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2024-07-25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精选8篇)

篇1: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杨全成2012.08.27

通过这次课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肢体语言和优美语言互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美术课上,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体现。不光要教学生技巧,还要教他们思维。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要让学生多使用美术语言,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互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是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课内外听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本次学习,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美术新课标”心得

李民主2012.08.27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材“应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材结构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美术教材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美术课新标提倡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且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它事物及自己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它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学生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观察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学生在创作式的写生作业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体验美、并且创造出美。

篇2: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美术教师的培训,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菲浅。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学到许多的知识,让我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以下是我此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1.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用真心、真情的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2.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 1 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3.要结合环境和学生的现实进行教学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农村学校中,还应该考虑进去学校本身的实际条件以及学生的现实情况。当前的许多农村学校,其中的学生生源组成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外地生源,而这些外地生的受教育程度不一,素质不一。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一些老师提出的分级作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张作品。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4.要学会欣赏学生,树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发现每一个学生作品中的优点,让学生扬长避短将优点进一步深化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5.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还要多看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本次培训还为我们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与优秀同行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互探讨之余,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厚的应用资源。现在是一个充满挑战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不断丰厚自己的教学技能,竭力使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策略灵活多样。

农村学校由于自身的环境与条件问题,一些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农村学校无法开展。因此如何转变方法在农村学校上好美术课成为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今后开展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次的培训使我在这方面的思考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摒弃很多华而不实的环节而回归原始课堂的真实。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篇3: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关键词: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需要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需要有高效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 因为如果策略或谋划成为习惯, 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 具体的学习方法与个体学习任务相联系, 有较强的情境性, 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 又与一般的学习过程相联系。

(二)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加涅认为, 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记忆, 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 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 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有因果关系, 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三) 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 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四) 主要的学习策略。

1.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其作用仅是保持信息, 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 形成知识结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2. 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

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 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回忆自己的作画思维过程, 找出其中的问题。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 可与别人的作画思路相比较, 体验别人的作画效果。总的说来, 我们画画不仅仅是为完成作业练习, 更是为促进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因此, 绘画练习必须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3. 监控策略

学习者掌握知识是一个任务, 而培养对掌握知识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监控策略, 也叫元认知策略, 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加以修改。

二、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实施

(一) 激发动机, 使学生“想学”。

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 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任务坚持性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二) 加强学法指导, 使学生“会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程序、方式及手段的组合。它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三) 发展元学习能力, 使学生“独立学”。

元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监控。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莫司于1993年提出来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会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 元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四) 营造和谐环境, 使学生“乐学”。

创设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 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外在条件。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 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和谐、愉悦的感受, 并容易产生共鸣, 因为它是一种暗示,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

三、结语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 全社会关注的重心已越来越多地由教、教学者转向学、学习者。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 只有具备独立与自治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够完成教育中的学习任务, 而我国的教育实践也证明, 即使学生在初始阶段不具备独立与自治的学习能力, 通过良好的学习支持也可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 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这对艺术教育的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0, 208.

篇4: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篇5:美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一、强调核心素养

首先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阶段性知识目标,更要深入思考在整个学习阶段中,该堂课能提升学生的哪些素养?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能达到最好效果?知识领域间有哪些联系?又通过什么有效方式更客观、多层面检测学生的学习达成情况。

二、注重学科综合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这些让我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三、提升教师个人的整合能力和转化能力

整合能力指的是教师如何利用唱、听、动、演的结合,给孩子提供空间、资源,来提高我们的课程质量,这就要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在转化能力方面,首先我们应聚焦在作品中心(每一节课都是范例的教学),由此去发现本节范例教学的育人价值,如何开发育人价值,老师们就要学会去转化教学策略,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篇6:美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一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艺术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我们不能只关注本国艺术教育,还要和国际接轨,既有民族也要放眼世界。新课标提到音乐美术仍是艺术教育的支柱,增加看戏剧、舞蹈、和影视学科,丰富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人格魅力。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篇7:美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首先我感受到新课标更为重视整体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教学内容整合为“艺术课程标准”,在这种整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尝试运用多方向的知识技能,来更好的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次,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多元化,“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类涵盖了14向学习内容,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内容,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合起来,将课程内容和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相联系。

最后,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目标,教师自己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按照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音乐学科的综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正面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篇8:美术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 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 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 拓展想象的空间, 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那么,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 同时又保持美术教学本身的学科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中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美术学科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 教学形式的多彩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 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教学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获得最新的美术资源, 并尝试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美术教学, 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情景之中,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 能为学生创设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例如, 在教学《鱼儿游游》这一课时, 我播放了一段动画《海底总动员》片段, 精彩的动画片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在动画片中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和鱼儿们之间精彩有趣的故事。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观察海底世界, 直观又生动, 欣赏完毕, 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 你喜欢它么?喜欢它的什么?从动画片到课题, 从学生的兴趣, 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 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二、将美术与美、社会、环境、科学、文学等方面相结合

例如, 进行美的展示:布置展览会、小小超市、进行服装设计与表演。比如, 举办一次民间玩具展览会, 学生分工合作, 设计民间玩具;根据材料 (纸、泥、竹子、木、布等身边常见的材料) 制作民间玩具;选出自己组内的同学成为“小小解说员”对民间玩具进行解说, 进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看、去想、去玩、去说。在此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获得了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还可以开展集体编写童话故事等活动, 可以用连环画、插图的方式表演自编的童话故事等。

三、将美术与社会相联系

调查自己家乡的历史, 调查当地的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 用报告、画、雕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的结果, 评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并设计新的社区、制作模型等。此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美术形式对最近出现的重大事件做出自己的反应。如, 在《家乡的发展与历史》一课, 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用海报、图片展、文字、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学生在本课活动中, 要经历调查、搜集资料、访问、撰写报告、观察、总结、创作等过程, 这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 再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文字创作、绘画表现上分别挖掘学习潜力。我想,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就能够找到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活动, 加强了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美术与环境

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 创映100年之后居住地区面貌的美术作品等。如, 在《生命之源———水》这一课, 这节课的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宣传保护水的计划, 策划宣传的方向和制作方式。比如, 在水与人类的关系、节水常识、目前水资源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学生会采取收集水的相关资料、制作板报内容, 用画的形式, 用艺术化的小报、宣传册等来诠释如何节水爱水, 通过宣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保护水资源。

五、将美术与学校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探索”活动

学校的主要文体活动有“六一”儿童节、运动会、演讲比赛、朗读比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等, 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 设计与布置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的会场, 为乒乓球赛、跳绳比赛设计海报, 为自己班级加油, 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演出设计道具, 如纸箱可以做成小房子、桌子, 用牛皮纸、报纸可以制作出服装, 用卡纸可以制作面具头饰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 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中, 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上一篇:祝福高考的词语下一篇:平面图式语言小结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