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方法

2024-07-08

微生物检测方法(精选8篇)

篇1:微生物检测方法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3)菌落计算:

a)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a)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 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3)采样注意事项: 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 3.2.2 细菌·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 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此液为1:10稀释液。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3.2.2.1 细菌总数:

(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3)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3.2.2.2大肠菌群:(1)平板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c)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d)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2)试管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BGLB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c)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定性检测

a)取1ml 稀释液注入灭菌的平皿内,倾注15-20ml的B-P培养基,(或是吸取0.1稀释液,用L棒涂布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放进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2小时。b)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1个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

c)结果报告:B-P琼脂平板的可疑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为阳性,即报告手(工器具)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2)定量检测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含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肉汤管于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划线接种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置36℃±1℃培养45~48小时。

c)从B-P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或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6℃±1℃培养20~24小时。

d)取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e)报告结果:根据凝固酶试验结果,查MPN表报告每25 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值。

3.3工厂环境中病原体的检测计划与方法

检测计划: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工厂应该对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评估,检测项目包括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微生物,化验室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生产场所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地面、下水道、排水沟、墙壁、天花板、设备框架、运输的支架,冷藏装置、速冻机、传送带、设备的螺丝、维修工具等部位。当某个点检测到病员微生物时,应该对环境中的相似点加大检测频率;在把所有的预定点检测完后,应该对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下一次环境检测循环过程中加强检测容易出现病原体的环境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检测频率: 每月两次,每次每个区域至少选取5个检测点,分别进行检测。

3.3.1 环境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3MTM PetrifilmTM 环境李斯特菌的测试片)3.3.1.1 用涂抹棒,海绵或者其他采样设备收集环境样本。

3.3.1.2 将收集的样本添加10毫升灭菌的缓冲蛋白胨水,将样本与缓冲蛋白胨混合1分钟,将样品置于室温(20-30℃)1小时,最久不超过1.5小时,以修复损伤的李斯特菌。3.3.1.3 将测试片放在平坦处,掀起上层膜。

3.3.1.4 用移液器垂直滴加3毫升样品到下层膜中央,将上层膜缓慢盖下,以免产生气泡。3.3.1.5 轻轻将塑料压板放在位于接种区上层膜上,不要压,扭转或者滑动压板。提起压板等至少十分钟,以使胶体凝固。

3.3.1.6 将测试片透明面朝上,可叠放至十片,在37℃±1℃培养26-30小时,可以用标准菌落记数器或者其他光学放大器判读,不要记数圆形轮廓上的菌落,因为他们不受选择性培养基的影响。

3.3.1.7 对于定性检测,根据紫红色菌落是否存在,结果记为检出或者未检出。3.3.2 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3.3.2.1采样地点: 选取采样点时因尽量选取微生物容易滋生的地方 冷冻车间

FD车间

东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墙壁、地面

卸料间 墙壁、墙角、地面、天花板、物料车表面

东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暂存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墙缝

西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地面、墙壁、排水沟、排水沟出口

挑选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垫板

西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包装室

墙壁、地面、天花板、金探传送带表面、落地料存放处

3.3.2.2 操作步骤

3.3.2.2.1采样应在生产开始后进行,用已浸润过的棉拭在选定的被测表面旋转涂抹约100cm2的面积,然后将棉拭放回涂抹试管并盖紧。3.3.2.2.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每5个点混合成一个样品, 登记编号,按照SN0170-92标准及时检测,若有阳性结果出现,应逐步对所混合的每个点分别检测。

物体表面涂抹菌落总数计算方式:物体表面细菌总数(cfu/c㎡)=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根椐GB15979-2002《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标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 1 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 500 cfu/m3。2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人员和环境卫生检测方法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

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

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 2采样及检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土温80和0.3%卵磷脂;对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W/V)土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的理论模式依据是:100CM2的面积上10MIN降落的菌落数, 等于1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总数.系数50000基于上述假说和单位换算而来.细菌总数(CFU/M3)=5/10T*100/A*1000*N=50000*N/AT

5/10T:实际放置了5MIN;

100/A:A单一培养皿面积;

1000:1M3=1000L啊,换算成m3

1、空气细菌落菌数单位既然是cfu/m3,那采样时应该还要记录放置平皿的高度。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罐头行业有个标准如下:

落下菌数

空气污染程度

评价

30以下

清洁

安全

30~50

中等清洁

50~70

低等清洁

应加注意

70~100

高度污染

对空气要进行消毒

100以上

严重污染

禁止加工

3、是否可根据企业相应的加工产品微生物指标进行自行制定?

篇2:微生物检测方法

摘要:微生物污染对飞机燃油系统的危害主要包括腐蚀设备、阻塞过滤器、干扰仪器仪表等.对现有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综合应用各种方法的建议,对于尽早发现微生物问题,保证航空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作 者:崔艳雨 陈世 作者单位:崔艳雨(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

陈世(中国民航大学人事处)

篇3: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进展

食品亦和水及空气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是人类生命的能源。食品卫生与人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而且还要求卫生经济, 因而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测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测就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它与食品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关系甚为密切, 与传染病学、免疫学、病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也有一定的联系。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它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其次,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 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 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 为各级政府对食品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的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再次,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 可以有效池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 避免经济损失, 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的意义。

我国目前各地的食品化验室及卫生防疫机构所应用的常规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标准平皿茵落计数法、大肠茵群乳糖胆盐发酵法和某些病原茵的检测方法, 存在操作繁琐、费时、手工操作、卫生指导反馈馒的缺点, 给商品生产和流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微生物检测方法

1、传统理化检测

传统理化检测主要包括形态检查和理化方法。形态检查是通过菌落形态或借助染色和显微镜结构特征不同的细菌鉴定区分的方法。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 , 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他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微生物检测种常用的生化反应应有:糖酵解试验、淀粉水解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靛基质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试验、尿素酶试验、氧化酶试验、硫化氢试验、三糖帖试验等。这些生化试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灵敏性较高, 但涉及的试验较多, 操作繁琐, 需要时间较长, 而且要有大量人员参与。

2、微量生物化学反应系统

微量化学反应系统是由10—24项生化指标组合而成, 通过对结果的判断, 得出了3—7位数据, 查阅编码手册得出相应的细菌名称, 与计算机联合使用, 则会跟迅速、简便、快捷。根据鉴定细菌的不同功能, 微量生化反应系统常用者分为以下几种:

(1) 鉴定肠杆菌科用的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2) 鉴定非发酵菌用的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3) 鉴定葡萄球菌用的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3、PCR技术

PCR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 又称为基因的体外扩增法。我们可以利用PCR的精确、微量的有点对某些微生物特异基因进行扩增, 一确定食品中是否受到某些微生物的污染。Uyttendaele等用PCR技术成功的检测到牛肉产品中的大肠杆菌的污染。卢卫红等建立了一种PCR反应体系, 能快速准确的检测水产品、牛肉制品和奶制品中是否被致病性小肠耶尔森氏菌所污染。

4、核酸探针技术

核酸探针技术又称基因探针技术或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他是在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其原理是两条不同来源的核算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 就能够特异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据此, 可相似已知的DNA或RNA片段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 (如:同位素标记, 生物素标记等) 使之成为探针, 用以检测未知样品中的是否具有与其相同的序列, 并进一步判定其与已知序列的同源程度。该极速已被运用于检测食品中一些常见的病原菌, 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5、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 即通过缩微技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片、玻璃片或陶片等固体相密质载体上, 形成生物分子点阵, 在待分析样品中的生物分子与生物芯片饿探针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后, 对作业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微流体芯片, 则是将整个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 从而实现对DNA、RNA、多肽、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成分进行高通量检测, 它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许多分析步骤, 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 使样品检测、分析过程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Appelbaumll在对几种细菌进行鉴别时, 设计了一种鉴别诊断芯片, 一方面从高度保守基因序列出发, 即以各菌种见得差异序列微靶基因;另一方面, 选择同种细菌不同血清型所特有的标志基因将靶基因固着于芯片表面, 同时, 还含有细菌所共有的16Sr DNA保守序列以确定为细菌感染标志。Keramas等人利用基因芯片能直接将来自鸡粪便中的2种十分相近的Campylobacte菌和C a m p y l o b a c t e j e j u n i和Campylobactecoil检测并区分开来, 而且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专一性强, 这给诊断和防治禽流感疫情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6、即用型纸片法

perrifilm TMPlate系列生物测试片, 可分别检测菌落种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由RCPScientific Inc公司开发上市的Regdigel系列, 除上述项目外还有检测乳酸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的产品, 这两个系列的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如用大肠杆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 操作简便、快速、省料, 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 已经被列为国标方法。使用时应正确掌握操作技术和判断标准, 从而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霉菌快速检测纸, 应用于食品检测中的霉菌具有操作简便, 仅需36℃培养, 不需要低温设备;快速, 仅需2天就可观察结果, 比现在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了3—5天,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纸片法与国标法在霉菌检出率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菌落典型、易于判定。纸片荧光法利用细菌产生某些代谢酶产物的特点而建立的一种酶底物反应法, 将荧光产物在365nm紫外光下观察即可。同时, 纸片可高压灭菌除了, 4℃下保存, 简化了试验准备、操作和判定。

三、小节

食品检测有别于其他产品检测, 它对检测人员只是的全面性有更高的要求, 任何方面的只是欠缺都可能是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每种检测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如有的技术经济适用, 蛋准确度受限;有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但目前还不能普遍运用;有的技术简便快捷, 但成本比较高;有的技术对实验有特殊要求。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悬着适宜的技术。

摘要:近年来, 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食品污染备受重视,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准确、省时的快速检测方法, 对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的综述了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方法,进展

参考文献

[1]卿柳庭、屈小玲:《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 1999, 19 (11) :22-23.[1]卿柳庭、屈小玲:《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 1999, 19 (11) :22-23.

[2]卢卫红、付力、郑琦等:《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6, 25 (6) :1-4.[2]卢卫红、付力、郑琦等:《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6, 25 (6) :1-4.

[3]唐漪灵、郭奕芳、吴翊等:《Petrifilm纸片法和国际法检测奶制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 10 (3) :325-327.[3]唐漪灵、郭奕芳、吴翊等:《Petrifilm纸片法和国际法检测奶制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的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 10 (3) :325-327.

篇4:微生物检测方法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分离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方式

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不断发展,不论是伪固定相技术还是如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都是通过相辅相成分离原理完成日常工作的,是一种最基本的色谱以及电泳机制形式。毛细管电泳代指在高压场驱动力条件作用影响下,将毛细管作为主要通道,根据样品分组情况而实现的一种分离技术形式。CE和传统平板电泳工作模式相比,不仅分离柱效比较强,而且分析速度也比较快,整体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分析对象也相对比较广阔。毛细管电泳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功应用到各种食品微生物分析检测当中,和CC以及HPLC等方式相比,处理起来更加简单,而且无需提取物,速度更快。CE可以将细菌当成离子来处理,而且细菌在特定条件下,表面的基团会受到电离状态以及双电层厚度等方面的影响,不论是离子强度还是温度阐述函数,都可以通过优化参数的方式来分离不同细菌种群的。CE的理论指出,分离柱效会随着样品分子的扩散系数或者是分子量的不断提升而发生改变,这也代表了CE在细胞分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分别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以及毛细管凝胶电泳等形式,单独培养纤维单细胞菌,对根癌土壤进行分离处理。混合菌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之后,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收集。从整体情况上来看,经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之后的不同菌纯度都在90%以上。

CE将细菌表面特征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所以CE是可以反馈出细菌特征信息的,比如表达产物表面累计程度等。不同的发育阶段菌体细胞对应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峰,并且绝大部分细菌在受到电泳的影响之后还是可以继续保持活体状态的。活体状态的在线监测也可以为当前微生物分析工作提供许多切实可行的分析方式。

经过总结近期来的工作情况发现,蓝细菌是导致饮用水出现毒性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对蓝细菌毒素进行检测和鉴定的方式来评判饮用水安全性。EC可以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以及毛细管等速聚焦电泳等,对饮用水中的各种蓝细菌毒素进行检验。

毛细管电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离技术,对蛋白质以及多肽、生物分子的探索也已经得到了相关人员的肯定。在毛细管的两侧位置增加高电压,通过EOF对其进行处理。作为推动力的一组,工作你人员可以根据样品不同组别的情况,在固定相以及流动相间分配系数差异,并且在电场当中控制迁移速率。利用不同迁移速率来实现微分离,是一种将高效液相色谱与高校毛细管电泳相互结合的工作技术。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可以打谱液相色谱当中存在的压力流问题以及流速问题,同时还能控制峰扩展。峰扩展和溶质扩散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方式来获取一些和毛细管电泳水平高柱效相同的结果,还可以具备液相色谱选择性特点。CEC通过高压直流电源来代替高压泵进行工作,并利用电渗流等实现流向的驱动。流苏在管中不会呈现抛物轮廓,而谱带的宽展效应是比较小的,这也是导致CEC比HPLC柱效高的原因之一。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效率。上文分别从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分离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方式两个方面,对工作模式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日后工作参考,促进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

篇5:微生物检测方法

随着我国动物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动物传染病逐渐呈现出非典型性症状和混合感染的征状日趋严重,许多病例仅靠临床和病理诊断很难进行确诊,而实验室检测已逐渐成为动物病原微生物确诊的依据。目前,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本文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简要的概括,为实验室诊断的初学者提供一些参考。1 病原学检测 1.1 涂片镜检

对于送检样品首先一般要进行涂片镜检,首先将样品涂片,然后根据临床诊断疑似感染病原情况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美蓝染色、姬姆萨染色和抗酸性染色法等,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形态,得出初步的结论。对于疑似的病毒性感染需要进行电镜观察,电镜是以电子束来代替可见光束,观察物体时,分辨率就没有波长要在可见光谱之内的限制,因此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都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病毒颗粒极其微小,在17-300nm之间,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只有电镜才可以发现其形态。1.2 分离培养

病原分离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应用较广泛的方法,细菌、真菌、螺旋体和支原体需要将样品处理后接种到其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划线或涂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其生长形态、生化特性作出鉴定。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则需要将样品接种到鸡胚或特定的细胞分离病毒,通过病变情况鉴定病原。分离培养需要的时间较长,且分离的病原可能不是致病主要因素,但是它是病原微生物的基本鉴定方法,是病原学检测的基础。1.3 动物接种

将样品处理后或分离培养的病原根据其不同的特性接种对待检病原敏感的实验动物,通过观察其是否发病和发病症状来进行判断,甚至还可以对发病实验动物继续分离培养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 2.1 PCR

多聚酶链式反应,是目前病原检测的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敏感性的特征,即使少量的感染也可以检出,同时该方法也是许多其它检测方法的基础。其原理是将样品的基因组DNA提出,在加热条件下,DNA双链变性分离为单链,加入合成的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在合适的温度下和耐热聚合酶的作用下引导DNA的合成,循环重复后即可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经电泳可以检测。RNA病毒需要提取的是RNA,反转录生成DNA后再进行PCR,即为RT-PCR检测。目前,PCR技术发展已日趋完善,像实时荧光PCR、套式、多重、降落PCR已逐渐成为实验室常规检测手段。2.2 核酸杂交

核酸杂交技术是较早的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首先从样品中提取核酸(DNA或RNA),将此核酸进行变性处理后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带有特殊标记物的探针,利用碱基互补原理结合并固定探针,借助探针上标记的物质可以了解到是否有探针,甚至有多少探针被固定上去,再由此推知样品中是否含有、甚至含有多少病原微生物。根据杂交核酸的不同,又可分为Southern印迹法(检测DNA)及Northern印迹法(检测RNA)。此外,斑点和原位杂交也是常用病原检测技术。2.3 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病原检测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微型化、集约化、标准化高通量的的特点。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量相似病原的基因保守片段的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或其PCR产物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特别适合数量较多的样品的鉴别诊断,在规模化养殖生产中非常具有应用前景。2.3 序列测定

序列测定耗时较长,但是比其它方法更为可靠,是确诊的依据。测序分为全序列测定和保守区域的测定,全序列测定主要是一些核酸序列较短的病毒,但有时为了对病原进行序列分析,有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进行全序列测定,但耗费巨大。3 血清学诊断

机体受致病病感染后,其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用已知的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一般采取动物的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血清学诊断。

3.1 ELISA 又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最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于病原检验的ELISA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原、捕获包被法测抗体和ABS-ELISA法。3.2 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是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补体无特异性,能与任何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引起反应。如果补体与绵羊红细胞、溶血素的复合物结合,就会出现溶血现象,如果与病原及相应抗体复合物结合,就会出现溶菌现象,而补体不单独和抗原或抗体结合。如果出现溶菌,是补体与待检系统结合的结果,说明抗原抗体是相对应的,如果出现溶血,说明抗原抗体不相对应。该方法虽操作复杂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测出少量抗原和抗体,所以应用范围也较广。3.3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的原理与简接ELISA的原理相似,只是用荧光素替代酶标记抗体,主要是用来检测组织中的病原。首先将组织制成切片,加入能与待检病原进行反应的特异一抗,再加入荧光二抗,通过荧光显微镜就可以观察病原感染情况。以前制约免疫荧光方法使用的环节是荧光显微镜的数量太少,但随着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显微镜已成为实验室里不可缺少的仪器。3.4 免疫胶体金

篇6:微生物检测方法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班氏试剂——斐林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④O2——余烬复燃

⑤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⑥染色体、醋酸洋红溶液——龙胆紫 ⑦DNA——二苯胺试剂 ⑧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⑨酒精——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隔水加热——酒精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⑾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2.斐林试剂、班氏试剂与尿糖试纸

这三种物质均可用来检验含醛基的有机物的存在,在医学上用来检验糖尿病,其原理均是利用了Cu2+的氧化性把醛基氧化,但成分略有不同:

斐林试剂:即硫酸铜、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组成的蓝色混合溶液。分为斐林试剂A和斐林试剂B,A为CuSO4溶液,B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溶液,使用时将A、B等体积混合即成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即硫酸铜、碳酸钠和柠檬酸钠组成的混合液,又叫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它与醛反应的结果是与斐林试剂一致的,只是比斐林试剂更稳定,所以在临床化验中更常使用。

尿糖试纸:又叫硫酸铜试纸,呈白色,带蓝色斑点,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测试。每片含硫酸铜20毫克,枸橼酸毫克,碳酸钠80毫克,氢氧化钠235毫克。尿糖试纸法快速、方便,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将试纸条放在尿液中浸湿,一秒钟后取出,在一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尿糖阳性的程度。300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

不同点: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4.苏丹Ⅲ染液与苏丹Ⅳ染液的比较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篇7:微生物检测组长简历

工作经验

/6 – /4:XX有限公司[10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篇8: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 食品安全事故屡次受到曝光, 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也给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每年都会出现食源性疾病死亡的案例。这是一种通过病毒微生物导致的人体病变, 微生物污染的环节有很多, 例如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感染。由此可见,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微生物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食品微生物的分类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非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类微生物

此类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病毒类, 分类上来说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真病毒, 另外一类是亚病毒。前一类主要指那些计生在活细胞上的病毒。真病毒的组成主要有核算和蛋白质。举例来说真病毒主要有肝病毒、艾滋病毒等。而另一个亚病毒基本组成单位还是核算和蛋白, 包括像拟病毒和朊病毒。

原核细胞类微生物

此类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包括了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细菌很小想要观察到必须借用1000倍以上的显微镜。放线菌外形呈丝状, 它的营养供给全部靠菌丝, 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它又被称作是蓝绿藻, 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支原体是一种小型的原核生物, 支原体致病性比较强, 肺炎性支原体和许多疾病支原体都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真菌细胞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大多是对人类生产或者生活有益的微生物。例如酵母菌, 它是单细胞微生物, 可以对糖类进行发酵, 同时也是最低等的微生物。例如制作面包和馒头的酵母菌, 能使面包松软多孔。霉菌能引起物品或者食品霉变的真菌, 通常有单个或者多个核。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常规检测方法

细菌总数的检验

首先对样品进行稀释, 将稀释过后的样品等分过后加入到灭菌的培养皿中, 并且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 放入36 度恒温箱中培养48 个小时, 之后即可数出菌落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测定细菌总数, 例如平板计数法、平板点滴发等, 这些方法所采用的的原理一样, 只是具体操作会有细微的差别。

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大肠杆菌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首先将样品加入乳糖发酵管中, 放入恒温箱中培养24 小时, 如果不产其可以判断为阴性, 如果产气, 就接入伊红美蓝平板中, 放入恒温箱中继续培养24 小时, 之后根据颜色判断为阴性或者阳性, 如果是阴性就计数, 不是的话就能确定为阳性无芽孢杆菌。

快速检测技术

免疫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首先需要装置固定的抗原, 转换器是一种能识别信号变化的装置信号处理装置能把这些光和点信号放大, 并且进行数据收集、显示。这个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与分子的特异结合特性, 产物能通过转换装置输出信号, 从而得到检测的数据结果。例如利用免疫传感器检测沙门氏菌。利用生物传感装置, 根据传感器信号频率能判断沙门氏菌的个数。当仪器进入待测也过后, 仪器与微生物发生结合, 该方法的好处是检测速度快检测针对性强, 检测结果准确。

蛋白质芯片技术

此技术也被称为蛋白质微阵列, 它能利用样品中配基于样品目标分子的特异结合为原理检测微生物个数的方法。国外最先尝试此项技术, 有学者利用此技术制作微接触印刷, 将抗体进行修饰来保持其生物活性, 再把它吸附在玻片上, 通过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进行分析, 制作出了可以检测大肠杆菌的微阵列。这样的阵列检测结果准确, 受其他细菌干扰小。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本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酶能形成结合物, 并且结合过后同时拥有了催化反应与免疫作用, 结合物能吸附在载体表面, 便于检测。例如利用此技术检测食品中沙门杆菌中, 将沙门氏菌的抗体加入到待测也中, 如果待测液中含有这种细菌, 则会与抗体相结合, 形成特定的结合物, 之后利用酶标抗体, 加入底物测定光密度即可知道其阳性与阴性。

结语

上一篇:大型演出活动组织执行方案下一篇:龙抬头祝福朋友圈语句汇总(通用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