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党代会报告

2024-08-31

铁岭党代会报告(精选5篇)

篇1:铁岭党代会报告

科学发展 务实创新 为全面建设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铁岭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文科 | 2011-7-26 10:30:30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五届铁岭市委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铁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拼搏进取,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创造了奇迹、改写了历史,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篇章。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22.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7倍和6.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省排名分别由第12位和第9位跃升至第7位和第5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26.4∶40.5∶33.1调整到19.7∶52.8∶27.5。连续两年进入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名前2位。

“项目年”活动成果丰硕,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深入实施开放立市战略,大力创优发展环境,不断深化“项目年”活动,创造性地建起了高新区、专用车基地、换热设备基地和东北物流城等发展载体,五年来共引进项目4043个,到位资金2010亿元,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铁岭,开启了“与巨人同行”的新时代。

沈铁工业走廊迅速崛起,工业化开辟新纪元。大力推进沈铁工业走廊及其重点园区建设,走廊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28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70%,十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先进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工业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89.3%。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生机。企业科技创新和战略重组成效显著。新兴佳波纹管、能发伟业等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全市工业化率达到50%,实现了传统农业地区向现代工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铁岭新城拔地而起,城镇化跨入新阶段。短短五年时间,铁岭新城22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各项功能日趋完善,被环保部专家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城,莲花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北方生态魅力水城”入选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展出,引起举世关注,世博会城市地球馆迁址铁岭新城。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银州区、清河区繁荣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台子、腰堡、凡河三个新市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开原滨水新城、昌图滨湖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铁岭市和调兵山市、开原市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昌图县和西丰县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全市城镇化率由“十五”末期的31.7%提高到41.7%。

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开原市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调兵山市、铁岭县跻身全省十强,昌图县、西丰县在全省排名位次前移,开原市、铁岭县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保护地蔬菜、优质水稻、榛子、花生“四个一百万亩”工程基本完成,畜牧、蔬菜、榛子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粮食生产能力突破70亿斤。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呈现新亮点。东北物流城一期工程初具规模并成功在美国上市,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等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铁岭。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顺利推进。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全省服务业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成为体现沈阳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带。地方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金融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更加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省市媒体战略合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网吧连锁经营等工作全省领先。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统一了全市干部群众思想,铁岭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道德模范评选、“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成效明显,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称号。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

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新提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困难群体长效救助体系初步建成。加大棚户区改造、农村D级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城乡居民居住水平显著提高。连续四年开展“教育年”活动,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基地初具规模,开原市、铁岭县、调兵山市、银州区、开发区通过省级“双高”“普九”验收,我市获得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功能日益完善。科技、体育、档案、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全面推进,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银州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我市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城市,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和全省最稳定地区之一。

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政通人和的良好政治局面得到新发展。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政协工作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党管武装工作坚强有力,我市跨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积极推行政务、村务、企务公开,健全村民自治体系,扩大社区民主,基层民主不断加强。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思想解放活动成效显著。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选拔任用预审监督体系,组织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各级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强市战略成效日益显现。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六项工程,“两新”领域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开展“双廉”、“勤廉兼优”典型评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和纠风治乱工作扎实推进。市纪委、监察局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市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明显改善,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攀强比活、竞相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

五年来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彰显了铁岭人民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折射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满腔热忱和坚强意志;展示了驻铁部队、武警官兵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凝聚了驻铁企业、广大投资者和各界人士务实奋进、共谋发展的辛勤汗水和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五届市委,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奋斗历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是我们推进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宝贵财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我们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每年一个主题、在全市集中开展思想解放活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惯性思维,摆脱了阻碍科学发展的各种束缚,抓住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探索出了后发地区赶超发展的“铁岭模式”。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破解一切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始终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韧劲和弯道超车、敢于亮剑的拼劲,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千方百计抓项目,用项目凝聚人心,用项目凝聚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铁岭奇迹”,使几代铁岭人强市富民升位的梦想变为现实。实践证明,科学发展是解决铁岭所有问题的“金钥匙”。只有扭住发展不放松,才能不断夺取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新胜利。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坚持“环境决定发展”、“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连续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投资创业的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发财宝地,成功引进建成了一大批支撑铁岭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践证明,环境是铁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治理和改善发展环境,才能发展生产力、增强竞争力。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评价作为第一反映,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作为第一追求,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明显提升,投身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日益增强。实践证明,民生质量关乎民心向背。只有坚持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围绕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水平,着力建设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领导班子,努力造就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全力营造攀强比活、务实创新的发展氛围和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合力塑造了自加压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铁岭精神”,创造了日新月异的“铁岭速度”。实践证明,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仍然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急需提高;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创优发展环境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与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要求还有差距,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二、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

今后五年,是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向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重组为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央继续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地区经济日趋活跃,我市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建设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等战略,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推进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条件更加有利;特别是我市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氛围更加浓厚、后发优势更加明显,新铁岭大铁岭建设跨入新阶段的基础更加坚实。可以预见,今后五年将是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今后五年全市党的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实施开放立市、工业强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城乡统筹、全民创业“六大战略”,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全面建设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建设“四个铁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在“十一五”基础上的新跨越,是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奋斗目标,是全市305万人民共同期盼与追求的美好愿景。建设“四个铁岭”,实力铁岭是基础,活力铁岭是动力,魅力铁岭是特色,幸福铁岭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四个铁岭”,就是要全面实现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跨越、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第三集团向第二集团前列跨越,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做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创新能力更加强劲,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实力铁岭 建设实力铁岭,要求我们必须以“巩固、提高、创新、跨越”为总要求,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加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抓好提升骨干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做大产业集群三项重点工程,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用车基地、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换热设备、起重机械、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500亿元,矿山设备、橡塑制品、阀门、专用设备、医药保健品、润滑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要超过100亿元。推动光伏产业园、同方科技城、南药健康产业园建设千亿元产业基地。推广开原工业区建设经验,完善各工业园区功能。开发区、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行列。推进园区整合,建设专业特色园区,把沈铁工业走廊打造成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集群隆起的东北重要经济带。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新格局。统筹城市、产业、生态三位一体规划,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依托丰富的山林、水系、湿地资源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小城镇梯次分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根据“统筹规划、科学调整、优化布局、组团发展”原则,全面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按照新老城区同步、产业支撑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发展规划,建设以铁岭新城为中心,包括银州区、开发区及新台子、腰堡、凡河三个新市镇在内的100平方公里的组团式中心城区,实现沈铁一体化。围绕做大铁岭新城、做强银州城区,以铁岭新城为旗舰,全面实施东北物流城、奥特莱斯城、中国专用汽车城、清华同方科技城、月星国际城、东北寿光果蔬贸易城“六城”联建,全力打造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200平方公里的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建设以山林、水域、湿地、农田为主要内容的400平方公里生态基地,全力打造中国生态第一城。从而建设 “100平方公里城区、100万城市人口、100亿元财政收入、1000亿元生产总值”的现代化大城市。加快清河区商贸新区建设及大清河综合开发。以增强承载力、辐射力为重点,加快县城建设,推进开原滨水新城、昌图滨湖新城、西丰生态县城建设,进一步提升调兵山城市建设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将20个中心镇建设成为高标准小城镇。

着力推进服务业做大做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和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为载体,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生产性物流基地、会展中心和金融生态城市,增强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全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奥特莱斯、月星国际、香格里拉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加快中国北方水城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尚阳湖旅游度假区、调兵山蒸汽机车博览园、开原象牙山旅游景区、西丰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开发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壮大以水为魂的旅游休闲产业。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规模养殖小区和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增强畜牧产品生产加工能力,打造全省畜牧产业第一市。以东北寿光果蔬贸易城等农产品专业市场为牵动,推进保护地蔬菜产业化,打造东北蔬菜集散地。以全国最大的榛子生产基地为基础,建设全国最大榛子集散地,打造“中国榛子之都”。以东北参茸中草药材期货市场为支撑,做大中草药产业。加快苗木花卉、花生、梅花鹿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做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第一市。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粮食生产能力突破80亿斤。构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开原市要实现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调兵山市、铁岭县要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昌图县要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支持调兵山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全力落实支持西丰发展五年规划,整合开发西丰特色资源,推动西丰县提前实现五年脱贫目标。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为银州区、清河区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支持银州区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和铁西、岭东开发,保持银州区繁荣发展。支持清河区建设工业强区、旅游强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二)推动创新发展,建设活力铁岭

建设活力铁岭,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完善高效、开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浓厚氛围。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公共行政服务四级联动新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特别要进一步理顺铁岭县、银州区、高新区、开发区之间财政分配关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加强“信用铁岭”建设。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规范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秩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沈阳经济区户籍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一元化城乡户籍管理模式。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开放立市”不动摇,不断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提升项目质量和投产达效率。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注重引进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支持大企业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嫁接改造园区企业,鼓励企业二次创业。扩大对外经贸交流,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面融入沈阳经济区,加强与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合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全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激励体制。以骨干企业为自主创新主体,探索在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搭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特派行动,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增产增收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铁岭新城教育园区为引领,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创办地方本科大学为标志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初步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特色发展。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狠抓重大人才开发项目,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推动特色发展,建设魅力铁岭

建设魅力铁岭,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彰显个性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发展质量,把铁岭打造成为生态之城、宜居之地、时尚之都、快乐之邑。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全方位深化辽河干流铁岭段及支流的治理,突出抓好辽河保护区、凡河自然保护区、莲花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大城乡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生态市规划,全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努力把铁岭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鲜的生态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要举全市之力支持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建设,吸引世界顶级品牌和国际知名现代商贸企业入驻,将铁岭建设成为名品聚集、时尚领先的东北地区时尚购物旅游首选之地。做强时尚产业,创优时尚环境,丰厚时尚文化底蕴,打造时尚之都。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合理、有机地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建设城市水系、绿化空间和文化景观。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动态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时尚、靓丽、宜居的优良生活环境。

繁荣发展铁岭特色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图书馆、科技馆和综合档案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每个县(市)区要建成一个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文化企业、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每年开展一次大型文化活动。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建成世博地球馆、本山传媒艺术教育中心、辽河博物馆、书法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重点项目。做大小品艺术之乡和红学文化之乡品牌,培育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演出、书画创作、大型节会等产业链条。建设一批高标准体育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努力让广大群众更充分地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让铁岭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全力建设文明城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铁岭精神”,形成昂扬进取、奋发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拓展城乡共建工作,建设百公里文明景观带。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四)推动和谐发展,建设幸福铁岭

建设幸福铁岭,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和发展广大群众利益,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加快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创业主体,切实优化创业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援助制度,使各类群体充分就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落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稳步脱贫。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农村低保边缘户危房改造工作。强化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城市供暖标准和质量。保持物价平稳。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社区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充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支持人大、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企务公开等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加强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四个铁岭”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大力加强思想建设。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宣讲体系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着力解决事关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增添发展新动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以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核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团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政治局面。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将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全面构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考评、监督、激励机制。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预审监督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设置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和优秀党员。创建党建品牌,带动典型发展,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党建精品。

(三)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等规定,坚持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努力遏制消极腐败现象。全面推进“五大系统”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问责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逐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和县委权力公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 策“五步工作法”。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纠风治乱工作。

(四)以提高抓落实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良好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大兴务实之风。切实做到“五个解脱出来”,积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落实科学发展的实干精神,确保市委推动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大兴勤政之风。勤勉敬业,不当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尽力的平庸官,不当不推不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散官,不当贪图安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逍遥官,不当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要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监督问责,使平庸官没有土壤、懒散官没有温床、逍遥官没有空间、太平官没有市场。要以勤勉从政的良好作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发展提速、提质、提效。要大兴为民之风。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惠民政策,尽心尽力地解决民生问题,让新铁岭大铁岭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同志们,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向更高水平跨越的五年,是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厚积薄发、大有作为的五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发展,务实创新,为全面建设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而努力奋斗!

篇2:铁岭党代会报告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大,大中型商场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所光顾的最为频繁的场所。20

商文化发展日益迅猛,但受市民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市内一度出现“只有一家大型商场可以存活”

随着兴隆,大商新玛特,乐购等一些大型连锁商场的开业,其各异的企业文化及风格打破了铁岭的商场旧形势,一个更加多元丰富的商场形势出现了。

为了调查当今铁岭市民对各大商场的看法意见,2月11

况做了一定调查。

2月

大厅集合,开始了一个下午的“征程”冷漠,用微笑赢得支持”的信念,的任务。纵然寒风凛冽,并在任务完成后,齐聚

6人组分为两个小组,先后到达兴隆,海景书店,缘园90我们一行日下午,6人以采访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相关情调查情况6人组满怀着热情在国美电器一楼6人组的心里却都感到暖洋洋的。KFC621世纪以来,2010年 世纪年代以来,铁岭市的商场建设速度较快,场的局面。日,11我们。本着“用热情融化人组成功的完成了既定,召开“庆功宴”。

书店等处向店员以及行人分发了共计30张调查问卷。问卷设置10道题目,1道选作主管题目,就商场的商品质量,商品价格,环保程度及安全状况等方面作了调查。现详细分析如下:

1·问卷前7道题系对民众就各方面满意度调查,涉及多项评估企业形象的问题,备选答案有“A 乐购B 兴隆C 大商新玛特D太平洋E天玉F联合新世界百货G龙首市场H贸易城”。总的来看,兴隆大家庭商场的满意度最高,在商品质量,种类,店员服务态度等方面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系百姓最常光顾的综合性商场。

涉及商品价合理性的第3题与涉及商场安全措施完备性的第7题,有较多人选择乐购。由此可见,乐购赖以生存的“廉价出售”的企业文化确实对人们有一定影 响。

此外,在环境清洁性方面,大商新玛特的认可程度要更高。这一点确实是大商集团的过人之处。

2·本问卷第8题就顾客消费金额作了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民众平均消费在100~300元之间,有26.7%的民众平均消费在50元以下,也有约26.7%的民众消费在300~500元之间。总的来看,民众平均消费金额一般在200元左右。可以看出民众良好的经济状况与健康的消费观念。

3·在“新铁岭,大铁岭”的建设潮流中,本调查还特意设计了第9题就民众是否认为新城区建设会冲击老城区商业状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56.7%的民众认为不会够成影响,只有27.8%的民众认为会构成影响。其实就新城区建设所带来的影响,民众认识程度不一,看法各异。有人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表示了对新城区的悲观情绪,当然也有人非常客观的分析了新城区建设带来的影响,一位文科生说:“凡河新区与当年的上海浦东区建设有所不同,从地理专业知识角度分析,其发展前景还有许多需要探索之处,不可妄下结论。”

4·11题是本调查为民众设计的自主发挥空间,询问民众自己对于商场发展的期望。一位市民深刻的写到:“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保持各自的特色。在区域商品内应形成联合互补应对金融危机。”可以算是对于铁岭商场发展的独到建议。有人写到:“竞争才能让百姓得实惠。”是对商场竞争的积极认识。也有人认为要“便宜点。”或要“服务更到位。”同样有人认为铁岭商场高档商品种类奇缺,需要“引进高档品牌”。

以上是对本次调查的详细分析。

6人组专访

在惊讶的发现兴隆良好的口碑后,6人组决定亲自探访兴隆领导阶层,探究其成功奥秘。经过一番准备,6人组奔向兴隆9楼的办公区。虽然走访了信息部等部门后被拒之门外,我们还是怀着信心最终敲开了总办的大门。我们的采访时对一位办公室负责人展开的。

6人组特派记者面带微笑,在友好的氛围中就兴隆企业特色及管理方式上做了一定专访。经过整理,本组特派记者总结如下:

“兴隆作为铁岭最大的商场其企业有独特的文化,经营从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为顾客提供便利便捷的服务,经营种类多,质量好,价格合理,在铁岭,甚至是东北地区都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很大一批消费群,其坚实的基础使兴隆在经济危机中岿然不倒。兴隆对待顾客也会尽力做好,使顾客满意。兴隆对待员工管理上采取分楼层严抓式,监督好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一旦有员工触碰雷区,会采取一定惩处措施,这样使兴隆具有了严格的纪律。宣传活动上,兴隆dm单是最好的体现,每一份都凝聚了工作人员的心血,为顾客最好的展示了各类商品及各种优惠活动,有利地吸引消费者,回馈广大顾客,为自己的企业形象塑造添砖加瓦。由此,企业的形象口碑奠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一个好的基础再加以各种商业化活动和优质商品贩售推广,才能造就兴隆在铁岭商圈龙头巨擘的地位。”

调查总结

本次调查总体来看非常成功。组员热情高昂,完成任务迅速,采集资料客观真实,有代表性。组员走访范围大,接受调查人员年龄段宽,阶层广泛。并且在兴隆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采访。

6人组希望此次的调查结果会对铁岭市民认识商场有所帮助,也会让人们对铁岭商场现状有所粗略了解。对外是一种参考,对内是一种锻炼,6人组的调查可以说受益匪浅。同时,在此感谢广大接受调查的市民,愿意奉献出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的活动。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6人组名单

组长:许卓群

特派记者:杨芷

组员:孙榕阳

苗瑞

马天翊

篇3:铁岭党代会报告

关键词:铁岭市;乡镇财政;监管

一、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机构配置合理。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资金监管工作的要求相应的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全面地推进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但是,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项目也发生了增减变化。并且,乡镇领导和财政所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资金监管工作变化和人员调整,使原有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新形式要求,对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及实地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保证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资金监管平台建设。2007年全市实行的以“业务上划、国库代管、集中核算、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规范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统设、专项资金管理等财政管理工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充分发挥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作用,推进了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西丰县、清河区乡镇预算编制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了预算执行力,强化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为推进全市乡镇预算编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逐步推进农村“三资“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划分了乡镇财政和经管的职能,使“村财乡代理”工作由乡镇财政间接管理变为直接管理,规范了村级资金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加大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力度,监督检查融入到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

(三)实行资金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2013年出台《铁岭市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铁市财发[2013]243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有效地推进了县乡资金监管考核评价工作。各县将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打分排名,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政风行风建设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乡镇资金监管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通过2015年7月开展的全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检查可以看出,资金监管工作有所提升,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西丰县工作更加扎实,清河区提升加快,涌现出像金星乡、陶然镇、房木镇、金钩子镇、兴开街道、老城街道、新台子镇、横道河子镇、大明镇、张相镇等一批工作扎实的乡镇,也涌现出了像钓鱼镇、柏榆镇、明德乡、中固镇、庆云镇、阿吉镇、白旗寨乡、调兵山街道、红旗街道、向阳街道等一批进步较快的乡镇。

(四)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各乡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基本上做到了监管组织健全、范围内容全面,措施办法具体,目标任务明确,权限责任清晰;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办法及工作流程;完善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村财乡代理等业务操作规程和业务管理制度;实现了资金监管工作步调统一、规范、完善。

(五)监管台账逐步完善。通过近几年来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以及各级财政部门的督促检查,乡镇财政人员不仅加强了认识,而且清楚台账的设置和处理,补助性和项目性资金台账设置趋于完善,记录内容基本全面,登记时间及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信息通达不全面。信息通达到乡镇财政所的只有相关政策及部分指标文,在主管部门管理的其他补助性资金的基本信息和资金还没有到财政所。因此,要按照“指标到乡、决算到乡”的原则,将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管理范围,建立和完善预算指标管理台账。

(二)监管工作底稿不健全。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过程中,由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底稿比较全,由其他各站办所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底稿乡镇财政没收集。因此,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要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及时收集各项监管材料,并积极向乡镇领导汇报,以利于工作协调;通过“一卡通”工作的开展,彻底理顺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方面工作程序,以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监管信息反馈工作滞后。部分乡镇财政没有这方面工作认识,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也存在工作指导不力的问题。因此,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县、乡财政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中,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反馈信息的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强化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必须以制度为依据,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资金监管职责,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财政所在每个监管环节的监管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财政所在加强资金监管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制度上强化资金监管工作。

(二)确保财政信息传递告知制度更加通畅。县(市)区财政局要做到专人负责,确保将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资金文件、制度办法、监管重点和具体要求等及时下发给乡镇财政,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县财政要加强与财政所信息的沟通工作,保持上下信息资料统一口径。

(三)完善抽查巡查考核工作制度。各县(市)区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3次以上到乡镇抽查资金监管工作,以现场抽查为主,检查财政所各项监管制度是否健全,监管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数据库资料是否齐全,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管是否有效。

篇4:铁岭党代会报告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

1、残疾人数量11.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2.16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西丰县2002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2004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

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

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养老保险;铁岭县、昌图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

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

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今年4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3、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的救助措施,尽快出台铁岭《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1月24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

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篇5:铁岭党代会报告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邱立强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铁岭地区文工团),是一个以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民间歌舞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辽宁省唯一从事民间艺术的表演团体。八十年代中后期,市民间艺术团曾组团参加东三省文艺汇演,囊括所有一等奖;又东渡日本参加国际青年演剧节,取得2金3银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历史的辉煌。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低糜,市民间艺术团走入低谷。从2002年开始,他们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勇闯演出市场,年平均商业演出达200余场,在2004年第二届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上,市民间艺术团再次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在2004年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其创作、编排、演出的大型秧歌戏《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优秀剧目奖,实现了铁岭市18年来在省艺术节上夺取最高奖项的目标。

一、以政府做后盾

2002年改革前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共有演职员工147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设备陈旧、入不敷出,有80多人处在不开资、交不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困窘状态。在萧条的演艺市场中它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帆船,无力博击演艺市场的风浪。困难虽大,但市民间艺术团仍然在艰难中前行,他们依靠崔凯、张超、张惠中、乔杰、李春明、逯贵、赵本山、李静、潘长江等享誉全国的铁岭籍创作编导表演人才,把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浓郁辽北地方特色、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推向了全国舞台。2002年,铁岭举办了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民间艺术团在打造“小品之乡”这张名片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市领导认为民间艺术团是铁岭的“镇市之宝”和“掌上明珠”,对其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极大的支持。

市财政在保证民间艺术团每年107万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前提下,一次性拨付70万元,用于补交拖欠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续两年拨付4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职工减少了后顾之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投身到剧目创作、排练演出、开发市场等工作中去,艺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二、向改革要效益

“靠在政府的身上终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艺术生产力,市民间艺术团大胆进行了改革。首先,重组表演团体。2002年3月前,全团员工总数为14人,其中退休20人,停薪留职11人,不开资的闲散人员14人,在岗职工102人。根据当时国家政策,由本人申请,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通过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放长假、停薪留职四种方式对人员进行分流和重新定位。改革后,能够胜任演出任务的73名职工重新上岗,其中一级演员3人,二级演员10人,三级学员47人,四级演员13人。其次,改革了用人制度。全团通过综合考核,打破年龄限制,不拘一格选选聘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自由竞聘,群众评议的方式选拔中层领导干部;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职工的工作岗位。第三,改革分配制度。他们确立了三个分配标准:一是工资待遇分类。演职人员月出满勤,享受30%的工资待遇。在出满勤的基础上,每月参加演出和排练1至5天享受40%工资待遇,5至10天享受50%工资待遇,10天以上享受60%的工资待遇。行政人员除60%工资外实行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为:团长200元,副团长160元,科长130元,普通干部110元。下岗人员如临时调用,与上岗人员同等待遇。二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少数表演技能优秀、知名度高、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实行明星政策。如赵本山虽然不坐班,不顶岗,但每年给团里创造一定效益,每月享受100%工资待遇。对李静等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只要能按时完成团里的指令性演出,常年享受60%的工资待遇。对李海、王娟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对外营业性演出时,每场演出补贴200元。对团其他业务骨干也有一定程度的补贴。对于普通演员,每场演出补贴50元。三是制定奖励政策。为了开发演出市场,弥补不足经费,他们又制定了对外联系演出奖励政策。即,对外联系演出30场以下者,提取演出收入的10%,联系演出30场以上者,提取演出收入的20%。这些政策一经执行,职工们热情高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年平均演出场次达200场,创收30多万元。

三、靠品牌闯市场

由于市民间艺术团是以创作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为主,根植民间,有着广阔的演出市场,因此面向农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的市场定位。而著名笑星赵本山、潘长江等演员更是把铁岭这个城市,辽北这个地域乃至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推到全国老百姓的面前。这是个品牌,而品牌是无形资产,它能够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依托品牌,擦亮品牌,让品牌产生更大的效益成了他们的明智选择。

在平稳完成体制改革后,民间艺术团的每一位员工的观念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创新排演出最优秀的剧目,想方设法找市场多演出,力争把“小品之乡”的牌子,把赵本山的牌子,把民间艺术团的牌子在全国叫响。他们在编演时特别突出了幽默、火爆的东北地方特色,在演出时克服诸多困难,力争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一年之中,除了完成公益性演出外,全团演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年深入到基层和农村演出。在外地演出时,他们有时会连续坐24小时的车,遇到一天有两场演出,而演出地点又相距很远时,半夜就要起身。而一旦到达演出现场,上至团长下至十几岁的小演员都参与到装台、卸台这样的重体力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爱业敬业。近年来,随着电视剧《刘老根》在全国的播出,二人转吸引了南方的一些观众,市民间艺术团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踏遍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南等几个省,所到之处,群众们都争相传告:“较大城市的剧团来了,赵本山的剧团来了!”演职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尽心尽力地把节目演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铁岭民间艺术团的牌子更响更亮。

四、靠发展出成绩

为了让市民间艺术团真正融入市场经济当中去,他们没有原地踏步等饭吃,而是积极走出去抢饭吃。对于演出市场的开发,他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主动找个体演出经纪人和演出公司联系,建立长期互惠的关系,为双方演出提供市场。二是同市内五家骨干企业联姻,在各种大型庆典演出时为企业冠名。三是寻找长期赞助伙伴。这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得他们的年商业演出的场次由改革前的130场攀升到200场,效益十分显著。

培育演出市场是走出去的前提,要走好还要依靠优秀的业务队伍。市民间艺术团十分注重演艺人才的培训,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调入优秀人才,破格提拔业务骨干,对台柱子每月加发200元工资,同时还为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演员创造成名的机会。这些行之有效的留才措施,加上灵活的演出体制,实现了他们“出精品,现人才,增效益”的目标。

上一篇:注重观察、体验感受,促进有效习作教学下一篇:指导青年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