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2024-07-19

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精选9篇)

篇1: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1.《海底两万里》

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摘自原文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的第二部。它以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妙趣横生而著称,100多年来,一直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2.《汤姆·索亚历险记》

法官说:“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想去山洞看看呢,汤姆,这一点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以后谁也不会再在那个山洞里迷路了。”

“为什么?”

“因为两周前我就找人用锅炉钢板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汤姆的脸立刻煞白。

“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有人拿过一杯水,一下子泼在了汤姆的脸上。

“啊,现在没事了。你怎么了,汤姆?”

“哎呀,法官。印江·乔埃还留在洞里呢!”

——摘自原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一部小说,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3.《昆虫记》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的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 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 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 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 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摘自原文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此作品既是一部昆虫学的科普书籍,也是一部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

4.《爱的教育》

“夫人,请将这一点钱和我的行李交给领事馆转送回国去。如果一家平安地都

生存着就好了。在我瞑目以前,总望他们平安。请替我写信给他们,说我一向念着

他们,曾经为了孩子们劳动过了。……说我只以不能和他们再见一面为恨。……说

我虽然如此,却勇敢地自己忍受,为孩子们祈祷了才死。……请替我把玛尔可托付

丈夫和长子。……说我到了临终,还不放心马尔可。……”话犹未完,突然气冲上

来,拍手哭泣:“啊!我的玛尔可!我的玛尔可!我的宝贝!我的性命!……”

——摘自原文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和教育经典,它讲述了师生之爱、同学之爱、家庭之爱,被公认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摘自原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视光明,关爱人生、关爱他人。

篇2: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

——摘自原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被视为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作家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震撼着数代人的心灵。

2.《福尔摩斯探案集》

也许你本身不发光,但你是光的载体。有些人本身不具备才华,可具有激发才能的能力。

——摘自原文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阿瑟·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文坛上脍炙人口的探案名作。其主人公福尔摩斯成为大侦探的代称、众人崇拜的英雄。

世界优秀名著

1.《名人传》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摘自原文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最杰出的传记作品集,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为人类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2.《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篇3: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一、背景知识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一就是为选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经典文学名著选篇”教学中,助读系统蕴含的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名著和感知文本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教材编者必须确保助读系统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客观、正确,对于存有争议的问题要选择学术界相对比较认同的观点,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若背景知识不够客观、精准,那么助读系统在知识层面的局限便会表现出来并不可避免地影响阅读活动。“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正文之前有一段七八百字的序文,编者试图通过这段序文向中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基本概况。笔者认为,这段背景性的文字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1.《红楼梦》究竟有几条主线

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即‘家亡’一线;二是叙述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三是叙述大观园众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人散’一线。”《红楼梦》的主线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宝黛爱情主线说”“家族兴亡主线说”“政治斗争主线说”“双重主线说”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难以让所有的读者信服。所谓主线,即小说的主要线索。什么是线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就小说而言,线索就是小说中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小说中的各个事件连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小说的主要线索(即主线)就是从始至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最主要的事件或人物活动。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家族兴亡,即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的前两回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贾府,但无论是“女娲补天”“眼泪还债”,还是“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其着眼点都在于引出贾家的故事:通过“女娲补天”引出“顽石”这个第三者的视角,并以此来观照贾府的兴亡;通过“眼泪还债”引出贾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贾宝玉(神瑛侍者)和林黛玉(绛珠仙草);又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引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家的故事”。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离散,这一切都是在家族败亡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而且是唯一的主线,小说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所有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在“家族兴亡”这一主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序文所述“《红楼梦》有三条主线”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但此二者却不是贯穿作品的主脉。“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都是在家族败亡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二者可以是小说的两条重要副线,但却不是小说的主线。

2.《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究竟有多少位

本篇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而各自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作《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近人徐恭时历时数年统计出《红楼梦》的人物共计975人。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红楼人物”的具体数量,在笔者看来,这种统计人物数量的做法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小说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诗歌创作的核心旨要又在于意境,所以,《红楼梦》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就人物形象而言,作者主要塑造“意境人物”,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在于创设意境,所以,小说中好多人物的名字会随着意境创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试看以下几个例子:小说第五回作者写到秦可卿房中有一个叫媚人的小丫头服侍宝玉睡午觉,可到了四十六回作者便把“媚人”这个名字改成了“可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作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这种改变提醒读者不要忘了死去的秦可卿;小说第二十一回提到晴雯的嫂子多姑娘与贾琏偷情,可到了七十七回作者又将“多姑娘”改成了“灯姑娘”,“多姑娘”是隐喻此人多情,“灯姑娘”这个名字则是出于意境创设的需要,作者让这盏“明灯”照亮了宝玉和晴雯那种冰清玉洁的关系;赵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叫小雀,可在赵姨娘兄弟去世的时候,作者却把“小雀”改成了“小吉祥儿”,这里很显然蕴含了一种调侃的意味。由以上三例可见,由于《红楼梦》遵循“意境写人”的创作原则,人物的名字作为一种符号性的表征会随着意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其数量是不可统计的,这是由《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序文中所提“《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出场次数较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第二,既然红楼人物的数量不可统计,那么“一百个”是如何得出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教材的编者和使用者深思。

二、解读视角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二就是为选篇提供解读视角。“经典文学名著选篇”往往内蕴丰富,思想深邃,其解读视角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教材编者既要着眼于选篇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介所负载的语文知识,又要着眼于选篇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价值所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为阅读主体提供相对开放、多元的解读视角,这样才会避免阅读空间的窄化与认知层面的局限。《情真意切释猜嫌》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在开篇之前编者写下了这样一段引言:“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好像一对情敌,互相敌视。其实并非如此,在坦诚的对话中,两个人最终情深如姐妹……”很显然,这段引言是教材编者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解读视角,即在课文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通过真诚的对话,冰释前嫌,成为挚友。笔者认为,编者提供的这一解读视角无可厚非,但思之再三,又觉得这一解读视角过于单一。如果将这篇课文回归原著,我们会发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解读视角是多元化的。

1. 提示读者黛、钗矛盾完全化解

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金兰”一词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是指契合的友情,深厚的情感。在这一回中,“金兰”喻指黛、钗之间的关系发生质变,此前的种种矛盾,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在此回之前,黛钗之间始终存有误会、分歧和矛盾,第八回和第三十回均正面描写了黛钗之间的矛盾,可到了四十五回,宝钗探望病中的林黛玉,二人通过谈论病情和真诚的对话,终于消除了分歧,成为挚友。因此,“黛、钗矛盾化解”确为本篇的一个重要解读视角。

2. 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大段的文字描写黛钗二人对病情的谈论,而且特别提到黛玉的病情难缠,“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也不是常法。”《红楼梦》前八十回正面描写黛玉病情有三次,即二十八回、四十五回和五十七回,其目的是让读者看到黛玉的病情在不断恶化,进而揭示八十回之后贾府诸人“弃黛娶钗”的一个原因———黛玉多病。我们注意,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健康的薛宝钗和多病的林黛玉一起讨论病情,而此时的林黛玉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给贾府带来的种种麻烦,“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老太太、太太、风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种情节安排其实是暗示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黛玉的病情会更加难缠,贾府诸人也会因此厌恶黛玉。所以,八十回之后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黛玉多病,一边是健康的薛宝钗,一边是多病的林黛玉,贾府诸人的“弃黛娶钗”是一种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就本篇而言,“通过病情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

3. 暴露贾府家族斗争的焦点

前面我们提到,“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主线,作者主要展现了荣国府内部大房与二房、二房中嫡子派与庶子派之间的矛盾。虽然贾府矛盾甚多,但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本篇作者便通过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这个家族斗争的焦点:“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由此可见,贾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趋尖锐,此时的王熙凤、贾宝玉已是众矢之的。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暗示给读者,贾府的家族斗争此时已经接近白热化的程度,这也不妨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解读视角。

经典文学名著的阐释空间是巨大的,单维的解读视角必然会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助读系统要尽量开掘多元化的解读视角。

三、审美视角的局限

“鉴赏作品”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赏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作品美学内涵的审视与品鉴。语文助读系统在为阅读主体提供背景知识和解读视角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审美视角。在本篇的正文之后,编者写下了一段鉴赏文:“两位女主人公却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教材编者提供的审美视角是值得商榷的。

1. 黛钗二人的第一次敞开心扉

前文我们提到,小说的四十五回以前,黛、钗之间一直存有矛盾,到了四十五回二人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之前的矛盾得以化解,因此,教材编者认为本篇是黛、钗二人第一次敞开心扉、展开对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早在本回之前黛钗二人就已经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小说第四十二回作者写道,林黛玉因为在喝酒行令的时候随口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薛宝钗因此对黛玉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劝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站在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对黛玉进了真诚而善意的劝说,这难道不是敞开心扉吗?我们再看林黛玉的表现:“一席话,说得黛玉低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虽然无言,但可以看出她对宝钗说的话欣然接受,更被宝钗光明正大的人格和对自己善意的关心所打动。黛玉终于接受了宝钗的意见,这不也是敞开心扉的一种表现吗?可见,黛、钗二人早在四十二回就已经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了,正因为如此,第四十二回的回题才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即薛宝钗用友善的语言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让林黛玉消除了疑虑。

2. 黛钗融洽的关系是否为作者的理想

编者在这段鉴赏文中提到黛钗融洽的关系是作者的理想,“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作者的理想不仅仅是林黛玉与薛宝钗表层关系的融洽,其深层的用意是通过黛、钗二人表现“美的互补”和“文化的互补”。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孤芳自赏、目下无尘,更多表现了一种“出世美”;而薛宝钗行为豁达、安分随时,更多彰显了一种“入世美”。就文化层面而言,林黛玉代表的是道家文化,而薛宝钗代表是儒家文化,“儒道互补”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所以,本篇中作者在展现黛钗融洽关系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深层的审美理想,即融通儒道两家文化,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正因为如此,小说第五回才提到“兼美”(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这一价值话语。笔者认为,本篇所彰显的作者的理想,并非黛钗二人表层关系的融洽,而是“美的互补”与“文化的互补”。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视域导向作用,如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等等。助读系统要对阅读行为进行引导,这种引导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是多元化的引导。教材编者切不可因为局限于某种阅读目的或“一己视角”,而取代多元化的视域引导。

参考文献

[1]语文.中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梁归智.新评新校红楼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篇4: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一、背景知识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一就是为选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经典文学名著选篇”教学中,助读系统蕴含的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名著和感知文本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教材编者必须确保助读系统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客观、正确,对于存有争议的问题要选择学术界相对比较认同的观点,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若背景知识不够客观、精准,那么助读系统在知识层面的局限便会表现出来并不可避免地影响阅读活动。“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正文之前有一段七八百字的序文,编者试图通过这段序文向中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基本概况。笔者认为,这段背景性的文字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1.《红楼梦》究竟有几条主线

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即‘家亡一线;二是叙述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三是叙述大观园众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人散一线。”《红楼梦》的主线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宝黛爱情主线说”“家族兴亡主线说”“政治斗争主线说”“双重主线说”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难以让所有的读者信服。所谓主线,即小说的主要线索。什么是线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就小说而言,线索就是小说中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小说中的各个事件连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小说的主要线索(即主线)就是从始至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最主要的事件或人物活动。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家族兴亡,即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的前两回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贾府,但无论是“女娲补天”“眼泪还债”,还是“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其着眼点都在于引出贾家的故事:通过“女娲补天”引出“顽石”这个第三者的视角,并以此来观照贾府的兴亡;通过“眼泪还债”引出贾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贾宝玉(神瑛侍者)和林黛玉(绛珠仙草);又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引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家的故事”。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离散,这一切都是在家族败亡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而且是唯一的主线,小说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所有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在“家族兴亡”这一主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序文所述“《红楼梦》有三条主线”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但此二者却不是贯穿作品的主脉。“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都是在家族败亡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二者可以是小说的两条重要副线,但却不是小说的主线。

2.《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究竟有多少位

本篇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而各自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作《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近人徐恭时历时数年统计出《红楼梦》的人物共计975人。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红楼人物”的具体数量,在笔者看来,这种统计人物数量的做法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小说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诗歌创作的核心旨要又在于意境,所以,《红楼梦》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就人物形象而言,作者主要塑造“意境人物”,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在于创设意境,所以,小说中好多人物的名字会随着意境创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试看以下几个例子:小说第五回作者写到秦可卿房中有一个叫媚人的小丫头服侍宝玉睡午觉,可到了四十六回作者便把“媚人”这个名字改成了“可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作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这种改变提醒读者不要忘了死去的秦可卿;小说第二十一回提到晴雯的嫂子多姑娘与贾琏偷情,可到了七十七回作者又将“多姑娘”改成了“灯姑娘”,“多姑娘”是隐喻此人多情,“灯姑娘”这个名字则是出于意境创设的需要,作者让这盏“明灯”照亮了宝玉和晴雯那种冰清玉洁的关系;赵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叫小雀,可在赵姨娘兄弟去世的时候,作者却把“小雀”改成了“小吉祥儿”,这里很显然蕴含了一种调侃的意味。由以上三例可见,由于《红楼梦》遵循“意境写人”的创作原则,人物的名字作为一种符号性的表征会随着意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其数量是不可统计的,这是由《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序文中所提“《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出场次数较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第二,既然红楼人物的数量不可统计,那么“一百个”是如何得出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教材的编者和使用者深思。

二、解读视角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二就是为选篇提供解读视角。“经典文学名著选篇”往往内蕴丰富,思想深邃,其解读视角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教材编者既要着眼于选篇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介所负载的语文知识,又要着眼于选篇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价值所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为阅读主体提供相对开放、多元的解读视角,这样才会避免阅读空间的窄化与认知层面的局限。《情真意切释猜嫌》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在开篇之前编者写下了这样一段引言:“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好像一对情敌,互相敌视。其实并非如此,在坦诚的对话中,两个人最终情深如姐妹……”很显然,这段引言是教材编者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解读视角,即在课文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通过真诚的对话,冰释前嫌,成为挚友。笔者认为,编者提供的这一解读视角无可厚非,但思之再三,又觉得这一解读视角过于单一。如果将这篇课文回归原著,我们会发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解读视角是多元化的。

1.提示读者黛、钗矛盾完全化解

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金兰”一词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是指契合的友情,深厚的情感。在这一回中,“金兰”喻指黛、钗之间的关系发生质变,此前的种种矛盾,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在此回之前,黛钗之间始终存有误会、分歧和矛盾,第八回和第三十回均正面描写了黛钗之间的矛盾,可到了四十五回,宝钗探望病中的林黛玉,二人通过谈论病情和真诚的对话,终于消除了分歧,成为挚友。因此,“黛、钗矛盾化解”确为本篇的一个重要解读视角。

2.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大段的文字描写黛钗二人对病情的谈论,而且特别提到黛玉的病情难缠,“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也不是常法。”《红楼梦》前八十回正面描写黛玉病情有三次,即二十八回、四十五回和五十七回,其目的是让读者看到黛玉的病情在不断恶化,进而揭示八十回之后贾府诸人“弃黛娶钗”的一个原因——黛玉多病。我们注意,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健康的薛宝钗和多病的林黛玉一起讨论病情,而此时的林黛玉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给贾府带来的种种麻烦,“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老太太、太太、风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种情节安排其实是暗示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黛玉的病情会更加难缠,贾府诸人也会因此厌恶黛玉。所以,八十回之后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黛玉多病,一边是健康的薛宝钗,一边是多病的林黛玉,贾府诸人的“弃黛娶钗”是一种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就本篇而言,“通过病情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

3.暴露贾府家族斗争的焦点

前面我们提到,“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主线,作者主要展现了荣国府内部大房与二房、二房中嫡子派与庶子派之间的矛盾。虽然贾府矛盾甚多,但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本篇作者便通过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这个家族斗争的焦点:“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由此可见,贾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趋尖锐,此时的王熙凤、贾宝玉已是众矢之的。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暗示给读者,贾府的家族斗争此时已经接近白热化的程度,这也不妨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解读视角。

经典文学名著的阐释空间是巨大的,单维的解读视角必然会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助读系统要尽量开掘多元化的解读视角。

三、审美视角的局限

“鉴赏作品”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赏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作品美学内涵的审视与品鉴。语文助读系统在为阅读主体提供背景知识和解读视角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审美视角。在本篇的正文之后,编者写下了一段鉴赏文:“两位女主人公却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教材编者提供的审美视角是值得商榷的。

1.黛钗二人的第一次敞开心扉

前文我们提到,小说的四十五回以前,黛、钗之间一直存有矛盾,到了四十五回二人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之前的矛盾得以化解,因此,教材编者认为本篇是黛、钗二人第一次敞开心扉、展开对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早在本回之前黛钗二人就已经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小说第四十二回作者写道,林黛玉因为在喝酒行令的时候随口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薛宝钗因此对黛玉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劝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站在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对黛玉进了真诚而善意的劝说,这难道不是敞开心扉吗?我们再看林黛玉的表现:“一席话,说得黛玉低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虽然无言,但可以看出她对宝钗说的话欣然接受,更被宝钗光明正大的人格和对自己善意的关心所打动。黛玉终于接受了宝钗的意见,这不也是敞开心扉的一种表现吗?可见,黛、钗二人早在四十二回就已经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了,正因为如此,第四十二回的回题才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即薛宝钗用友善的语言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让林黛玉消除了疑虑。

2.黛钗融洽的关系是否为作者的理想

编者在这段鉴赏文中提到黛钗融洽的关系是作者的理想,“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作者的理想不仅仅是林黛玉与薛宝钗表层关系的融洽,其深层的用意是通过黛、钗二人表现“美的互补”和“文化的互补”。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孤芳自赏、目下无尘,更多表现了一种“出世美”;而薛宝钗行为豁达、安分随时,更多彰显了一种“入世美”。就文化层面而言,林黛玉代表的是道家文化,而薛宝钗代表是儒家文化,“儒道互补”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所以,本篇中作者在展现黛钗融洽关系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深层的审美理想,即融通儒道两家文化,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正因为如此,小说第五回才提到“兼美”(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这一价值话语。笔者认为,本篇所彰显的作者的理想,并非黛钗二人表层关系的融洽,而是“美的互补”与“文化的互补”。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视域导向作用,如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等等。助读系统要对阅读行为进行引导,这种引导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是多元化的引导。教材编者切不可因为局限于某种阅读目的或“一己视角”,而取代多元化的视域引导。

参考文献

[1] 语文.中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梁归智.新评新校红楼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3] 梁归智.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篇5: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开头结尾

(一)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 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

(二)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 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三)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四)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 小仲马《 茶花女》

(五)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

——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六)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七)他们走着,不停地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人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着唱起这支哀悼的歌。——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八)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九)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卡夫卡《变形记》

(十)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十一)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这两种特征混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但这张脸上尖尖的下巴和四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的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她们常常用帽子、面纱和手套把皮肤保护起来,以防受到佐治亚炎热太阳的暴晒。——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

(十二)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金锁记》(张爱玲)

(十三)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海明威 《老人与海》

(十四)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十五)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十六)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 卡夫卡《审判》

(十七)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十八)爱玛•伍德豪斯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几种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多21个年头了。——简•奥斯汀《爱玛》

(十九)当我到达小山头上C连的边界时,我停下来回头眺望那片营房,在灰蒙蒙的晨雾中,下面的兵营清清楚楚映入眼帘。我们在那天就要离开。3个月前我们进驻时,这里还覆盖着白雪,而现在,春天初生的嫩叶正在萌芽。当时我就思忖,不管我们将面临多么荒凉的景色,恐怕再也不会害怕那儿的天气比这里更令人难受的了,现在我回想一下,这里没有给我留下丝毫愉快的记忆。——伊夫林•沃 《旧地重游》(二十)这会儿我又一次站在这幅镶着简单画框的小画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动身回家乡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幅小画,好像它能够对我说些吉祥的临别赠言似的。—— 艾特玛托夫 《查密莉雅》

(二十一)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类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锅里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凉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雏鸽,这就用去了他3/4的收入,其余的钱买了节日穿的黑呢外套、长毛绒袜子和平底鞋,而平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穿着上好的棕色粗呢衣。家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20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种地、能采购的小伙子,为他备马、修剪树枝。——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二十二)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莹白

《雪国》(川端康成)

22、《边城》(沈从文)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23、《老人与海》(海明威)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24、《射雕英雄传》(金庸)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那说话人五十来岁年纪,一件青布长袍早洗得褪成了蓝灰色。只听他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连声。唱道: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25、《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26《围城》(钱钟书)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世界名著的经典结尾

(一)我今日所做的事远比我往日的所作所为更好,更好;我今日将享受的安息远比我所知的一切更好,更好。——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

(二)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

(三)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四)我不是邪恶的鼓吹者,但不论我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高尚的人不幸哀鸣,我都会为他应声呼吁。我再说一遍,玛格丽特的故事非常特殊,要是司空见惯,就没有必要写它了。—— 小仲马《茶花女》

(五)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瞅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飞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会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六)万象皆俄顷,无非是映影;事凡不充分,至此开始发生;事凡无可名,至此始果行;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歌德《浮士德》

(七)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八)从这天晚上起,聂赫留朵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境界,还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将来自会明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九)我的理智仍然不可能明白我为什么祈祷,但是我照样还会祈祷;可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什么事情降到我的身上,随时随刻,不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没有意义,并且具有一种不可争辩的善的意义,而我是有权力把这种意义贯注到我的生活中去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十)如果这时,有个小孩子向你走来,如果他笑着,他有金黄色的头发,如果当你问他问题时他不回答,你一定会猜得出他是谁。那就请你们帮个忙,不要让我这么忧伤:赶快写信告诉我,他又回来了…… ——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

(十一)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到过去。——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十二)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十三)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十四)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海明威《老人与海》

(十五)托马斯转动钥匙,扭开了吊灯。特丽莎看见两张床并排挨在一起,其中一张靠着一张小桌和一盏灯。灯罩下的一只巨大的蝴蝶,被头顶的光吓得一惊,扑扑飞起,开始在夜晚的房间里盘旋。钢琴和小提琴的旋律依稀可闻,从楼下丝丝缕缕地升上来。——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十六)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丧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十七)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至死不渝。——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十八)朋友们,我在他的坟墓前向上帝保证:我不会再让家里有一个黑奴,我会想尽办法使奴隶们获得自由,没有人会由于我的意图而离妻别子,飘零异地,像汤姆那样客死他乡。所以当你们激情欢悦的时候,不要忘了汤姆,因为这一切都归功于他那善良的心啊。请照顾他的妻儿来报答他的深情厚谊吧。当你们看到汤姆叔叔的小屋时,要把它看成一块纪念碑,纪念他诚信、忠厚、笃信基督的精神。希望他的精神指引你们去努力、沿循着他的步伐前进。——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十九)多么灿烂的日子。洛丽塔!—— 纳博科夫 《洛丽塔》

(二十)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二十一)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那个人是自己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人们要将他从他所搂抱的那具骨骼分开来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二十二)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三)我只知道我很想念我所谈到的每一个人。甚至老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比方说。我觉得我甚至也想念那个混帐毛里斯哩。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二十四)由于我这本关于唐吉诃德的真实故事,骑士小说将日趋衰落,并且最终将彻底消亡。再见。——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二十五)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亨利・梭罗《瓦尔登湖》(二十六)除了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没有人知道前面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我想念狄恩・莫里亚蒂,我甚至想念我们从未找到的老狄恩・莫里亚蒂。我想念狄恩・莫里亚蒂。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沈从文)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倾城之恋》(张爱玲)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瓦尔登湖》(亨利·梭罗)

篇6:经典文学名著优秀读后感

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在岛上的冒险生活,这看似平静的开局没有延续。故事的一路发展出乎了所有读者的预料,读者被故事的情节所震惊也被故事所揭示的人性面貌而震惊。

岛上的孩子中最突出的要算是十二岁的英国海军司令的儿子――拉夫尔,有着一头耀眼金发的他举止优雅、自信乐观。初至荒岛,半长大的他为脱离了大人的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若狂,与此同时面对大批比自己小的孩子,他吹响了海螺,成为了这群孩子的领袖。延续着文明社会的秩序,孩子们以自己对于民主的理解,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秩序,开始了短暂的和平相处。

然而随着唱诗班在杰克的带领下一次次和野兽进行血腥地厮杀并获得胜利之后,原本不属于这个年纪孩子的本能开始膨胀。人类千年积累下来的社会文明不禁推敲,在数次打猎之后就开始丧失,小岛上的和平也在渐渐被打乱。人类千年的文明可以在瞬间崩溃,因为在它里面,是千年不变的人性。

“海螺”和“蝇王”是文章当中两个相对的意象。海螺能将所有的人汇集到一起。海螺被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出于对吹响海螺人的崇拜,拉尔夫被选为头头,并制定了一个规则,只有持海螺的人才能发言。也许规则在短时间内能够得以执行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刚从文明世界出来的孩子,惩罚的恐惧还在迫使他们遵守。然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蝇王”的神秘出现打破了平静。“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蝇王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象征,那么蝇王究竟是何物?

怀着这个好奇继续阅读,我们发现有一个人也像我们一般在探究这个问题。他是“西蒙”。当感到恐惧的孩子们为“野兽”的事情争论不休的时候,西蒙这个“瘦小却挺有精神”的小孩发现了所谓“野兽大概就是我们自己”的真理,却遭到了众人的唾骂。为了弄清“野兽”的真相,他决定到山顶看个究竟,在中途休息时偶见被当做贡品的爬满苍蝇的野猪头。神情恍惚中,西蒙仿佛看见一个硕大的苍蝇之王对他说明了“野兽”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并预言了他会被众人杀死的下场。到了山顶,西蒙发现大家所畏惧的“野兽”其实是一个飞行员的尸体,于是不顾虚弱的身体下山去告诉大家,却被众人误认为是“野兽”而杀害。

孩子们杀死了唯一一个了解真相的人,西蒙之死也是真理之死。对西蒙的谋杀,是孩子们内心“恶”膨胀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他们道德良知的毁灭。在他们看来,蛇、水中怪兽、空中来的怪兽,甚至他们追逐的野猪,都是“野兽”,他们甚至把已经变得邪恶了的目光投射到西蒙身上,把他也看作是野兽,所以他们毫不顾忌地将西蒙杀死而不感到任何良心的不安。人性的堕落和独立人格的丧失使这群孩子经受了最为深重的打击,野兽“的预言得到了证明。接下去的发展就更像是一部恐怖电影。暴力犹如细菌传染一般在孩子们间蔓延。

随着打猎的进行,杰克带领猎人们跳舞并重复单调的歌词、无法停止的狂欢、西蒙被杀后孩子们集体的舞蹈,都像是宗教早期的萌生。人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中,产生本能的恐惧,从而祈求通过对动物以及未知事物的崇拜来祈求自身的平安。

哲学家告诉我们,人性在本来不可分的意义上统合以下三重属性。即: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这篇小说也被很多读者认为是在崇尚”性本恶“的理论,开始在我看来不过是告诉人们适者生存的规则罢了。打猎、吃肉不过是人们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追求。

篇7:人生必看的中外经典名著排名推荐

学无止境的人生一定非常充实。在这一点上,孔子可以说一辈子以身作则。我们阅读《论语》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听到一种声音在对我们说:“学而时之,不亦乐乎。为何不能更加投入一点呢?”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海无涯,亦无止境,且所学有时候还会淡忘。对上进心强的人来说,这种紧张感能够化作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而对那些满足于低水平的懒惰者来说,就不会有这种紧张感带来的阳光感和霸气。 学不是什么乂务,而是一种权利。如果觉得上学没意思而且讨厌学话,一切都等于无意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把学视为一种享受,属于一种精神方面的技能,如果我们趁着自己年轻锤炼并养成了这种精神技能,我们就获得了足够一辈子享用的前进动力。 《福翁自传》 福泽偷吉 像《福翁自传》这样既有趣味又励志感人的好书,实不多见。日本人的自传当中,我首推它是最高杰作。 展卷阅读,仿佛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福泽谕吉先生阳光明快的感觉,吹进了我们的心田,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敢于挑战的勇气。“我能行!不必畏畏缩缩的,谁怕谁啊!” 福泽谕吉最讨厌两种事情。一是人世不公平,二是为人卑屈。他力倡言论自由和普及教育,将日本引向了一个没有压制的、个人能力可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每一位国民都能够无所顾忌地挑战各自的目标。

篇8:世界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排名

作者:〔美〕克里斯·柯尔弗

译者:钱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定价:39.80元 (全两册)

美国当红小生克里斯·柯尔弗 (Chris Colfer) 的畅销童话《The Land Of Stories》系列丛书, 中文版《异世界童话之旅》日前由凤凰联动策划出版。该系列从第一册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位置, 系列丛书还荣获全美最佳教育出版物金奖, 并已在16个国家出版畅销, 被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儿童文学新经典。

不会写小说的演员不是好编剧

克里斯·柯尔弗作为美国当红小生, 可谓是好莱坞里最才艺双全的明星之一, 不仅能唱能演会编剧, 还是一位小说家。1990年出生的克里斯·柯尔弗凭借热门美剧《欢乐合唱团》正式出道, 他在剧中饰演了能唱会跳的瓷娃娃“科特”一角, 精湛的演出不仅为他赢得了大量粉丝, 还让他成为2011年第6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的电视类最佳男配角得主, 并两次获得艾美奖提名;其监制、编剧以及领衔主演的独立电影《命中雷霆》在美国也广受好评。

2011年, 克里斯 · 柯尔弗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最具影响力1 0 0 人;2013年至2015年, 他蝉联三届美国人民选择奖。

对于创作童话小说, 克里斯·柯尔弗透露, 他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萌生出创作这本小说的想法。如今梦想成真, 丛书畅销16国, 广受好评, 相信克里斯·柯尔弗下一步会把它搬上大荧幕。

极致诚挚和极致顽皮的结合

克里斯·柯尔弗著有一系列畅销小说, 包括《命中雷霆:卡森日记》《异世界童话之旅:许愿魔咒》《异世界童话之旅:女巫归来》《异世界童话之旅:格林警告》《异世界童话之旅:王国之上》等。

《异世界童话之旅:许愿魔咒》是克里斯·柯尔弗2012创作出版的第一本童话故事书, 并且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位置, 也被评价是极致诚挚和极致顽皮的结合。

书中主人公艾利克斯和康纳这对孪生兄妹, 妹妹艾利克斯酷爱童话, 充满灵气, 哥哥康纳顽皮好动, 满脑子奇思妙想。在他们12岁生日那天, 收到了来自祖母的生日礼物——一本古老的童话书。兄妹俩跌入童话书中, 穿越到了童话王国, 一个童话故事还在继续的世界。

为了回家, 兄妹俩开始了童话王国大冒险, 他们遇见了众多从小熟知的童话人物。在这里你会知道灰姑娘有了女儿, 还会一起探究为什么白雪公主的继母要迫害她, 原来他们每个人身后, 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兄妹俩能够激活传说中的许愿魔咒平安回家吗?这次童话王国之旅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成长经历?神秘的童话大门就此开启!

童话也是写给成人看的

近期热映的电影版《小王子》让很多成年人又回到了那个温暖的童话世界, 书中的童真、哲理和趣味让这部薄薄的书成为了不少成年人心中的“羁绊”。列宁说过:“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其实很多时候童话也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在《异世界童话之旅》中我们会看到陪伴我们长大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还在继续, 孩时的未解之谜正在层层揭开。

书中用轻松有趣的文字向孩子传达的和解的宽容与坚持的勇气, 相信长大的你同样需要;哥哥康纳的乐观豁达或许就是你一直追求的;好奇心在真相大白之后渐渐消失, 但那份感动却是久违。在这里寻觅成长中渐渐遗失的美好……

篇9:世界经典名著开场白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1801年。我刚刚拜访过我的房东回来——就是那个将要给我惹麻烦的孤独的邻居。”

海明威《老人与海》:“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他们走着,不停地走,一面唱着《永志不忘》,歌声休止的时候,人们的脚步、马蹄和微风仿佛接替着唱起这支哀悼的歌。”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列夫·托尔斯泰《復活》:“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高行健《灵山》:“你坐的是长途公共汽车。那破旧的车子,城市里淘汰下来的,在保养得极差的山区公路上,路面到处坑坑洼洼,从早起颠簸了12个小时,来到这座南方山区的小县城。”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卡夫卡《审判》:“一定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一天早上,他没有犯什么错,就被捕了。”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小仲马《茶花女》:“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过人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当我到达小山头上C连的边界时,我停下来回头眺望那片营房,在灰蒙蒙的晨雾中,下面的兵营清清楚楚映入眼帘。我们在那天就要离开。三个月前我们进驻时,这里还覆盖着白雪,而现在,春天初生的嫩叶正在萌芽。当时我就思忖,不管我们将面临多么荒凉的景色,恐怕再也不会害怕那儿的天气比这里更令人难受的了。现在我回想一下,这里没有给我留下丝毫愉快的记忆。”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1916年。10月。夜。风和雨。林木繁茂的低地。一片丛生着赤杨的沼泽边上是战壕。前面是一层一层的铁丝网。战壕里是冰冷的稀泥。监视哨的湿漉漉的铁护板闪着黯光。从处处的土屋里透出稀疏的光亮。一个矮小健壮的军官在一间军官住的土屋门口站了一会儿;他的湿淋淋的手指在衣扣上滑着,匆匆地解开军大衣,抖落领子上的水珠,很快在踏烂的干草上擦了擦长筒靴,这才推开门,弯腰走进土屋。”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这会儿我又一次站在这幅镶着简单画框的小画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动身回家乡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幅小画,好像它能够对我说些吉祥的临别赠言似的。”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类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锅里牛肉比羊肉多,晚餐常吃凉拌肉丁,星期六吃脂油煎鸡蛋,星期五吃扁豆,星期日加一只野雏鸽,这就用去了他四分之三的收入,其余的钱买了节日穿的黑呢外套、长毛绒袜子和平底鞋,而平时,他总是得意洋洋地穿着上好的棕色粗呢衣。家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管家,一个不到20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能种地、能采购的小伙子,为他备马、修剪树枝。”

格雷厄姆·格林《布莱顿·诺克》:“黑尔抵达布莱顿还不到三个小时,就知道他们要谋杀他。”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斯佳丽·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她脸上有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来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这两种特征混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但这张脸上尖尖的下巴和四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没有一丝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显得韵味十足。上面是两条墨黑的浓眉斜在那里,给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划上十分分明的斜线,这样白皙的皮肤对南方妇女是极其珍贵的。她们常常用帽子、面纱和手套把皮肤保护起来,以防受到佐治亚炎热太阳的暴晒。”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戴·赫·劳伦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我们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因此我们不愿惊惶自扰。大灾难已经来临,我们处于废墟之中,我们开始建立一些新的小小的栖息地,怀抱一些新的微小的希望。这是一种颇为艰难的工作。现在没有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却迂回前进,或攀援障碍而过。不管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室内有股闷热之气。”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丧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我只知道我很想念我所谈到的每一个人。甚至老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比方说。我觉得我甚至也想念那个混账毛里斯哩。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上一篇:健全规章制度下一篇: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