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2024-07-17

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精选6篇)

篇1: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辽宁省高校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赴辽宁大学参加辽宁省高校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习过后,又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沉淀,现将自己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第一,此次培训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学科的深度又有教育的广度,总体而言,我将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概括为三个层次。首先,从宏观上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当前的形势与任务,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方法论,如何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从微观上学习现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科目的重难点,这不仅有利于我对学科重难点的把握,更是对我日后课堂教学方法产生启迪指导效应;最后,在7月13日安排了学员交流,在讨论中辽宁省各所学校的新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讨论,每位学员都可以将自己工作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二,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连他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要通过他的传授使马克思主义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能主动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论课堂内外,都能始终不忘自身所肩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通过聆听曲建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这门课,知道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要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学习中我努力汲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然科学素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这样以后我的授课内容才会有广度和深度,才能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还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出发,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养。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我具备了相应学习能力以及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的能力,这为我今后实现有效率备课、提升自我能力素质打下基础,最终达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方法,把最好的教育传给学生的目的。

第四,通过学习对我今后工作的启示也是巨大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社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好思想基础,而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已,这就要求我改变以往的在课堂上仅仅将知识硬灌给学生,应多倾向于实践性教学等有利于实效性的教学模式,要求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题并同时部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过程之中,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另外,多注重与学生交流,走进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使思政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编织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让自己之前有些无序的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时光如逝,参加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已经过去了,虽然之前我曾从事思政工作一年多,对高校思政工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思路,但几天的培训却让我学到了更多,为我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培训,有更多的机会跟学界同仁相互切磋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篇2: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共四节: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的义务、良心、公正、幸福。

每一节都是含义、特点、如何实现三小部分。基本都是概念性的东西,非常枯燥、乏味。

课后四道题,重点是第三道题:谈谈你对教师良心的理解。P59-61 第一节、高校教师的义务

1.正确理解高校教师的义务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所以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社会关系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义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特定的义务。

教师义务是指教师依照《 教育法》、《 教师法 》、《高等教育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2.积极履行高校教师义务

(1)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应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法》 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教育教学义务,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 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教师应履行思想教育义务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教师法》 第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宪法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从法律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都是普通公民,他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他们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因而,教师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从人性的角度讲,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具体来讲,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容许歧视任何学生。在学生出现

事故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救治。)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不得侮辱、谩骂、讽刺、挖苦学生;教师不得泄露学生隐私。

3)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

(5)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 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教师应该“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具体来讲,教师履行这项义务应该做到以下几 点 : 1)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教师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不得随意禁止学生进室。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学生,积极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2)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身体健康方面的,例如体罚,让学生参加危险的活动;第二个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的,例如因为肤色、相貌、民族、性 别而歧视学生。3)制止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例如,乱收费。高校乱收费的名目繁多,转专业费、补考费、重修费、赞助费、扩招费、毕业生就业指导费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就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对外公开,这属于侵害了教育消费者权益。【安徽某中学的“杨不管”】

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2)班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地理。课上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坐在第三排的陈某和杨某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个人在课堂上当着正在上课的教师的面打了起来,而且越打越凶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

法律界人士指出,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担当,就要体现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老师无动于衷当冷漠的“看客”,如何能让学生有安全感?

事后,杨经贵被停职,承担赔偿费用10万元!!

此外,高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内部规则,这些规则要符合国家法律。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其内部规则中都做出了将违纪的学生予以开除的规定。这些关于违纪的规定是否合法、合理?我们只要把近几年来经媒体曝光、引起轰动的典型案例拿来,略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来:

案例:◆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永参加补考挟带纸条被学校认为作弊而予以退学,田永认为处理不当而起诉学校;

◆2000年湖南外语外贸学院的6名男女学生因同寝室睡觉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而把学校告上法院:

◆200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大五学生王洪杰在实习期间生孩子而被学校开除,王洪杰认为学校开除她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诉 4

至法院;

◆2006 年,中央民族大学有10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这些学生及家长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申诉等等。

以上案件几乎都因为学校的内部规则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或不符合正当程序而以学校的败诉告终,我们可以想象,能勇敢地将母校告上法庭的毕竟是少数,每年有多少学生因为触犯了校规校纪后被学校不恰当处理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的?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将学生考试成绩公之于众,将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公开张贴,教师当众羞辱学生等做法既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犯,也可能构成了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

◆2003年12月,西南某大学二年级男女两位同学外出游玩,发生了性关系致使女方怀孕,校方知道后,将其开除。学生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学校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侵害原告名誉权,判决被告败诉。

(6)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就特别注意强调教育者应该提高业务水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求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法》第八条第六款规定教

师有“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履行此项义务,主要做到两点:第一,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第二、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资料】:这些高校教师缘何走红网络(现代教育报

线教平2014-06-23)

近日,手写百万字教案、年届七旬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红”了,他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教案副本,作为大学四年留给他们自己的青春记忆。一位学生说:“我想,这是老师送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以后每当我看见它就会提醒自己,治学做事要严谨,做人得谦和。”

差不多同时走红的还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一位高数教师石老师。据介绍,石老师的魅力不仅是长得帅,对同学的问题总是很耐心、细心地回答。

今年四月,被称为“布鞋院士”的北师大教授李小文同样走红网络。走红的原因据说是其学术造诣之高与衣着打扮之朴素形成强烈反差,人们纷纷流露出崇敬之情,称之为“真人不露相”。此外还有“根叔(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1年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迅速蹿红)”、“凤哥”……

盘点近些年走红网络的高校教师,他们或帅哥美女,或苍苍老者;他们或靠语言幽默风趣取胜,或凭学问严谨学识深厚服人。这些教师中,既有风度翩翩、衣着时髦的才子佳人,也不乏有衣冠潦草的“布鞋之士”。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不随大流、有个人秉性的活生生的人。

尽管对这些走红的大学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不容臵疑的: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大学吹来里一股清新之风,甚至颇有当年蔡元培当年主持北大时“群英荟萃”的风采。只不过前者出现在“中国”这所大学里,后者只是在北大。

蔡元培执掌北大时,主张不拘一格纳贤。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正是这些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北大面貌才焕然一新。

反观我们当下的大学,不仅学校千校一面,没有办出自己的个性,就连大学的教师,也很少保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的。他们多数中不是不想,只怕还是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不够。很多大学的教师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不说,即使是为了评职称的论文,有些还要弟子代劳甚至直接抄袭他人。经师做不到,更别提做人师了,如此一来,即使自己想红遍网络,恐怕也难。

说到底,想红遍网络还是需要一点资本的。当然,从帅哥美女到七旬教授,从时髦潮语到学术素养,盘点近些年来走红的大学教师及其原因,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学精神正从外表向内涵回归,从喧嚣向沉静回归。对于我们的大学而言,帅哥美女需要,布鞋院士和手抄教 7

案教授同样须臾不可少。复归大学精神,不正亟需一大批坚守学术、摒弃功利、个性色彩鲜明的人吗?

第二节、高校教师的良心

1.良心是心灵中的卫兵(毛姆语)

卢梭说,“良知是灵魂的声音”

据说,印第安的一个部落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习俗,大凡有事外出,没走几步总要喊一喊自己的名字,以防灵魂跟不上脚步。郭明义,一个平凡的工人,始终恪守平凡的良心,曾义务捐助了一百八十个孩子上学。他说:“做好事,吃得香,睡得好”。托尔斯泰写过一本书,叫《天堂就在你心中》,大意是说,当一个人按照天良做事,他就如同生活在天堂里,如果昧着良心做事,他一定痛苦在地狱里。这也许正应和了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天上有星辰灿烂,内心有良心照耀”。

崔健唱过一首歌,叫《:农村包围城市》,其中歌词有点哲理:有知识和有良心是两回事儿/没有良心有知识那有啥用啊/„„ 用良心换知识我还不换呢。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定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因为人们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意见,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指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大门里来;于是他就在那里监视着,高度警觉地卫护着它主人的利益,一个人只要有半分离开大溜儿的想法,就马上受到它严

厉苛责。它逼迫着每一个人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它是把个人拘系于整体的一条牢固的链条。”

2.教师的良心是其职业荣誉感的重要方面

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稳定性,四是广泛性。

教师职业荣誉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社会地位,是臭老九,还是受人尊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括的(自尊、自爱)。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教师是学校的良心,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

教师的道德品格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教师的职业良心又是道德的灵魂。这样看来,我们不能不重视教师的职业良心。

3.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俗话说:地上做事,天上看,当教师,吃的就是一碗良心饭。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心存良知,做一名有良心的教师。每个教师不由自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大家的眼里,烙印在学生心上,这就是无声的魅力,这种人格的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化力。

教育是爱的哲学,是沟通的艺术。在学习中,要做学生的辅导者;

在生活中,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在心灵上,要做学生心灵阳光的舞者。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的良知,须从自律始

教师自律,是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等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来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依托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内化和升华,也是人民教师的最高境界。然而,自律是一种渴望完善的高尚情操的完全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

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特别是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律意识,强化自律能力,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人格感染力。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第二,教师的良知,须有博爱之心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爱,是一种包容的博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有人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

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只有有了一颗师爱的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但给学生一张笑脸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微笑着,欣赏学生,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育其自责感。

在管理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温柔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春风化雨;文明一些,给学生多一些生命的关注;放宽一些,给学生多一些个性张扬;宽广一些,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如果一味的打压,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间的对抗。教师应该学会心疼学生,像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去温暖学生的身心。让那一颗颗脆弱而冰封的心灵不断的解冻,逐渐地向你敞开。用智慧和关爱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信任,是我们教师莫大的幸福。

第三,教师的良知,须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园丁”、“蜡烛”、“绿荫”、“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

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毋庸置疑,奉献已经成为评价一名教师的很重要的标准。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公正

苏霍姆林斯基对公正是这样认识的:“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

陶行知先生则认为:“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1.正视差异,一视同仁。

陶行知先生说过,“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①平等地对待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②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③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④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对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应该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之中,比如,课堂请学生回答问题,要做到经常轮换提问对象,尽量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编排学生座位,也要公正公平,不能让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同学坐角落,也不能说成绩好的就特别照顾,绝对不能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厚此薄彼。

在对荣誉称号的评选上,也应切忌只由教师根据成绩或自己的喜好来定,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选;班队干部的确定,也不能由教师指定或任命,而应该让大家去选举。

2.体谅和宽容

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学生的优点。许多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人意地事情,要予以宽容。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尊。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3.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认真培养对于学生行为的准确而又敏锐的鉴别力;要敢于面对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发生的失误,一旦发现就要尽快地、开诚布公地加以纠正。

4.正确处理公正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公正地对待学生,并不等于否定因材施教,不等于在教育上实行平均主义。在任何一个学生集体中,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绝对平衡的,总是存在个别相对后进的学生。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引导。

四、高校教师的幸福

1.幸福

越是没有什么,就越是要找寻什么。“幸福”成为流行,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幸福。

一个整日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教师,谈何幸福!一个整天忙忙碌碌、无所思索的教师,谈何幸福!一个为追求高分、不顾学生死活的教师,谈何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

人,什么不能忍受?饥饿、焦渴、酷刑,这些都能忍受!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这样看来:幸福是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2.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

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 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 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怎样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呢? 要想真正从教师职业中获得幸福,要必须乐业。对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在创造中获取快乐。3.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 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 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第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无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也没有举世皆知的辉煌业绩。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

限,课上课下,白天夜晚,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教师职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心活”。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的精神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篇3: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近年来,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很多高校开始实行以绩效为标准的教师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我国教育改革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加之大学教师自身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绩效评价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教师对绩效评价的认同度, 查找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 探讨绩效评价的走势, 文章以辽宁省四所高校为例, 对教师绩效评价实施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期望对制定教师绩效评价政策和推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一、问卷设计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准确和全面把握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 课题组选取辽宁省四所大学中的教师、人事部门人员和二级学院管理者为调查对象,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就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开展了研究。第一阶段, 对人事部门人员、二级学院管理者进行开放式访谈, 目的是整体把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收集宏观信息和战略性建议。第二阶段, 对四所高校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目的是详细了解教师对绩效评价的主观感受和认同度, 收集绩效评价效果的详细数据。

考虑到辽宁省高校以教学科研类型为主, 而且从全国范围看, 教学科研型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2/3以上,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调查选取的四所高校均为教学科研型大学, 而且涵盖辽宁省专业性与综合性大学。尽管四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各有不同, 但他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发展水平、师资结构, 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特点。本调研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入手, 力求整体把握辽宁省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

问卷是在对四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管理者进行访谈和参阅大量教师绩效评价的博士、硕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 通过设计若干问题分别就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念、评价主体参与情况、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结果反馈等五方面展开调查。按教师年龄、学科、职称、教师类型等几方面采用分层抽样调查, 共向教师发放正式问卷1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84份, 回收率82% (表1-1) 。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结果

第一, 实行教师绩效评价的效果一般, 绩效评价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四所高校对教师绩效评价重视程度的调查显示, 62.5%的教师认为学校较重视, 但四所高校教师对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不很满意, 选择“一般”和“不好”的总计占64.23% (表2-1) 。对教师关于绩效评价作用认可度调查表明, 仅有21.44%的教师认为“作用大, 能够有效激励自身不断进步” (表2-2) 。这表明伴随教师聘用制度改革,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观念已经形成并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 但效果却不理想,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仍需完善。

第二, 多数教师认同“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绩效为先导”的绩效评价理念。

在了解四所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整体情况的基础上, 对教师绩效评价所依据的理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 42.17%的教师认为所依据的理念是“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70%教师认为是“有效服务社会”;36.48%的教师认为是“以教师工作绩效为先导”;8.64%教师认为是“尊重教师绩效评价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表2-3) 。这表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理念日趋成熟和客观, 大多数教师的意愿是突出“教师为本、促进专业成长”和“绩效为先导”。

第三, 绩效评价主体单一, 行政部门人员居多。

在对“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成员组成”进行调查时发现, 35.67%教师回答“院系负责人”, 24.90%的教师回答“学校人事主管”, 两者合计达60.57% (表2-4) 。与此相反, 在问及“您认为应由哪些人员对您进行绩效评价”时, 选择学校人事主管和院系负责人的总计仅占11.89%, 选择本学科专家的最多, 占32.62%, 选择外校同行评价的占18.29%, 选择本人评价的占18.19%, 两者大体持平 (表2-5) 。这表明, 目前教师绩效评价人员组成与教师所期待的绩效评价人员错位, 评价主体单一且行政部门人员占很大比例, “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学术精神有所欠缺。

第四, 绩效评价方法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

教师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方面。“任务绩效”又称工作结果, 是对应于教师承担的工作而言的, 即教师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责的结果。工作结果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考评通常采用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周边绩效”又称工作表现, 指教师完成工作或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和素质, 它们是内隐的、不易量化的, 考评通常采用非量化的评价标准。[1]但在统计“高校对教师教学与科研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时, 8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学和科研的评价方法均侧重量化 (表2-6) 。这表明, 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偏重定量评价, 对内隐的、不易量化的因素, 如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行为与态度等的“周边绩效”给予关注不多。

第五, 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沟通不足。

有效的教师评价必须是被教师所接受与认可的, 在评价过程中只有融入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协商与合作, 这样的评价结果才会被评价对象认可与接受, 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对“评价前和评价中绩效管理者是否对您就绩效目标进行过深入沟通”进行调查显示, 51.23%的教师选择“没有”, 30.49%教师选择“一般, 很少沟通”, 这表明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沟通不多。

第六, 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与反馈不足。

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是绩效评价的重要环节, 当问及“结果公布后, 您是否参加过改善个人绩效的培训”时, 86.9%的教师回答“没有参加过”。对于“你参加过的改善个人绩效的培训形式”的回答, 89.2%的教师选择“个人行为”, 选择“院系组织”的只占11.8%。这说明教师绩效结果的反馈只限于成绩的反馈, 而没有围绕成绩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和分析原因, 也没有为提高教师个人成绩进行后续工作。

第七, 绩效评价结果突出奖优罚劣功能。

在统计绩效评价结果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影响时, 我们将问卷的选择答案设定为“教师专业成长”“职称评定”“晋升及奖惩”“定岗定级”“薪酬标准”等5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对薪酬标准影响程度最高, 其次为职称评定, 而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最低 (图2-1) 。说明教师绩效评结果更多为教师薪酬标准和职称评定提供依据, 评价功能突出功利性, 弱化“教师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 与调研中教师普遍赞成的评价理念不相吻合。

(二) 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得到了普遍应用和重视, 并且形成了遵循“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绩效为先导”的评价理念。同时, 调研也显示出高校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效果一般, 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主体中行政部门人员居多;评价方法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沟通不足;欠缺详细的评价结果反馈等问题。我们认为,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对大学绩效与企业绩效概念区分不清。

大学使命与企业使命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绩效评价的目标必然有所区别, 但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师绩效评价过分参照甚至照搬企业的绩效评价制度, 并不适应大学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

企业的评价主体是员工的上级, 同行评价只占很小的比重。对于教师而言, 由于其工作评价的专业性强, 而上级行政部门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很难对教师做出科学的评价, 因此, 照搬到教师绩效评价不合适。同时, 企业的目标由上到下是明确而具体的, 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名员工, 但学校的目标是相对模糊而长远的, 教师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不可度量性, 故评价指标也较为复杂。由于企业流程的标准化和管理的规范化, 对员工的要求是明晰的, 其评价也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 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复杂而繁琐, 很难单独以数量来衡量。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评价结果运用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奖励上, 但大学教师则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更多基于绩效评价的物质奖励只会将教师的工作引入歧途。

第二, 教育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大学运行模式的惯性仍然存在, 大学由政府主导和控制, 习惯于按政府和行政上级的指示办事, 大学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 更多的大学在这种“工具化”的过程中缺失了大学的精神,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原则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在这种大学制度下, 为了教师评价, 必然使教师功利性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校也更多注重数量上的指标而忽略质量上的要求, 教师被动地把绩效评价当做一种对自己的监控。

第三, 对大学教师工作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广大教师, 只有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与工作规律进行深入了解并依此为据, 这样的教师评价才会更加客观科学, 才能被教师接受与认可。

大学教师工作特点首先体现在对工作的需求和动机方面, 这个群体对精神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追求, 常通过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或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来追求“自我实现”的状态, 不同于其他的职业人群;同时, 作为知识工作者, 大学教师肩负发现知识与创造知识的使命, 也具备完成这一使命的潜力, 因此对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更加热衷, 不断地追求达到完善, 通过这一过程展现个人能力并实现自我价值。其次, 大学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个体性特点。大学教师工作时间具有模糊性, 无法用一个时间界限来确定, 对于工作成果也不能用统一的量化指标去衡量,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术科研产出都具有复杂性, 比如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仅用课时量和学生成绩排名去衡量, 而科研质量也远比简单的科研数量更重要, 因此, 很难通过划定一个精确的数量标准来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同时, 大学教师从事科研和教学, 工作过程中要遵守学校一些硬性的、共性的规章制度, 例如教学的课程安排、课时数目, 科研的课题级别和成果数量等等。但大学教师的劳动更具有明显的个性, 即对学术自由的追求、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对评估制度之外的弹性空间的开发等;教学的艺术化取向、科研的影响力大小等方面。[2]

三、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对策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及分析, 针对我国教育体制特点, 结合辽宁省高校教师评价的发展实际, 本文认为, 构建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主、绩效评价为辅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必然选择。

(一) 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是高校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它反对评价者像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种抽象公式性的条件办事的审判官。”[3]发展性教师评价不是把教师定位于被管理者的被动角色, 而是教师自身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与评价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评价标准的设定充分考虑教师需求, 重视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与自身优势;评价方法的运用不僵化, 突出人文性并尊重大学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点和教师自身价值;评价过程中教师同评价者随时交流, 整个过程更突出教师对职业工作的自我规划、自我反思, 评价者协助教师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和改进办法, 并为教师积极创设职业成长的环境, 评价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评价功能由简单的对结果鉴定转变为激励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 是过程性的评价, 此模式教师评价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

(二)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要协调好绩效与发展的关系

“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绩效考核的专业发展是盲目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 我们才能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进而找到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专业发展是绩效考核的目的, 不能建立在专业发展上的绩效考核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绩效考核。”[4]有效的绩效评价并不妨碍教师发展, 同样, 教师发展也不排斥有效的绩效评价。将两种教师评价模式的优点有效整合, 在保持教师绩效压力的同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促进自身发展, 这既是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更多考虑教师自身的发展,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制定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 那么教师对这种绩效评价不仅不会反对, 反而会得到教师大力拥护。

(三) 建构与完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辅之绩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第一, 在教师自评基础之上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 评价主体除大学管理者之外, 还要吸纳本校或校外的专业同行及学生参与。专业同行了解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 专业的眼光会使评价结果也更为精准;学生的参与有效规避了教育教学成果的模糊性, 是对教学质与量的全面考评, 主体多元体现出评价的人本性, 同时, 教师本人对自身教学科研特点和优势很了解, 能够按照规律设计目标进度, 参与目标方案的制定会提高教师积极性, 加深对工作的理解, 促进其自我反思。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既涵盖从上至下的管理者评价又包括从下至上的学生评价和平行的同行评价, 全方位的评价主体使教师绩效评价过程更为客观科学。

第二, 多元的评价方式与方法。由于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不同, 加之教师自身的个体差异, 要求评价方法不能千人一面, 要尊重教师的自身优势和特点。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及面谈等多种评价方法, 同时, 评价方式要保证相对评价标准与绝对评价标准和个体内差评价标准的综合运用,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 唯有如此, 才能体现出对大学教师工作复杂特点的人文关怀, 体现出对大学教师自身价值的尊重。

第三,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辅之绩效的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模式过程的突出特点是既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又保留教师绩效评价的合理部分, 融合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的全过程评价, 同时保持教师绩效压力并发现其专业的不足。评价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并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 在评价前对被评价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情况进行了解, 评价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和评价者共同确定目标和评价方案;在评价进行中评价者要同教师及时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教师分析诊断原因, 予以解决, 同时和上一阶段已完成成果进行比较, 详细记录教师的工作进展和工作态度等;在终结性评价阶段对教师绩效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

第四,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使用。教师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有效应用会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成败, 反馈宜采用面谈和书面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绩效评价结束后双方不仅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沟通, 还要就被评估者的绩效改进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进行沟通, [5]比如面向教师的绩效进行相关培训与进修。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98.

[2]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 2009:20.

[3]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0.

[4]贾汇亮.教师评价: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专业发展[J].教育管理与评价, 2007, (5) :68.

篇4:浅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关键词: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 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169-01

1 岗前培训制度的建立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1]。1996年4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实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强调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规定岗前培训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必须的培訓。1997年1月又下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作为各高校岗前培训的行动指南[2]。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中明确规定岗前培训的对象为“新补充到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或其他人员,内容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可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或讲评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毕业生,可免修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

2 岗前培训的体会

岗前培训,使我们得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学资料准备、教学评估、奖惩机制,学习学院教育与教学管理规定,吸取优秀教师教学方法、讲课的艺术性、课件制作(讲义的编写)、与学生的交流等内容的教学经验。

通过培训,在以下几方面有待于我们新教师不断提高。

2.1 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自身素质,不仅直接决定教师本人能否适应时代要求,更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刚离开家庭、父母怀抱,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成长的青少年。因此,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这群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谨记“为人师表”。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责任感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这不论是对于高校教师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培养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当代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包括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因此,教师师德修养,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3~4]。

2.2 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教师——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本身应全面、深入地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应是一片海洋,方能具备灌注祖国的栋梁,使他们茁壮成长的资格。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应当做好时刻学习的准备,充实自己,了解学科前沿,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2.3 团结协作,携手共进

在团队中,要有团队意识,善于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整体前进步伐。认识到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位价值,要学会欣赏别人,包容别人,从团队中汲取养料,懂得借助团队之力,站在“众人”的肩膀上。青年教师要学会借助学校为老师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对自我发展设定目标,在自我剖析中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在自我反思中完善自我,特别是珍惜每次给予的机会就显的尤为重要[3]。

3 岗前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

新教师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足,对合格的高校教师标准及必备素质的认识十分模糊。岗前培训无疑是提高和学习的机会,是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相关知识及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最佳学习途径。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为走上教学岗位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但目前岗前培训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如下。

3.1 青年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岗前培训的初衷和内容非常好,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岗前培训是一种形式。因此,需要学校充分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更正新教师对岗前培训的认识。

3.2 岗前培训的形式和考核机制

岗前培训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内容丰富,但培训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培训教师只能根据相关资料重点讲解,很难具体展开讲述,侧重于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因此,适当增长培训时间,减少“灌注式”、“独白式”讲授,增加教师与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充分体现教学实践这一特点,使学员完全掌握其精髓,灵活运用,完全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好书,育好人,更要为人师表。这是党和国家及广大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l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Z].

[2]曾凤玲,黎辉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创新实践与问题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3):91-93.

[3]黄健花.浅谈岗前培训中对提高新教师素质的几点体会[J].职业教育,2009,28:40.

篇5: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您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考点:(1)教学能力问题,尤其是教学设计、演讲能力;

(2)教学监控能力失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3)应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理论。解题思路:

(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识不足。专业教学专家:高校教师既是专业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又是本专业的教学专家。

②是教学监控能力失败。(2)如何帮助他改进教学:

①提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的认识。

②增强大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帮助他提高教学监控能力,这位教师要探讨教学理论,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方法。

2、一位教师只顾上课教学,不与学生交往。这种做法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错在哪里:

①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认识不到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大学生交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②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己对胜任教学工作能力的判断或估计;

③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差。教学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怎样改正:

①提高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途径和方法:观摩、座谈、研讨;利用反馈;现场指导等。

③增强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考点:(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威信;(4)教学机智中的及时发现异常现象;(5)应用课堂教学或课堂管理理论。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起哄的原因:

①教师威信差;

②教学效能感低下;

③教学监控能力不足;

④在教学中缺乏教学机智,没及时发现异常现象。(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增强自己的教学效能感;

③加强教学监控能力;

④强化自身教学机智,及时发现课堂异常现象。

4、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解题思路:

(1)简单分析学生集体罢课的原因:

①大学教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缺位。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优秀教师要具有的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

②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重点放在怎么办上。

①大学教师要增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②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学监控能力。

③学会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反应和突发事件作出敏感反应和果断处理的能力。

5、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怎样改正? 解题思路:

(1)分析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①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认识问题。应该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②师德师爱问题。师德是教师的品德,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有理智、有责任、有境界的崇高职业情感。

③缺乏自身责任感。(2)怎么改正:

①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向学生赔礼道歉,征得他的谅解。

②提升自身受到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影响力,③增强师德师爱的责任感,教书育人。

第三章

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考点:

首先,教材P78例题1有解析;

其次,P70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也可加上发现学习(P60)

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介绍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两节课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很认真,这种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吗? 考点:这道题可以按照是“填鸭式”教学和不是“填鸭式”教学两个方面来作答,最好是按前者来回答,能做到自圆其说。

(1)是填鸭式教学。参照教材P67关于填鸭式的教学内容,结合P70例题3来作答;即结合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二者优缺点评价。

(2)不是“填鸭式”教学。答题要点参考第六课堂教学中的一、讲授教学的优点来答,用教材P67关于填鸭式的教学内容作肯定回答。

3.某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应用了什么学习理论? 考点:(1)自主学习理论;(p79)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p60)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某大学新生只是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娱乐休息,这种学习方式可行吗?怎样改进? 考点:(1)P79 自主学习策略;(2)P92 资源管理策略;

2.某理科大学生课外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课堂却打瞌睡,这种学习方式好吗?怎样改进? 考点:(1)参考教材P69例题1;

(2)P79 自主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3)P145 大学课堂教学的优点。

3.某大学生为考”托福”,采用”撕词典”的方式强记英语单词,这种策略可行吗?为什么? 考点:(1)教材P93例题1;英语学习不能单纯靠死记硬背;

(2)学习策略理论。

4.某些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前集中时间”突击”,这种应试策略对吗?怎样改进? 考点:(1)这种应试策略是不对的;

(2)P91—P93元认知策略(时间计划);

(3)P92—P93资源管理策略;要合理分配时间,掌握自主学习理论。

第六章

1.某大学教师遇到自己不愿意讲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堂讨论,这种教学错在哪里? 2.某大学教师因事拖延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两个月后才反馈作业评语,这种做法错在哪里? 3.某大学教师课堂上不管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只管教学.这种做法错在哪? 答题思路:

(1)P149——P151 大学课堂教学管理问题;

(2)P145 讲授教学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容易使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使学生精神溜号;教师容易疲劳。

(3)大学教师的角色的缺位。

4.某大学教师只管课堂教学,课后没有个别辅导和答疑,这种做法错在哪里? 答题思路(教学答疑与个别辅导)

一、个别辅导的作用 1.解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 2.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主动关心个别学生

二、作业反馈 1.尽可能及时反馈

2.充分肯定学生作业的优点 3.指出缺点和不足

4.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意见 5.提出可行的可实现的要求

第九章

1.一名沈阳籍大学新生到上海的一所大学读书,所在寝室的其他7名同学都是上海人,这种住宿安排合适吗?(参见书上P221案例1:属于大学新生对新的环境的适应问题。)

2.怎样辅导失恋的女大学生?(参见书上P233案例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中的挫折。)

3.一名大学教师与一名大学生产生了误解,学生很担忧,教师发现后应该怎样解决?(P222人际交往;教师角色)4.大学新生军训的心理意义如何? 5.怎样辅导多次工作应聘失败的大学生?(考点:P236—237就业指导,即进行择业心理调试,并辅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

怎样才是一堂好课

1.80%的学生达到80%的具体目标;

2.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 3.目标、策略(方法)、练习与测试对应匹配; 4.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

5.学生参与度大,师生/生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里有心理安全感及心理自由感; 6.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

7.教学富有吸引力,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二、备课的要求(一)备教材

1.认真钻研教材。

2.研究教材的步骤:(1)浏览全套教材(2)通读某一册教材

(3)细读某一单元的教材(4)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5)精心组织教材、处理教材(6)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二)备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专家们调查结果显示:①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②学生课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③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三)备教法、学法

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篇6: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光以学生为主,到时候老师还怎么样来教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而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昧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所谓以学生为本,我想,强调的应该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

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大多数的职业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对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明确其职业性质,才能落实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有关的待遇。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师职业更不例外。教师到底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作为公务员)对待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显著特点是有具体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上述国家,必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为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干部”对待的。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师列为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众向往的职业。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地位高,社会影响大,所以限制也较多,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作为教师,不准有反政府的言论;禁止教师集体和政府进行谈判;美国虽然比欧洲宽松一点,但教师和政府谈判只限于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

定教师不能罢工,等等。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的公职人员性质,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问题,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对象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因此,要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谈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劳动成果的测定比较复杂和困难。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相比较更困难。教师的这些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劳动的自觉性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职业道德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上一篇:电气技术员考核细则下一篇:小学招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