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2024-07-26

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精选5篇)

篇1: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

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电站大坝(以下简称大坝)运行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大坝安全定期检查(以下简称大坝定检)工作,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坝定检是对已投入运行大坝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行状态进行的定期检查。大坝定检应当形成大坝定检报告,并且对大坝的安全等级做出评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电力系统投入运行的大、中型水电站大坝。

第二章 大坝定检的组织

第四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全国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定检的监督管理工作,电监会派出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大坝定检的监督管理工作,电监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以下简称大坝中心)负责大坝定检的具体工作。第五条 大型工程、高坝、工程安全特别重要和存在问题较多的大坝的定检由大坝中心负责组织;对其他大坝,经大坝主管单位(或业主单位,下同)申请,大坝中心可以委托其组织定检。

大坝主管单位负责落实大坝定检经费,并督促水电站运行单位协助开展大坝定检工作。

水电站运行单位负责完成大坝运行总结报告和现场检查报告,组织有资质的相关技术服务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并做好大坝定检中的各项准备、配合等工作。第六条 大坝定检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和大坝的具体情况确定。专家组成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家组人数一般为6~9人。为保持大坝定检工作的连续性,专家组中至少要有1名参加过该大坝上一次定检的专家或者较熟悉本工程的专家。直接参与大坝建设和管理的专家人数不应超过专家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七条 大坝定检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大坝定检工作计划;确定专项检查的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全面审阅有关大坝安全的原始数据、资料、报告和记录;审查专项检查报告;参加现场检查;评价大坝安全等级;提交大坝定检报告。第八条 大坝中心组织的大坝定检,由大坝中心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向大坝中心提交大坝定检报告,水电站运行单位组织有资质的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向专家组提交专项检查报告。

大坝主管单位组织的大坝定检,由大坝主管单位提出专家组名单,报大坝中心审查。大坝中心应当派人参加专家组。专家组向大坝主管单位提交大坝定检报告,经大坝主管单位审核后报送大坝中心。

大坝中心对大坝定检报告进行审查,评定大坝安全等级,形成大坝定检审查意见,报电监会备案后通知大坝主管单位和运行单位,同时抄送电监会有关派出机构。

第三章 大坝定检的范围、内容与要求

第九条 大坝定检范围包括:与大坝安全有关的横跨河床和水库周围??和过船建筑物的挡水结构以及这些建筑物与结构的地基、近坝库岸、边坡和附属设施。

大坝定检主要检查大坝的运行情况与工作性态;对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进行系统排查,明确指出影响大坝安全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大坝监测系统,提出重点监控的部位、项目和要求;应当注意搜集上游大坝对受检查大坝安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数据资料,系统评价梯级开发方式下大坝的安全。

第十条 大坝定检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制订大坝定检工作计划和工作大纲;

(二)组织大坝定检专家组;专家组对大坝以往的运行状况与工作性态进行总结、检查、系统排查和评价,提出定检工作重点,确定定检工作大纲;

(三)总结上一次大坝定检(安全鉴定)以来大坝运行状况,提出运行总结报告;

(四)进行现场检查(含必要的水下检查)并提出现场检查报告;

(五)根据大坝实际状况,进行必要的专项检查并提出专项检查专题报告;

(六)审查专项检查专题报告,提出审查意见;承担专项检查的技术服务单位按专家组审查意见补充完善专题报告;

(七)评价大坝安全状况、初评大坝安全等级,并提出大坝定检报告;

(八)评定大坝安全等级,形成大坝定检审查意见。第十一条 专家组应当针对大坝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选择确定必需的专项检查项目,水电站运行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一)地质复查;

(二)大坝的防洪能力;

(三)结构复核或者试验研究;

(四)水力学问题复核或试验研究;

(五)渗流复核(土石坝、软土地基);

(六)施工质量复查;

(七)泄洪闸门和启闭设备检测和复核;

(八)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和评价;

(九)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十)结构老化检测和评价;

(十一)需要专项检查和研究的其他问题。

对存在明显老化现象的大坝和已运行40年以上的大坝,应当进行老化现象的危害性检查与安全评价。对混凝土坝应当重点检查混凝土的碳化、裂缝、渗漏溶蚀、冻融冻胀、冲磨空蚀、水质侵蚀等病害程度及对大坝安全影响;对土石坝应当重点检查防渗和排水设施的老化程度及对大坝安全影响;对坝基应当重点检查抗渗能力、承载能力等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

第十二条 大坝设计复核,应当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对大坝防洪、地质参数、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渗流和水力学问题进行复核或者试验,复核时应当考虑实际荷载和已查明的结构缺陷的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补充勘探。在大坝运行条件(外荷载及自身结构性态)及有关技术规范与工程安全鉴定或者上次大坝定检复核时无重大变化,且有关问题已作明确结论的,可以不作本专题复核。

第十三条 大坝施工质量复查,应当复查施工阶段主要数据和资料,其内容包括基础处理、坝体和隐蔽工程的原始数据资料,必要时可采用取芯、试验、检测等手段补充检测、试验资料。如施工原始数据资料未作系统整理的,或者主要施工资料不全的,或者建筑物发生重大缺陷而对施工质量有怀疑的,应当列专题复查。在工程安全鉴定或者上次大坝定检时已经过复查,大坝运行条件(外荷载及自身结构性态)及有关技术规范无重大变化,且有关问题已作明确结论的,可以不作专题复查。第十四条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及评价,应当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和工程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情况,对现有监测系统、监测项目、仪器或者设备进行现场检查或率定,并将测值与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监测设备的可靠性、长期稳定性、监测精度和采用的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的必要性进行评价,提出监测仪器设备的封存、报废及监测项目的停测、恢复或者增设、改变监测频次和监测系统更新改造的意见和建议。第十五条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应当以资料准确性判断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评判大坝安全性态,其中应当突出趋势分析和异常现象诊断。对大型工程、重要大坝和高坝的关键监测项目,宜提出安全警戒值,以指导大坝运行。第十六条 水电站运行单位应当向大坝定检专家组提供大坝定检有关资料,包括大坝(含改扩建和补强加固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文件、资料,历次大坝定检报告(首次大坝定检时提供工程竣工安全鉴定报告)及其附件,以及大坝运行总结和现场检查报告。

(一)大坝运行总结,应当全面总结水库运行原则、操作程序和运行情况,总结上一次大坝定检(或安全鉴定)以来水库和大坝运行情况、大坝补强加固和改建情况、闸门及启闭机(包括主、备电源)的运行和维修改造情况、安全监测设施的有效性和更新改造等情况,总结监测资料分析的主要成果,提出目前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隐患及处理建议等。一般要求在定检专家组首次会议前初步完成大坝运行总结报告。

(二)大坝现场检查报告,包括根据大坝工程特点检查可能影响大坝安全的所有缺陷、异常或者设备故障等内容。应当包含对泄洪消能设施中有可能破损的深孔、底孔过流部分、消能设施、下游冲刷坑进行水下检查的内容;对结构安全有明显影响的裂缝等缺陷,检查的详细情况;对坝前及水库淤积严重的断面测量情况。

第十七条 大坝定检一般要求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以专家组确认大坝定检工作大纲为起始时间,以专家组提出大坝定检报告为结束时间。

第四章 现场检查

第十八条 现场检查应当按专家组要求,由现场检查组负责完成。现场检查组由水电站运行单位负责组织,大坝主管单位、水电站运行单位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九条 现场检查应尽量安排在对运行影响较小、大多数受检结构部位易于观察和可以进行试验的时段。

第二十条 水电站运行单位应当做好现场检查的下列准备工作:

(一)准备好有关大坝安全的资料、图纸和现场检查所需的工具、设备、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

(二)做好水库调度和电力生产安排,准备好检查工作所需的动力供应;

(三)安排好检查路线;

(四)排干检查部位建筑物内的积水;

(五)安装好临时设施,保障检查人员的安全;

第二十一条 现场检查组应当在检查中按检查要求和检查项目(附件1)进行详细记录,填写《大坝安全现场检查表》(附件2),并对大坝的裂缝、渗水等有缺陷的部位确定位臵,做好素描、照相和摄像。参加现场检查的人员均应在现场检查表上签字。

第二十二条 水电站运行单位应当根据日常巡查、详查和现场检查组的检查成果,提出现场检查报告。现场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程简介和检查情况;

(二)现场审阅的数据、资料和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三)运行期间大坝承受的最大荷载及其不利工况、泄洪设施的运行情况;

(四)现场检查结果;

(五)存在问题;

(六)现场检查照片、录像和图纸。

(七)结论和建议。

第五章 安全评价与监管

第二十三条 大坝定检专家组应当根据大坝实际运行情况,对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审查专项检查报告,从以下方面评价大坝安全状况和评定大坝安全等级并提出大坝定检报告:

(一)大坝的防洪能力;

(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含地基、边坡和近坝库岸);

(三)消能防冲效果;

(四)大坝防渗体(含地基)的工作状态;

(五)结构(含地基、边坡和近坝库岸)运行性态;

(六)泄洪设施运行的可靠性;

(七)结构耐久性;

(八)监测系统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第二十四条 大坝安全等级分为正常坝、病坝和险坝三级,其评定标准或者条件,执行《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大坝定检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检查情况、安全状态分析说明、大坝安全存在的问题、补强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建议、评价结论、大坝安全等级。有关函件公文、历次大坝定检结论、分析材料、收集的现场资料与试验数据、专题论证以及个别咨询报告等均应当作为附件。

专家组成员对问题和结论的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写入大坝定检报告。

第二十六条 大坝中心组织的大坝定检,在专家组工作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大坝定检报告的审查工作,在6个月内审核确定大坝安全等级,形成大坝定检审查意见。

第二十七条 大坝主管单位组织的大坝定检,应当在大坝定检专家组工作结束后2个月内,向大坝中心报送2套大坝定检报告及专题报告。大坝中心应当在收到大坝定检报告及专题报告后3个月内完成审查工作,在6个月内审核确定大坝安全等级,形成大坝定检审查意见。

第二十八条 大坝定检工作完成后,大坝主管单位应当按照大坝定检报告和(审查)意见中的处理要求和建议,督促、组织水电站运行单位提出整改计划,按计划及时进行和完成补强加固、更新改造等整改工作,并将整改计划及时报送大坝中心,抄送电监会有关派出机构。对重要大坝、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安全隐患的大坝,要进行大坝险情评估,并完善水电站大坝险情预测和应急处理预案。第二十九条 大坝中心应当会同电监会派出机构,通过大坝注册现场检查或者注册抽查,对水电站运行单位的大坝定检及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大坝中心应当向水电站运行单位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同时通报大坝主管单位,并抄送电监会有关派出机构,由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未按照大坝定检的规划和计划开展有关工作的;

(二)对大坝定检专家组的工作不予配合,致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

(三)大坝定检中发现有重大缺陷或者事故隐患、险情,未及时安排消除处理,且大坝定检结束后超过半年仍未开展相关工作的;

(四)大坝定检中被评定为病坝,整改资金和措施未落实,且未按要求进行补强加固,情节严重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大坝安全特种检查参照本办法实施。第三十二条 电力系统投入运行的小型水电站大坝定检由大坝主管单位参照本办法负责组织。大坝主管单位应当在定检结束后2个月内将定检报告及专题报告报送大坝中心。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中对大、中、小型水电站大坝的划分标准,执行《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等规范标准。

第三十四条 大坝定检和特种检查的收费,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附件1:现场检查项目 附件2:大坝安全现场检查表 附件1:

现场检查项目

本附件仅对混凝土坝、土石坝和面板堆石坝的主要检查项目概列如下。其他坝型检查项目,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增减项目。

一、坝基检查

大坝基础检查的重点是稳定、渗漏、管涌和变形等。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一)两岸坝肩区:绕渗;溶蚀、管涌;开裂、滑坡、沉陷。

(二)下游坝趾:集中渗漏、渗漏量变化、渗漏水水质;管涌;沉陷;坝基冲刷、淘刷。

(三)坝体与岸坡交接处:坝体与岩体接合处错动、脱离;渗流;稳定。

(四)灌浆及基础排水廊道:排水是否通畅、排水量变化、浑浊度、水质、析出物;扬压力变化;结构裂缝、渗漏,伸缩缝错动;基础岩石挤压、松动、鼓出、错动。

(五)其它异常现象。

二、混凝土坝检查

混凝土坝检查的重点是坝体的变形、坝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渗漏状况。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一)坝顶:坝面及防浪墙裂缝、错动;相邻两坝段间的错动;伸缩缝开合情况、止水破坏或失效;门机轨道错动等。

(二)上游面:裂缝;剥蚀;膨胀、伸缩缝开合。

(三)下游面:疏松;脱落、剥蚀;裂缝、露筋;渗漏;杂草生长;膨胀、溶蚀、钙质离析;冻融破坏、溢流面冲蚀、磨损、空蚀。

(四)廊道裂缝、渗漏;剥蚀;伸缩缝开合情况。

(五)坝身排水系统及扬压力:排水不畅或堵塞;排水量变化、渗水中的析出物;坝身扬压力变化。

(六)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工作状况。

(七)其它异常现象。

三、土石坝检查

土石坝检查的重点是坝坡稳定、过量渗流、固体材料与可溶性物质的流失和坝坡冲刷等。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一)坝顶:沉陷;裂缝。

(二)上游面:护面破坏;滑坡、裂缝;鼓胀或者凹凸、沉陷;冲刷、堆积;植物生长;动物洞穴。

(三)下游面及坝趾区:滑坡、裂缝;泉水、渗水坑、出水点、湿斑、下陷区;渗水颜色、浑浊度、管涌;植物异常生长;动物洞穴。

(四)下游排水反滤系统:堵塞或者排水不畅;化学沉淀物、水质情况;排水、渗水量变化;测压管水位变化。

(五)土石坝与混凝土结构物或者其他建筑物的接头、界面工作状况与缺陷。

(六)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工作状况。

(七)其它异常现象。

四、面板堆石坝检查

面板堆石坝的检查重点是坝坡滑坡、面板及止水的完整性、过量渗流、流失物质和坝坡冲刷。

(一)坝顶:沉陷、裂缝。

(二)上游防渗面板: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面板隆起、塌陷;剥落、掉块、疏松;裂缝、挤压、错动、冻融、渗漏;止水断裂、剥落、老化等。

(三)下游坝面:滑坡、开裂;塌陷、隆起;渗水点、湿斑;管涌;植物生长;动物洞穴等。

(四)坝趾及周边:出水点、湿斑、集中渗漏;植物异常生长;冲刷情况。

(五)下游排水反滤系统:排水是否畅通,排水量变化情况,水质情况,坝身测压管水位等。

(六)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工作状况。

(七)其它异常现象。

五、泄洪设施检查

溢洪设施检查,应着重于泄洪能力和运行情况,应当对进水口、闸门及启闭设备、过流部位和下游消能设施等分项进行检查。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一)开敞式溢洪道

(1)进水渠:进口附近岩体塌方、滑坡;漂浮物、堆积物、水草生长;渠道边坡稳定;护坡混凝土衬砌裂缝;沉陷;边坡及附近渗水坑、冒泡、管涌;流态不良或恶化。

(2)闸室:混凝土空蚀、磨损、冲刷;裂缝、漏水;通气孔淤沙;边墙不稳定;流态不良或恶化。

(3)泄槽:空蚀(尤其是接缝处与弯道后);冲蚀;裂缝、剥落、渗水。

(4)消能设施(包括消力池、鼻坎、护坦):堆积物;裂缝;接缝破坏;冲刷;磨损;鼻坎或者消力戽振动空蚀;下游基础淘蚀;流态不良或恶化。

(5)下游河床及岸坡:冲刷、变形;危及坝基的淘刷。(6)其它异常现象。

(二)泄洪隧洞或者管道

(1)进水口:漂浮物、堆积物;流态不良或恶化;闸门振动;通气孔(槽)通气不畅;混凝土空蚀、裂缝。

(2)隧洞、竖井:混凝土衬砌剥落、裂缝、漏水;空蚀;冲蚀、围岩崩塌、掉块、淤积、排水孔堵塞;流态不良或恶化。

(3)混凝土管道:裂缝、鼓胀、扭变;漏水及混凝土破坏。(4)消能设施:冲蚀、空蚀;对下游建筑物或岸坡的冲淘破坏。

(5)其它异常现象。

(三)闸门及启闭设备

(1)闸门、阀门:变形、裂纹、螺(铆)钉松动、焊缝开裂;锈蚀;钢丝绳锈蚀、磨损、断裂;止水损坏、老化、漏水;闸门振动、空蚀。

(2)启闭设备:变形、裂纹、螺(铆)钉松动、焊缝开裂;锈蚀;润滑不良、磨损;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故障、操作运行情况。

(3)备用电源:容量、可靠性;防火、排气及保卫措施;自动化系统故障。

(4)其他异常现象。

六、道路交通检查

道路交通系指坝区为检查、监测大坝和事故处理所必需的交通干道。其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一)公路:路面情况;路基及上方边坡稳定情况;排水沟是否堵塞。

(二)桥梁:地基情况;支承结构总的情况;桥墩冲刷;混凝土破坏;桥面情况。

(三)其它异常情况。

七、水库检查

水库检查应注意水库渗漏、塌方、库边冲刷、断层活动等情况,特别应注意近坝库区的情况。水库检查的主要项目如下:

(一)水库:渗漏、地下水位波动值;冒泡现象;库水流失;新的泉水;库面漂浮物情况、来源及程度。

(二)库区:附近地区渗水坑、地槽;库周水土保持和围垦情况;公路及建筑物的沉陷;矿山资源及地下水开采情况;与大坝在同一地质构造上的其它建筑物的反应。

(三)库盆(有条件时,在水库低水位时检查):表面塌陷;渗水坑;原地面剥蚀;淤积。

塌方与滑坡:库区滑坡体规模、方位及对水库的影响和发展情况;坝区及上坝公路附近的塌方、滑坡体。

水库上游流域开发情况及库容情况。附件2:

大坝安全现场检查表

****年**月**日

工程

大坝

所在地区

所在河流

检查时运行情况:

水库水位

m

水库蓄水量

m3 主管单位(或业主)

原设计单位

原施工单位

泄量分配:

溢洪道

m/s

3坝型

竣工日期

泄水设施

m/s

3发电

m/s

3首次蓄水日期 设计最高水位

正常蓄水位

m m

m 运行期最高水位 m 运行期最低水位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现场检查评价: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检查人员:(签名)水库设计运行原则和运行操作程序检查表(表1)

(与大坝安全有关部分)设计运行原则

制定或校订日期

(校订指最近一次)

本坝无该文件 说明是否正确 说明是否清楚

需不需要修改 备注

安 全 辅 助 设 施 检 查

1.通信联络

型式 正常方式 备用方式 存在问题

2.备用电源

检查时试验情况

工作情况 存在问题

3.控制系统

检查时试验情况

工作情况

存在问题

4.道路与交通

在最不利条件下能否通行

5.人员配备

配备情况

存在问题

6.设备操作程序

存在问题

运行操作程序 7.其他

混凝土坝坝体检查表(表2-1)

一、坝顶

位移迹象 裂缝、错动

冻融 路面 人行道 防浪墙 照明 其他异常

二、上游面

裂缝 剥蚀 膨胀 伸缩缝开合

冻融 其他异常

三、下游面

裂缝 剥蚀 溶蚀 冻融破坏

渗漏 其他异常

四、坝肩

绕坝渗流

裂缝

错动

其他异常

五、廊道

裂缝 漏水 剥蚀 伸缩缝开合 坝身排水管 廊道排水 机电设备情况

其他异常

六、原型监测

外部

布置

内部

监测仪器完好状况 结构(位移、应力应变等)

温度 渗漏 扬压力 伸缩缝 其他

土石坝坝体检查表(表2-2)

一、坝顶

坝顶公路路面裂缝 坝顶公路路面凹凸 防浪墙、灯柱、栏杆倾斜

防浪墙裂缝 坝顶面裂缝

纵向 横向 坝顶面沉降 侧向位移 其他异常

二、上游面

护坡情况 冲刷、堆积

裂缝

崩塌、剥落、滑动、凹陷

附近水面异常现象

植物生长 动物洞穴 其他异常

三、下游面

裂缝 滑动 冲蚀

渗水坑、湿斑

渗水量、渗水颜色、浑浊度

管涌 植物生长

动物洞穴

其他异常

四、坝肩

绕坝渗流

滑 坡 左

开裂现象

植物生长 左

其他异常

五、排水反滤系统及渗漏情况

型式 位置 估算流量

颜色 逸出冲刷

坝脚排水减压井

其他异常

六、原型监测

原型监测布置 仪器完好状况

位移

孔隙水压力

设计孔隙水压力 监测最大孔隐水压力

浸润线情况 渗流与排水

地震

其他

面板堆石坝坝体检查表(表2-3)

一、坝顶

坝顶公路路面裂缝 坝顶公路路面凹凸 防浪墙、灯柱、栏杆倾斜

防浪墙裂缝 防浪墙止水 坝顶面裂缝

纵向 横向 坝顶面沉降 侧向位移 其他异常

二、上游防渗面板

隆起、凹陷 裂缝、渗水

冻融、剥落、剪切破坏 止水断裂、剥落、老化

植物生长 其他异常

三、下游面

裂缝 滑动 冲蚀

渗水坑、湿斑

渗水量、渗水颜色、浑浊度

管涌 植物生长

动物洞穴

其他异常

四、坝肩

绕坝渗流

滑 坡 左

开裂现象

植物生长

其他异常

五、排水反滤系统及渗漏情况

型式 位置 估算流量

颜色 逸出冲刷 其他异常

六、原型监测

原型监测布置 仪器完好状况

位移

孔隙水压力

设计孔隙水压力 监测最大孔隐水压力

浸润线情况 渗流与排水

其他

坝基检查表(表3)

一、坝基

总的情况

渗流、渗水量、颜色

管涌 排水 溶蚀 沉陷 其他异常

二、基础廊道两岸平洞

错动 隆起或凹陷 岩石剥落 衬砌情况 排水量、浑浊度

其他异常

三、其他

溢洪表孔检查表(表4-1)

一、表孔

1.堰顶、孔口

表面情况

裂缝及其他损坏现象

磨损、冲刷

2.闸墩、导墙

裂缝

磨损、冲刷

振动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二、闸门及启闭设备

1.工作闸门

闸门型式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及锈蚀 关门时漏水 使用频次 检查时操作情况

2.闸门启闭设备(1)机械设备

卷扬式启闭机

钢丝绳 液压式启闭机 防护涂层

(2)电气设备

动力供应 备用电源 控制系统

操作说明

3.检修闸门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启闭设备 电气设备

止水 4.其他

三、溢流堰

1.堰面

总的情况

裂缝 磨损、冲刷

空蚀

2.闸墩、导墙

总的情况

裂缝 磨损、冲刷

空蚀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四、消能设施

1.消能方式 2.底板、挑流坎

池内堆积物

裂缝 磨损或冲刷

位移 接缝破坏

空蚀 底板排水

3.边墙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裂缝及损坏区

接缝破坏 回填情况 4.水力学现象

5.其他

坝身泄水孔检查表(表4-2)

一、进水口

1.拦污栅情况 2.混凝土结构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二、泄水孔

1.混凝土情况 2.钢板衬砌情况

3.其他

三、闸、阀与启闭设备

1.工作闸门或阀门

型式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关门时漏水

空蚀 使用频次 检查时的操作情况

2.启闭设备(1)机械设备

启闭机 钢丝绳 防护涂层

(2)电气设备

动力供应 备用电源 控制系统 操作说明 3.检修闸门及启闭设备

闸门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旁通管 启闭设备 电气设备 操作情况 4.通气孔 5.其他

四、消力池

1.底板

堆积或淤积

裂缝 磨损或冲刷

位移 接缝破坏

空蚀

2.边墙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裂缝及损坏区

接缝 回填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岸边溢洪道检查表(表4-3)

一、进水渠

漂浮物 堆积或淤积 植物生长情况 渠道上方滑坡 渠道边坡稳定情况

护坡情况

流态 其他异常

二、闸室

1.堰顶、孔口

表面情况 裂缝和损坏区

位LINE-HEIGHT: 150%“>损、冲刷

2.边墙、闸墩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裂缝 磨损等损坏

3.堰顶桥

面板情况 板梁结构状况

桥墩情况

支座

4.水力学现象

5.其他

t;磨

三、闸、阀与启闭设备

1.工作闸门

型式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关门t;LINE-HEIGHT: 150%”>2.闸门启闭设备

(1)启闭设备

启闭机 钢丝绳 防护涂层

(2)电气设备

动力供应 备用电源 控制系统 操作说明

3.检修闸门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止水 4.其他

四、泄槽

1.边墙

总的情况 裂缝及损坏区

沉陷 位移 接缝 空蚀、冲刷 回填土 2.底板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接缝 排水 裂缝EIGHT: 150%“>现象

4.其他

五、消力池

1.底板

池内堆积物

裂缝 磨损或冲刷

位移 接缝破坏

空蚀

2.边墙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裂缝及损坏区

接缝破坏 回填情况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六、尾水渠

护坡情况 边坡稳定情况

植物生长 杂物堵塞 3.水力学

水力学现象 其他异常

七、其他

泄洪洞检查表(表4-4)

一、进水口

1.型式

2.拦污栅情况 3.进水口结构 4.衬砌情况 5.水力学现象 6.其他异常

二、闸阀及启闭设备

1.工作闸门(阀)

型式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关门时漏水

空蚀 使用频次 检查时的操作情况

2.闸(阀)室闸门井总的情况

交通

3.闸门启闭设备(1)机械设备

启闭机 钢丝绳 防护涂层

(2)电气设备

动力供应 备用电源 控制系统 操作说明

4.检修闸门及启闭设备(1)检修闸门

总的情况 防护涂层 关门时漏水

(2)检修闸门启闭设备

机构部分 电气部分 操作部分 5.通气孔 6.平压管 7.其他

三、隧洞、涵管

1.浙变段

混凝土总的情况

空蚀

2.洞身

衬砌情况 衬砌总的情况

接缝 冲刷 空蚀 裂缝 渗漏 排水

其他损坏现象

3.其他

四、消能设施

1.消力池底板、挑流坎

池内堆积物

裂缝 磨损或冲刷

位移 接缝 空蚀

2.边墙

总的情况

沉陷 位移

裂缝及损坏区

接缝破坏 回填情况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

发电建筑物检查表(表5)

(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结构完整,则应填写本表)

一、进水口

1.拦污栅情况 2.进水口情况 3.水力学现象 4.其他异常

二、检修闸门

1.总的情况 2.防护涂层 3.关门时漏水 4.其他异常

三、工作闸门及启闭设备

1.工作闸门

总LINE-HEIGHT: 150%”>护涂层

关门时漏水

2.控制设备

机械部分 电气部分 防护涂层 操作情况 3.其他

四、门机

1.机械部分情况 2.电气部分情况

3.防护涂层 4.操作说明

5.检查时的操作情况

6.其他

t;防

五、压力钢管

防护涂层 伸缩节 其他异常

六、厂房

1.顶盖 2.吊顶 3.屋架结构 4.板梁结构 5.基础结构

6.其他

七、尾水

1.尾水管结构 2.尾水闸门

3.门机 4.尾水渠 5.其他

八、渗漏排水设施

1.渗漏集水井 2.检修集水井 3.水泵 4.控制电气

九、其他 通航过木建筑物检查表(表6)

(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关系到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结构完整,则应填写本表)

一、引航道、导航架、筏道

建筑物结构状况

水力学现象 其他异常

二、闸室

1.底板

总的情况

裂缝 接缝破坏

堆积 其他异常

2.边墙

总的情况

裂缝 接缝破坏 回填情况

3.闸门及启闭设备

闸门状况 机构设备 电气设备

4.输水系统

总的情况 输水管 控制设备 5.其他

水库检查表(表7)

一、水库

近坝地区水面漩涡

冒泡 水库渗漏 库面漂浮物 其他异常

二、库区

库区水土保持和围垦情况

附近地区渗水坑

附近地区建筑物、公路沉陷

其他异常

三、塌方、滑坡

地点 范围 描述 其他

四、其他

道路交通检查表(表8)

(与大坝安全有关的部分)

一、路面情况

二、排水沟

三、公路上方边坡稳定情况

四、路基情况

五、桥梁 1.总的情况

2.桥台和桥墩旁植物生长情况

3.桥梁支承结构情况

基础 下部墩柱 支承结构 活动部分 防护涂层

冲刷

4.桥面板

总的情况 排水情况 结构缝 护栏 标志 5.其他

六、其他

地质检查表(表9)

一、坝址地质

1.大坝 2.溢洪道 3.泄水设施 4.坝肩部分

5.水库

二、渗漏

1.坝址 2.下游河床

3.库边 4.其他

三、地震烈度

四、水库诱发地震

五、塌方 1.水库

2.3.坝址 下游河床 4.其他

六、其他地质构造与缺陷

篇2: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检查考核办法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贯彻执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是药品经营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应建立完整有效的保证机制,对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对企业各方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并使检查结果和奖惩挂钩,切实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又要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通过检查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完善。

一、定期检查的具体内容

质量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结合企业各项质量管理的文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检查内容,时定期检查工作能切实有效的实施,发挥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作用,达到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最终目标。具体项目主要有:

1、人员的基本素质;

2、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

3、各岗位质量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

4、业务经营质量控制程度;

5、质量工作过程现场管理状态;

6、质量控制执行是否有效。

二、检查的方法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的具体实施,采取定期(每季度一次)由企业负责人主持,质量管理部门参加的形式进行。检查一般采取书面考核和文件核实等方法:

1、记录资料检查法,查看质量原始记录,了解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职工的操作情况是否按规程操作,有无良好的工作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和现场管理情况;

3、知识测验法,通过面试或问卷测验,了解职工的质量意识,对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的理解和对质量管理、药品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三、措施与改进

对质量管理工作检查与考核的根本目的,就是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有效地改进意见及措施,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跟踪检查。

四、检查考核与奖惩

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必须与奖惩挂钩,严格质量否决权,对于制度执行不力,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要坚决予以否决,决不手软。奖惩要有利于推进以后的工作,对于问题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因未查清不放,责任未分清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不能一罚了之。

*****药店

篇3: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1 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放射科行X线检查的儿童120例, 其中男73例, 女47例, 年龄10个月~14岁, 平均年龄 (5.6±2.2) 岁。所有小儿均排除各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所有儿童均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 对其X线检查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并对相应的合理化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2 儿童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现状

120例来该院行X线检查的儿童中, 有33例考虑为骨折患儿 (其中至少行X线检查2次患儿7例) , 28例考虑为肠梗阻患儿, 39例考虑为肺部感染患儿, 3例为体检儿童, 17例为其他。可见儿童行X线检查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

目前, 在临床工作中一部分医务人员由于过分依赖客观的辅助检查, 常常在尚未给予患者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的情况下即先行X线检查, 特别是对于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X线检查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 这些现象同样适用于儿童患者, 甚至部分患儿刚出生1~2 h即被安排进行X线检查。另一种X线检查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为点片过多, 主要表现在骨折X线检查, 由于目前多数患儿为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对X检查危害的认识不足, 同时由于其过分担心, 不但主动要求进行X线检查, 且常常为了更早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为验证或排除极细微的骨折, 在大容量X线机上反复摄片, 结果患儿被照射了大量X线后找出了不需做额外处理的细微骨折, 甚至点片后仍不能对骨折给予明确的结论, 而受到的潜在损害极大地超过了骨折被验证的价值。目前一些医院临床上婴幼儿肠套叠的诊疗方法之一是空气灌肠整复, 然而部分临床医师当遇见婴幼儿有腹痛未见排便就怀疑是肠套叠、肠梗阻, 进而行空气灌肠及X线检查, 结果发现部分患儿为肠道功能紊乱引起, 该类现象的出现主要为对婴幼儿空气灌肠的指征掌握不严引起。胃肠造影是临床X线检查中照射量最大的检查, 儿童由于机体本身的原因常常需要行X线钡剂检查, 研究发现[4], 随着患儿X线检查时间的延长, 对患儿的照射量随之明显增加。有些单位的影像科室为提升自己在业内的地位, 要求操作胃肠道检查的医生每个病例即使病灶已明确显示也要至少拍摄12个体位14张片子, 甚至搞艺术化摄片, 以期在质量评比中领先, 完全背离了放射防护三原则。

一些医院为了经济利益, 不管其他医院所做X线片是否达到诊断要求和患者的承受力, 一律要求全套重新检查, 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增加了患者的X线照射量, 与主流媒体倡导的医疗卫生行业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相背离。亦有部分临床医师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滥用X线检查, 在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见到在儿童升学体检中X线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在行X线检查过程中, 不排除部分放射科医务人员工作不认真, 甚至不按严格的操作进行X线检查, 进而出现反复摄片的现象;同时对于检查过程中未考虑儿童身体的特殊情况, 未行更好的防护措施, 亦增加了儿童X线检查的危害。有研究发现[5], 虽然X线检查的清晰度与分辨率比较低, 但我国儿童X线检查的使用频率高达61.8%, 远远高于英国的使用频率0.2%, 而类似美国、日本这样的多数发达国家已取消儿童X线检查项目。可见我国儿童X线检查存在不合理使用的临床现状。

3 儿童X线检查的合理化防护措施

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 当照射人体时, 可对人体各种细胞和组织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生物效应。一般的拍片, 因照射时间很短, 对身体影响不大。只有当过多地接受X线照射时, 才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6]。虽然近代X线机及机房的X线防护设计已起到防护作用, 能保证可以安全的使用, 但针对上述X线检查的不合理使用现象, 仍需要进行必要的合理化防护措施。

一般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防护措施的实施: (1) 首先为机房及X线机器的防护, 一般而言不仅机房选择宜比较大, 且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 同时配备有通风设施以达防护目的。X线机器的的球管均应放置于有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管内, 金属套管开口的隔光器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缩小, 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 目前X线检查床已经改为密封式, 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 可减少散射线的影响[7]。所有设备均备有设备性能规格和操作及维修说明书。 (2) 其次为儿童患者的防护, 对婴幼、儿童的体检, 不应将胸透检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 对儿童进行医疗照射时, 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由于儿童对X线辐射比较敏感, 因此儿童尽量不要行X线检查, 除非病情需要必须行X线检查, 同时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X线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由于接受放射量的大小与被检查者与X线球管的距离呈反比, 因此患儿离X线球管愈近, 接受放射量愈大, 按照要求患儿与X线球管之间必须保持不少于35 cm的距离[8]。 (3)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X线检查的相关培训, 提供其对X线不合理使用的认识, 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故障和失误, 如工作人员有上岗证, 并经定期培训, 合格后方能上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需要借助X线进行骨科复位和取异物时, 不得连续曝光, 并要尽可能缩短累计曝光时间。放射科医师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儿童患者的受照剂量, 比如设备中带有射束对中准直装置, 以便将照射尽可能限制在被检查或治疗的部位。

4 讨论

自X线检查问世以来, 其对人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不合理使用X线检查亦会造成人体不必要的损伤,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放射线的损伤有正确的认识, 尽可能对放射线接触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小忠, 晓明, 张彦彩.儿童X线检查的现状及合理化防护[J].职业教育, 2011, 29 (4) :144-145.

[2]王开祥, 江泽琴, 郭爱华.浅谈X射线在临床医疗检查中的利弊及防护措施[J].西南军医, 2008, 10 (3) :108-109.

[3]陈福华, 袁建华.放射科减少X射线辐射的措施[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4) :417-418.

[4]张居正.少年儿童X射线诊断检查的放射防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8 (20) :354.

[5]黄赛威, 谢卫华, 罗源利, 等.儿童专用X线胸片架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1) :11-13.

[6]胡寅进, 刘昌华, 陈春新.儿童X线检查防护策略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5) :102-103.

[7]Brenner DJ, Hall EJ.Computed tomography an increasing source of radiation exposure[J].N EnglJ Med, 2007, 6 (357) :2277-2284

篇4: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31号令),保护环境、保障人员安全,提高我省辐射环境监管人员对核技术利用项目的监督管理水平,使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特制定本办法。监督组织体系

省环保厅:对全省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拟定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全省监督计划;负责组织其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验收;负责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的辐射监测;负责省级发证单位的监督检查;协助环境保护部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各市州辐射环境监管机构:根据的监督计划,制定所辖范围内的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并报省厅备案。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参加省环保厅组织的辖区内各类现场监督检查;负责所辖区域内的核技术利用项目整改情况的督察,并汇总与上报监督检查意见。监督检查的目的、分类、模式与频率 2.1 监督检查目的

为了保障公众利益,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促进核技术的发展,规范辐射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行为。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到现场有针对性地核实辐射单位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有效性、核技术利用项目的人员配置合法性、项目运行的有关管理制度履行完好性。以期发现有关辐射安全与防护的过失或潜在危险,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避免大的辐射事故发生,降低辐射工作对公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2 监督检查分类

核技术利用项目种类繁多,同一类型的项目应用于不同的场所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为了规范监督,统一要求,监督工作不因人因事发生变化,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特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利用情况进行归类,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程序(详见附件1-16)。以下是16种分类情况: 辐照装置 2 远距治疗装置 3 近距治疗装置 4 放射性废源(物)收贮 射线大型实体检查系统 6 固定式Ⅱ、Ⅲ、Ⅳ和Ⅴ类源使用 7 移动式Ⅱ、Ⅲ、Ⅳ和Ⅴ类源使用 8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销售 10 Ⅱ类非医用加速器 11 医用加速器 12 Ⅱ类非医用X射线机 13 医用X射线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装置 15 Ⅲ类非医用射线装置 16 Ⅲ类医用射线装置 2.3 监督检查模式

监督作为执法机构执法的一种形式,将随着执法的对象与诉求,制定不同的监督模式。对辐射单位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模式初步拟订如下四种。(1)日常监督检查;

(2)许可证发放前的现场监督检查;(3)突发(包括举报)事件现场监督检查;(4)不定期的抽查式监督检查。2.4检查频次

省环保厅对辖区内Ⅲ类以上对辖区内Ⅲ类以上放射源应用单位每年至少检查2次,Ⅳ、Ⅴ类放射源应用单位按比例进行抽查。

各市州辐射机构对辖区内Ⅲ类以上对辖区内Ⅲ类以上放射源应用单位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Ⅳ、Ⅴ类放射源应用单位每年至少检查2次。3 监督程序

监督程序包括监督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监督报告的形成等。

3.1 准备 3.1.1 查阅材料 3.1.1.1 许可证发放前的现场监督检查

按照《办法》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的要求,查阅申请材料。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业主的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法人代表、联系方式、所有制性质、上级主管部门、辐射防护负责人、工作场所概况等情况。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防护设施情况、放射源编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个人剂量档案、规章制度、人员培训情况、监测方案及其事实记录和档案,应急预案等情况。3.1.1.2日常监督检查

包括前述3.1.1.2的内容,被检查单位编写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报告,历次检查记录,特别是对上次检查中曾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3.1.1.3 突发(包括举报)事件现场监督检查

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起因于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将查阅前述3.1.1.3的内容以及被检查单位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情况。3.1.2 制定检查计划

监督检查计划将指导检查组的监督。监督计划将根据监督任务,分析监督对象的类别及其模式,提出检查组的人员构成和监督重点,并在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监督时间。3.1.3 确定检查组

根据检查计划,成立检查组。检查组分省级和市州级辐射环境监管机构两级。省厅负责的检查组由省辐射监督站、各市州辐射监督机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监督检查人员的资质由省站另行规定);各市州辐射监督机构负责的检查组由本级辐射监督机构管理人员组成。检查组通常不少于2人,由组长确定各检查人员的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3.1.4 准备监督设备

根据监督检查对象的特点,准备现场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主要有:(1)现场监测仪器

进入检查现场的监督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并至少携带一台便携式剂量巡测仪(检测下限应至环境辐射剂量水平)。

(2)取证设备

现场检查监督组应携带数码相机、录音笔等现场取证工具,突发事件和专项检查还应携带摄像设备。(3)其它设备

突发(包括举报)事件现场监督检查还应携带笔记本电脑,以便及时上报工作动态。

3.1.5 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

针对性地重温有关法律法规和待查场所(装置)的国家标准以及专业知识,确保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监督。3.1.6 通知被检查单位

将拟定的监督检查计划在三个工作日前通过传真或信件通知被检查单位(专项检查与事故检查可以事先不通知)。通知内容包括:检查的依据(或背景)、内容、时间、程序等。3.2 实施 3.2.1 检查前会议

表明身份说明来意。首先由检查组负责人向被检查单位介绍检查人员身份,说明检查目的、检查内容和程序。然后请被检查单位报告情况,内容包括核技术利用项目运行、管理和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现状。

3.2.2 档案检查

3.2.2.1 许可证发放前现场监督

按《办法》第七条到第十八条中申请单位涉及的要求逐项核实,包括: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

(2)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的所有权证明材料;(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文件;

(4)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证明材料;

(5)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案;

(6)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

(7)有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及废源产生的,相应的处置方案。

3.2.2.2 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查

对于已取得许可证的单位,档案检查应包括:(1)《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2)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相关证明、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案执行情况,事故应急响应机构和应急响应预案、个人剂量档案以及制度更新的纪录。

(3)有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及废源产生的,相应的处置方案与落实情况。

(4)评估报告,监测报告及历次检查记录,特别是上次检查中曾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3.2.3 现场检查/关键点辐射剂量检测

现场检查按照《辐射工作单位监督程序》(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

辐射剂量监督测量点的选取原则为:工作人员操作位或经常停留的地点以及公众可能停留的位置(如:控制台,防护门,主射线束照射墙体,“三废”贮存间,人员通道等)。测量目的是核实辐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的稳定性,验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突发事件还应视情况进行相关的采样监测等调查取证。3.3 检查后会议/检查意见

现场检查结束,双方在会议中充分交换意见后,被查单位人员回避,检查组根据《辐射工作单位监督程序》规定项目的检查情况制作现场检查意见。然后向被检查单位代表宣布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意见,被检查单位代表无异议后,检查组长和被检查单位代表分别在现场检查意见上签字,并分别留存。如果有必要对整改后的情况再进行现场监督验收的,应制订督察验收计划,并尽可能由原监督检查人员进行。如果被检查单位代表对现场检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与检查组进行深入对话。对话后检查组如仍维持原来决定,而被检查单位代表仍有异议拒不签字的,现场检查意见中应对此注明,并由所有检查人员签字确认。4 后续处理

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总局,并提出处理建议。

对存在问题需进一步监测予以说明的,要求被检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将结果报告监督站;对问题较严重,整改周期较长的,应在其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性检查。

对于确有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的辐射单位,检查组应书面申请总局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省辐射站按行政处罚工作程序进行处罚。5 监督报告

各市州辐射环境监管机构应将监督检查情况按时报告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报告的形式有:季度报告、情况通报、专题报告、报告等。

(1)季度报告:各市州辐射监督机构应在每一季度第二个星期之内将上一季度的监督活动情况报告省辐射站。

(2)情况通报:市州辐射监督机构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严重违反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范、许可证条件等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省辐射站,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通报。

篇5: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

关键词:通信铁塔,检测,维护,防护

前言:近年,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4G网络的全面铺开, 通信铁塔的数量逐年增多。在广东, 由于天气多变, 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 加上铁塔所在地点分散于城市、农村、山区、沿海等地, 环境复杂, 铁塔更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而受损。对于目前拥有铁塔数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铁塔公司来说, 这意味着管理难度加大, 铁塔的定期检测、维护与防护也随之变得更加重要。通信铁塔的检测、维护与防护的技术含量较深, 要求较高, 需引起行业及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通信铁塔定期检测、维护与防护的重要性

通信铁塔是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场景中。通信铁塔的塔型主要有三种:单管塔、三管塔及角钢塔。还有其他衍生塔型, 如景观塔、美化树、支撑杆等。

通信铁塔的分布比较零散, 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通信铁塔各个部件的材质主要是钢质, 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一般是25-45年) 。由于长期处于室外, 风吹、日晒、雨淋都会对铁塔塔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在人文环境复杂的地方, 还可能受到人为的破坏。通信铁塔若不能做到定期的检测、维护与防护, 一旦钢材生锈、线路损毁、构件受损, 极有可能造成铁塔功能异常, 严重时将导致该区域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瘫痪。若长期失修导致铁塔倾斜、螺栓松动、构件缺失, 则可能造成倒塔等严重安全事故。

二、通信铁塔检测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2.1铁塔基础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铁塔检测维护主要包括铁塔基础检测、塔体构件质量检测及塔体连接件螺栓强度等方面的检测。一般检测采用由低到高的顺序, 先基础后塔体、先受力构件后辅助构件, 确保铁塔之间的拉线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对塔体进行维护。

沉降量是检测塔体基础质量的重要参数, 要保证铁塔基础沉降量符合要求, 首先要确定塔体基础地表层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对于土质较差的地区, 采取换土或扩展地板基础等方法。

混凝土基础在铁塔通信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现场浇筑基础底板厚度不低于200mm, 钢筋直径不小于6mm;采用预制阶梯式底板厚度不低于150mm。基础一般埋深在冰冻线以下20mm。铁塔基础完成后应保证基础顶面的平整度允许偏差在1.5mm以内, 从而保证塔体施工的平整性。

2.2塔体构件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通信铁塔高度一般在20-30米之间, 这就要求铁塔使用的材料不仅强度要高、而且空间结构也要合理。对于塔体主杆、平台等, 所使用的材料刚度、强度、尺寸稳定性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构件之间连接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一般来说, 同一平面上的对角线或长度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主杆之间连接偏差应在2mm以下。各结构中心线应相互重合, 平台护栏的高度控制在1100mm—1200mm以上。

在焊接方面,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 表面光滑, 焊透。

构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受力要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以保证塔体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圆筒构件在安装过程中, 应保证上表面处于封闭状态, 从而保证塔体尽可能的少积水, 来减轻塔体的自身重量。

2.3塔体螺栓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除了上述对铁塔基础质量及塔体质量的技术要求之外, 还应注意检测塔体螺栓的质量。螺栓连接是连接机械构件之间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采用双螺母来固定塔身与基础预埋的螺栓。对于基础部分连接时禁止采用垫圈来找平基础平面;在穿进螺栓时禁止采用敲打方式, 且同一连接件采用的螺栓穿进的方向应一致。

塔体连接件安装完成后, 应进行螺栓连接复查, 保证每个螺母与螺栓之间的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塔脚锚栓应用双螺母锁紧, 单管塔法兰螺栓、角钢塔塔柱螺栓应采用双螺母锁紧, 紧固程度以用活动扳手较难紧固为准。拧紧后外露丝2-3扣。

2.4铁塔的防腐层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铁塔表层金属对塔体起到保护作用, 能够隔离外界空气的氧化。铁塔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风吹日晒雨淋, 表面保护层破坏金属与周围介质产生化学反应, 使金属产生腐蚀破坏, 因此需要对塔体表层金属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包括改善金属本身, 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 腐蚀介质的处理及电化学保护等。通常通信铁塔采用表面形成保护层的方法进行保护, 常见的方法包括涂漆和镀锌。

在涂漆方面, 漆层要均匀, 无鼓泡、气泡、漏漆。铁塔表面的防腐层使用年限不应低于30年;采用250g小锤敲打构架时不能有防腐层脱落;漆膜的附着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镀锌方面, 镀件厚度小于5mm时, 锌层厚度应不低于65mm, 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 镀锌层厚度应不低于86mm, 偏差应小于-10mm。镀锌层应平滑, 无滴瘤、粗糙和锌刺, 无起皮、无漏镀, 无残留的溶剂渣, 并不得有过酸洗或露铁等缺陷。镀锌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 经锤击试验, 锌层不剥离, 不凸起。

三、通信铁塔检测与维护的内容

在通信铁塔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 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通信铁塔检测与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铁塔基础情况检测、铁塔塔身垂直度检查、塔身构件情况检查。

3.1铁塔基础情况的检测

铁塔基础情况的检测范围较广, 包括铁塔自身情况的检测和铁塔周围环境的检测。首先是铁塔自身, 观察铁塔表层是否由于风吹日晒磨损, 是否有零部件的缺失, 铁塔塔身垂直度是否偏移等。若有上述情况发生, 需及时联系相关技术部门及时解决。

铁塔周围情况即以铁塔重心为中心, 以2米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形范围。观察周围是否有积水, 因若周围长久积水, 会引起铁塔塔身下陷;观察铁塔周围地面有无裂缝缺损等, 若有则需将地面填实。

3.2铁塔塔身垂直度检查

在上述铁塔基础情况检测环节介绍到, 需观察铁塔塔身有无倾斜, 这说明铁塔垂直度对铁塔本身结构功能的重要性。铁塔垂直度的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铁塔的垂直度进行测量。经纬仪和全站仪可从空间的层面对铁塔各个方位的角度值进行测定并记录, 从而计算出塔身垂直度。

方法二:在铁塔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定塔身的偏移量, 从而计算塔身垂直度。需要声明的是, 每次测量的铁塔垂直度的数据都应做到详实的记录, 并与之前测定的数据进行比较, 观察分析铁塔垂直度有无变化。

广东铁塔对于塔体垂直度偏移指标要求是:整体垂直度≤H/1500, 相邻两层垂直偏差≤h/750, 塔柱顶面水平度≤±2.0mm, 法兰顶面相应点水平高差联结板孔距水平高差 (每层断面相邻塔柱之间的水平高差) ≤±1.5mm。

3.3塔身构件情况检查

塔身构件情况的检查首先是对塔身构件数量的核实, 查看构件有无丢失、被盗, 并对丢失的零部件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部件的型号、货号尺寸等。

此外, 塔身构件情况检查还包括对塔身构件外观的观察, 即观察铁塔部件有无变性、损坏、扭曲情况发生, 若有也应及时联系当地技术部门进行矫正或更换部件。

最后, 还需对铁塔塔身金属层有无磨损氧化等情况进行调查。塔身表层金属对铁塔起到保护作用, 若保护层有损, 则内部金属也会逐渐氧化变质, 因此注意对铁塔表层金属做好保护处理。

四、铁塔防护措施介绍

通信铁塔数量多分布广且较零散, 对铁塔的防护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稍有不慎, 就会发生铁塔零部件被盗、丢失或损坏等事件。作为铁塔资产管理单位, 有必要重视对铁塔的防护, 并采取系列防护措施。

4.1人员防护措施

为做好铁塔的人员防护工作, 可以通过几方面开展。

首先, 加强与当地公安和治安联防机构的合作。争取报案绿色通道, 发现铁塔及配套设施被盗案件, 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创新合作模式, 如与公安机关和当地治安联防机构开展联合打击通信铁塔及配套设施防盗的专项活动。

其次, 加强对合作单位人员的管理。合作单位人员是掌握最详细的铁塔设施信息的人员, 有必要长期开展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工作, 对于参与铁塔施工或维护的人员, 有必要开展名单制管理, 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三, 开展社区宣传工作。少数不懂法的居民出于对通信辐射的误解或封建迷信, 会发生破坏通信设施的行为。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普及通信技术知识, 强调破坏通信设施是违法行为, 可有力避免由于居民误解带来的铁塔设施破坏。

4.2技术防护措施

技术防护措施是指, 通过技术手段开展铁塔的防护。常见防护手段一般包括创新防盗技术手段, 推广新型防盗设备。介绍如下。

首先, 安装新型防盗锁和防盗门。新型防盗锁和防盗门配有特殊钥匙, 除了钥匙之外, 只有专用的防盗工具才可打开。

其次, 安装防盗笼。对于路边站、山上站等容易被盗的场所的铁塔设施, 根据现场情况设计安装防盗笼, 降低被盗可能性。

第三, 配置监控系统。通过红外监控、视频监控等手段, 发生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告警, 维护人员可远程查看、处理告警信息。广东铁塔采用了动环监控系统和智能门禁系统, 有利于远程监控铁塔设施安全。

五、结语

通信铁塔是通信网络的重要配套设施,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受到自然环境、人为条件等的限制, 通信铁塔的安全、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通信工作者。因此, 做好通信铁塔的检测、维护与防护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铁塔检测、维护与防护的技术要求、内容及措施, 希望可以借此提高通信铁塔的质量和安全性, 也为通信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工作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春晖.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应遵循的十大法律制度--解析《黑龙江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J].中国电信业, 2016, 01 (09) :24-30.

[2]杜发辉, 夏天, 马洪娟, 等.基于铁塔公司多运营商多制式室分建设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J].移动通信, 2015, 09 (15) :37-4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定期检查防护措施办法】相关文章:

定期检查08-23

定期检查制度07-17

产前定期检查05-17

安全定期检查制度06-22

定期巡视检查制度06-26

定期安全检查制度06-26

设备定期检查制度07-13

校车定期检查制度07-19

学校定期检查制度07-22

安全定期检查制度04-11

上一篇:感恩&回报下一篇: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新闻稿