助学项目——四川长虹贫困大学生助学金, 650名急需帮助的贫困大学生得到救助走进大学殿堂;2006年, 长虹再拿出100万设立大学生助学金, 600多位学生受益, 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亲自到捐助现场鼓励受助学生。与此同时, 长虹启动“四川长虹大学生社会实践助学计划”, 利用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为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减轻生活压力, 帮助贫困学生锻炼实践能力, 增强自信心。2007年, 长虹出资500万元, 设立长虹大学生助学基金, 在包括2007年在内的未来5年持续助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无限期延展。

作为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企业, 长虹始终追求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收益。最近十年间, 长虹一直用心实践企业社会责任。1996年, 长虹捐资1000万元设立四川教育基金;1998年, 捐资1000万元用于国家大洪水灾后重建;2004年, 100万元捐赠“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 帮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6年6月, 长虹在绵阳率先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 从产业化、信息化等方面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兴旺不忘报国, 繁荣不忘福民”, 董事长赵勇认为, “一个企业, 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 还要创造社会价值。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应当与社会协调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长虹实践企业社会责任, 以优秀企业公民的标准, 不断助推家乡和全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

站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上, 长虹考虑得更多。在中国 (绵阳) 科技城建设中, 长虹一直是绝对的主力,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贡献的税收曾经占据了绵阳的大半壁河山。伴随科技城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 长虹的贡献还在不断增加。有了长虹, 有了长虹捐建的“长虹大道”、“长虹桥”、“长虹体育馆”……绵阳的城市设施更为完善, 成为西部最漂亮的城市之一。

从2005年起, 四川省便确定扶持壮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打造行业龙头和产业旗舰。列入扶持壮大名单的皆是四川的龙头企业:以攀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以五粮液为核心的食品饮料产业、以长虹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长虹担当地方经济发展旗手的重任, 长虹也入选前不久四川遴选的大型企业集团。去年9月11日, 国家发改委为鼓励企业创新, 做大做强, 公布了经营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企业, 长虹名列其中。

绵阳是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已经启动的成都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加速的科技城建设中, 长虹对绵阳以及成都经济区的经济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大。长虹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正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要素, 长虹的“龙头”后面是一个长长的产业链, 以PDP项目为例, 仅带动的物流年总额就会有近3亿元, 而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将是数十亿元。实际上, 长虹把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紧密地联结到了一起, 必然带动成德绵经济带上的更多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实现最佳配置。有了长虹这个“龙头”, 绵阳乃至四川的经济发展将更加活跃。

长虹的行业使命签约闪联标准组, 打造“中国标准”

中国家电产业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但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却是“有规模赚不了钱的行业”。原因何在?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背后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在新的时代里, 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取代了以往的经济壁垒, 国际家电巨头依靠技术的优势再度“卷土重来”。

赵勇把家电行业这一阶段的困局概括为面临三大挑战, 也就是“高科技行业与低附加值、规模化产业与精细化管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所带来的挑战。在长虹的发展历程里, 通过GRT和背投电视的两次大的技术提升和正确的经营策略, 击退了国外家电企业的进攻, 成为“民族英雄”, 而今面临新的挑战, 长虹以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和创新自己的技术来应对, 锻造出打破国际垄断的“杀手锏”。

过去, 长虹的一个订单处理需要3天以上, 而现在实时处理。变化的核心是长虹组织模式由一列火车变成了联合舰队, 完成从集权到放权的嬗变。这种变化让长虹反应更快, 原来长虹这辆列车上的“乘客”都变成了“司机”, 长虹的每一个“细胞”都充分展现活力。2006年10月, 长虹按照产品线划分, 形成多媒体、白电、海外事业等九大战略业务单元, 业务体系更加清晰, 长虹探索可以复制的企业管理经验。

四年前, 赵勇重回长虹执掌帅印。履任之初, 创新就被提到了企业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赵勇表示, 在长虹有三个不能省:一是市场建设的费用不能省;二是技术开发的费用不能省;三是人才培训的费用不能省。此后, 长虹每年都要召开技术创新大会, 每年拿出数百万元重奖创新功臣。长虹通过实施员工的利润分享计划、内部创业计划、寻找合理化建议的明星, 使人人都成为创新的元素。

“长虹的自主创新不是自己的创新”, 长虹整合各方力量。为寻找人才, 长虹将眼光向外, 国际顶尖工业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美国硅谷归来的集成电路设计专家杨刚博士等一大批业界耳熟能详的名字进入长虹的花名册。2006年, 长虹决定逐渐形成以绵阳为中心的全球化创新网络, 成都、深圳、北京、上海等研发基地相继建立。2005年起, 长虹几个新的子公司试行股权长效激励机制。现在的长虹就如一块巨大的磁石, 成为信息家电业众多一流人才的“圣地”。

机制的创新和人才的积聚促动长虹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工艺设计三大核心能力上取得了突破。在芯片制造上, 长虹自主开发“虹芯一号”横空出世, 这意味着长虹将摆脱中国电子厂商芯片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此后, 长虹工业设计水平引领国内家电行业潮流, 量子芯电视获中国工业设计金奖;技术中心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面向信息家电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及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科技部验收。在军工方面, 长虹的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长虹的连接器、电源装上神舟飞船、歼十战机, 真正实现了当年中央领导人对长虹军品的要求和勉励。

去年, 长虹已经申请了约300项专利, 截止去年底, 长虹有1000多项专利申请, 其中20%以上为发明专利申请。如今, 长虹设立了自己的专利池, 与其他企业实行交叉许可, 改变了以前的被动局面。不仅如此, 长虹的技术创新还瞄准整合全球资源, 与中国电信、盛大等展开宽领域的合作;去年6月18日, 长虹和微软实行战略合作, 长虹将借助微软的技术, 在数字媒体领域大展身手。以前, 长虹被称为“价格杀手”, 而最近几年长虹却从不主动发起价格战, 而是通过技术的提升和细致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长虹以29个省级服务中心为核心, 8000余家授权服务商为网络, 覆盖全国的“阳光网络服务体系”以及全国500个座席的4008-111-666呼叫中心, 全天候为广大用户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实际上, 长虹对行业的贡献不仅是创造企业的成功经验, 还在于与其他企业共同“抱团”应对各种挑战。2004年10月, 长虹正式签约闪联标准组并成为核心成员, 着手“中国标准”的打造。2006年, 在中国家电遭遇反倾销诉讼层出不穷的关键时刻, 长虹站了出来, 联合国内家电企业成立中彩联科技公司, 整合集体力量, 构建中国信息家电的专利池, 积极应对国外的专利大棒, 与国外巨头谈判, 增强了中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长虹的事业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

董事长赵勇对记者说:2007年是长虹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长虹开始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长虹投入巨资向关键部品领域进军;新型军品雷达的研究进入关键时期。这一年, 长虹形成在数字电视领域完整的能力, 实现端到端的集成能力。这一年, 长虹找到中国家电行业的突围之路, 带领家电行业与国外巨头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长虹的产业使命“要影响世界就要占领世界市场。”

要影响世界就要占领世界市场, 这是最近几十年国际贸易验证的铁律。从西南一隅的古蜀道出发, 长虹用20年时间, 翻越秦岭, 走出三峡, 走向海外, 成为全球布局的公司, 其品牌影响也日益深远, 长虹的实践积累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经验。

面临中国家电产业低附加值的窘境, 长虹用“三坐标战略”来描述长虹的未来路线图和中长期的发展方向, 企业分别在产业价值链方向、产业形态方向和商业模式方向上不断突破。在产业形态上, 长虹快速杀进IT、通信业, 成立了长虹佳华公司、国虹通讯等企业, 成功入主美菱电器。此外还成立了信息技术公司、网络公司, 成功介入宽带、互联网领域, 多元格局已经形成。在中国产业界, 一个新的名词------“泛虹系”开始流行!

在价值链方向上, 长虹进军IC设计、PDP、空调压缩机等核心关键部件制造, 加速向技术附加值上游转移。2006年, 长虹正式拍板决定上PDP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 巨大的投入、前途的不确定性被外界称为一场“豪赌”。但长虹通过两年的思考、调研分析, 认为长虹从战略上应该干, 从能力上应该干。去年4月, 年产PDP模组216万片的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等离子生产线, 它的建设标志着长虹在关键部品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对完善中国家电产业链、调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提升中国家电的全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经济专家评价:“长虹PDP项目挺立的是民族工业的脊梁, 中国家电战略转型的步伐迈出了一大步。”

产业调整带来市场的扩张。如今, 长虹以大区为范围的销售分公司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 很多区域市场长虹产品的份额甚至达到了占据垄断地位的25%以上, 长虹彩电、空调、手机、美菱冰箱等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新形象的“长虹C生活体验店”遍布全国城乡。面临日益成熟的连锁经营方式, 长虹不断创新与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连锁商的合作模式, 强力拉动了长虹在家电连锁系统的销售。在3C融合时代, 长虹以“快乐创造C生活”为品牌创新主题, 所倡导的“聪明”、“舒适”、“酷”的新消费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长虹”品牌变得更年轻、更时尚、更具活力。

长虹在国内市场攻城拔寨的时候, 在国际市场彰显更强的扩张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虹便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最初, 长虹的产品通过贸易走出去, 其后, 长虹的人员和投资走出去。目前长虹在印尼、捷克投资设厂, 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去年3月28日, 长虹欧洲电器有限公司在捷克宁博市开业。捷克基地实现量产, 这标志着长虹国际化的步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目前, 长虹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 长虹海外销售收入比重将占公司总销售收入30%至50%, 其中自主品牌比重达到20%至50%。

去年3月12日, 长虹公司又牵手中国乒乓球队, 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 正式启动体育营销战略。长虹牵手中国乒乓球队, 是因为二者有太多的共性。从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 中国乒乓球始终长盛不衰, 成为中国骄傲。长虹亦如中国乒乓球队一样, 历经曲折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动力, 成为民族工业的奇迹。二者的联姻诠释这样的主题:“乒乓长虹, 中国骄傲”。

去年6月22日, 世界品牌实验室 (WBL) 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 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33.3%, 蝉联世界品牌500强。

“今年是一个调整的结束。今后, 至少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 你听到的长虹故事都是增长的故事。”2007年, 低调的赵勇这样对记者说, 看来他已经胸有成竹。

长虹即将走过50年, 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 长虹规模达到100亿元用了35年时间, 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用了14年时间, 而翻越300亿元长虹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预计到2010年, 长虹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曾经的沪深股市龙头股将王者归来。

“长虹绝对可以算得上中国企业发展的标本。”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长虹。事实上, 长虹的目标是要探索一个国企改革发展新的成功模式, 在经历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 长虹始终牢记并实践的是一个国有企业的使命。

篇4:教育的使命与文学的使命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老大之中国何以战败?人们自然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寻找原因,而在不断地思考与争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的落后。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在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其中以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最为突出,他在战后不久所编译的《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详尽地探讨了中国战败的原因,在当时影响极大。而附在该书末尾的一个小册子《文学兴国策》(此处的“文学”指的是文化教育,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则鲜明地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问题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教育的落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落后,也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此书一出,其认为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兴亡空前重要的说法即给国人以巨大的震撼。从此,一个“教育救国”的口号开始流行,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成为晚清时期一个有声有色的运动。那么,《文学兴国策》是一本什么书,而能够对国人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文学兴国策》是由日人森有礼编辑的一个主要由美国各界人士谈论教育的小册子。森有礼于1871年出任日本驻美国第一任大使,他对美国的教育一直非常关注。1872年2月3日,他向美国文化部官员及其他各部和议员发照会一份,并向美国著名大学校长、文化人士等发函,称欲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和实际情况,并征求他们对日本发展教育的意见。他的举动在美国引起热烈反应,他最后收到了一大批关于美国教育的资料和对发展教育的意见,凑足后森有礼将其汇总整理,就是这本《文学兴国策》。该书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视,在认真研究后付诸实施。从那以后,日本的教育发展很快,至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各类学校已有三万多所,教师人数达到了九万多人,在校学生有三百多万。而中国的教育在此期间,则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林乐知认为,日本之强在于教育,而中国之弱也在于教育,因此中国要富强,首先要办教育。这就是林乐知要翻译介绍此书的原因。《文学兴国策》全书共收十五篇文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美国教育制度的情况以及对日本教育发展的建议。应当说,真正令中国知识分子感兴趣的是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论述,即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民族兴旺的关键。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重视教育则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反之则国家贫弱、民族衰败。毫无疑问,这些论述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有其现实针对性。

传教士的热心介绍,加上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使国人开始意识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兴办新式教育的重要性。《文学兴国策》是1896年4月出版的,同年的6月,就有大臣奏请广开学校,7月又有山西巡抚胡聘之要求对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提请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创议终于出现,而朝廷在听取了传教士和一些大臣的建议后,也终于同意开办大学堂,体现了把“教育救国”这一思想付诸实施的决心。在光绪为兴办京师大学堂所颁发的诏谕中有这样的说法:“兴学育才,实为当今急务。”一个“急”字,就明显地流露出教育可以救国的热切愿望。

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以“教育救国”的呼吁相比,对于文学是否可能起到同样的救国救亡的作用,当时的文人学士基本上没有什么指望,相反的是对中国人“重虚文”而“轻实学”的批评和反思,因此在谈到新的教育制度的设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时,传统的文学课程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而最大限度给予重视的,当然是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3〕。不过,在一味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尽管西方教育以自然科学见长,但也并没有摒弃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按照陈平原的说法,“一旦需要为新式学堂(包括大学堂)立章程,都只能依据其时的译介略加增删。而西人之学堂章程,即便千差万别,不可能没有文学一科。于是,不被时贤看好的文学教育,由于学堂章程的制订,又悄然复归——虽然只是在字面上”〔4〕。

但文学教育的这种复出毕竟是被动的,多少有些不太光彩。中国那么悠久辉煌的文学传统,难道真的沦落到只有成为西方自然科学陪衬的地步吗?——在1900年之前,文学类课程所占比重真的是少得可怜,常常还不如语言特别是外国语言,因为它们毕竟更“有用”!不过,文学的这种被冷落不会太久。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读到一部日本小说,领悟到文学原来还具有启人心智的巨大作用。到日本后,即在其所办报纸上以文学手段继续其未竟的事业,以所谓的“新民体”文章呼唤国民的觉醒,尤其是大力倡导小说。他认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5〕。在这里,梁启超把小说的作用提高到吓人的高度,事实上也是提高了文学的作用。梁启超看到了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宣扬维新变法、呼唤思想启蒙过程中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意识到仅仅让人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能保证中国走向富强和强大,而一味地以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也不能保证这些人才真正能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关键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否真正觉醒。而在如何让睡狮醒来方面,文学无疑是一个最为有用的手段。于是,一个本来为时人所鄙弃的学科,因着启蒙与救亡的需要,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并最终与教育一起,成为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风雨雨,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的这种出于实用主义目的之被重视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庸俗化和功利倾向,由此产生的副作用至今存在且有泛滥的倾向,实在是不能轻视。能够把看来“无用”的学科以“有用”的方式来使用它并发展它,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对此非常值得研究。

其实,对于何谓“有用”,王国维后来也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他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中,就对张之洞所制定章程中缺少哲学一科提出批评。针对张之洞认为哲学为无用之学的说法,王国维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哲学之所以有价值者,正以其超出乎利用之范围故也。且夫人类岂徒为利用而生活者哉?……今若以功用为学问之标准,则经学文学等之无用,亦与哲学等,必当在废弃之列,而大学之所授者,非限于物质的应用的科学不可;坐令国家最高之学府与工场阛阓等,此必非国家振兴学术之意也。”〔6〕当然,那时的王国维人微言轻,虽然见解深刻,却没有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相反,倒是历史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赋予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重要地位,这就是借助其对人思想情感的影响,从思想启蒙和民族救亡的角度来借重和使用文学,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对文学的看重,当然有助于文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功做好了准备,但其对文学自身特性和规律性的忽视,也同样导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整体成就不理想的结果。

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如此,同样被视作为启蒙救亡服务的工具,并和所谓的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举措一起,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运动。而其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塑造人的心灵、拯救人的灵魂的功能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随着各类实用性课程开设得越来越多,真正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本来作为学校,应当具有文化的传承、创造和为一定的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但在所谓的满足特定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看来十分紧迫的启蒙救亡需要)的制约下,学校日渐成为单纯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机构,所培养的人才也只是一些实用性人才,所形成的一套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严重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培养,以致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多少真正对中国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这自然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在塑造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使人类更加远离动物性和健全人性方面,我们看到了教育与文学的使命其实是相同的。

同样的使命却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的。教育所给予人的,毕竟还有各种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灌输和强制的方式,而文学给予读者的主要是启迪,灌输和强制往往是无效的。

然而,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还不得不承担了另外一种使命,即呼唤国人的觉醒,以拯救我们的民族,教育救国和文学启蒙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奋斗不息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眼里,自然也是非常的神圣。

在教育家看来,文学毕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全面提高国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才是最好的救国救亡的途径;而在文学家那里,文学则是既能塑造心灵,又能启蒙救亡的神圣事业。

教育和文学,在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方面,看来还是有所不同。

1946年,冯友兰所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铭》中这样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冯氏此言如今几已成为经典,这是因为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西南联大,以其特殊的身份,的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既坚持学术自由,又成为民主堡垒,这是今人为之赞扬的西南联大的功绩。

诚然,当大敌当前、民族存亡危机上升为第一位时,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卫自己的国家,因此,当时的许多作家才会自觉地投笔从戎,走向战场。即使那些依然从事创作者,也把主要精力转向宣传抗日的救亡题材,这自然无可非议,却多少令人遗憾:因为毕竟对一个民族而言,从它的长远发展来看,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几声呐喊,更应该有从历史深处和文化传统角度对我们这个民族进行审视和剖析的研究,同时也需要那些真正表现我们民族之伟大和智慧的艺术杰作。

而且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从反对科举废除科举开始,中经饱受历史巨变的影响而多次遭受挫折。到了世纪末,本来有了可以健康发展的机会,却又走上过分重视应试教育的老路。而文学,也在忍受几乎长达一个世纪的成为政治工具的同时,在世纪末同样沦为商品经济的附庸。这种从依附于意识形态到几乎堕落为商品社会中一件普通商品的过程,同样说明文学的未来不会比教育更好——如果不对这种现状进行改革的话。

培养人才是不错的,问题是培养怎样的人才。是培养他们赚钱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是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

文学艺术走向市场也是必然的,但关键在于作家艺术家的心态是否也应受市场的控制甚至一味迎合市场的庸俗和实用的要求。市场所欢迎的难道就一定是好的或者有真正价值的?一个民族对于文学艺术的要求,是否应该有更深广和深刻的方面?眼下所流行的所谓“美女作家”也好,“用身体写作”也好,除了散发出浓厚的铜臭味之外,就是更加刺鼻的庸俗和低级趣味,文学的堕落到了这种地步,难道还不值得深思?

(《文学兴国策》,1896年上海广学会初版,2002年1月上海书店“近代文献丛刊”之一。)

注释:

〔1〕胡适:《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胡适文集》第十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3页。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3〕〔4〕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5〕《梁启超诗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71页。

篇5:青春与使命诗歌朗诵稿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生在这青春里

却不知道青春的梦在哪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生在这青春里

却不知道青春的梦在哪里

而是明明知道青春在那里

却无法将那梦载入青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明明知道青春在那里

却无法将那梦载入青春

而是明明有青春,明明有梦想

却无处安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欺骗了你,欺骗了我

对于青春,关乎梦想

最遥远的距离只有一个名字

叫借口

青春如火

灿烂炙热

泯灭丑恶的堕落

梦想似水

柔情漫长

浇灌羸弱的坚定

青春的火,梦想的水

给我一把火

任性的将水烧一个我喜欢的温度

洗个热水澡

把身上叫束缚的泥泞褪去

青春的火,梦想的水

火在冬日里燃烧,画一方寸温暖为爱袭来

水在月光下赶路,驮一万个相思向情奔走

我在这里,陶醉爱情

不看相声,不看评书

不因为一记精彩的进球

不取得任何一场胜利

我也要叫一声好

畅快的为自由,为爱情喊一声 美哉

青春载梦,梦栽青春

青春的梦,梦得青春

在那个青春里,在那个梦想里

在那个梦想盛开的青春里

走在路上,自由

已在路上,爱情

已在路上

篇6:忠于使命 履行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认真学习落实胡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就必须继承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切实把我军优良传统融汇于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融汇于履行新的历史使命的全部工作中,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局面。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把光荣传统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刻苦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新本领,做到忠诚使命,不辱使命。

一、发扬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荣传统,以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为重点,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能力

我军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从而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去把握。要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实现观念更新。

1、要着眼大局,增强服从服务观念。新世纪新阶段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全局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始终把握的重要原则。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最高利益出发,按照担负的动员、作战和保障任务,有针对性地加紧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要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任务出发,积极谋划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编组布局、军事训练和综合保障等问题,促进战斗力的快速生成;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探索用兵练兵强兵相统一的途径方法,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需求出发,深入研究思考战斗力与生产力相互促进的有效对策,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通盘考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2、要着眼长远,增强持续发展观念。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无论班子如何调整,领导怎样变动,建设规划、发展目标不能随意改变,应该做到一茬为一茬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工作,就像接力赛一样,实现整体建设的永续发展。各级领导要立足当前建设,规划长远发展,既要下大力抓好当前工作,优先满足眼前急需,更要重视长远发展,切实把当前建设纳入长远发展中整体谋划,科学决策,把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建设都聚焦到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上来。

3、要着眼需要,增强主动作为观念。善于抓大事、谋打赢、创一流,对领导干部而言,既是职责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应有之义。要按照上级党委、首长关于主动创新、积极作为的指示要求,围绕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加紧做好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从大局着眼,从本职抓起,干好份内之事,尽好应尽之责。要把民兵预备役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作为一门学问来钻,扑下身子干工作,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与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上,切实拿出真招实策。

4、要着眼效益,增强科学建设观念。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发展,是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当前,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科学建设至关重要。抓工作搞建设既要打破常规加快速度,又要扎扎实实打牢基础,不能因为要速度、赶进度,就降低标准、忽视质量。要处理好加大投入与注重效益的关系。对城市防空、信息化建设、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分队建设等军事斗争准备急需的项目,要加大投入,形成合力,抓出成效。要优化资源配置,搞好科学管理,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无谓消耗,提高费效比,真正在促进战斗力生成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二、发扬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的传统优势,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尽管战争形态的转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不断完善体系,创新战法,就会不断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1、要确立信息化人民战争新思路。人民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以军事斗争为主,以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斗争形式紧密配合的全民战争,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人民战争都曾发挥了巨大威力。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军队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车轮滚滚”送军粮,人背马驮送弹药,抬着担架运伤员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因此,必须确立信息支前、科技支前、知识参战的人民战争新理念,在继承传统支前方法的同时,积极动员和组织通讯、医疗、运输、工程光学、电子机械、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给部队以信息知识和技能支援,利用地方发达的通信网络、先进的技术器材,特别是信息技术器材为作战服务,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2、要构建信息化人民战争新体系。信息化战争,检验的是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实力。它不仅要求军队具备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具备很强的信息参战能力。目前,我国民用电子通信网络发展迅速,信息科技人才辈出,多数单位军民兼容,大部分人员又都在45岁以下,具有构建信息化人民战争体系的扎实基础。为此,要按照未来战争需要什么,后备力量就突出什么的原则,有重点地组建电子对抗、网络战、情报预警等各类信息作战分队。采取放宽年龄、改革编组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地方电信、邮电、金融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信息人才,编入各级民兵预备役组织。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蕴藏在社会中的信息资源底数,及时建立军地一体、平战结合、纵横相接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并注意在宽带网、移动网、光纤网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预留军用接口,以便尽快打通军地连接通道,实现军地信息查询、辅助决策、信息传输一体化,以提高平战转换能力。

篇7:《使命》诗歌

中公教育 赵月丽

近日一个叫做“黄大年”的名字,出现在报纸杂志新闻客户端,出现在政府文件、集中学习的会议上,也出现在老百姓街头巷议的话题里。黄大年,是一名传道授课解惑的师者,是一名站在科研最前沿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值得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地方百姓学习的时代楷模。黄大年,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盏明灯。全党、全民,应当以黄大年为时代楷模,学习榜样身上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让每一个生命都熠熠闪光。

以楷模为旗帜,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语短小精悍,却铿锵有力。在和平年代,我们纵享国家给予民众的富足、安定、和谐,实际上,我们也应当成为国家的守卫者、护航人。身为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归,用顶尖的科学技术助推国家发展。身为大医生、好医生的梁益建,放弃国外良好的医学环境,用妙手仁心打开一个个被折叠的人生。身为全球顶尖名校耶鲁的高材生秦玥飞,放弃西装革履体面华贵的金领生活,用智慧和辛劳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标语,更应当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让爱国初心铺染生命底色。

以楷模为方向,学习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句话,用来形容黄大年再合适不过。在关于黄大年的事迹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特殊的身份——吉林大学全职教授。作为一名国家高层次科研人才,本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科研田”,但是黄大年却担当起了他倍感珍惜的教师身份,一直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不计得失、甘为人梯。在他的带领下,一批高精尖的高端人才,成为未来中国科研新星。他们一同,也一次次刻苦钻研,一次次登顶科研高峰。黄大年,用他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彰显了教师本色,诠释了科学家精神。

以楷模为指引,学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是总结下来给其子诸葛瞻的戒律规则,也让世人醍醐灌顶、分外清醒。当前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物欲横流,各种价值观喧嚣尘上,能做到淡然视之者寥寥无几。黄大年“什么职务也不要”,这样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将自己与凡俗杂念划归得清楚分明;屠呦呦顶着无留学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三无科学家”的称号,踏踏实实坐了三四十年的科学冷板凳,最终

更多相关信息可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登顶科技殿堂。淡泊名利,何其难能可贵值得推崇,他们都是在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黄大年,是当今时代的一面镜子,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担当,用深沉大爱诠释了为人师者的本色,用淡泊心境书写了务实本分的情操。让我们向榜样学习、朝楷模看齐,砥砺前行,共同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篇8:《使命》诗歌

近日,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鼓劲扬帆中已全面展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务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再洗礼、初心再觉醒、使命再升华、忠诚再淬炼,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水的品格中饱含着智慧、哲理,值得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怀着谦卑之心去学习和感悟,让初心如水般柔刚相济,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都能激荡起澎湃激情,最终奔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汪洋大海。

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鲜明地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

一、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感悟深谋远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二、强化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上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凯歌高奏的,实现伟大梦想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三、坚持紧密联系实际解决重点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笃定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面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一些同志对意识形态领域和隐蔽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缺乏足够认识,忧患意识不是很强,在理想信念、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上有时出现偏差。因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始终抓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同志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奋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追求,锤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更加坚定自觉地高举这面旗帜、捍卫这条道路、坚持这个理论、维护这个制度。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党员干部尤其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方面要求,努力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大幅度提高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切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

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体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才能把我们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党的根基永固、让党的力量永存。

初心系于人民,使命为了人民。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回首来时路,一个结论格外清晰: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从长征路上的红军鞋,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从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到“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守初心,需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时,每到一地,凡是百姓关心的事,他都一一察看过问;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他都重点调研谋划。在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在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家里是旱厕还是水厕”……点点滴滴,体现深切的人民情怀,彰显共产党人的初心。“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唯有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才能凝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守初心,需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明年,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能不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如何使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摆脱贫困进入全面小康?怎样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践行初心,还需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他的执政理念一样: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高频词,又一次出现在党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报告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理解党的十九大主题的密钥和口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同志的铿锵之音,响彻在人民大会堂,也回荡在辽阔的神州大地,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受启发、深感振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时刻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对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初心与民心相向而生。有了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解决民生短板问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共产党人敢于接受时代大潮冲刷、洗礼,让她得以吸引、凝聚起全民族最优秀的分子,拥有着全民族最广泛的支 持、拥护、爱戴,因而令她具备藐视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意志和力量。初心即使命。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起点,中国已经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担当二字,重逾千钧。从“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再到“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干事创业敢担当”,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敢担当,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如何干事创业、怎么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法路径。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既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干事创业敢担当,不仅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还要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自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在主题教育中,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直面风险挑战,我们就能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踏平坎坷成大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结合当前正在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来感悟其中蕴含的对高尚政治品格恶价值追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见贤思齐,正当其时!

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感悟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一、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先进性

开展主题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才能方向明确,革命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党的十九大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步骤,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然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基因,自觉担当起复兴伟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着眼实际,善于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虽然随着我党大抓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得到不断提高,但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面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一些同志对严峻性缺乏足够认识,忧患意识弱,不能及时发现当做什么,看不到眼前最实际的问题,想不到能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紧紧扭住转变作风这个要害,进一步端正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事业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切着眼于实际、着眼于落实、着眼于长远,真正把工作指导放在推动建设改革发展上。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正视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切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强化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作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全面领会和感悟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深刻理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个方面。

上一篇: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下一篇:行走在江南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